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新冠肺炎专栏

  • 仝小林治疗核酸检测阴性的重型COVID-19临床诊断病例思考

    李修洋;雷烨;方继良;樊瑷晗;王强;刘文科;唐爽;吴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烈性呼吸道传染病,仝小林院士将其定义为寒湿疫。回顾性分析仝小林院士治疗的1例重型COVID-19病例,从起病到疾病结局(康复)的病情变化及诊疗过程,并针对其流行病学、症状和治疗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优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经验参考。

    2020年09期 v.40 1121-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仝小林院士三味方萃

  • 瓜蒌、薤白、丹参治疗冠心病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武梦依;王佳;

    在冠心病的诊疗过程中,中医发挥着巨大优势,可与西医互为补充。仝小林教授临证数十年,结合态靶因果理论,辨证得出胸痹患者中痰瘀互阻证居多,此为疾病之主态,辨证要点为胸闷痛,唇舌暗等。仝小林教授主方以瓜蒌、薤白、丹参三味配伍治疗,方中瓜蒌豁痰清痰热,薤白通阳散痹结,丹参活血归心经。三药寒热并用,气机合调,血络通达。剂量配伍方面,多用瓜蒌30 g,薤白15 g,丹参15 g,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同时,秉承制因疗病之原则,调主态打因靶,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充分发挥中医之多靶点治疗。

    2020年09期 v.40 1125-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下载次数:6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苦参、白鲜皮、地肤子治疗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郭会霞;王涵;

    仝小林教授认为,风湿热蕴结于皮肤是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的主要病机,治以清热利湿、祛风止痒,苦参、白鲜皮、地肤子是临床治疗糖尿病热的阶段合并皮肤瘙痒症时常用的的三味小方。方中苦参清热燥湿,常用量为6~15 g,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常用量9~30 g,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量为15~30 g。湿热重时可加黄芩、黄连,湿邪偏胜可加生苡仁、茯苓、陈皮等。

    2020年09期 v.40 1128-1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10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黄芪、川桂枝、鸡血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赵生慧;金德;安学冬;连凤梅;

    仝小林院士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病机是气虚血瘀,益气活血通脉是其主要治则。常用黄芪、川桂枝、鸡血藤三味小方进行治疗,方中黄芪益气行滞通痹,补经络之气,用量多为24~45 g。川桂枝温经散寒止痛,用量范围为9~30 g,以15 g居多;鸡血藤活血养血,舒筋活络痛,用量常为15~45 g,多为30 g。

    2020年09期 v.40 1131-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下载次数:8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商陆、葶苈子、车前子治疗肝硬化腹水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王新苗;顾成娟;吴浩然;魏秀秀;张海宇;杨浩宇;韩林;

    肝硬化腹水与中医学中的"鼓胀""肝水"密切相关,仝小林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腹水作为本病的病理产物,乃有形之邪,为治病之标,是本病突出的特征,故治疗当以利水为先,常将商陆、葶苈子、车前子组成三味小方,功专利水,在消减腹水方面取得一定了效果。其入煎剂常用剂量为商陆9~15 g,葶苈子15~30 g,车前子15~30 g。

    2020年09期 v.40 1134-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丹参、赤芍、醋鳖甲治疗肝硬化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代丹;顾成娟;吴浩然;王佳;

    肝硬化在中医学属于"肝积""积聚"范畴,仝小林教授认为其少见单纯虚证,以虚实夹杂者居多,核心病机为瘀阻血络,瘀血贯穿肝硬化整个病变过程,故治疗应握病情主要矛盾,以活血通络、软坚散结为总则。丹参、赤芍、醋鳖甲是仝小林教授治疗肝硬化的有效基础小方,其具有攻补兼施、标本兼顾的优势,入煎剂时丹参常用剂量范围为15~30 g,赤芍为15~90 g,醋鳖甲为30~45 g。

