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石学敏院士“调神”思想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

    陈昊;杜宇征;张丽丽;班海鹏;孟祥刚;褚德旭;

    介绍石学敏院士在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调神”思想和临证经验。石学敏院士认为脑主神明,并根据中风病的病机提出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病机为“脑髓空虚,神机失用”,治以益精填髓,调神益智。治疗重点在于“调神”,分醒神(内关、水沟、三阴交、太冲、丰隆),养神(百会、四神聪、神门、四白、风池、完骨、天柱)两部分取穴,具有严格的手法量学标准,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为临床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提供新思路。

    2022年02期 v.42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9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腧穴配伍治疗失眠模型大鼠效应机制差异的研究

    冯志涛;邱占爽;王之虹;

    目的 通过辨证、辨病、辨病结合辨证选穴法对失眠模型大鼠血清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5-羟色胺(5-HT)、褪黑素(MT)含量的影响,探讨不同腧穴配伍针刺治疗失眠效应机制的差异。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0)、模型组(n=10)、辨证选穴组(n=10)、辨病选穴组(n=10)、辨证结合辨病选穴组(n=10)。连续2 d腹腔注射PCPA混悬液(400 mg/kg)复制失眠大鼠模型。各治疗组给予针刺,每日1次,每次1 min,连续7 d。治疗7 d后对各组大鼠睡眠潜伏期(SL)和睡眠时间(ST)进行比较;ELISA法检测血清中MTL、GAS、5-HT、MT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睡眠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睡眠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模型组对比,辨证、辨病、辨证结合辨病选穴组睡眠潜伏期缩短(P<0.05),睡眠时间延长(P<0.05),其中辨证结合辨证选穴组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血清中MTL、GAS、5-HT、MT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辨证、辨病、辨证结合辨病选穴组血清中MTL、GAS、5-HT、MT含量增加(P<0.05),其中辨证选穴组血清中MTL、GAS含量增加明显(P<0.01),辨病结合辨证选穴组血清中5-HT、MT含量增加明显(P<0.01)。结论 辨证、辨病、辨证结合辨病选穴针刺均可改善失眠大鼠睡眠质量,其效应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中MTL、GAS、5-HT、MT的含量有关,其中辨证选穴主要通过提高血清中MTL、GAS的含量改善睡眠;辨证结合辨病选穴及辨病选穴主要通过提高血清中5-HT、MT含量改善睡眠,结合延长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潜伏期等依据,辨证结合辨病选穴优于辨证选穴及辨病选穴。

    2022年02期 v.42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理论研讨

  • 仝小林院士从“脾瘅-代谢综合征”谈中医经典理论传承与发展

    刘文科;陈科宇;李修洋;

    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在诊治疾病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由于诊疗手段局限,传统中医辨证论治注重对疾病某一阶段及状态的诊治,缺乏对疾病全程的整体认知,直接套用传统理论治疗现代疾病疗效欠佳,尤其一些新认知疾病,更是缺乏相应的中医理论指导。这需要我们在充分了解现代医学诊疗体系基础上,挖掘中医经典理论,重新对疾病进行中医命名、分期及分证,从中医角度对疾病的动态时空演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筛选有效古方,将传统辨证论治与现代辨病治疗有机结合,实现中医经典理论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以《内经》脾瘅理论的发展、创新,以及其对现代疾病代谢综合征的辨证指导为例,简述仝小林院士如何针对现代疾病,在传承中医经典理论基础上,重新构建现代疾病中医理论体系,实现中西医诊疗体系的有效对接。

    2022年02期 v.42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1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从《医门法律》治燥理论探析干燥综合征中医治疗特色

    张晶;李奕茜;汪悦;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病因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口、眼、鼻的干燥而与中医的“燥证”密切相关。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首次详细论述“燥证”,并提出相应的认识及治疗。本文将从喻氏对于“燥证”的认识、气血三焦治燥二方面出发,结合现代干燥综合征中医治疗及有效医案进一步探析喻氏治燥理论对于干燥综合征中医治疗特色的影响。

