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昊;董青军;潘一滨;王琛;曹永清;
目的 探讨促愈汤对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及血清细胞因子变化情况。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原则将102例2020年12月-2022年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肛肠科收治的混合痔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1例。对照组常规专科换药,并给予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或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专科换药及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促愈汤进行治疗,治疗组持续治疗2周,对照组持续抗感染治疗3 d,并同治疗组随访至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创面愈合情况、肛门直肠肌电测量指标、新生血管形成指标及炎症指标。结果 治疗组治疗2周后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8.43%(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2组创面疼痛、创面渗液、肛缘水肿、肉芽形态积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2组肛管最大收缩压(MSP)、直肠最大耐受容量(MTV)、直肠静息压(RRP)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升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促愈汤可有效调节混合痔术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并可改善肛门直肠功能,缓解疼痛,进而可促进创面愈合,提高疗效。
2023年06期 v.43 669-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王海霞;秦晓敏;吴珊珊;赵自冰;牛燕运;
目的 观察解郁化痰饮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焦虑抑郁状态的效果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冠心病PCI术后焦虑抑郁患者100例,纳入时间2020年9月-2021年6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解郁化痰饮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84.00%)相比,观察组(96.00%)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 <0.05);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降低(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较低(P <0.05);2组SAS、SDS、HAMA、HAMD评分有所降低(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SDS、HAMA、HAMD评分较低(P <0.05);2组CQQC各项评分均有所提高(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QQC各项评分较高(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常规西药联合解郁化痰饮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焦虑抑郁患者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轻胸闷(痛)、心悸等症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2023年06期 v.43 674-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莉;张静;蒋宇峰;
目的 探讨益肾健脾方对终末期肾脏病腹膜透析(脾肾气虚证)患者贫血指标和消化道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终末期肾脏病腹膜透析(脾肾气虚证)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腹膜透析等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肾健脾方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量表(GSRS)评分、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肾功能指标、贫血指标的改善状况,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GSRS评分,RDQ评分,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肾小球滤过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78.26%)(P <0.05);2组均未发生药物过敏或治疗不耐受情况。结论 益肾健脾方能够有效改善终末期肾脏病腹膜透析(脾肾气虚证)患者消化道症状、贫血症状及残余肾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且用药安全性高。
2023年06期 v.43 679-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吴含;杨雪丽;
目的 基于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分析清热去湿汤治疗湿热蕴肤型急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2021年1月-2022年2月在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治疗的180例急性湿疹患者,中医辨证为湿热蕴肤型,分别随机纳入治疗组1、治疗组2及对照组。治疗组1接受清热去湿汤治疗,治疗组2接受卤米松乳膏涂抹于皮损部位治疗,对照组采用酒精涂抹于皮损部位治疗,3组均治疗10 d。比较治疗10 d后3组疗效,治疗前、治疗10 d后症状积分、免疫功能、炎症反应,治疗期间安全性。结果 治疗10 d后,治疗组1总有效率(93.33%)高于治疗组2(80.00%)、对照组(63.33%),治疗组2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3组面积、色泽、丘疹、瘙痒、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EASI),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4(IL-4)均下降,治疗组1、2及对照组呈降低趋势(P <0.05);3组全血CD4+、CD4+/CD8+,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1、2及对照组呈升高趋势(P <0.05)。治疗期间,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清热去湿汤治疗湿热蕴肤型急性湿疹的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皮损症状,分析可能与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有关,安全性良好。
2023年06期 v.43 684-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易晓净;王红胜;郑开明;赵义纯;
目的 探讨清热化痰活血方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其抗炎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无锡市中医医院及宿迁市中医院6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30例,接受常规西药联合清热化痰活血方加减治疗)与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疗程10 d。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白细胞计数(WBC)、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SS-QOL、NEUT、FMA、WBC、NIHSS、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hs-CRP、WBC、NEUT水平低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S-QOL、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2组的总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清热化痰活血方加减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减轻患者局部炎症反应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3年06期 v.43 689-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旭;阿依古丽·若曼;吴晋;彭建中;
目的 探讨鳖甲扶正化瘀方联合介入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对肿瘤标记物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昌吉州中医医院就诊的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介入化疗方案;治疗组在介入化疗基础上连用鳖甲扶正化瘀方,连续观察8周。评价2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及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治疗前后Ca199及CEA肿瘤标记物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腹胀、腹痛、便秘、腹泻、食少、疲乏、呕吐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频次少于对照组,1年累计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Ca199及CE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鳖甲扶正化瘀方联合介入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3年06期 v.43 693-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秦董怀;顾振宁;薛益兴;
目的 探讨温肾健脾定脊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8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雷公藤多甙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温肾健脾定脊汤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关节疼痛评分,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评分均降低(P <0.05),且研究组更低(P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关节疼痛评分,BASDAI和BASFI均降低(P <0.05),且研究组更低(P <0.05);治疗后,2组ESR、IL-1β、IL-17水平均降低(P <0.05),且研究组更低(P <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温肾健脾定脊汤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以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同时可以改善脊柱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安全可靠。
2023年06期 v.43 698-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茂;王华中;吴玉华;贺佐梅;陈思勤;欧阳灿;
目的 观察散结消瘤颗粒联合化疗对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医证候、肿瘤标志物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IV期乳腺癌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颗粒组和化疗组,各36例。化疗组给予脂质体紫杉醇单药化疗,颗粒组在化疗组基础上加用散结消瘤颗粒口服治疗,每21 d为1个治疗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疗程结束后,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KPS评分的变化,取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癌抗原15-3(CA15-3)、癌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的水平变化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变化。结果 治疗前,2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周期后,颗粒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化疗组(P<0.05),2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KPS评分显著提高(P<0.05),血清CA15-3、CA125和CEA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颗粒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化疗组,KPS评分较化疗组明显提升(P<0.05),CA15-3、CA125、CEA水平明显低于化疗组,外周血CD3~+、CD4~+及CD8~+绝对值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化疗组(P<0.05)。结论 散结消瘤颗粒联合化疗可有效改善晚期乳腺癌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化疗对细胞免疫功能的损伤,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2023年06期 v.43 702-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5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