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理瀹骈文》中月经病穴位贴敷学术思想探析

    贺静;徐晓红;付琦瑶;于淼;李铁;于波;

    《理瀹骈文》,是中国历史上首部论述中医外治法的专著,在中医外治法史上有划时代意义。书中提出的“外治亦本于辨证”“膏统百病”等重要思想对月经病的中医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整理分析《理瀹骈文》中涉及月经病中医外治相关的条文,总结书中月经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外治方法的治则治法、贴敷应用等,并归纳其中医外治的学术思想,分析其学术特色,以期为现代月经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2023年07期 v.43 745-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理论研讨

  • 基于“左右分治”理论探讨巨刺治疗中风病的机制

    张慕昭;陆梦馨;许天骄;喻鑫;武琳璐;卫景沛;王玮;邹忆怀;

    巨刺为传统刺法之一,其左右交叉取穴的治疗理念与人体解剖中神经传导束的交叉走形、左右联通的特点符合,常用于中风病患者的治疗。临床实践中发现巨刺可促进中风病人康复。由于神经交叉支配的特性,脑卒中后患侧多在颅内病灶对侧。“左右分治”正是基于中风病后偏身障碍的性质,以病发于左、右侧为辨证论治要点的特色理论,与巨刺的治疗机制相符。本文从中医基础理论和西医神经解剖生理病理角度探讨巨刺法在中风患者中是如何通过左右分治来实现对于患侧疾病的治疗,进一步阐释巨刺治疗中风病的理论依据。

    2023年07期 v.43 749-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损其心者,调其营卫”论析炙甘草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之理

    李冀;曲春成;李志翔;索秋实;付强;

    中医认为病毒性心肌炎多以营卫失调,邪毒外侵为主要病机,其营卫俱虚,气血阴阳不足,心失所养贯穿病程始终。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是方寓调营卫于补气血阴阳之中,故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辨治体现出了较好的治疗作用,现试析其相关理论认识,以期为临床运用中医药辨治病毒性心肌炎提供遣药、组方、法则参考。

    2023年07期 v.43 755-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从“以通为用”探讨阳痿的辨治

    洪志明;陈子龙;邱俊峰;翁浩伟;王胜杰;郭军;王浩;

    《黄帝内经》首提“以通为用”,在治疗六腑和奇恒之腑疾病时应注重顺应其以通利为要的生理特性,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拓展。男子精室亦属奇恒之腑,具有“以通为用”的特点。男子性功能与精室关系密切,故“以通为用”的学术理念可广泛应用于阳痿在内的泌尿男科疾病。阳痿的病机多为湿浊、瘀血等有形之邪累及精室,伤及宗筋,而虚、郁可贯穿本病发展的始终。基于此,以祛湿、化瘀、解郁为大法,通利精室局部,或以补助通,灵活辨证,遣方用药,临床每获显效。

    2023年07期 v.43 758-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从“玄府-肺络”论治肺癌靶向治疗后皮肤瘙痒症经验

    凌桂华;叶晟桢;韩冰莹;宋玮;肖静;代华冬;艾儒棣;陈明岭;

    总结基于“玄府-肺络”系统辨证治疗肺癌靶向治疗后皮肤瘙痒症的经验思路。玄府为肺络之枢纽门户,肺络为玄府之濡养通路,二者充肌表,联脏腑,相附依存。结合肺癌靶向治疗后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特点为皮疹、皮肤瘙痒、干燥等,提出其核心病机为玄府郁闭,肺络瘀虚。以久病虚实夹杂,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久病多瘀入络,络虚不荣,玄府郁闭为病机特点。临证时谨守病机,分期论治,内外并治,以开玄通络为基本治则,治以宣散开玄透邪、祛瘀荣络固本,可获良效。

    2023年07期 v.43 763-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仝小林态靶辨治糖尿病肾脏疾病经验

    郝瑞;李敏;苟筱雯;田传玺;仝小林;