    2022年02期 v.42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下载次数:5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针灸甲乙经》胸痹心痛的诊治特点探析

    宋宗胜;刘箐;唐巍;

    为了深入挖掘古代经典著作《针灸甲乙经》中针灸治疗疾病的学术思想,本文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针具选择、不同刺法、取穴规律以及针刺禁忌等方面对《针灸甲乙经》全卷中胸痹心痛的治疗思路进行分析与探讨。认为《针灸甲乙经》中多个疾病都涉及胸痹心痛,其穴位选择、治疗手段等都有一定的规律,对于现代临床治疗胸痹心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2年02期 v.42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下载次数:7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从“肺与大肠相表里”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理

    邱丽;李国峰;

    “肺与大肠相表里”出自于《黄帝内经》,意思是肺与大肠为表里关系,近年来,随着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率的升高,越来越多的证据及文献研究表明UC可导致肺部损伤。同时,肺部损伤又可加重UC病情,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翻阅大量中医古籍及查阅国内外研究成果,系统论述UC在“肺与大肠相表里”中肠病及肺、肺病及肠、肺肠合病的生理病理的联系,并从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微生物、黏膜细胞及细胞因子方面尝试阐述肺-肠轴在UC发病过程中的可能调节机制,进而探究UC与肺部损伤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从“肺与大肠相表里”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探究提供理论依据,为寻找治疗新方法提供新思路,并更好指导临床治疗。

    2022年02期 v.42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下载次数:6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筋瘤源流考

    姜德友;赵艳;宋美玉;李文昊;王远红;

    本文通过查阅、整理历代书籍文献中有关“筋瘤”疾病的论述,从病名、病因病机、治疗3个方面整理归纳,逐本溯源,以希有益于现代临床实践。筋瘤是指发生于筋脉的肿块性疾病,主要病因为寒邪外袭、风热外侵、情志愤郁,病机为血气凝滞。筋瘤的治疗方法可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多以开郁行气、化瘀散结为主。

    2022年02期 v.42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中医“五辨”思维在妇科恶性肿瘤状态识别中的运用

    张丽萍;陈桐莹;韩燕鸿;曹立幸;梁雪芳;

    本文认为,在恶性肿瘤尤其是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治中,疾病往往被多种因素所影响,传统的思维模式存在局限。中医“五辨”思维则是突破局限,将辨证、辨症、辨病、辨机、辨人结合运用,为把握妇科恶性肿瘤动态性质、矛盾特点、变化规律、发展趋势及内在机理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2022年02期 v.42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姚魁武巧用四逆散经验

    徐思雨;周思敏;姚魁武;

    四逆散被作为调和肝脾的基础方,以四逆散为基础方化裁、创造出了诸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方剂,因而四逆散被誉为“疏肝祖方”。姚魁武临床运用四逆散,往往抓住辨证中“郁”之病机,讲究肝脾同调之法,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健脾和中。并遵循经方比例,调整剂量,辨证使用枳实及枳壳。姚魁武将此方广泛用于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胃痛、失眠、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等疾病证见肝郁气滞、肝脾不和者,皆可临证化裁。

    2022年02期 v.42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7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朴春丽从肝论治消渴病

    徐慧琛;唐程;朴春丽;

    总结朴春丽教授治疗消渴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朴春丽教授从肝论治消渴病,以中医络病理论为指导,基于中医“毒邪理论”提出“毒损肝络”致消渴病的学术思想,认为2型糖尿病发病的病理基础是肝失疏泄,毒损肝络。糖尿病初期以实证为主,多处于“郁”“热”阶段,多以木郁土壅,肝胃郁热为主要表现,治疗上多采用解毒通络调肝法为主,创制解毒通络调肝方,此方由黄连、柴胡、大黄、丹参、白芍(赤芍)、黄芪等组成,临床效果显著。

    2022年02期 v.42 162-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7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赵景芳微调平衡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经验

    张辰岑;倪依群;龚时夏;

