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价概况

    娄惠娟;丛德毓;张红石;蒙蒙;李湛新;王宇峰;

    在疾病实验研究过程中,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至关重要。缺血性脑卒中因其发病急及病死率高特点,并且幸存者中也存在很高的致残率,给患者带来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为更好地了解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寻求更有效的治疗策略,脑卒中动物模型也被广泛关注并加以不断改善。因该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导致没有一个单一的模型可以完全概括卒中的发病机理,为不同的研究目的建立合理可重复的模型至关重要。本文就模型动物的选择,造模方法及模型的评估方法加以概括。

    2023年10期 v.43 1117-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理论研讨

  • 基于“推陈致新”理论探讨仲景补泻法度及其临床应用

    庞子鑫;刘朝霞;

    推陈致新思想指在权衡患者身体状况后,利用药物偏性使机体生理功能得以恢复,自发祛邪生新。推陈致新思想贯穿整个《伤寒论》体系。推陈致新时机与方法的把握要“以症为度”“因势利导”“助阳化气”。本文以《神农本草经》《内经》“推陈致新”理论为指导,立足于《伤寒论》原文,结合后世医家及现代医学研究,从多个角度探讨伤寒论补泻思想,以期揣测其补泻法度,为《伤寒论》学习及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2023年10期 v.43 1123-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论明清时期医家对“热入血室”的理论探讨

    黄亦倜;邓阿黎;熊梦欣;詹妮;姜惠中;

    “热入血室”是常见的妇人温病,明清时期医家在结合前代医家理论的基础上,对热入血室证进行了深刻而广泛的挖掘。其认为血室的位置可能是肝、冲脉、子宫或冲任二脉;热入血室的病因是外感温邪,而不同于《伤寒论》中的外感风寒之邪;病机是“经来之时,血室新虚”,故病邪直入血室。在治疗方法上也不拘泥于“小柴胡”一法,而是根据病邪的轻重、血室的盈亏及具体症状,或从卫气营血辨证治疗。同时对热入血室、蓄血证、血结胸三证进行了阐发,其认为从病位而言,热入血室证属于蓄血证;从病机而言,二者是并列关系。并提出血结胸是热入血室证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还认为男子亦有热入血室证,并将男子血室定位为“直肠膀胱陷凹”,提出男子热入血室证的治法是凉血、解毒。上述认识丰富了温病学、中医妇科学、中医男科学的理论。

    2023年10期 v.43 1128-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医学衷中参西录》理论浅析喘证的论治

    赵东凯;李晓晶;赵冬雪;杨桂仙;

    《医学衷中参西录》是近代中西医汇通派的代表之一,为明末清初张锡纯结合多年临证经验所著,其主张以中医为本体,汇通中西、重视实践。该书记载了大量有关于肺系疾病的临床医案以及治疗经验。对于现代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作用。张氏集前人学术思想于大成,启古纳今,对于喘证的治疗具有独到见解,为后世医家提供参考。本文整理其治喘的思想经验以指导临床辨证。

    2023年10期 v.43 1133-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依据“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支持细胞支持功能与生精细胞精子发生

    姜荟茜;庄鑫丽;叶一帆;徐文慧;胡素敏;

    “阳化气,阴成形”概括了阴与阳的功能和特性:阳推动人体无形的功能活动,阴生成人体有形的形质。由此可阐释人体生理、病理情况及宏观、微观生命活动,即可应用“阳化气,阴成形”从中医学角度理解解剖定位的器官、组织、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支持细胞与生精细胞共同存在于生精上皮,二者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紧密联系。支持细胞发挥无形的支持功能,归属于“阳化气”;生精细胞则通过精子发生形成有形的精子,归属于“阴成形”。支持细胞发挥营养支持、免疫保护等功能,推动、保障和维持生精细胞的精子发生,生精细胞也会对支持细胞的功能发挥一定调控作用,二者互根互用。该文将有助于理解支持细胞和生精细胞在生精过程中的互作关系,并为涉及支持细胞和生精细胞异常的男性不育症的辨证论治提供中医理论参考。

    2023年10期 v.43 1137-1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基于象思维解析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的认识

    李萍;李园;苏泽琦;林洁;丁霞;

