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流行性出血热中医病因病机及诊治要点分析

    杨映映;田传玺;罗金丽;李青伟;仝小林;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属中医“疫病”范畴。中医防治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疗效明显,但各家寒温迥异的辨治方法亦为后世辨治疫病带来困惑。通过总结资料,从“分类-分期-分证”视角对流行性出血热“因机证治”进行重新审视。从“分类”的角度将其归属于“寒疫”范畴,从“分期”的角度将其分为“热毒-厥脱-肾损-正虚”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多个证型:“热毒”阶段,以寒戾嗜营、热毒损络为核心病机,主要证型有太阳经证、太阳腑证、邪郁少阳证、阳明热盛证、气营两燔证。“厥脱”阶段,以热厥气脱为核心病机,主要证型有热厥气脱证、元气外脱证。“肾损”阶段,以疫毒伤肾为核心病机,分为少尿期和多尿期,少尿期以毒损肾络为要,主要证型有膀胱蓄血证、水热互结证、结胸证、湿阻三焦证等;多尿期以肾虚失摄为要,主要证型有肾虚不固证、余邪未尽证。“正虚”阶段,以气血阴阳的亏虚为核心病机,主要证型有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等。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热毒期,到气即可凉营;厥脱期,见厥即要固脱;肾损期,少尿务必通腑,多尿补肾缩泉。

    2024年09期 v.44 993-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理论研讨

  • 基于经方医学理论探析张仲景芍药的应用

    苏晶;崔巍;徐巧丽;刘真如;汪子涵;赵德喜;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含有芍药的方剂共55首,从芍药最简方,加减芍药方,芍药最大量方,同类方剂综合分析等方面探讨芍药用药规律。芍药属阳明经药,主养血活血,调和营卫,清热,缓挛急,止痛,止利,利小便,通大便等。芍药与不同药物的配伍组方,发挥作用不同,只有明确芍药功用,同时掌握常用配伍意义,临证时方疗效显著。

    2024年09期 v.44 998-10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安医家吴楚辨治中风特色探析

    张玉;胡建鹏;

    整理分析《宝命真诠》《吴氏医验录》及相关文献,探讨吴楚治疗中风病的特色。吴楚主张将中风分为真中风和类中风两大类,认为内虚风中是真中风的基本病机特点,主张从脏腑、血脉、闭脱三方面进行辨别,并以汗、下、养血顺气三法进行论治。对于类中风的治疗,吴楚认为其基本病机特点为元阳虚衰、痰火内动,主张采用八因素法辨别,重视采用攻痰祛积,甘温补虚法治疗。

    2024年09期 v.44 1002-10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肾络微型癥瘕”学说探讨藤类药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运用

    龙利;金劲松;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疑难顽症,其发生、发展是消渴病日久耗气伤阴,痰湿、内热、气滞、瘀血互相胶结,积聚于肾之络脉,逐渐形成癥瘕的过程。因其“肾络微型癥瘕”的核心病机,治法当以“化瘀消癥”为要。藤类药具有舒展、蔓延特性,可入肾络,善搜风剔邪、补虚荣络、活血化瘀,临证配伍应用可拓展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思路。

    2024年09期 v.44 1006-10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五脏六腑皆令人呕”治疗呕吐证治探讨

    王承祥;刘泽;孟鹏;王文;赵啸虎;程雪云;侯爱画;

    胃气不和常致呕吐,然脏腑之病,可各为互传,故五脏六腑皆可令人呕,而非独胃也。五脏六腑病可通过五行生克制化、气血津液运行、经络循行等多种途径影响胃气升降,引发呕吐,可予疏肝理气、益火补土、宣上和中、温中补虚、化气利水、润肠通腑等法,以达和胃止呕之效。

    2024年09期 v.44 1010-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国医大师杨震运用宣肺达郁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症经验

    孙洁;杨震;郝建梅;

    宣肺达郁汤是国医大师杨震经验方,源于黄元御《四圣心源》中黄芽汤、下气汤、达郁汤之合方。杨震运用气机学说将三方组合化裁,以黄芽汤建中气、启升降之机,以下气汤合达郁汤升肝、降肺,使气机流转,升降恢复正常,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症,临床疗效确切。从气机学说理论分析宣肺达郁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症机理,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2024年09期 v.44 1016-1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国名中医王檀从“心神失控”论治肺癌经验

    胡少丹;徐雁南;陈梦竹;仕丽;