    赵景芳教授独创微调平衡治癌法,认为肺癌属本虚标实,治疗强调扶正祛邪,微调平衡,标本兼顾。扶正固本以补肺健脾益肾,益气养阴为主;祛邪治标则以清热化痰、理气祛瘀、通便利水等为主。

    2022年02期 v.42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铁军辨治脾胃虚寒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李淑君;刘铁军;邢睿;沈东;李安冬;邓厚波;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刘铁军教授提出“十人九胃病,胃病多虚寒”的观点,认为该病的发生以脾胃虚弱为本,寒邪为因,阳气损伤,脾肾同病,临证以“温阳补虚,脾肾同治”“调整阴阳,温通气血”为治则,以方证为主导,予经典方剂合方加味应用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

    2022年02期 v.42 170-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孙丽平治疗小儿肺炎喘嗽临床经验

    谷宽;孙晓舟;田野;孙海航;孙丽平;

    孙丽平教授基于肺炎喘嗽之热、咳、痰、喘的临床特点,以热毒理论为基础把握肺炎喘嗽的核心病因病机,“热毒”为肺炎喘嗽的主要病因,痰为主要病理产物。对于风热闭肺证和痰热闭肺证,以清热解毒为法,临证处方以清肺饮和苈白饮为主。针对肺部啰音难消的症状,辨别啰音的类型,可使用疏风清热、化痰开闭之法。根据患儿体质特点辨选中药,注意护助后天之本脾胃,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022年02期 v.42 17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下载次数: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李其信治疗男性不明原因性不育症经验

    车祖钊;吴丽通;游旭军;傅伟;丁劲;远庚彦;李其信;

    男性不明原因性不育症是目前临床常见的疑难病症之一。属中医不育病范畴,李其信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复杂,多涉及肝脾肾三脏,并且以肾脏为核心。其治疗应衷中参西,谨守病机,辨证论治,在关注补肾的同时,适当配以活血祛瘀、清利湿热、疏肝健脾之法来治疗。常用清热利湿生精汤(经验方)、补肾生精汤(经验方)、补中益气丸合五子衍宗丸化裁、活血生精汤(经验方)、逍遥散合四物汤化裁辨证治疗本病,效果良好。

    2022年02期 v.42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素清运用角药治疗白癜风经验

    张艳红;安月鹏;杨素清;

    从对白癜风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和用药特点出发,总结杨素清教授运用角药治疗白癜风临床经验。从“风”“肝肾”“血”“现代药理”“以黑治白”等不同角度阐明角药在白癜风中的应用,从中医理论及西医药理等多个层面分析中医中药的配伍精髓,并与皮肤疾病相互结合,形成独特配伍风格,体现了角药治疗白癜风的重要意义,以期为临床治疗白癜风提供新的思路。

    2022年02期 v.42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6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

    陶媛媛;陈鹏;张金兰;

    目的 观察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支气管肺炎患儿10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2.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的咳嗽咯痰、气喘、啰音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总有效率高,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快,有较高的安全性。

    2022年02期 v.42 18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培元止遗汤联合耳穴压豆、推拿治疗儿童夜遗尿

    张石磊;张芳宁;高丽娟;

    目的 观察培元止遗汤联合耳穴压豆及推拿疗法治疗夜遗尿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夜遗尿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去氨加压素治疗,观察组予培元止遗汤联合耳穴压豆、推拿治疗,记录尿比重、膀胱容量等相关指标,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尿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观察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最大尿流率(MFR)、膀胱初尿意容量(F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比重、膀胱容量、尿床次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夜间遗尿、尿清量多、熟睡不醒、形寒肢冷4项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少儿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82%(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夜遗尿复发率10%,显著低于对照组26%(P<0.05)。结论 培元止遗汤联合耳穴压豆及推拿疗法可显著改善夜遗尿患儿尿流动力学及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恢复患儿生活质量,且复发率低。

    2022年02期 v.42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诊治亚急性甲状腺炎存在问题及对策

    冯春鹏;闫秀峰;耿树军;