    2020年09期 v.40 1137-1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6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莪术、三七、枯矾治疗子宫肌瘤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罗金丽;顾成娟;朴春丽;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迁延不愈。此病属于中医"癥瘕"范畴,以"郁"为核心病机,痰气瘀交结,致使瘀血阻滞胞宫,治以活血化瘀,消痰散结之法。仝小林教授认为,直径<3 cm的子宫肌瘤用中药治疗,安全有效、操作简便。莪术乃消女性癥瘕的活血靶药,用量多为15 g,最大可用至30 g;三七为抑制肌瘤增生的要药,常用6~15 g;枯矾善消痰散瘀,常用1.5 g。

    2020年09期 v.40 1140-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6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生蒲黄、侧柏叶、木贼治疗肝热、血热型眼底出血——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黄雯静;顾成娟;

    仝小林院士临床常用生蒲黄、侧柏叶、木贼三药治疗热灼血络型眼底出血,奏清热凉血止血、化瘀生新明目之功效。仝小林院士认为,蒲黄凉血止血不留瘀,临床常用剂量为9~15 g;侧柏叶善清血热而止血,临床常用剂量为12~30 g;木贼善止血、明目退翳,临床用量为9~15 g。该方既能针对血热出血而凉血止血,又能作用于出血后期而活血化瘀,态靶同调,为血热出血的代表方。

    2020年09期 v.40 1143-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解毒祛瘀方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凋亡和增加脂代谢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

    姚璠;孙三苗;冷向阳;任吉祥;王泽玉;赵为民;

    目的研究解毒祛瘀方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机制。方法收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使用80 μg/mL Ox-LDL诱导巨噬细胞凋亡,以50、100、200 μg/mL解毒祛瘀方作为低、中、高3种剂量进行干预,AnnexinV-FITC和PI双染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将ApoE~(-/-)小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模型组、低浓度治疗组、中浓度治疗组、高浓度治疗组和辛伐他汀组(Simvastatin,SV),分别予生理盐水、解毒祛瘀方和辛伐他汀,每日1次灌胃,连续给药8周,收集血液并离心,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生化指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低、中、高剂量治疗组与模型组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饮食喂养组小鼠的血清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TC、TG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祛瘀方可以有效降低与AS形成密切相关的ApoE~(-/-)小鼠的血清TC和TG水平,且抑制了巨噬细胞凋亡,有助于改善AS的进展。

    2020年09期 v.40 1146-1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理论研讨

  • 从血脉康复理论探析脑卒中后认知障碍

    陈艳懂;刘先洪;苏同生;

    分析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风险因素,以调理血脉为切入点。脑梗死患者大脑多缺血缺氧、脉道不通导致关键区域损害或代谢障碍而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其病性多属本虚标实,以髓海不足、肾精亏虚为本,痰浊、瘀血闭阻清窍为标;病机多为气血失衡,脉道不通,痰瘀上蒙清窍致神明失用。血脉康复理论是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关键,运用针电结合疗法,在调神的基础上重脏腑,调精血,疏通经络,调理血脉,使病灶脉道通利,血气充沛,髓海充足,从而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得以改善。

    2020年09期 v.40 1150-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老年心血管病脉证动态演变特点分析

    刘甜甜;段锦龙;张良登;姜敏;

    从中医病症、脉象、证候演变角度整合个案中西医临床数据,深入剖析老年心血管病真实世界特点。个案随访结果提示,老年患者心血管病急性症状反复发作,由于合并脑血管病,同时累及肺系病症,出现心肌损伤标志物、心功能、凝血、炎症指标等动态变化;相应脉象为涩、缓、急、小、大的微甚变化,在病情平稳期脉象以涩急与涩缓为主,而病情加重期脉象以涩小为主;相应证候以少阴病证为本,病程中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病证均能见到。整合中西医诊治优势方案对改善老年心血管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09期 v.40 1154-1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2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王捷虹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

    张大鹏;陈世民;侯英凯;周铖;王捷虹;

