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浩宇;张莉莉;顾成娟;
湿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仝小林院士认为湿疹发作时多为湿热瘀毒所致,常用黄柏、生薏苡仁、白鲜皮三味小方态靶结合治疗湿疹,黄柏、生薏苡仁调湿热态,白鲜皮为治疗皮肤病之靶药。方中常用剂量黄柏为9~30 g,生薏苡仁为30~120 g,白鲜皮为9~30 g,若瘀重者,可加牡丹皮、赤芍,湿毒重者加土茯苓、苦参。
2020年06期 v.40 709-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8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顾成娟;王涵;朴春丽;
肥胖与中医学中的"脾瘅"密切相关,为脾瘅的早期阶段和中心环节。仝小林院士认为,虚胖多因后天之本不足,少食但脾胃虚弱无以运化,饮食聚于中焦,酿生痰湿,治疗以健脾利湿为主。虚胖多为代谢能力低下,辨证要点为腹型肥胖为主,常见气喘吁吁、囊囊肚腩,手脚发胀或水肿,女性多见。生薏苡仁、茯苓、山药是仝小林院士治疗虚胖的基础小方,可每日煮粥或煎药,长期服用半年以上。入煎剂时常用剂量为生薏苡仁30~120 g,茯苓为9~30 g,山药为9~15 g。
2020年06期 v.40 712-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9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张莉莉;杨浩宇;郝瑞;赵林华;顾成娟;
仝小林院士认为解毒排毒主在肝,肝经湿毒最常见,若湿毒源于外感,则加强排湿解毒,重在清利;若嗜食肥甘厚味,内在脏腑功能失调而致湿毒内生,则须清热、祛湿、解毒。治法上,除祛湿解毒外,要将清热贯穿治疗的始终,因为湿毒易化热、化燥、伤阴。马鞭草、垂盆草、土茯苓是仝小林院士临床常用的清肝经湿毒态靶同调的三味小方。临床常用剂量分别为马鞭草30~45 g,垂盆草20~45 g,土茯苓30~240 g。
2020年06期 v.40 715-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下载次数: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贺赟;顾成娟;王涵;
黄芪、川桂枝、炒白芍三味小方组合取黄芪建中汤之意,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仝小林院士常用之治疗虚寒型胃痛。方中黄芪性微温味甘,可益气补脾,用量范围为15~45 g;桂枝味甘性温,具温健脾阳之效,用量范围为15~30 g;白芍味甘、酸,性微寒,具有和中止痛功效,临床常用剂量15~45 g。全方共奏温中补气,和里缓急之效,属于虚寒型胃痛的靶方。
2020年06期 v.40 718-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范增慧;马锋锋;李小会;
《伤寒论》独特的六经辨证体系大大扩展了临床辨证疾病的范围。通过对临床中消渴病肾病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总结,发现其遵循由表入里、由轻到重的传变规律,与仲景疾病由三阳到三阴的六经传变规律相符合。本文借鉴仲景六经辨证的核心理论——"三阳三阴"理论,尝试以六经辨证体系辨证消渴病肾病,以六经辨证为依据立法指导消渴病肾病的诊疗及用药。
2020年06期 v.40 725-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郑娴;王铁铮;
王乐善教授基于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和对补中益气汤的深入分析,将补中益气汤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其理论依据是补中益气汤方剂配伍体现了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优势,气虚是心系病证的基本病机与补中益气汤方证相合。
2020年06期 v.40 729-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黄昕彤;杨化冰;曾明星;邹小娟;
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郁证,首先要辨清其基本病机,临床多重视肝气郁滞致病,而忽视阳气亏虚致郁病机,实则阳虚为本,气滞为标,初期以肝郁气滞的标实为主,中后期以肾阳虚衰的本虚为主,虚实夹杂。临证治疗时,不仅要疏肝解郁,还需结合温阳治法以达标本兼顾之效。
2020年06期 v.40 73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邢天野;林贺;尚晓玲;吴昊;王响;倪磊;潘雨;任嘉彦;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的血瘀体质文献进行计量。结果显示,血瘀质与冠心病、糖尿病、妇科疾病的发病最为密切,进而从冠心病、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疾病转归角度探讨血瘀体质的先天禀赋因素与后天调养注意事项。
2020年06期 v.40 735-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下载次数:6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胡彩云;赵建军;沈宗光;李艳艳;王天鸣;
特发性震颤属于中医"颤震"的范畴,主要临床表现为头和肢体不自主摇动颤抖。赵建军教授以《黄帝内经》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为出发点,并结合四十余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从情志论治"的治疗原则,治以"疏肝怡情,平肝止颤"。本文从治法出发,结合临床验案,阐述赵建军教授治疗特发性震颤的经验。
2020年06期 v.40 738-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汤佳崯;汤忠华;
泄泻日久,病机错杂,由实转虚,脾胃虚弱与湿浊停滞互见,虚浊纠缠而致迁延难愈。现代医学治疗颇为棘手,中医药治疗久泻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泄泻,把握"虚浊"这个关键病机,结合脏腑辨证,以益气升清,甘润补虚为治疗大法,临床运用疗效显著。
2020年06期 v.40 741-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佳;张守琳;
功能性水肿是由人体津液代谢失常所致。赵振昌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功能性水肿的病位在于肝、脾、肾,故应从脏腑论治,以疏肝理气、益气健脾、温肾利水为法。经过对临床病例的分析,证实其为行之有效的辨治方法。
2020年06期 v.40 745-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奕菊;王莹;王琦;朱官印;
刘景源教授治疗外感发热,常分为寒邪束表证、风热袭表证、表寒里热证、外感咳嗽风寒蕴热证4种类型。其中,寒邪束表证、风热袭表证是临床常见的外感表证。由于近年来人们的饮食起居多不规律,饮食肥甘较多,又贪食生冷,伤脾生痰,痰阻气机,气郁化热,故体内往往多有蕴热,一旦外感风寒,多易形成表寒里热之证。本文的重点探讨了刘景源教授用自拟清解汤辨治外感发热表寒里热证、用自拟止咳平喘八味饮治疗外感咳嗽风寒蕴热证等独到的临床经验。
