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国医大师王庆国“转枢机,和营卫”法治疗“长新冠”综合征经验

    武怡平;邵奇;赵京博;余巧玉;王庆国;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转阴后出现的气短、乏力、气促和睡眠困难等症状困扰着感染者,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感染后遗症定义为“长新冠”。王庆国教授认为应抓住“长新冠”患者枢机不利、营卫不畅、“血弱气尽”的病理特点,把握气机失调、营卫气血失和的基本病机,重视调畅枢机,调和营卫,从本论治。王庆国认为柴胡桂枝汤可调少阳之枢出入和脾胃之枢升降,调气血、营卫、三焦,是治疗“长新冠”综合征的首选方。王庆国治疗“长新冠”综合征中疲劳症擅用柴胡桂枝汤合黄芪生脉饮或三仙汤加减,脑雾症常合孔圣枕中丹加减,失眠症状常合甘麦大枣汤、双夏汤加减,临床收效颇佳。

    2024年05期 v.44 497-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3K]
    [下载次数: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理论研讨

  • 从“肾虚痰瘀”论治脑白质变性

    胡天时;马培;龚洲;付宏宇;贾岳津;刘鑫雨;吴柔燕;刘金瑛;李志更;岳利峰;

    脑白质变性(white matter lesions,WML)是常见的脑小血管病,以信息处理速度下降、行动迟缓和大小便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发展为痴呆的可能性大。从“肾虚痰瘀”探析脑白质变性的机制与治疗,病性本虚标实,肾虚为本,髓海失养,精血化生不足,脑不得充,“技巧”不出;痰瘀阻络为标,多由肾虚气血化生不足,推动无力,痰瘀互结,闭阻脉络,脉络失养,形衰神减。临床治疗应紧抓该病的病机要点,培补肾精固其本,化痰通络祛其标,可提高临床疗效。

    2024年05期 v.44 501-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神农本草经》咽喉部用药谈甲状腺疾病辨治新解

    李雨倩;倪青;

    目前,我国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日益升高,其引发的咽喉部症状非常常见,临床疗效欠佳,以《神农本草经》咽喉部用药为基础,参《黄帝内经》及后世论著,从气血水邪四角度,探讨甲状腺疾病咽喉症状的病机及临床用药特点。病机主要包括气机失常、血络不通、水饮停聚、外邪留邪等,治疗以下气散气贯穿始终,化痰祛饮消除微观水肿,分寒热散邪解咽,补虚活血疗痼收功,拓宽《神农本草经》临床药物学研究思路。

    2024年05期 v.44 505-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2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态靶辨治”理论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证诊疗思路

    程斯文;于晶;闫淼;陈锦英;聂维辰;李坤;许圣贤;陈锐;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发病率较高。单纯依靠传统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往往只能改善症状。仝小林院士提出“态靶辨治”理论,此方略对于本病的治疗亦大有可为。通过中医思维四诊合参,借助临床指标对疾病进行诊断,“郁、火、虚”三态定位疾病阶段,病靶、症靶、标靶合参精准辨证论治,并通过归纳核心病因病机,审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郁态”之“因态”,兼顾“虚态”之“果态”,以确定理法方药量,病证合参,态靶结合,不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同时兼顾疾病本身的治疗,以达到扶正固本、标本同治的效果。

    2024年05期 v.44 509-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0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临证指南医案》和《不居集》探析叶天士与吴澄脾胃阴虚理论之异同

    让敏;许航;李成年;施斌;

    叶天士与吴澄继承并发展了李东垣的脾胃学说。叶天士提出“胃阴虚”“脾胃分治”等理论;吴澄在新安派虚劳理论指导下,形成“脾阴虚”理论思想。叶天士和吴澄都重视脾阴对胃阴的影响,两者在脾胃理论上相辅相成,补充了脾胃学说中只补脾阳之不足,对脾胃论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基于《临证指南医案》和《不居集》分析脾胃阴虚的生理病理特点、脾胃与五脏之间的联系,探讨叶天士和吴澄对脾胃阴虚的治疗规律和用药特色及异同。

    2024年05期 v.44 514-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9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肠道菌群论健脾通腑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

    李欣怡;祁烁;袁姣姣;耿文倩;吴艳珂;司新颖;马文源;丁治国;

