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藿骨牡蛎方对肾阳虚型PMOP大鼠骨密度及激素水平的影响

    高晶;姜斯佳;冯颖童;华姞安;王祯;沈奕玮;张建军;王景霞;

    目的 观察藿骨牡蛎方对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大鼠骨密度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强骨组,碳酸钙组,低、高剂量组,每组8只。适应性喂养后,除假手术组外,大鼠以双侧卵巢去势手术建立模型,假手术组切除卵巢附近等体积脂肪,利用阴道涂片判定去势手术成功后,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或溶剂灌胃90 d,末次灌胃后麻醉、采集样本。应用Micro CT检测大鼠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矿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分离度(Tb.Sp)和结构模型指数(structure model index,SMI),观察松质骨显微结构及子宫HE染色,应用ELISA检测血清Ca、尿Ca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皮质醇(cortisol,CORT)、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环磷酸鸟苷(cisco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cGMP)、雌二醇(estradiol,E_2)、雌二醇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ERα)。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第17天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升高(P<0.05);BMD、BMC、Tb.Th、Tb.N、E_2、ERα、CORT、ACTH、cAMP、cAMP/cGMP明显下降(P<0.05),Tb.Sp、SMI、尿Ca、cGMP明显升高(P<0.05),骨小梁变薄,结构松散,部分样本出现断裂;子宫明显萎缩,宫腔缩窄,细胞缩小,排列松散。与模型组比较,藿骨牡蛎方低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增长在第24~31天间明显减慢(P<0.05);藿骨牡蛎方低、高剂量组大鼠BMD、BMC、Tb.Th、Tb.N、E_2、ERα、ACTH、cAMP、cAMP/cGMP明显升高(P<0.05),Tb.Sp、SMI、尿Ca、血清Ca、cGMP明显降低(P<0.05),骨小梁结构完整、数量增加,子宫体积及宫腔面积明显增加,细胞形态及腺体数量改善。结论 藿骨牡蛎方可以显著提高肾阳虚型PMOP大鼠骨密度、保护股骨微结构、减少骨矿物质流失、调节骨代谢水平,提示藿骨牡蛎方具有防治PMOP的作用。同时,藿骨牡蛎方能够提高E_2和ERα水平,能够提高ACTH水平并调节cAMP、cGMP水平,对抗肾上腺轴的衰退,改善肾阳虚状态,表明藿骨牡蛎方具有“益癸培元、补肾强骨”功效,能够改善肾阳虚型PMOP。

    2024年12期 v.44 1381-1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8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理论研讨

  • 从“寒瘀虚滞”论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中医治疗

    宗慧琪;李明轩;刘红旭;胡哲恺;李享;周琦;

    微血管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无明显异常,而患者可出现劳力性心绞痛症状的疾病,中医可归属于“胸痹心痛”范畴。文章以“寒瘀虚滞”为切入点探讨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中医病因病机,其中寒为因,瘀为枢,虚为末。治疗上以“通补”为总则,根据各个阶段病理因素的侧重,采用散寒化滞、破瘀行滞、补虚通滞之法,通畅络脉,从而恢复气血周流,达到养心体、行心用的目的,以期为中医防治微血管性心绞痛提供新的思路。

    2024年12期 v.44 1388-1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探讨细胞焦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作用

    安晓霞;李慧;王振刚;娄余;陈国忠;

    细胞焦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调控炎症因子表达,介导炎症反应。重症急性胰腺炎是炎症性疾病,其中相关性肺损伤是常见且首发并发症。“肺与大肠相表里”结合现代研究“肠道菌群”“胰-肠-肺轴”探讨其病理过程,将“湿热毒瘀”病因病机与细胞焦亡的微观联系相结合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靶点。

    2024年12期 v.44 1392-1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心部于表,肾治于里”理论辨治白癜风

    徐春艳;段行武;

    “心部于表”是指心为阳脏,火性炎散,心气外散分布于体表,以濡润滋养皮毛。同时强调心神在皮肤的生理功能中的统领部署作用。“肾治于里”是指肾为相臣“守位于内,奉君出治”的重要辅助作用。心、肾在血液、心神生成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血脉、心神、肤表又为心所主。结合“心部于表,肾治于里”的理论,从心神、心火、血脉、肾精多角度出发,治以温心阳、补肾精以充盈血脉;清心宁神、交通心肾法以安心神、畅血脉,复肌腠之润养;并兼顾祛邪等多角度综合施治。为从心、肾论治白癜风提供新思路。

    2024年12期 v.44 1396-1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顶焦刚柔辨证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黄体生成素血症