    象思维是中医临床诊疗的重要思维方式,强调“象”的流动与转化,其整体性和动态性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疾病的演变不谋而合。该文综合运用象思维中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取象比类等方法,通过整体、动态地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的临床征象,概括出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核心病位常由胃、脾及肝,推演出核心病机以胃阴亏虚逐渐加重为主,兼有气滞、血瘀、痰毒等病理产物,并提出“紧抓核心、动态防治”的治疗策略,为中医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拓宽诊疗思路与方法。

    2023年10期 v.43 1142-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经验传承

  • 仝小林运用地龙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经验

    刘珂;王馨宇;杨映映;田传玺;雷烨;宋斌;宋珏娴;

    总结仝小林院士运用地龙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经验。认为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常在肺络损伤的基础上伴有痰热瘀互结的表现,临床检验指标多提示凝血功能障碍,地龙兼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活血通络于一身,为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要药,临证时根据郁期、闭期、脱期的不同病机,地龙均有不同的组方应用,郁期使用“散寒化湿方”(寒湿疫方)加减,其中地龙可疏利气血二道,闭期使用“子龙宣白承气汤”加减,地龙可泻肺平喘、化痰通络,脱期使用“破格子龙宣白承气汤”加减,地龙可加强祛瘀化痰通络之功,从而改善凝血功能,降低凝血异常指标。

    2023年10期 v.43 1146-1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 达原饮、三消饮辨证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经验刍议

    周凌;余汉先;肖明中;薛崇祥;田传玺;赵林华;李修洋;

    新冠病毒感染属中医疫病,位在膜原,性偏寒湿,治以开达膜原、散寒化湿,以达原饮及三消饮为代表方。《温疫论》中载疫有9种传变,而临床中主要可分邪伏膜原、传表、传里3种证型,辨别重在舌苔。邪伏膜原证,舌苔白厚腻、或如积粉,治宜达原饮透达膜原。疫伏膜原,分而传表证,舌苔黄白相间,治宜三消饮透达膜原,解表通里,并据大便情况进行加减。疫伏膜原,分而传里证,苔黄,宜达原饮加大黄疏达膜原,清泻里热。

    2023年10期 v.43 1150-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仝小林院士对新冠感染恢复期的认识和临证经验

    田传玺;雷烨;赵林华;李青伟;杨映映;张宇昕;张湘苑;张琪琪;韦宇;王强;李敏;

    本文总结仝小林院士对新冠感染恢复期的认识和临证经验,为今后疫病防治提供参考。新冠感染恢复期属寒湿疫分期辨治“郁、闭、脱、虚”中的“虚”期,恢复期主要分为余毒未清和正虚邪恋。在恢复期诸症中强调:咳嗽迁延,要温肺化饮;乏力气短,要关注络瘀;胃衰肠弱,注意温补胃肠;焦虑抑郁,注意温阳;味觉、嗅觉、听觉减退或丧失,应注意理气活血;肺纤维化,注重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新冠感染以寒湿伤阳为主线,恢复期在应用中药治疗之外重视非药物疗法的应用。

    2023年10期 v.43 1154-1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仝小林院士应用宣白承气汤加减治疗新冠重症经验

    姚晨思;田传玺;张湘苑;高佳琪;李青伟;万砺;刘珂;马凯乐;李敏;李修洋;

    总结仝小林院士应用宣白承气汤加减治疗新冠重症的经验。痰湿热瘀闭肺以子龙宣白承气汤为主方;内闭外脱以破格子龙宣白承气汤为主方;瘀热入营者可合用赤芍、生地黄;气阴亏虚可合用西洋参或增液汤等。

    2023年10期 v.43 1158-1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以合并肺孢子菌肺炎为例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及中西医治疗

    孙郡;马晶;薛崇祥;田传玺;周凌;张湘苑;周丹妮;张传涛;李修洋;马红霞;弋中涛;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调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感染)与其他肺部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尤显重要。肺孢子菌肺炎属真菌感染性肺炎,与新冠病毒同时感染时,其症状和肺部影像学表现常难以区分,易被误诊误治。本篇报道的2例肺孢子菌肺炎合并危重型新冠感染的艾滋病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医清肺解毒、益气养阴等治法,祛邪扶正,帮助减轻患者的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促进核酸早日转阴。

