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针药并用治疗IgA肾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研究

    张洪宝;张守琳;邹迪;

    目的 观察紫金肾安方联合少商、喉灵、心灵点刺放血防治IgA肾病进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加紫金肾安方联合少商、喉灵、心灵点刺放血,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评价紫金肾安方联合少商、喉灵、心灵点刺放血防治IgA肾病毒聚咽喉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通过观察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等来评价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症状减轻(P<0.01),血尿、蛋白尿减少(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8.9%,32/36)显著高于对照组(75%,27/36)(P<0.01)。治疗组肾功能改善,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紫金肾安方联合少商、喉灵、心灵点刺放血对IgA肾病毒聚咽喉证有较好疗效。

    2022年09期 v.42 993-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理论研讨

  • 经方医学体系的循证医学理念和精准医学特征

    刘卫红;刘志杰;

    汉代及汉代之前,中医学分为两大学术体系,即医经体系与经方体系,《汉书·艺文志》阐述了经方医学体系的概念及医经与经方两大体系的区别。中医学的科学性体现在其具有循证医学理念和精准医学的特征。从证据的获得与评价、证据的分级、推荐意见的形成与推荐强度的确定等3个方面研究表明,经方体系具备循证医学理念,辨方证、药症加减化裁及方剂用量、用法3个方面体现了经方医学体系的精准辨证和精准治疗的特征。经方医学是一门科学,是最古老的循证医学,是一门“精准医学”,经方医学体系与循证医学的深度融合是循证中医药学的发展方向。

    2022年09期 v.42 997-10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7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唐宗海与张锡纯对气化理论的发挥对比分析

    白雪芳;钱会南;

    唐宗海、张锡纯参西而衷中,皆认为三焦实质为人身网膜,以通气行水,为人体气化贯通上下内外的通道,且各经脉气化与三焦网膜密切关联。唐宗海认为气、血、水、火生化过程是整个人体气化过程的高度概括,而张锡纯认为人身较为重要的是以胸中大气斡旋全身气机。治疗上二人从不同角度入手,皆重视脾胃的枢纽作用,而用药亦有所不同。

    2022年09期 v.42 1002-10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伏邪致病理论探讨儿童变应性鼻炎中医病机

    李凯;夏纪严;罗秋兰;陈海;

    儿童变应性鼻炎是以伏邪致病为主要因素所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辨证应重视伏邪,结合禀赋异常、脏腑虚损及饮食不节3个方面的因素,治疗上发作期透达邪气、培土生金,缓解期固本培元、平衡阴阳,同时避免接触各类变应原。

    2022年09期 v.42 1005-10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下载次数:6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温滋法辨治恶性肿瘤思路探析

    朱焱霞;周红光;

    阴阳两虚证是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及放化疗后的常见证型,应用温滋法能使患者寒得温化、阴得阳助,救阴而不伤阳气,温阳而不伤阴液,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

    2022年09期 v.42 1008-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从伏毒论治干燥综合征

    王丹;朱跃兰;徐江喜;沈正东;杜芸;

    干燥综合征病机复杂,病情顽固,迁延难愈,且可累及其他系统,与伏毒凶猛、顽固、难治、痼结、杂乱的证候特点相合,可从伏毒论治。正虚毒伏是干燥综合征的基本病机,燥、痰、瘀互结成毒,伏于体内暗耗气血为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治疗上通过采用扶正托毒、祛湿化痰消毒、活血化瘀散毒、滋阴清热解毒、调理阴阳等方法扶助正气,祛除伏毒。从伏毒论治干燥综合征能够执简驭繁,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2022年09期 v.42 1012-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小柴胡汤群方在肾脏病中的临床应用

    唐靖怡;张娉娜;姜玉华;董兆珵;耿运玲;刘伟敬;刘玉宁;

    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疏利三焦的经典名方。以小柴胡汤为核心药物组成的方剂群被称为“小柴胡汤群方”。少阳枢机功能与肾脏生理病理均密切相关,故临床小柴胡汤群方在肾脏病治疗中被广泛应用。本文对这些方剂的功效特点进行总结,以期指导临床辨证应用。