    中西医结合诊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目前存在中西医病名不规范以及局部病程阶段、病因病机认识、中药治疗及注意事项、预后等方面的问题。应对《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甲状腺炎》的亚甲炎分类做局部纠正;鉴于糖皮质激素可能高概率引发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延长亚甲炎病程,故推荐西药尽量以解热镇痛药为主;中医病名应首推“瘿毒”或“瘿痛”,本病发生的内因是肝胃热盛、肝郁痰凝,从而在特殊时期与风热热毒外侵同气相求,促成对本病的易感和发生发展;中药治疗方面,初发阶段首推疏散风热联合清热解毒之法,按病期中医辨证论治,且内外合治,不可过汗伤正;治愈后不忘避风寒、节饮食、调情志,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从而预防本病的复发。

    2022年02期 v.42 19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药肾衰灌肠液直肠滴入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刘双霞;王峥;方方;王方茹;

    目的 观察中药肾衰灌肠液直肠滴入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cr、炎症因子以及KDTA评分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肾衰灌肠液直肠滴入(生大黄50 g,煅牡蛎50 g,蒲公英30 g,枳实30 g,熟附子15 g,以50 mL、39~41 ℃的药物原汁滴入直肠,保留30~60 min,每日1 次),对比2组临床疗效、Ccr、炎症因子以及KDTA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Ccr相比对照组以及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Scr、BUN相比对照组及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hs-CRP、IL-6、IL-1以及TNF-α相比对照组及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KDT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结论 中药肾衰灌肠液直肠滴入可有效提高慢性肾衰患者康复效果,可有效改善肾功能指标,缓解机体炎性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022年02期 v.42 195-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归芪四君子汤联合调任安神针刺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

    马骥;董希琛;冶琴;

    目的 观察归芪四君子汤联合调任安神针刺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108例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4例。对照组接受调任安神针刺法治疗,治疗组接受归芪四君子汤联合调任安神针刺法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睡眠质量、临床指标和中医症候。结果 2组患者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介素-6(IL-6)、多巴胺(DA)低于对照组,5-羟色胺(5-HT)和γ-氨基丁酸(GABA)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多梦易醒、神疲乏力、健忘、头晕目眩、舌质淡白和脉细弱等各项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归芪四君子汤联合调任安神针刺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还可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减轻中医症候。

    2022年02期 v.42 199-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槲皮素对病毒性脑炎幼鼠症状的缓解及对TLR9通路的调节作用研究

    闫宇娇;王德莉;石对先;

    目的 观察槲皮素对病毒性脑炎(VE)幼鼠症状的缓解作用,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 取全部BALB/c幼鼠随机抽取10只设为对照组,其余幼鼠建立病毒性脑炎模型。建模完成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槲皮素组、槲皮素加激动剂组,各12只。槲皮素组灌胃槲皮素(含药量100 mg/kg),槲皮素加激动剂组灌胃槲皮素(含药量100 mg/kg)后腹腔注射CpG寡脱氧核苷酸(CpG ODN)0.6 μg/g,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持续7 d。检测脑组织炎症指标;检测神经功能指标;Western blot法检测Toll样受体(TLR)9、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血清干扰素γ(IFN-γ)、钙结合蛋白(S-100B)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组脑组织TNF-α、IL-1β,血清IFN-γ、S-100B水平降低(P<0.05);与槲皮素组比较,槲皮素加激动剂组脑组织TNF-α、IL-1β,血清IFN-γ、S-100B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TLR9、MyD88蛋白表达量、p-NF-κB p65/NF-κB p65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组脑组织TLR9、MyD88蛋白表达量、p-NF-κB p65/NF-κB p65降低(P<0.05);与槲皮素组比较,槲皮素加激动剂组脑组织TLR9、MyD88蛋白表达量、p-NF-κB p65/NF-κB p65升高(P<0.05)。结论 槲皮素可缓解病毒性脑炎幼鼠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及神经功能损伤,推测其作用机制与抑制TLR9/MyD88信号通路有关。

    2022年02期 v.42 203-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疏肝解郁汤对大鼠急性乳腺炎的抑制效果与机制研究

