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与标准

  • 2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仝小林;贾伟平;王秀阁;杨叔禹;倪青;李敏;

    2型糖尿病(T2DM)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患病总人数已超过1亿。为指导2型糖尿病规范化中西医诊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联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医学会共同开展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制订工作,本指南组织国内22位内分泌及相关领域中西医专家,通过前期调研、专家访谈、共识会议,结合循证医学证据,最终形成了2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主要内容包括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高危人群筛查、中医证候分型、治疗原则和方法。治疗方案涵盖健康教育与管理、营养与药膳、运动与功法、心理调节与情志疗法,以及中药辨证论治、中成药、中医外治法等中医疗法与西药的联合干预。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注重个体化治疗,旨在改善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本指南适用于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的临床医师及相关护理人员,也可供西医临床医师和健康管理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2024年10期 v.44 1117-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下载次数:37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 ]

特稿

  • 中医文化与新时代人类文明观:何谓、为何、何为?

    江凤艳;

    中医文化与新时代人类文明观构建有着本质的内在关联。“医乃仁术”的中医文化价值追求体现着“文明多样性 、倡导文明共存”的文明存在观;“整体思维”和“辨证论治”的中医文化理念价值基础体现着“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的文明平等观;“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中医文化价值立场体现着“相互融合、和谐共生”的文明发展观。用新时代人类文明观指导中医文化发展必须实现前提、关键、保障三者的统一。在全社会充分认识到中医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这是用新时代人类文明观指导中医文化发展的前提;夯实中医文化自信,这是用新时代人类文明观指导中医文化发展的关键;把中医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这是用新时代人类文明观指导中医文化发展的教育保障。

    2024年10期 v.44 1128-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理论研讨

  • 肺癌态靶辨治体系的构建

    肖冲;吴昊;何莉莎;李雪珂;由凤鸣;

    “态靶辨证”是仝小林院士提出的中医临床辨治新方略,其内涵是在现代诊断基础上强调疾病的“分类-分期-分证”及“宏观调态与微观打靶相结合”的辨治模式。肺癌态靶辨治体系的构建,以态靶辨证理论为指导,从肺癌发生发展的时序性演进轨迹和宏微观变化特征出发,将肺癌发病过程分为“郁、痰、瘀、损”四态,并态下分证,结合临床经验与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确定相应的靶方靶药,态靶同调,为肺癌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2024年10期 v.44 1134-1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0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木郁达之”理论探析排便障碍型便秘的诊治思路

    陈亚光;邸莎;王处渊;

    “木郁达之”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通过追溯其理论源流发现:“木郁”是对肝脏生理功能失常的高度概括,即肝失疏泄。“达之”是一种治疗原则,目的在于使肝气条达、舒畅。排便障碍型便秘是临床常见病,肝失疏泄作为基本病机贯穿疾病始终,并常伴见脾虚湿阻、肺失宣降、肾阳不足等。临床辨治上以“达之”为治疗原则,针对肝脏自身病变灵活应用养血柔肝、疏肝理气、清肝泻火、温补肝阳,并视患者情况不同予以升阳除湿、肃降肺气、温补肾阳等。

    2024年10期 v.44 1138-1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从“流气化湿”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辨治

    王安民;郭军;马东岳;赵子维;王浩;杨九天;常洪源;王福;

    “流气化湿”理念的核心在于流转一身之气,畅气机以运水液。基于“流气化湿”理念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辨治,认为人身之气流转顺通是小便通利的基础,而湿浊常导致气机阻滞不通,故须以流动周身气机为原则,复小便通利。临床中拟定宣气利湿、行气祛湿、芳香化湿、益气运湿治法,展布气机而湿浊邪气自除。同时注意顾护脾胃、津液,有助于改善下尿路症状。

    2024年10期 v.44 1142-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心-脾-肾”轴探讨韩祖成辨治老年痴呆用药思路

    刘畅;张晓乐;韩祖成;

    老年痴呆病位在脑,为本虚标实之证,以心、脾、肾三脏虚损为主要病机,故基于“心-脾-肾”轴理论,针对不同证候表现,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角药配伍组合治疗,分别以“当归-炒白术-益智仁”补虚生髓、“郁金-沉香-川牛膝”养血祛瘀、“石菖蒲-半夏-黄柏”祛痰化浊、“莲子心-茯苓-远志”交通心肾为主要代表,综合遣方用药以复脑神清明。

