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慧琪;范艺龄;何沂;袁沙沙;苗青;
"攻补平衡"法则是在阴阳平衡的大前提下遵循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势因势利导,以一种动态平衡的方式对疾病进行治疗的法则。其核心是使正气平衡,从而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理想状态。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时"攻补平衡"法则为其提供了独特的辨治思路,重视肺肾两脏关系在支气管哮喘疾病发展与治疗中尤为关键。辨治支气管哮喘的理论依据与临证思路以"攻补平衡"为准则从肺肾两脏展开。
2021年07期 v.41 846-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月娇;赵莉;徐莲薇;
伏邪理论为中医病因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指导临床治疗外感内伤等多种疾病颇有意义。从中医伏邪理论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机为正气不足、邪伏胞宫,鼓舞正气、祛邪而出为治疗的根本原则。其中正虚以脾虚不健、肝阴不足为主,伏邪以湿火内伏、气郁内滞为主;扶正以健脾升阳、养肝滋阴为要,祛邪以化湿消瘀、行气清火、通络透邪为法。
2021年07期 v.41 850-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黄羚;顾元烨;江媚;
胞宫胞脉胞络理论是中医基于脏腑理论对女子生殖功能的基本认识。子宫体、宫颈、卵巢、输卵管、盆壁及其相关的血管、神经、韧带及受体当属胞宫、胞脉、胞络功能范畴。胞脉和胞络属于胞宫的一部分。胞脉、胞络将脏腑化生之气血全面布散于胞宫,心、肾通过胞脉、胞络与胞宫相联系。"精满""血足"是良好子宫内膜环境的体现。肾气亏损,胞脉失疏,冲任不充,胞宫瘀滞,藏泻失序,表现为子宫内膜较薄及血供不足,不利于孕卵的着床。治疗子宫内膜容受性低下应予补肾气,通胞脉,自拟二补助育汤,可以改善子宫内膜血液循环,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辅助妊娠成功率。
2021年07期 v.41 854-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李翠娟;巩振东;孙理军;佟雅婧;
"辛以润之"的思想最早见于《内经》,认为辛味药可以开腠理、致津液、通气化而治疗燥证。临床将辛味药运用于外感病、口干症、糖尿病、脾胃病等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口干、口渴、皮肤干燥、便干尿少、筋脉拘急等相关干燥症状的治疗效果颇佳,拓展了"辛以润之"的内涵。
2021年07期 v.41 858-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邹汶珊;魏岩;周丽雅;
柳宝诒在深入研究伏气温病的基础上提出了女科疾病多为热邪内蕴、伏而发病,瘀热内蕴、营阴受损为主要病因。其辨证时重视女科疾病易损营伤阴的特点,治疗用疏瘀化热、养营托邪之法,巧用经方灵活化裁,擅长以药制药,尤擅用生地黄顾护阴津。
2021年07期 v.41 862-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博荀;黄一珊;金籽杉;赵林华;王蕾;
气虚阳微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病机,助推了血管病变、神经病变、肾病等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仝小林院士临床常以黄芪、当归、淫羊藿三味小方作为处方基础进行治疗。黄芪为"补气之长",其性升提,可充盈脉络之气,常用24 g或30 g;当归与黄芪同施,在令气血互生的同时,亦可养血活血以护络脉,常用15 g;淫羊藿温肾助阳,以小剂施之,可温化寒邪、令气血生化不竭,常用9 g,阳虚甚者用15 g。三味同用,气、血、阳兼顾,相须相使,在改善"老态"的同时,亦对改善多种糖尿病并发症大有裨益。
2021年07期 v.41 865-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黄一珊;张博荀;王涵;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的共同超声表现,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炎等。仝小林院士认为,此类疾病以情志失常为主要病因,并呈现"郁-瘀-虚"的发展过程,治疗时当注意察因重果,调态治靶。针对疾病早期痰火郁结之态,夏枯草、猫爪草、木贼草能清热泻火,化痰散结,态靶同调,临床常用剂量为夏枯草30~60 g,猫爪草15~30 g,木贼草15 g。
2021年07期 v.41 868-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9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何莉莎;顾成娟;宋攀;
仝小林院士将2型糖尿病分为"郁热虚损"四个阶段,病至"虚损"阶段,则变证百出,此阶段以正气不足,阴阳两虚,兼有血瘀为核心病机,治疗注重扶助正气,调补阴阳,辅之以活血化瘀,并针对各种并发症随证治之。肉桂、山萸肉、生晒参是仝小林临床常用的益气扶正、阴阳双补的小方,三味药合称"温脺饮",对于2型糖尿病晚期但见阴阳两虚者,皆可配伍使用。方中肉桂常用剂量为3~30 g,山萸肉常用剂量为9~60 g,生晒参常用剂量为6~30 g。
2021年07期 v.41 871-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6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仕丽;王檀;方雅坤;罗威;胡少丹;仝小林;
总结从"寒湿疫"理论治疗通化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策略与思路,凝练救治经验。COVID-19属于中医"寒湿疫"范畴,病机特点为"寒、湿、瘀、虚、痹",寒湿阳虚是病因病机核心,气化顿滞为疾病变化的关键。结合通化地区气候特点,患者高龄、基础疾病多等复杂因素,在治疗上,总以救治肺气为基本原则。全程注重内外通达,宣畅气机,心肺同治,温阳解毒。治疗策略上同质通治与个体辨治相结合,谨守病机,中西结合。在重症与危重症的救治中,思辨西医救治方法之影响,去伪存真。在治疗节点上,逆其病势,关口前移,既病防变。
2021年07期 v.41 880-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下载次数:5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朴春丽;王涵;吴学敏;王丽;顾成娟;赵晓华;赖杏荣;张琦;
目的评价中医优化治疗方案干预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内分泌科门诊以及福田区9家社区康复中心的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根据患者随访期间的暴露因素(是否接受中医药治疗)分为中医优化治疗组和生活方式干预组,定期随访2组12、24、48周的糖尿病发生率、转为正常率和次要疗效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体质量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对中医优化治疗组进行辨证分型,观察并比较随访期间2组肝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结果纳入统计患者385例,中医优化治疗组192例,生活方式干预组193例,2组基线各项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中医优化治疗组转糖尿病率为27.60%(53/192),生活方式干预组为44.04%(85/193),RR=0.63,中医优化方案较生活方式干预,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可达36%。中医优化治疗组转正常率为50%(96/192),生活方式干预组为32.8%(63/193),RR=1.52,采用中医优化方案患者的糖尿病血糖转归率较仅采用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血糖转归率高出52%。同时中医优化治疗方案可以控制糖脂代谢,其差异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2组未见肝功能、血常规异常及严重不良事件。结论中医优化治疗方案干预应用于糖尿病前期人群,可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提高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转归率,有效改善患者的糖脂代谢。
