指南与标准

  • 糖尿病前期治未病干预指南

    仝小林;贾伟平;王秀阁;朴春丽;倪青;李敏;

    糖尿病前期是由正常糖代谢向糖尿病转化的过渡阶段,也是逆转血糖上升趋势阻断其进一步发展为糖尿病的关键阶段,及时发现这部分庞大的人群并进行有效干预及管理正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体现。为进一步规范糖尿病前期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本文件参照国际最新的临床实践指南制定方法,遵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并结合中医药自身特色及临床实践情况,吸纳现代医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制定《糖尿病前期治未病干预指南》。本指南已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发布,标准编号为T/CACM 1463-2023。

    2025年03期 v.45 249-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下载次数:10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于“滋水涵木”理论探讨针刺治疗阴虚阳亢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陈士君;段雨佳;李甜甜;薛雨辛;陈渝璐;张楠;杨迎新;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是一种以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而命名的眼底血管疾病,属中医“暴盲”范畴。以“阴虚阳亢”为切入点探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中医病因病机,强调此病与阴津亏虚之间的关系。肝肾之阴不足则水不涵木,虚火上炎扰动目窍,且血虚生风,风邪内作,风火相搏结攻冲于头,阻滞于目窍致眼目昏眩。治法上以“滋水涵木”为总则,滋肾阴使“龙潜海底,雷寄泽中”,避免出现血不循经、溢于络外的病理表现,从而减少诱发本病。治疗采用眼针与体针相结合,结合彭静山眼针“八区十三穴”理论与临床经验,选取眼部周边穴位睛明、攒竹、瞳子髎、丝竹空,配合太溪、三阴交、照海、申脉、肾俞、肝俞等穴随症加减,肝肾同治,调整患者阴阳失衡的状态,恢复眼底气血周流,达到祛瘀生新、发越神光的目的,以期为针刺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提供新的思路。

    2025年03期 v.45 256-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理论研讨

  • 伤寒少阳病病位病性钩沉

    兰辛键;秦佳;韩世伟;

    综合《伤寒论》与后世医家论述,系统探讨少阳病的核心特征。关于病位,提出“半表半里”概念具有相对性:相较于皮毛腠理属里证,但较脏病则偏表,其空间位序介于太阳经、阳明经之间;从传变规律看,少阳既为三阳枢机又属阴阳交界,形成“枢机不利”的特殊病理空间。就病性而言,少阳病呈现“半阴半阳”复合特性:邪正相持形成虚实夹杂之态,寒热错杂反映阴阳失和本质,气血运行异常突出表现为“气郁火结”与“血弱气尽”双重病机。通过方证分析发现,小柴胡汤证正邪分争、枢机郁滞的病机特征印证了少阳病“郁滞发越失常”的核心病机。归纳少阳病特性:表里之间的枢机病位、虚实寒热错杂的复合病性、气机升降出入障碍的病理本质,其治疗需遵循斡旋枢机、平调寒热、扶正祛邪复合治则。

    2025年03期 v.45 261-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0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运用“伏邪理论”辨治慢性心力衰竭

    秦子镒;王胤博;马千婷;鲁卫星;

    本文从伏邪理论探析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中医治疗,认为病机为伏邪乘虚而入,隐匿潜伏于机体虚损之处,正气渐耗,伏邪积聚,日久气阴两虚,甚至阴阳俱虚,伏痰、伏饮、伏瘀等病理产物俱生。治疗上结合伏邪的致病特点预判病势,提出采用益气扶正、利水透邪、培补脾肾法,并自拟利水透邪汤,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性灵活选药,不拘泥于常法,以达到缓解心力衰竭症状、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临床疗效显著,并举典型验案1则以佐证。

    2025年03期 v.45 265-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时间医学浅析《幼幼集成》分时论治小儿咳嗽

    韩杰;王素梅;王宏煜;周蓉;王淇;卫利;

    咳嗽是儿科常见疾病。基于《幼幼集成》,结合时间医学理论浅议陈复正治疗小儿咳嗽的临证经验。一日之中,以昼夜更替,经络气血随时辰流注为切入点,辨证小儿清晨咳者属痰火、午前嗽者属胃火、午后嗽者属阴虚、黄昏嗽者属火浮于肺、五更嗽者属食滞于三焦;一年之中,以天人合一,五脏应五时为着手点,春季肝受之为肝咳、夏季心受之为心咳、长夏脾受之为脾咳、秋季肺受之为肺咳、冬季肾受之为肾咳,为论治小儿咳嗽提供新思路。

    2025年03期 v.45 269-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态靶辨证辨治Ⅱ型心肾综合征

