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谈寒湿疫之寒湿入营

    薛崇祥;鲍婷婷;杨映映;罗金丽;王涵;赵林华;仝小林;

    仝小林院士提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属寒湿疫,其病理因素为寒湿,应从散寒化湿而治。寒湿入营是寒湿疫特殊证型,见于危重阶段,其病因病机及辨治施治均不同于热入营分。从寒湿入营的特点及鉴别角度进一步梳理、更新、完善寒湿疫辨证理论体系,诠释寒湿入营理论的临床意义,以期为寒湿疫危重症防治提供新思路。

    2024年07期 v.44 745-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理论研讨

  • 基于“络以通为用”探讨马钱子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

    刘晓红;李光熙;

    特发性肺纤维化属于“肺痹”“肺痿”范畴,其发病核心病机为顽痰瘀血阻于肺络,导致肺络痹阻不通。叶天士提出“络脉以通为用”,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发作期应用通络药物可疏通肺络,减轻急性发作。马钱子走窜通络,善剔除沉积于肺络中痰瘀之邪。李光熙认为,马钱子虽有毒性,但其疏通络脉之力迅猛,临床多用于治疗痰瘀阻络证,在安全剂量内应用马钱子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发作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发作频率。从“络以通为用”论述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发作的病机,并从中西医角度讨论马钱子对于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发作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马钱子的注意事项,以其为临床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提供新的思路。

    2024年07期 v.44 749-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单味中药的剂量选择探讨随证施量与临床用药安全

    张子微;孙玉婷;连凤梅;姬航宇;

    “随证施量”是“辨证论治”之后重要的一环,考虑患者体质、年龄、病程等个体化差异,是中医个体化治疗的体现。总结现代医家关于附子、大黄、水蛭、天花粉、淫羊藿五味常用中药在“随证施量”过程中超剂量用药情况,不同剂量针对疾病的轻重程度和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希望能够拓宽药物临床剂量使用范围,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2024年07期 v.44 754-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左人迎右气口对比脉法的临床运用要点与实例

    弓雪峰;王继升;弓箭;陈申达;赵世同;曹锐;

    人迎气口脉法出自《灵枢》,历代争议在于其为双侧人迎、气口脉或左右寸口脉之间的比较。王叔和《脉经》认为“左为人迎,右为气口”。左人迎右气口脉法体系取左右寸口脉,按照关前一分左右对比而别阴阳,然后通过比较单侧关与关前一分之大小,以明三阴三阳,根据脉之浮沉确定表里,根据医之举按鉴别中风、中寒,确定治法方药。通过此脉法的临床运用,体会到六经脉象与六经病症的对应关系,收效颇佳。脉象体现疾病本质,随疾病发展而变化。当脉症不一时,应当舍症从脉,把握本质。

    2024年07期 v.44 759-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免疫因子探索焦虑障碍的态靶辨治策略

    李昀熹;林婉儿;杨玲玲;李艳;

    仝小林院士创造性提出“态靶因果”学说,有机结合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全面审视疾病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和规律,利用前沿科学理论与研究方法技术搭建现代疾病与中医证候的桥梁,促进中西医深入融合。依据态靶辨治理论体系,将焦虑障碍的总态概括为“虚”,在不同严重程度分别呈现“郁”“虚”“热”“损”态。通过临床诊疗经验及现代中药药理学进展,总结焦虑障碍的调态靶方,阐明其生物学标靶可能为调节免疫因子,推进焦虑障碍的“辨证微观化”与“精准用药”。

    2024年07期 v.44 764-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伏气温病理论探析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期诊疗思路

    董泰然;邸莎;陈亚光;

    伏气温病是一类特殊的温病,与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关系密切。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期具有邪气伏藏,因时而发的特点,与中医学伏气温病发病特点相似。从伏气温病理论探析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饮酒、暴饮暴食、胆胰自身病变是其主要病因,饮食不节引动伏火,伏火内发,湿热瘀阻,腑气不通,并随发病部位不一、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而表现各异,发为本病。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期以定震源、清里热、辨虚实、透伏邪、护津液为主要辨治原则。从伏气温病角度探析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的病因、病机、辨证与治疗,以期为中医治疗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4年07期 v.44 768-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国医大师杨震基于“相火理论”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经验

    谢媛静;王少波;任渊;郝建梅;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是指肝脏脂肪代谢功能障碍引起脂肪过度堆积的代谢性疾病。杨震认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病因多为饮食失当、劳逸失和、忧思恼怒、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等所致;主要为郁、热、湿、瘀、痰等因素损伤肝脾,使湿、热、瘀、痰结于肝络而发病,病位在肝,涉及脾、胃、肾等脏腑。杨震基于“相火理论”,应用郁热相火、湿热相火、瘀热相火理论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疗效显著,附医案一则以佐证。

