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铁皮枫斗颗粒中人参皂苷Rg1、Re、Rb1含量

    陈亚文;张建军;伍小芳;赵星宇;王聪慧;乔灏祎;谷洪顺;王卫茜;费文婷;李振皓;王林元;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铁皮枫斗颗粒中人参皂苷Rg_1、Re、Rb_1含量的方法,完善铁皮枫斗颗粒质量标准,有效控制产品质量。方法 采用HPLC法,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色谱柱为Waters XSelect HSS T3 5μ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03 nm,进行梯度洗脱,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 研究建立了铁皮枫斗颗粒中人参皂苷Rg_1、Re、Rb_1的液相色谱条件,3批样品人参皂苷Rg_1、Re、Rb_1的总含量分别为17.85 mg/g、17.36 mg/g、17.63 mg/g;该方法重复性、稳定性、线性、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均小于2%,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35%、99.59%、101.17%。结论 本研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西洋参”项下的基础上,结合铁皮枫斗颗粒的配方特点,通过色谱柱的筛选,改变流动相洗脱方法,解决了复方产品中色谱峰干扰的问题,建立了铁皮枫斗颗粒中人参皂苷Rg_1、Re、Rb_1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方法进行验证,方法准确可靠,可为完善和提高铁皮枫斗颗粒的质量标准、探讨功效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

    2023年12期 v.43 1365-1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下载次数:1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理论研讨

  • 基于经络学说探讨心系疾病辨治思路

    王欢;房玉涛;杨静;付莹坤;

    从空间视角而言,经络学说蕴含着脏腑经络的互联观,人体复杂的经络系统加强了心脏与其他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为分经辨治心系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经络辨证的结果分经施治,可以增强治疗的针对性。从时间视角而言,经络学说蕴含着气血流注的恒动观,经络气血的流注随着时间推移所表现出的恒动性与周期性亦为依时辨治心系疾病提供了理论支撑。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结合患者相关症状的时间特点综合辨证可为明确病位提供思路和线索。同时,结合心脏相关经络气血的特点依时施治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2023年12期 v.43 1371-1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辨治阴虚湿阻证

    黄梦文;高昭;吕品;王稼心;曾静;李修洋;提桂香;

    阴虚湿阻证是病性虚实夹杂的一类证型,在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疲劳综合征、亚健康状态等临床辨证中均为多见。临床上阴虚与湿邪停滞的矛盾病理状态容易并存,又因湿邪缠绵难除,阴虚正亏难复,辨证、治疗皆属不易。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角度分析,阴血津液亏虚、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是阴虚湿阻证形成的关键,本着“治病必求于本”,辨治时当虚实兼顾、邪正并调,助阳化湿不伤阴、滋阴养形不助湿,使阴津复、气得化、湿浊除,方可达到《伤寒论》“津液自和”的思想。该文着眼于阴虚湿阻证这一津液类病证,对其因、机、症、治展开探讨,以期启发临床实践,并为从“津液自和”论治感染新冠后疲劳综合征提供思路。

    2023年12期 v.43 1375-1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秦昌遇论治吐血病思想探骊

    朱杰;张云松;姜璐;曹志群;

    晚明医家秦昌遇一生笔耕不辍,著作丰厚,继承发扬了前代医家辨治吐血病的经验思想并有所发明,认为脾不裹血、火载上冲是发病关键所在,并提出辨血色来判断病位和推测预后的方法,在治疗原则上主张先去血中之火,待血止后再补真阴,并将吐血病分为外感与内伤两端,外感吐血时重视病情变化与经络传变的关系,在治疗内伤吐血时强调辨别病变脏腑的用药差异。

    2023年12期 v.43 1380-1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心力衰竭中医病因病机探微

    孙光伟;崔洪涛;孙文瑞;

    该文通过整理《黄帝内经》《难经》等中医经典古籍中关于“胸痹”“心悸”“怔忡”“水肿”“喘证”的论述,探析古代医家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并从外感邪淫、内伤心肾、饮食内伤血脉、肝脏受邪、内伤宗气、瘀血内伏血脉等6个方面加以阐述,以探析中医在心力衰竭这一急症中的运用优势与价值。

    2023年12期 v.43 1384-1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益气活血法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谢璐璐;郑炜;金美英;郭军鹏;鞠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以视网膜毛血管闭塞为特征,多出现视网膜微血管瘤、水肿、出血等,导致患者视物不清甚至失明。目前西医的治疗手段时效性差,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中医在治疗上更注重整体观,调畅全身气血,改善患者视力,《黄帝内经》中认为水与血均由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亏虚不以奉养全身则精气无法上注于目导致多种目病。本文基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结合现有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阐述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机制。