    研究总结仝小林院士从态靶论治糖尿病肾脏疾病经验,概括“虚、瘀、浊”是糖尿病肾病的核心病机,“虚-损-衰”为其全程态势。结合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病理特点及动态过程,确定肾浊方(黄芪、丹参、制水蛭、大黄)为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靶方,同时根据“虚-损-衰”阶段的核心症状、指标进行精准用药,加减配伍,调整靶药用量,以期为糖尿病肾脏疾病诊疗思路及配伍用药提供参考。

    2023年07期 v.43 767-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下载次数:1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张莹雯分期辨治三阴性乳腺癌经验

    李瑞洁;张莹雯;

    三阴性乳腺是一种特殊亚型的乳腺癌,其细胞分化差,恶性程度高,治疗手段较少,治疗后易复发转移,生存期短,预后差,成为近年来研究乳腺癌的热点和难题。张莹雯认为三阴性乳腺癌以脾虚肾亏为本,肝郁气滞为核心病机,痰湿、瘀血、癌毒胶结不解,风邪内生,乘虚侵扰流窜,促进了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张莹雯分期分型辨治三阴性乳腺癌,疾病早期健脾补肾,增强体质,减轻不良反应;临床观察期疏肝解郁、化痰活血、清热解毒散结、益气养阴;复发转移期滋阴祛风、活血通脉、益气养血、调补肝肾,并自创“抑癌扶正平衡II号方”治疗肿瘤,疗效显著。

    2023年07期 v.43 771-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丽平基于“态靶结合”理论辨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经验

    曹彦;孙丽平;

    通过分析仝小林院士提出的“态靶结合”理论的内涵,基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实践,孙丽平教授探索性的将“态靶结合”理论应用于本病的诊疗过程以提高临床疗效。孙丽平认为此病之态最初为“气虚态”,进一步可发展为“气滞态”“痰凝态”。制订调态的基本治则为健脾消积、理气化痰、软坚散结,并在调态的基础上提出以腹部彩超结果及主要症状作为靶点,选择靶药、靶方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有效减少复发。

    2023年07期 v.43 776-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陆智义分期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经验

    陆眉亚;毛利云;杨艳琳;吴丹;

    陆智义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以肾虚为本,脾、肝功能失调为辅,导致水湿及脂质代谢异常,痰湿、血瘀为患。卵巢局部痰瘀集聚,气血流通受阻,肾精不能布达,卵子发育障碍,痰瘀阻滞胞宫,导致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结合西药促排卵周期分期论治方法:孕前期以纠正偏颇体质,改善代谢为治疗原则,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加强运动及饮食控制改善体质,中医辨证论治以补肾健脾,祛痰化瘀为法,重视调节脾胃、调达肝木、痰瘀同治;卵泡期以输布肾精,涵养卵泡为原则;排卵期活血通络促排为原则,自创“散寒祛湿散”穴位贴敷辅助促排卵;黄体期补阳健黄促孕为原则;月经期理气排浊调经为原则;分期论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排卵率及妊娠成功率。

    2023年07期 v.43 780-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

    李勤;吴瑞;郭丰年;安然;石白;

    目的 探讨加味苓桂术甘汤对脾虚痰湿型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脾虚痰湿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予生活方式指导,对照组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味苓桂术甘汤颗粒治疗,观察治疗12周后,对2组中医证候变化、体质量(Wt)、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血糖(FPG、2h PG、Hb A1c)、血脂(TC、LDL、HDL、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安全性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4.6%,33/39)明显优于对照组(53.8%,21/39)(P <0.05),治疗组中医证候中形体肥胖、头身困重、脘腹痞满、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口淡无味、头面眩晕评分低于治疗前(P <0.05),治疗组除头晕目眩外,其余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2组Wt、BMI、WHR、FPG、2h PG、Hb A1c、FINS、HOMA-IR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TC、TG、LDL-C降低明显(P <0.05),治疗组除WHR及HDL指标外,其余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脾虚痰湿型肥胖型T2DM患者效果显著,可以降低患者体质量,调节糖脂代谢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2023年07期 v.43 784-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芍药甘草汤对肝胆湿热型胆总管结石取石术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