    2023年10期 v.43 1161-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儿抗炎胶囊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热咳嗽证)

    刘志美;张瑜;马闻园;孙丽平;

    目的 观察小儿抗炎胶囊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热咳嗽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的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7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小儿抗炎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儿宣肺止咳颗粒治疗。5 d为1个疗程,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7%,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2组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比较,治疗组咳嗽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院内制剂小儿抗炎胶囊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总有效率高,可缩短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有较高的安全性,并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护,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反复发作。

    2023年10期 v.43 1166-1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健脾解毒方对结直肠癌术后脾虚证疗效、免疫功能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陈晓燕;刘志华;卢敏洁;郁晓瑜;

    目的 研究健脾解毒方对结直肠癌术后脾虚证疗效、免疫功能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术后脾虚证患者114例,术后均采用改良型FOLFOX6方案化疗,以随机法分为常规组(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组(常规西药治疗联合健脾解毒方),各57例。检测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肠道微生态、免疫功能、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升高率、疼痛减轻率及体质量增加率高于常规组(P <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肠道大肠杆菌数量、肠球菌数量、血清白介素-10(IL-10)水平降低(P <0.05),乳酸杆菌数量增加(P <0.05),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增强(P <0.05),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升高(P <0.05),以联合组更明显(P <0.05)。联合组3~4度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及呕吐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 <0.05),但转氨酶升高、乏力、皮肤感染、脱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健脾解毒方可改善结直肠癌术后脾虚证患者治疗效果、肠道微生态及生存质量,增强免疫功能,且可减少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

    2023年10期 v.43 1170-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加味桔梗枳壳汤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运动功能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于鲲;张广玉;党中勤;孙晓娜;吴秋霞;

    目的 探讨加味桔梗枳壳汤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运动功能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原则将60例2021年6月-2022年6月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病科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桔梗枳壳汤进行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8周后的疗效,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食管运动功能、胃肠激素、疾病相关因子及治疗期间的安全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8周后的总有效率较高(P <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8周后的反食、反酸、烧心、非心源性胸痛评分、食管体部上段和下段非传导波、反向蠕动波、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水平均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2组食管体部上段和下段蠕动波压力、顺行性蠕动波、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均升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1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加味桔梗枳壳汤可有效调节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疾病相关因子和胃肠激素水平,改善胃肠功能,并可改善患者食管运动功能,进而可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2023年10期 v.43 1174-1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健脾化痰泄浊汤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疗效评估

    汪素卿;李淑萍;从蓉俊;

    目的 探讨健脾化痰泄浊汤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9年3月-2022年3月常州市中医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达英-35治疗,研究组口服达英-35联合健脾化痰泄浊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LH/FSH)、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葡萄糖耐量试验后血糖水平变化、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妊娠成功率和月经紊乱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2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2组T、LH/FSH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2组SHBG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5);2组HOMA-IR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组内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服糖后1 h、2 h、3 h血糖水平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服糖后1 h、2 h、3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随访期内,研究组成功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 <0.05),月经紊乱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健脾化痰泄浊汤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调节性激素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调整月经周期,提升妊娠率,整体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良好。

    2023年10期 v.43 1179-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益气消肾颗粒治疗早期糖尿病肾脏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RP、尿NAG水平的影响

    吴春炜;曹芳芳;曹雷;陈海龙;钱光浩;刘思琪;南征;何泽;

    目的 探讨益气消肾颗粒治疗早期糖尿病肾脏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早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消肾颗粒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12周。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尿蛋白水平[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ACR)、24小时尿蛋白(24 h Upro)]、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CRP、NA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10%、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未出现与本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控制平稳。结论 益气消肾颗粒可以有效改善早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改善糖代谢及体内炎性状态,有助于延缓病情的进展。

    2023年10期 v.43 1184-1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基于成纤维细胞的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探讨生地黄提取物对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

    陈宏;邓琳千;陈群;黄冬成;宋倩男;