    2024年10期 v.44 1146-1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试论“知母坚阴护卫”

    吴圣贤;石乃欣;王永炎;

    知母为经典清热泻火药,其在苦寒之性泻火存阴的基础上能甘寒滋阴,具有直接的泻火坚阴之效。卫气出于下焦而实上焦,根源于肾,经肺充实布散。知母兼具清肺中实热、滋肾中阴液之效,在减少损耗的同时,能使卫气化生有源,故有顾护卫气之功效。伏燥在内,耗伤肺肾阴津,致卫气化源不足、卫外失司,若遇外感引动,则相兼发病。其在体内有燥重为寒、化气为湿、复气为火的病机转化过程。知母在清热的同时兼滋养下焦之阴,能清润伏燥之时,充实卫气化生之源,发挥坚阴护卫之功,以有效截断伏燥外感病情的传变。这一独特应用价值在经典的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和银翘清热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2024年10期 v.44 1151-1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仝小林基于“少火生气”应用淫羊藿治疗甲减经验

    孟祥琨;刘珂;张培;于晓彤;仝小林;

    总结仝小林院士基于“少火生气”理论应用淫羊藿治疗甲减的临床经验。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基本病机是肾阳不足,“少火”不能生气,助推了乏力、形寒肢冷等临床症状的发生。淫羊藿具有补肾助阳之功效,少火足则君火明,应用该药可改善患者甲减虚寒的体质,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巧妙合理应用可起到“少火生气”、精微源源不竭的作用,改善甲状腺功能,调节相关激素水平。

    2024年10期 v.44 1158-1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文信教授角药运用技巧举隅

    柳研;梁淑静;杨春艳;姚丽萍;杨文信;

    角药是三味中药的精巧组合,是中药方剂配伍的核心。杨文信擅长使用角药治疗皮肤病,对于热入营血所致的皮肤病,使用角药“玄参、生地黄、大青叶”;对于面部痤疮、疖疔等,皮损表现为红肿热痛的丘疹、脓头、结节时,使用角药“夏枯草、连翘、蒲公英”;对于湿浊久郁、皮肤失养所致的皮肤病,使用角药“薏苡仁、败酱草、制附子”。文中附有病案3则以佐证。

    2024年10期 v.44 1162-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慧敏基于“玄府-三焦”理论辨治特应性皮炎

    蔡宛灵;杨雪圆;王东明;张慧敏;

    玄府、三焦遍布全身,小到脉络、孔窍,大到脏腑、通道。“玄府、三焦”理论在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鲜有报道,本文试图从明“病因”以开玄,风湿热除治其标;重“津液”以求本,畅达三焦气血调;审“屏障”以养护,七分护理病自除三个方面论述张慧敏以“玄府-三焦”理论为出发点,结合皮肤屏障修复探析其发病机制,运用开玄清热祛湿、健脾畅达三焦之法辨治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经验,为特应性皮炎的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2024年10期 v.44 1166-1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志明基于运脾法治疗慢性便秘经验

    赵海宏;张录梅;宋忠阳;张志明;

    张志明教授认为,慢性便秘病机在于脾失健运,大肠传导失司,糟粕停滞肠道,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脾肾阳气亏虚,标实为糟粕内停。临证时基于“运脾法”理论,提出脾失健运为慢性便秘的重要病机,分析脾主运化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的关联性,探究运脾法的内涵及脾失健运与慢性便秘之间的关系。基于“运脾法”治疗本病,常用“温阳助运”“理气助运”等治疗方法,重在恢复脾胃运化之职,使脾胃调和、脾运复健,从而达到传导正常,便秘自除。

    2024年10期 v.44 1171-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富春临床应用捣刺法经验介绍

    孙巧悦;王贺;赵晋莹;王富春;

    捣刺法是王富春教授临床常用手法之一。是一种以腕关节的快速颤动,带动针体在一定深度内进行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手法。以此来发挥催气、行气作用,以达疏通经络、扶正祛邪之功。王富春临床常应用捣刺法治疗急证、热证、实证等疾病,临床效果显著。