    2024年07期 v.44 772-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春林基于“经筋理论”治疗膝骨关节炎经验

    王泓毅;王春林;

    介绍王春林基于“经筋理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经验。王春林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经筋理论基础上,基于“膝为筋之府”特性,注重整体思维及经筋辨证运用,以“调筋动膝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治疗时多取经筋相关穴位及病灶点,强调以“柔”为君,刚柔相济,为膝骨关节炎检查、辨证诊断及手法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2024年07期 v.44 776-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气郁、血郁、痰郁”论治甲状腺结节

    吕嘉媛;朴春丽;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占位性疾病。朴春丽从“气、血、痰”论治甲状腺结节,认为甲状腺结节以“气郁、血郁、痰郁”为本,故临床上肝郁脾虚夹瘀证者多见,治疗以“理气解郁、活血通络、祛湿化痰”为主,自拟消瘿方消瘿散结,注意随症加减。

    2024年07期 v.44 781-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下载次数: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仲景“沉脉主病”探微

    王素兰;戴娜;马建英;李正光;

    从沉脉历史沿革、脉象特征、生理性沉脉、仲景沉脉主病及沉脉现代临床研究五个方面对沉脉进行探讨。沉脉最早见于《黄帝内经》,需重按方能应指,病位在里,属阴脉。季节变化、五脏属性、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生理性沉脉。沉脉主病,主里虚证包括阳虚、气血虚,里实证包括里实热证和里实寒证,水气内停及气血壅盛,主表证,及沉脉相关疾病的转归与愈后。

    2024年07期 v.44 785-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文娥治疗月经病常用药对经验

    谭梦晨;刘文娥;

    月经病是女性的多发病,女性大部分疾病都会影响月经,包括经期、经量、经色、经质伴随症状等多个方面。刘文娥运用中药药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等疾病导致的月经异常时,随证加减,灵活调用,精当实效。总结刘文娥治疗月经病常用药对经验,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月经病提供新思路。

    2024年07期 v.44 789-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孟河医派学术思想浅析单兆伟应用“轻清灵动”法辨治脾胃病经验

    戴恒;孙丽霞;

    脾与胃同处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生长之本。脾胃病主要表现在气机升降、受纳腐熟、精微运化等功能的异常。孟河医派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体质差异,针对性选方用药。单兆伟辨治脾胃病证多用“轻清灵动”之法。轻法,用药轻缓,小方大义;善用食补,保养正气;轻松怡情,调养起居。清法,清热利湿,化痰祛瘀;清肝柔木,调畅脾胃;清心解郁,自我调节。灵法,药用灵活,阴阳平衡;巧用药对,配伍精当;法随证变,药随法参。动法,升降气机,调和上下;中焦补益,运脾为先;遵循周期,动静有时。诊疗脾胃病运用“轻清灵动”法贯穿始终,临床疗效明显。

    2024年07期 v.44 793-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随证施量

  • 茵陈随证施量策略在慢性肝炎治疗中的运用

    康晓敏;王涵;姬航宇;江林林;连凤梅;

    慢性肝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程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的肝脏坏死和炎症。慢性肝炎病程呈波动性或持续进行性,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茵陈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是治疗肝系疾病的要药。现代研究显示茵陈具有保肝利胆、抗炎抑菌、抗氧化、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仝小林院士常用茵陈治疗肝功能异常、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等慢性肝病。通过介绍一则记录详实的长时医案,客观全面地展现仝小林院士运用茵陈治疗慢性肝炎的随证施量策略,根据辅助检查结果等指征变化,调整药物剂量,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临床疗效。

    2024年07期 v.44 797-8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疑难病例

  • 仝小林院士态靶辨治桥本甲状腺炎伴玫瑰痤疮验案1则

    张艳娇;张宇昕;马凯乐;苗润宇;方心怡;尹瑞阳;姚倚琦;关惠芳;田佳星;

    桥本甲状腺炎为常见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属于中医学“瘿病”范畴。仝小林院士认为桥本甲状腺炎主要病因为情志失常,临床病程呈“郁-瘀-虚”,治疗上采用“态靶因果”辨治方略,在调态打靶的基础上,审因论治,识果防变。通过对仝小林院士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伴玫瑰痤疮的医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将中医传统临床诊疗思路与现代医学中的疑难问题结合,以期为临床综合诊疗提供参考。

    2024年07期 v.44 802-8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临床研究

  • 基于Notch通路探究助阳补肺除痹颗粒治疗肺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田治宇;仕丽;胡少丹;孙峰;曹政华;