    2023年12期 v.43 1387-1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探析《温疫论》中治疫思想及其在现今疫病治疗中的应用

    于雷;王秋月;岳冬辉;

    文章基于中医药有效防治现今疫病流行的背景下,发掘《温疫论》中的治疫思想,为疫病诊疗提供重要思路。通过对《温疫论》治疫思想的整理,发现吴又可在辨证疫病精准施治、先证施治截断病程与治疫用药均有独到见解,并且在现今疫病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显著疗效。探求中医古籍中的原始诊疗思维,着力于发展中医学术,为中医临床防疫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2023年12期 v.43 1391-1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基于“脑髓-脑神”论治正常颅压脑积水

    张凯歌;付月婉;王垚;张新宁;薛静;陈志刚;

    正常颅压脑积水是一种起病隐匿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步态障碍、认知下降及尿失禁。陈志刚教授结合古代医家论述以及临床经验,提出中医脑病“脑髓-脑神”一体论的核心辨治体系,脑髓是脑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脑功能正常发挥有赖于脑髓充足;脑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协调控制脏腑功能,指出痰饮留滞脑髓、脑神失用是本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治法以补肾益髓,温阳化饮为主,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本文从脑髓、脑神角度阐述脑积水的特点。附验案一则以佐证。

    2023年12期 v.43 1394-1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茅建春运用膏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于盈盈;陈晓旭;茅建春;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全身性炎性疾病,是免疫相关的常见病和难治性疾病。茅建春诊疗AS多年,经验丰富,善用膏方治疗AS。基于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认为AS(大偻)的基本病机是先天督肾亏虚,风寒湿之邪痹阻督脉。冬应肾而养藏,冬令膏方收膏所用血肉有情之品,大都入督肾,具有填精益髓、壮督荣络之效,契合大偻病机,因此冬令膏方尤其适合AS患者。据此提出了基本治则:补肾强脊温督以培元固本,活血通络以祛诸邪,全程顾护脾胃,先后天互滋。本文总结茅建春运用膏方治疗AS的经验,并附医案两则,以期为AS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

    2023年12期 v.43 1400-1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基于“阳虚裂”辨治慢性肾衰竭

    吕笑;王琛;

    裂纹舌可在临床中指导慢性肾脏病的诊疗。王琛教授围绕慢性肾衰竭阳虚证,对其出现裂纹舌的病理机制、常见病因以及常用治法等3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将该舌象称为“阳虚裂”,并且在大量临证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最终逐步形成了对“阳虚裂”的独特学术见解。该文重点从慢性肾脏病中期和末期两阶段阐述“阳虚裂”,结合慢性肾衰竭病机演变,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2023年12期 v.43 1404-1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檀教授治疗寒湿疫后虚损经验

    曲婷;王檀;王科举;王子元;

    王檀教授依据《长春中医药大学寒湿疫(新冠病毒感染)后虚损人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第一版)》中的辨治思路,针对寒湿疫后虚损症状,中药治疗上强调在以“益气温阳、养阴生津、通痹散结”贯穿始终的基础上,还应针对各个脏腑的损伤进行辨治,避免一味强调补益肺脾而忽略其他脏器因为疫毒损伤而导致的功能低下,病情迁延。

    2023年12期 v.43 1408-1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曹学伟教授运用三法三步针刺治疗肩痹思路解析

    王小超;蔡宛灵;郭达;曹学伟;

    解析曹学伟教授运用三法三步针刺治疗肩周炎经验。曹学伟临证20余年,擅长使用针灸治疗各种骨科常见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提出三法三步治疗肩周炎的理论。基于“经筋之病,不离经筋”“调神止痛,激发阳明”及“刺络放血,身心并调”三法理论的指导下,选用悬颅透率谷、点刺内关、大鱼际放血三步进行治疗,效果立竿见影,不但缓解了患者肢体的疼痛,又能调节烦躁、肝气不舒等情志问题,且长期疗效满意。

    2023年12期 v.43 1411-1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临床研究

  • 补肾健骨方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徐子卿;金杰;陈帅;韩化伟;李志伟;