    刘庭秀;杨靓靓;刘新敏;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临床上导致女性排卵障碍的常见原因,常见月经紊乱,甚则闭经。PCOS伴发多种与顶焦相关的激素异常,高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血症为其中之一。四焦八系理论为PCOS提供了新的论治策略,其中顶焦包括神系与髓系,由颅腔、脊髓腔及其中的脑、延髓、脊髓构成,主神明、司神志。LH由垂体分泌,PCOS合并高LH血症病位在顶焦,适宜采用刚柔辨证,临证当从神、髓二系调理阴阳,使刚柔相济。PCOS-LH患者素体阳刚,顶焦郁结,情绪急躁者多为刚证,多伴失眠、眼干、眼胀等症,用白芍、牡蛎镇定安神,滋阴潜阳;素体阴柔,顶焦亏虚,情绪低落者多为柔证,多伴神疲乏力、语声低微等症,用黄芩、黄连、白芍、炒枣仁、生地黄充髓安神,滋阴复阳。对于降低高LH水平,恢复PCOS-LH患者的规律月经效力颇捷。

    2024年12期 v.44 1401-1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扬俊《温热暑疫全书》运用下法辨治温疫思想探析

    于雷;岳冬辉;

    周扬俊《温热暑疫全书》在治疫理念中推崇吴有性治疫之学,发挥提出一系列治疫学术理论,对现今疫病的治疗与防治具有启发意义。本文探究周扬俊在温疫治疗中应用下法的论述,结合其对温疫的认识,从“疫邪贵乎早下”、重视舌诊脉诊、正气亏虚与温疫兼证、失下及下后变证的治疫思想进行挖掘分类整理,揭示周扬俊运用下法辨治温疫学术理念。《温热暑疫全书》中对下法的论述颇丰,为当今温疫治疗中下法的运用提供了创新性的中医疫病学理论基础,值得借鉴学习。

    2024年12期 v.44 1406-1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覆载万安方》引《诸病源候论》探微

    李彤迪;王育林;

    《覆载万安方》因其所引文献时间和内容跨度都很广,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覆载万安方》中有十四类疾病的内容对《诸病源候论》内容有所参引,其中通过《幼幼新书》参引的儿科内容为主要部分;其他各类疾病中的明确引用都在十次以内,较多的有妇人、血证和泻药门类。通过将《覆载万安方》中引用《诸病源候论》情况与今本《诸病源候论》做文献对比,发现了未见于元刊本《诸病源候论》之内容2例,异于元刊本《诸病源候论》之内容10例。这些存异之处,为后世学者做文献和医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为今人探寻古籍原貌的工作提供有效补充。

    2024年12期 v.44 1410-1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南征教授从“瘀毒”论治消渴肾衰经验

    吴浩楠;林鸣浩;南征;

    南征教授认为“毒损肾络,邪伏膜原”是消渴肾衰的病机关键。燥、热、湿、浊、寒、郁、瘀等诸邪胶着不解,互结为瘀毒。南征教授主张从“瘀毒”论治消渴肾衰,并制定了解毒通络,搜风导邪的治疗大法。文章将南征教授学术思想进行总结,并附验案一则,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2024年12期 v.44 1414-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用调神通督针法结合升阳益胃汤从脾虚论治耳鸣

    王也;孙宇霆;马长春;

    耳鸣作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西医对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且临床治疗上无特效药。随着社会的进步,脾虚病机在耳鸣的发病中日渐突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虚弱,一方面,无源生化气血,耳窍失养,发为耳鸣;另一方面,人之气机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亦可致耳鸣。调神通督针法以脑-神-督为核心,旨在调神通督,升阳健脾,开窍止鸣。通过应用调神通督针法结合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脾虚型耳鸣医案一则,展示论治思路,以期为临床治疗耳鸣提供参考。

    2024年12期 v.44 1418-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于红娟教授从心-肾-子宫轴理论辨证治疗顽固性痛经的临床经验

    张霈涵;王宇慧;于红娟;

    顽固性痛经多在原发性痛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于红娟教授认为顽固性痛经的病因在肾虚感寒、日久气滞血瘀、肝肾亏虚等致使经期胞宫胞脉气血不畅或气血亏虚而经行腹痛且痛久五志过极化火而至心火亢盛使之痛甚而发病。病机多为肾寒偏于下,加之心火亢于上,属心肾不交,水火失济,病机关键当属心火亢盛。临证特点为发病疼痛时间长、程度重,常规止痛措施效果不佳,常出现心理因素,加重痛经程度。故于红娟提出心是痛经的主导因素,重视情志因素对痛经的影响,坚持益肾填精,养心安神原则,治疗上行经期从养心、治血、通脉三方面论述,临床中常在辨证准确基础上,再根据月经周期,尤其重视经前期与经期的治疗,用药轻灵,效果显著。

