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佳佳;原晓风;刘彦晶;荆薇;孙丽平;
小儿泄泻是临床常见病,内因主要是小儿脾气亏虚,外因感受风邪、饮食不当、脏腑虚寒等。王烈教授融各家观点,认为小儿湿热泻病机以脾伤为本,湿热毒蕴为标;提出"和脾之阴阳,清热利湿解毒"的治疗方法,拟方二白饮;认为"脾运湿化液自生,脾健药运泄方止",强调慎用大寒大热之品,留心兼症,灵活加减。
2021年02期 v.41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江洋;冯高飞;黄金兰;刘传波;胡凯文;王芬;卫月;
"围城必阙"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意为:围城之战,需要留出一门,这样守方以为留有一线生机,作战便不会以全力相对,故而便于攻方破城。肿瘤绿色治疗特别重视中医外治疗法的应用,讲求内外同治。箍围疗法作为中医外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箍围药布局在恶性肿瘤周围,对其进行围困,进而缩小肿瘤范围,并且在肿瘤周围人为的营造出一个"护场",进一步抑制肿瘤生长,在肿瘤的治疗上具有相当的优势,与"围城必阙"有异曲同工之妙。
2021年02期 v.41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宇兴;张国骏;张涛;
《伤寒论》真武汤临床应用广泛,然而原方煎服方法,因药液剩余并未尽服,存在疑问。论文分2部分对真武汤进行诠释学研究:方证理论研究和文本研究。方证理论研究方面,以现代文献为基础,对类方的方药及煎服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得出茯苓四逆汤与真武汤的煎服法均应有剩余药液,这与毒性药物蓄积及急危证治疗的中病即止理论相关。另外,文本研究层面,运用诠释学循环方法对类方的煎服法原文进行研究,发现真武汤的煎服法在《伤寒论》文本中可能存在讹误,后世的诠释则当属过度诠释。
2021年02期 v.41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瑞洁;邵卫;陈国华;
血管性痴呆归属于中医"痴呆"范畴,脾肾两虚为病机之本,痰湿、瘀血为病理产物,迁延日久,入络酿毒,郁蒸化热,损伤脑络,神机失灵而成痴呆。故泻火解毒为本病常用治法之一,黄连解毒汤能泻火解毒、清热开窍,本文从血管性痴呆"毒损脑络"角度论述了黄连解毒汤泻火解毒法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
2021年02期 v.41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霞;谢玮;卫杨林;姚茹冰;
中医认为,五脏不安,营卫失和是失眠的病机关键。中焦居于脘腹,是营卫二气产生之源,是五脏所藏精气之源,是失眠的主要病位。脏腑及营卫气机失调均易反映于腹部,运用中医腹诊,触按以脐为中心的腹部五脏分区,观察腹部寒热、压痛、血脉搏动等情况,对明辨失眠的病位病机、遣方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02期 v.41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下载次数: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姜立娟;李玉国;崔巍;崔渺;张文风;
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等众多代谢紊乱性疾病的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近年来,运用中医理论解释以及应用中医药治疗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已成为研究热点。"脾主运化"理论是脾藏象学说的核心,通过探索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与"脾主运化"理论相似性,从脾主运化理论、胰岛素抵抗病因病机、胰岛素抵抗与脾主运化关系、运用脾主运化理论治疗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对胰岛素抵抗进行全新认识,为临床治疗胰岛素抵抗提供新思路。
2021年02期 v.41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5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朱晓婷;黎明全;赵建军;
清代医家叶天士于《临证指南医案》首次提出"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心肾不交的遗精。该治法突出了后天之本,中焦脾胃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中焦脾胃运化失常,可导致脑髓失养或毒损脑络,从而引起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阿尔茨海默病与肠道微生物群落失调密切相关。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理论特点,进一步探究中焦脾胃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相互关系。通过查阅文献、参考古籍医案、阿尔茨海默病用药规律分析、相关实验研究,为此法在临床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提供论据支持,为中医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提供新思路,为中医药防治复杂病因病机的脑系疾病提供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1年02期 v.41 160-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下载次数:6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高泽正;杨映映;顾成娟;李青伟;王佳;
气血精阴亏虚是多种慢性疾病发展至后期的共同病机。仝小林院士临床辨治具有此类病机的疾病时,首先横向把握疾病发展的全过程,明确气血精阴亏虚出现的先后次序和相互联系,而后纵向辨别刻下气血精阴的病机主次。结合不同疾病背景和病情程度,灵活加减,精确施量。临床常以黄芪、熟地黄、黄精三药组"四补三黄方",黄芪长于益气,兼具补血之效,用量多在30~120 g;熟地黄功在养血补血,但亦可补肾填精,用量多在15~60 g;黄精以养阴补精为主,但其归于肺脾肾三经,同样可益气补血,用量多在30~60 g。三药各有侧重,又相互兼顾,相互配伍,协同发挥气血精阴并补之功效。
2021年02期 v.41 16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5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丽;朴春丽;顾成娟;吴学敏;
