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学冬;顾成娟;
苍术、砂仁、薏苡仁是仝小林教授临床常用的燥脾湿三味小方。仝小林教授认为,现今多种疾病以中满湿盛为基本病机。苍术可健脾燥湿,常用剂量为12~30 g;砂仁可芳香醒脾,常用剂量为3~6 g;薏苡仁健脾祛湿,常用剂量为30~60 g。燥脾湿三味小方用于代谢综合征、脂肪肝、消化性溃疡等有脾湿之证。
2020年07期 v.40 847-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下载次数:6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丁齐又;魏秀秀;顾成娟;赵林华;
肾性血尿是肾内科常见疾病,多见于急慢性肾炎、IgA肾病、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疾病中,这类疾病常反复发作,缠绵不愈,最终可进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仝小林教授认为此类疾病属脏腑风湿病的范畴,其发病往往由于感受风寒湿,邪伏肾络所致,而见血尿者则多兼湿、热、瘀等病理产物,临床常在扶正透邪的基础上,加用仙鹤草、侧柏叶、小蓟三味药针对症靶治疗。仙鹤草收敛止血兼可补虚,侧柏叶祛风止血兼能散瘀,小蓟善清血分热而凉血,三者配伍,恰合肾性血尿的病机特点,能针对性减少尿红细胞数量,临床用量均为15~30 g。
2020年07期 v.40 850-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6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杜林;顾成娟;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仝小林院士认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主要病机为肾阳亏虚,气滞、湿热、瘀血等蕴结膀胱,膀胱气化不利,治疗上行气、利水、祛瘀三方兼顾,重在行气。橘核、荔枝核、沉香粉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行气的常用药对,橘核、荔枝核入肝经,长于理气通络,沉香粉疏膀胱郁气。夹瘀配伍琥珀粉、生大黄散瘀止血,利水通淋,无论寒热虚实,皆可作为基础之药。常用剂量橘核为15~30 g,荔枝核为15~30 g,沉香粉为1~3 g分冲。
2020年07期 v.40 854-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下载次数: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金德;安学东;顾成娟;
中医药在退热,改善发热症状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仝小林教授认为,热病应首辨新感与伏气,清温透表,给邪气以出路。治疗时以芦根清热透表,临床常用剂量60~120 g;葛根解肌透表,临床常用剂量30~60 g;石膏清气透表,临床常用剂量60~120 g。三味药组成小方,有良好的清热透表作用。
2020年07期 v.40 858-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翼天;顾成娟;王涵;王佳;
蛋白尿是慢性肾病的典型症状,同时也是加重肾损伤的诱因。仝小林院士认为,肾病蛋白尿多属本虚标实。邪伏肾络或肾气本虚是主要病因,邪气阻滞肾络,肾中气血滞涩不通,或年老久病、体质虚弱等所致肾气不足,致肾气不能行固涩之能,导致精微不固而漏下蛋白。菟丝子温补肾阳,女贞子滋肝肾之阴,合用则平补肾之阴阳,使肾气化生有源。此外,二药又均有固涩肾精之功,再合金樱子则固涩肾精之力倍增,为治疗肾病蛋白尿的靶药。常用剂量菟丝子、女贞子为9~15 g,金樱子为9~30 g。对于慢性肾病各期见蛋白尿患者,常在补气通肾络基础上加菟丝子、女贞子、金樱子三味小方,如见水肿,可加茯苓、泽泻利水消肿;如合并低蛋白血症,则再加淫羊藿、巴戟天补阳益气,如合并肾性贫血,则加当归、红参补气生血。
2020年07期 v.40 861-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8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郑玉娇;张莉莉;丁齐又;苟筱雯;顾成娟;
厚朴、枳实、生大黄组成的厚朴三物汤是仝小林教授临证辨治2型糖尿病的靶方之一。中满内热,土壅木郁是该方运用的核心病机。临床运用时,厚朴作为小肠动力药,常用9~30 g以下气除满;枳实作为胃动力药,用9~15 g以破气消积;大黄作为大肠动力药,视患者肠腑燥实之轻重而用1.5~15 g以泻热通下。三者用于以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等为临床表现的2型糖尿病胃肠实热证患者,药证相应,效如桴鼓。
2020年07期 v.40 865-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6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吴学敏;顾成娟;欧文娥;王涵;
大叶金钱草、鸡内金、桃仁是仝小林教授临床常用的治疗尿石症的三味小方。仝小林教授认为,尿石症的核心病机为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因此清热利湿、理气化瘀、通淋排石是其治疗大法。大叶金钱草为清热通淋、化坚排石的要药,仝小林教授临床中常从30 g起步,逐步加量至90 g,最大用量达120 g;鸡内金健胃消食、通淋化石,临床常用剂量为10~30 g;桃仁活血通络,临床常用剂量为5~10 g。三味药组成治疗尿石症的核心药物,既能针对"湿热态",又具有明确的通淋排石疗效。
2020年07期 v.40 868-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李志明;王芬;周天;范毅南;刘殿娜;王丹;胡凯文;
胡凯文教授倡导"肿瘤绿色防治"理念,着眼于恶性肿瘤癌前病变,主张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治疗。胡凯文论治肺癌癌前病变肺结节认为其发展为肺癌以水、湿、痰、瘀、岩5个病理阶段贯穿始终,基本病机为五脏功能失和,气血津液代谢失常。故重视调理五脏生理功能,以五脏生克制化关系为基本辨治思维;主张从脾、肝、肾、心论治肺结节,以温胆汤、小柴胡汤、五苓散、桃核承气汤为基础方。将肺结节分为初、中、末3期,根据各期临证表现进行分期辨证施治。
