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楠;
六经病存在特殊证型,临证应知常达变,悉心鉴别。本文对太阳病表寒化热证、阳明病胃中虚冷证、少阳病三焦水郁证、太阴病脾络瘀滞证、少阴病阳郁不舒证、厥阴病纯寒证和纯热证进行了初步辨析,冀对临床诊疗有所帮助。
2021年06期 v.41 709-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芸;李平;
精神分裂症属中医"癫狂"范畴,其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分别与中医癫证、狂证临床表现基本一致。其中阳性症状主要表现为思维障碍、妄想、幻觉等;阴性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反应迟钝、思维言语贫乏、情感淡漠等;认知损伤包括注意力难以集中、执行力差和工作记忆障碍等。这三大主症与中医"神"密切相关。其中魂为阳神,阳主升发,阳神易亢,可表现为阳性症状;魄为阴神,阴主敛降,阴神易敛可表现为阴性症状;神机出入失常,神机失用则表现认知损害。据此对从升降出入辨治精神分裂症进行探讨。
2021年06期 v.41 713-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吴倩;倪青;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临床常见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临床上西医多采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疗效确切但单用常难获得理想效果。用温阳健脾利水法,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基础上,对于甲减脾肾阳虚为主证的患者,多靶点选方用药,重视疾病全程,标本兼顾,以达到迅速缓解症状、维持指标长期平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2021年06期 v.41 717-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于庆洋;王俊宏;邓家琳;吴静静;
万全,明代著名医家,一生著述颇丰。《幼科发挥》是其晚年为"发明《育婴家秘》之遗意"所作,也是对万氏儿科以及万全毕生学术思想的重新梳理,是中医儿科典籍中集大成之作。全书以五脏主病为纲,在承袭了钱乙五脏辨证学说的基础上,融入万氏的五脏有余不足论、重视脾胃、分期辨治以及有其独到见解的变蒸学说等学术思想和特点,医论详实,方药精当,对中医儿科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1年06期 v.41 720-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6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祖民;张宇兴;张涛;
《伤寒论》作为中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原文注释研究一直是重要的研究方向。运用中医术语研究成果与理论方法,将《伤寒论》的名词和术语进行区分研究,指出《伤寒论》原文所载语词归入名词范畴,而应用于《伤寒论》理论研究,但不见于《伤寒论》原文者,称为术语。此外,诠释学作为理解与解释的学科,将"伤寒"在不同时期的定义进行诠释学"视域融合",不仅可以清晰明确名词术语的概念与内涵,同时有助于中医学术的继承与创新。
2021年06期 v.41 724-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一凡;李雁;温雅璐;曾燕鹏;
"在卫汗之可也"出自叶天士《温热论》,本文从"在卫汗之可也"出发,结合秦伯未老先生对温病卫分证诊治的相关论述,分别对"在卫""汗之""可也"进行梳理及探析,旨在阐明秦伯未在温病卫分证中汗法的应用,为现代中医临床温病学相关病证的诊治提供参考。
2021年06期 v.41 730-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徐冰;
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出肝虚证型,倡导补肝之法。笔者研究张氏其法,试从肝脏病理生理等方面分析,总结肝虚证脾胃病的辨证治法方药,并将温肝、补肝之法运用临床,列举医案2则,以资后学评鉴。
2021年06期 v.41 734-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曲玉婷;李仝;
厌食是肿瘤患者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早饱、消瘦等,西医治疗疗效有限,故临床常结合中医中药治疗。李仝教授从阴阳失衡论治肿瘤患者之厌食,用香砂六君子合半夏泻心汤加减以平调阴阳,恢复脾胃阴阳升降之机,从而缓解厌食症状,增加食欲,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
2021年06期 v.41 738-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思思;李平;邵翠丽;王燕;孙婷;
本文以湿邪致病特点与元气化生异常为切入点,阐述湿邪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表现及后期耐药的原因。结合现代免疫因子、脂质代谢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从侧面说明湿邪与卵巢癌的紧密联系。基于因机证治理论,探讨卵巢癌的治法治则,即以扶正解毒通络为基础,配伍健脾化湿之剂,从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来治疗卵巢癌。
2021年06期 v.41 741-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董成达;阎兆君;
恐惧障碍是常见青少年心理障碍,是以突然出现的恐惧体验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精神科常见疾病,常伴心悸、气促、头晕、手足麻木等多种躯体生理症状和植物神经症状。阎兆君教授基于志意辨证体系,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魄小、志魄失谐(志胜魂)、魂魄失谐,治法当以定志安魂、聚魄除惊,创立聚魄除惊汤用于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显著。
2021年06期 v.41 744-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影;韩宇博;邹国良;隋艳波;刘莉;
介绍刘莉教授以"治未病"思想防治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经验,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予以阐述。刘莉教授强调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亏虚,外因为饮食不节、劳逸失度、情志失调等。痰湿是MS的病理因素,贯穿于发病的全过程,病机特点为虚实夹杂,脾肾亏虚为本,痰瘀热互结为标。在MS痰浊内生期注重"未病先防",通过中医健康宣教以及对饮食、运动、情志的调理以防病于未然;在MS痰瘀互结期重视"既病防变",以健脾补肾,祛痰瘀热邪之标实为治则,预防变证发生;MS"瘥后"期的调摄从心理、生活和药物几个方面进行,以防病复发。
2021年06期 v.41 747-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韦伟;孙军;帅雪芬;
