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推拿点按法对中风后肢体痉挛大鼠脑皮质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孙玮辰;孙嘉宝;卢龙嫚;汲广成;王宇峰;宋柏林;

    目的 观察推拿点按法对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中风后肢体痉挛大鼠脑组织中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10只、模型和推拿组各15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中动脉闭塞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推拿组。推拿组点按大鼠头穴顶区、两侧夹脊穴及患侧曲池、阳陵泉各1次,治疗7 d,其余2组不予处理。记录治疗前后Zealonga及改良Ashworth评分,网屏实验评分等行为学数据。Tunel荧光染色观察大鼠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程度,蛋白免疫印迹法及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大鼠脑皮质中GDNF蛋白表达。结果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改良Ashworth评分增高,网屏实验评分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大鼠改良Ashworth评分降低,网屏实验评分降低。模型组大鼠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推拿组及假手术组。推拿组GDNF蛋白表达含量较模型组增加;推拿组的GDNF mRNA表达高于模型组。结论推拿手法可通过促进GDNF的表达来调节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减少脑皮质神经元损伤,降低中风后肢体痉挛大鼠的痉挛程度。

    2023年02期 v.43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4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理论研讨

  • 基于“浊邪”探讨铁死亡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

    李鹏飞;徐寒莹;李双娣;成光宇;兰天野;李洪禹;刘爱东;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直接影响着患者临床获益水平。浊邪理论是中医病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用于解释疾病的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浊邪作为特殊的致病因素与病理产物在MIRI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已被证实参与MIRI的病理环节。该文以浊邪为纽带,分别从中医学与现代医学两种角度,探讨铁死亡与MIRI的相关性,为日后中医干预MIRI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2023年02期 v.43 12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6K]
    [下载次数: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希恕《伤寒论》阴阳含义探微

    田颖柳;郑亮;王媛媛;

    《伤寒论》是张仲景据其理论实践,结合古代哲学精华所著成,全篇多处涉及阴阳,其含义各不相同。胡希恕先生作为经方大家,对《伤寒论》中提及的阴阳的含义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富有启迪性。该文通过结合胡希恕先生的学术思想,对阴阳二字在《伤寒论》中的含义进行归纳,从证候类型、脉诊因素、病变部位、生理病理、其他特殊含义等方面来进行阐述及探析。

    2023年02期 v.43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9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从叶天士“内风”理论认识黄芪治疗蛋白尿机制

    李梦笔;周静威;陈振杰;

    结合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临床肾性蛋白尿的相关研究,从4个方面阐述叶天士对于“内风”的基本立论,包括肝阳化风,土虚风动,水亏风动,内风招引外风。并提出中医学“肾风”之蛋白尿的产生与“正虚”“内风”“外风”“伏风”几大因素关系密切的观点。将古代“黄芪主大风”理论,与叶天士“内风”理论相联系,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黄芪具有减少尿蛋白的功效,探讨通过叶天士“内风”理论治疗蛋白尿可行性。以期为中医药控制尿蛋白提供新思路。

    2023年02期 v.43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9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清代名医王九峰“时邪”病方药运用探析

    鄢梁裕;韩明烨;崔为;

    该文从长春中医药大学特藏古籍王九峰医案稿抄本中选取“时邪”病73首医方进行分析探讨,得出王九峰针对时邪病的诊治及用药特点:寒温同治,兼伤寒、温病之精华;重视尿诊,辨其寒热轻重;以六经辨病,重用和解大法;重视顾护脾肾,以求调畅气机。通过王氏对时邪的治疗方法的探析,既能拓宽时邪病的治疗思路,也可为临床治疗时邪提供理论借鉴和指导,同时对当今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023年02期 v.43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2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薛雪医案》治痹探微

    段嘉旭;刘吉强;辛小红;