2020年07期 v.40 875-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7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姜德友;任鹏鹏;李文昊;韩洁茹;
脏躁之病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对其描述可追溯至《黄帝内经》时期。但《金匮要略》中仅记载病名、症状及处方,对脏躁具体病位、病因及病机并未详述。历代医家多有发挥,认识不一,以明清为最。综合分析古代医家重要典籍,考镜源流,考辨单"脏"与多"脏""躁"与"燥",明确脏躁病位、病因与病机认识,"脏"即病位,泛指五脏,"躁/燥"言病机,以"躁"为宜。
2020年07期 v.40 880-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下载次数:9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李长玲;秦晓晔;
中医康复疗法传承中医精髓,针刺、推拿以及功法锻炼等方法的应用是中医康复学的优势所在。《黄帝内经》中提到治未病理论对于与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认为"养神"与"养形"同等重要,机体功能障碍的降低与"形"和"神"的关系紧密相连。从中国现有的康复人才整体结构来看,目前缺乏高学历水平的中医康复人才。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扮有重要角色,学科建设水平尤为重要。此外,临床经验不足是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短板问题,中医康复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临床实践与中医康复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中医康复医学体系化发展能力的发掘势在必行。
2020年07期 v.40 885-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1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任嘉彦;邢天野;吴昊;王响;倪磊;潘宇;尚晓玲;
目的应用文献计量学软件 Citespace总结有关气郁质与体质相关性疾病研究的现状及分布规律,以分析"气郁质"新的研究动态。方法对国内常用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NKI)中 2009 年 12 月 1 日- 2018 年 12 月 1 日的期刊文献进行检索,以"中医体质""气郁""体质辨识""气郁质"为关键词,经筛选选取 582篇为研究样本,使用布尔逻辑运算构建检索表达模型。结果目前研究主要围绕气郁质的相关性、中医证型,气郁质与治未病、流行病学调查等,气郁质易罹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糖尿病、失眠、围绝经期等,主要研究学者有王琦、侯献兵、吴承玉等,主要研究团队集中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等。结论气郁质患者以女性为主,易罹患的疾病以内分泌、妇科疾病为主;目前多研究团队合作尚未形成大的规模,有待以后研究者的共同合作。
2020年07期 v.40 889-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下载次数: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文风;
过敏性鼻炎根本病机是脏腑虚衰,外邪侵害头面,经络壅塞。仝小林教授认为肺气虚弱、脾胃受损、肝胆郁热是引起本病发作的重要因素,提出了鼻黏膜外感理论,治疗上发作期以芳香及利水通经、宣通鼻窍、温肺化饮、活血通络外用,缓解期以补益肺、脾、肾为原则。
2020年07期 v.40 893-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琼;裴晓华;楚爱景;王春晖;刘宇飞;郝艳方;樊英怡;
裴晓华认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肾之阴阳平衡失调,累及心、肺、肝、脾脏。基于五脏相关理论分析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类更年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以从肾论治为基本原则,以心肾相关、肺肾相关、肝肾相关、脾肾相关为诊治思路,以此为基点,结合疾病不同阶段加减用药,调和五脏阴阳。
2020年07期 v.40 896-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苏坤涵;刘万里;黄玉珍;
认识"内生五邪"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胃食管反流病发病过程中,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热)等综合性病机导致气血津液、脏腑阴阳的异常变化,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治疗可随证运用疏肝泄热、和胃抑酸,运脾温阳、平胃化湿,宣肺健脾、养阴润燥等治法,以清涤内热、疏解内风、祛化内湿、温散内寒、濡润内燥为目标,体现了中医调和脏腑、燮理阴阳的治疗特色。
2020年07期 v.40 900-9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何鸣宇;王银萍;张守琳;
慢性肾衰是一种难治性疾病,缠绵难愈,病情逐级进展,最终进入尿毒症期。目前西医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最终需要行肾脏替代治疗。而中医治疗本病疗效显著,能明显逆转或延缓肾功能恶化。名老中医赵振昌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数十年,对慢性肾衰的治疗有着独特的见解,认为慢性肾衰的主要病机为"虚损为本,浊毒为标",紧扣这一病机,遣方用药,疗效甚好。在遣方用药时,赵老最为擅长运用"药对",比如:"二地配山茱萸""黄芪配当归"等,配伍巧妙,疗效甚好。
