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 中国共产党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历史贡献

    欧阳雪梅;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祖先认识生命,增进健康,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总结和智慧结晶。中医药学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通。近代以来,中医备受冷落,几度面临被政府“废止”的命运。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格局,对中医药学充满文化自信与行动自觉,从保障了广大军民的健康出发,保护传承中医药。新中国成立后,强调“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明确“这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闲视之”,将中医药纳入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之中,推动祖国医药遗产保护传承,守正创新,为人民健康服务,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为中国和世界医学发展、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使中医文化焕发前所未有的时代魅力。

    2022年04期 v.42 373-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下载次数:10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于痹证探究叶天士对仲景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叶冠成;张春艳;张泽涵;陈佳祺;黄小娟;马姝楠;赵歆;

    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对于杂病的造诣颇深,对于痹证有较为丰富的论治,《临证指南医案》是叶天士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其中痹证医案较多,也独具特色,较好地反映叶天士的辨证论治思想体系和用药特点。叶氏对于仲景治疗痹证的思想加以继承发扬,在治疗上具有疏风宣肺、补益中焦和温肾壮督等理论特色,用药上根据不同病情讲究芪术同用,善用寒凉以及温药壮督,其疗效显著。本文基于仲景学说,探究叶氏在痹证治疗过程中的继承与创新。

    2022年04期 v.42 381-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理论研讨

  • 仝小林院士从经方量效与应用谈中医经典传承与发展

    于同月;宋斌;雷烨;李修洋;

    经方作为中医传承的精华一直被人们所沿用,但要提高临床疗效,药物用量亦是重中之重。历来有“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药味要紧,分量更要紧”的说法。历代医家关于量效关系都有其认识,仝小林院士在继承经典的同时发展了独特的方药用量策略,系统的阐明了量与效的关系及临床实际应用的问题。同时,仝小林院士以经典名方为基础,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临床与实验相结合,为临床合理选择剂量、安全有效地用药提供科学支撑和理论依据。这为中医药传承与发展,中医药现代化,提高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走向国际市场,都具有积极推动的作用。

    2022年04期 v.42 385-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下载次数:10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论消化系统中的脾实证治及桂枝类方在其中的运用

    周祎然;袁红霞;

    脾实证作为脾胃病证的一个特殊类型,在既往的临床和理论研究中受到的关注较少。本文基于《伤寒论》原文,参考前人对脾实证的研究,结合导师袁红霞教授临床经验,探讨脾实证在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和证治,并认为脾实证实为太阴虚实夹杂证,以脾脏及脾经气滞热郁及痰瘀病理产物积聚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以脾脏功能不健全为隐含的关键原因。在现代临床中脾实证可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返流病、消化性溃疡、消化系统癌前病变及肿瘤的不同病程中。脾实证的论治可从太阴病角度入手,并充分考虑气血水的偏重。桂枝类方内蕴调和脾胃的思想,在特定的辨证范围内对脾实证的治疗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2022年04期 v.42 389-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柴胡桂枝干姜汤在肝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分析

    李闪闪;魏丹丹;蒋士卿;

    本研究以“少阳为枢”为理论指导,通过分析探讨肝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分析归纳柴胡桂枝干姜汤在肝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同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总结归纳柴胡桂枝干姜汤中有效成分抗肝恶性肿瘤的机制,以期为肝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中药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促进中医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2022年04期 v.42 394-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从“少阳将两脏”论治过敏性鼻炎

    郑佳昆;冯淬灵;贺晋芳;宋洁;晏军;

    “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出自《灵枢·本输》。肾中阳气,赖三焦以通行,水谷、水液在三焦运化为精微物质,转输于肺,肺布散于全身而滋养脏腑器官。肺肾阳虚,三焦不利,卫外失司,风寒侵袭;水谷水液失于运化,水饮内停,风水相击而发鼻鼽。麻黄附子细辛汤温肾宣肺,小柴胡汤疏利少阳,健脾化饮,辛夷、蝉蜕、僵蚕祛风止痒,宣肺通窍,三焦通利,阳气来复,肺卫坚固,鼻鼽自止。