    桥本甲状腺炎(HT)是临床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改善肠道菌群是桥本甲状腺炎治疗的研究热点。脾虚是桥本甲状腺炎的核心病机,健脾通腑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疗效良好。脾脏与肠道菌群在生理病理方面关系密切,健脾通腑和改善肠道菌群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相关性。健脾通腑类药物可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免疫指标、恢复免疫细胞平衡等,重塑肠道微环境的免疫平衡,推测改善肠道菌群可能是健脾通腑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2024年05期 v.44 518-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6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态靶辨治

  • 寻常型银屑病态靶辨治体系的构建

    赵月纯;金秋百;宋坪;

    传统中医辨证论治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参差不齐,迫切需要创新治疗方法突破治疗瓶颈。本文借鉴仝小林院士提出的“态靶结合”辨治模式,通过现代医学诊断与中药药理研究,探索寻常型银屑病的精准治疗路径。强调玄府郁闭为寻常型银屑病共有发病机制,根据其自然演变过程,分为郁、壅、虚三态,并针对不同态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此外,本文详细讨论了寻常型银屑病常见症靶、标靶及靶药,为临床提供了具体的治疗方案。

    2024年05期 v.44 522-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4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国医大师张志远应用大黄药对经验

    李婷;阎兆君;

    国医大师张志远临证七十余载,尊古通今,博采众长,建树颇多,临床善用大黄药对,总结大黄药对在降气、止血、泻火、通便、破积、调经等方面的综合作用,丰富了大黄药对的应用经验,扩大了大黄的临床诊疗范围。

    2024年05期 v.44 526-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4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冯晓纯应用虫类药分期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

    杨明航;张晓放;冯晓纯;

    总结冯晓纯应用虫类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冯晓纯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缠顽难愈,责之于风痰瘀虚,在三期分治的前提下,不同阶段精治细防,酌加不同虫类药,疗效得鉴。通过对冯晓纯临床常用的虫类药进行总结,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辨治提供参考。

    2024年05期 v.44 529-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4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随证施量

  • 茯苓与黄芪随证施量策略在肾性水肿治疗中的运用

    孙文杰;徐坤元;杨浩宇;姬航宇;连凤梅;

    外周水肿常为糖尿病肾病的首发症状,同时伴随蛋白尿、血压升高等异常指标,仝小林院士在准确调态使用靶方基础上,采用随证施量策略应用针对症靶(水肿)和标靶(肾功能指标)的中药茯苓和黄芪,多有弋获。

    2024年05期 v.44 532-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疑难病例

  • 仝小林院士治疗儿童偏瘫型偏头痛验案

    金籽杉;王思成;张琪棋;马凯乐;王昭博;张莉莉;

    偏瘫型偏头痛是以偏瘫作为头痛发作的先兆症状之一,数十分钟后发生对侧或同侧头痛的罕见性原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仝小林院士基于“脏腑风湿”及“态靶辨治”理论体系,围绕运动型偏瘫型偏头痛病例,将其归属于顶焦风湿病之髓系疾病,治疗时以透邪外出为本,兼顾化痰解瘀、固护正气。将中医思维融入现代医学,以简驭繁针对疑难病例的核心病机精确治疗。现系统梳理本案诊疗思路及用药战略,以期为疑难杂病提供更多的临床诊治方案。

    2024年05期 v.44 536-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5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佛手定眩汤加减联合尼麦角林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刘娇娇;张波;刘磊;刘晓娟;

    目的 观察佛手定眩汤加减联合尼麦角林片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1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6例),研究过程中对照组1例因治疗依从性差剔除,最终2组各纳入45例。对照组服用尼麦角林片,观察组服用佛手定眩汤加减联合尼麦角林片,2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4周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氧化应激指标、血脂代谢指标,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43/45)高于对照组(80.00%,36/45)(P<0.05)。治疗4周后2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丙二醛低于治疗前,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治疗前,观察组丙二醛低于对照组,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佛手定眩汤加减联合尼麦角林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减轻氧化应激反应,调节血脂代谢,用药安全性良好。

    2024年05期 v.44 539-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时相服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方对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

    王静;易宣洪;汪萍;王志武;