2021年07期 v.41 884-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下载次数:8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崔晓敬;朱云霞;赵春梅;王君;武剑;张志强;王志军;
目的观察枳壳煮散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CHD)肝郁气滞型的疗效及对患者sICAM、NLRP3活性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3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包含阿托伐他汀的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枳壳煮散治疗,连续治疗8周。治疗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和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98.51%,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5.07%,57/66)(P<0.05);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NLRP3、IL-1β、IL-18、sICAM-1、CRP、LDL-C、TC、T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治疗后上述指标降低更为明显(P<0.05);2组治疗后HDL-C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升高更为明显(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枳壳煮散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可改善炎症反应程度,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改善中医症状积分,提高临床有效率,安全性良好。
2021年07期 v.41 890-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韦杏;冯智琼;邹敏;李崇进;黄炫又;韦乃凤;杨振亚;农志飞;
目的探讨龙盘止咳方治疗小儿咳嗽3个证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小儿咳嗽患儿(风热犯肺证、痰湿蕴肺证、痰热壅肺证病例各30例)。各组均给予龙盘止咳方,每日1剂,5 d为1个疗程。观察3组证型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评分等相关指标。结果风热犯肺证、痰湿蕴肺证、痰热壅肺证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66%、58.62%、75.86%;证候疗效,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蕴肺证(P<0.05);单项症状积分,3组在咳嗽、咳痰、鼻塞、肺部啰音单项症状方面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涕、咽充血、扁桃体方面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3组不同证型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程度不同(P<0.01)。结论龙盘止咳方治疗小儿咳嗽的3个证型均有疗效,以风热犯肺证疗效更显著,且用药安全。
2021年07期 v.41 895-8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 邢丹;杨卫;刘淑娟;李亚;冯卫卫;赵娜;张玲媛;
目的观察消风止咳汤剂对风束肺络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肺通气功能及血清sIgE、EOS、EC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4例CVA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盐酸丙卡特罗片+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消风止咳汤治疗,连续治疗2周,对比2组咳嗽症状(咳嗽频率、咳嗽程度、咳嗽性质)、肺通气功能[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量(PEF)]、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嗜酸性粒细胞(EOS)、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改善情况,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咳嗽频率积分、咳嗽程度积分、咳嗽性质积分、sIgE、EOS、EC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EV_1、FVC、PEF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0.4%,47/52)明显高于对照组(73.1%,38/52)(P<0.05);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合并症,心肝肾功能器官检查和血尿粪常规检测无异常。结论?消风止咳汤剂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够有效抑制炎性因子和过敏因子释放,有助于逆转气道重塑,改善CVA患儿肺通气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2021年07期 v.41 899-9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金山;曹云祥;阮丽萍;王青松;张晓莉;梁成名;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痰瘀痹阻证与非痰瘀痹阻证在病程时间、疾病活动度及预后不良因素方面的差异性。方法?纳入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痰瘀痹阻证组与非痰瘀痹阻证组,各50例,比较2组病程时间的差异,并以DAS28-ESR分值来比较2组疾病活动度的差异,以伴关节外病变、高滴度RF及抗CCP抗体阳性例数来比较2组预后不良因素的差异。结果?与非痰瘀痹阻证组比较,痰瘀痹阻证组病程时间、DAS28-ESR数值显著升高(P<0.05);与非痰瘀痹阻证组预后不良因素指标比较,痰瘀痹阻证组伴关节外病变、高滴度RF及抗CCP抗体阳性例数显著增多(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痰瘀痹阻证较其他证型具有病程偏长、疾病活动度偏高及预后较差的疾病特点,痰瘀痹阻证型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高病情活动度及预后不良的关联因素。