    2024年10期 v.44 1176-1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随证施量

  • 煅龙骨和煅牡蛎随证施量策略在糖尿病性泌汗功能障碍治疗中的运用

    江林林;孙玉婷;张海宇;姬航宇;连凤梅;

    糖尿病性泌汗功能障碍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之一,在2型糖尿病发病早期即可受累,多汗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学认为,其基本病机在于阴阳失调、腠理失司,煅龙骨和煅牡蛎合用可滋阴潜阳、收敛止汗,在治疗糖尿病性泌汗功能障碍时,需以“随证施量”为原则,同时将主症拆分,进行具体量化分析,从而调整二者用量,保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2024年10期 v.44 1180-1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疑难病例

  • 仝小林院士治疗高龄肺部感染后心力衰竭急性加重验案一则

    杨映映;姚成增;王蕾;仝小林;

    肺部感染诱发心力衰竭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危重症,早期症状不明显,诊断较为困难,死亡率高。仝小林院士从审机论治和态靶辨治的角度,气血并重理心肺,攻补兼施衡阴阳,巧用虫药通络脉,在现代医学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子龙宣白承气汤加减方对该病取得了显著疗效,四付药即扭转了患者的心衰危象,并改善了肺部感染和肾功能。

    2024年10期 v.44 1183-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942例绝经后女性患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医体质特征分析

    杨明;王科举;熊壮;刘铁军;冷炎;

    目的 通过对绝经后女性中医体质及危险因素研究,探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中医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942名绝经女性,分析MAFLD的中医发病特征。结果 根据诊断标准,共有313名绝经后女性诊断为MAFLD,发病率为33.23%,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绝经后女性人群中占比最高的是气郁质(25.48%)、阳虚质(17.52%)、湿热质(14.65%)、阴虚质(11.36%);绝经后MAFLD人群中占比最高的是湿热质(19.81%)、气郁质(18.85%)、痰湿质(14.38%);按体质分层统计,肥胖/超重、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在MAFLD组与非MAFLD组间存在特异性统计学差异。结论 血亏是绝经女性体质变化的基础,精血同源、且后天之精无法濡养先天之精,引起肾精不足而至“天癸竭”;肝失条达,疏泄运化失司,水谷精微困于中焦,陈化为浊,引起的一系列体质改变是绝经后MAFLD高发的可能机制。

    2024年10期 v.44 1186-1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消肿生肌汤对肛瘘术后患者肛肠动力学的影响

    高宗跃;周晓丽;

    目的 探讨消肿生肌汤对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渗出液中炎性因子的影响及肛肠动力学变化。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2022年10月-2023年9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肛瘘术后患者,共纳入62例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例数均为31例,所使用的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给予肛瘘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消肿生肌汤熏洗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7 d并随访3周。比较2组治疗7 d后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情况,治疗前、治疗7 d后的肛肠动力学、创面渗出液中炎性因子、组织生长及创面愈合相关因子。结果 治疗7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4.19%(P<0.05)。观察组腐肉脱落、便血消失、创面愈合及创面渗液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7 d后,2组肛管最长收缩时间均延长,且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更长;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创面渗出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均降低,且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更低;肛管收缩压、创面渗出液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及组织生长及创面愈合相关因子水平均升高,且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 肛瘘术后患者采用消肿生肌汤进行治疗可有效调节组织生长及创面愈合相关因子水平,有助于促进患者创面愈合,并改善肛肠动力学,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进而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

    2024年10期 v.44 1190-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祛息灵对结直肠息肉患者肠道菌群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赵志强;刘玉杰;王子琤;杨乾;钱娟娟;赵婉琳;张春巧;

    目的 探讨祛息灵对结直肠息肉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肠道菌群、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11月收治的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患者8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2组患者均行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息灵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肠道菌群数量、血清指标、复发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大肠杆菌数量、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与总复发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治疗总有效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 祛息灵能够改善患者肠道菌群与胃肠激素水平,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与息肉复发率,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

    2024年10期 v.44 1195-1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柴胡桂枝汤联合贞芪扶正胶囊治疗晚期乳腺癌

    王永伏;