仝小林认为鼻炎的治疗当辨涕之脓清、辨有无过敏。当其辨证要点为黄浓涕时,仝院士常精选三味药物——炒栀子、连翘、薄荷合成三味小方,炒栀子泻火除烦,清热解毒,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三者以清上焦之热为主,共奏清鼻窍之功,在鼻炎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该小方临床常用剂量分别为薄荷6~15 g,炒栀子、连翘15~30 g。
2021年02期 v.41 16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赖杏荣;顾成娟;朴春丽;
仝小林院士认为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在辨证上,需在以下3个要点上与疾病后期进入虚寒阶段者进行鉴别:辨尿之寒热,辨痛之虚实,辨阳痿之身心。仝小林认为下焦湿热,瘀阻经络,气机不畅为核心病机,宜清热燥湿解毒,行气化瘀,选用黄柏、生蒲黄、橘核组成三味小方,黄柏常用剂量为9~30 g,生蒲黄9~15 g,橘核15~30 g,临床随证加减,疗效显著。
2021年02期 v.41 170-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方心怡;苗润宇;王涵;
心阳主一身之阳气,肾阳即"元阳",为先天之阳,两者具有密切关系,且在五脏之阳气中尤为重要。慢性疾病危重阶段或迁延日久常损及心阳和肾阳,见心肾阳衰。仙茅、淫羊藿、巴戟天是仝小林院士临床常用的助阳三味小方,尤擅扶助心肾之阳。仙茅可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补命门之火,常用剂量6~30 g;淫羊藿可补命门、益精气、坚筋骨,常用剂量9~30 g;巴戟天可补肾助阳、强壮筋骨、祛风除湿,常用剂量9~15 g。
2021年02期 v.41 17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下载次数:7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陈烁;顾成娟;刘弘毅;赵晓华;李培;朴春丽;
黄连、肉桂、酸枣仁,是临床常用治疗心火亢盛不寐的小方。仝小林院士认为,黄连入心经,长于清心火以安神,临床常用剂量为3~6 g;肉桂性大热,味辛、甘,补火助阳,引火归原,与黄连配伍,能交通心肾,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水火既济,临床常用剂量为1~3 g;酸枣仁味酸,性敛,有助于"阳入阴",且使已入之阳不轻易外出故亦能防治早醒。临床常用剂量为15~60 g,可用至120 g。仝小林认为,心火亢盛之失眠症辨证要点为心烦失眠、夜尿多,溲黄舌红。盗汗加煅龙骨、煅牡蛎,肾水不足加生地,舌红少津加瓜蒌牡蛎散,失眠重加夜交藤、远志。治睡眠之药需注意服法,晚饭后服半剂,睡前服半剂。三味药组成治疗心火亢盛小方,既能针对"心火亢盛",基础实验表明其又具有明确的镇静助眠作用,在临床上应用效如桴鼓。
2021年02期 v.41 176-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下载次数:9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王庆泽;李雪可;刘建平;刘晓萌;焦红;王玉婷;崔泽华;
本文对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基于化浊解毒理论分期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临证经验进行了总结,对浊毒理论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从浊毒理论的角度试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总结归纳了李佃贵分期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经验。
2021年02期 v.41 179-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9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赵广然;于天洋;刘彦麟;孙远征;
痛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往往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近年来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孙远征教授在明辨痛症病因、针灸镇痛机理的基础上,根据传统经络循行及疼痛部位的特点,结合"标本根结"理论,遵循"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和"上病下治,下病上治"的选穴原则,同时配合运动疗法,提出了循经远取动法治疗痛症。尤其在治疗软组织痛症方面,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加以总结应用。
2021年02期 v.41 183-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海龙;杨素清;王松岩;李志岭;李志鸿;
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病,但病因病机复杂,易诊难治。药组是一种介于单味药与方剂之间的相对固定的配伍组合,包括"对药""角药"等不同形式。王玉玺教授运用中医理论辨治银屑病时,常用药组,获得了较为明显的临床效果。
2021年02期 v.41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朱力立;朱晓华;
江阴朱氏针灸起源于清乾隆年间,现已传承七代,以治疗喉科疾病见长,多从整体论治,倡导经络辨证,内治与外治并重,讲究层层调治,先予针刺,再予吹药噙含,后予中药汤剂口服,具有专科治疗特色。
2021年02期 v.41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叶金飞;曾丽华;李茂飞;朱玲;
围绝经期抑郁症是首发于围绝经期,以情绪低落、抑郁甚至自杀倾向为主要表现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日益增长,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朱玲教授在围绝经期本虚基础上,以叶天士"久病血瘀"为理论指导。认为围绝经期抑郁症因虚致瘀,病发瘀血。从瘀论治,审因补虚,标本同调,同时结合围绝经期心理、生理特点,给予情志疏导,顾护基础疾病,可为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有效思路。
