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试论从肝脾肾论治癌痛

    吴娇;李刘生;吴煜;

    中医认为癌痛的发生与气滞、痰凝、血瘀、热毒、癌毒及正气亏虚关系密切,病变脏腑与肝脾肾等脏器密切相关。肝失疏泄可导致气滞血瘀,脾失运化可产生血阻痰凝,肾失温煦常导致寒凝血瘀。而脾肾作为先后天之本,正气不足与之关系密切,故治疗上应理气疏肝、健脾化痰、温肾活血等。

    2021年11期 v.41 1401-1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理论研讨

  • 基于“皮腠-筋骨-脏腑”探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中医病机演变

    毕张扬;张伟;

    六淫入侵"皮腠-筋骨-脏腑",造成机体卫阳不温、营卫滞涩、气血痹阻、痿弱不用为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基本病机。"五体-五脏"为基本病位。在目前从营卫失和论述结缔组织病,从五脏相关论述间质性肺疾病的基础上,从"五体营卫滞涩-五脏气血痹阻-体脏失荣枯损"的环形气血传变系统论治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外邪入侵五体,皮腠-筋骨邪气内传相连之脏,脏腑痹阻痿弱后续难以濡养五体,且心、肝、脾、肾四脏皆可累及肺脏。治疗上,先补卫阳以安未受邪之地,再祛实邪截疾病发展途径,后补体脏改善机体预后,整体改善体脏气血痹阻痿弱之变。

    2021年11期 v.41 1405-1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方剂临床分类与择用思维

    陈飞;韩洁茹;姜德友;

    基于中医临床思维研究,方剂分为经方、时方和经验方三类。经方普简效廉,时方审机立法施方,经验方为名老中医临证经验或民间验方之精粹。临证之时优先选择经方,方证相应;次选时方,辨证施治;经时方无方可选,考虑经验方;疑难杂症、复合病症,四诊合参,自创新方,病证相合,审机参变。方无优劣,疗效至尚,四诊相参,辨证施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2021年11期 v.41 1409-1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肝肾理论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

    郝小刚;周国徽;闫宏旭;张鹏飞;李向欣;李跃飞;

    中医学认为肝肾的功能正常与否在腰椎肌肉关节的屈伸活动、转侧运动及持久力的保持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肝藏血,在体合筋,肝正常贮存血液,肝血才能滋养筋膜,保证人体肌肉关节运动有力;肾藏精,主骨生髓,只有保证肾精充足,使骨髓发育正常,才能供给骨骼生长所需的能量。肝主筋,肝与筋有关,腰与筋也有关,因此腰痛与肝密切相关。腰痛的发病与肝气血是否衰少、筋脉能否正常濡养有着重要的关系。肾之府在腰,说明腰与肾关系密切,腰椎是否发病与肾有直接关系。因此,腰痛病位虽在腰部筋骨,根本却源于肝肾,在治疗上从补肝肾入手,合理辨证论治,把握整体观念,"补肝肾、强筋骨"治则贯穿于腰痛的治疗。

    2021年11期 v.41 1412-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下载次数:7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升降相因”理念从三焦辨治支气管扩张症

    宗慧琪;王冰;范艺龄;袁沙沙;丛晓东;苗青;

    "升降相因"理念是在"天人合一"学说的宏观前提下,遵循"人"与"天"相合,以自然现象类比人体生理、病理规律,升降共存,对立相携,是以一种变化且平衡的方式对疾病进行治疗的理念,其核心是使人体周身气机通畅调达,从而使精微即化即布、邪气虽生即散,使素体无恙。在运用中医辨治支气管扩张症时,"升降相因"理念为其提供了鲜明的辨治思路,主张重视三焦在支气管扩张症发展与治疗中的重要性。中医辨治支气管扩张症的理论基础与临床思维以"升降相因"理念作为治则从三焦展开,以期对此类疾病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021年11期 v.41 1416-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叶天士辨治眩晕探微

    高琳;王佳;潘立敏;刘坤;

    叶天士为温病大家,治杂病亦擅长。总结叶天士18则眩晕医案,从肝论治最多,从痰辨证甚详,兼顾下元衰与中土虚,重虚实,分缓急,辨六经,一人一方,做到了机圆法活,方随法立,法从证出,每出新意,且源于经典,可为后世效法。

    2021年11期 v.41 1420-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下载次数:6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从肝论治浅析消渴郁病

    刘颖;徐云龙;苏靖;李宗洋;金美英;