2020年06期 v.40 748-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0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周正国;
国家级名老中医李铁教授根据自己多年对重症肌无力的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经验,认为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不应拘泥于一脏一腑的单一治疗,要遵循"五行相生、效药相循"理论,注重五脏相生及药物相互兼顾,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2020年06期 v.40 751-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翟建宁;金小晶;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19年7月收治的100例脾胃虚弱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观察组予以香砂六君子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四联疗法治疗,分别比较2组临床有效率、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再生黏膜组织成熟度、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中医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再生黏膜组织成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GF水平显著提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转阴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观察组的不良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消化性溃疡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与HP转阴率,利于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2020年06期 v.40 754-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刘瑞鑫;付宝慧;纪越;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方是否可改善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10 mg/0.8 mg、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观察治疗前后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颈动脉斑块指数、不稳定斑块发生率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9.37±1.39)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1.98±2.01) 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收缩压[(133.9±5.63)mm Hg)及舒张压[(79.73±6.57) mm 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收缩压:(133.9±5.63)mm Hg,舒张压:(87.7±5.12) 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斑块指数(3.57±0.38)、不稳定斑块发生率(53.2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35±0.32),7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10.9±4.7)明显低于对照组(24.06±3.08),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斑块指数,具有稳定斑块作用,同时亦可改善患者中医症状。
2020年06期 v.40 758-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龙邦盛;王振贤;林莉娴;李祖锦;林明豪;
目的探讨菖蒲郁金汤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疗法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86例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菖蒲郁金汤治疗,方药组成:石菖蒲、炒栀子、竹叶、牡丹皮、郁金、连翘、灯芯草、竹沥、生甘草。每日1剂,早晚餐前30 min服用。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8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期间治疗组病死率(13.95%)明显低于对照组(30.23%)(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CD3~+、CD4~+明显升高,CD8~+、PCT、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菖蒲郁金汤联合CRRT疗法治疗脓毒症急性肾损伤较单独CRRT疗法疗效更切确,可能与通过降低血清PCT、CRP水平,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和通过调节T细胞亚群指标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关。
2020年06期 v.40 762-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刘新平;王展儒;张雯;
目的观察升降散合贝母瓜蒌散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47例。观察组予升降散合贝母瓜蒌散+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记录患儿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速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呼吸频率(RR)及血氧饱和度(SpO_2)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47/47),优于对照组的95.74%(45/47)(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治疗2周后WBC、ESR、hsCRP、PCT及RR明显下降,SpO_2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2周后ESR、hsCRP、PCT及SpO_2的改善更加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降散合贝母瓜蒌散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疗效及安全性均较为可靠。