    王捷虹认为,消化性溃疡是多种致病因素反复作用而成,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为体质、饮食、情志,其中又以体质、饮食最为关键。脾胃虚寒是其发病的病机关键,治疗总以温中散寒、和胃止痛为要,擅用经方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取其健脾益气、温中止痛的功效,重点突出益气健脾、培补中焦、治肝可安胃的理念,兼顾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同时重视心理疗法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作用。

    2020年09期 v.40 1161-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智强教授通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王郑;赵智强;

    赵智强教授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与情志抑郁、饮食不节、禀赋不足,亦或胆石、虫积、术后伤胃等有关。其基本病机为胆胃失和,并可兼夹多种邪气,如夹痰、夹瘀、夹积、夹湿、夹火等,病位在胃,与肝胆密切相关。胃隶属六腑,六腑以通为用,临证时当运用通法恢复胆胃正常生理功能。而通法不仅仅指通下一法,常用的泻肝安胃、制酸利胆,健脾助运、补而不滞,辛开苦降、清利湿热,活血止痛、理气化瘀,酸甘化阴、润燥生津,化痰散结、抗癌解毒等都属通法范畴,处方时须灵活多变,随证加减。

    2020年09期 v.40 1166-1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卫华教授“合谷二六刺法”临证经验

    张静;郭新荣;张卫华;

    张卫华教授在《灵枢·官针》的启发下,临床针刺合谷应用"二六刺法"。二,是指针刺合谷穴的深度分为深、浅两层;六,是指针刺分为6个方向,即直刺向、三间向、阳溪向、劳宫向、第一和第二掌骨骨膜向。每次针刺均针深浅2个层次和6个方向中的2~5个方向,其针刺方向数量的多少以下针后临床取得的即刻效应为依据。这种"一点两层六向针刺模式"改变了当前广泛应用的"一点一线针刺模式",使穴位局部的得气感应更加明显,感传路线显著延长,有的可达"气至病所",临床效果得以显著提高。

    2020年09期 v.40 1169-1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从《傅青主女科》嫉妒不孕剖析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机制

    郭亚楠;董雨浩;谢苗;马小娜;

    《傅青主女科》中"嫉妒不孕"一篇中认为导致女子不孕的病因病机之一为肝气郁结,与现代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所导致的不孕症之病机有异曲同工之处。探析"嫉妒不孕"内涵的同时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所导致不孕症的病理机制,可以为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提供思路。

    2020年09期 v.40 1173-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6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白长川重脾肾胞宫轴阳生血长思想治疗不孕症

    王宝成;白长川;

    分析导致不孕症的病因,脾肾在月经周期中起主导作用。脾肾之阳促进子宫内膜生长,推动受精卵顺利通过输卵管,着床于子宫内膜。治疗中重视调节人体阳气,应用到月经周期中,针刺与中药相结合,推动阳气生长,确保卵子成熟、排卵,帮助卵子与精子结合,孕育胎儿。

    2020年09期 v.40 1177-1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纪青山“分刺铺灸法”治疗脊髓损伤

    徐立光;宋其桓;矫俊东;杨林;刘琪;纪青山;

    纪青山教授认为西医的脊髓损伤与祖国医学之痿证极为相似,除了《内经》中提到的"肺热叶焦",还有湿热浸淫、脾胃亏虚以及肝肾亏虚。在治疗上总结出一套分刺铺灸之法。该法结合针刺与艾灸,以艾灸之力补药之不及、针之不到,依据治病求本的中医治疗理念,既可以借针刺之法祛除实邪,又可借艾灸之力补其不足。

    2020年09期 v.40 1181-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原晓风教授治疗小儿泄泻临床经验

    王佳佳;张泽文;崔洪涛;王新;原晓风;

    小儿泄泻病位主要在脾胃,运脾化湿为其基本治则。原晓风教授认为小儿泄泻的辨治须寻内因、外因及不内外因,内因重肾、肝、心,外因重肺、脾,不内外因常责医药之过。虽将五脏分五目,但病邪多兼夹致病,故辨证须立足于五脏一体,提出"三因为纲,五脏为目"及"五脏一体论"论治小儿泄泻。