    徐凡;崔玮璐;李海霞;

    Ⅱ型心肾综合征是由慢性心力衰竭导致的肾功能障碍,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异质性增加了其诊疗难度。基于仝小林提出的“态靶辨证理论”,结合Ⅱ型心肾综合征病理生理特点,将其分为“虚态、瘀态、水态、浊态”四态,并结合现代中医学对心肾综合征的认识及药理学研究成果,选出“病靶”“证靶”“标靶”靶药。构建心肾综合征的态靶辨治理论体系,以期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2025年03期 v.45 274-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中气如轴”理论论述消渴病中气虚与阴虚的关系

    俞佳炜;裴迅;许惠越;赵勇;左新河;

    消渴病机复杂,彭子益构建了与脏腑阴阳气机相关的圆运动模型,以“中气如轴”为核心,认为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中气轴运失常密切相关。消渴发病机制和圆运动“中气如轴”理论相关的机体生理病理模式联系密切,这为探讨消渴病中气虚与阴虚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基于“中气如轴”理论为基础,认为消渴的病机是气阴两虚,以气虚为先,气虚影响中轴,气机不运,气血津液输布障碍,引起阴虚燥热,阴虚日久酿生毒邪,加重气虚的程度。治疗上以健运中气为主,调节气机升降,采用补土生气,益气滋阴,化瘀解毒治法,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消渴病患提供新思路。

    2025年03期 v.45 278-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血水同治”理论探析经方辨治糖尿病肾病的思路与应用

    常瑞婷;陈玉鹏;张珊;王皓朔;倪青;

    “血”与“水”都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生理状态下两者同根同源,且互化共行脉中,病理状态下同病互害,其病理产物水湿痰饮、瘀血互相胶着凝结,加重病情。倪青教授紧扣糖尿病肾病微循环障碍的瘀血证特征和临床水肿、蛋白尿等典型临床征象,提出治疗糖尿病肾病核心治则为“血水同治”。倪青临床擅用仲景经方血水同调治疗糖尿病肾病,提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分期-辨证-辨症结合探讨糖尿病肾病血水同病的病机机要,注重辨水病和血病轻重,辨治水与治血主次,即利水消肿与活血化瘀两者相辅相成,祛邪的同时兼顾正气虚补,切中病机,从而改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2025年03期 v.45 282-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经验传承

  • 熊胆粉、土茯苓、鬼箭羽治疗肝毒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唐茹梦;鲍婷婷;王涵;顾成娟;

    慢性肝病是慢性肝损伤所致病理表现的统称,疾病早期若不及时治疗会衍变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仝小林认为慢性肝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毒瘀作祟、阻滞于肝络,其核心态为“肝毒”,临床常用熊胆粉、土茯苓、鬼箭羽三味小方治疗“肝毒”。方中熊胆粉保肝清热解毒,常用剂量为0.25~0.5 g;土茯苓除湿解毒,常用剂量为30~60 g,最大用量可至240 g,视其湿毒程度而定;鬼箭羽破血通经解毒,常用剂量为15~45 g。

    2025年03期 v.45 288-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人参、淫羊藿、生地黄改善早衰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林润;鲍婷婷;王涵;赵林华;

    早衰是人体运动、认知、性功能减退过早发生,主要表现为虚弱、睡眠障碍、情绪异常、女性卵巢功能早衰、男性阳痿、遗精、早泄及不孕不育等,命门虚衰是其核心要素,治疗以温肾阳、补肾精为主。人参、淫羊藿、生地黄是仝小林治疗早衰、性功能减退的基础小方,临床常用剂量为人参3~15 g,淫羊藿9~60 g,生地黄9~15 g。

    2025年03期 v.45 291-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医大师南征治疗消渴肾病临床经验

    张悦;南征;朴春丽;杨明;

    国医大师南征通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首次提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名为“消渴肾病”,认为本病的病位在散膏,与肺、胃(脾)、肾、三焦密切相关,其病机为“毒损肾络”。治疗上以调散膏、解毒通络保肾为基本大法,结合外用灌肠,增强解毒祛瘀、泄浊导邪之功,临床疗效显著。

    2025年03期 v.45 295-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国医大师刘柏龄“肾主骨”理论仙灵健骨汤治疗骨质疏松症临证经验