    目的 探讨生地黄对过敏性紫癜(HSP)小鼠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将60只SPF级雄性实验小鼠,平均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西咪替丁组(0.1 g/mL)、生地黄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10、20、30 mg/mL)。除对照组小鼠外,其余小鼠造模HSP,成功后按实验要求每日灌胃等量对应生地黄提取物,模型组和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21 d。结束后,采用碘酸雪夫染色肾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IFN-γ、IL-2、IL-4、IL-10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肾组织中p-JAK2(Janus Kinase 2,JAK2)、p-STAT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蛋白相对表达。结果 西咪替丁组和生地黄提取物组病理评分都明显远低于模型组,给药后小鼠肾脏组织学损害显著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IFN-γ、IL-2表达均明显降低,IL-4、IL-10表达均明显升高(P <0.05);与模型组比较,西咪替丁组、生地黄提取物低、高剂量组小鼠IFN-γ、IL-2水平均升高,IL-4、IL-10水平均降低(P <0.05),且与生地黄提取物低、中剂量组相比,生地黄提取物高剂量组表达更明显(P <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肾组织中p-JAK2、p-STAT3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 <0.01);生地黄提取物高剂量组小鼠肾组织中p-JAK2、p-STAT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西咪替丁组、生地黄提取物低、中剂量组(P <0.05)。结论 生地黄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和抗炎作用,可减轻HSP小鼠的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激活,从而调节p-JAK2和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2023年10期 v.43 1188-1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马钱子碱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表征及体内药动学评价

    管庆霞;林泽榆;夏昭睿;张雪;张国帅;李秀妍;杨志欣;

    目的 研究马钱子碱(brucine,B)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 acid glycolic acid copolymer (PLGA)纳米粒的表征及体内药动学表现。方法 采用沉淀法制备B-PLGA纳米粒并测定其Zeta电位、粒径、包封率及载药量。建立马钱子碱含量测定方法。将雌性和雄性大鼠各6只随机分成2组,分别尾静脉注射B溶液和B-PLGA纳米粒(10 mg/kg),HPLC法测定马钱子碱血药浓度,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成功制备了B-PLGA马钱子碱纳米粒,测得其平均粒径为(99.80±1.11)nm,PDI为0.112±0.045,Zeta电位为(-27.6±0.32)m V,平均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7.35±1.24)%、(2.83±0.06)%。马钱子碱血药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66~52.80μg/mL(R~2=0.998),最低定量限为0.660μg/mL,日内、日间RSD <10%。大鼠尾静脉注射B溶液与B-PLGA纳米粒溶液后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消除半衰期分别为(63.23±4.35)h、(182.96±7.60)h。结论 B-PLGA纳米粒使马钱子碱可以发挥长效的治疗作用并具有缓释效果,同时提高了药物生物利用度。

    2023年10期 v.43 1193-1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薏苡附子败酱散对肠上皮细胞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彭君伟;周帆;陈江;

    目的 探讨薏苡附子败酱散对LPS诱导的肠上皮(IEC-6)细胞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IEC-6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薏苡附子败酱散全方组(以下简称全方组),全方去附子组(以下简称去附子组)和单用附子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加入10μg/mL LPS(前期预实验确定该浓度为最佳造模浓度),模型组分别加入10 mg/mL全方、8.82 mg/mL全方去附子、1.18 mg/mL单味附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相关炎症因子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Occludin、ZO-1蛋白表达量;Transwell法检测细胞屏障通透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EC-6活率显著下降(P <0.01),炎症因子TNF-α和IL-6含量明显增加(P <0.01),Occludin、ZO-1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 <0.01),肠黏膜通透性显著增加(P <0.01)。全方组、去附子组均能提高LPS损伤下IEC-6细胞的活率(P <0.01),降低TNF-α和IL-6分泌量(P <0.01),上调ZO-1、Occludin的表达(P <0.01),降低跨膜电阻值(TEER)(P <0.01)。全方组在提高细胞活率作用强于去附子组(P <0.05),在降低TNF-α和IL-6分泌上2组作用相当(P> 0.05),在增加ZO-1蛋白表达上,全方组强于去附子组,而对Occludin的表达,2组作用相当(P> 0.05)。单味附子无明显抗炎作用(P> 0.05),但可提高损伤细胞的活性(P <0.05)。单味附子仅对ZO-1蛋白有明显促表达作用(P <0.01),但仍可明显降低细胞通透性(P <0.01)。结论在肠上皮细胞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上全方>去附子>单用附子,附子可能在全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年10期 v.43 1199-1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承气汤用于过敏性哮喘对MAPK信号通路和Th1/Th2型细胞因子影响的动物模型研究