    糖尿病与抑郁焦虑之间可能是双向影响关系,抑郁焦虑可增加糖尿病风险,糖尿病也可继续加重抑郁焦虑状态,其根源与肝的功能失衡密切相关。基于肝的生理与病理特点入手,探讨消渴郁证从调畅气机、平衡升降、柔肝养血进行调控,进而影响营养物质的运化及气机的升降,以期对消渴郁证的诊治思路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2021年11期 v.41 1423-1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从“卫出下焦”探讨补肾固卫在产后风湿中的应用

    崔玮璐;王欣妍;杨越;袁博;张解玉;曹炜;

    产后风湿是中医治疗优势病,依据"卫出下焦"经典理论,论证卫气与产后风湿之间关系,提出并分析补肾固卫治法,临床治疗产后风湿应结合补肾固卫之法。

    2021年11期 v.41 1428-1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2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三味方萃

  • 仝小林运用苍术、厚朴、陈皮燥脾湿、行脾运经验

    唐程;王涵;赵锡艳;

    肥胖、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等一系列早期代谢紊乱状态促进了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饮食不节,多食肥甘厚味导致中满,日久可生湿,湿邪进一步影响脾之健运功能。仝小林院士认为,此类疾病的辨治要点在于紧抓疾病起始阶段的"壅、滞、郁"等主要矛盾,同时兼顾燥湿、行气、健脾三大治疗原则。以苍术、厚朴、陈皮为基础方,在合三药之力共同燥湿的同时,苍术功在健脾,厚朴力在行气除满,陈皮长于理气化痰,三药合用,共燥脾湿,行脾运。方中苍术的临床常用剂量为 9 ~30 g,厚朴为 15 ~ 30 g,陈皮为 9 ~ 15 g。

    2021年11期 v.41 1432-1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7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仝小林运用大黄、黄连、焦槟榔治疗2型糖尿病胃肠实热证经验

    林裕华;李思莹;吴学敏;

    糖尿病患者早期大多有嗜食肥甘厚味的习惯,郁热内阻脾胃,多表现为中焦胃肠实热证。仝小林院士认为糖尿病早中期的核心病机是中满内热,以热态为主,胃肠实热证是其主要证型,口干渴、口苦口臭、大便干结为症状靶,血糖升高为指标靶,治法以泻热除满、行气通膵为主,创治疗糖尿病的经验小方通膵饮,全方由生大黄、黄连、焦槟榔三味组成,态靶同调,方简效著。方中生大黄为泻热导滞通腑的要药,临床常用量3~15 g;黄连为苦寒之最,善清中焦郁热,又是确有疗效的降糖靶药,临床常用量为15~30 g;槟榔行气消积,临床常用量6~15 g。

    2021年11期 v.41 1435-1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5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龙江名医马骥研用柴胡剂临床经验论要

    李富震;苏金峰;姜德友;

    龙江名医马骥善用柴胡剂治疗外感、内伤杂病以及疫病。表里为纲,三部为要梳理小柴胡汤证,增补腹诊、脉诊要点,拓展小柴胡汤证;善用大柴胡汤治疗瘟毒发黄、布病、瘟毒发颐等多种疫病;活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癫、狂等神志病;变通柴胡加芒硝汤治疗胆石症;巧用柴胡剂加味治疗寒热久不愈。

    2021年11期 v.41 1438-1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魏玮从虚、郁、瘀、滞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罗梦雪;毛心勇;苏晓兰;杨洋;潘雨烟;魏玮;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复杂,在治疗上以对症治疗为主。魏玮认为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虚为发病之根本,郁为致病之关键,瘀、滞为重要影响因素,从"虚、郁、瘀、滞"立论,临床有确切疗效。

    2021年11期 v.41 1442-1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5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邱健行四逆通腑排石汤治疗胆石症经验

    郑芷莹;戈焰;陈志杰;李紫昕;张伦;

    中医药治疗胆石症对于小结石及手术残石具有明显优势。邱健行认为,胆石症的主要成因不离肝胆气郁、中焦湿热,病位在肝、胆,与脾相关,病性虚实夹杂,气滞、湿热是其重要致病因素,治疗当以疏肝利胆、清热祛湿、通腑下石为大法,早期祛邪为主,后期扶正祛邪并重。自拟四逆通腑排石汤(柴胡、郁金、金钱草、怀牛膝、虎杖、肉苁蓉等),随证化裁,精准施治,同时指导调护,屡收良效。

    2021年11期 v.41 1446-1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花类药治疗银屑病经验