目的观察金荞麦胶囊对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肺通气功能及EOS、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2例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金荞麦胶囊口服治疗,连续治疗1周,评估2组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圣乔治呼吸问卷积分(呼吸症状积分、活动受限积分、疾病影响积分)、肺通气功能[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免疫球蛋白E(Ig E)及嗜酸粒细胞(EOS)的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1.7%,显著高于对照组72.2%(P <0.05);2组治疗后呼吸症状积分、活动受限积分、疾病影响积分均显著降低(P <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 <0.05);2组治疗后FVC、FEV1、PEF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且观察组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 <0.05);2组治疗后血清EOS、Ig E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 <0.05)。结论金荞麦胶囊能够显著降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EOS和Ig E水平,减轻呼吸道炎症反应,提高患者肺通气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2021年06期 v.41 751-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向飞;石小平;张玉芳;尹学永;
目的探讨滋阴活血饮辅助西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0月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共1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75例给予西药单用治疗,观察组7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滋阴活血饮辅助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MMSE量表评分、ADAS-cog量表评分、ADL量表评分、氧化应激指标及β淀粉样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量表评分和ADL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 <0.05);观察组治疗后ADAS-cog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 <0.05);观察组治疗后SOD和GSH-Px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 <0.05);观察组治疗后MDA和β淀粉样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 <0.05)。结论滋阴活血饮辅助西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能够显著减轻症状体征,提高智力水平,并有助于改善生存质量;此外该方案还可减轻机体氧化应激损伤,下调β淀粉样蛋白表达,这可能是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可能机制所在。
2021年06期 v.41 75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黄伟;
目的观察中药塌渍法联合内服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血清软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2月-2019年1月收治的92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给予双氯芬酸联合中药塌渍法治疗;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独活寄生汤内服治疗,连续治疗4周。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僵硬及关节功能积分,髌上囊积液和滑膜厚度,血清COMP、CTX-Ⅱ、MMP-3均明显降低(P <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43/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34/46)(P <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塌渍法联合内服独活寄生汤能够抑制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COMP、CTX-Ⅱ、MMP-3水平,改善关节病理性损伤,有助于缓解退行性关节症状,提高关节功能。
2021年06期 v.41 759-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姜利芳;刘璐;李雪梅;
目的总结益气养阴、活血祛风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月邯郸市中医院风湿科门诊、国医堂门诊及病房就诊并确诊的干燥综合征病例120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西药组)、B组(中药组)、C组(中西医结合组),每组40例,A组予以茴三硫、艾拉莫德治疗,B组予以益气养阴、活血祛风中药汤剂治疗,C组给予艾拉莫德、中药汤剂治疗,治疗12周后对比3组的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外分泌腺功能以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C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A组与B组,P <0.05;C组的总有效率(97.50%)高于A组与B组(85.00%),P <0.05;C组治疗后的泪液流率与唾液流率均大于A组与B组,P <0.05;C组治疗后的血沉、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G水平均优于A组与B组,P <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祛风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指标,提高外分泌腺功能,且总有效率高。
2021年06期 v.41 763-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袁烁;陈敏红;陈思达;邓高丕;