    尹志鹏;张全;谭俊;雷明盛;

    目的 研究大承气汤用于过敏性哮喘小鼠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和辅助性T细胞(Th)1/Th2型细胞因子影响。方法 40只BALB/c小鼠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地塞米松组(C组)和大承气汤组(D组),每组各10只。通过卵清白蛋白(OVA)致敏激发构建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分别在第0天、第14天致敏,第21~27天进行OVA雾化激发,C组及D组在雾化前1 h分别给予地塞米松及大承气汤干预,A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处理。第28天实验结束,取肺组织及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算四组肺指数,检测四组BALF中细胞总数及各类炎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数目,检测MAPK信号通路蛋白[p38蛋白激酶(p38 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p-p38 MAPK、p-ERK1/2]表达水平,检测4组BALF炎症细胞因子[人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IL)-4、IL-5、IL-17A]水平。结果肺指数水平:A组<D组<C组<B组(P <0.05)。BALF中总细胞数水平:A组<C组<D组<B组(P <0.05);嗜酸性粒细胞水平:A组<C组<D组<B组(P <0.05);中性粒细胞水平:A组<C组<D组<B组(P <0.05);淋巴细胞水平:A组<C组<D组<B组(P <0.05);巨噬细胞水平:A组> B组> D组>C组(P <0.05)。以β-actin为内参对照,p-p38/β-actin水平:A组=C组<B组(P <0.05),C组=D组<B组(P <0.05),A组<D组(P <0.05);p38/β-actin水平:A组=C组=D组=B组(P> 0.05);p-ERK1/2/β-actin水平:A组<C组<D组<B组(P <0.05);ERK1/2/β-actin水平:A组=C组=D组=B组(P> 0.05)。INF-γ水平:A组> C组> D组> B组(P <0.05);IL-4水平:A组<C组<D组<B组(P <0.05);IL-5水平:A组<C组<B组(P<0.05),A组<D组(P <0.05),C组=D组(P>0.05),B组=D组(P> 0.05);IL-17A水平:A组<C组<D组<B组(P <0.05)。结论 大承气汤可有效减轻过敏性哮喘小鼠炎症水平,其可能与抑制MAPK信号通路中磷酸化蛋白质表达及调节Th1/Th2平衡有关。

    2023年10期 v.43 1204-1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疑难病例

  • 高龄新冠病毒感染(重型)合并基础肺病1例

    董立硕;李修洋;孙阿茹;张亚洁;薛崇祥;郭杏林;朱蔚;马骏骐;

    本病例以寒湿疫为指导,辨新冠感染分期,其属寒湿疫“闭”阶段,以疫毒闭肺为核心,由于体质不同,地域差异,兼以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证,治以宣肺化痰,益气养阴,滋补肝肾,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使邪无所恋,邪去正安,治疗高龄新冠感染合并基础肺病1例,临床疗效良好。

    2023年10期 v.43 1209-1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治居家新冠病毒感染致阴厥案1例

    亢泽峥;李青伟;李修洋;吴雷;陈科宇;孙郡;薛崇祥;雷烨;赵林华;

    本篇介绍居家新冠病案自治成功1例,患者55岁,因发热等症状,经新冠抗原试纸自测结果为阳性,未予治疗,患病当天只饮用豆浆一杯,夜间病情突然加重,出现爆吐大汗,头晕倒地,四肢厥逆等危症,因家中并无药物,此时情况危急,考虑患者1日内几近未食,遂以红糖水等灌服,加以针刺等手段进行治疗,所幸治疗后转危为安,如若未予正确治疗后果不堪设想,此病案值得众多感染新冠并居家自治的患者引以为戒。

    2023年10期 v.43 1212-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藤梨根在防癌治癌中的临床运用及其用量探究

    孙启蒙;李洋;李欣雨;兰永林;刘丽坤;