    介绍王檀治疗肺癌临证经验。王檀认为“异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核心,提出“肺异生物”中医病名,病机关键为“心神失控、肺气不足、相火司令”,治疗基本原则为“养心调神、补益肺气、制约肝火”,形成纠正“异生状态”、改善“异生环境”和削减“异生物生长”三位一体的治疗模式。

    2024年09期 v.44 1020-1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锐基于“态靶辨治”理论抵挡汤新用管窥

    许圣贤;齐昊天;张鑫;温晓娟;程斯文;李坤;文岚;陈锐;

    抵挡汤自东汉张仲景始,历代医家不断演变加减药味,临床广泛应用。立足于大黄、水蛭二味抵挡核心药,探讨抵挡汤在糖尿病肾病中的新功效。陈锐教授认为应用抵挡汤应遵循治疗的疾病、用法服法应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抵挡汤组方思维、治疗大法、治疗疾病的核心病机是不变的,临床用药药味、药量、治疗靶向应简单化与精准化。

    2024年09期 v.44 1024-1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光荣活血化瘀学术思想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探析

    刘莹;王娜娜;郑冬雪;武宇;刘新敏;

    子宫内膜息肉可引起异常子宫出血、不孕,有恶变风险,术后易复发,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属中医学“癥瘕”“不孕”范畴。李光荣教授认为女性多虚、多郁、多瘀,临床予活血化瘀学术思想治疗子宫内膜息肉。采用分级分时分类为原则的活血化瘀法,祛瘀求本、瘀湿同治、固护阴血,效果满意。

    2024年09期 v.44 1028-1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晓岩运用“扶正祛瘀,化湿解毒”理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郭美彤;王晓岩;

    总结王晓岩教授运用“扶正祛瘀,化湿解毒”理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王晓岩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基本病机在于正气亏虚为本,湿热、血瘀及其他病理因素壅滞于肠道为标,热壅血瘀、损伤肠络而发病,瘀而成毒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结局。王晓岩提出以“扶正祛瘀,化湿解毒”理论为核心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观点,临证时注重分期论治、扶正为先、理清病因、防变为宜,配合中药灌肠,内外兼顾,提高疗效。

    2024年09期 v.44 1032-1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随证施量

  • 白术随证施量策略在腐腻苔治疗中运用

    赵雪菲;唐珊珊;江林林;姬航宇;连凤梅;

    舌诊是中医临床指导辨证和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舌苔的腐腻程度是体内湿浊消长的外在表现,可将其作为调整方药用量的指征。通过分享仝小林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脾虚湿阻夹瘀证验案 1则,探讨白术随证施量策略在腐腻苔治疗中的应用。根据患者舌苔腐腻程度的变化,灵活调整白术用量,运用了“病重药重、病轻药轻”“中病即减”的随证施量策略。

    2024年09期 v.44 1037-1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疑难病例

  • 仝小林教授治疗帕金森病伴嗜睡验案一则

    张艳娇;方心怡;马凯乐;张宇昕;田佳星;赵林华;

    帕金森病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肌强直、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等运动症状及便秘、认知、情绪、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为突出临床特征。帕金森病属中医学“颤证”“震颤”等范畴,仝小林教授综合“四焦八系”与“态靶理论”治疗帕金森伴嗜睡病例一则,提出颤证为髓系疾病,病位在顶焦,本案患者以“虚态”“老态”为本,痰浊、血瘀为标,以地黄饮子加减作为“调态方”联合“靶方”二仙汤加减治疗,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帕金森病伴嗜睡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2024年09期 v.44 1041-1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通腑消痞方辅助治疗脓毒症致急性胃肠损伤

    霍锐;刘坤强;

    目的 探讨通腑消痞方辅助治疗脓毒症致急性胃肠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80例脓毒症致急性胃肠损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入院后均给予急性胃肠损伤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联合通腑消痞方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腹围、腹内压、肠鸣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急性胃肠损伤分级评分、胃肠动力指标胃动素(MOT)、血管活性肠肽(VIP)、胃泌素(GAS)、胃肠黏膜屏障指标二胺氧化酶(DAO)、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乳酸、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腹围、腹内压、APACHE Ⅱ评分、急性胃肠损伤分级评分、VIP、GAS、DAO、IFABP、D-乳酸、PCT、CRP、IL-6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肠鸣音次数、MOT、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通腑消痞方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脓毒症致急性胃肠损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可能与调节胃肠动力指标、保护胃肠黏膜屏障、抑制炎症反应有关,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2024年09期 v.44 1045-1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降脂膏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易损斑块痰瘀互结证

