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喜涛;梁冰;宋瑞捧;王海生;陈立文;侯竞远;刘俊华;任丽君;袁启东;
目的 分析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西药治疗组45例采用硫辛酸注射液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组45例在西药治疗组的基础上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味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结果 治疗2个月后,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治疗组(P <0.05)。治疗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血清丙二醛(MDA)、谷氨酰转肽酶(GGT)、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全血低切黏度(LSV)、全血高切黏度(HSV)降低,中西医结合组低于西药治疗组(P <0.05);2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升高,中西结合组高于西药治疗组(P <0.05)。结论 桃红四物汤加味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机体氧化应激反应,调节机体血脂代谢,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023年02期 v.43 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1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苏浩;甄仲;白煜;邓岚;冯春鹏;刘文科;于波;
目的 探索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集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信息,逐一辨证分型及中药治疗,分析证型比例以及各证型之间和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ESS)的差异。结果 热盛伤津证最多,其次是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最少。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AHI与BMI成正相关。中药治疗后患者的FPG、PPG、Hb A1c、HOMA-IR及ESS评分下降(P <0.05)。结论 热盛津伤证是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最多见的证型,其次是气阴两虚证、痰热互结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则最少,中药治疗可使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临床指标改善。
2023年02期 v.43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玉霞;史健;邓宽国;杨志英;尹石华;孙征;
目的 观察自制健脾补肾法结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h GH)对矮小症儿童生长发育及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和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发病原因相近的矮小症儿童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常规治疗,观察组用健脾补肾法结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后随访;分别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身高及体质量变化,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GH、IGF、IGFBP-3、25(OH)D含量,统计治疗前后各指标检测结果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身高、体质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 <0.05),血清GH、IGF、IGFBP-3、25(OH)D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 <0.05);且观察组患者身高、体质量及IGF、IGFBP-3增加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 <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矮小症较单纯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效果好,能明显提高血清GH、IGF、IGFBP-3和25(OH)D水平,以更好地促进矮小症患者生长发育,因有中药的调节作用,故中西医结合治疗矮小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2023年02期 v.43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7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勋;孙晓娜;杨玲玲;梁志涛;
目的 探讨降逆益中汤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药理作用。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河南省中医院接受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给予基础治疗,同时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及枸橼酸莫沙必利片,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降逆益中汤。2组均持续治疗4周。结果 治疗4周后,B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A组为80.00%,B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A组(P <0.05)。2组治疗4周后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p H值<4时间百分比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比A组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泌素-17(G-17)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比A组高;弱碱反流、弱酸反流、酸反流次数均少于对照组,且B组弱碱反流次数比A组少(P <0.05)。B组及A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药降逆益中汤能够减轻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分泌功能,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良好。
2023年02期 v.43 182-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2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陈培峰;张民;曲培向;
目的 探讨扎冲十三味丸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15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75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长春西汀片,B组此基础上给予扎冲十三味丸。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结果 治疗1个月后,B组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A组的73.00%(P <0.05)。治疗1个月后,2组NIHSS评分、全血纤维蛋白原、血小板黏附率、全血高切黏度及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红细胞压积、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及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水平、综合功能评定(FCA)评分、Rivemead运动(RMI指数)、Meyer上肢运功功能指数(S-FMMFA上肢指数)及Meyer下肢运功功能指数(S-FMMFA下肢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高于A组(P <0.05)。结论 扎冲十三味丸有助于改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及血管内皮功能,进一步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运动功能,进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2023年02期 v.43 186-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7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牛宏垚;黄涛;郝月茗;夏春新;赵丘童;李振燕;
目的 观察扶正化瘀胶囊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17年10月-2020年10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治疗组(64例)。对照组采用替诺福韦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扶正化瘀胶囊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48周。结果 治疗4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2组胁下痞块、胁痛、面色晦暗、乏力及口干不欲饮评分及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水平、瞬时肝弹性F值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2组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外周血CD4+水平及CD4+/CD8+高于治疗前,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治疗组和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缓解患者肝纤维化,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患者肝脏硬度,同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023年02期 v.43 190-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6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