    《薛雪医案》中薛生白应用六经辨证理论体系论证痹病的病因病机,并仿仲景辨证施治、遣方用药以六经为纲,重视太阴少阴,多以温散寒湿,或温养脏腑、筋脉之法治痹。薛生白言痹起病多因风寒湿邪气及内因虚损;常见太阴气机不宣、湿气不利,少阴阳气不温、精气不充等。其治痹,因于风寒湿者,以羌活、桂枝、防风、防己、茯苓等祛风散寒利湿;因于太阴、少阴虚损者,以鹿角胶、脊髓等血肉有情之品温补精血。而纵观薛生白治痹的病案,可以看到其治疗痹病的思路以扶正祛邪,内外兼顾,或温散、或温通、或温补,足见其重视阳气的充足与否、通利与否。

    2023年02期 v.43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0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国医大师王烈教授从肾脑论治儿童抽动障碍经验

    陈慧丹;孙丽平;王烈;

    抽动障碍是一种以不随意的、突然发生的、快速的、反复出现的、无明显目的的、非节律性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王烈教授认为抽动障碍的病机关键在于脑、肾不足,发病与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相关,治疗上应注重安脑滋肾,治病求本,同时强调家庭精神调护,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

    2023年02期 v.43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0K]
    [下载次数:5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陈皮、莱菔子、大腹皮治疗胃动力功能障碍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张琳琳;燕艳;李修洋;

    胃动力功能障碍属于中医脾胃病范畴,是临床常见病。胃动力功能障碍初期,多为实证,日久正气消耗,可由实转虚。仝小林教授认为,胃动力功能障碍实证的核心病机为壅、湿,因此化壅、燥湿是其治疗大法。陈皮、莱菔子、大腹皮是仝小林临床常用的治疗胃动力功能障碍实证的三味小方。陈皮为理气健脾之要药,临床常从9 g起步,逐步加量至15 g,最大用量达30 g。莱菔子利气宽中,消食导滞,临床常用剂量为15~30 g;大腹皮行气导滞,利水消肿,临床常用剂量为9~15 g。3味药组成治疗胃动力功能障碍实证的核心药物。

    2023年02期 v.43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下载次数:7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宫晓燕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经验

    王丹;宫晓燕;王爽;

    宫晓燕教授认为支气管扩张症当从属于“肺痈”范畴,依据其发作反复,间断咯血的特点,诊断为慢性肺痈更加确切。支气管扩张症病位在肺,与脾肾相关,病机为本虚标实,虚为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痰是病因关键。提出分期论治,常采用补虚为本,化痰为先,避免外感的治疗原则。

    2023年02期 v.43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0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冀运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消渴经验释义

    李冀;王田;付强;胡晓阳;殷越;

    通过系统梳理分析从气阴论治消渴历史演进的过程与脉络,结合现今消渴病症演化实际,由李冀进一步提出,要灵活运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消渴,倡导“医之道,悟也;方之用,变也”之理,强调“方无至方,方以效论”之则,临证辨证,谨守病机,以法统方,处方灵活,并通过发挥其运用益气养阴法组方加减治疗消渴医案二则,释其遣药组方之思路,以期为临床治疗消渴提供参考。

    2023年02期 v.43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9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许广里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经验

    曹立凤;王志英;龚海平;陈春海;

    许广里教授治疗中风后遗症,擅长针刺、手法、运动疗法的综合运用,临证常以太阳、百会、肩俞、水分、气海为主穴,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辨证加减穴位、选用刺法,针刺、手法、运动疗法同步进行,对于恢复机体功能疗效满意。

    2023年02期 v.43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7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调神固本法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经验探讨

    吴婷;周鹏;徐海燕;石国傲;陈锐明;李晶晶;

    周鹏教授认为慢性荨麻疹多本虚标实,且因其反复发作、病程绵长,易使患者产生情志问题。故提出“调神固本”法、制定“多维外治方案”治疗慢性荨麻疹,以固护脾肾为先,调畅情志贯穿始终,兼以祛邪,标本兼顾,可获良效。

    2023年02期 v.43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彭喜涛;梁冰;宋瑞捧;王海生;陈立文;侯竞远;刘俊华;任丽君;袁启东;