    杨素清;林立;王姗姗;

    银屑病病因涉及免疫、环境、遗传等诸多因素,发病机制复杂。中药花类药材具有质地轻扬、活泼灵动、药性中和、使用灵便的特点,运用于银屑病的辨证处方之中,取其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化瘀和疏肝解郁的功效。

    2021年11期 v.41 1450-1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6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成祥从中焦论治肺系疾病临证经验

    郭雨菲;刘国星;周鸿威;聂天旸;王凤鑫;王成祥;

    王成祥认为,肺与中焦在生理、病理等方面关系密切。中焦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枢纽,肺系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中焦息息相关。其病机关键在于气机运行不畅,虚实夹杂,寒温失调,故临证擅于运用经方、时方,从整体观念出发,将肺与中焦脾胃结合起来,注重气机调畅,平调寒热,虚实兼顾,坚持"治中焦如衡"的思想,达到"纠偏调衡"的目的,在临床收到较好的疗效。本文简要总结了王成祥从中焦论治肺系疾病的临证经验,并举验案1 则以说明疗效。

    2021年11期 v.41 1454-1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0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134例合并不同基础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转重率分析

    仕丽;丁欢;王檀;胡少丹;仝小林;李修洋;刘琪华;胡佳琪;常天瀛;

    目的分析合并不同基础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重率,以期为降低新冠肺炎病死率及提高救治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通化市传染病医院与通化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11日—2月17日收治的299例成人新冠肺炎患者资料,以无基础疾病的患者为对照,分析 134例合并有基础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分型、转归情况及转重情况。结果 2组年龄具有极显著差异。2组性别、住院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础疾病组发热发生率高于无基础疾病组(P<0.05);与无基础疾病组比较,基础疾病组轻型患者比例小(P<0.05);危重型患者比例多(P<0.01)。与无糖尿病组比较,合并糖尿病的新冠肺炎患者中重型、危重型患者比例高(P<0.05)。与无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组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基础疾病组比较,基础疾病组患者转重比例多(P<0.01)。结论合并基础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较无基础疾病的患者转重比例高,其中单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转重率最高,由于合并单纯糖尿病新冠肺炎患者血糖波动较大,控制不佳,并发症多等特点,病情发展快,导致转重率最高。

    2021年11期 v.41 1458-1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6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间质性肺疾病中医证型与胸部高分辨率CT相关性研究

    蔡冬洁;胡少丹;仕丽;刘杉杉;

    目的通过分析间质性肺疾病(ILD)中医证型与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改变特点,探讨中医宏观辨证与西医微观辨证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558例ILD患者病例及HRCT影像学资料,采用SPSS 21.0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寒饮伏肺,肺络痹阻证主成分1为网格、牵拉支气管扩张、蜂窝;成分2为实变;成分3为磨玻璃。脾经伏火,痰热内蕴证主成分1为实变、蜂窝;成分2为磨玻璃;成分3为牵拉支气管扩张、网格;邪盛痹重期主成分1为牵拉支气管扩张、蜂窝;成分2为磨玻璃;成分3为实变。邪微痹缓期主成分1为网格、蜂窝;成分2为磨玻璃。结论 ILD影像学变化在中医两期两证各有侧重,且二者具有动态联动关系。

    2021年11期 v.41 1462-1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芪黄降浊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

    刘扬扬;王艳艳;于晶;姜晓天;沈东;鲍鹏杰;熊壮;

    目的观察芪黄降浊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黄降浊颗粒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脂、空腹和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谷氨酰转肽酶的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天门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移酶及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芪黄降浊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疗效显著,能降低患者血糖、血脂及肝功能水平。

    2021年11期 v.41 1467-1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下载次数:4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化痰通腑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系统评价

    郭春艳;陈宝鑫;徐榛敏;张允岭;鲁喦;梁晓;金香兰;刘雪梅;傅晨;魏竞竞;刘少姣;王柳丁;邱文然;王业飞;代玲玲;周晶;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来评估化痰通腑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8个常用中英文数据库,应用RevMan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结果干预组vs对照组:NIHSS的评分较低,BI评分、临床有效率较高。但在中医证候积分上,疗程小于14 d无显著差异,大于14 d疗效较好[MD_(疗程<14 d)=-3.12,95%CI[-7.30,1.05],P=0.14;MD_(疗程>14 d)=-5.77,95%CI(-6.53,-5.01),P<0.000 01]。结论化痰通腑法相对常规西医可降低NHIS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提高BI评分和临床有效率,但考虑相关临床研究及样本量较少,仍需开展更多大规模、高质量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2021年11期 v.41 1471-1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补肾通络汤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保护作用及血清 hs-CRP与TNF-α水平的影响