    目的 观察补肾健骨方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50例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5例。2组均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补肾健骨方治疗。2组均治疗6周,随访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骨密度(T)、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评分(VAS)、骨代谢指标、肝功能及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T均升高(P <0.0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 <0.05);2组VAS评分、ODI评分均降低(P <0.05),试验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2组PINP、β-CTX、25-(OH)D、BGP、血磷均升高(P <0.05),血钙均低于治疗前(P <0.05),试验组PINP、β-CTX、25-(OH)D、BGP、血磷均高于对照组(P <0.05),血钙低于对照组(P <0.05);2组ALT、AST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个月,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补肾健骨方治疗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增强疗效,提高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缓解疼痛,无肝损伤风险。

    2023年12期 v.43 1415-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湿盛型宫颈HPV感染的疗效观察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顾小青;季佳文;徐丽红;季虹;

    目的 观察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湿盛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3月医院收治的92例脾虚湿盛型宫颈HPV感染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接受常规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对比2组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HPV病毒载量、HPV转阴率、白细胞介素-17(IL-17),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组主症评分、次症评分、总评分均降低(P <0.05),且研究组更低(P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3.48%)比对照组(78.26%)高(P <0.05)。治疗后,2组HPV病毒载量均降低(P <0.05),且研究组更低(P <0.05);研究组HPV转阴率(91.30%)比对照组(76.09%)高(P <0.05)。治疗后,2组血清IL-17、IL-2、TNF-α水平均降低(P <0.05),且研究组更低(P <0.05)。治疗后,2组CD3+、CD4+水平均升高(P <0.05),且研究组更高(P <0.05);治疗后,2组CD8+水平均降低(P <0.05),且研究组更低(P <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湿盛型宫颈HPV感染疗效确切,可提高HPV转阴率,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且安全可靠。

    2023年12期 v.43 1420-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八珍汤联合体外高频治疗对恶性肿瘤增效减毒作用分析

    段胜红;龙再慧;向秋月;李铭;陈照;唐伟慧;胡为;黄杰夫;潘银;牟艳林;崔红梅;

    目的 探讨八珍汤联合体外高频治疗对恶性肿瘤增效减毒作用。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化疗治疗+体外高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八珍汤内服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无进展生存期与总生存期、药物不良反应变化,并比较2组治疗总获益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CD8+指标水平、药物反应总获益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CD3~+、CD4~+、CD4~+/CD8~+水平、SF-36评分、无进展生存期与总生存期及治疗总获益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八珍汤内服联合体外高频治疗在抑制肿瘤发展进程中能起到增效减毒作用,可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2023年12期 v.43 1424-1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糖尿病肾病湿热证与尿ADPN、L-FABP关系临床研究

    姚洁琼;崔赵丽;高艳霞;

    目的 如何通过中西医结合提高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从湿热证与尿ADPN、L-FABP的关系入手,通过对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为糖尿病肾病诊疗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 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根据肾络癥瘕理论,分为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采用SPSS 21.0版统计软件,研究湿热证与糖尿病肾病分期、临床症状、临床指标、尿ADPN、L-FABP的关系,为运用和解聚散方(黄芪、当归、海藻、生牡蛎、鳖甲)加减延缓肾脏纤维化进程开拓思路。结果 随着糖尿病肾病病程由早期进展到晚期,湿热证早期11例、中期12例、晚期9例,可见湿热证贯穿其病程始终。大便干结或黏腻不爽(32例)、小便黄赤(27例)、口黏口臭(15例)是湿热证中最常见的症状。随着糖尿病肾病病程由早期进展到晚期,口黏口臭(2例增多到10例)、小便黄赤(4例增多到12例)等症状越来越明显。湿热组与非湿热组血红蛋白、尿素氮、血肌酐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湿热证组与非湿热证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湿热证组的尿ADPN、L-FABP较非湿热证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湿热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清利湿热法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有助于提高中医学辨证的客观化水平,有助于提高临床辨证水平,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2023年12期 v.43 1429-1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厚止泻滴丸治疗急性腹泻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宋秀江;李振华;胡洋叶;

    目的 评价黄厚止泻滴丸治疗湿热证急性腹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研究共纳入465例受试者,其中试验组351例,对照组114例。试验组给予黄厚止泻滴丸12丸与对照药物模拟剂6 g,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试验药物模拟剂12丸及香连丸6 g,每日2次。疗程均为3 d。评价治疗3 d后临床有效率、中医证候评分、大便常规复常率以及治疗前后腹泻频率、单项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3 d后,试验组的临床痊愈率(68.09%)显著优于对照组(55.26%)(P <0.05);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痊愈率(65.43%)明显优于对照组(53.98%)(P <0.05);试验组治疗前后次数差值与对照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的大便常规复常率无统计学意义;在泻下不爽和恶心的症状评分2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余中医证候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黄厚止泻滴丸对湿热证急性腹泻疗效显著,在减少腹泻次数和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显著。