    目的 分析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西药治疗组45例采用硫辛酸注射液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组45例在西药治疗组的基础上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味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结果 治疗2个月后,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治疗组(P <0.05)。治疗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血清丙二醛(MDA)、谷氨酰转肽酶(GGT)、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全血低切黏度(LSV)、全血高切黏度(HSV)降低,中西医结合组低于西药治疗组(P <0.05);2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升高,中西结合组高于西药治疗组(P <0.05)。结论 桃红四物汤加味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机体氧化应激反应,调节机体血脂代谢,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023年02期 v.43 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1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

    苏浩;甄仲;白煜;邓岚;冯春鹏;刘文科;于波;

    目的 探索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集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信息,逐一辨证分型及中药治疗,分析证型比例以及各证型之间和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ESS)的差异。结果 热盛伤津证最多,其次是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最少。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AHI与BMI成正相关。中药治疗后患者的FPG、PPG、Hb A1c、HOMA-IR及ESS评分下降(P <0.05)。结论 热盛津伤证是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最多见的证型,其次是气阴两虚证、痰热互结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则最少,中药治疗可使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临床指标改善。

    2023年02期 v.43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健脾补肾法对矮小症儿童血清生长发育指标水平的影响

    刘玉霞;史健;邓宽国;杨志英;尹石华;孙征;

    目的 观察自制健脾补肾法结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h GH)对矮小症儿童生长发育及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和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发病原因相近的矮小症儿童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常规治疗,观察组用健脾补肾法结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后随访;分别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身高及体质量变化,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GH、IGF、IGFBP-3、25(OH)D含量,统计治疗前后各指标检测结果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身高、体质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 <0.05),血清GH、IGF、IGFBP-3、25(OH)D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 <0.05);且观察组患者身高、体质量及IGF、IGFBP-3增加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 <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矮小症较单纯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效果好,能明显提高血清GH、IGF、IGFBP-3和25(OH)D水平,以更好地促进矮小症患者生长发育,因有中药的调节作用,故中西医结合治疗矮小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2023年02期 v.43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7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24h食管阻抗-pH监测及血清学指标变化评估降逆益中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

    王勋;孙晓娜;杨玲玲;梁志涛;

    目的 探讨降逆益中汤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药理作用。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河南省中医院接受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给予基础治疗,同时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及枸橼酸莫沙必利片,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降逆益中汤。2组均持续治疗4周。结果 治疗4周后,B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A组为80.00%,B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A组(P <0.05)。2组治疗4周后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p H值<4时间百分比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比A组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泌素-17(G-17)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比A组高;弱碱反流、弱酸反流、酸反流次数均少于对照组,且B组弱碱反流次数比A组少(P <0.05)。B组及A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药降逆益中汤能够减轻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分泌功能,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良好。

    2023年02期 v.43 182-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2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及内皮功能评价扎冲十三味丸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疗效

    陈培峰;张民;曲培向;

    目的 探讨扎冲十三味丸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15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75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长春西汀片,B组此基础上给予扎冲十三味丸。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结果 治疗1个月后,B组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A组的73.00%(P <0.05)。治疗1个月后,2组NIHSS评分、全血纤维蛋白原、血小板黏附率、全血高切黏度及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红细胞压积、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及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水平、综合功能评定(FCA)评分、Rivemead运动(RMI指数)、Meyer上肢运功功能指数(S-FMMFA上肢指数)及Meyer下肢运功功能指数(S-FMMFA下肢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高于A组(P <0.05)。结论 扎冲十三味丸有助于改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及血管内皮功能,进一步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运动功能,进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2023年02期 v.43 186-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7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扶正化瘀胶囊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牛宏垚;黄涛;郝月茗;夏春新;赵丘童;李振燕;

    目的 观察扶正化瘀胶囊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17年10月-2020年10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治疗组(64例)。对照组采用替诺福韦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扶正化瘀胶囊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48周。结果 治疗4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2组胁下痞块、胁痛、面色晦暗、乏力及口干不欲饮评分及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水平、瞬时肝弹性F值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2组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外周血CD4+水平及CD4+/CD8+高于治疗前,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治疗组和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缓解患者肝纤维化,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患者肝脏硬度,同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023年02期 v.43 190-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6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养肝解郁颗粒对绝经后大鼠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脂代谢及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