    2024年12期 v.44 1423-1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甡基于肝脾同调论治小儿厌食症的经验撷菁

    刘宁;黄甡;李付根;

    小儿厌食症是儿童常见的以食欲下降为主要表现的消化系统病症。本文介绍了黄甡教授在临床上基于肝脾同调论治小儿厌食症的诊疗思路和用药经验。黄甡教授认为小儿厌食症病机乃脾胃气虚、乳食积滞、脾虚肝旺、脾胃不和、脾胃湿热等所致,临床治疗以运脾疏肝为主线,佐以消食积、补脾气、滋胃阴、清里热之法,结合小儿的病理生理特点,以脾、肝同调为基础,总结出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基本处方,加减应用,使小儿脾实肝疏、脏腑通调。后附黄甡教授应用基本处方治疗小儿厌食症医案说明,为临床医师治疗小儿厌食症提供参考。

    2024年12期 v.44 1428-1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随证施量

  • 威灵仙随证施量策略在高尿酸血症治疗中的运用

    李泽华;江林林;刘晨冉;姬航宇;连凤梅;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生化异常,早期以血尿酸升高为主,多无临床症状,疾病迁延日久可发展为痛风、肾脏病变及眼部病变等,且常与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相互影响。针对血尿酸升高,联合使用威灵仙等中药,可以取得相应的疗效,对于此类药物的剂量,需要依据随证施量策略,通过选定调整剂量的指征,找准剂量改变的时机,控制药物用量的变化范围,才能在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取得最佳疗效。

    2024年12期 v.44 1433-1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疑难病例

  • 仝小林院士态靶辨治重度抑郁验案一则

    杨浩宇;韦宇;谢鹏飞;周凌;燕艳;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目前主要通过抗抑郁药物治疗,但药物副作用常导致患者中断治疗。仝小林院士首次提出“诸颓抑郁,易感易疲,皆属于霾”,提出抑郁症属于“霾”病,病机主要为阳气不足。本案是仝小林院士采用“扶阳散霾”理论,态靶辨治重度抑郁患者一例,疗效显著。在治疗过程中,仝小林院士根据患者处于“寒态、虚态”,治疗中采用淫羊藿、黄芪、鸡血藤等药物调节阳气,结合大剂量川黄连、知母、赤芍降血糖,并辅以生姜温胃,逐步改善患者的综合症状。仝小林院士通过补阳调态,使患者情绪大幅度好转、血糖下降,显示出中医“扶阳散霾”在抑郁症治疗中的潜力和优势。

    2024年12期 v.44 1437-1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南征教授应用蛋白1号方加味治疗消渴肾病

    孟琦;初昀杭;南征;朴春丽;杨明;

    目的 观察南征教授蛋白1号方加味治疗消渴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70例消渴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复方α-酮酸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蛋白1号方加味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24 h尿蛋白定量、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及血尿酸(serum uric acid,UA)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48.57%(P<0.05);2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FBG、PBG、HbA1C、UA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蛋白1号方加味可缓解消渴肾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临床指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中医药治疗消渴肾病提供新的思路。

    2024年12期 v.44 1440-1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通阳健腰方治疗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

    杜鹏;柴芳芳;李玉冰;郭雨凡;蔡迎峰;

    目的 探讨通阳健腰方治疗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96例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联合通阳健腰方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肝肾亏虚证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 JOA 脊柱功能评分(JOA 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功能活动度及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改善状况,统计2组总有效率并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肝肾亏虚证证候积分,VAS评分,ODI评分及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JOA 评分、腰椎前屈度数、后伸度数、左屈度数、右屈度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45/48)高于对照组79.17%(38/48);2组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通阳健腰方能够抑制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腰椎活动度,有助于缓解疼痛症状,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

    2024年12期 v.44 1443-1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榆皇生肌散”外敷治疗肛瘘术后创面愈合

    王可为;王业皇;王刚;

    目的 探究“榆皇生肌散”外敷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_1,TGF-β_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期间于南京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肛瘘术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并给予凡士林纱条换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榆皇生肌散”外敷。比较2组创面愈合效果、干预前后血清VEGF、TGF-β_1、TNF-α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14 d时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2组创面渗出、肉芽生长以及VAS评分相较治疗前均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以上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4 d血清VEGF、TGF-β_1水平较治疗前上升,TNF-α则下降,且观察组VEGF、TGF-β_1、TNF-α水平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结论 榆皇生肌散外敷可以有效提升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可以降低炎症水平、促进血管生长,有利于促进创面愈合。