2020年07期 v.40 904-9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辰浩;高丽霓;刘冠男;孔晓琳;林珑;
目的观察温肺祛瘀方改善中风卧床合并坠积性肺炎患者排痰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风卧床合并肺炎患者65例,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予中药温肺祛瘀方口服加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静点,对照组予沐舒坦静点。观察比较2组的排痰改善情况、中医证候评分、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排痰作用疗效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脾肺两虚、痰瘀阻络证候改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沐舒坦化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肺祛瘀方,可进一步改善中风卧床合并肺炎患者排痰困难,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2020年07期 v.40 907-9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翟超;荣春书;刘立明;赵德喜;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病理机制。方法将入选的1 0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1.0 mm或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采集中医体质信息,以体质聚类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体质分类特点及不稳定颈动脉斑块形成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出现中医体质频次分别为痰湿质(21.7%)、血瘀质(16.9%)、湿热质(15.3%)、阳虚质(14.2%)、阴虚质(9.6%)、气虚质(7.9%)、气郁质(7.4%)、特禀质(4.8%)、平和质(2.2%);中医体质类型痰湿质、血瘀质可能是影响斑块形成的主要体质类型。结论中医体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具有某种程度的相关性。
2020年07期 v.40 910-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詹国良;刘芳芳;杨清;林惠京;
目的观察消痞启膈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仅予基础治疗,药物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盐酸伊托必利)治疗,中药汤剂治疗组予消痞启膈汤治疗,耳穴治疗组予耳穴压豆治疗,联合治疗组予消痞启膈汤及耳穴压豆治疗,以4周为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积分、胃半排空时间的变化,对比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5组的症状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2.3%,24/26)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45.2%,14/31)、药物对照组(63.6%,21/33)、中药汤剂治疗组(75.0%,21/28)、耳穴治疗组(71.9%,23/32)(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5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胃半排空时间皆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痞启膈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具有显著的疗效。
2020年07期 v.40 913-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白雪松;林鸿峰;李长辉;袁硕;张东伟;齐文诚;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患者呼吸力学影响。方法 54例患者发生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并行机械通气患者,按转入ICU的先后顺序,按照事先由随机数确定的随机分组方法,进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入组后即开始予口服大承气汤治疗。比较2组腹腔内压、腹腔灌注压、动脉血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气道平均压、肺静态顺应性、气道阻力、SOFA 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腹腔内压下降、腹腔灌注压上升、动脉血氧合指数上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下降、气道平均压下降、肺静态顺应性上升、气道阻力下降、SOFA评分下降、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变更明显(P<0.05)。结论应用大承气汤治疗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可降低腹腔内压,增加腹腔灌注压,并能改善呼吸力学和血气分析指标。
2020年07期 v.40 916-9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丁探颖;李娜;封丽娟;汤明旭;孔彦君;李洋;刘亚军;