    2020年09期 v.40 1185-1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邵妍;孟晓媛;刘光辉;王洋;陈智慧;裴宇鹏;孙明祎;汲泓;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病科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拜阿司匹林0.1 g日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晚1次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50 mL/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硝酸甘油注射液10 mg 3~5 mL日1次静脉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自拟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口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治疗时间为20 d。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hs-CRP、IL-6、LDL-C、TG含量及临床有效率。结果 2组中医证候评分、hs-CRP、IL-6、LDL-C、TG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能够抑制炎性反应、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胸闷、胸痛、倦怠乏力等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

    2020年09期 v.40 1188-1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冠心病气滞心胸证临床疗效观察

    沈雁;曹玉;

    目的分析柴胡桂枝汤治疗冠心病气滞心胸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予柴胡桂枝汤,对照组予单纯常规西药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及安全性相关指标。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89.19%,33/37)优于对照组(68.42%,26/38)(P<0.05)。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6.48%,32/37)优于对照组(65.79%,25/38)(P<0.05)。静息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67.57%,25/37)优于对照组(44.74%,17/38)(P<0.05)。2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各维度积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2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各项检测指标未发现明显异常变化,临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柴胡桂枝汤能有效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心肌缺血情况。

    2020年09期 v.40 1191-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注意过程测验的改良及其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黄娣;白艳杰;

    目的改良注意过程测验中的持续注意部分,评价其在脑卒中患者(包括听理解较差的失语症患者)中的可接受度和信效度。方法对原版注意过程测验的持续注意部分进行改良,选取50例脑卒中患者和40例健康人进行改良版的测评,同时将无失语症和听理解较好的失语症患者的原版测评作为效标,并在1~2周后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改良版的复测。结果在改良低频音、改良动物叫声测验中,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完成度好,重测信度为0.895(P<0.01)和0.931(P<0.01),效标相关系数为0.484(P<0.01)和0.645(P<0.01)。改良高频音测验可接受度差。结论改良动物叫声注意过程测验在评估脑卒中后患者的听觉持续注意障碍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0年09期 v.40 1195-1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甘草附子汤对骨质疏松患者血清Semaphorin3A及骨代谢指标影响

    吴俊琪;林铭;

    目的分析甘草附子汤对骨质疏松患者血清Semaphorin3A(Sema3A)及骨代谢指标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采用唑来膦酸盐和钙尔奇D治疗,观察组(6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甘草附子汤。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右股骨颈肌腰椎正位(L_2-L_4)骨密度和血清β-Ⅰ型胶原羧基末端交联肽(β-CTX)、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磷(P)、钙(Ca)及Sema3A含量。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80%,56/61)优于对照组的(70.49%,43/61)(P<0.05);治疗后观察组右股骨颈和腰椎正位骨密度较治疗前、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β-CTX含量较治疗前、对照组降低,BGP含量较治疗前、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ema3A较治疗前、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前后2组血清ALP、P及C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附子汤联合常规西药对POP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其血清骨代谢指标和Sema3A水平。

    2020年09期 v.40 1199-1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局部脑血流、脑水肿及MMP、NSE的影响

    贾贺;李惠勉;刘超;李晓晓;

    目的探究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局部脑血流、脑水肿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ACI患者5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醒脑静注射液。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2组脑血流动力学、血清MMP、NSE水平、梗死灶体积、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双侧大脑中动脉峰流速(Vp)和平均流速(Vm)均增加,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双侧大脑中动脉Vp 和Vm的差值(DVp,DVm)均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MP-2、MMP-9、N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水平均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梗死灶体积均缩小,观察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D级脑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ACI患者治疗效果更显著,有效改善患者脑血流循环,促进水肿的吸收,缩小梗死病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MMP、NSE水平。

    2020年09期 v.40 1202-1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0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耳穴压丸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产后排尿困难的影响

    高爱梅;崔芹;赵春丽;刘阳;