2020年06期 v.40 76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泽福;温玉华;唐凤荣;李伟兰;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活血法联合及维生素D治疗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osteorosis pathological,OP)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替勃龙干预)30例,维生素D组(替勃龙加维生素D干预)32例及补肾益气活血加维生素D组(替勃龙加补肾益气活血法加维生素D干预)27例。结果治疗后,补肾益气活血加维生素D组的显效率为74.07%(20/2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0.00%(12/30)和维生素D组的46.87%(15/32),补肾益气活血加维生素D组总有效率达到92.59%(25/2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67%(20/30),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8周后3组ALP、BGP及维生素D水平组内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补肾益气活血加维生素D组的ALP、BGP及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56.6±11.6)IU/L、(10.3±3.3)μg/L及(29.6±6.9)ng/L,前两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8±12.6)IU/L及(13.6±5.3)μg/L,维生素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3±5.5)ng/L,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维生素D结合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临床更有效,主要体现在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清骨代谢指标水平,提升血清维生素D水平。
2020年06期 v.40 769-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婷婷;于兰;沈育竹;任吉祥;南红梅;
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不寐的发病率日益增长,严重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影响生活质量。从古至今,历代医家对不寐的学术观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着其独特的辨证思维方法,现阶段不寐的中医药诊疗标准临床指导性还不够规范,其可操作性有待提高,缺少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等现存诸多问题对普及和推广不寐的中医药标准化诊疗形成了一定的阻碍,笔者通过查阅从古至明清涉及不寐的的相关古籍、整理归纳近现代名家对不寐的辨证诊疗思路,从病名证候、分型论治、治法方药等方面进行总结,希冀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为不寐的中医药标准化诊疗方向提供思路,进而确定更加规范合理、更具临床指导意义的标准化诊疗方案。
2020年06期 v.40 772-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丁云录;李驰坤;欧喜燕;李晓兵;成光宇;连树林;
目的探讨清肝降浊颗粒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炎症因子与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STZ)与高脂饮食结合建立T2DM合并NAFL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血脂康胶囊400 mg/kg组;清肝降浊颗粒设800、400和200 mg/kg 3个给药剂量组,每组各10只。另设10只大鼠正常对照组。给药8周后,检测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发病相关的各项指标:为血清中FBG、TC、TG、LDL-cho、FFAs、hs-CRP、TNF-α、IL-6 和ET-1浓度。结果清肝降浊颗粒对糖尿病脂肪肝大鼠血清TC、TG 、LDL-cho和FFAs水平的异常升高均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分别为P<0.01或P<0.05;降低糖尿病脂肪肝大鼠血清hs-CRP、TNF-α、IL-6 和ET-1浓度,与模型组比较,分别为P<0.01或P<0.05。结论清肝降浊颗粒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脂质代谢,炎症、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2020年06期 v.40 775-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姜海伟;笱玉兰;邵卫;陈国华;罗利俊;王俊力;高炎;
目的通过不同时段给予黄连解毒汤对多发性脑梗死大鼠模型行为学及相关信号通道的影响,了解早期采用黄连解毒汤对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多发性脑梗死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分别是假手术组、24 h模型对照组(造模后24 h予安慰剂灌胃)、7 d模型对照组(造模后7 d予安慰剂灌胃)、24 h黄连解毒汤组(造模后24 h予黄连解毒汤灌胃),7 d黄连解毒汤组(造模后7 d予黄连解毒汤灌胃),给药28 d后行水迷宫实验,后行HE染色高倍光镜检测大鼠脑皮层梗死区及周围细胞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皮层中Notch1、Hes1、Stat3、VEGF蛋白含量。结果 24 h黄连解毒汤组在逃避潜伏期及空间探索能力方面均优于各模型对照组及7 d黄连解毒汤组(P<0.05)。HE染色病理结果提示24 h黄连解毒汤梗死区细胞可见细胞核缩小,梗死周围区胞浆着色与正常相近。24 h黄连解毒汤组与7 d及24 h模型对照组比较,Notch1、Stat3、Hes1蛋白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与7 d黄连解毒汤组比较对Hes1 蛋白抑制作用更明显(P<0.05)。VEGF蛋白各黄连解毒汤组与各模型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给予多发性脑梗死动物模型黄连解毒汤可以抑制Notch信号通道相关蛋白表达,减少脑梗死及周围区神经细胞凋亡,改善模型大鼠的认知功能,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解毒治疗同样有其"时间窗"。