    2022年04期 v.42 398-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王道成基于阴阳学说治疗心衰病经验

    汪满意;王道成;严士海;马小东;薛刚;屈长宏;鲁月凤;殷俊;徐盛颖;王月琴;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称为心衰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病、难治病,王道成教授从阴阳学说论治心衰病,认为其病位主要在心,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气虚为其本,瘀水为其标,阳虚为病进之要,阴虚可为其伴随症状,后期阴阳两虚。治疗特点主要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中求阳,以平为期;因时制宜,天人相应;心神同治,阴阳相交;善用药对,阴阳相伍;长于膏方,统调阴阳。并自创“芪参益气活血方”,辨证加减,临床疗效可观。

    2022年04期 v.42 401-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任继学依据伏邪理论防治缺血性脑卒中

    冯志涛;邱占爽;杨新月;王之虹;

    任继学教授认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反复发作、治疗始效渐差主因是伏痰、伏瘀、伏寒3种伏藏邪气隐匿于脑络,且伏邪致病易损伤脾胃,使发病趋向于年轻化。本文总结任继学的学术思想,提出未病时调控身心,急性期活血化瘀为主,兼以扶正,恢复期健脾强胃,后遗症期防治复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治疗、康复等提供了新的临床理念,以期增进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2022年04期 v.42 405-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沈舒文辨治胃癌前病变临床经验采撷

    李志云;王捷虹;杨燕燕;张大鹏;冯亚雄;

    总结沈舒文教授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经验。认为胃癌前病变的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毒瘀交阻,病性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主因脾胃气阴两虚,标实则有气滞、食积、痰湿、瘀毒之别。治疗上重视辨证施治,善转滞为通,复中焦气机;常以健脾益胃、解毒化瘀、补气养阴为大法,临证时随症加减,每获良效;同时重视心理调节,防治癌变效果显著。

    2022年04期 v.42 408-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潘月丽善用消食药治疗儿科疾病验案举隅

    郑文华;吴玉坤;张佳宁;袭雷鸣;刁娟娟;潘月丽;

    潘月丽教授治疗小儿疾病注重脾胃后天之本,擅用消食药。根据消食药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药性,辨证配伍其他方药治疗小儿诸病,一则助运药力;二则调节脾胃升降纳化功能;三则对证治疗。本文总结其辨证配伍鸡内金治疗小儿水肿、尿频,麦芽治疗小儿乳蛾、紫癜,莱菔子治疗小儿哮喘、鼻渊等六则病例,以飨读者。

    2022年04期 v.42 413-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韩斐辨治抽动障碍合并口腔溃疡经验

    杨成;韩斐;

    韩斐教授认为抽动障碍合并口腔溃疡的基本病机是心神失调,风、火为其关键因素,治以调养心神、息风泻火,结合脏腑辨证施治,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2022年04期 v.42 417-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明岭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论治面部皮肤屏障疾病经验

    凌桂华;刘闪;叶晟桢;宋玮;陈明岭;

    陈明岭教授认为面部皮肤屏障疾病临床辨证多为少阳胆热、太阴脾寒,提出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面部皮肤屏障疾病。活用此方上清少阳之郁热,下温太阴之寒湿,调节少阳枢机,临床效果颇佳。

    2022年04期 v.42 420-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调胱固摄针法治疗小儿遗尿经验

    刘柏岩;闫冰;赵雪玮;蒋海琳;王富春;

    从病因特点和针法特色两方面阐述王富春教授治疗小儿遗尿经验。王富春认为下元虚寒、肾气不足是小儿遗尿的常见病因病机,调胱固摄针法具有“注重手法、善用效穴、针灸并用、协调阴阳”的特点,临床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2022年04期 v.42 423-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宏岩运用益气温里化湿法辨治老年性便秘