    2022年09期 v.42 1016-1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下载次数:7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从“毒伏肝络”论调肝解酒通络方对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

    邓瑞雪;宋佳美;曲宁;韩冬;张敬;张景洲;

    基于任继学教授在《伏邪探微》中提出的“邪毒深伏、肝络被害”理论,探讨“毒伏肝络”学说与酒精性肝损伤发生与发展的相关性。“毒伏肝络”是导致酒精性肝损伤的重要因素,中医药的合理干预有助于阻断肝络的损伤,达到缓解疾病进程及治疗疾病的目的。调肝解毒通络方具有调肝健脾、解毒通络的功效,可减轻肝络的损伤程度。因此,结合中医理论研究及现代药理学研究,运用调肝解毒通络方治疗酒精性肝损伤将为中医药在防治酒精性肝损伤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2022年09期 v.42 1021-1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周亚滨教授运用“三辨法”治疗冠心病围术期心绞痛

    李呈佳;李佳睿;姜楠;李嘉宁;周亚滨;李东旭;齐鲁锋;刘志平;

    对于冠心病围术期心绞痛的治疗,周亚滨教授采用辨体-辨病-辨证三辨论治确定疾病证型,初期平调阴阳,中期逐痰通瘀,后期养心安神,以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血府逐瘀汤、养心汤等多种方剂加减化裁,以中医整体论治解决疾病痛点。

    2022年09期 v.42 1025-1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谢晶日采用风药从肝脾论治消化系湿病经验

    陈善涛;谢晶日;

    湿邪致病,不论内湿、外湿常犯脾脏,损伤脾阳,阻滞气机而表现出多组证候。谢晶日教授善用风药从肝脾论治消化系湿病,疏肝胜湿以治疸,醒脾制湿以疗泄,开玄透湿以消肿,以风药引经而增效。

    2022年09期 v.42 1029-1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冯晓纯教授从“虚、毒、瘀、络”论治小儿过敏性紫癜

    胡林林;凌露;冯晓纯;洪天一;赵丽萍;钱美加;

    过敏性紫癜作为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冯晓纯教授将其称为“紫癜疹”,认为该病患儿素体若虚,易生内毒,或为外毒所侵,正不胜邪,邪毒化热,毒热侵络,络伤血溢,则见皮肤、黏膜瘀点瘀斑,故提出“虚为本,毒为标,瘀为果,络为位”的发病机制,结合脏腑辨证,将本病分初期、极期及恢复期。在治疗上以解毒通络为大法,强调三期分治,综合治疗。

    2022年09期 v.42 1032-1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从脏腑风湿理论探讨痤疮的辨治

    陈曦;仝小林;

    脏腑风湿理论由仝小林教授根据《黄帝内经》“伏邪”和“痹病”提出,临床中很多疾病的始动因素皆与风寒湿伏于脏腑相关。根据脏腑风湿理论,我们认为反复发作的痤疮多为中阳不足、寒湿中阻、郁久化热或表气郁闭、玄府失司所致,故治疗上可以在温补中焦、散寒除湿的同时兼清热利湿、理气化痰、活血化瘀,并配合开闭宣肺、解表祛邪等方法治疗,以期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更有意义的辨治思路。

    2022年09期 v.42 1037-1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下载次数:5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仝小林应用三七辨治头痛经验举隅

    苏浩;刘文科;樊瑷晗;

    头痛为中医临床常见病症,仝小林临证擅用三七与其他药物配伍治疗多种内外科杂证,尤其擅用三七辨证治疗头痛。仝小林辨治头痛时强调活血,选方用药上擅用精简小方,认为组方药味精简,则剂量宜大。

    2022年09期 v.42 1040-1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舒文“以润为降”治疗脾胃病经验

    王笠筑;王捷虹;