    陈晓东;黄金鑫;唐睿;李甫;丁俊;张晞文;

    目的 观察芍药甘草汤在肝胆湿热型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例肝胆湿热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100例,对照组101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研究组同期加用芍药甘草汤,药物为配方颗粒,每袋4.9 g,每次1袋,每日2次,温水冲服,疗程28 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胆汁中胆固醇和总胆汁酸的浓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01例患者中,11例患者脱落,可评价患者190例,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5例。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1),且研究组出院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研究组ALT、AST、TBIL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1)。治疗后,研究组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1),研究组胆汁中总胆汁酸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1)。治疗后,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芍药甘草汤应用于肝胆湿热型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肝功能指标恢复,改变患者胆汁成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023年07期 v.43 789-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18~50岁青年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特征及中医证候分型的横断面研究

    徐寒莹;张影;张冬梅;徐鹏;吕志国;李鹏飞;杨秀璐;王健;

    目的 收集青年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进一步指导青年卒中早期预防。方法 对长春市内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464例青年卒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64名患者分为缺血性卒中组与出血性卒中组,分析2组患者的性别比、危险因素、入院时NIHSS水平。分析青年卒中患者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候分型的关联。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病例464例(缺血组394例,出血组70例),2组在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方面差异显著(P <0.05);出血组入院时NIHSS评分显著高于缺血组(P <0.05);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心脏病、颈动脉硬化与TOAST分型关联显著(P <0.05);在165例具备中医证型的患者中,缺血组频率最高证型为风痰阻络证72例(51.8%),出血组频率最高证型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12例(46.2%);缺血组中血脂异常、饮酒与中医证型关联显著(P <0.05);出血组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方面与中医证型关联显著(P <0.05)。结论 青年应注重预防早发动脉硬化及相关危险因素。高三酰甘油血症在青年卒中发病中作用凸显,建议制定个性化调脂方案进行预防。青年卒中的中医证型分布主要集中在风、痰、火3个病因要素为主的证型,青年可在未病时进行针对性中医特色预防。

    2023年07期 v.43 793-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复方斑蝥胶囊联合持续热灌注化疗对进展期胆管癌的疗效研究

    施喆;赵国栋;韩艳珍;周丽媛;孙树刚;

    目的 探讨复方斑蝥胶囊联合持续热灌注化疗(CHPPC)用于进展期胆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进展期胆管癌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对照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于胆管癌姑息切除术后给予CHPPC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斑蝥胶囊联合CHPPC治疗,共治疗6个疗程。评价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肝功能指标(TB、AST、ALT、γ-GT)水平变化,ELISA实验检测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水平变化,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2组TB、AST、ALT、γ-GT肝功能及CEA、CA19-9、CA125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下降(P <0.05),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观察组TB、AST、ALT、γ-GT及CEA、CA19-9、CA125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 <0.05),生活质量改善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复方斑蝥胶囊联合CHPPC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进展期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肝功能和生活质量,疗效更好,能够减轻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2023年07期 v.43 799-8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膈下逐瘀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肝病

    徐芳;马建明;

    目的 观察膈下逐瘀汤联合熊去氧胆酸对慢性肝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肝病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膈下逐瘀汤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2组临床疗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外周血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前白蛋白(PA)肝功能指标变化,ELISA检测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肝纤维化指标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记录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2.0%,46/5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39/50),2组血清中ALT、AST、TBIL、PA肝功能指标,Ⅳ-C、HA、LN肝纤维化指标及TNF-α、IL-6、IL-8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中ALT、AST、TBIL水平明显降低,PA水平显著提升(P <0.05),同时显著下调了Ⅳ-C、HA、LN和TNF-α、IL-6、IL-8水平的升高(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膈下逐瘀汤联合熊去氧胆酸能够发挥协同增效作用,对慢性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纤维化,且不良反应少,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相关。

    2023年07期 v.43 804-8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补阳还五汤联合体外反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疗效观察