    王松;刘宏岩;

    老年人独特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具有排泄功能障碍的倾向,易患便秘。刘宏岩教授据老年人生理特点及临证观察,认为老年性便秘病因以受寒、过劳为主,其根本病机为“气虚为基,阳虚湿盛,气机升降失调”,并结合“胃肠道以通畅为要”提出采用益气温里化湿法治疗老年性便秘,旨在恢复胃肠道运化、传输功能,进而改善便秘,且临证疗效显著。

    2022年04期 v.42 427-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活血通络汤联合辛伐他汀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ALP、BGP水平的影响

    刘登;惠银银;吴秀芳;张超;高宁阳;郑昱新;王丽萍;

    目的 探讨活血通络汤合并辛伐他汀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碱性磷酸酶(ALP)、骨γ-羧基谷氨酸蛋白(BG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汤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髋关节(Harris)评分、血清ALP、BGP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56%)(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功能评分、Harris总分,以及血清ALP、BGP、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活血通络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可以疏通微小血管,建立侧支循环,降低患者疼痛感,提高关节活动度。

    2022年04期 v.42 431-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消渴健脾汤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对患者胰岛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叶青;蔡乃亮;王蓉辉;苏海周;

    目的 观察消渴健脾汤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消渴健脾汤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8周。统计2组治疗8周后的疗效,及临床症状积分、胰岛功能、糖脂代谢指标、氧化应激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45%,优于对照组77.36%(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2组症状评分及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丙二醛(MDA)水平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2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AI)、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及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升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渴健脾汤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胰岛功能,降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机体糖脂代谢,缓解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022年04期 v.42 435-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健脾保肺滋肾推拿法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乔巧;徐晓丽;刘军;于华;

    目的 探讨健脾保肺滋肾推拿法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以双色球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健脾保肺滋肾推拿法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咳嗽症状评分、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07%,高于对照组的76.79%(P<0.05)。治疗后,2组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3均低于治疗前,2组γ干扰素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者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CD4~+及CD4~+/ CD8~+均高于治疗前,CD8~+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复发率(14.29%)高于观察组(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基础上加以健脾保肺滋肾推拿法,可有效提高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疗效,改善患儿咳嗽症状,缓解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并降低复发率。

    2022年04期 v.42 439-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益肾宁治疗肾虚血瘀浊毒型肾功能衰竭

    金伟东;王丹丹;陈仓颉;李晓锐;范兆亮;郑慧丽;

    目的 观察自拟益肾宁治疗肾功能衰竭(肾虚血瘀浊毒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患者分2组进行对照,及治疗前后对照评价,疗程30 d。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以及治疗前后主要指标Scr或Ccr结果。结果 治疗组80例患者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为100 %,治疗后主症及次症症状总积分明显改善(P<0.001),治疗后肌酐值明显下降(P<0.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自拟益肾宁治疗肾虚血瘀浊毒型肾功能衰竭疗效确切,能明显减轻临床症状,使血肌酐明显下降,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2022年04期 v.42 443-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小檗碱对佐剂诱导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OPG-RANKL的作用研究

    韩丹;臧金鹏;

    目的 探究小檗碱对佐剂诱导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OPG-RANKL的作用。方法 SPF级别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小檗碱20 mg/kg组(低剂量组)、小檗碱40 mg/kg组(中剂量组)和小檗碱60 mg/kg组(高剂量组),n=5。向大鼠的左后爪足垫注射100 μL含有10 mg/mL结核分枝杆菌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建立佐剂诱导型类风湿性关节炎(AIA,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大鼠模型,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小檗碱治疗,每天1次,连续28 d。采用排水法测定大鼠足肿胀,并进行关节炎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中白介素(IL,Interleukin)-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踝关节病理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组织中p-IκBα、p-p65、RANKL、OPG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足肿胀和关节炎评分均显著升高,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显著升高,踝关节出现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滑膜组织增生、关节狭窄和血管痉挛,模型组大鼠组织中p-IκBα、p-p65和RANKL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OPG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治疗后,AIA大鼠的足肿胀和关节炎评分显著降低,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显著下降,病理变化明显缓解,并且组织中p-IκBα、p-p65和RANKL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OPG表达升高,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小檗碱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潜在的治疗活性,并且与抑制OPG/RANKL/NF-κB信号有关。