    丁云录;杨明;申巧慧;李驰坤;李晓兵;欧喜燕;冷炎;

    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验证养肝解郁颗粒对绝经后大鼠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脂代谢及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去氧乙烯基环乙烯腹腔注射法来建立绝经期动物模型,通过饲喂高脂高糖饲料制备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模型,诱导建立绝经期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大鼠动物模型。预防性给药12周后,检测血清AST、ALT、TC、TG水平,计算肝系数,检测肝组织中TC、TG、MDA、SOD、FFA含量,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养肝解郁颗粒6.0、3.0、1.5 g/kg给药组血清及肝组织匀浆中TC、TG含量、血清AST活性均明显低于模型组(为P <0.01或P <0.05);6.0、3.0 g/kg给药组大鼠血清ALT、肝组织匀浆中MDA、FFA含量、肝脏系数均明显低于模型组(为P <0.01或P <0.05);1.5 g/kg给药组大鼠肝组织匀浆中MDA含量低于模型对照组(为P <0.05);6.0 g/kg给药组大鼠肝组织匀浆中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为P <0.05)。养肝解郁颗粒3个剂量均可不同程度减轻肝脏病理损伤。结论 养肝解郁颗粒可以调节绝经后大鼠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脂代谢、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从而达到治疗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目的。

    2023年02期 v.43 194-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1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雷公藤甲素通过TLR4/NF-κB通路对过敏性鼻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桑飞;王霞;郭鑫;李伟;

    目的 探讨雷公藤甲素(TP)通过TLR4/NF-κ通路对过敏性鼻炎(AR)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分为Control组,AR组和TP组,分别在给药前、给药后第7、14、28天对大鼠鼻部指标进行评分;苏木精-伊红染色(HE)与甲苯胺蓝(TB)染色观察各组大鼠鼻黏膜病理损伤情况;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 (Ig E)、血清组胺(HIS)、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中CD3~+CD4~+IFN-γ~+Th1和CD3~+CD4~+IL-4~+Th2细胞;q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鼻黏膜组织中TLR4/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末次致敏结束后,AR组和TP组大鼠鼻部指标的总分均≥5;与AR组相比,TP组大鼠的鼻部症状得分随着给药天数的增加逐渐降低(P <0.01),大鼠血清中总Ig E和HIS含量减少(P <0.05),IFN-γ含量增加(P <0.05),IL-4含量显著降低(P <0.01),CD3~+CD4~+IFN-γ~+Th1细胞的百分比升高(P <0.05),CD3~+CD4~+IL-4~+Th2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 <0.01),大鼠鼻黏膜组织中TLR4和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 <0.05)。HE和TB染色结果显示,Control组大鼠未见明显鼻腔病变,过敏性鼻炎大鼠的鼻黏膜切片中观察到鼻呼吸上皮破坏,白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以及纤毛细胞减少,TP组大鼠由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黏膜损伤减轻。结论 雷公藤甲素通过TLR4/NF-κB通路降低血清中总Ig E和HIS含量、调控Th1/Th2比列的平衡,表现出明显的抗过敏作用。

    2023年02期 v.43 199-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8K]
    [下载次数:6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散结通脉方对脂质代谢相关蛋白表达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李晓辉;李洪禹;成光宇;李双娣;刘爱东;