    孙琳;李国林;初晓;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体外反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血流变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进行PCI手术治疗的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补阳还五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疗程为12周。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比、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及近期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12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63%,58/64)优于对照组(76.56%,49/64)(χ~2=4.614,P <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心胸刺痛、胸闷、气短乏力、心悸出汗、证候总积分、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比、血小板聚集率、血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值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终点事件总发生率(14.06%,9/64)显著低于对照组(31.25%,20/64)(P <0.05),生存时间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PCI术后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预后。

    2023年07期 v.43 808-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灯盏花素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的影响

    周莹;王雅宁;吴爽;柯慧娟;陆晓娟;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经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20例脓毒症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灯盏花素组,各60例。对照组按照指南标准治疗,灯盏花素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辅助治疗,2组均以连续治疗10 d为1疗程。结果 治疗10 d后,灯盏花素组总有效率为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33%(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0 d后2组患者血清NF-κB、IL-6和TNF-α指标,Murry肺损伤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 <0.05),且灯盏花素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0 d后2组Pa O2/Fi O2明显升高(P <0.05),且灯盏花素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灯盏花素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轻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的炎症水平,发挥肺保护作用。

    2023年07期 v.43 813-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降尿酸方对尿酸性肾病血管保护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周海姗;杨宏杰;方舒;刘琨;姚卫国;

    目的 观察降尿酸方对尿酸性肾病患者血管保护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80例尿酸性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西医组(40例,单纯西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组(40例,西医治疗加降尿酸方),对比2组治疗总有效率、血管内皮功能、肾功能、氧化应激功能、不良反应。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6,P=0.04);治疗结束1周,与西医组相比,中西医结合组患者血清丙二醛(MDA)、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血清内皮素-1(ET-1)、血尿酸(S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较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一氧化氮(NO)、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较高(P均<0.001);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P> 0.05。结论 降尿酸方治疗尿酸性肾病患者显著,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肾功能,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且安全性理想。

    2023年07期 v.43 817-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益肺祛毒法治疗肺癌的真实世界生存分析

    李君维;李荣华;

    目的 研究益肺祛毒法对原发性肺癌患者生存率及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采用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1 042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益肺祛毒组190例和对照组852例。结果 益肺祛毒组1、2、3、5生存率分别为81.57%、43.68%、23.68%、11.05%,MST为44.26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生存期与治疗方案分组(P=0.000)、性别(P=0.000)、年龄(P=0.000)、病理类型(P=0.000)、临床分期(P=0.000)相关;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益肺祛毒法可能是患者预后生存期的独立保护因子。结论 益肺祛毒法在益气养阴的同时,清热、化痰、攻窜、软坚四法合用祛毒攻癌,有助于延长原发性肺癌患者的生存期。

    2023年07期 v.43 82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半夏白术天麻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保护作用及调控脂代谢机制

    于子乔;马春玉;王旭;董富香;牛萍;赵德喜;

    目的 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Banxia Baizhu Tianma Decoction,BBTD)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痰湿加血瘀证)大鼠模型的方法,观察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并初探其对血脂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取40只SD健康大鼠(SPF级),采用随机法分为4组,具体包括:假手术组、MCAO(痰湿加血瘀证)组(模型组)、MCAO(痰湿加血瘀证)加半夏白术天麻汤组(中药组)、MCAO(痰湿加血瘀证)加阳性药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大鼠均造备痰湿加血瘀证模型,并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血管不插线栓。神经功能缺损评估依据Zea-Longa5分制评分标准;2%氯化三苯四唑啉(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olt)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IL-8、p38MAPK、NF-k B蛋白含量;血脂4项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脂代谢水平。结果 除假手术组神经功能正常外,其他3组均有不同程度神经损伤。模型组脑梗死面积最大,中药组、阿托伐他汀组面积相对较小。与假手术组相比,造模组大鼠TC、TG、LDL-C升高,HDL-C降低,经药物治疗后TC、TG、LDL-C降低,HDL-C升高。结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阿托伐他汀对于减轻大鼠的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具有明显效果,可有效缩小脑梗死面积。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NFk B、IL-8与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有关;半夏白术天麻汤能有效改善大鼠血脂水平。