    王卓尔;黄婉欣;马锌;张维;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其核心病理机制涉及骨重建失衡与钙磷代谢异常。中医认为肾精亏虚、脾失健运致骨髓失养是发病关键。首届国医大师刘柏龄基于“肾主骨生髓”理论,提出“治肾亦即治骨”的学术思想,强调肾中阴阳互济对骨骼代谢的调控作用,注重后天脾胃对先天之精的滋养功能。脾肾阳虚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核心病机,病机演化呈现“肾虚髓减-脾虚失运-气血瘀滞”的传变规律。张维教授针对此证型创制的仙灵健骨汤,温肾壮阳,填精益髓,补肾强骨,活血通络,健脾益气,形成补肾为主,脾肾双补,通补兼施的组方特色。

    2025年03期 v.45 299-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医大师熊继柏运用疏肝消瘰丸治疗结节肿块疾病经验

    张宇;杨岚;曹宇翔;曾光;

    介绍国医大师熊继柏运用自拟方疏肝消瘰丸治疗结节肿块疾病的临证经验。结节肿块疾病是以全身范围内出现硬结、肿块,患处或胀或痛,或无痛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包括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淋巴结肿大等病症。熊继柏认为肝气郁结是结节肿块疾病的重要病机,确立了疏肝理气、软坚散结的治法,临床应用疏肝消瘰丸治疗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2025年03期 v.45 303-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宫晓燕治疗感染后慢性咳嗽经验

    胡云泽;宫晓燕;王爽;朱同刚;

    宫晓燕教授认为,感染后慢性咳嗽的病机主要为风寒邪气闭肺伤肺,导致肺阳受损,风、痰、瘀等病理产物停聚。其致病特点以“风、寒、热、痰、虚”为主,治疗时需注重宣肺、清热、化痰、降气、解痉、补虚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感染后慢性咳嗽的病因多与风寒侵袭肺卫有关,若治疗不当或迁延日久,邪气内伏,影响气机运行,可导致咳嗽迁延不愈。宫晓燕临床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灵活运用润燥利咽、降气平喘、祛风解痉、健脾化痰、温肺补虚等多种治法,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调和脏腑气血,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2025年03期 v.45 307-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侯爱画经方缓解肺癌患者靶向治疗后皮肤瘙痒经验

    程雪云;刘泽;王承祥;刘伟;谭松;慕岳俊;侯爱画;

    靶向治疗可显著延长肺癌驱动基因阳性患者的生存期,但靶向治疗后皮肤瘙痒明显影响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侯爱画认为肺癌患者靶向治疗后皮肤瘙痒主要责之于阳郁化热、瘀血阻滞,肌肤失养、阴液亏虚,病邪留滞、阴血亏虚,肝旺风动,脾虚生湿、蕴热致痒,治疗当清解郁热、活血祛瘀,养血润燥、益气养血生津、养血敛阴,柔肝熄风,辛开苦降、健脾化湿、清泻湿热,临床当结合脏腑、六经、气血等多种辨证,脏腑平调,气血兼顾,分别选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大黄蛰虫丸,升麻鳖甲汤,桂枝新加汤加竹叶石膏汤,芍药甘草汤等方剂治疗,疗效明显。

    2025年03期 v.45 31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温阳法治疗岭南地区慢性胃炎经验

    林艳;余文奇;

    慢性胃炎发病机制与先天禀赋及后天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岭南地区气候炎热,民众过服寒凉、久居寒湿之地,素体脾胃虚弱,导致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出现湿热、寒湿等病理产物。岭南以寒湿之邪为患,寒性收引,湿性黏滞,故久病不愈、筋脉拘急,是岭南地区慢性胃炎发病关键。岭南地区慢性胃炎的治疗当尊仲景学说,重视温阳之法,提倡温阳散拘急、重视顾护阳气,以甘草干姜汤为基础,组方时活用附子、干姜等温阳之品,结合患者情志、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多因素,辨病辨证用药,方可获良效。

    2025年03期 v.45 316-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疑难病例

  • 仝小林治疗化疗所致腹泻验案1则

    盛煜栋;李洪皎;张琪;李修洋;

    报告1例化疗所致腹泻(4级)的中医辨治过程。目前,针对化疗所致严重腹泻以个案报道为主,中医对于化疗所致严重腹泻的诊疗仍在探索阶段。本病例为结肠癌术后应用化疗药联合治疗后出现严重腹泻,西药治疗后腹泻不能缓解,不能及时止泻对于老年患者风险极高。化疗所致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但与泄泻现有证候难以对应。在此情况下,采用“病证结合”和“宏观微观结合”,组方以黄土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患者服用1剂后腹泻次数减半,9剂大便如常,半个月后随访如常。结合本则验案组方思路,具体阐释临床实践中的“病证结合”与“宏观微观结合”,并将组方思路以图的形式呈现,以期为临床医生开展“病证结合”与“宏观微观结合”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45 320-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临床研究