    目的 分析柴胡桂枝汤联合贞芪扶正胶囊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0月衡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按信封法分为2组,对照组 37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应用贞芪扶正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柴胡桂枝汤,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肿瘤标志物、免疫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78.05%,优于对照组54.05%(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清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tumor supplied group of factors,TSGF)水平、主症积分、次症积分、CD8~+水平、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机体状况评分、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柴胡桂枝汤联合贞芪扶正胶囊可显著减轻晚期乳腺癌患者症状,改善患者免疫功能,调节患者病理状态,提高治疗远期疗效。

    2024年10期 v.44 1199-1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红花如意丸对盆腔炎性疾病所致慢性盆腔痛疗效观察

    贾金英;冯丽英;贾丽阳;

    目的 观察红花如意丸对盆腔炎性疾病所致慢性盆腔痛患者疼痛程度、炎症反应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9月-2023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中西医结合妇科门诊收治的104例盆腔炎性疾病所致慢性盆腔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2例。治疗组在常规抗生素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如意丸,对照组将红花如意丸替换为空白模拟剂。比较治疗4周后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炎症反应、血液流速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下腹刺痛、腰骶胀痛、带下异常、经期视觉模拟评分(VAS)、非经期VAS评分,阴道分泌物白细胞酯酶阳性率、全血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子宫血流灌注指数(PI)、最大血流速度(PSV)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红花如意丸对盆腔炎性疾病所致慢性盆腔痛患者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缓解疼痛程度,降低炎症反应,调节血液流速及血流动力学,提高生活质量。

    2024年10期 v.44 1204-1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温脾消痈散结汤治疗间质性肺疾病脾肾虚冷,瘀毒化痈证

    袁成波;余红;孙鹏浩;王明媚;

    目的 观察温脾消痈散结汤治疗间质性肺疾病脾肾虚冷,瘀毒化痈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疗区就诊的72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口服温脾消痈散结汤;对照组口服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每次600 mg,每日3次。4周后,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呼吸困难评分、全肺CT评分,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8.33%(P<0.05);2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呼吸困难CAT评分、全肺CT评分,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脾消痈散结汤可用于温脾助阳、消痈散结,有效降低间质性肺疾病病死率、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4年10期 v.44 1208-1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补阳还五汤预防胃癌患者化疗后相关周围神经毒性临床研究

    冯玉;袁媛;王群;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预防胃癌患者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化疗后相关周围神经毒性的价值。方法 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观察组于化疗后服用补阳还五汤,直至下一个疗程化疗开始。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神经传导速度、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周围神经毒性分级等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下降(P<0.05),观察组MNCV、SNC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肿瘤标志物、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干预后周围神经毒性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对于预防胃癌患者化疗后周围神经毒性方面安全有效,能够改善化疗后患者的周围神经毒性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4年10期 v.44 1212-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茵解毒颗粒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临床观察

    武润洁;曹微;张磊;周恩超;赵佰桥;杜芸;杜宇;

    目的 探讨苏茵解毒颗粒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例3~5期慢性肾脏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苏茵解毒颗粒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肾虚浊毒证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白蛋白(albumin,ALB)]、血常规和血脂指标[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改善状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神疲乏力、腰酸腰痛、水肿、恶心呕吐、夜尿频多等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Scr和 BUN水平,血TG和 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eGFR和ALB指标,RBC和 Hb指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苏茵解毒颗粒能够降低3~5 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尿蛋白水平,改善肾功能,调节血常规和血脂代谢,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疗效明显。

    2024年10期 v.44 1216-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内异痛经灵调控Wnt7a/β-catenin信号通路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

    钟璐;申梦琦;蓝幼梅;苏圣琪;黄群;方刚;庞宇舟;

    目的 旨在明确内异痛经灵(NYTJL)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改善效果并从调控Wnt7a/β-catenin信号通路明确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30只雌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除Control组外,Sham组、Model组、高剂量内异痛经灵(NYTJL-H,40 mg/kg)组和低剂量内异痛经灵(NYTJL-L,20 mg/kg)组均将大鼠子宫内膜固定在腹壁进行上造模;并对应灌胃给药,干预结束后,利用HE染色观察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变化,应用Ki67免疫组化及TUNEL染色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细胞增殖及凋亡,应用RT-qPCR及蛋白印迹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Wnt7a及β-catenin的表达,以免疫荧光检测β-catenin的表达。结果 与Model组比较,NYTJL高剂量组可以显著改善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形态,降低浸润细胞数量,促进细胞分散排布,减少腺体数量,缩小腺腔体积;与Model组比较,NYTJL-H组和NYTJL-L组均可显著促进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凋亡,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增殖;与Control和Sham组比较,Model组Wnt7a和β-caten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上升,而与Model组比较,NYTJL-H组和NYTJL-L组对Wnt7a和β-catenin的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NYTJL可以抑制Wnt7a/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促进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凋亡,进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2024年10期 v.44 1221-1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基于本草考证的水蛭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探究