    沈舒文教授治疗胃肠病立足于补虚通滞,养阴润降是他治疗脾胃病的特点之一。本文从沈教授“以润为降”的学术主张入手,总结润降和胃治胃食管反流病、润胃通降治贲门失迟缓症、润胃络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2022年09期 v.42 1043-1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血府逐瘀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

    胡珍珍;李杨;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心血瘀阻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血府逐瘀汤结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血府逐瘀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疗程均为30 d。评价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积分及运动平板试验Duke评分变化;ELISA实验检测患者血清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脂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30 d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50%,37/40)高于对照组(80.00%,32/40)(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AQ 评分、Duke 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血清中TC、TG、LDL-C水平及TNF-α、IL-6、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2组治疗后HDL-C水平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其余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可提高临床疗效。

    2022年09期 v.42 1047-1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六君子汤加减联合肠内营养对老年胃癌术后气血两虚证早期营养状态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章震;黄开红;朱林;

    目的 探讨六君子汤加减联合肠内营养对老年胃癌术后气血两虚证早期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胃癌手术治疗的84例老年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持续治疗8 d后观察治疗效果。比较2组术后恢复情况、中医证候积分、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肠道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主症、次症均低于治疗前(P< 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主症、次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RF)均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ALB、PAB、TRF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Th1/Th2均高于治疗前(P<0.05),Th17/Treg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IgA、IgG、IgM 、Th1/Th2均高于对照组(P<0.05),Th17/Treg低于对照组(P<0.05)。2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六君子汤加减联合肠内营养可改善老年胃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候,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增强营养状态,提高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2022年09期 v.42 1052-1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芜湖市泌尿系结石形成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

    万水;巩全华;邵波;许奎;任良马;谷炎;

    目的?探讨芜湖市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特征。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7月在芜湖市中医医院确诊为泌尿系结石的60例患者的相关体质数据,统计并分析患者的体质类型。结果?芜湖市泌尿系结石患者体质类型按比例从高至低,依次为湿热质28.33%、气虚质16.67%、气郁质15%、痰湿质15%、阳虚质11.67%、血瘀质6.67%、特禀质5.00%、阴虚质1.67%。结论?芜湖市地区结石易患体质大多表现为湿热型,并且各种类型的结石均可引起肾脏不同程度的积水或者合并感染,损伤肾功能,本研究为中医体质辨证基础上进行辨体性的预防及治疗泌尿系结石提供医学依据。

    2022年09期 v.42 1056-1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温阳扶正利水方治疗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

    马广盛;倪代梅;王朝亮;

    目的 探讨温阳扶正利水方治疗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针对合并疾病情况采取相应常规治疗,2组均给予利尿剂、ACEI类、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加服温阳扶正利水方,疗程为14 d。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NT-proBNP、cTnI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2组患者的活动耐力、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2.5%(P<0.05)。结论?温阳扶正利水方能有效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cTnI水平,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活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

    2022年09期 v.42 1059-1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木犀草素对抗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黄婷;唐建东;李真真;白杨;刘惠双;徐在革;

    目的 探究木犀草素(LUT)是否通过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信号对抗2型糖尿病(T2D)大鼠心肌纤维化。方法 体内构建T2D模型。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学特征并测定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Western blot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胶原蛋白I(collagen I)、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和磷酸化AMPK(p-AMPK)、AMPK和SIRT3表达。体外培养心肌细胞H9C2,流式细胞术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分析各蛋白表达。结果 在体内,T2D模型大鼠心肌间质胶原纤维增加,CVF增大,fibronectin、collagen I和α-SMA水平增高,p-AMPK/AMPK和SIRT3水平降低(P<0.05);LUT干预后可明显改善以上情况(P<0.05)。在体外,高糖诱导后H9C2细胞凋亡水平升高,fibronectin、collagen I和α-SMA水平增高,p-AMPK/AMPK和SIRT3蛋白水平降低(P<0.05);LUT干预可改善HG对H9C2细胞的影响(P<0.05);添加Com. C可逆转LUT对高糖诱导的H9C2细胞的作用(P <0.05)。结论 LUT激活AMPK-SIRT3信号对抗T2D大鼠心肌纤维化。

