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娇娇;张波;刘磊;刘晓娟;
目的 观察佛手定眩汤加减联合尼麦角林片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1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6例),研究过程中对照组1例因治疗依从性差剔除,最终2组各纳入45例。对照组服用尼麦角林片,观察组服用佛手定眩汤加减联合尼麦角林片,2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4周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氧化应激指标、血脂代谢指标,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43/45)高于对照组(80.00%,36/45)(P<0.05)。治疗4周后2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丙二醛低于治疗前,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治疗前,观察组丙二醛低于对照组,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佛手定眩汤加减联合尼麦角林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减轻氧化应激反应,调节血脂代谢,用药安全性良好。
2024年05期 v.44 539-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静;易宣洪;汪萍;王志武;
目的 探讨不同时相服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方对防治放射性肺损伤(RILI)的影响。方法 将111例放射性肺损伤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各37例,3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并给予清燥救肺汤加减方,治疗1组给药时间为放疗前1 h,治疗2组给药时间为放疗结束后1 h,治疗3组给药时间为放疗开始与结束后1 h内,比较3组中医证候评分、卡氏功能评分(KPS)、放射性肺损伤程度、肺功能、相关生化指标水平。结果 3组放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高于放疗前(P<0.05),且与治疗2组、治疗3组比较,治疗1组升高幅度较小(P<0.05);3组KPS评分均低于放疗前,且与对治疗2组、治疗3组比较,治疗1组升降低幅度较小(P<0.05);3组放射性肺损伤程度比较,治疗1组与治疗3组的总发生率较低,与治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放疗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_l)、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FEV_l/V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均低于放疗前,且与对治疗2组、治疗3组比较,治疗1组降低幅度较小(P<0.05)。结论 运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方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疗效显著,但需在放疗前1 h给药。
2024年05期 v.44 54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俊明;马云飞;任杰;
目的 观察甘草泻心汤对急性有机磷中毒邪结胃肠型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亳州市中医院治疗的急性有机磷中毒邪结胃肠型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甘草泻心汤治疗,治疗前后检测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二胺氧化酶(DAO)、白细胞介素 1β(IL-1β)、肌钙蛋白(cTnI)、D-乳酸(D-LA)、瓜氨酸、肌红蛋白(MYO)、氧磷酯酶1(PON1)、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记录苏醒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时间,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IL-1β、TNF-α、MDA、cTnI、MYO、TBil、ALTA、DAO、D-LA含量、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OD、PON1、瓜氨酸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苏醒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39/40)高于对照组(87.50%,35/40)(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甘草泻心汤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邪结胃肠型患者,可抑制炎症,减少氧化应激、肝功能及心肌损伤,保护胃肠黏膜,提升疗效,减少并发症。
2024年05期 v.44 549-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董梦宇;宋斐;高佳;娄智;
目的 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熏洗治疗化疗后周围神经毒性(OIPN)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8例化疗后周围神经毒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熏洗。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周围神经毒性分级、炎性因子、肿瘤标志物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的总有效率(96.30%,52/54)高于对照组(59.26%,32/54)(P<0.05)。治疗2个月后;2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均快于治疗前,观察组快于对照组(P<0.05);2组周围神经毒性0级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1级及观察组2级、3级的患者占比均比治疗前低,观察组较低;2组炎性因子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较低(P<0.05)。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熏洗有助于提高化疗后周围神经毒性肿瘤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降低周围神经毒性严重程度,并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2024年05期 v.44 554-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