    王裴芳;齐琪;吴剑坤;

    基于本草考证,水蛭功能主要为破血逐瘀和活血通络;用药形式以水煎剂和研末为主;现代水煎剂用量2~20 g,研末用量1~10 g,古今均超出药典规定剂量,剂量选择与临床用药目的、用药形式相关,破血逐瘀之功用量常高于活血通络之功用量,水煎剂用量高于粉剂。水蛭的临床剂量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剂量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应用应因人、因证、因时制宜给予最佳剂量。

    2024年10期 v.44 1227-1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前列桂芍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杨振;谷伟玲;王玉;孙钰涵;董硕;李长健;张红岩;

    目的 制定前列桂芍颗粒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前列桂芍颗粒中熟地黄、赤芍、桃仁、黄芪、黄柏进行定性鉴别;通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盐酸小檗碱在前列桂芍颗粒中的含量。结果 前列桂芍颗粒中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斑点清晰且阴性无干扰;前列桂芍颗粒中盐酸小檗碱的线性范围是0.090 1~1.621 5 μg(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54%,RSD值为0.87%(n=6)。结论 薄层色谱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行,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前列桂芍颗粒质量。

    2024年10期 v.44 1232-1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推拿疗法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应用及机制浅析

    邵宇鹏;张美珍;王立军;

    目前现代医学对于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方案多聚焦于对症治疗,以及饮食控制和定期运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推拿手法可疏经通络、促进气血运行、濡养筋脉、调整人体脏腑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通利三焦、疏肝健脾、益气养阴的治疗目的。此外,亦有研究认为推拿可通过调控胰岛素传导、炎症相关及其他信号通路来治疗代谢综合征。本文探讨了推拿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中医理论基础以及现代机制研究,以期为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新视角。

    2024年10期 v.44 1238-1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毫针刺法在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概况

    卢佳音;陈新华;

    临床上最常应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针法为常规针刺,随着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的不断加深,对于针刺方法的应用也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可采取浅刺法、半刺法等刺激量小的针刺方法,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可以采取透刺法、齐刺法等刺激量大、针对性治疗面瘫症状的针刺方法。本文通过研究不同毫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相关文献,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2024年10期 v.44 1243-1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刺法干预功能性便秘发微

    余佼林;周愉;曹江松;宫毅;

    通过古今医论结合,剖析三刺源流及发展,可见三刺受浅层施针手法“一针仅刺同一经脉、同一腧穴三层”的禁锢,使之运用范围局限且难以推广施用。抛开先入为主的思想禁锢,在保留三刺完整性的前提下,重三刺之理而忘其形,进而得“多针分刺多条经脉、不同腧穴三层”的三刺新义。并结合临床所见及宫毅所识,发现常有“便难”者针刺治疗便秘远超中药内服,且鉴于三刺适应症广泛以及内在意义深远,所以挖掘三刺法诊疗便秘疾病显得尤为重要。进而依“三刺与便秘”为基,“探三刺施治之机”为宗,分述“一刺神志、二刺病机、三刺病所”“一刺兼症、二刺主症、三刺防变”两大理念,为进一步挖掘三刺广泛刺法深意以及更好地临床施治便秘注入新鲜认知。

    2024年10期 v.44 1248-1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5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糖尿病合并肛瘘的中医药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胡春杰;沈娟娟;

    糖尿病合并肛瘘是临床常见的一个难题。糖尿病肛瘘患者术后因气血失和,术后创面失于气血温煦滋养导致愈合不良现象,在其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治疗工作十分重要。应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肛瘘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因此,以中医学“整体观”思想为理论指导,研究糖尿病肛瘘中医药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10期 v.44 1253-1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