    通过搜集古代医籍及近现代名医临证经验,总结藤梨根在防癌和治癌中的用药特点,临床用量范围在10~180 g;结合疾病、证型、症状、体质选择藤梨根最佳剂量;临证在胃肠道疾病中应用较广,癌前病变包括肠化生、Hp感染、慢性肝炎、管状腺瘤等,藤梨根的解毒广谱抗癌之性可有效控制癌转移,逆转癌前病变,抑制癌毒的传变蔓延。如清热解毒消痈,常配伍龙葵、白花蛇舌草、刺猬皮等;癌症日久,虚实夹杂,常合黄芪、六君子汤扶正抗癌;在老年患癌人群应用中,则根据体质酌予少量藤梨根,以防药凉伤正。在解决术后并发症,调理愈后的膏方亦有应用。

    2023年10期 v.43 1215-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刘步平并针疗法特点提要

    张美娟;王琳;邓嘉颖;刘步平;

    刘步平提出的并针疗法具有东西并融、经筋并调、内外并取、双针并进、手法针刺并用五大特点,认为健康是时空、内外、物功“和稳”,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自致性;强调治病要并调经络、神经、肌筋膜,促使气血精津液神和生物力学系统谐调,实现“强自致、复和稳”;主张刺点选择应内观经络、神经、肌筋膜的分布循行和局部解剖结构,外力循扪切按寻找反应点,做到循应、循经、循筋、循解剖;讲究两针同时刺入,合理确定持针针距、针刺角度、刺入方式、针刺方向和针刺深浅;通过针刺手法制造类似“滞针”(锁定)的状态,运用刺针施以类似“理筋”(松解)的手法,促使气血精津液神和生物力学系统恢复正常。

    2023年10期 v.43 1218-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温和灸治疗肾阳虚衰型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

    周媛;郝丽;裴晓璐;关丽;马海利;刘健玫;葛明月;

    目的 探讨温和灸疗法干预肾阳虚衰型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本科室住院确诊为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且中医证候积分分析为肾阳虚衰患者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应用温和灸治疗14次,对照组采用生活护理指导。治疗前后对患者立卧位血压差、跌倒次数、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夜尿次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2周后,经统计,治疗组患者立卧位血压差、中医证候积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跌倒次数、夜尿次数较前减少,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温和灸疗法可有效改善肾阳虚衰型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立卧位血压差,降低肾阳虚证候评分,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2023年10期 v.43 1223-1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影像学研究及针刺起效的中枢机制

    李孟媛;姚琳;黄海鹏;刘成禹;郑海珠;马诗棋;钟祯;于硕;王洪峰;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diabetes cognitive impairment,DCI)是由于糖尿病发病日久导致的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以记忆、注意力及执行功能衰退为主要特征。针刺在临床治疗DCI上确有疗效,但机制不明。多模态脑影像学技术已成为活体水平揭示DCI中枢机制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对T2DM认知障碍的脑影像变化特征及针刺干预对脑区产生的影响进行总结。发现针刺主要通过激活DCI患者额叶、颞叶、脑岛、边缘系统、前额叶皮质等几个脑区的功能活动及调节脑区间的功能连接,从而对DCI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影响。同时本研究也提出了今后研究的不足和展望,以期为临床防治和针刺疗法的推广应用提供确切的影像学研究证据。

    2023年10期 v.43 1227-1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调控肠道菌群干预老年桥本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

    柏玉卓;张怡雯;吴大龙;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是目前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 thyroiditis,AITD),是引起甲减的常见原因。微生物群-肠道-甲状腺轴的确立及研究表明HT的发生和发展可能因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变化或明显的菌群失调而受到显著影响,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发生相应改变。这提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对老年人HT有更大的影响。本文就老年人肠道菌群改变、桥本甲状腺炎肠道菌群特征,以及中、西医调控方式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临床对桥本甲状腺炎的针对性防治及治疗提供最新的见解。

    2023年10期 v.43 1233-1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脊神经根炎症动物实验造模的研究进展

    郑晓涵;高曦;

    脊神经根炎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引起肩背痛及腰腿痛的原因之一。针对实验目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脊神经根炎症动物模型,对于其病因病机、防治以及药物疗效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脊神经根炎症的建模方法众多,主要为化学性神经根炎模型,机械压迫诱导神经根炎模型和免疫性神经根炎模型,这些模型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性,但多局限于单因素建立,缺乏全面表现脊神经根炎的模型。本文对国内外近些年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做出综述,希望可为今后研究更接近人类脊神经根炎症病理特征的动物实验模型提供参考。

    2023年10期 v.43 1237-1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