目的探究新生儿毒性红斑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金银花、甘草、防风水剂擦涂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据出生后是否患有毒性红斑将其分为发生新生儿毒性红斑组(n=88)及未发生新生儿毒性红斑组(n=192),统计2组临床资料,对影响新生儿毒性红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新生儿毒性红斑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予清水沐浴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金银花、甘草、防风水剂擦涂处理。2组均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3 d。统计2组治疗后疗效、红斑消退时间及完全愈合时间。结果与未发生新生儿毒性红斑组比较,胎龄、分娩方式、产妇流产史、产妇糖尿病、新生儿Apgar评分(6~8分)是影响发生新生儿毒性红斑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6.250、2.123、1.753、2.203、1.731、3.56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45%,42/44)显著高于对照组(77.27%,34/44)(P<0.05);观察组红斑消退时间和完全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胎龄、分娩方式、产妇流产史、产妇糖尿病、新生儿Apgar评分是新生儿毒性红斑的危险因素,针对其危险因素,可尽早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措施以缓解病情并预防并发症;金银花、甘草、防风水剂擦涂可有效促进新生儿毒性红斑患儿皮肤愈合。
2020年07期 v.40 920-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佩聪;李璇;刘焕强;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联合卤米松乳膏和复方白芷酊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6例白癜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予中药热敷联合卤米松乳膏和复方白芷酊治疗,对照组予卤米松乳膏和复方白芷酊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2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排除,剩下62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显效率(81.2%,31/32)明显高于对照组(70.0%,P<0.05)。2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敷联合卤米松乳膏和复方白芷酊能够促进黑色素的合成,治疗白癜风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轻微。
2020年07期 v.40 924-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易志勇;韩清民;魏合伟;黄旭东;万雷;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联合塞来昔布对改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均予前交叉韧带重建和术后康复训练,对照组术后予塞来昔布治疗,观察组术后予六味地黄丸联合塞来昔布治疗,分析2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3、6个月,观察组健、患侧大腿围度差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HSS评分、Lysholm评分及IKDC主观评分(打软腿、主观功能、总分)高于对照组,IKDC主观评分(疼痛、肿胀、交锁、活动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塞来昔布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少健、患侧大腿围度差。
2020年07期 v.40 927-9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方心怡;张莉莉;邸莎;赵林华;
通过搜集古医集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莪术用量具有以下特点:用量多为6~60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活血化瘀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宫颈癌、乳腺癌等妇科疾病,为6~60 g;破血逐瘀治疗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12~30 g。根据疾病、证型和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活血化瘀常配伍桃仁、红花等;破血逐瘀常配伍全蝎、三棱等。因此,莪术临床用量应综合考虑病证及配伍等多种因素,随病施量、因证施量、因配伍施量。
2020年07期 v.40 933-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下载次数:7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徐坤元;邸莎;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地龙具有以下特点:汤剂用量为3~60 g,常用剂量为3~30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及配伍,如清肺平喘时,常配伍麻黄、穿山龙、海螵蛸等,治疗哮喘,为9~30 g;息风定惊时,常配伍石菖蒲、乌梢蛇,治疗儿童抽动症、癫痫,为6~10 g;祛瘀通络时,常配伍黄芪、龙骨、虫类药、草木类活血药,治疗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偏头痛、胆绞痛等各种痛症,为3~60 g。