目的观察经药物杀胚治疗有效出院的瘀结成癥证异位妊娠患者,外敷双柏油膏及口服加味化瘀消癥复方对治疗异位妊娠包块与盆腔积液效果。方法将经药物治疗有效出院的瘀结成癥证异位妊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双柏油膏外敷,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味化瘀消癥复方口服,对比出院2周后与4周后的阴道彩超情况,观察2组患者异位妊娠包块与盆腔积液的变化。结果出院2周后,治疗组异位妊娠包块缩小率、盆腔积液缩小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出院4周后,治疗组异位妊娠包块缩小率高于对照组(P <0.05),盆腔积液缩小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2周与4周后,治疗组异位妊娠包块消失的例数均高于对照组(P <0.05);对于包块尚未消失的病例,治疗组包块的R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经药物治疗有效出院的瘀结成癥证异位妊娠患者,在外敷双柏油膏的基础上,继续服用加味化瘀消癥复方,可有效促进异位妊娠包块与盆腔积液的吸收,减少尚未消失异位妊娠包块的血供情况。
2021年06期 v.41 767-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丰雪;闫珺;隋博文;崔正易;刘松江;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和聚类分析总结刘松江治疗乳腺癌学术思想和辨证思路。方法将患者基本信息、四诊、诊断及治疗等病历信息录入中国中医科学院提供的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建立刘松江治疗乳腺癌的医案数据库。并以此数据库为基础,运用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通过对98首处方,194味药物的功效统计,使用频次最多的为补虚药,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常用药对及置信度得到核心处方,利用聚类分析得到4个类方。结论总结刘松江治疗乳腺癌调理阴阳,以"和"为贵,重视整体兼顾局部的学术思想。
2021年06期 v.41 771-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江继君;刘兴坤;董霞;刘枝城;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联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对Colles骨折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血钙(Ca)水平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7年3月-2019年3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Colles骨折,共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治疗,治疗8周。比较2组叩击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肿胀消褪时间,术前、术后8周的血清ALP、BMP-2、血Ca水平、腕关节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叩击痛消失、骨折愈合及肿胀消褪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与术前比,术后8周,2组血清ALP、BMP-2、血Ca水平、腕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5);而VAS评分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 <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可显著升高患者血清ALP、BMP-2、血Ca水平,改善腕关节功能,并能缓解患者疼痛,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
2021年06期 v.41 776-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尹金秀;
目的研究探讨清热祛浊胶囊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痰湿瘀热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20年4月本院门诊收治的痰湿瘀热型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为调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组采用清热祛浊胶囊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干预。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糖指标、炎性因子水平、血管内皮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自愿退出本研究1例、未严格执行用药方案2例;对照组失访1例、检测结果缺失1例剔除本研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45/51),高于对照组患者为71.15%(37/52)(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炎性因子包括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介素-1β(IL-1β)、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包括血管内皮素1(ET-1)低于对照组,而一氧化氮(NO)、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指数(FMD)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65%(9/51)、11.54%(6/52),组间比较无差异(P> 0.05)。结论清热祛浊胶囊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痰湿瘀热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糖代谢指标,降低机体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安全性良好,可临床推广。
2021年06期 v.41 780-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杨鹏;赵美兰;杨宇慎;赵雪峰;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与奥沙利铂联合应用对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的转移抑制。方法利用HT29人结肠癌细胞株建立裸鼠肝转移模型1周后,按尾静脉注入成分不同,随机分成6只冬凌草甲素单一应用组[100 mg/(kg·d), OD组]、6只奥沙利铂单一应用组[5 mg/(kg·d),Oxa组]、6只冬凌草甲素与奥沙利铂联合应用组[OD-100 mg/(kg·d) plus Oxa-5 mg/(kg·d),OD加Oxa组]及6只对照组(RPMI 1640 100μL,Control组)。分组制模3周后处死,观察各组药物干预后的转移情况。结果各组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成功率为100%(24/24)。与Control组相比,OD组、Oxa组及OD加Oxa组均可显著降低或减少肝质量、血性腹水、胆汁淤积及肝转移评分,而OD加Oxa组更能显著抑制肝转移形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ontrol组局部浸润发生率、淋巴结转移率及腹膜种植转移率有增高趋势,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冬凌草甲素与奥沙利铂联合药物干预可大幅度增加转移抑制效果,至于具体的转移机制有必要进行临床试验的量化指标来判定转移抑制效果。