2021年07期 v.41 903-9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柯瑾;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广谱抗生素治疗剖宫产术后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6例剖宫产术后盆腔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予广谱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血府逐瘀汤内服外敷治疗。观察2组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后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水平。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血肿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2周时观察组血肿大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CRP、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治疗2周时2组VAS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内服外敷联合广谱抗生素治疗剖宫产术后盆腔血肿能够降低白细胞、CRP和PCT水平,促使炎症恢复,缩短体温恢复时间,促进血肿吸收,减轻临床症状。
2021年07期 v.41 907-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菲菲;张雪松;白彦萍;
目的探究清热凉血方对血热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TIGIT表达及其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血热型银屑病患者28例及健康对照组14例作为研究对象。在血热型银屑病组中选取PASI评分>10分的8例患者进行清热凉血方干预,治疗2个月。观察血热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IGIT、IFN-g、IL-17、IL-10以及PASI评分表达情况及其治疗前后变化。结果?TIGIT+CD4+T细胞在银屑病患者中表达频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且治疗后表达频数较之前升高(P<0.01)。患者治疗后PASI评分显著下降(P<0.05)。IFN-g、IL-17、IL-10治疗前后变化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0.01,P<0.01)。结论?清热凉血方可上调血热型银屑病患者CD4+T细胞表面的TIGIT表达,同时抑制IFN-g和IL-17A分泌。
2021年07期 v.41 911-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闫洋;江萍;
目的探讨凉血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阿维A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凉血解毒汤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皮损情况、血液流变学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48/50)高于对照组(78.00%,39/50)(P<0.05)。治疗后,2组皮损面积、红斑、鳞屑、浸润评分、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总分、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全血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凉血解毒汤可明显改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情况及血液流变学,并可调节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免疫功能,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2021年07期 v.41 915-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熊武;白雪;肖慧;吴玉娟;赵世情;寻毅;兰宏伟;袁维;
目的探讨阿魏酸(FA)对高糖诱导损伤的内皮祖细胞(EPCs)生物学功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人脐带血EPCs,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双荧光染色法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等技术对培养的EPCs进行鉴定。将鉴定成功的EPCs用30 mmo1/L的葡萄糖预处理120 h后,分别在不同浓度梯度FA(0、1、2、4、8、16 mg/L)条件下干预培养,确定FA促高糖受损EPCs增殖的最佳浓度。另将高糖诱导损伤的EPCs随机分为实验组(最佳浓度FA干预)和模型对照组(PBS干预),同时设置正常EPCs对照组(PBS干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黏附能力测定试验、Matrigel体外成管试验、划痕实验及ELISA法检测FA对细胞增殖、黏附、成血管、迁移能力及对EPCs分泌SOD的影响。结果 FA促高糖受损EPCs增殖的最佳浓度为8 mg/L;与正常组比较,高糖受损EPCs增殖、迁移、黏附及成管能力显著降低(P<0.05);当用FA干预后,高糖受损EPCs增殖、黏附、迁移及成血管能力显著增强(P<0.05)。ELISA检测发现,与正常组比较,高糖受损EPCs分泌SOD能力显著下降(P<0.05),而用FA干预后,能部分逆转EPCs分泌SOD能力,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 处理能改善高糖受损EPCs生物学功能,但对高糖受损EPCs分泌SOD作用不明显。
2021年07期 v.41 919-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吕歆;张香军;尚俊梅;胡新俊;
目的研究槲皮素通过法尼醇X受体(FXR)通路对胆汁淤积幼鼠的治疗作用及相关蛋白表达的调控。方法?60只幼鼠分为槲皮素低、中、高剂量组(20、40、80 mg/kg槲皮素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等量2%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灌胃。比较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FXR、多药耐药蛋白3(MDR3)、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亚型2(OATP2)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第2、3、4周槲皮素低、中、高剂量组血清ALT、ALP、GGT水平低于模型组,3组依次降低(P<0.05)。HE染色模型组肝细胞变性及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槲皮素3个剂量组脂肪变性数量减少,小胆管及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减轻。槲皮素低、中、高剂量组FXR、MDR3、MRP2、OATP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模型组,3组依次升高(P<0.05)。结论?槲皮素可改善胆汁淤积幼鼠肝功能,减轻肝组织病理变化,推测与激活FXR信号通路,上调MDR3、MRP2、OATP2表达有关。
2021年07期 v.41 924-9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玲玲;苏磊;胡梦圆;张昕雨;鲁艺;