    张兆锦;刘喜;

    目的探讨补肾通络汤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保护作用及血清 hs-CRP、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通络汤治疗,2组均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腰膝酸痛、气短懒言、疲倦乏力、面色晦暗、纳少、浮肿)、尿微量白蛋白(mAlb)、24 h尿蛋白(24 hPRO),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血清炎性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改善状况,比较2组总有效率和治疗方案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后腰膝酸痛、气短懒言、疲倦乏力、面色晦暗、纳少、浮肿积分,尿mAlb和24 PRO水平,Scr、BUN指标,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以上积分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eGFR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eGF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5%,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30/40)(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补肾通络汤能够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 hs-CRP、TNF-α水平,改善尿蛋白等肾损害相关指标,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和西医实验室检测指标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安全可靠。

    2021年11期 v.41 1475-1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及与证候的关系研究

    赵莹莹;陈其凤;刘娇媚;汪玉娇;闫占峰;

    目的调查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SOM)中医体质及证候的分布情况,探讨"辨体"与"辨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问卷形式对335例SOM患儿进行体质辨识,通过Pearson分析患者体质与证候的相关性。结果平和质(26.57%)为SOM患儿最常见的体质类型,气虚质(22.39%)、阳虚质(16.42%)、阴虚质(12.24%)及血瘀质(8.96%)为SOM患儿常见的偏颇体质类型,且儿童SOM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候密切相关。结论 SOM患儿的治疗过程中,通过采用"辨体"与"辨证"结合的方法纠正偏颇体质,有利于SOM的防治,对降低SOM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11期 v.41 1479-1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助阳补肺除痹颗粒药效学实验研究

    胡少丹;仕丽;王旭;

    目的验证助阳补肺除痹颗粒抗炎与止咳功效。方法根据助阳补肺除痹颗粒的功能与主治,分别选用大鼠、豚鼠和小鼠等试验动物,建立、复制与药物治疗间质性肺疾病作用相关的实验动物模型,从抗炎、止咳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主要药效学试验。以与其功能主治相近及给药途径相同的醋酸泼尼松片和消炎止咳片作为主要药效学研究的阳性对照药物。结果助阳补肺除痹颗粒可显著拮抗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改善急性炎症(P<0.01)。助阳补肺除痹颗粒可抑制慢性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内芽组织增生(P<0.05),减缓肺纤维化进展。助阳补肺除痹颗粒止咳试验(豚鼠枸橼酸喷雾引咳法)结果表明,助阳补肺除痹颗粒可明显抑制枸橼酸诱发的豚鼠咳嗽(P<0.05,P<0.01)。助阳补肺除痹颗粒止咳试验(小鼠氨水引咳法)表明助阳补肺除痹颗粒可明显抑制氨水刺激所引发的咳嗽,止咳作用效果显著(P<0.05,P<0.01)。结论助阳补肺除痹颗粒可以有效抑制急、慢性炎症,抑制肺纤维化进展,可明显抑制枸橼酸和氨水所诱发的咳嗽,有效延长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

    2021年11期 v.41 1484-1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清肝降浊方基于TLR4/NF-?B信号通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作用机制研究

    丁云录;欧喜燕;李驰坤;李晓兵;连树林;

    目的通过试验探讨清肝降浊方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饲喂的方法,诱导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动物模型。预防性给药12周后,检测血脂(TC、TG)、肝脂(TC、TG)及肝功能(AST、ALT)指标,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Western-blot检测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LR4、NF-κB P65、MyD88表达水平。结果清肝降浊方3个给药组动物血清AST、ALT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TLR4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或P<0.05);高、中给药组大鼠肝组织匀浆及血清中TG、TC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NF-κB P65、MyD88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或P<0.05);清肝降浊方3个给药剂量组都可不同程度地减轻肝脏病理损伤。结论清肝降浊方具有保肝降酶、降低血脂、肝脂含量,减轻肝脏病理损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TLR4/NF-κB信号通路中TLR4、NF-κB P65、MyD88蛋白表达,起到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作用。

    2021年11期 v.41 1489-1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助阳补肺除痹颗粒治疗间质性肺疾病机理研究

    袁成波;王檀;