    2024年12期 v.44 1448-1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联合塌渍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白钰;舒遵华;胡爽;王金春;胡洋;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法综合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综合内科、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20例癌性疼痛患者,随机法分成对照组、中药组、塌渍组、中药+塌渍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口服,试验组予以对照药物基础上,分别加入分组疗法,比较各组间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各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4组患者NRS、KP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塌渍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其余3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率更低、治疗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癌性疼痛的治疗,应用中药+塌渍联合疗法,能获得更为满意的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不良反应更少,临床上值得推广。

    2024年12期 v.44 1452-1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八角枫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提取及大孔树脂纯化工艺优化

    肖思羽;张永萍;徐剑;程纯;刘杰;曹国琼;刘耀;

    目的 建立八角枫[Alangium chinese(Lour.)Harms]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提取工艺及大孔树脂的纯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八角枫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 Box-Behnken 设计-响应面法,以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溶剂体积、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总生物碱含量为评价指标,设计三因素三水平实验,以优化八角枫总生物碱(alangium total alkaloids)的提取工艺;采用静态吸附和解吸实验对5种大孔树脂进行筛选,以吸附、解吸性能为考察指标,确定大孔树脂类型,利用单因素实验考察静态吸附时间、上样液质量浓度、上样液体积等因素,优化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结果 在含量测定中确定酸性染料为溴甲酚绿,用量为5 mL,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pH为5.0,检测波长为415 nm;优化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溶剂浓度为80%,10倍量提取溶剂体积,提取时间为2.0 h;最优大孔树脂纯化工艺为:采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上样液质量浓度3.02 mg/mL,上样液pH=6.0,上样液体积45 mL,上样液流速1.0 mL /min,树脂柱径高比为1:3,静置60 min;乙醇洗脱液体积分数90%,洗脱流速2 mL/min,乙醇洗脱液体积120 mL。结论 所建含量测定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优化后的提取、纯化工艺稳定、可行,为其临床应用开发与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2024年12期 v.44 1456-1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1K]
    [下载次数:7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重构本草

  • 重构本草——夜明砂

    翟天纲;张伟;谢伟楠;赵锡艳;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夜明砂:功效主要为清热明目,散血消积。症靶为目盲障翳。因夜明砂的有效成分尚不明确,故其药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品能散血消积,孕妇慎用。临床使用剂量为3~15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夜明砂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2024年12期 v.44 1464-1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重构本草——蜈蚣

    林潼;张琪棋;康梦娇;张伟;赵林华;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蜈蚣:功效主要为息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症靶为关节疼痛、痉挛抽搐、疮疡、阳痿等;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蜈蚣及其有效成分具有镇痛、调节免疫、抗炎、抗惊厥、促进皮损恢复等作用;蜈蚣有一定的毒性,应用时需严格把握好用量,亦需尽量避免长期使用;临床使用剂量为1.5~15 g,打粉冲服常用量为1.5~3 g,内服时当辨病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蜈蚣用量与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2024年12期 v.44 1467-1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4种全草类中药材的微性状鉴别及药理作用研究

    张树旺;刘爱朋;张淑芳;闫国强;

    目的 鉴别薄荷、翻白草、鸡骨草、大蓟4种全草类中药材及其常见混伪品的微性状特征,并分析上述中药材的药理作用。方法 采用体视显微镜对薄荷、翻白草、鸡骨草、大蓟4种全草类中药材的茎、叶、花、果实及种子等部位进行观察,并拍照记录,找到正品与混伪品的微性状鉴别要点,同时分析上述中药材的药理作用。结果 各药材及其混伪品的微性状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可使用微性状鉴别法进行区别鉴定,且各药材的化学成分各异,药理作用各有不同。结论 微性状鉴别法简便经济,可用于全草类中药材的真伪鉴别,且各药材药理作用广泛,适宜在基层进行推广应用,以提高中药材质量,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可靠。

    2024年12期 v.44 1470-1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典名方地黄饮子酒苁蓉炮制工艺优化

    郭丁禹;隋欣;肖井雷;

    目的 建立地黄饮子酒苁蓉炮制工艺,为地黄饮子或同类含有酒苁蓉饮片的制剂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传统炮制方法,应用现代化生产设备及方法对润制、切制、干燥、酒蒸等工艺进行研究,获得炮制工艺参数。结果 确定最佳炮制工艺为取肉苁蓉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制温度为70 ℃,润制时间为30 min,切厚片,70~80℃干燥10 h后,取肉苁蓉片,加入饮片重量20%的黄酒,拌匀,闷润30 min,蒸3 h,80 ℃干燥24 h左右。即得酒苁蓉饮片。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酒苁蓉饮片炮制工艺稳定,可重现。