    目的 探讨不同时相服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方对防治放射性肺损伤(RILI)的影响。方法 将111例放射性肺损伤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各37例,3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并给予清燥救肺汤加减方,治疗1组给药时间为放疗前1 h,治疗2组给药时间为放疗结束后1 h,治疗3组给药时间为放疗开始与结束后1 h内,比较3组中医证候评分、卡氏功能评分(KPS)、放射性肺损伤程度、肺功能、相关生化指标水平。结果 3组放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高于放疗前(P<0.05),且与治疗2组、治疗3组比较,治疗1组升高幅度较小(P<0.05);3组KPS评分均低于放疗前,且与对治疗2组、治疗3组比较,治疗1组升降低幅度较小(P<0.05);3组放射性肺损伤程度比较,治疗1组与治疗3组的总发生率较低,与治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放疗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_l)、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FEV_l/V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均低于放疗前,且与对治疗2组、治疗3组比较,治疗1组降低幅度较小(P<0.05)。结论 运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方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疗效显著,但需在放疗前1 h给药。

    2024年05期 v.44 54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甘草泻心汤对急性有机磷中毒邪结胃肠型患者的影响

    刘俊明;马云飞;任杰;

    目的 观察甘草泻心汤对急性有机磷中毒邪结胃肠型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亳州市中医院治疗的急性有机磷中毒邪结胃肠型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甘草泻心汤治疗,治疗前后检测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二胺氧化酶(DAO)、白细胞介素 1β(IL-1β)、肌钙蛋白(cTnI)、D-乳酸(D-LA)、瓜氨酸、肌红蛋白(MYO)、氧磷酯酶1(PON1)、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记录苏醒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时间,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IL-1β、TNF-α、MDA、cTnI、MYO、TBil、ALTA、DAO、D-LA含量、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OD、PON1、瓜氨酸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苏醒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39/40)高于对照组(87.50%,35/40)(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甘草泻心汤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邪结胃肠型患者,可抑制炎症,减少氧化应激、肝功能及心肌损伤,保护胃肠黏膜,提升疗效,减少并发症。

    2024年05期 v.44 549-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化疗后周围神经毒性

    董梦宇;宋斐;高佳;娄智;

    目的 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熏洗治疗化疗后周围神经毒性(OIPN)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8例化疗后周围神经毒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熏洗。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周围神经毒性分级、炎性因子、肿瘤标志物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的总有效率(96.30%,52/54)高于对照组(59.26%,32/54)(P<0.05)。治疗2个月后;2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均快于治疗前,观察组快于对照组(P<0.05);2组周围神经毒性0级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1级及观察组2级、3级的患者占比均比治疗前低,观察组较低;2组炎性因子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较低(P<0.05)。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熏洗有助于提高化疗后周围神经毒性肿瘤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降低周围神经毒性严重程度,并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2024年05期 v.44 554-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电针预处理通过调控AKT/mTOR信号通路减轻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

    贺春艳;李丹;张燚格;何妙嬴;柳冬冬;唐雅妮;王超;

    目的 观察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抽取6只为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剩余大鼠采用冠脉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失(MIRI)大鼠模型,并在造模前1周分别进行电针内关预处理、雷帕霉素预处理和雷帕霉素+电针内关预处理。造模结束后用HE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病理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CK-MB和IL-6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Beclin1、Caspase3及磷酸化的AKT、mTOR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心肌纤维断裂减少、细胞间质出血减少,其损伤程度与假手术组较为接近;与雷帕霉素组比较,雷帕霉素+电针组心肌纤维断裂减少、细胞水肿程度减轻。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K-MB、IL-6、Beclin1和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p-AKT、p-mTOR表达明显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CK-MB、IL-6、Beclin1和Caspase3表达明显下调,p-AKT、p-mTOR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电针组比较,雷帕霉素+电针组大鼠IL-6、CK-MB、Beclin1和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p-AKT、p-mTOR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 电针内关预处理减轻大鼠MIRI可能与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

    2024年05期 v.44 559-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4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无糖型强力枇杷露对雾霾环境致咳豚鼠的改善作用研究

    田宇诗;穆滨;艾春林;胡晓阳;李冀;