2020年07期 v.40 937-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7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赵生慧;金德;安学冬;邸莎;何莉莎;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鳖甲具有以下特点:临床用量多为3~60 g,最大可用至100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软坚散结,治疗肝脏疾病(肝硬化、肝癌)、妇科病(子宫肌瘤)等,为6~60 g;滋阴潜阳治疗癌症(肺癌术后)、风湿病(干燥综合征)、男科疾病(勃起功能障碍)、口疮等,多为10~20 g;滋阴、退热除蒸治疗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顽固性荨麻疹、老年肺炎等,为3~3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软坚散结常配伍牡蛎、穿山甲等;滋阴潜阳常配伍牡蛎、龟板等。滋阴、退热除蒸常配伍青蒿、升麻等。
2020年07期 v.40 941-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常翔;杨琳;李敏;雷亚玲;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不同浓度的当归芍药散对小胶质细胞活力的影响,及其对小胶质细胞不同活化状态生物标志物表达的影响。结果当归芍药散可以促进小胶质细胞的增殖,且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当归芍药散可下调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上调Arg1 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当归芍药散可促进小胶质细胞的增殖,并调控其活化状态向M2型转化,促进其对Aβ的吞噬作用从而改善阿尔兹海默病。
2020年07期 v.40 944-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罗焱;刘丹;
目的比较高良姜素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高良姜素对7种肿瘤细胞(MCF-7、A549、MGC-803、PC-3、A875、Hela、HepG-2)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高良姜素对7种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最敏感的肿瘤细胞为MCF-7,24 h与48 h的IC_(50)为38.76 μmol/L、20.43 μmol/L,其次为HepG-2、MGC-803、A549、Hela、PC-3,敏感度较差的为A875,48 h的IC_(50)为161.25 μmol/L。结论高良姜素具有较为广谱的抗肿瘤作用,对不同的肿瘤细胞抑制作用不同,这种抑制作用呈现出了时间与浓度依赖性。
2020年07期 v.40 948-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连树林;李庆杰;何蕊;王法宇;冯佳亮;王若汗;张行;成光宇;
胡桃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药材,同时它也具有非常宝贵的药用价值。在科学研究领域其价值也有很好地体现,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胡桃楸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近况进行概述。通过整理古籍和现代科学家研究成果,总结胡桃楸中含有丰富的醌类、黄酮类、鞣质类、三萜类等成分,并且发现胡桃楸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镇痛等作用。胡桃楸的开发应用价值广泛,为了获得更高效、低毒的产品,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2020年07期 v.40 951-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丁涛;王鑫;温富春;崔健;王宏艳;陈新;纪凤兰;刘博;徐惠波;
目的通过高血糖动物和正常血糖动物的降血糖试验,筛选芪黄参叶片的配方工艺。方法芪黄参叶片由黄芪、生地黄、人参叶、三七、苦瓜和吡啶甲酸铬组成。根据提取方法和吡啶甲酸铬加入量的不同,设计了3条工艺路线,得到3个配方。通过静脉注射四氧嘧啶50 mg/kg制备的高血糖动物模型,观察各配方的降血糖作用,结合其对正常动物血糖的影响,进行芪黄参叶片最佳配方工艺的筛选和验证。结果配方1在15.71、7.86 g药材量/kg剂量下服用45 d和5.5、3.67 g药材量/kg剂量下服用30 d均可以明显降低血糖(P<0.01)。湖北省保健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的动物实验结果可见,芪黄参叶片在2.25、1.50 g/kg剂量下能明显降低小鼠空腹血糖,也能明显降低血糖曲线下面积;且2.25 g/kg剂量对正常小鼠血糖没有明显影响。结论芪黄参叶片最佳工艺是水提部分原料后,加入三七全粉、1/3的黄芪细粉和吡啶甲酸铬10.8 mg的细粉,混匀,制备成片剂。
2020年07期 v.40 954-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付阳阳;龚利;李勇;
目的观察?法结合拔伸推拿对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临床疗效、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推拿科早、中期KOA患者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用?法结合拔伸治疗,对照组用?法治疗,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2组均进行量表(SF-36、WOMAC)评估及步态测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可信区间为95%,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 2组治疗后,WOMAC总分、疼痛积分、僵硬积分、日常活动的程度积分和日常活动的难度积分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僵硬积分、进行日常活动的难度积分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步长、步幅、步速、步频组内、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SF-36总分、躯体功能、身体疼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法及?法结合拔伸在单位时间内治疗KOA都有一定临床疗效,并且能够改善关节功能,使生活质量提高,且?法结合拔伸手法效果更明显。