  • 当归四逆颗粒预防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双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陈曦;邵襄;陈玉超;李检阅;丁蓉;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颗粒预防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采用含奥沙利铂方案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6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35)。对照组联合当归四逆模拟颗粒,观察组联合当归四逆配方颗粒治疗。治疗每21天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4个周期。观察各周期急性神经毒性的发生率,评价第1周期第1天、每周期结束时对外周神经毒性分级、EORTC QLQ-CIPN20评分、KPS评分、安全性;4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进行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急性神经毒性发生率总体低于对照组,且在第3周期末、第4周期末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发生外周感觉障碍的比例高于外周运动障碍,且外周运动障碍分级多为2级,随着化疗周期增加,外周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有不同程度增长,第3周期或第3周期后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第1周期、第4周期结束时观察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各个时间点均无差异。2组疾病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归四逆颗粒可预防奥沙利铂急性周围神经毒性,减少奥沙利铂慢性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不影响临床疗效,安全性可控。

    2025年03期 v.45 325-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静心定志方联合专注达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王树霞;李瑞丽;薛征;虞坚尔;

    目的 观察静心定志方联合专注达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临床疗效及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1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6例。观察组脱落2例,实际完成74例,对照组无脱落。观察组予静心定志方联合专注达治疗,对照组予专注达治疗,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SNAP-IV量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及Weiss功能缺陷量表、家长作业评估量表评分。结果 2组治疗第3周、第6周SNAP-Ⅳ、家长作业评估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1);观察组治疗第6周上述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01)。2组第3周、第6周Conners评分以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P <0.01);观察组治疗6周行为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症状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 <0.05,P <0.01)。2组治疗第3周、第6周Weiss量表评分家庭、学习/学校、生活技能、自我管理、冒险活动症状评分以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1);观察组治疗第3周后家庭和总分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第6周后学习/学校、生活技能、社会活动、冒险活动评分以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治疗第3周“治疗应答”率(17.6%,13/74)高于对照组(11.8%,9/76)(P> 0.05),第6周“治疗应答”率(82.4%,61/74)高于对照组(69.7%,53/76)(P> 0.05)。结论 静心定志方联合专注达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可改善患儿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等核心症状及社会功能。

    2025年03期 v.45 331-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实验研究

  • 基于IRE1α/XBP1信号通路探讨消木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杨清瑞;李京涛;闫瑞娟;惠建萍;李昕株;雷玉玉;刘海涛;

    目的 探讨消木丹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HFD)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及IRE1α/XBP1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 将6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消木丹高、中、低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高脂饮食12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小鼠模型,给药组同时按照上述剂量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8周。采用ELISA 法检测肝脏组织TC、TG、FFA、VLDL表达水平;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blot检测肝脏组织中IRE1α/XBP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法检测GRP78、XBP1、MTP、PDI及ApoB-100 mRNA表达水平。结果 消木丹能显著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TC、TG、FFA、VLDL含量(P<0.05,P<0.01),改善其肝组织结构及脂肪变性,减少肝组织GRP78、XBP1、MTP、PDI及ApoB100蛋白和mRNA的表达以及IRE1ɑ磷酸化(P<0.05或P<0.01)。结论 消木丹颗粒可通过抑制IRE1α/XBP1通路及下游蛋白MTP、PDI和ApoB100的表达,缓解肝脏内质网应激,减轻肝脏脂肪沉积。

    2025年03期 v.45 337-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2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自噬探讨活血化痰饮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作用机制

    陈彦华;谢文鹏;牟淑敏;武凯;张宏建;王凤铭;

    目的 基于自噬探讨活血化痰饮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3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6)与造模组(n=24),采用罗天有改良激素联合脂多糖方法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将造模后的实验兔随机分为模型组,低、中、高剂量中药组。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低、中、高剂量中药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中药灌胃,连续给药8周。干预结束后手术取出双侧股骨头,通过HE染色、光镜观察进行组织形态学及空骨陷窝率比较,蛋白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骨小梁结构紊乱,部分骨小梁变薄甚至断裂,脂肪细胞明显增多,各中药组骨小梁损伤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造血细胞及髓内组织丰富。空骨陷窝率结果显示,模型组及中药各组空骨陷窝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空骨陷窝率下降明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造模后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表达明显增强,模型组及各中药组LC3Ⅱ、Beclin-1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中、高剂量中药组LC3Ⅱ、Beclin-1表达较模型组下降(P<0.05)。结论 活血化痰饮能够改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兔骨坏死表现,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自噬的过度表达发挥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