目的对升阳散火汤进行拆方研究,探讨全方及其拆方对慢性疲劳模型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方法将ICR小鼠平均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升阳散火汤组、补虚组、升阳散郁组。采用复合应激因素复制慢性疲劳模型,以小鼠的体质量、悬尾及力竭游泳实验进行疲劳行为学评价,观察小鼠线粒体超微结构及其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MFN1、OPA1、DRP1的变化。结果各组小鼠体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给药15 d补虚组力竭游泳时间最长(P<0.05),给药30 d升阳散火汤组力竭游泳时间最长(P<0.01);给药15、30 d均为升阳散火汤组悬尾静止时间最短(P<0.05)。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模型组小鼠骨骼肌线粒体形状不规则;升阳散火汤组骨骼肌线粒体最接近正常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FN1、OPA1、DRP1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OPA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MFN 1蛋白表达水平有上调趋势;升阳散火汤组、升阳散郁组DR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0.01),补虚组DRP1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复合应激所致疲劳模型小鼠骨骼肌会出现线粒体结构的损伤;升阳散火汤整方抗慢性疲劳的效果最佳,可能是与保护线粒体结构,调节线粒体动力学相关。
2021年07期 v.41 930-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野;丛德毓;张红石;胡冠宇;汲广成;王宇峰;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中药对缺血性脑卒后认知障碍大鼠模型P38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卒中后认知障碍大鼠模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联合组,每组10只。对大鼠进行行为学实验观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检验法(ELISA)检测治疗后各组的大鼠血清和脑组织内P38MAPK浓度。结果?造模后与造模前比较,造模大鼠行为学评分与造模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后模型组的血清内P38MAPK浓度高于空白组(P<0.01)。造模后模型组的脑组织内P38MAPK浓度高于空白组(P<0.05)。治疗后对大鼠行为学观察,水迷宫试验显示联合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模型组分别于空白组、联合组比较,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内P38MAPK浓度低于模型组(P<0.01),联合组脑组织内P38MAPK浓度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大鼠脑组织和血清内P38MAPK浓度升高与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的认知障碍的发生有关,大鼠脑组织内P38MAPK参与卒中大鼠认知损伤过程。头针联合中药可以促进P38MAPK的浓度降低,并且能修复受损伤大鼠模型的空间记忆能力。
2021年07期 v.41 935-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方心怡;丁齐又;于同月;邵蒙苏;
通过搜集古医集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川楝子用量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范围为6~20 g,常用剂量为3~15 g,丸散剂临床用量多为0.3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疏肝理气解郁治疗月经不调、闭经、不孕、更年期综合征、乳腺结节等妇科疾病,为6~10 g;疏肝泄热、理气止痛治疗湿疹、带状疱疹、睾丸肿痛、支气管扩张症、慢性前列腺炎等疾病,为3~15 g。根据疾病、证型和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疏肝理气解郁常配伍柴胡、香附、郁金、佛手等;疏肝泄热、理气止痛常配伍延胡索、生地黄、黄芩、当归等。因此,川楝子临床用量应综合考虑病证及配伍等多种因素,随病施量、因证施量、因配伍施量。
2021年07期 v.41 939-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7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楠茜;李春楠;吕经纬;高晓晨;张龄予;张辉;孙佳明;
目的研究"人参-鹿茸"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和TCM筛选并建立"人参-鹿茸"有效成分数据库;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TTD数据库分别预测有效成分和阿尔茨海默症的相关靶点并使其映射;对映射所得靶点进行GO 功能分析和 KEGG 信号通路分析;利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根据贡献指数分析确定"人参-鹿茸"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物质基础。结果 "人参-鹿茸"共筛选出29个重要潜在活性成分,与其相关的阿尔茨海默症的靶点40个,9条KEGG信号通路和12条生物过程注释。结论 "人参-鹿茸"药对以Retinol、17-Beta-Estradiol、Panaxadiol、Ginsenoside Rb1、Kaempferol和Adenosine Triphosphate构成主要物质基础,通过调节PTGS2、DRD2、ACHE、BACE1和TRPV1等靶点并作用到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血清素能突触、cAMP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和癌症途径等信号通路中,进而发挥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作用。本研究揭示了"人参-鹿茸"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方式调控阿尔茨海默症的主要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开发"人参-鹿茸"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2021年07期 v.41 943-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下载次数:9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王桂彬;荆琳;刘兴兴;尹炳驿;潘丽;庞博;
《伤寒杂病论》对风湿三附子汤的论述详见于《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篇》。历代医家对于桂枝附子汤与白术附子汤的病证解读仁智互见,尤以白术附子汤为著。通过对其方证进行探讨,试析桂枝附子汤与白术附子汤的发病机制与治法,以便对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认为桂枝附子汤与白术附子汤乃内外合邪致病,治疗均旨在取微汗之义,注重顾护里气。然发汗太过,风邪虽去,病必不除,湿邪辗转,流滞皮下而现白术附子汤证。两方虽然症状相同,但是证候不同,病理反映亦不同。然药随方变,而方随证转,故制方加减用药应当以证为着眼点。