    2023年12期 v.43 1434-1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湿热困脾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祁月英;王笑;季璇;武慧敏;吴进;张忠勇;

    目的 探讨湿热困脾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300例湿热困脾型T2DM患者,是否存在NAFLD分为合并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比较2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外周血的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r-谷氨移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空腹C肽(fasting C-peptide,FC-P)、空腹胰岛素(serum 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的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T2DM合并NAFLD患者体质量指数、IR、肝硬度、脾硬度、脾脏厚度、GGT、ALP、SUA、TG、TC、LDL-C、FBG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均P <0.05),HDL-C、FINS显著低于非脂肪肝组(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MI和IR是T2DM合并NAFLD患者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BMI和IR是湿热困脾型T2DM合并NAFLD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

    2023年12期 v.43 1438-1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实验研究

  • 灵芝孢子多糖作为流感疫苗佐剂的免疫作用研究

    陈秀红;赵丹萍;李欣昱;何晶;吕瑞琳;张建军;赵忠鹏;王林元;

    目的 探究灵芝孢子多糖对流感疫苗免疫小鼠的免疫效果及增效作用机制。方法 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疫苗组、氢氧化铝佐剂组、灵芝孢子多糖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小鼠分别于第0天、第14天以肌肉注射方式进行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免疫剂量为流感疫苗血凝素15μg/只小鼠,氢氧化铝佐剂100μg/只小鼠,灵芝孢子多糖800μg/只小鼠,给药体积0.2 mL,观察抗体效价、脏器指数、T细胞亚型、骨髓树突细胞表达、细胞因子水平等指标,评价灵芝孢子多糖对流感疫苗的免疫,并阐释其作用机制。结果 灵芝孢子多糖与流感疫苗共同免疫小鼠无过敏反应,状态良好。与疫苗组比,灵芝孢子多糖组在第2次免疫后14 d可显著增加血凝抑制抗体滴度(P <0.05),且优于氢氧化铝佐剂;可促进脾脏T、B淋巴细胞增殖,提高CD4~+T细胞含量,降低CD8~+T细胞含量,显著提高CD25~+T细胞含量(P <0.01);显著增加小鼠骨髓树突细胞表面MHC II分子水平(P <0.001)、CD86~+分子水平(P <0.05)和CD80~+分子水平;促进血清中IL-4、TNF-α等细胞因子表达(P <0.01)。结论 灵芝孢子多糖对流感疫苗免疫小鼠具有显著的佐剂效应,显著提高了抗体水平。灵芝孢子多糖通过诱导Th1/Th2型免疫应答,提高T、B细胞的增殖活性,影响T细胞亚群分布和促进DC细胞成熟并提高其抗原提呈能力等方面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作用,发挥免疫佐剂效应。

    2023年12期 v.43 1442-1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1K]
    [下载次数:7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慢痞消组方中药对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的增殖影响及药效规律初探

    王钰;褚福浩;程思怡;柯凯乐;郑直;丁霞;

    目的 探究慢痞消12味中药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特征菌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大肠杆菌(E.coli)和粪肠球菌(E.fa)增殖的调控作用及其药效规律。方法 分别经镜检、基因组测序分析,对三株菌进行形态、基因特征鉴定;采用比浊法检测不同浓度慢痞消12味中药提取物对三株菌增殖的影响;采用聚类分析各味中药对三株菌调节作用的药效规律。结果 经镜检及基因组学测序,鉴定三株菌质量合格。白术、丹参、甘草、玫瑰花、砂仁、太子参和玉竹能明显促进Akk增殖;白术、丹参、玫瑰花、乌梅、香橼、玉竹和紫苏梗能明显抑制E.coli增殖;甘草、玫瑰花、砂仁、太子参、乌梅、香橼、玉竹和紫苏梗能明显抑制E.fa增殖。12味中药对三株菌的调节作用聚类分析结果分为三类,具有理气活血、祛瘀解毒的祛邪作用的是:紫苏梗、香橼、延胡索、白花蛇舌草、玫瑰花、丹参、砂仁;具有益气和中、养阴生津的扶正作用的是:玉竹、太子参、甘草、乌梅;具有补气燥湿和中,即扶正祛邪的作用的是白术。结论 慢痞消组方中药对PLGC特征菌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即促进益生菌Akk增殖、抑制致病菌E.coli及E.fa增殖,与中药药效特点存在相关性。