    2025年03期 v.45 343-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PI3K/AKT/mTOR通路探讨大黄素调控自噬对脓毒症小鼠心肌损伤保护作用

    王萌;李华;王帝;邓健超;

    目的 基于PI3K/AKT/mTOR自噬信号通路探讨大黄素干预脓毒症心肌损伤的机制及作用靶点。方法 将5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LPS)组、空白+大黄素组、LPS+大黄素组、3-MA+大黄素+ LPS组,超声心电图检测小鼠心功能指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心肌酶;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IL-6、TNF-α、MDA、SOD 含量;Western blot 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Ⅱ/Ⅰ、Beclin-1),PI3K、AKT、mTOR各自磷酸化水平。结果 LPS组小鼠心功能降低,心肌酶升高,心肌结构紊乱,促炎因子水平升高,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升高,心脏自噬明显被抑制。大黄素干预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肌紊乱及炎症减轻,SOD活性升高,MDA水平降低,自噬激活,PI3K、AKT、mTOR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应用自噬抑制剂3-MA后,心肌损伤程度及炎症加重,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升高,自噬抑制,PI3K、AKT、mTOR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大黄素可减轻 LPS 诱导的脓毒症小鼠心肌病理损伤、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增强自噬,其机制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2025年03期 v.45 348-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2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重构本草

  • 重构本草——射干

    翟思琪;唐雪冰;赵利利;李文轩;郑仲华;

    通过调研古籍文献、梳理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射干:功效主要为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症靶为咽喉肿痛、咳喘。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射干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调节免疫、镇咳、抗肿瘤、抗氧化、解热、有助骨再生、神经保护、降糖、促进毛发生长、雌性激素样等作用。射干中的草夹竹桃苷、异黄酮苷等组分有一定毒性,故临床使用时注意炮制可降低毒性并保证用药安全。临床常用剂量为3~40 g。

    2025年03期 v.45 353-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1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重构本草——远志

    石昊;吴学敏;孙郡;胡诗宛;王丽;

    通过梳理古籍文献调研、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远志:功效主要为安神益智,豁痰开窍,祛痰止咳,宁心定悸。症靶为失眠、痴呆健忘、痰多痰黏。标靶为心律失常。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远志及其有效成分具有镇静催眠、抗痴呆、保护中枢神经系统、镇咳祛痰、抗心律失常等作用。远志性温,心肾火旺或阴虚阳亢的患者慎用。明确对远志过敏的患者应禁用,有备孕需求的人群、孕妇应谨慎使用。临床剂量一般为10~30 g。

    2025年03期 v.45 356-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方药纵横

  • 以桂皮醛为指标研究阳和汤芳香水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工艺

    郑宇;吴湉昕;张泽康;陆洋;

    目的 优化阳和汤中挥发性成分桂皮醛的包合工艺。方法 基于单因素考察,以包合率、包合物得率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的芳香挥发性药物(芳香水)与羟丙基-β-环糊精用量比例、包合方法、包合材料、包合时间,选取最佳包合工艺。结果 最佳条件为芳香水与羟丙基-β-环糊精比例为10:1,转速为240 r/min,球磨1 h,然后置于40 ℃烘箱中干燥,包合率为84.04%,包合物得率为95.95%。结论 建立的阳和汤挥发性成分包合工艺合理可行,可得到稳定包合物,使颗粒剂中桂皮醛含量与基准样品基本保持一致。

    2025年03期 v.45 359-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针灸推拿

  • 推拿联合加味黄芪赤风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虚血瘀证

    王建伍;于婕;王海腾;王君实;张洁瑛;潘明柱;房纬;

    目的 观察推拿联合加味黄芪赤风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气虚血瘀证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加味黄芪赤风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前屈活动度、中医症状积分、椎-基底动脉血流参数以及治疗后6个月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ND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I低于对照组(P<0.05),PSV与TMFV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推拿联合加味黄芪赤风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虚血瘀证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颈椎功能,促进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供应恢复。

    2025年03期 v.45 364-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小儿体质辨识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陈乃菲;冯晓纯;

    体质是个体先天形成的固有特质。体质状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生长发育阶段的改变及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体质状态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中医小儿体质学说不断发展,体质辨识体系随之逐渐完善。先天因素为体质形成奠定了基础,后天因素可以激发和调节体质变化。不同体质小儿对疾病的易感性和预后不同,调整体质可以改善体质状况,提高小儿抵抗力与适应能力,减少疾病发生,提高健康水平,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达到“治未病”的效果。小儿体质辨识对中医儿科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价值。

    2025年03期 v.45 368-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