    马晓佳;杨璐妍;黄冬涵;李本发;黄敏;

    目的 探讨疏肝解郁汤对乳腺炎大鼠的影响。方法 疏肝解郁汤由瓜蒌,炒柴胡,牛蒡子,重楼,蒲公英,制香附,炒青皮,郁金,陈皮,玫瑰花,丝瓜络,鹿角霜混合制成水煎液。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疏肝解郁汤低、中、高剂量组(2.5、5、10 mg/kg),每组10只。造模前实验组灌胃汤剂,空白组与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每天1次,5 d后复制大鼠LPS乳腺炎模型,造模后12 h再给药1次。造模24 h后HE染色观察乳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与乳腺组织中IL-1、IL-6、TNF-α含量;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组织中p38、p-p38、MAPKAPK2、p-MAPKAPK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乳腺组织损伤严重,血清与组织中IL-1、IL-6、TNF-α的含量升高,组织中p-p38与p-MAPKAPK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实验组乳腺组织损伤减轻,血清与组织中IL-1、IL-6、TNF-α的含量降低,组织中p-p38与p-MAPKAPK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 疏肝解郁汤能减轻大鼠急性乳腺炎症,降低血清与组织中的炎症因子,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p38/MAPKAPK2通路。

    2022年02期 v.42 208-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喜炎平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小鼠祛痰抗炎作用研究

    刘秀丽;王安娜;刘博;陈世超;韩冬;

    目的 探讨喜炎平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小鼠祛痰抗炎作用有效性。方法 将喜炎平注射液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分别为5.2、2.6、1.3 mL/kg,采用气管酚红排泌法观察喜炎平注射液祛痰作用;采用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模型,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抗炎作用。结果 1)气管酚红排泌试验结果表明,喜炎平注射液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药、喜炎平注射液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抗炎试验结果表明,阳性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喜炎平注射液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喜炎平注射液各剂量组与阳性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可以显著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对小鼠耳廓肿胀无明显抑制作用。喜炎平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明显的祛痰作用,抗炎作用不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

    2022年02期 v.42 213-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疑难病例

  • 仝小林院士“态靶因果”理论辨治成人1型脆性糖尿病伴多系统并发症验案

    丁齐又;金籽杉;黄一珊;赵林华;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多系统性疾病,其中部分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日常波动剧烈,低血糖反复发作,生活质量更是严重下降,糖尿病管理难度增加。仝小林院士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创设“态靶因果”辨治方略,在治疗糖尿病等慢性复杂性疾病时常常将“宏观调态”与“微观打靶”相结合,多渠道、多靶点地调理患者状态,从而达到控制血糖,改善症状,防治多系统并发症的目的。本文通过对仝小林院士治疗的1例成人1型脆性糖尿病伴多系统并发症医案资料整理分析,总结其对这一类复杂疾病的治疗理念及用药经验,为脆性糖尿病伴多系统并发症的临床综合诊疗提供参考。

    2022年02期 v.42 216-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下载次数:6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蒙药肉蔻五味丸(匝迪-5)现代研究进展

    牛小琴;陈冬雪;刘派;钱占红;

    肉蔻五味丸蒙文名匝迪-5,出自《蒙医成方集》,为临床常用蒙成药。匝迪为治疗心赫依病的(本方中指心悸、神经衰弱、失眠、头昏目眩、心神不安、疲乏无力等症状)常用良方。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精神类疾病、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及甲亢术前的治疗上,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性反应有关;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精神类疾病与心血管疾病上,作用靶点及通路较多,涉及炎症、单胺类递质及其受体、HPA轴、神经营养因子、原癌基因及细胞凋亡等各个方面。

    2022年02期 v.42 22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针刺治疗帕金森抑郁的作用机制及取穴思路探析

    梁杏杏;刘智斌;王斌;