    目的 观察无糖型强力枇杷露的止咳、祛痰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豚鼠柠檬酸引咳法和豚鼠雾霾烟雾诱导咳嗽法,观察豚鼠一般状态,记录豚鼠咳嗽次数,HE染色观察气管及肺组织病理变化,在镜下进行豚鼠BALF细胞分类及计数,ELISA法检测豚鼠肺组织中IL-8、TNF-α、SP、Muc5AC、SOD、CAT、MDA、GSH-Px水平,观察其止咳效果;采用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实验研究其祛痰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苏黄组、肺力咳组、强力枇杷露低、中、高剂量组咳嗽次数明显减少(P<0.05),镇咳率明显升高(P<0.05),酚红浓度显著提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ALF中总细胞浓度显著增高,嗜酸粒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比例增高(P<0.05),肺组织中IL-8、TNF-α、SP、Muc5AC、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SOD、CAT、GSH-Px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苏黄组、肺力咳组、强力枇杷露低、中、高剂量组BALF中总细胞浓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嗜酸粒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比例降低(P<0.05),肺组织中IL-8、TNF-α、SP、Muc5AC、MDA含量均降低(P<0.05),SOD、CAT、GSH-Px含量升高(P<0.05)。结论 无糖型强力枇杷露可以改善雾霾咳嗽豚鼠模型的病理损伤,减轻气道炎症,抑制氧化应激,增强呼吸道的分泌功能,发挥止咳和祛痰作用。

    2024年05期 v.44 564-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9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百会、神庭对PSCI模型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激活分化的影响研究

    边静;宣立娜;王翠翠;董理;刘春旭;秦晓晔;

    目的 通过对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模型大鼠进行针刺治疗,从海马小胶质细胞激活分化角度探究针刺疗法对PSCI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取8只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进行造模,同时满足Zea-Longa评分和水迷宫评分视为PSCI模型大鼠建立成功。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针刺组大鼠行百会、神庭针刺治疗,每次15 min,每日1次,连续6 d,休息1 d,4个疗程。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仅抓取后放回笼中。采用Zea-Longa评分和水迷宫实验共同评估针刺对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HE染色评估海马结构及神经元损伤程度;免疫荧光标注激活状态下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Iba-1,M1型特异性标志物CD197及M2型特异性标志物Arg-1;RT-PCR检测CD197及Arg-1 mRNA表达。结果 Zea-Longa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显示,针刺组大鼠较模型组大鼠神经缺损改善明显(P<0.05);水迷宫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定位巡航测试中针刺组大鼠的平均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空间探索测试中,针刺组大鼠穿越目标象限的次数比模型组大鼠多(P<0.05);HE染色显示针刺组较模型组神经元数量增多;免疫荧光及RT-PCR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及M1型标志物CD197减少,M2型标志物Arg-1增多(P<0.05)。结论 针刺百会、神庭可抑制PSCI模型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激活分化,促进小胶质细胞M1表型向M2表型转化,改善认知功能。

    2024年05期 v.44 571-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7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重构本草

  • 重构本草——芡实

    杨校;王新宇;朱恒岳;柯于鹤;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芡实:功效主要为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症靶为遗精滑精、尿频、腹泻、带下量多。标靶为蛋白尿。现代药理发现芡实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改善肾功能、降糖、调节血脂、保护心脏、保护神经、保护胃黏膜等作用。本品无毒,性涩敛,便秘、小便不畅者不宜用。临床常用剂量为10~45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芡实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2024年05期 v.44 576-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4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重构本草——化橘红

    刘添娇;朴春丽;张伟;孙郡;赵林华;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化橘红:功效主要为化痰止咳、理气宽中。症靶为咳嗽。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化橘红及其有效成分具有化痰止咳、抗呼吸道炎症、降糖调脂、抗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糖尿病心肌功能损伤等作用。化橘红基本无毒副作用,阴虚燥咳及久嗽气虚者应慎用。临床医家常用剂量为10~30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化橘红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2024年05期 v.44 579-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2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六君子汤中理气药陈皮挥发性成分与胃肠动力调节关联性研究

    吕邵娃;郭红丽;李影;孙爽;