2020年06期 v.40 779-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1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庆杰;王若汗;冯佳亮;张行;王法宇;连树林;
目的探索胡桃醌导致小鼠SH-SY5Y神经母细胞瘤凋亡的机理。方法采用转录组技术,对胡桃醌干预小鼠SH-SY5Y神经母细胞瘤后的差异基因进行分析,并选择其中显著性基因,围绕其信号通路分析促凋亡机理,并采用Westem-blot 及RT-PCR等实验方法进行验证。结果采用 Rwith edgeR package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共找到821个差异基因。通过KEGG注释,确定了p53信号通路,实验验证表明,不同浓度胡桃醌诱导SH-SY5Y细胞凋亡后p53基因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强,其表达量随着胡桃醌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结论胡桃醌导致SH-SY5Y神经母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是胡桃醌能明显上调p53 mRNA及p53的表达,从而诱导小鼠SH-SY5Y神经母细胞凋亡。
2020年06期 v.40 784-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许碧琪;戴燕青;傅倩云;梁韬;
目的探讨杜仲黄酮对糖尿病肾病(DN)小鼠肾脏氧化应激及其Nrf2/HO-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经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模型,成功诱导的DN小鼠随机分组为模型对照组、缬沙坦对照组、杜仲黄酮低、高剂量组[80、160 mg/(kg·d)],并以健康昆明小鼠为正常对照。各组小鼠灌胃给药连续60 d,末次给药后收集小鼠血清和肾组织标本用于检测空腹血糖、肾功能指标、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和核转录因子E_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杜仲黄酮给药组空腹血糖有不同程度下降,肾功能指标也明显改善。此外,杜仲黄酮组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而丙二醛下降,Nrf2和HO-1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杜仲黄酮对糖尿病肾病小鼠具有降低空腹血糖和改善肾功能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通过调节Nrf2/HO-1信号通路,进而改善肾脏组织氧化应激状态有关。
2020年06期 v.40 78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9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单慧毓;张冬梅;卢靖;王健;
目的讨论抵当汤对脑出血大鼠的内质网应激损伤而导致的神经细胞凋亡相关的信号蛋白真核细胞起始因子(eIF2α)、磷酸化真核细胞起始因子(p-eIF2α)及特异性蛋白C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健康的Wistar大鼠60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体血注射尾状核的方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以及抵当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 12只。采用免疫蛋白印记(western blot)方法,比较各组eIF2α、p-eIF2α及CHOP蛋白在脑出血半暗带区的动态表达;采用Longa五级评分法对几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Billot公式计算法测定出脑出血半暗带的脑含水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抵当汤组p-eIF2α及CHOP蛋白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抵当汤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较模型组低;与模型组比较,抵当汤组大鼠脑含水量较模型组低。结论抵当汤可以通过下调p-eIF2α及CHOP蛋白的表达,抑制与细胞凋亡相关的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抑制过度的内质网应激损伤,对脑出血半暗带区的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从而减轻凋亡。
2020年06期 v.40 792-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丽静;钱圳;周凯旋;张亚杰;于澎;许天阳;
目的通过现代生物信息挖掘技术,探究淫羊藿对高脂血症的作用靶标及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淫羊藿降血脂效果。方法借助TCMIP 2.0 整合药理学平台,检索淫羊藿的所有成分及靶点,并获得高脂血症的疾病所有靶标,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富集分析药物干预疾病关键靶标,取前二十分析淫羊藿在治疗高脂血症中的生物过程及作用途径,通过高脂喂养大鼠,给予淫羊藿,检测大鼠血脂,进行病理切片的HE染色。结果对于淫羊藿治疗高脂血症共获得23个关键核心靶标,其中药物与疾病共有靶标2个,分别为 PPARγ和MTTP,靶标富集的生物学过程主要与蛋白质的活化,能量的代谢等途径相关,淫羊藿对高脂饮食大鼠血脂具有降低作用,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结论淫羊藿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可对脂质代谢产生调控。
2020年06期 v.40 796-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关安琦;高英鑫;王琳;高寒;邱智东;徐伟;
目的优化解毒通络益肾浓缩丸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响应面曲线分析法,以处方中的有效成分大黄酸、大黄素含量为响应值,优化提取工艺。结果采用响应面曲线法对17批供试品进行分析,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 h。结论优化后的解毒通络益肾浓缩丸提取工艺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稳定可行。