    针刺治疗帕金森抑郁的作用机制主要有:平衡肠道菌群、刺激多巴胺分泌,减少多巴胺凋亡、调节5-羟色胺代谢水平、提高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刺激神经营养因子、调控神经内分泌系统、缓解炎症反应、改善睡眠障碍。针灸取穴思路遵从就近取穴原则,多根据神经生理解剖理论选用头部腧穴,常用效穴如百会、四神聪、印堂、神庭;根据脑肠轴理论,多选天枢、足三里、上巨虚、胃经腧穴,调理胃肠以健脑;根据神经节段支配理论,多选用具有“单元穴”属性的天枢和具有“集元穴”属性的上巨虚,调节肠神经系统。

    2022年02期 v.42 225-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下载次数:10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经筋理论探究强直性脊柱炎的针刀治疗

    王西西;白健;赵言鹏;王仁一;高扬;王翰洲;朱光昭;杨征征;王海隆;

    强直性脊柱炎(AS)是现代医学技术尚不可治愈的疾病之一,其治疗重点是改善炎症指标和延缓骨质损害。基于经筋理论指导的针刀疗法治疗特点:结合强直性脊柱炎经络气血不通、关节筋骨不荣的病机,遵循治疗点通常是损伤部位的原则,按照经筋循行进行辨“点”,采用关刺或恢刺手法对脊柱关节进行刺激、切割、分离,解除经脉的卡压,以最小的物理干预调整脊柱及其附属组织动态平衡,从而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症状。

    2022年02期 v.42 230-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7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临床研究

    蔡玉翠;杨泽华;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方法 选取124例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熏蒸联合针灸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NIHSS评分及BI指数变化、CSI评分、FMA评分及Ashworth评分变化、血清因子水平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16%,高于对照组77.42%(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8周的NIHSS评分、CSI评分、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I指数、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因子CGRP、NO高于对照组,BK、ET-1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中药熏蒸联合针灸治疗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能有效改善神经肌肉功能,降低肌张力,平衡机体阴阳,濡养筋脉肌肉,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

    2022年02期 v.42 23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电针治疗在腰椎融合术后早期镇痛的临床观察

    张建坡;贾永伟;黄正;郭际;翟伟峰;陆洪源;

    目的 探讨电针刺激对腰椎融合术后患者早期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9例腰椎融合术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每次200 mg,每日2次,治疗2周。电针治疗组术后24 h,电针刺激双侧委中、承扶、阳陵泉、足三里,时间为30 min,每天1次,共治疗2周。在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1周及术后2周分别采用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直腿抬高度数进行比较。结果 与本组术后第1天比较,2组患者术后3天、术后1周、术后2周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降低,直腿抬高度数升高,且电针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可舒筋活络止痛,通过增加组织代谢,促进气血循环,消除炎性水肿,减轻腰椎术后患者疼痛,降低腰椎术后镇痛药的使用。

    2022年02期 v.42 237-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子午流注择时皮肤针疗法改善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疗效观察

    韩莹;景福权;孙飒;汪秀梅;周钰;

    目的 比较子午流注择时皮肤针疗法与子午流注针刺组在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将6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成子午流注择时皮肤针组(皮肤针组)和子午流注择时针刺组(针刺组),各30例。2组选穴均按照子午流注纳甲法选择申时相应穴位进行开穴,皮肤针组进行皮肤针叩刺疗法,针刺组则进行常规针刺疗法。2组均每日治疗1次,1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3个疗程治疗后的血清IgE水平及治疗前后各时点SCORAD积分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血清IgE水平、SCORAD积分,各时点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皮肤针组治疗后各时点SCORAD积分均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 子午流注择时皮肤针组在改善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方面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子午流注择时针刺组。这可能与皮肤针叩刺具有激发经络脏腑功能,疏泄气机升降,调控气血运行,参与修复皮肤屏障功能有关。

    2022年02期 v.42 241-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从痰、瘀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郭文平;黄永生;靳宏光;

    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关联,心血管意外的发生也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结合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和整体观念思维,痰、瘀二者作为致病因素的同时,也是病理产物,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贯穿于整个病理过程中。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在于调整血脂水平、调节自噬、稳定粥样斑块、调整凝血/纤溶活性平衡、保护血管内皮。

    2022年02期 v.42 245-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下载次数:16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