    2023年12期 v.43 1449-1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红景天苷对Lewis肺癌小鼠恶性胸腔积液生成的影响

    凡瑾;王松海;刘楠;陈捷;

    目的 研究红景天苷(Sal)对小鼠Lewis肺癌转移瘤恶性胸腔积液(MPE)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Lewis肺癌细胞胸腔注射建立C57BL/6小鼠MPE模型;建模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al组、顺铂组(DDP组)、红景天苷+顺铂组(Sal+DDP组);实验结束后,收集各组小鼠胸水并测量胸水体积、胸壁转移瘤个数以及转移瘤质量,记录各组小鼠生存周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TNF-α、HIF-1α;采用Realtime RT-PCR、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胸水VEGF及VEGF mRNA水平。结果 MPE小鼠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Sal+DDP联合组小鼠生存周期显著延长(P=0.002 1);Sal组、DDP组和联合组小鼠MPE体积,胸壁转移瘤数目,转移瘤质量均显著减轻(P <0.01);Sal组、DDP组和联合组外周血中TNF-α水平显著升高,HIF-1α水平显著降低(P <0.05);实验组各组胸腔积液中VEGF、VEGF mRNA水平均降低(P <0.05),其中DDP组和联合组差异显著(P <0.01)。结论 Sal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MPE效果显著,可能与HIF-1α-VEGF分子通路抑制以及TNF-α的激活有关。

    2023年12期 v.43 1454-1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藤黄健骨丸调控BMP-2/Smad信号通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张文静;王雨辰;段瑶;顾晶业;律广富;皮子凤;林喆;

    目的 观察藤黄健骨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72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仙灵骨葆胶囊组(XLGB)、藤黄健骨丸低剂量组(THJGW-L)、藤黄健骨丸中剂量组(THJGW-M)及藤黄健骨丸高剂量组(THJGW-H)。手术造模3 d后给药,除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蒸馏水外,其余4组均按照相应剂量灌胃药物。连续灌胃8周后,分别检测大鼠术后各阶段体质量、子宫和肾脏重量、骨强度值,观察股骨病理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股骨中Runx2、BMP-2和Smad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藤黄健骨丸可以增加去卵巢大鼠的子宫和肾脏重量,能够提高去卵巢大鼠的股骨荷载力,改善骨微结构,增加钙离子沉积,增加骨细胞数量。Western-blot结果显示去势大鼠骨组织中Runx2、BMP-2和Smad1相对蛋白水平降低,经过藤黄健骨丸治疗后,Runx2、BMP-2和Smad1相对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藤黄健骨丸可以提高去势大鼠骨强度,改善骨组织形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BMP-2/Smad信号通路来促进骨形成,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023年12期 v.43 1459-1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7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疑难病例

  • 基于“态靶辨治”理论治疗痉挛性斜颈验案

    谢伟楠;田佳星;郝晓宇;赵锡艳;仝小林;

    痉挛性斜颈是一种发生在颈部的局灶性肌张力障碍性疾病,临床常规治疗效果有限。本文从“态靶辨治”理论出发,认为痉挛性斜颈多属寒态,使用葛根汤加减治疗痉挛性斜颈,可取得一定疗效。葛根汤不但是寒态的调态方,也是颈项部疾病的靶方,方中葛根亦是颈项强痛之靶药,舒筋解肌时需重用至60 g,甚则可至120 g。在临床运用葛根汤时,要注意随症施量,以取得良好疗效。

    2023年12期 v.43 1465-1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下载次数:5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快速筛查动物源性药食同源产品中32种抗生素兽药残留