2021年06期 v.41 784-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建辉;张超凡;崔小锋;余云飞;王程;
目的观察和探讨摩腹手法对原发性失眠大鼠行为学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4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摩腹组和拮抗组各16只,采用自制改良平台水环境法对后3组大鼠进行原发性失眠造模,造模后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不作干预,摩腹组和拮抗组大鼠给予每日1次的摩腹治疗,其中拮抗组每日治疗前给予拮抗剂灌胃,持续14 d后,检测比较各组大鼠旷场试验和高架十字迷宫试验的结果,以及脑干内5-HT、DA、NE和ACH的水平。结果旷场试验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运动时间和站立次数上均有明显减少(P <0.05),与模型组相比,摩腹组和拮抗组大鼠在运动时间和站立次数上均有明显增加(P <0.05);高架十字迷宫试验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OE和OE%均有明显减少(P <0.05),与模型组相比,摩腹组和拮抗组大鼠OE、OE%、OT和OT%均明显增加(P <0.05);此外,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干内DA、NE和ACH水平均明显升高(P <0.05),而5-HT水平明显降低(P <0.05),与模型组相比,摩腹组和拮抗组大鼠脑干内DA和NE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5),5-HT水平明显升高(P <0.05)。结论摩腹手法可通过调节中枢DA、NE、5-HT和ACH的水平,对原发性失眠大鼠的焦虑和抑郁状态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2021年06期 v.41 78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初洪波;刘聪;刘艳华;成光宇;
目的优化醒脑提神香薰产品的制备工艺,建立醒脑提神香薰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挥发油提取按照正交试验设计超临界萃取试验;对处方里的代表性药材陈皮、辛夷进行定性鉴别分析。结果确定香薰产品萃取工艺: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分别为30 Mpa、60Ⅱ和2 h;代表性药材通过薄层色谱建立了特异性强、重复性好、阴性无干扰的鉴别方法。结论经验证醒脑提神香薰产品的制备工艺稳定、可靠,适合生产。用薄层色谱法对陈皮和辛夷进行鉴别,特异性强、重现性好、阴性无干扰。
2021年06期 v.41 793-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1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科宇;邸莎;韦宇;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玄参具有以下特点:汤剂中玄参用量范围为0.828~111.9 g,临床常用9~37.5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滋阴清肺润肺治疗喘咳、糖尿病等疾病,为10~30 g;清营凉血治疗温病热入营分,肌肤红疹等,为7.5~15 g。滋阴降火解毒治疗咳嗽咯血、脱疽,产后外感实热等病,为3~111.9 g;解毒利咽治疗喉部疾病如喉痹、急性喉炎、乳蛾等,为0.828~30 g;软坚散结治疗瘰疬、痰核、疝气等病,为10~3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滋阴养肺润肺常配伍生地黄、麦冬、北沙参;清营凉血常配伍犀角、生地黄、麦冬;滋阴降火解毒常配伍百合、金银花、石膏;解毒利咽常配伍升麻、金银花、马勃、板蓝根;软坚散结常配伍浙贝母、牡蛎、海藻等。
2021年06期 v.41 797-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7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赵芸芸;韦宇;卫若楠;于同月;王秀阁;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郁金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范围为0.04~48 g,常用剂量范围为6~20 g,丸、散剂用量范围为0.925~21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疏肝理气、行气解郁治疗肝胆系疾病(脂肪肝、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和情志病、心胸痛,常用量为0.04~37 g、21g(丸剂);清心凉血、醒神开窍治疗神志疾病(昏厥、失眠、癫狂等),常用量为12~48 g、0.925~1.07 g(散剂);行气止痛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呃逆、腹胀等),常用量为6~20 g;行气宽胸、降气平喘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支气管哮喘等),常用量为8~3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疏肝理气、行气解郁常配伍柴胡、黄芩、威灵仙等;清心凉血、醒神开窍常配伍石菖蒲、白矾、天麻等;行气止痛常配伍吴茱萸、柴胡、厚朴等;行气宽胸、降气平喘常配伍紫苏、贝母、核桃仁等。
2021年06期 v.41 801-8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8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杨泽;韦宇;卫若楠;于同月;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泽泻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为4~90 g,常用剂量为15~30 g,散剂常用量为2.8~6.2 g,丸剂的用量范围为1.8~10.4 g,常用量为6.2~10.4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渗湿利水,化痰祛饮治疗眩晕、痛风、水肿等,为9~70 g、6.2 g(散剂)、1.8~10.4 g(丸剂);补肾养阴、利水泄热治疗耳鸣、高血压合并水肿,为30~90 g;利水渗湿泄热治疗泌尿系感染、咳嗽、带状疱疹等,为4~30 g;利水渗湿化浊治疗冠心病、黄褐斑、老年糖尿病等,为10~30 g;清热利湿泄浊治疗高脂血症、关节炎、脂肪肝等,为15~50 g、1.8 g(丸剂)。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渗湿利水,化痰袪饮常配伍茯苓、白术、半夏等;补肾养阴,利水泄热常配伍白术、白芍、熟地黄;利水渗湿泄热常配伍板蓝根、柴胡、紫花地丁、泽兰等;利水渗湿化浊常配伍菟丝子、半夏、牡丹皮等;清热利湿泄浊常配伍大黄、柴胡、茯苓等。