2021年02期 v.41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李雨;李冀;
目的观察补阳益胃汤联合SOX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晚期胃癌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SOX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补阳益胃汤,共4个化疗周期,约3个月,统计治疗前后卡氏功能(KP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和临床有效率、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CA-125)水平改变。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体力改善且治疗组有效率(70.83%)高于对照组(37.50%,P<0.05);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治疗组有效率87.50%优于对照组有效率54.17%(P<0.05);2组患者CA-199、CA-724、CA-125水平校治疗前均降低(P<0.05),CEA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其中治疗组CA-199、CA-125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CA-724降低水平相当(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化疗方案相比,补阳益胃汤联合化疗有增效减毒,缓解化疗损伤的作用,能够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缓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
2021年02期 v.41 197-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陈韦;李京;张明雪;
目的探讨化瘀祛痰颗粒治疗痰浊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无复流及其对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筛选180例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无复流患者,中医证型为痰浊血瘀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应用化瘀祛痰颗粒,疗程为1周,并随访3个月。对2组患者心肌声学造影(MAC)指标、中医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CE相关定量指标中曲线上升斜率β、心肌血流量MB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E相关定性指心肌灌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组间对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55%)高于对照组(78.89%)(P<0.05)。结论化瘀祛痰颗粒具有健脾益气、祛瘀化痰之效,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患者心肌微循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1年02期 v.41 20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张琳婷;张根明;
目的探讨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和演变的规律。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9年1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太原市中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诊治的脑出血患者494例,研究证候要素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结果 494例脑出血患者中,最为常见的证候要素为痰,其次为血瘀、风、火,气滞出现最少;两个证候要素组合最多的为痰瘀,其次为痰热、风痰;3个证候要素组合最多的为风、痰、瘀,其次为火、痰、瘀。在病情进展过程中,痰、瘀始终居前两位。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更易出现火证、气虚证。吸烟、饮酒患者更易出现火证和痰证。结论痰、瘀是出血性中风最为突出的证候要素,贯穿疾病的始终。
2021年02期 v.41 205-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下载次数:6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郑妮亚;江坚;黄丽燕;周雪;
目的观察大补元煎治疗复位后残余头晕(肾元亏虚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中药组38例、西药组39例、对照组39例。中药组予大补元煎口服14 d,西药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14 d,对照组不予药物口服。治疗前、7 d后、14 d后3组均行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复位后1 d、7 d、14 d,3组均行视觉模拟(VAS)评分,比较三者的结果。结果 7 d后中药组和对照组DHI评分及VA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14 d后3组之间DHI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补元煎可以显著提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头晕(肾元亏虚型)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残余头晕的症状。