    目的 观察助阳补肺除痹颗粒对肺纤维化肺肾亏虚、寒瘀阻络型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患者治疗前后血液中主要炎性因子及Notch通路相关指标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肺纤维化肺肾亏虚、寒瘀阻络型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给予基础治疗加助阳补肺除痹颗粒,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加百令胶囊,2组均治疗6周。统计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呼吸困难程度状况评分、肺功能、血气分析,采集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经1个疗程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及血气分析较服药前均有所改善。治疗后患者血清中TGF-β_1、TNF-α表达下降;Notch通路主要指标Notch 1、Jagged 1、Hes 1表达降低,RBP-Jκ表达升高。结论 助助阳补肺除痹颗粒可以不同程度改善肺纤维化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呼吸困难程度,干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降低患者血清中TGF-β_1、TNF-α含量,调节Notch 1、Jagged 1、RBP-Jκ、Hes 1的表达。

    2024年07期 v.44 807-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汗法在阴寒凝滞型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应用

    谢琛;刘重琪;刘静茹;

    目的 探讨应用汗法治疗对阴寒凝滞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8例2021年6月-2023年6月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阴寒凝滞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西医综合对症治疗)和治疗组(西医综合对症+寒痉汤治疗),各39例。2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4周后的心电图疗效、心绞痛疗效,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心功能水平、血清ET-1、NO、Cys-C、Hcy水平及血脂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心电图、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7.44%、97.44%,高于对照组的79.49%、76.92%(P<0.05)。治疗4周后,2组中医症状各项评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清ET-1、Cys-C、Hcy、血脂[三酰甘油(TG)、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心排血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血清N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汗法可明显改善阴寒凝滞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心功能,稳定患者血脂水平,减轻血管病变情况,进而有利于提高心电图及心绞痛疗效。

    2024年07期 v.44 812-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参苓白术散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陈亮亮;丁义侠;李学军;夏建国;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参苓白术散结合穴位贴敷疗法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IBS-D)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8月期间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门诊与住院部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在控制日常饮食与适量运动的前提下,对照组采用盐酸洛哌丁胺治疗,而研究组则应用参苓白术散与穴位贴敷的联合疗法。经过为期28 d的治疗周期,对2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全面评估。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在总有效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腹胀、排便频率、性状及腹痛程度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周期后,2组的血清5-羟色胺(5-HT)以及神经肽Y(NPY)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2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组复发率4.76%(2/42)低于对照组20.00%(7/35)(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显著疗效,在改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复发率低。

    2024年07期 v.44 817-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桂枝加葛根汤联合当归芍药散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

    赵义纯;任扬;王笑寒;陆曙;

    目的 探讨桂枝加葛根汤联合当归芍药散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8月收治的80例老年后半规管BPPV痰瘀互阻证患者,按照掷硬币法分为2组,对照组(n=40)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n=40)另用桂枝加葛根汤联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7 d、14 d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14 d治疗后,观察组眩晕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优(P<0.05)。2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头痛、乏力不良反应。结论 对老年后半规管BPPV痰瘀互阻证患者采取桂枝加葛根汤联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眩晕症状和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其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动力学,值得推广。

    2024年07期 v.44 823-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补阳还五汤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干预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李建民;俞莹;吴志伟;张栋;吕凯;王树强;葛志超;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10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牵引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颈椎功能障碍(NDI)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颈椎各方向ROM、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比较2组总有效率和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NDI评分、VAS评分、各项炎性因子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2组颈椎生理曲度及颈椎各方向ROM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76.0%)(P<0.05);2组均未发生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能够缓解颈型颈椎病临床症状,抑制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提高颈椎活动功能,疗效明确,安全性良好。

    2024年07期 v.44 827-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单用西红花或牛黄对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

    孙圣楠;徐雅;叶飞;夏伟娜;王竹葳;杜庆红;

    目的 观察单用西红花或牛黄对CCL_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 50只,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鳖甲软肝片)、牛黄组、西红花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均建立CCL_4肝纤维化模型。造模1周后给药,4周后取材。测定肝、脾指数,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含量;HE染色、MASSON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肝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肝脏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肝脏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的含量;比色法检测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程度和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肝脾指数均升高(P<0.001);血清AST、ALT、TBil含量升高(P<0.05,P<0.01,P<0.001);肝脏中HYP、TIMP-1、TNF-α、IL-1β、MDA含量升高(P<0.05或P<0.001),肝脏中GSH-Px活力和SOD活性显著下降(P<0.001)。与模型组比较,牛黄组、西红花组肝脏指数及脾脏指数降低(P<0.05,P<0.01,P<0.001);血清AST、ALT及TBil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01,P<0.001);肝组织中HYP、TIMP-1、TNF-α、IL-1β、 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P<0.001),GSH-Px活力和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西红花和牛黄均能减轻 CCL_4 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且改善肝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缓解炎症反应、抑制胶原生成、增强抗氧化能力有关。

    2024年07期 v.44 832-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温振运气方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李俊锋;张振贤;史佳宁;封鑫宇;