2020年06期 v.40 800-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莉莉;韦宇;邸莎;邵蒙苏;
通过搜集古代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应用文献,总结出石菖蒲具有以下特点:临床应用范围为4~30 g。临床根据疾病、证型、症状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剂量,如化痰开窍、行气化浊治疗抑郁、哮喘、认知功能障碍,其用量为4~6 g;祛风镇痉、开窍豁痰治疗失眠、小儿抽动症、小儿多动症、头痛、咳嗽变异性哮喘、麻痹性肠梗阻、冠心病、高血压病,用量为6~10 g;理气活血、化瘀祛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癫痫共患抽动障碍、神志病、小便不利,用量为10~15 g;芳香化浊、宣痹开窍治疗痞满、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风昏迷、脑鸣,用量为15~3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气滞瘀阻常配伍胆南星、龙骨、牡蛎、远志等。
2020年06期 v.40 803-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8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王燕;朱向东;王欢;徐坤元;张莉莉;李维刚;
通过对古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的研究,总结出金樱子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用量多为12~60 g。其次,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益肾固精缩尿治疗慢性肾炎、复杂性泌尿系感染、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泌尿、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用量为12~60 g;益肾固脱治疗多汗症、老年厥证、脱肛等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外科疾病,用量为12~3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益肾固精缩尿常配伍芡实、五味子等;益肾固脱常配伍芡实、桑螵蛸等。
2020年06期 v.40 806-8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6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杭俊升;徐坤元;朱思宇;毕超然;张海宇;朴春丽;
本文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和临床运用,总结出延胡索具有以下特点:临床用量范围多为3~90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选取相宜用量,如治疗原发性痛经、不孕症、月经不调、输尿管结石伴肾积水、类风湿性关节炎、儿童癫痫、带状疱疹等旨在发挥活血化瘀功效时,用量多为3~90 g;治疗胆囊炎、胰腺炎、胆石症、药物成瘾等疾病,旨在发挥行气止痛功效时,用量多为6~6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活血化瘀多配伍乳香、没药、三棱、莪术;行气止痛多配伍柴胡、香附、川楝子。
2020年06期 v.40 809-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8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欣舒;董金香;孙志远;贾艾玲;杨净尧;田健;
目的优选甘草的炮制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法确定甘草的炮制工艺,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炮制前后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结果甘草的软化方法为闷润,闷润温度为60 ℃,不去皮,切制后饮片在70 ℃条件下干燥。结论甘草的炮制工艺可靠、稳定、合理。
2020年06期 v.40 812-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下载次数:9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洋;张威;
目的观察眼针联合通咽贴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吞咽困难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脑梗死恢复期吞咽困难患者66例,随机平均分为针贴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配合吞咽训练。针贴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眼针联合通咽贴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2组洼田饮水试验、SWAL-QOL量表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治疗后,针贴组总有效率为93.94%,显著优于对照组(75.76%)(P<0.05);2组患者饮水试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有显著降低(P<0.05)。且针贴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SWAL-QOL量表评分较前上升(P<0.05),且针贴组患者的SWAL-QOL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联合通咽贴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吞咽困难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吞咽困难,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生。
2020年06期 v.40 816-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李海峰;
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张家山汉简《脉书》是《灵枢·经脉》的祖本。通过对《足臂十一脉灸经》"其病"、《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所产病"和《灵枢·经脉》"所生病"中的疼痛病症数目与所生病症总数及经脉循行部位数目等进行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发现三篇文献记述的疼痛病症数目与"所生病"症总数及经脉循行部位数目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说明疼痛病症是经脉病症的主要内容之一,经脉理论形成初期,古人对经脉循行路线的认识可能有部分来源于对疼痛诊察或治疗的结果,经脉理论的形成与古人对疼痛病症的认识密切相关。