    目的观察助阳补肺除痹颗粒对间质性肺疾病患者MUC5B启动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管内一次性注射博莱霉素方法,复制肺纤维化动物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药醋酸泼尼松组,助阳补肺除痹颗粒设高剂量、中剂量和低剂量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分别于造模后第7天、第14天、第28天每组随机选取10只动物做相关指标检测。以醋酸泼尼松片作为阳性对照药物,观察助阳补肺除痹颗粒对MUC5B启动因子的影响,以及在肺泡炎期及肺纤维化期的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助阳补肺除痹颗粒可通过降低肺组织中MUC5B水平阻止肺纤维化发展,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肺纤维化。

    2021年11期 v.41 1493-1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冰片增强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抗氧化作用研究

    王文生·王月;陈悦;贾红娥;郭冬梅;

    目的探究冰片协同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再灌注加依达拉奉组,脑缺血再灌注加冰片组,脑缺血再灌注加依达拉奉加冰片组。I/R模型构建后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检测脑组织水肿程度和脑梗死面积,氧化因子(MDA,SOD,GSH)水平,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IL-1β)水平,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5)表达。结果 I/R组大鼠出现神经功能评分增加,脑水肿程度和脑梗死面积增加。依达拉奉与冰片不同程度减轻以上病理改变,但仅有依达拉奉与冰片联合使用表现改善明显。I/R组大鼠氧化因子水平增加,抗氧化因子水平降低,且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增加,依达拉奉与冰片联合使用抗氧化与抗炎效应最强,优于药物单用。I/R降低了大鼠脑组织中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依达拉奉与冰片能够不同程度的增加ZO-1,Occludin,Claudin-5表达,依达拉奉与冰片联合使用能够恢复这些蛋白表达水平至基线。结论依达拉奉与冰片能不同程度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病理症状。冰片能够增强依达拉奉抗氧化、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协同抑制缺血后ZO-1,Occludin,Claudin-5表达下调,保护血脑屏障有关。

    2021年11期 v.41 1497-1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下载次数:5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艾叶的临床应用及其量效关系

    马旭;卫若楠;于同月;赵林华;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艾叶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范围为5~41.4 g,常用剂量为6~30 g,丸剂用量多为1.6~10 g,外用为30~300 g。结合病种、证型、症状选择其最佳剂量,如温阳散寒、活血调经治疗痛经、不孕症等,汤剂为5~41.4 g,丸剂为1.6~10 g;温阳散寒、行气化湿治疗炎性肠病等,为6~10 g;温阳除湿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外用为30~300 g;散寒除湿,补气养血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为6~12 g。为发挥其最佳功效,常根据病种、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温阳散寒、活血调经常配伍肉桂、香附、阿胶等;温阳散寒,行气化湿常配伍砂仁、小茴香等;温阳除湿常配伍陈皮等;散寒除湿,补气养血常配伍西洋参、白术等。

    2021年11期 v.41 1502-1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下载次数:9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瞿麦的临床应用及其量效探究

    段莹莹;王青;韦宇;卫若楠;连凤梅;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瞿麦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范围为3.7~60 g,汤剂常用量为10~30 g,丸散剂用量为0.076~1.035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利尿通淋治疗泌尿系疾病(泌尿系感染、小儿尿频等)和肾系疾病(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肾结石、肾囊肿、肾盂肾炎等),常用汤剂剂量为3.7~60 g(丸散剂为0.076~1.035 g);清热解毒,利水消癥治疗妇科疾病(卵巢癌、卵巢囊肿、闭经)和男科疾病(前列腺肥大、勃起功能障碍),常用量为10~30 g;渗泄行水治疗肝胆系疾病(肝硬化腹水),常用量为10~2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利尿通淋常配伍车前子、萹蓄、木通、石韦等;清热解毒,利水消癥常配伍茯苓、猫爪草、车前子等;渗泄行水常配伍茯苓、滑石、茵陈等。

    2021年11期 v.41 1506-1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下载次数:5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芦根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苗润宇;卫若楠;李青伟;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芦根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为10~150 g,常用剂量为10~30 g,散剂常用量为4.14~15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芦根发挥其透热解毒治疗外感疾病(温病初起、伤风感冒、咽喉疾病、急性扁桃体腺炎)为15~50 g;发挥其生津止渴,清热除烦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咯血、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痈、肺间质纤维化)为30~60 g;发挥其清热和胃止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呕吐、消渴)为10~60 g,4.14g~15 g(散剂);发挥其清肃肺气,利尿除烦治疗泌尿系统疾病(肾结石、尿毒症)为60 g;发挥其清热利湿退黄治疗肝胆系统疾病(急慢性肝炎)为60~15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透热解毒常配伍麦冬、桑叶、菊花、薄荷等;生津止渴,清热除烦常配白茅根、冬瓜子、竹茹、葛根等;清热和胃止呕常配伍竹茹、沙参、天花粉、太子参等;清肃肺气,利尿除烦常配伍苍术、厚朴、生地黄等。