2021年06期 v.41 805-8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下载次数:6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边学峰;李晶峰;金力群;杜延佳;李志成;吕金朋;兰梦;高旭;吴楠;张辉;
目的分析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动物药质量标准的研究现状,为202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动物药质量标准提升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动物药的收载情况、相关鉴别与含量测定、含有动物药的中成药品种、收载动物药显微鉴别、含量测定、其它鉴别方法的中成药品种、动物药中未收载但中成药收载的动物药品种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较2015年版减少了穿山甲一种,共收载动物药51种,均有性状鉴别,其中18种动物药收载显微鉴别,25种动物药收载化学鉴别,包括薄层、钙盐检测、显色法等,3种爬行类动物药收载了聚合酶链式反应法,22种动物药收载含量测定,包括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结论 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所载动物药但含有动物药的中成药大幅增加、质量控制方法得到提升;近五年动物药质量控制研究成果尚有众多未被《中国药典》采用,对于动物药的质量控制而言余勇可贾,是进一步提升《中国药典》的坚实的基础。
2021年06期 v.41 809-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1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曹柏龙;苗桂珍;杜启明;刘巧巧;贺思圣;陈子泮;
目的观察运用贺氏管针疗法联合腰背肌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将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2组患者均给予腰背肌康复训练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增加贺氏管针疗法,每周针刺3次。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增加布洛芬缓释胶囊对症止痛,一共治疗4周。对治疗前后的腰腿痛评分(JOA)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2种不同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后JOA评分和ODI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 <0.01或P <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运用贺氏管针疗法联合腰背肌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
2021年06期 v.41 817-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于绍卉;姚璠;阮征;张红;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中药灌肠治疗妇科疾病的方法,为临床治疗妇科疾病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将子宫腺肌症所致的肾虚血瘀型痛经的72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进行治疗的为对照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保留灌肠进行治疗的观察组。对2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痛经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治疗后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 <0.01)。观察肾虚血瘀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灌肠治疗子宫腺肌症所致肾虚血瘀型痛经,效果显著,能更有效改善肾虚血瘀证证候、痛经程度。
2021年06期 v.41 82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毕颖;宣丽华;
宣丽华教授认为,顽固性面瘫以素有脾虚痰饮内停,风邪外袭,内外合病,痰瘀互结为主,或兼有肝郁脾虚,痰瘀结聚面部经络,致面部经筋失养和(或)拘挛。病机关键为脾虚痰瘀互结,脾阳不足为本,痰瘀互结为标。提出了"病痰饮者,当温经"的思想,治疗中应谨守病机、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以温经通络、化痰利饮、肝脾同调、痰瘀并治为原则。采用粗针平刺督脉穴温经通络、化痰利饮;脐针疗法中的健脾三针肝脾同调、痰瘀并治;配合面部穴位浅刺通络牵正;并以中药苓桂术甘汤合牵正散加减来温阳化饮、化瘀通络。
2021年06期 v.41 825-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潘宇琛;柳静;张淼;刘慧丽;
小儿遗尿症是儿科常见疾病,《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遗尿症》指出遗尿以虚证居多,根据遗尿特点主要分为4种类型:下元虚寒型、肺脾气虚型、脾肾两虚型、心肾不交型,并分型治疗。此外,针刺、艾灸、推拿、穴位贴敷疗法也可用来治疗遗尿。西医主要包括基础疗法、报警器疗法、药物疗法治疗。但是一些患儿应用常见的治疗方法或效果不好,或停药后即复发。所以为了开拓思路,更好地继承发扬经方,将文献中应用经方治疗遗尿症的经验进行总结。
2021年06期 v.41 829-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姜德友;周岚;和鹏飞;韩洁茹;
"崩"作为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漏下"作为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本病病因病机多端,可分为肾虚、脾虚、血瘀、血热、肝郁气结等证型,论治以补肾益气、固经止血,补脾养血、固经止血,清热固经、止血调经,活血化瘀、固经止血,平肝理气、固经止血为主。本病病因多端,病机复杂,既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疑难急重病症,故本文从病名、病因病机及治疗入手,对历代医籍中崩漏病的相关论述进行整理,望对临床有所帮助。
2021年06期 v.41 833-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下载次数:7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闫淼;陈锐;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病机复杂,本虚标实,以虚损为主。通过查阅古今文献,探索古今医家对糖尿病肾病学术思想认识的差异。经研究发现,由于古今社会背景大环境的变化,当代糖尿病肾病病因与饮食因素最为密切,以虚、瘀、浊为主要病机,并与痰浊、热邪、瘀血、毒邪、风邪等病理产物互结,逐渐损耗人体正气,从而导致邪盛正衰,最终形成气血阴阳俱虚以肾阳亏虚为主的结果。
2021年06期 v.41 837-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2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