2020年06期 v.40 820-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大伟;马宝东;赵用;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放血疗法治疗轻中度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轻中度痛风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对照组应用别嘌醇片;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应用针灸和放血疗法。疗程均为10 d。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化检查方面,治疗组血尿酸、肌酐、尿素及24 h尿蛋白水平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反应蛋白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应用西药基础上,通过应用针灸联合放血疗法治疗轻中度痛风性肾病可以降低血尿酸、肌酐、尿素及24 h尿蛋白水平。
2020年06期 v.40 823-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景福权;韩莹;王增亮;
目的观察以针刺全身穴位、温针灸腹部穴位并结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90例临床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且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所有患者在试验前均经过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给予控制血压、改善脑循环、稳定生命体征以及预防并发症等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以针灸结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上述治疗方案均在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对改善FMA评价量表评分以及CSS评价量表的评分帮助最大,2组在上述评分中治疗前和治疗后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3.3%。结论在临床上采用以针灸结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以及肢体运动功能损伤的患者,经济有效,安全性高。
2020年06期 v.40 826-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赵洪霄;李英;杨爱萍;王东;王学武;柯长鸿;
目的探究穴位贴敷联合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肾阴虚证的疗效和相关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本院诊治的慢性支气管炎肺肾阴虚型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均52例。对照组给予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研究组给予穴位贴敷联合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均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主症、次症积分及血清TNF-α、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IFN-γ、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23%)高于对照组(7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穴位贴敷联合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肾阴虚证安全性高,可显著缓解中医症状,提高疗效;其机制可能与上调IFN-γ、IL-10表达及下调TNF-α、IL-8水平有关。
2020年06期 v.40 830-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正>2020年3月29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第四届吉林省新闻出版奖的表彰决定》发布,《吉林中医药》获评第四届吉林省新闻出版奖期刊精品奖。这是我校学术期刊史上首次获此奖项。吉林省新闻出版奖为省内新闻出版的最高奖项,由吉林省人民政府设立并进行表彰,授予在新闻出版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和组织,每3年评选一次。此次期刊精品奖共评选出12本精品期刊,《吉林中医药》为唯一一本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的期刊,也是唯一一本中医学期刊。在《吉林中医药》出刊史上尚属首次。这不仅是对我校学术期刊办刊水平的肯定,更是对我校学术水
2020年06期 v.40 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创建于1958年,原名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2007年更名为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历经62年的发展与积淀,已形成集科研、临床、教学于一体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机构。截至目前,该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全国七所重点中医药研究基地之一、卫生部首批中药临床药理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重点研究室建设单位,我省首批博士后创业基地、省院共建的吉林省创新医药公共服务平台的依托单位。现有在岗专业技术人员621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04人。专业技术二级岗位12人、三级岗位13人。
2020年06期 v.40 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公立中医(综合)医院。医院位于长春市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净月大街1643号,占地面积约1.9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35万平方米,编制床位700张。设有脑病中心、骨科中心、儿科、心血管内科(心脏康复中心)、肺病科、肾病
2020年06期 v.40 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