    丁颖颖;王红妹;章晓伟;吴晓新;袁建兴;

    目的 探讨降脂膏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易损斑块痰瘀互结证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颈动脉易损斑块痰瘀互结证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降脂膏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眩晕、头痛、耳鸣、肢体疼痛或麻木、胸胀中医证候积分、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IMT值、颈动脉斑块面积、颈总动脉收缩期Vmax、舒张期Vmin、颈总动脉RI、血清学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hs-CRP、血脂水平、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INR)水平变化,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IMT值、颈动脉斑块面积、颈总动脉RI、TNF-α、IL-6、hs-CRP、TG、TC、LDL-C、PT、D-二聚体、IN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颈总动脉收缩期Vmax、舒张期Vmin、HDL-C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降脂膏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能够显著缓解颈动脉易损斑块痰瘀互结证症状,降低血脂指标、血液高凝态、炎症因子,改善颈动脉血流速度。

    2024年09期 v.44 1050-1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

    王华;张小广;张馨元;

    目的 探讨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各临床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9月-2023年5月收治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与治疗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认知、神经功能、精神行为症状、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指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变化,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71%,67/70)高于对照组(78.57%,55/70)(P<0.05)。2组治疗6个月后MMSE评分、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清SOD、VEGF、BDNF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6个月后 NIHSS、NPI-Q评分、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清MDA、Caspase-12、CRP78、MMP-9、MMP-2水平代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2024年09期 v.44 1055-1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承气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急性胰腺炎

    谭文君;邢斌瑜;王赛宇;李豹;陈霖玉;王文静;

    目的 探讨大承气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81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大承气汤组、穴位贴敷组、联合组(大承气汤联合穴位贴敷组),各27例。比较3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指标变化,比较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大承气汤组及穴位贴敷组(P<0.05);治疗后3组恶心呕吐、胃脘胀满、剧烈腹痛、口渴少饮评分下降(P<0.05),联合组低于大承气汤组与穴位贴敷组(P<0.05);治疗后3组血淀粉酶(AMS)、二胺氧化酶(DAO)、C反应蛋白(CRP)显著下降(P<0.05),联合组低于大承气汤组与穴位贴敷组(P<0.05);3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承气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增强胃肠道动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2024年09期 v.44 1060-1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加味荆防方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

    王亚新;罗俊娜;吴梅丽;

    目的 观察加味荆防方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 选择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11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其中对照组脱落1例。对照组给予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荆防方治疗,连续治疗4周,评估2组治疗效果。统计2组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检测2组趋化因子及免疫平衡指标水平,比较2组UAS积分、荨麻疹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UCT评分、DLQI评分差异。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9.47%,51/57)高于对照组(75.00%,42/56)(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Eotaxin-1、TNF-α、IL-2、RANTES、IL-4、PARC/CCL-18、IL-13、Eotaxin-3、IL-33含量降低,IFN-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IFN-γ升高,其他指标均降低(P<0.05)。2组治疗后UCT评分高于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DLQI评分、UAS积分、荨麻疹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UCT评分高于对照组,其他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荆防方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可减轻荨麻疹症状,可能与调节趋化因子,促进Th1/Th2免疫平衡有关。

    2024年09期 v.44 1064-1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二参汤对冠心病模型大鼠心肌组织中铁死亡的影响

    张益蒴;李佳欣;周丽雅;

    目的 研究二参汤对冠心病模型大鼠心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trl组)、模型组(Model组)、二参汤高剂量组(ESH组)、二参汤中剂量组(ESM组)、二参汤低剂量组(ESL组)、阳性药组(Y组)。应用维生素D_3联合垂体后叶素配合高脂饲料连续喂养12周,构建冠心病大鼠模型,采集Ⅱ导联常规心电图;HE、Masson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ELISA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ROS、LPO、SOD、MDA、4-HNE、GSH和Fe~(2+)水平;RT-PCR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铁死亡相关基因FTH1、SLC7A11、GPX4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二参汤可改善心肌组织中胶原纤维增生,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增加GSH、SOD活性(P<0.05),降低ROS、LPO、MDA和4-HNE含量(P<0.05),降低Fe~(2+)水平(P<0.01);促进FTH1、GPX4、和SLC7A11 mRNA表达(P<0.05)。结论 二参汤能够减轻冠心病大鼠心肌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铁死亡有关。

    2024年09期 v.44 1069-1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CF/C-kit信号通路探讨益髓破血方改善脑出血小鼠肠动力“通腑”作用机制