    目的 从胃动力调节角度分析理气药陈皮挥发性成分在补气方剂六君子汤中的理气作用,比较不同陈化年份的陈皮挥发性成分对脾虚大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的影响,进而挖掘六君子汤中理气药陈皮挥发性成分与调节脾虚大鼠胃肠动力的关联性成分。方法 采用GC构建15批不同陈化年份的陈皮药材挥发油类成分的指纹图谱,以胃排空和小肠推进为指标评价陈皮挥发性成分改善胃肠动力作用,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以及灰度分析法分析指纹图谱与调节脾虚大鼠胃肠动力相关性。结果 陈皮挥发油成分均可促进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其在六君子汤中的增益作用强度以5、10年最佳。在15批不同陈化年份的陈皮药材挥发油类成分的GC图谱中,峰3、峰4、峰9为发挥胃肠道调节作用的可能药效成分。结论 六君子汤中理气药陈皮挥发性成分通过增益脾虚大鼠胃动力达到理气补气之效,此增益作用为多种有效成分共同起效的结果。该研究初步揭示了六君子汤中理气药陈皮挥发性成分的理气作用与脾虚胃动力调节的关联性,为探索补气方剂六君子汤中陈皮理气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一种新思路。

    2024年05期 v.44 582-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4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益肾排石颗粒中黄芩苷含量

    马永璠;薄天儒;于亚杰;刘艳华;初洪波;

    目的 建立益肾排石颗粒中黄芩苷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为益肾排石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岛津ODS-2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2%磷酸水(A)-甲醇(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均为10 μL。结果 该方法黄芩苷峰面积和浓度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精密度、稳定性均符合要求;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29%,RSD为2.38%;三批样品中黄芩苷的平均含量为6.12 mg/g,RSD值为1.71%。结论 本研究方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复方益肾排石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2024年05期 v.44 590-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9K]
    [下载次数:6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超声引导下小针刀联合药物注射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郑宇辰;李向欣;周国徽;郝小刚;李格;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小针刀联合药物注射对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在吉林省中医院疼痛科门诊就诊的72例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小针刀联合药物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联合药物注射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的对比。结果 治疗后第1、3、5周,观察组VAS评分、Quinnell分级均小于对照组(P<0.05)。5周后,2组临床随访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小针刀联合药物注射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安全性高,疗效好,值得推广。

    2024年05期 v.44 595-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4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手足十二针”针刺法对脑梗死痉挛性偏瘫疗效的研究

    闫瑾;房位昊;郭泽春;

    目的 探讨“手足十二针”针刺法结合新Bobath技术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痉挛性偏瘫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脑梗死恢复期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2组均采用新Bobath技术治疗,观察组另外联合“手足十二针”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各项量表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血清谷氨酸、γ-氨基酸指标变化,并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MAS评分、CSS评分、谷氨酸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评分、SF-36评分、γ-氨基酸指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不良治疗事件。结论 “手足十二针”针刺法结合新Bobath技术能够调节血清谷氨酸、γ-氨基酸表达,减轻肢体痉挛程度,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2024年05期 v.44 599-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5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补阳还五汤干预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路美娟;徐永康;徐强;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急性发作的冠脉综合征,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健康的重大疾病,中医药对AMI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补阳还五汤干预AMI的作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现代药理学研究表示补阳还五汤具有抗血栓、保护血管、抗炎症和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补阳还五汤具有多靶点,多通路全方位治疗的优点。从保护血管内皮、促进血管生成、抑制心肌重构、抑制炎症因子、抑制细胞凋亡等方面对补阳还五汤干预AM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AMI的中医药诊疗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2024年05期 v.44 604-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3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猩红热近十年中西医研究概述与展望

    徐艺连;苏颖;付琨;房跃红;王焱;

    猩红热是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我国乙类传染病。近年来我国猩红热发病率呈波动上升趋势,2022年WHO报道多国突发猩红热并造成死亡,当前尚未有猩红热疫苗预防,防控形势比较严峻。本文对近十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猩红热相关的中西医文献予以分析,发现其发病与A组链球菌及其基因分型、缓症链球菌感染、气象、五运六气相关。儿童是主要患病群体,猩红热发病具有时间、地域差异性。中医内服外用剂治疗猩红热疗效较好,中医治疗猩红热的机制及临床研究的深入挖掘对于猩红热进一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2024年05期 v.44 609-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7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少腹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的研究进展

    聂夏平;王伟;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近年来育龄期妇女高发疾病。其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性交痛、月经紊乱、不孕症等。其中EMT女性患者中生育力下降,患者比例逐年升高。少腹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其功效为散寒温经,活血化瘀,有调经种子第一方之称,可治疗瘀血阻滞,久不受孕。通过收集、分析和梳理了近年来少腹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的相关文献,总结了其可能的治疗机制及临床疗效,为少腹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提供有力依据。

    2024年05期 v.44 615-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