    2022年09期 v.42 1063-1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8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当归补血汤促进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及调节Wnt/β-catenin通路作用研究

    李畅;范荣;李东波;周威;黄玉娥;

    目的 研究当归补血汤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对Wnt/β-catenin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造模组,造模组采用摘除卵巢及股骨中断锯断法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随机分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当归补血汤低、中、高剂量组及阿仑膦酸钠组,当归补血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照2.5、5、10 g/kg(以生药含量计)的剂量灌胃给予大鼠当归补血汤,阿仑膦酸钠组按照0.5 mg/kg灌胃给予大鼠阿仑膦酸钠,正常对照组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大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8周,使用骨密度检测仪测定各组大鼠右后肢股骨密度,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TNF(肿瘤坏死因子)-α、IL(白介素)-1β、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水平,万能生物力学试验机检测大鼠股骨弹性模量、最大应力、最大承受力,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查大鼠股骨组织病理学变化,分别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大鼠股骨组织Wnt3a、DKK1、Runx2及β-catenin 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大鼠骨密度、股骨弹性模量、最大应力及最大承受力,Wnt3a、DKK1、Runx2、β-catenin mRNA及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大鼠血清TNF-α、IL-1β、ALP、OC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组比较,当归补血汤低、中、高剂量组及阿仑膦酸钠组大鼠骨密度、股骨弹性模量、最大应力及最大承受力,Wnt3a、DKK1、Runx2、β-catenin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大鼠血清TNF-α、IL-1β、ALP、OC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各项指标变化与当归补血汤的剂量呈依赖性。结论 当归补血汤能够显著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的骨密度,改善大鼠骨生物力学指标,调节骨代谢水平,其机制可能与调节Wnt/β-catenin通路有关。

    2022年09期 v.42 1069-1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下载次数:7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疑难病例

  • 仝小林院士纯中药治疗带状疱疹验案2则

    唐程;张培;张海宇;王涵;

    目前针对带状疱疹的治疗多以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等为主,但在急性期患者承受较大痛苦,昼夜难安。仝小林院士将态靶辨治理论体系应用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诊疗中,以纯中药治疗带状疱疹,针对因年老、体弱、正气不足、免疫力低下而引发者,首抓因虚生湿之根本,施以益气健脾、散寒、利湿法力求治本,施以止痛、解毒、清络法辅助缓急。

    2022年09期 v.42 1076-1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周学海《读医随笔》药物性味及功效纠误

    陆丹青;王蕾;周波;

    晚清之际,时医用药拘于成方、泥于旧论,且对药物性味、药效、适用证多有不求甚解者。医家周学海针砭时弊,于《读医随笔》列专题为中药应用正误。本文引述原著石膏、秦艽、柴胡、牡丹皮、桔梗、石菖蒲、远志、桂枝等临床常用药物应用失当之处,分别从治法与病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突出周学海重视药证相应,师古不泥的学术特色,为深入研究其学术思想提供依据。

    2022年09期 v.42 1079-1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正交试验法提取益肾止晕丸有效成分的分析

    张玮;

    目的 优选益肾止晕丸的最佳煎煮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淫羊藿苷为指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益肾止晕丸有效成分,对提取次数、时间、加水量加以考察,选择最优煎煮提取工艺。结果 益肾止晕丸最佳煎煮提取工艺为:药材加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 本法制定的提取工艺适合工业化生产,工艺稳定可行。

    2022年09期 v.42 1083-1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仲景应用地黄规律探析

    刘文博;孙永康;宋研博;崔馨月;潘媛媛;王新志;

    张仲景为“医方之祖”,他辨证准确,用药精准,使用的每一味药皆独具匠心,地黄为张仲景最善用的中药之一。本文通过对张仲景地黄的炮制、剂量、功效、应用、配伍及存疑的地方进行整理探究,发现仲景治疗神志病时多用鲜地黄,治疗血证时多用干地黄,鲜地黄用量日用量大概250~500 g,地黄日服量范围为46.8~62.4 g,仲景用地黄多与酒、桂枝、阿胶同用,以取其不同的治疗作用,并对百合地黄汤“中病勿更服”和防己地黄汤“以铜器盛其汁”这2个前年的争议疑点给出解释。