    目的探讨耳穴压丸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预防产后排尿困难的临床疗效。选取产后尿潴留患者18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耳穴贴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产后排尿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67%,90/93)显著高于对照组(84.95%,79/93)(P<0.05);观察组治疗后下腹疼痛、膀胱膨胀、气短乏力、面色黄白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首次排尿时间、排尿完全通畅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排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耳穴压丸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明显降低产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明显缩短排尿时间,改善产妇排尿困难症状。

    2020年09期 v.40 1206-1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5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舒筋活血汤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谷右天;杨占华;安龙;关涛;

    目的探究舒筋活血汤联合膝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膝骨关节炎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采用膝关节置换术+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舒筋活血汤+针灸治疗。比较2组炎症因子指标、视觉模拟(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ROM)评分。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IL-6 、TNF-α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4周,观察组IL-6 、TNF-α、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4周,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4周,观察组ROM评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膝关节置换术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筋活血汤与针灸,可以有效改善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治疗效果,降低IL-6、TNF-α水平,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

    2020年09期 v.40 1209-1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散结通脉方对ApoE-/-小鼠AS斑块逆转和消退的作用机制研究

    丁云录;李卓;成光宇;刘爱东;

    目的探讨散结通脉方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主动脉斑块逆转、消退及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以ApoE~(-/-)小鼠为实验对象,高脂饮食诱导建立AS模型,灌胃予散结通脉方混悬液治疗12周。测量计算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血管横截面面积、脂质空泡面积、斑块相对面积;检测血清中TNF-α、ox-LDL、ET-1和IL-10含量。结果散结通脉方13.5 g·kg~(-1)、6.75 g·kg~(-1)和3.40 g·kg~(-1) 3个给药组具有明显降低模型动物主动脉斑块面积和血清TNF-α、IL-10含量的作用(P<0.01或P<0.05);13.5 g·kg~(-1)、6.75 g·kg~(-1) 2个剂量组主动脉脂质空泡面积、斑块相对面积及血清中ET-1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13.5 g·kg~(-1)给药组血清ox-LDL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散结通脉方可以通过逆转、消退AS斑块,下调异常升高的血清炎性因子TNF-α、ox-LDL、ET-1和IL-10水平。

    2020年09期 v.40 1213-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5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UPE技术对胃溃疡模型小鼠的探究

    曹家桢;王富春;赵晋莹;刘雁泽;李铁;哈丽娟;

    目的通过CCD图像采集系统观察胃溃疡模型小鼠自发光光子强度及图像情况,判断胃溃疡造模成功与否。方法 DBA/1J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8只)、模型组(8只)。冷水束缚应激法制作胃溃疡模型。采用Guth标准计算溃疡损伤指数,CCD图像采集系统检测小鼠CCD成像情况及光子强度。结果模型组小鼠溃疡损伤指数较空白组差异明显(P<0.05)。CCD成像观察到在注射鲁米诺后,模型组小鼠左上腹部近胃部光子强度明显增强,并可出现白色圆形光团,空白组小鼠无明显改变。模型组小鼠胃部光子强度较空白组差异不明显(P>0.05);空白组小鼠在注射鲁米诺前后光子强度差异不明显(P>0.05);模型组小鼠在注射鲁米诺前后光子强度差异显著(P<0.05);注射鲁米诺后,空白组和模型组光子强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确立了UPE技术为观察胃溃疡造模成功的有利手段,对后续针刺治疗胃溃疡的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0年09期 v.40 1216-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木瓜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樊俐慧;吉红玉;张莉莉;朱向东;

    通过搜集古医书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木瓜具有以下量效特点:临床用量范围多为0.8~20 g,汤剂常用剂量为1.6~20 g。结合病种、证型、症状选择其最佳剂量,如发挥其舒筋活络时,治疗骨关节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用量为0.8~15 g;和胃化湿时,治疗手足湿疹、消化系统疾病等,用量为15~20 g。为发挥其最佳功效,常根据病种、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舒筋活络常配伍丹参、黄芪、牛膝、当归等;和胃化湿常配伍厚朴、葛根、薏苡仁、茯苓等。