    目的 探讨温振运气方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4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CFS模型组、CFS中药组(温振运气方组)、CFS西药组(盐酸多奈哌齐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多重慢性应激方法建立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造模30天后,CFS中药组予温振运气方1.039 g/(kg·d)灌胃;CFS西药组予0.51 mg/(kg·d)盐酸多奈哌齐灌胃;空白组、CFS模型组予生理盐10 mL/(kg·d)灌胃,连续给药4周后进行行为学测试。行为学测试结束后采用ELISA法检测DA、ChAT、GAB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HT、Ng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CFS中药组与CFS西药组定位航行潜伏期、跳台错误次数、中央格停留时间均减少(P<0.01或P<0.05),跳台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力竭游泳时间、悬尾挣扎次数均增加(P<0.01或P<0.05),CFS中药组水平运动时间、垂直运动时间和次数较模型组增加(P<0.01)、悬尾静止时间减少(P<0.01),CFS中药组和CFS西药组DA、5-HT、GABA、ChAT、Ng表达均水平升高(P<0.01或P<0.05)。结论 温振运气方可以调节CFS大鼠中枢神经递质、ChAT、Ng表达,减轻躯体疲劳,缓解负性情绪,改善认知功能障碍。

    2024年07期 v.44 838-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重构本草

  • 重构本草——仙茅

    陈科宇;张伟;仝小林;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仙茅功效主要为: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症靶为抑郁状态、阳痿、月经失调等。标靶为精子活力、精子密度下降。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仙茅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抑郁、调节生殖系统功能、改善精子的数量和活动度等作用。临床仙茅使用剂量为5~30 g,内服时当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仙茅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2024年07期 v.44 844-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林下参与园参性状鉴别、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差异研究进展

    王昱丹;韩路生;李根悦;程立业;杨凯丽;李光;王恩鹏;

    林下参与园参是人参交易市场上最主要的两类品种,但二者仍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市场上二者鱼目混杂,外观形态鉴别最为简便但可靠性并不高。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公开报道的林下参和园参的研究进行对比,从性状鉴别技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总结。系统对比其形态、显微、无损鉴别等主要特征的差异,以期为林下参与园参的质量评价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2024年07期 v.44 847-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下载次数:5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基于经筋理论探讨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那木罕;马长春;李忠明;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亦称痹痛型颈椎病,是各型颈椎病中发病 率较高、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颈椎病在中医学中属于“项痹”“痹证”等范畴,其主要的发病原因为风、寒、湿邪入侵。为明确基于经筋理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刺治疗的有效性,通过中国知网(CNKI)对近几年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发现基于经筋理论针刺治疗可以调节局部气血,松弛患处软组织的炎症,有效缓解疼痛引起的肌肉缺血缺氧。其指出了基于经筋理论针刺治疗颈椎病的广阔应用前景,为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医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4年07期 v.44 852-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针刺对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症状及炎性指标的影响

    毛韶华;孙培养;鹿林;尹婷婷;张润;毕继蕊;倪兴;何娟;

    目的 观察健脾益肺化痰组穴针刺疗法对肺部感染患者中医证候积分、MLR、NLR、CRP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肺部感染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0例另予健脾益肺化痰组穴针刺疗法。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MLR、NLR、CRP及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MLR、NLR及CRP的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D-二聚体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但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益肺化痰组穴针刺疗法治疗肺部感染,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024年07期 v.44 856-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1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振腹环揉推拿法对失眠患者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含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矫俊东;张红石;刘杨圣洁;姚远;

    目的 探讨振腹环揉推拿法对失眠患者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在尊重临床伦理的前提下,招募40名胃失和降型失眠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将40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0名健康志愿者纳入健康组并未接受任何治疗;治疗组采取振腹环揉法进行治疗,每次30 min,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保和丸口服,每次9 g,每日2次,5 d为1个疗程,共进行4个疗程;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阿森斯失眠量表(ASI)评分、胃泌素及胃动素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将胃泌素及胃动素检测结果与健康组进行对比。结果 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项数据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更接近健康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部推拿可显著地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状态并提高睡眠质量,一定程度地提升了失眠患者的血清胃泌素及胃动素含量,进一步印证了“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经典理论的临床实用性。

    2024年07期 v.44 860-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针灸治疗偏头痛研究进展

    苗青月;李忠明;马长春;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致病率高的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西医治疗主要依赖药物止痛,疗效并不理想且常伴有不良反应。针灸疗法通过毫针针刺、电针、头针、艾灸等手段,能够显著改善偏头痛及其他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检索近些年来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文献资料,论述其病因病机,并从针刺取穴、针灸疗法等方面探讨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与特点,以期优化治疗偏头痛患者的发展思路。

    2024年07期 v.44 864-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1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