    周雪莼;胡婷婷;王佳慧;白静;杨颖;侯宇;张哲;张勋;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HPLC-HRMS)对鹿茸、鹿胎膏和蜂蜜中β-内酰胺类、林可酰胺类、大环内脂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氯霉素类共32种抗生素残留的快速前处理和筛查方法。方法 动物源性产品采用乙腈超声提取,上清液经PRi ME HLB固相萃取柱(无需活化和平衡)净化,氮吹至0.5 mL以内,用10%甲醇溶解定容后,经C18色谱柱立分离,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根据32种抗生素药物的分子离子峰、特征离子信息建立HPLC-HRMS数据库,采用Trace Finder 2.5软件系统进行定性筛查和分析。结果 本方法能够在缺乏标准品的前提下,迅速且准确地识别动物源性药食同源特色产品(鹿茸、鹿胎膏和蜂蜜)中的32种抗生素残留,检出限为0.01 mg/kg,准确率为100%。结论 本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大批量动物源性药食同源产品中抗生素类兽药残留的快速筛查,可为动物源性药食同源特色产品抗生素类兽药的监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2023年12期 v.43 1469-1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电针刺激神庭、百会的特异性脑效应研究

    石玉萍;康英杰;马文;朱旭莹;詹松华;龚志刚;黄炎文;王辉;谭文莉;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技术及头针专用头颅线圈(Acupuncture Head Coil 12,AHC12)阐述真假电针刺激百会(GV20)、神庭(GV24)所引起的特异性脑功能变化。方法 招募无认知障碍受试者70名,采用3.0T磁共振扫描仪、ACH12,获取电针刺激GV20与GV24针灸前后静息态f MRI图像及电针刺激同时的任务态f MRI图像,比较真假电针刺激头穴的脑功能差异变化。结果 真假针刺2组受试者针感量表评分中,酸感、痛感、沉感具有统计学意义;假针刺激组在干预前后脑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真针刺组表现为电针刺激后两侧楔前叶、左侧楔叶、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脑区ALFF值增高、左侧岛盖部额下回、左侧额下回三角部Re Ho值增高;真针刺组在任务态时,左侧额中回脑区正激活。结论 AHC12及特制磁共振兼容电针刺激仪实现头部穴位电针刺激下的即刻f MRI成像,为穴位特性研究提供了可视化的影像方法,真针刺激神庭与百会后负责认知、记忆、情绪的脑区活动增加。

    2023年12期 v.43 1475-1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浮针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董伟;姜晓丽;谷源林;范小艺;戚美蓉;王晓明;

    目的 观察浮针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浮针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关节腔注射治疗,对照组仅行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注射治疗,统计2组治疗前后VAS膝关节评分、WOMAC评分、Lysholm评分、HSS评分,关节液IL-1β及关节液TNF-α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VAS膝关节评分、WOMAC评分、IL-1β、TNF-α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 <0.05),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HSS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 <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及IL-1β、TNF-α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2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浮针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可更有效的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优于单一治疗。

    2023年12期 v.43 1480-1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综述

  • 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嘉勋;李铁;赵晋莹;柴佳鹏;张琪;王贺;王琳;王富春;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穴位贴敷治疗PD具有显著作用。通过对穴位贴敷治疗PD机制进行归纳分析,发现穴位贴敷治疗PD的作用机制包括多个方面。穴位贴敷可以调节内分泌激素、释放镇痛物质、减轻炎症反应、调控子宫机械因素,改善子宫收缩和舒张,从而减轻PD引起的疼痛和不适。对穴位贴敷治疗PD的多途径效应差异机制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作用机制,为临床优化穴位贴敷治疗PD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023年12期 v.43 1484-1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下载次数:10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中西医对肠道菌群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及治疗进展

    孙东文;姜文君;邰晓峰;屠海云;姜丽红;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根据其主要发病特征与临床表现,可将冠心病归为中医的“胸痹”“心痛”等病。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发病的病理基础,近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不仅可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同时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本文分别从中医学和西医学角度对肠道菌群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行综述,同时总结了中西医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冠心病的方法,系统阐述了肠道菌群组成及其代谢产物与冠心病的关系。为探索肠道菌群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提供更多参考。

    2023年12期 v.43 1488-1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下载次数:7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 ]
  • 大青龙汤研究进展

    马启风;王炳然;张淼;陈晶;邱智东;高红梅;

    大青龙汤始载于《伤寒论》,由麻黄、桂枝、甘草、苦杏仁、大枣、生姜、石膏7味中药组成,是医圣张仲景治疗外寒里热,表里俱实的一剂古方。现代研究表明,大青龙汤具有抗病毒、退热、抗炎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研究发现,大青龙汤含有生物碱、苯丙素、黄酮、有机酸、三萜类等成分,临床应用大多通过加减或联合西药用于感冒、无汗症、哮喘、急性肾炎等疾病的治疗。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大青龙汤的历史沿革、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该方深入研究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2023年12期 v.43 1493-1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下载次数:6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