2021年02期 v.41 209-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杨建华;王晓鹏;文科;孙薛亮;陈映辉;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窄谱红光照射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2例低位肛周脓肿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21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联合窄谱红光照射;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坐浴联合窄谱红光照射。观察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节点的创面疼痛、肉芽生长和创面分泌物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CRP、TNF-α和IL-6)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第1 d的创面疼痛、肉芽生长及分泌物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术后第3天开始中药熏洗联合窄谱红光照射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血清CRP、TNF-α和IL-6 水平值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第3天、第7天的血清CRP、TNF-α和IL-6 水平值均低于术前(P<0.05);治疗组在术后第3、7 d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值均低于同时间节点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窄谱红光照射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确切,且能够抑制创面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创面的炎症反应。
2021年02期 v.41 213-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刘东武;高明利;于静;
目的通过观察加味九分散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瞬时电位感受器香草酸受体1(TRPV1)表达的影响,探讨加味九分散的止痛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扶他林乳胶剂组、加味九分散外敷组。模型组、扶他林乳胶剂组和加味九分散外敷组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扶他林乳胶剂组合加味九分散组给药48 h后取大鼠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皮肤提取蛋白,观察TRPV1通道蛋白表达。结果造模组关节局部皮肤及关节囊TRPV1表达明显增高,扶他林乳胶剂组和加味九分散外敷组关节皮肤及关节囊TRPV1表达较造模组明显减少。结论加味九分散通过减少痛风关节炎大鼠关节局部TRPV1蛋白表达起到止痛作用。
2021年02期 v.41 217-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耀;胡蝶;程纯;刘杰;傅建;徐剑;
目的采用UPLC-MS/MS法建立大鼠血浆中绿原酸含量测定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黑骨藤中绿原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方法采用沉淀蛋白法处理血浆样品,以葛根素为内标,色谱柱:ACQUITY UPLC CSH C18 (150 mm×3.0 mm,1.7 μm),流动相:乙腈-水(0.2%甲酸)(80:20)等度洗脱,流速:0.3 mL/min,柱温:25 ℃,进样量:2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以正离子扫描,选择离子监测模式进行检测。结果血浆中绿原酸在0.018~6.750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定量限为:0.018 μg/mL,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小于6.51%,准确度在96.73%~115.55%范围内,提取回收率在88.76%~113.28%范围内,基质效应在88.01%~99.83%范围内。绿原酸在高、中、低剂量组的药动学参数为:Cmax分别为0.177、0.370、0.757 mg/L;AUC(0-t)分别为0.584、1.717、2.857 mg·h/L;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3.553,5.507,5.148 h。结论所建立的大鼠体内绿原酸分析方法灵敏度高、快速、选择性好;在6.4~25 mg/kg剂量范围内,黑骨藤中绿原酸在大鼠体内表现为线性动力学特征,各剂量下绿原酸药动学数据存在一定差异。
2021年02期 v.41 220-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丽;廖亮英;戴飞跃;王瑜;张扬;陈敏敏;黄洁雅;叶永鑫;周忠志;
目的探究解毒生肌膏对2型糖尿病大鼠溃疡皮肤微生态平衡的影响。方法将3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经STZ诱导,以2型糖尿病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为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解毒生肌膏组(主要有全蝎、蜈蚣组成)、银锌皮肤黏膜抑菌霜组。模型组不做处理,其余2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外敷,每天1次,共21 d。各组分别于干预后 3、7、14、21 d Masson染色观察皮肤溃疡修复情况,采用LFT-1红外线敏感温度计检测创面温度,精密pH试纸检测创面pH值。结果解毒生肌膏组第3天、第7天创面组织炎症细胞数量减少,肉芽组织数量、胶原比例增加;解毒生肌膏组第7天 pH值低于模型组(P<0.05),创面温度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生肌膏可调节创面pH值趋向正常,减轻创面炎症反应,改善创面微生态,从而促进糖尿病溃疡愈合。
2021年02期 v.41 225-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4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丽芬;姚艳玲;崔景军;