    2024年12期 v.44 1474-1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岭南火针治疗颈性眩晕

    石颖;李丽霞;

    目的 观察岭南火针和电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疗效。方法 纳入72例颈性眩晕患者,对照组脱落3例,治疗组脱落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接受岭南火针,对照组接受电针疗法,记录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眩晕障碍量表(DHI)、中医症状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治疗4周后进行随访,记录复发例数。结果 治疗2周后,2组患者在ESCV量表的总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评分增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I量表及中医症状评分上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评估,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5.29%,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3.64%,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后随访,治疗组的复发率为11.76%,而对照组的复发率则为36.36%,治疗组的复发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岭南火针和电针疗法在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综合症状、颈性眩晕严重程度、康复程度和中医临床表现方面有积极的表现,且岭南火针优于电针疗法。岭南火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和维持长期疗效有一定的优势。

    2024年12期 v.44 1478-1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温阳针灸联合电针神经促通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上肢偏瘫

    郭孟琦;丁晓丹;张香香;

    目的 探究温阳针灸联合电针神经促通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上肢偏瘫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缺血性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47例)和温阳针组(41例),温阳针组患者接受温阳针治疗,联合组患者接受温阳针灸联合电针神经促通治疗,2组的治疗周期均为4周。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上肢运动功能[上肢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痉挛程度[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74%高于温阳针组的80.49%(P<0.05);联合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温阳针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FMA-UE、WMFT评分均高于温阳针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上肢MAS痉挛等级低于温阳针组(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 温阳针灸联合电针神经促通治疗可有效改善缺血性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上肢活动功能,缓解肢体痉挛。

    2024年12期 v.44 1484-1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丘墟透照海穴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刘晔钦;李洪亮;卓彩虹;王雨琪;舒园园;王圳;

    目的 探讨丘墟透照海穴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丘墟透照海穴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脑卒中神经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下肢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血清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下肢表面肌电图(sEMG)、运动学参数指标,统计2组总有效率,并评估2组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FMA评分,血清NGF和BDNF水平,患侧下肢股直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iEMG和RMS指标,运动学参数指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 丘墟透照海穴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能够调节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血清神经营养因子,改善患肢表面肌电信号,有助于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疗效显著。

    2024年12期 v.44 1488-1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针刀配合膝关节锻炼防治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施敏;田天照;蔡迎峰;刘保新;黄鹏;秦启宁;陈锦;罗培杰;张鑫;朱秀梅;周意;

    目的 基于传统经筋结聚理论,研究小针刀疗法配合膝关节伸缩锻炼对轻中度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膝关节的经筋结聚点分布规律。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60例轻中度KO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艾瑞昔布片、外敷活血化瘀药物的跌打膏以及进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治疗组使用口服艾瑞昔布片联合小针刀治疗,并配合膝关节伸缩锻炼,2组治疗均持续2周。观察2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膝关节Lysholm功能积分、IL-6及TNF-α的变化,并对所有患者膝关节的经筋结聚点记录,分析、总结其分布规律。结果 经治疗,在膝关节 Lysholm 评分方面,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IL-6、TNF-α二者治疗前后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总结分析经筋结聚最集中的部位是内外侧副韧带起止点和鹅足,其次是腘绳肌起止点,再次是髌骨四角,最少是髌韧带起止点。结论 经筋结聚点在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起止点和鹅足出现的概率最大,其次是腘绳肌起止点。该结论可以为膝关节的针刀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使用小针刀疗法配合膝关节伸缩锻炼对轻中度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更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2024年12期 v.44 1493-1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针灸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刘洋;王欣怡;周雪;潘婷;吴凌锋;李雪峰;王晶;陈新华;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是育龄期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针灸对改善DOR卵巢内环境及生殖内分泌有一定疗效。针灸能够调节卵巢内环境、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血流动力学、免疫分子和氧化应激,为针灸治疗DOR提供了新思路。

    2024年12期 v.44 1497-1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科技期刊发挥学术引领作用的探索

    赵阳;李敬超;

    引领中医药学术发展是中医药科技期刊肩负的重要使命。提升期刊学术引领能力对期刊高质量发展和一流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升途径包括精心策划选题、组织学术活动以及严控编审质量等。提升策略包括提升期刊学术质量,提高期刊传播效率,打造多元化学术出版平台和增强期刊国际影响力。

    2024年12期 v.44 1501-1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