    廖颖;李萍;

    目的 观察益髓破血方对脑出血小鼠排便情况与结肠组织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酪氨酸激酶受体(kit proto-oncogene,C-ki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益髓破血方调节脑出血小鼠肠动力通腑作用机制。方法 将54只SPF级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与方剂治疗组,采用鼠尾自体血注入法制作实验性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只进针不注射。方剂治疗组给予1 g/mL益髓破血方悬浊液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观察各组小鼠排便情况,记录第1天、第3天、第7天同时段6 h内的排便量以及末次灌胃后首次排便间隔时间,并于相同时间分段点处死小鼠取材,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的SCF、C-kit蛋白。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第1天、第3天、第7天各6 h内排便量显著减少(P<0.05),末次灌胃首次排便时间明显滞后(P<0.05),结肠组织中SCF、C-kit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且随周期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与模型组比较,方剂治疗组第1天、第3天、第7天各6 h内排便量相对增多(P<0.05),首次排便时间缩短(P<0.05),SCF、C-ki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且随时间推移逐渐向正常量恢复。结论 益髓破血方干预治疗脑出血小鼠,可以增加肠动力,促进排便,发挥通腑作用使肠功能恢复,改善脑出血后便秘,其机制可能与SCF/C-kit信号通路有关。

    2024年09期 v.44 1075-1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消肿散洗剂促进大鼠创面愈合的初步实验研究

    曾华;方楠;冯上新;孙妍婧;周林;郑勇;

    目的 探讨消肿散洗剂对大鼠创面模型的愈合作用。方法 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消肿散洗剂组)、对照组(复方黄柏液涂剂组)和空白组(生理盐水组)。造模后记录第3、7、14、21天的创面愈合率;第3、7、14天检测创面组织血管生成素(AngI、AngII)的表达水平;在第7天检测创面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6、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 造模后第3天三组创面愈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第14天实验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与空白组(P<0.05);第21天实验组创面愈合率高于空白组(P<0.05),与对照组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3天实验组和对照组AngI、AngII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空白组(P<0.05);第7天实验组和对照组AngI、AngII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于空白组(P<0.05);第14天实验组和对照组AngI、AngII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空白组(P<0.05)。造模后第7天实验组的IL-1β、IL-6的表达水平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而IL-10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 消肿散洗剂可协调炎症因子平衡,促进血管生成素的表达,可快速愈合创面。

    2024年09期 v.44 1080-1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基于转录组测序探讨β-榄香烯联合奥希替尼对肺癌细胞敏感性研究

    刘格戈;姜晓天;

    目的 探讨β-榄香烯增加奥希替尼对肺癌细胞敏感性的体外药理作用和机制。方法 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测试不同浓度的β-榄香烯、奥希替尼及联合用药组的肺癌细胞存活率。划痕实验、细胞侵袭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对β-榄香烯、奥希替尼及联合用药组肺癌细胞抑制侵袭迁移能力和诱导凋亡能力进行检测。随后应用转录组测序分析β-榄香烯联合奥希替尼对肺癌细胞敏感性的机制。结果 β-榄香烯在50、100、200、400 μg/mL与奥希替尼1.25、2.5、5、10 μg/mL浓度梯度配对组合中均抑制肺癌细胞存活率(P<0.05)。在β-榄香烯100 μg/mL,奥希替尼2.5 μg/mL及联合用药组中,联合用药组抑制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并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对转录组测序分析显示,β-榄香烯联合奥希替尼对比奥希替尼干预后PC9细胞,MAPK通路和细胞凋亡相关生物过程被富集。结论 β-榄香烯通过MAPK通路增加了奥希替尼对肺癌细胞敏感性,促进了细胞凋亡。

    2024年09期 v.44 1085-1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苦水玫瑰花指纹图谱建立及与近源种玫瑰指纹图谱比较

    王晓琳;张平;徐大丽;唐建明;梁艳;李冬华;