目的观察梗死脑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Ang-2) 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揭示电针人中穴能否促血管新生。方法将 160只Wistar大鼠按查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M)、针刺组 (A)、假手术组、空白组。前3组又根据术后 3 h、12 h、24 h、2 d、3 d分别分为 5 组。分别采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Ang-2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与空白组Ang-2 RNA及蛋白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模型组Ang-2 基因及蛋白表达于术后3 h开始增高,在术后24 h时相达高峰,各时相表达均高于空白组(P<0.05)。电针组Ang-2 基因及蛋白表达MCAO术后3 h呈增高趋势,在术后12 h时相达高峰。除术后3 h时相外,其余各时相电针组Ang-2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同时相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人中穴对 MCAO大鼠 Ang-2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有良性调整作用,可促进脑组织梗死侧缺血半暗带血管新生,早期介入疗效较佳。
2021年02期 v.41 230-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莹;刘莉;关慧波;
目的观察远志皂苷对转tau基因果蝇阿尔茨海默病模型行为学及寿命的影响。方法将待测果蝇分为3组:空白组(正常果蝇喂基础培养基)、模型组(转tau果蝇喂基础培养基)、远志组(转tau果蝇喂2%浓度远志皂苷培养基)。5 d后对3组果蝇的攀附指数、进入无障碍离心管个数、平均寿命、最高寿命及半数死亡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远志皂苷组攀附指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远志皂苷组进入无障碍离心管个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远志皂苷组半数死亡时间、平均寿命、最高寿命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远志皂苷能提高转tau基因果蝇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的运动能力、学习记忆能力,延长其寿命。
2021年02期 v.41 234-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马紫童;王雪帆;唐秀凤;高莹莹;王瀚;刘仁慧;
目的研究衰老大鼠心肺病理、自由基损伤的增龄性改变及淫羊藿、女贞子对其的影响。方法 8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9、12、15、17月龄组,淫羊藿组、女贞子组及其配伍组。用药组饲养至15月龄后开始灌胃给药2个月。3、6月龄组适应饲养1周。剖取心脏和肺脏,检测脏器指数、组织病理学及T-AOC、SOD、NO及MDA水平。结果老年大鼠心肺出现退行性的病理改变,T-AOC、SOD及NO逐渐降低,MDA逐渐升高。与17月龄组比较,配伍组大鼠心肺的病理改变减轻,肺组织T-AOC升高(P<0.01)。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显示,两药配伍可逆转17月龄衰老大鼠的上述指标至(11.82±1.14)月龄水平,优于淫羊藿、女贞子单用。结论淫羊藿、女贞子合用能够延缓心肺组织退行性病理改变,降低肺组织T-AOC。
2021年02期 v.41 238-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4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庆;张慧;冯卫星;杨东东;
目的通过观察化痰解郁汤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醇(CORT)的影响,探讨化痰解郁汤对大鼠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作用。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UMS)制作抑郁症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及化痰解郁汤组。在造模成功后,记录并分析实验大鼠的体质量和所设行为学指标变化,给药 21 d采集血液标本,经离心后检测标本所含的ACTH及CORT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与对照组大鼠体质量比较增长速度减缓,行为学评分降低,标本中的ACTH 及 CORT含量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化痰解郁汤能增加大鼠体质量增长的速度及行为学评分,同时可以降低血清中ACTH及CORT含量。结论化痰解郁汤能改善抑郁症模型大鼠的抑郁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化痰解郁汤对亢进的HPA 轴功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21年02期 v.41 24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任婧;张晓燕;孟祥龙;张朔生;
目的采用热分析技术对生地黄炭的最佳炮制温度进行探讨,建立地黄炒炭炮制过程中内在能量变化的量化方法和评价指标。方法采用热重-微商热重(TG-DTG)技术,对地黄样品、地黄各提取物与对照品进行程序升温及恒温的热解特性研究及热分析动力学研究,分析生地炭炮制温度上限,推导生地黄炒炭的最佳温度及内在能量变化。结果 (333.4±4.9)℃为生地炭武火炒炭温度上限,在(228.5±8.1)℃附近出现转化速率峰值,对应转化率约为0.3,活化能处于极值前,216.3 ℃为地黄炒炭最佳温度。结论本研究模拟了生地炭的炮制过程,建立了地黄炭炮制过程中的内在能量变化的量化方法和评价指标,为生地炭的炮制提供新的思考角度。
2021年02期 v.41 248-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下载次数:5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莉莉;温志歌;于同月;韩林;