    2020年09期 v.40 1219-1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小茴香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吉红玉;邵蒙苏;余海霞;朱瑞雪;曾方兴;郑仲华;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及临床应用,总结出小茴香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多为3~15 g。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小茴香最佳剂量,如温补肝肾、散寒止痛治疗痛经、崩漏、慢性盆腔炎等,常用量为3~15 g;理气和胃、通阳散寒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常用量为3~1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温补肝肾、散寒止痛常配伍肉桂、干姜、吴茱萸等;理气和胃,通阳散寒常配伍香附、大腹皮、陈皮等。

    2020年09期 v.40 1222-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6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薄荷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宋宁;王青;白雅黎;樊俐慧;兰雨泽;朱向东;

    通过搜集古医籍和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薄荷具有以下特点:汤剂用量为2~20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疏散风热治疗风热咳嗽、咽痛、鼻衄、过敏性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为2~12 g;疏肝行气治疗失眠、眩晕等神经内科疾病,为3~1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疏风利咽常配伍生地黄、麦冬、蒲公英、连翘;清热透疹常配伍牡丹皮、栀子、柴胡。

    2020年09期 v.40 1225-1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7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白及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田萍;徐坤元;朱向东;邸莎;丁齐又;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白及具有以下临床应用特点:临床用量多为3.7~50 g。结合疾病、证型及症状选择白及的最佳剂量及配伍,如收敛止血治疗脾胃系统疾病(如酒精性胃溃疡等),用量为10~50 g;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脾络瘀阻型肝硬化伴有衄证明显、慢性结肠炎等),用量常为6~15 g;治疗肺痨时,用量为30 g;收敛止痛治疗肛裂、糖尿病以及妇科疾病(如子宫颈癌、宫颈糜烂等),用量为7.14~30 g;敛疮生肌治疗各种皮肤病(如牛皮癣、痤疮等)、舌疳以及颔下肿核溃、口腔溃疡等,为3.7~3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收敛止血常配伍海螵蛸、仙鹤草、藕节炭等;收敛止痛常配伍三七、地榆等;敛疮生肌常配伍白蔹、黄芪等。

    2020年09期 v.40 1228-1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羌活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赵怡坤;邸莎;徐坤元;张莉莉;朱向东;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羌活具有以下特点:汤剂用量为3~30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及配伍,如提升清阳、疏肝行气治疗眩晕、神经官能症、泄泻等病症,为3~15 g;散寒解表治疗风寒外感、头痛、鼻炎等,为6~15 g;祛风胜湿、通络开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肩背疼痛等疾病,为10~3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提升清阳常配伍柴胡、防风等;解表散寒常配伍荆芥、川芎、葛根等;祛风胜湿常配伍独活、秦艽、茵陈等。

    2020年09期 v.40 1232-1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应用注意事项及快速激发针感技巧

    张强;孟祥刚;姚晶晶;范晶;赵琦;杜宇征;

    针刺疗效的高低与得气快慢、针刺后针感的表现和强弱密切相关。得气越快,针感越强,效果越佳。醒脑开窍针刺法以"窜、动、抽"针感为特色,针感较强,如何在针刺时快速激发针感,取得更好的疗效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议题。本文从病因病机、针刺选穴、施针顺序、手法量学角度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与传统针法的区别,并浅谈杜宇征教授快速激发针感技巧。

    2020年09期 v.40 1236-1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治疗促进泌乳Ⅱ期乳汁分泌

    陈郁葱;戚倩倩;李振;黄欣茵;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治疗促进泌乳Ⅱ期乳汁分泌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7月剖宫产术后、在我科住院的产后缺乳患者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耳穴组。耳穴组在常规的母乳喂养指导护理下配合贴耳穴治疗,针刺组在常规的母乳喂养指导下配合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治疗。结果 2组治疗后24 h,48 h乳房充盈度、乳汁分泌量、亲喂行为明显优于治疗前,且针刺组优于耳穴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治疗能有效促进产后机体尽早康复、促进乳汁量的分泌和提高母亲亲喂行为,值得在剖宫产术后尽早推广使用。