2021年07期 v.41 948-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下载次数:7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陈燕玲;刘建博;
通过归纳分析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有治疗咳嗽气喘的条文,总结仲景治疗咳喘的方药证治规律。结果显示《伤寒论》中治疗咳喘的方剂有13首,《金匮要略》中有33首,去掉重复的4首,《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治疗咳喘的方剂总共有42首。根据治则治法对这42首方剂进行归纳分类,并对涉及的48味药进行频数统计和功效分类,总结出张仲景治疗咳喘首重协调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调节津液代谢,祛邪兼顾扶正,联合应用治肺八法。
2021年07期 v.41 952-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文方;王亚峰;李流云;李星瑶;高琪;张涛;安鹏;吴喜利;
目的观察"泻阳跷补阴跷"针刺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门诊及疗区收治的50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针灸治疗("泻阳跷补阴跷"针刺法穴位:申脉、照海+基础穴位:百会、印堂、安眠、神门、三阴交+辨证取穴),每日1次,1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痊愈6例,显效18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习惯睡眠效应、睡眠障碍、使用催眠药物频率、日间功能7个项目的评分均有所改善。结论?"泻阳跷补阴跷"针刺法能够调整阴阳跷脉,交通全身阴阳治疗失眠,具有较好的疗效。
2021年07期 v.41 956-9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6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刘长发;于国强;李丹丹;袁星星;战晶玉;杨磊;王炳予;刘杨月;
目的?研究电针结合丹芪祛瘀止痛颗粒治疗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型)的疗效及对Hp、MTL、G17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10例。按随机对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治疗组56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抗Hp三联治疗2周,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胃复春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电针结合丹芪祛瘀止痛颗粒,连续治疗12周,对比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观察典型症状,检测胃镜、Hp、MTL和G17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胃胀"症状改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3组症状均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胃镜评分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MTL、G17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患者较之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之对照组可更有效提高CAG患者Hp转阴率(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配合丹芪祛瘀止痛颗粒对治疗气虚血瘀型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优于口服胃复春片,对患者典型症状及Hp、MTL、G17的改善存在优势,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2021年07期 v.41 960-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朱世瑞;许玉珉;马云枝;兰瑞;张铭;菅艳萍;康超如;汤银芳;
目的探究分期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0月于我院康复病区及脑病二区住院治疗的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同时接受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分期针刺法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脑卒中影响量表(SIS)、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Fugl-Meyer平衡量表(FM-B)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下肢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而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期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1年07期 v.41 964-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燕;徐学功;石学敏;
目的探讨"活血散风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伴原发性高血压对患者血压负荷、神经功能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5月-2020年5月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针灸理疗科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2组均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降压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散风针刺法"进行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6周后的血压负荷、血液流变学、脂代谢指标水平及治疗前、治疗3、6周后的神经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周后,2组收缩压(SBP)负荷、舒张压(DBP)负荷、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TC)水平、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6周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活血散风针刺法"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负荷及血液流变学,并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脂代谢,值得推广。
2021年07期 v.41 969-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