    2023年07期 v.43 825-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活血解毒汤对胃癌前病变小鼠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

    李晶洁;齐蕊;吕书勤;

    目的 观察活血解毒汤对小鼠胃癌前病变的逆转作用,并从细胞黏附分子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高、中、低剂量中药组共5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正常饲养,其余各组采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溶液自由饮用加灌胃法建立胃癌前病变(PLGC)模型。造模成功后,高、中、低剂量中药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15.86、31.72、63.44 g/kg)活血解毒汤灌胃治疗,每日1次,持续60 d。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明显降低,胃液p H值显著升高(P <0.01),胃黏膜萎缩,胃腺数量减少,可见异型增生,血清ICAM-1、CD44水平显著升高,JAM-1的水平明显降低(P <0.01),胃黏膜组织中ICAM-1、CD44的阳性表达明显增多,JAM-1的阳性表达明显减少(P <0.01);高、中、低剂量中药组干预60 d后,小鼠体质量较模型组明显增高,胃液p H值明显降低(P <0.05,P <0.01),胃黏膜组织萎缩和异型程度明显改善,明显降低了血清ICAM-1、CD44水平,升高了JAM-1的水平(P <0.05,P <0.01),同时显著下调了胃黏膜组织中ICAM-1、CD44的阳性表达,上调了JAM-1的阳性表达(P <0.05,P <0.01)。结论 活血解毒汤对PLGC模型小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逆转小鼠胃黏膜病变,抑制异型性细胞增生,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相关。

    2023年07期 v.43 831-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疑难病例

  • 难治性症状性癫痫验案1例

    周丽娟;李敏;苟筱雯;唐程;仝小林;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诊治可参考脏腑风湿理论中顶焦神系脏腑风湿病。仝小林院士将其病因病机归纳为先天禀赋不足、正气亏虚,或气血不和、腠理疏松,或脏腑功能异常,进而感受外邪。并且指出若治不及时或治不得法则病邪伏留于体内,日久与生成的痰瘀等病理产物胶着,进而形成顽疾。本案癫痫患者身体素虚,正气不足,又感受寒湿等外邪,且久病伏邪与痰瘀胶着,在透邪散邪、活血通络、固护脏腑的总治则指导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2023年07期 v.43 836-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基于响应面设计的北细辛抗炎镇痛成分超高压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程立业;杜连云;李光;刘芳鑫;黄鑫;张涛;陈长宝;王恩鹏;

    目的 寻找一种简便高效的提取北细辛的方法。方法 采用超高压提取技术对北细辛中的甲基丁香酚进行提取。结果 细辛中挥发油含量占比较高,其中甲基丁香酚是北细辛中主要的挥发性物质,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结论 以GC-MS检测的甲基丁香酚相对百分含量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提取压力、保压时间、料液比对甲基丁香酚气质相对百分含量的影响,并通过基于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面法对北细辛超高压提取(ultrahighpressureextraction,UHPE)工艺进行优化,为北细辛解热镇痛作用产品原料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2023年07期 v.43 839-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醒脑开窍针刺联合化瘀祛痰汤对急性脑梗死痰瘀互结证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任扬;赵义纯;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联合化瘀祛痰汤对急性脑梗死痰瘀互结证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无锡市中医医院2019年2月-2022年8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痰瘀互结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标记法分为2组。对照组(n=48)予常规西药治疗,针药结合组(n=52)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醒脑开窍针刺联合化瘀祛痰汤治疗。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Mo CA评分治疗后均升高,且针药结合组更高(P <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治疗后下降,且针药结合组更低(P <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治疗后下降,且针药结合组更低(P <0.05)。针药结合组不良反应率为13.46%(7/52)与对照组的10.42%(5/48)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联合化瘀祛痰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瘀互结证可抗血小板聚集,改善神经功能,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

    2023年07期 v.43 845-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推拿疗法对项背肌筋膜炎伴焦虑患者血清5-HT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郭皓泽;王宇峰;雷斯媛;宋柏林;

