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治宇;仕丽;胡少丹;孙峰;曹政华;
目的 观察助阳补肺除痹颗粒对肺纤维化肺肾亏虚、寒瘀阻络型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患者治疗前后血液中主要炎性因子及Notch通路相关指标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肺纤维化肺肾亏虚、寒瘀阻络型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给予基础治疗加助阳补肺除痹颗粒,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加百令胶囊,2组均治疗6周。统计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呼吸困难程度状况评分、肺功能、血气分析,采集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经1个疗程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及血气分析较服药前均有所改善。治疗后患者血清中TGF-β_1、TNF-α表达下降;Notch通路主要指标Notch 1、Jagged 1、Hes 1表达降低,RBP-Jκ表达升高。结论 助助阳补肺除痹颗粒可以不同程度改善肺纤维化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呼吸困难程度,干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降低患者血清中TGF-β_1、TNF-α含量,调节Notch 1、Jagged 1、RBP-Jκ、Hes 1的表达。
2024年07期 v.44 807-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谢琛;刘重琪;刘静茹;
目的 探讨应用汗法治疗对阴寒凝滞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8例2021年6月-2023年6月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阴寒凝滞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西医综合对症治疗)和治疗组(西医综合对症+寒痉汤治疗),各39例。2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4周后的心电图疗效、心绞痛疗效,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心功能水平、血清ET-1、NO、Cys-C、Hcy水平及血脂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心电图、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7.44%、97.44%,高于对照组的79.49%、76.92%(P<0.05)。治疗4周后,2组中医症状各项评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清ET-1、Cys-C、Hcy、血脂[三酰甘油(TG)、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心排血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血清N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汗法可明显改善阴寒凝滞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心功能,稳定患者血脂水平,减轻血管病变情况,进而有利于提高心电图及心绞痛疗效。
2024年07期 v.44 812-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亮亮;丁义侠;李学军;夏建国;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参苓白术散结合穴位贴敷疗法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IBS-D)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8月期间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门诊与住院部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在控制日常饮食与适量运动的前提下,对照组采用盐酸洛哌丁胺治疗,而研究组则应用参苓白术散与穴位贴敷的联合疗法。经过为期28 d的治疗周期,对2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全面评估。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在总有效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腹胀、排便频率、性状及腹痛程度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周期后,2组的血清5-羟色胺(5-HT)以及神经肽Y(NPY)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2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组复发率4.76%(2/42)低于对照组20.00%(7/35)(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显著疗效,在改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复发率低。
2024年07期 v.44 817-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义纯;任扬;王笑寒;陆曙;
目的 探讨桂枝加葛根汤联合当归芍药散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8月收治的80例老年后半规管BPPV痰瘀互阻证患者,按照掷硬币法分为2组,对照组(n=40)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n=40)另用桂枝加葛根汤联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7 d、14 d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14 d治疗后,观察组眩晕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优(P<0.05)。2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头痛、乏力不良反应。结论 对老年后半规管BPPV痰瘀互阻证患者采取桂枝加葛根汤联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眩晕症状和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其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动力学,值得推广。
2024年07期 v.44 823-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建民;俞莹;吴志伟;张栋;吕凯;王树强;葛志超;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10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牵引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颈椎功能障碍(NDI)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颈椎各方向ROM、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比较2组总有效率和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NDI评分、VAS评分、各项炎性因子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2组颈椎生理曲度及颈椎各方向ROM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76.0%)(P<0.05);2组均未发生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能够缓解颈型颈椎病临床症状,抑制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提高颈椎活动功能,疗效明确,安全性良好。
2024年07期 v.44 827-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