    2020年09期 v.40 1239-1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温补肾阳方药治疗肾阳虚证作用机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张巍岚;谭从娥;

    肾阳虚证为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候。温补肾阳方药因具其有补肾助阳、益精填髓、生精化气等功效,在治疗肾阳虚证的各类疾病中发挥了不同的治疗效果。现代分子生物学以基因、递质、激素、细胞、信号分子为切入点,研究温补肾阳方药对肾阳虚证在分子生物学层面发挥的作用,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不仅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也为更好地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中医、中药提供较好的思路与方法。

    2020年09期 v.40 1242-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人参皂苷Re抗UVB辐射作用研究进展

    朱爽;韩燕燕;姜涛;陈雪;王欢;王恩鹏;陈长宝;

    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它作为名贵中药在我国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人参具有很好的抗辐射损伤作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人参皂苷Re是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研究表明人参皂苷Re可以减少UVB照射诱导的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的保护作用,抑制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的防御作用等方面有关。现从以上几方面对其抗辐射损伤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为开发新的人参抗紫外线辐射药物及产品提供参考。

    2020年09期 v.40 1246-1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马继媛;王宇;王海波;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较为常见的分型之一,中医药治疗此型颈椎病具有独特优势,治疗方法包括中医内治疗法、中医外治疗法、中医综合疗法等。以上每种治法达到的最终临床效果不尽相同,但从整体分析,中医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颈椎JOA功能评分及症状(包括手臂麻木、项臂疼痛、椎间孔挤压试验积分),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提高生活质量。

    2020年09期 v.40 1250-1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9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蜘蛛香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焦虑作用研究进展

    李庆杰;王琦;都帅;初洪波;成光宇;

    蜘蛛香又有马蹄香、臭药等称呼,是败酱科缬草属中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环烯醚萜、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等多种化学成分。现代研究表明,蜘蛛香中的环烯醚萜类成分对焦虑症具有很好的疗效。本文综述了蜘蛛香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焦虑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0年09期 v.40 1254-1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9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半夏泻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李萌;于靖文;王少丽;刘震;

    近年来,在半夏泻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方面,我国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将通过查阅近10年的相关文献,从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两个方面深入总结半夏泻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

    2020年09期 v.40 1257-1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下载次数:7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吉林中医药》首获吉林省政府新闻出版奖(期刊精品奖)

    <正>2020年3月29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第四届吉林省新闻出版奖的表彰决定》发布,《吉林中医药》获评第四届吉林省新闻出版奖期刊精品奖。这是我校学术期刊史上首次获此奖项。吉林省新闻出版奖为省内新闻出版的最高奖项,由吉林省人民政府设立并进行表彰,授予在新闻出版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和组织,每3年评选一次。此次期刊精品奖共评选出12本精品期刊,《吉林中医药》为唯一一本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的期刊,也是唯一一本中医学期刊。在《吉林中医药》出刊史上尚属首次。这不仅是对我校学术期刊办刊水平的肯定,更是对我校学术水平的褒奖。

    2020年09期 v.40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砥砺奋进 重振雄风——发展中的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

    <正>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创建于1958年,原名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2007年更名为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历经62年的发展与积淀,已形成集科研、临床、教学于一体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机构。截至目前,该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全国七所重点中医药研究基地之一、卫生部首批中药临床药理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重点研究室建设单位,我省首批博士后创业基地、省院共建的吉林省创新医药公共服务平台的依托单位。

    2020年09期 v.40 1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新平台 净月新地标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

    <正>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公立中医(综合)医院。医院位于长春市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净月大街1643号,占地面积约1.9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35万平方米,编制床位700张。设有脑病中心、骨科中心、儿科、心血管内科(心脏康复中心)、肺病科、肾病科、妇科、口腔治疗中心、综合外科、麻醉科·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分泌代谢病科、消化病科、针灸推拿中心、风湿科、心病科、眼科、疼痛科、耳鼻喉头颈外科、皮肤科、

    2020年09期 v.40 1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