    目的 观察散结通脉方通过调节脂质代谢相关蛋白表达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0只C57BL/6Cnc小鼠作为空白组,5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散结通脉方低、中、高剂量组。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并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各组灌胃处理4周后,进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血脂,HE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斑块病理情况,免疫组化法及RT-PCR法检测小鼠主动脉斑块组织中脂质代谢蛋白ABCA1、ABCG1、CD36、SR-A1表达情况。结果 给予不同剂量散结通脉方干预后,各组小鼠血脂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散结通脉方高剂量组中TC、TG、LDL-C的水平明显下降(P <0.05,P <0.01),HDL-C水平明显升高(P <0.01)。HE染色结果显示,散结通脉方可以减少主动脉斑块大小,改善内膜病变,减少巨噬细胞、泡沫细胞等浸润。免疫组化法及RT-PCR法结果显示,散结通脉方高剂量组可以明显上调ABCA1、ABCG1蛋白及m RNA的表达(P <0.05,P <0.01),下调CD36、SR-A1蛋白及m RNA的表达(P <0.01)。结论 散结通脉方可以有效改善高脂饲料喂养的ApoE~(-/-)小鼠血脂水平,升高主动脉斑块组织中ABCA1、ABCG1表达水平,降低CD36、SR-A1表达水平,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023年02期 v.43 205-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9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疑难病例

  • 仝小林院士治疗儿童CTLA-4基因突变致1型糖尿病伴黑棘皮病验案

    金籽杉;唐程;陈科宇;王涵;

    1型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基因紊乱遗传病,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黑棘皮病是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等的特征性皮肤标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为1型糖尿病重要的易感基因之一。本文围绕儿童基因突变1型糖尿病合并黑棘皮病医案一则,介绍仝小林院士“态靶结合”思想的实战运用经验。宏观上,改善患者“虚”态,微观上,调节免疫、降糖打靶,将传统中医思维融入现代医学,多角度、全方位针对疑难病例的核心病机精确治疗。现系统梳理该类疾病的诊疗思路及用药方略,以期为复杂性糖尿病提供更多的临床诊治方案。

    2023年02期 v.43 21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重构本草

  • 重构本草——大黄

    林潼;张湘苑;沈梦菲;张伟;赵林华;

    通过对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的多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大黄的功效主要为泻下攻积,清热泻火。症靶为便秘、热毒泻痢、湿热黄疸、痈肿疔疮。标靶为高血肌酐、高胆红素。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大黄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泻下、止血活血、调脂、利胆保肝、抗病原微生物、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本品为峻烈攻下之品,易伤正气,如非实证,不宜妄用。临床使用剂量3~120 g,内服时当辨病辨证使用。

    2023年02期 v.43 215-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5K]
    [下载次数:10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3 ]
  • 重构本草——牛膝

    周凌;张湘苑;金籽杉;罗金丽;张伟;

    通过对古籍文献、中药现代研究及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牛膝的功效主要为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症靶为眩晕、下肢疼痛、肌肉萎缩。标靶为高血压、下肢静脉血栓。现代药理发现牛膝及其有效成分具有降压、神经保护、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脂等作用。本品无毒,但是孕妇慎用。临床使用剂量为5.55~140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等,灵活加减牛膝用量,并积极探索牛膝用量与症靶、病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2023年02期 v.43 218-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下载次数:6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重构本草——红曲

    卫若楠;张湘苑;胡诗宛;张琪棋;张伟;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红曲的功效主要为活血化瘀,健脾消食。标靶为高血脂、脂肪肝。现代药理发现红曲及其有效成分具有调脂、抗肿瘤、抗氧化、抗骨质疏松、抑菌等作用。红曲的综合毒性试验显示其具有一定的肾毒性,神经毒性、肝毒性外,还可诱发细胞突变,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其无免疫毒性及致畸风险。本品脾阴不足及无食积瘀滞者慎用。临床使用剂量为0.46~30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黄连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2023年02期 v.43 22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下载次数:6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重构本草——三七

    段莹莹;张伟;张月红;张湘苑;李玉梅;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三七的功效主要为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症靶为出血、胸痛和外伤肿痛。标靶为血小板聚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三七及其有效成分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具有一定作用。其无明显毒副作用、无免疫毒性,不具有致突变、致畸、致癌风险。《药典》规定三七用量为3~9 g,研粉吞服时一次1~3 g,外用适量,临床医家使用经验中冲服多用0.5~11.25 g,入汤剂用量为3~15 g。

    2023年02期 v.43 225-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下载次数:9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重构本草——鸡内金