    目的 建立苦水玫瑰花HPLC指纹图谱并与平阴玫瑰、月季、法兰西玫瑰、金边玫瑰、墨红玫瑰指纹图谱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安捷伦(agilent)ZORBAX Eclipsc XDB-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 μL;用乙腈(A)-0.1%磷酸溶液(B)作为流动相行梯度洗脱。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12批苦水玫瑰花指纹图谱和5种近缘种玫瑰指纹图谱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最终确定10个共有峰,其中3个共有峰依次为没食子酸、芦丁、槲皮素。12批次苦水玫瑰花相似度值0.858~0.998,相似度较高;平阴玫瑰、月季、法兰西玫瑰、金边玫瑰、墨红玫瑰图谱和苦水玫瑰花图谱差别较大。结论 苦水玫瑰花指纹图谱可作为苦水玫瑰花与近源种玫瑰品种鉴别方法,该方法稳定性强、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较全面地反映苦水玫瑰花及近源种间玫瑰中非挥发性主要成分的分布,也可用于苦水玫瑰花整体质量控制。

    2024年09期 v.44 1090-1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7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基于调和阴阳理论针灸组方治疗老年肝郁化火型失眠

    于薇薇;戴晓红;于学平;邹伟;

    目的 探讨基于调和阴阳理论针灸组方治疗老年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老年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调和阴阳法针灸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多导睡眠图、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爱普沃斯嗜睡量表(ESS)、血清单胺递质指标5-羟色胺(5-HT)、谷氨酸(GA)、神经肽Y(NPY)、γ-氨基丁酸(GABA)变化,并评价2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PSQI评分、ISI评分、E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睡眠总时间、快速眼动睡眠期、5-HT、GA、NPY、GABA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37/40)高于对照组(77.5%,31/40)(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调和阴阳理论的针灸组方联合西药治疗老年肝郁化火型失眠疗效明显,能够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减轻日间嗜睡程度,调节神经递质表达,改善睡眠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2024年09期 v.44 1096-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调神通窍针刺法联合三九贴治疗变应性鼻炎

    胡玮璇;宋长丽;李天发;张莹莹;张玉;

    目的 观察调神通窍针刺法联合三九贴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12月-2023年12月阜阳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收治的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三九贴治疗,治疗组在三九贴基础上给予调神通窍针刺法治疗,冬至开始9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治疗3个疗程后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鼻部症状、伴随症状积分、血清IgE水平、14 d发作时间、生活质量、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26/30)高于对照组(63.33%,19/30)(P<0.05)。治疗后,2组鼻部症状积分(TNSS)鼻痒、喷嚏、流涕、鼻塞,鼻部伴随症状积分(TNNSS)总分,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问卷(RQL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2组14 d发作时间短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调神通窍针刺法联合三九贴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较好,可缓解鼻部症状及伴随症状,调节血清IgE水平,缩短发作时间,降低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睡眠质量。

    2024年09期 v.44 1101-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推拿手法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

    徐力康;莫婉银;刘吟婷;薛爱国;罗树雄;

    目的 探讨推拿手法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7月我院诊治的跟痛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体外冲击波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评分(SF-36)、Maryland 足功能评分、MCSS评分改善状况,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状况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MCSS评分、SF-36评分、Maryland 足功能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28/30)高于对照组(73.3%,22/30)(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推拿手法配合体外冲击波能够有效减轻跟痛症患者疼痛症状,提高足部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复发率较低,疗效明显。

    2024年09期 v.44 1105-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柔筋养精手法联合中药膏膜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

    杨春恒;刘德春;朱俊琛;孙奎;吴三兵;方正中;高大红;

    目的 探讨柔筋养精手法联合中药膏膜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疼痛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采用柔筋养精手法联合中药膏膜治疗,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比较2组疼痛情况、关节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膝关节内侧点、外侧点、中心点疼痛阈值高于对照组(P<0.05),简版McGill疼痛问卷调查(SF-MPQ)评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KOOS)评分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L-1β、TNF-α、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膝骨关节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24%,40/42)高于对照组(76.19%,30/42)(P<0.05)。结论 柔筋养精手法联合中药膏膜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降低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炎症反应,改善关节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024年09期 v.44 1109-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复脉辈方治疗心系疾病的研究进展

    温永梅;王丽莎;王晶;常天瀛;崔英子;

    温病学说源远流长,其学术思想不仅能指导外感性疾病的治疗,在心系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亦发挥了重要作用。清代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所载复脉辈方有:加减复脉汤、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等,都是在复脉汤的基础上化裁而成。复脉辈方虽常被用于治疗温病后期肝肾阴亏之证,但因其具有滋阴潜阳、温阳益气、调整阴阳作用,对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心系疾病有较好的疗效。通过系统梳理复脉辈方的源流和在心系疾病治疗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并从药理学角度解读复脉辈方,提炼其临床经验与成果,以期为进一步挖掘复脉辈方在心系疾病治疗中的优势,为心病的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2024年09期 v.44 1113-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