    2022年04期 v.42 446-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葵肽清风对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的降尿酸作用

    边学峰;刘玲;兰梦;吴楠;张辉;

    目的 评价葵肽清风对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尿酸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77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苯溴马隆组及葵肽清风低、中、高浓度组,模型组制备大鼠高尿酸血症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复合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测定大鼠血尿酸浓度、黄嘌呤氧化酶、关节肿胀程度。结果 中药干预各组血尿酸水平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以高浓度组下降最显著,呈剂量依赖性;中药干预各组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均有显著降低,并且其中高浓度组下降最显著;中药高浓度组在48 h关节肿胀程度与12、24 h相比显著减小(P<0.01),且中药高浓度组在48 h关节直径已恢复正常,作用优于秋水仙碱组和苯溴马隆组。结论 葵肽清风能在控制血尿酸水平和痛风局部症状两个层次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2022年04期 v.42 452-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疑难病例

  • 仝小林教授治疗红斑性肢痛症验案1例

    唐程;王涵;

    红斑性肢痛症(erythromelalgia)是一种罕见的神经血管疾病,患者发病时疼痛难忍,严重者有一定的致残性。现代医学对于这一疾病的治疗多采取冷水浴局部降温、外用或口服药物、交感神经切除术、脊髓刺激等多学科治疗手段,但常受限于不治本、周期长、成本高等不足。仝小林院士从态靶辨治角度出发,围绕一则红斑性肢痛症病例,提出此患者以寒态为起始,以瘀态核心,其辨病重点在于由寒致瘀血,瘀血阻滞生郁火,郁火散于四旁、蕴于胸中,乃发诸症。仝小林院士将中医临床诊疗思路与现代医学中的疑难病、罕见病有机结合,拨开表象,揭示疾病本质,把握病机核心,态靶同调、量效并举地展现了态靶理论指导下的疾病辨治脉络。

    2022年04期 v.42 456-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徐凌云教授治疗失眠的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费飞;段青;王艳英;

    目的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分析徐凌云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徐凌云教授在门诊中治疗失眠的处方共106个,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对其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 1)筛选出106首方剂共涉及中药122种,其中使用频次≥40次的药物共计15味;2)性味甘、平、归脾经的中药占比最多;3)提取置信度为1的枸杞子,茯苓→酸枣仁和菊花,枸杞子→酸枣仁组合及使用频率较高的前15味药,窥见杞菊地黄汤的运用;4)提取出关联系数最高的药对为熟地黄和干姜;5)提取出失眠候选新方。结论 徐凌云教授治疗失眠主要从肝、脾、肾论治,用药特点以补肾养阴为主,注重固护脾胃,兼疏肝养血。新方组合推测从“肺卫”论治失眠。

    2022年04期 v.42 459-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1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以方测证理论探讨亡阳证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徐敬娅;马欣雨;赵佳鹤;段婷婷;张春蕾;李宝龙;

    基于以方测证理论,运用文献分析方法筛查与亡阳证体征表现相对应的西医疾病模型,研究亡阳证中医动物模型,将亡阳证的中医病因模型与筛选的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相匹配,以参附汤作为亡阳证对证方药再次筛选,得到符合中医证候特征的亡阳证动物模型。两法结合得到符合中医证候特征的亡阳证动物模型。

    2022年04期 v.42 463-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针刀镜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