    陈佳;沈梦菲;张伟;周丹妮;赵林华;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鸡内金的功效主要为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症靶为消化不良。标靶为消化道结石。现代药理发现鸡内金及其有效成分具有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消化系统分泌、降糖、降脂、缓解心肌缺血、抗结石等作用。本品无毒,安全性相对可靠,无论在古籍记载还是现代药理学研究中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的报道,其大剂量使用(300 g)时亦未见毒副作用。临床使用剂量为1~300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鸡内金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2023年02期 v.43 229-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6K]
    [下载次数:10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方药纵横

  • 活血解毒方对HSG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张赛;郑凌琦;沈正东;徐江喜;张玉婷;刘小平;侯秀娟;朱跃兰;

    目的 观察活血解毒方对HSG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IFN-γ+TRAIL联合诱导的HSG细胞凋亡,活血解毒方作为中药组药物干预,以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 TGP)作为阳性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mmunohistochemistry, IHC)检测各组Fas、Fas L、Cyt-C蛋白OD值,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各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的浓度。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能有效促进细胞凋亡(P <0.01),模型组Fas、Fas L、Cyt-C、蛋白OD值、TNF-α、IL-1β、IL-6含量明显升高(P <0.01);与模型组相比,TGP组和中药组Fas、Fas L、Cyt-C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 <0.01);中药组Cyt-C mRNA较TGP组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与模型组相比,TGP组和中药组Fas、Fas L、Cyt-C蛋白OD值均明显降低(P <0.01);中药组与TGP组相比,Cyt-C蛋白OD值明显降低(P <0.01);与模型组相比,TGP组和中药组IL-6、IL-1β含量均明显降低(P <0.01);两治疗组TNF-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_(TGP)组<0.05,P_(中药组)<0.01);与TGP组相比,中药组TNF-α、IL-1β含量明显降低(P <0.01)。结论 活血解毒方能有效效抑制HSG细胞凋亡及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

    2023年02期 v.43 232-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8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益气通络汤联合推拿对糖尿病足创面的影响

    周伟;郑红波;冯穗;李妮娜;陆贵乾;刘强;

    目的 探讨益气通络汤联合推拿对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96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8例。2组均予以内科基础治疗,此外,对照组行常规药物及创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加益气通络汤联合推拿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糖代谢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FPG)水平,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创面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75%vs. 79.17%)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Hb A1c、FPG、2h F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溃疡面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接受治疗后1疗程、2疗程、3疗程及治疗结束,观察组溃疡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糖尿病足临床治疗方面,益气通络汤联合推拿辅助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调节血糖,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2023年02期 v.43 237-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6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逆针灸联合三才配穴对完全睡眠剥夺24h青年学生疲劳的影响

    王子元;闫冰;马天姝;刘武;刘雁泽;程雷;刘成禹;

    目的 观察逆针灸联合三才配穴对完全睡眠剥夺(TSD)24 h后青年学生疲劳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脱落2例。实际入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取百会、神门(双)、三阴交(双),即三才配穴,在TSD 24 h前接受7 d的逆针灸预防性治疗,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治疗,比较TSD 24 h前后受试者的疲劳严重度量表(FSS)评分、简易疲劳量表评分(BFI)和脑电超慢涨落图技术(ET)脑疲劳程度监测值的变化,统计分析差异。结果 TSD 24 h后,治疗组的FSS量表评分、BFI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均P <0.05),治疗组脑疲劳状态监测值低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 逆针灸联合三才配穴对青年学生TSD 24 h后产生的疲劳感具有缓解作用。

    2023年02期 v.43 241-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0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自发性脑出血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马莹;张冬梅;崔雅斌;兰天野;王健;

    中西医治疗是自发性脑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西医治疗主要包括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中医辨证论治可辅助西医治疗,起到控制血压、控制颅内压和控制出血与促进血肿吸收的作用,也可降低术后不良反应,促进术后状态恢复。中西医治疗在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残疾程度、改善治疗结局及生活质量等方面,比单一治疗更具优势。

    2023年02期 v.43 245-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4K]
    [下载次数:7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