通过搜集古医书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白鲜皮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多为5~30 g,常用量为5~10 g,丸、散剂用量为0.508~7.080 g,外用剂量为15~100 g。结合病种、证型、症状选择其最佳剂量,如清热燥湿止痒治疗皮肤科疾病(湿疹、荨麻疹等),汤剂为10~30 g,散剂为0.508~7.080 g,外用为15~100 g;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治疗免疫相关疾病(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用量为5~15 g;祛风燥湿治疗带下病,为15 g;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治疗肝炎,为10 g。为发挥其最佳功效,常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清热燥湿止痒常配伍徐长卿、地肤子、苦参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常配伍徐长卿、玄参、连翘等;祛风燥湿常配伍白芷、蛇床子;清热燥湿,祛风解毒常配伍茵陈蒿。
2021年02期 v.41 252-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下载次数:9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郝瑞;韦宇;邸莎;黄一珊;
本文搜集古代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与临床应用,总结出栀子具有以下特点:栀子的临床用量范围为3~30 g,常用范围10~30 g。临床剂量随着疾病、证型及配伍不同而变化,如栀子泻火除烦,治疗精神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常用剂量为6~30 g;栀子利湿退黄,治疗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常用剂量为9~20 g;栀子凉血解毒,治疗内分泌、血液系统疾病,常用剂量为3~30 g。为发挥其最佳功效,常根据病种、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泻火除烦,常配伍淡豆豉、黄芩、黄连等;利湿退黄,常配伍茵陈、大黄、黄柏等;凉血解毒,常配伍牡丹皮、柴胡等。
2021年02期 v.41 256-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6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林家冉;柳红芳;邸莎;丁齐又;马将;
本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及临床应用,总结出细辛具有以下特点:汤剂中细辛的临床用量范围为0.03~200 g,常用量是3~15 g,丸、散剂中细辛的临床用量范围为0.5~1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的不同选择不同剂量的细辛,如细辛发挥温肺化饮、解表散寒的功效,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急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部积液、心包炎、冠心病时,其用量为0.9~45 g;发挥温阳解表、通络泄浊的功效,用于治疗代谢综合征、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时,其用量为3~30 g。根据所治疗疾病的不同,细辛有不同的配伍药物,如温肺化饮、解表散寒时常配伍麻黄、干姜、五味子等;温阳解表、通络泄浊时常配伍附子、丹参、黄芪等。临床运用细辛正常剂量下(汤剂1~3 g,散剂每次0.5~1 g)未见明显毒副作用,但应密切关注其不良反应、煎服注意事项及配伍禁忌。
2021年02期 v.41 259-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8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李宗洋;崔镇海;谷天;党一群;尹宏兵;
目的观察腹部平衡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腹部平衡手法,对照组50例采用中药封包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积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平衡手法是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有效新方法。
2021年02期 v.41 264-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彭若轩;毛红蓉;张蔚;
卒中后抑郁指脑卒中后伴随抑郁症状的出现,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线抗抑郁药物以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为主,但在其运用中仍存在部分局限性及不良反应,而在运用SSRIs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除了能起到促进卒中后肢体功能恢复及抗抑郁治疗的增效作用外,还可以对药物起效延迟及用药带来的不良反应如部分性功能障碍、恶化失眠、撤药反应等起到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及进一步研究。
2021年02期 v.41 268-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孙瑶;李柏霖;胡楠;
目的探讨眼针联合带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后偏瘫患者的11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应用眼针联合带针康复训练。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肢体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29%,(P<0.05);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2组FMA评分、BI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眼针联合带针康复训练可以改善脑供血,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以明显提升,对于中风后偏瘫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021年02期 v.41 272-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