    目的 评价推拿疗法对项背肌筋膜炎伴焦虑患者疼痛、睡眠、情绪及血清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 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脉冲超短波电疗机配合微波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推拿疗法进行治疗,评定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阿森斯失眠量表(AIS)以及血清中5-HT、BDNF含量。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VAS、SAS、AIS评分明显下降(P <0.05);治疗组患者血清中5-HT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治疗组患者血清中BDN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推拿疗法可以明显改善项背肌筋膜炎伴焦虑患者的疼痛、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可能与调节血清中5-HT及BDNF水平有关。

    2023年07期 v.43 849-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推拿特定穴治疗小儿实证便秘的临床研究

    于世亭;王先滨;张可心;杜晔;王婷;客蕊;张明明;

    目的 探讨推拿特定穴治疗小儿实证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予以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2021年2月-2022年4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实证便秘患儿分为清大肠组(40例)和下推七节骨组(40例),另选取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40例)。清大肠组给予清大肠推拿方法治疗,下推七节骨组给予下推七节骨推拿方法治疗,均共治疗5 d,健康对照组推拿方法同清大肠组,共治疗1 d,并随访至第5 d。结果 下推七节骨组治疗5 d后的总有效率高于清大肠组(95.00%vs 80.00%,P <0.05)。与清大肠组比较,下推七节骨组首次排便时间、腹胀、腹痛、呕吐症状消失时间均较短,每周排便次数较多(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5 d后,2组Wexner便秘积分、Bristol粪便积分、中医症候积分均降低,且下推七节骨组低于清大肠组(P <0.05)。治疗前,下推七节骨组、清大肠组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直肠频率及波幅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5);治疗5 d后,3组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直肠频率及波幅均高于治疗前,且健康对照组降结肠、直肠频率及波幅高于下推七节骨组、清大肠组,下推七节骨组降结肠、直肠频率及波幅高于清大肠组(P <0.05)。治疗前,下推七节骨组、清大肠组血清胃泌素(GAS)、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血清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5);治疗5 d后,下推七节骨组、清大肠组血清GA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0.05),血清SP、VI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 <0.05)。结论 清大肠和下推七节骨推拿方法均可调节实证便秘患儿胃肠激素,缓解炎症反应,但相比清大肠推拿方法,下推七节骨可更好地改善患儿胃肠电图,进而可促进患儿便秘症状的改善。

    2023年07期 v.43 852-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中医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信号通路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雪梅;李晓晶;刘俊楠;赵东凯;

    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严重危害我国民众生命健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多种信号传导通路参与其中,而中医药可以通过干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达到治病目的。通过收集整理近年来有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信号通路相关文献,整理出NF-κB、PI3K/Akt、MAPK、TGF-β/Smads、Wnt,5条信号通路,以期对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3年07期 v.43 857-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肉苁蓉功能性成分质量控制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郭丁禹;肖井雷;

    肉苁蓉为品种珍贵的沙生植物,作为功效价值宝贵的滋补中药材,具有极高的药用、食用和生态价值;其使用历史悠久,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肉苁蓉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苯乙醇苷类、多糖类、金属元素等130种。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肉苁蓉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改善便秘、补肾壮阳、抗骨质疏松、抗衰老、改善记忆、提高免疫力等方面的功效。文章系统地从肉苁蓉属植物生物活性成分种类、以及肉苁蓉生物活性成分所具有的功效2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肉苁蓉的合理应用、产品开发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和研究思路。

    2023年07期 v.43 861-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下载次数:8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人参小分子肽研究进展

    兰梦;吴楠;李春楠;李晶峰;吕经纬;高晓晨;张辉;孙佳明;

    人参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草药,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等功效。人参中富含皂苷类、多糖类、氨基酸及多肽等多种化学成分。小分子肽是多肽的一种,具有分子量小、易于吸收等优点。目前小分子肽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经过大量文献检索汇总后,对人参中小分子肽的分离纯化方法、化学结构鉴定、药理作用等内容进行了综述。为其研发有关的食品、保健品和临床营养科膳食提供一定参考及理论依据,并对其将来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023年07期 v.43 865-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9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