    2021年11期 v.41 1510-1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下载次数:8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散结通脉颗粒质量标准的建立

    孙尧;王艺璇;刘爱东;成光宇;张洪铭;解生旭;姜英子;

    目的制定散结通脉颗粒(SJTM)质量标准。方法使用薄层色谱法(TLC)对SJTM颗粒中丹参、水蛭、茯苓、泽泻、枳壳、陈皮进行定性鉴别;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SJTM中丹酚酸B含量作为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薄层鉴别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丹酚酸B进样量在0.034~0.544 μg中与峰面积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丹酚酸B的平均回收率为98.24%,RSD=1.95%(n=5)。结论此标准稳定可行,可作为SJTM的质量标准。

    2021年11期 v.41 1514-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不同针具、不同操作方法对恢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及其机制

    杨雪梅;吴云天;王之虹;刘鹏;谢海亮;佟雪;

    目的探究不同针具、不同操作方法运用恢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及其机制。方法收集本院针灸推拿科疗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D组,各36例。A组实施撬拔法联合粗针、B组实施撬拔法联合细针、C组实施提插捻转法联合细针、D组实施提插捻转法联合粗针。观察4组患者治疗后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腰椎JOA评分、压敏点痛阈测定值,并应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4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 A组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腰椎JOA评分、压敏点痛阈测定值级、SF-36生活质量、治疗疗程方面明显优于其余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腰椎JOA评分、压敏点痛阈测定值级SF-36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撬拔法联合粗针组合的恢刺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效果显著,进一步证明粗针明显优于细针,撬拔法明显优于提插捻转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缓解肌筋膜痉挛,纠正错位腰椎关节相关。

    2021年11期 v.41 1519-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雷火灸辅助疗法对肺纤维化并发肺气肿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黄玉龙;周燕;鲍春龄;龙彤;

    目的探究雷火灸辅助疗法对肺纤维化并发肺气肿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8例肺纤维化并发肺气肿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9例。2组患者均给予头孢呋辛钠联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雷火灸辅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各项肺部功能、纤维化和炎性细胞因子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的FEV_1、FVC、FEV_(1 )/ FVC、DLCO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的HA、PC-Ⅲ、Ⅳ-C、LN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的TNF-α、hs-CRP、IL-2、IL-6、IL-8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GF-β1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辅助疗法能够有效降低肺纤维化并发肺气肿患者各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进而改善肺部纤维化和肺部功能。

    2021年11期 v.41 1523-1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针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进展

    黄海鹏;常钧琪;杨通;薛福宇;钟祯;马诗棋;王洪峰;

    近年来,有关针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研究越来越丰富,本文对近20年CNKI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献进行述评,在临床研究过程中得出针刺治疗对患者的血糖、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临床检查相关指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同时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结论。研究发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研究存在中医分型不明确,研究样本数量少,缺少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研究等问题,应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加强。

    2021年11期 v.41 1527-1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四君子汤类方治疗小儿泄泻脾虚证

    王韵;刁娟娟;陈鲁;

    小儿泄泻是我国儿科重点防治和研究的"四病"之一,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性决定了小儿泄泻脾虚证在临床较为多见,在脾虚基础上进行进一步辨证,常见参苓白术散证、健脾丸证、异功散证、七味白术散证,均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进行加减施治。通过梳理四君子汤类方在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现代临床运用情况,为临床对脾虚泄的辨证论治和立法处方提供借鉴和依据,以更好的运用经方指导临床。

    2021年11期 v.41 1532-1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下载次数: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近现代医案整理柴胡类方治疗不寐

    于兰;关惠芳;张立敏;宋兹圣;南红梅;

    不寐作为脑病科的常见病,严重危害着人民健康。近现代医案中记载了许多柴胡类方在关于不寐的治疗上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文章归纳整理近几年相关研究,将名老中医对柴胡类方的运用思路以及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四逆散治疗不寐的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拓宽经方的临床应用范围,为中医药治疗不寐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021年11期 v.41 1536-1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1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