    2022年09期 v.42 1087-1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7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广陈皮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李茎;郑鹏;黎攀;孙彬妹;刘少群;

    广陈皮为广东道地药材,具有极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现代药理学的研究,对广陈皮的药理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为广陈皮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广陈皮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肿瘤、抗炎、抗病毒、降血脂、促进消化及化痰止咳等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代谢性疾病等。本文系统整理了广陈皮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现状,以期为广陈皮道地中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临床应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22年09期 v.42 1092-1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下载次数:3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8 ] |[阅读次数:1 ]

针灸推拿

  • 基于“得气”理论辨证取穴针刺对无先兆性偏头痛疗效及默认模式网络的影响

    杜婷;唐丽君;李铮;

    目的 探究基于“得气”理论辨证取穴针刺对无先兆性偏头痛(MWoA)的疗效及默认模式网络(DMN)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MWoA患者共8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2组均给予常规止痛药物治疗,基于“得气”理论辨证取穴,对照组采用假针刺,研究组采用针刺治疗。比较2组治疗8周后疗效,并对比治疗前、治疗8周后2组头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睡眠质量[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及生活质量[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MSQ)],分析DMN,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AIS评分低于对照组,MS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针刺前比较,研究组在双侧的额上回、额中回、缘上回、颞中回、额内侧回、楔前叶、顶下小叶、前扣带回脑区的功能连接度增强,而对照组仅有双侧的额内侧回、额上回、颞中回功能连接度增强,且2组均无功能连接度降低的脑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得气”理论辨证取穴针刺治疗MWoA疗效显著,能减轻头痛程度,缩短头痛持续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改善DMN,且安全性高,临床可推广应用。

    2022年09期 v.42 1096-1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超声引导下水针刀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缓解和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

    陈桂森;陈文治;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水针刀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缓解和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水针刀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水针刀治疗,2组每周治疗1次,以2次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35%、79.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水针刀疗法比较,超声引导下水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更明显的缓解患者腰腿疼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

    2022年09期 v.42 110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醒脑开窍针法配合镇肝熄风汤加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武俊;梁允标;汪道明;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法配合镇肝熄风汤加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2个疗程(1个疗程为2周)。对比2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前的NIHSS评分、MoCA评分、血清TIMP-1、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2个疗程后NIHSS评分、血清MMP-9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更低(P<0.05);2组治疗2个疗程后MoCA评分、血清TIMP-1水平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更高(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3.75%)比对照组(79.17%)高(P<0.05);治疗2个疗程内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配合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可下调MMP-9水平和上调TIMP-1水平,且安全可靠。

    2022年09期 v.42 1104-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刺五加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张淑香;蓝海菲;田伟;彭玉婷;王秋月;刘树民;

    刺五加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异嗪皮啶、芝麻素、皂苷等活性成分具有改善帕金森引发的行为障碍,保护神经元和脑组织等作用,在临床上,刺五加对治疗帕金森的积极作用也得到了肯定,故本文梳理了国内外近10年关于刺五加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其治疗帕金森的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为刺五加的新药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2022年09期 v.42 1108-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8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代蕊;杜晓泉;刘力;呼菁玉;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消化科常见病,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因和发病机制亦不明确。西医对于医治本病尚无特效药,临床主要采取对症处理,然而长期服用西药易产生耐药性及副作用。中医药在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协助下,对CAG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为了深入研究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效果,制备病证结合的CAG动物模型是辅助研究的重要一步。通过整理文献发现,本病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主要为脾虚证、肝郁证、湿热证、肾虚证及气虚血瘀证。这类模型的建立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一种病因可导致多种证型,相似证型易造成混淆等。笔者拟对近年来CAG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研究人员提供新思路,推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进程。

    2022年09期 v.42 1112-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1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