2020年07期 v.40 958-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德闻;李佳;李海军;邢志红;
目的观察徒手点按刺激颈神经节对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受限患者颈椎旋转范围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门诊接诊的102例颈部疼痛伴活动受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分别采用颈神经节触激和传统推拿的治疗方法。通过统计颈椎旋转范围的差异,来评价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2种方法在治疗后对颈椎旋转活动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为74.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1.0%。结论徒手点按刺激颈神经节对颈椎活动受限患者的治疗疗效更好,并且操作简单,患者依从性高。
2020年07期 v.40 963-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乐乐;
目的针刺镇痛技术(AAT)是一种用以治疗临床上急、慢性疼痛的综合中医外治方法,本研究旨在发掘AAT技术在治疗非创伤性肩周炎的优势,从而为临床治疗肩周炎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非创伤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AAT组,药物组采用"非甾体抗炎药+活血化瘀中成药+痛点封闭(仅1次)"的治疗原则,AAT组采用针刺特定手法+电针+温针灸+红外线+拔罐的综合治疗方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肩关节疼痛评分(VAS)、肩关节功能活动等指标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2周后AAT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组,AAT组VAS评分经治疗后明显低于其治疗前水平(P<0.05),药物组则无差异,经治疗后AAT组肩关节功能活动评分明显高于其治疗前和同期药物组水平(P<0.05)。结论与常规药物治疗比较,AAT技术作为一种中医综合外治疗法,在治疗非创伤性肩周炎方面具有临床优势;AAT技术包含的5种操作技术,缺一不可,相互补充,方能达到最佳疗效。
2020年07期 v.40 966-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王政春;张晓峰;李超;赵军;谢欣昇;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已被列为临床常见病范畴,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探求最佳的保守治疗方案,查阅关于中药制剂髋关节腔注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通过深入了解中药制剂髋关节腔注射给药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作用途径以及基础研究等,认为该方法具有药物作用集中、吸收效果好、利用率高、药效持久等特点,而且操作简单、创伤小、痛苦少,利于患者接受等优势,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较好的保守治疗方法。
2020年07期 v.40 969-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辛家东;张法荣;
中药黑地黄丸由熟地黄、苍术、干姜、大枣四味药物组成,具有补肾健脾,益气降浊之功,因其组方严谨,药少效著,为历代医家所喜用的经方之一。黑地黄丸是目前临床运用治疗CRF的有效方剂,有一定的临床、实验研究基础。在肾病科临床治疗中具有消炎护胃、降脂、纠正肾性贫血、抗肾纤维化、提高肾衰患者血透质量等作用,相关药理学实验表明黑地黄丸可发挥消炎、抗肿瘤、保护胃黏膜、调节免疫、促进造血干细胞增生等药理作用。本文从黑地黄丸的理论探讨、实验结果以及药理研究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对其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2020年07期 v.40 972-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吴时礼;徐振晔;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该病是多种因素交互错杂而生成的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中医病因病机可高度概括为正不胜邪,癌瘤内生,在体内进一步耗伤正气,正气愈衰而邪气愈盛,故肿瘤至中晚期阶段病情难以控制。针对具体的"正虚"以及"邪实",现代中医肿瘤学者凭借各自的临床观察以及经验总结则各有见解。由此可知肿瘤病机复杂,中医治疗需讲究个体化论治,拓宽治疗思路,临床不应以"肿瘤"之局部概念先入为主,而忽略了整体辨证论治的根本原则。
2020年07期 v.40 976-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1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