    韩继成;高宏伟;邓伟;于东旭;齐万里;

    目的 探讨微创针刀镜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微创针刀镜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关节镜手术治疗。统计记录2组患者接受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疼痛评分、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手术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治疗有效率以及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等各项生理指标,并形成对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各项手术临床指标及生理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针刀镜手术在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愈率及术后康复速度,减少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

    2022年04期 v.42 468-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小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辅助治疗

    刘利;杨春霞;邓娟娟;

    目的 研究“小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2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小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3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眩晕程度、中医眩晕症状积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3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治疗3周后,2组眩晕程度0级~4级患者占比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眩晕程度为0级时,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3周后,2组中医眩晕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2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醒脑开窍”针刺法辅助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可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改善眩晕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022年04期 v.42 471-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舒筋外洗颗粒熏洗联合苍龟探穴法对肩袖损伤患者术后肩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的影响

    易志勇;韩清民;魏合伟;黄旭东;万雷;郑维蓬;刘治军;陈胜;廖志浩;

    目的 探讨舒筋外洗颗粒熏洗联合苍龟探穴法对肩袖损伤手术后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18例肩袖损伤手术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术后采用舒筋外洗颗粒熏洗联合苍龟探穴法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苍龟探穴法康复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肩关节功能、活动度、疼痛程度。结果 治疗4周、8周后,2组患者的Constant-Murley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肩关节外展、前屈、外旋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8周的肩关节前屈、治疗4周后的肩关节外旋度数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肩关节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4周、8周的肩关节夜间静息状态VAS评分,治疗8周后的日间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筋外洗颗粒熏洗联合苍龟探穴法可促进肩袖损伤手术后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缓解疼痛。

    2022年04期 v.42 475-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针刺翼(蝶)腭神经节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张亚男;吴航;王增玲;张良;汤勇;

    目的 观察针刺翼(蝶)腭神经节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相关症状改善的程度、时间、持续性,探讨该针刺法对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存在鼓室积液)随机分为针刺+药物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配合口服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之针刺翼(蝶)腭神经节,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听力改善情况。结果 针刺+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药物对照组的77.5%,(P<0.05);2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听阈值均较治疗前降低,2组患者治疗后ETDQ-7评分平均值低于治疗前,且针刺+药物治疗组优于药物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翼(蝶)腭神经节可以有效改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症状,故可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之一进行推广。

    2022年04期 v.42 479-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鹿尾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赵丽娟;李志满;孙印石;

    鹿尾是鹿正常生存的必需器官,具有特殊的组织结构和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能通过尾腺分泌特殊物质调控鹿体性行为、预警行为、社交行为和母性行为。鹿尾含核苷、多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激素、无机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壮阳生精、免疫抗炎、增强活动机能等补益功效,已成为人们追求营养的上等食材。本文从鹿尾生物学特点及其调控、化学成分及检测方法和药理作用方面较全面的概述了鹿尾研究进展,对鹿尾功能性成分和药理功效未来的研究做出展望,为以后鹿尾的深入研究及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2022年04期 v.42 484-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刘俊楠;李萌;刘通;范琦;王冬梅;赵东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口老龄化,慢阻肺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国际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案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研究议题,针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为慢阻肺的研究提供参考。

    2022年04期 v.42 489-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10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治疗癌因性疲乏研究进展

    徐丽伟;朱立德;陈漉;徐帅;仕丽;

    癌因性疲乏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发生机制不清楚,临床多采取对症治疗及运动疗法。西医常用药物有中枢兴奋剂哌醋甲酯以及皮质类固醇激素。中医认为,癌因性疲乏以虚为主,“瘀、湿、热毒”是恶性肿瘤的病机关键,临床应用中药、中成药注射液、针灸、热敷联合穴位按摩、功法锻炼等,平衡气血阴阳,调理脏腑,改善疲乏症状。

    2022年04期 v.42 493-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1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