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新冠肺炎专栏

  • 王檀教授从气化顿滞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仕丽;刘继民;牛崇阳;刘琪华;王檀;

    王檀教授为吉林省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专家组组长,吉林省第二批援鄂国家中医医疗队、国家第四批中医医疗队首席中医防疫专家,于2020年2月17日率领团队入驻雷神山医院。王檀教授结合临床实际,根据己亥(公元2019年)年下半年运气特点,结合武汉这一区域时空环境气化失序的具体表现及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症状特点,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归于中医学"疫毒"范畴,主要病位在肺,其次在腠理、脾胃,后期累及于肾;病因主要是正气不足,疫毒侵袭;发病基础在于易感人群体内环境处于气化顿滞,即肺脾气虚、寒湿偏盛的状态,这也是正气不足的集中表现;病机关键是疫毒与寒湿搏结于肺,机体气化顿滞,肺体用受损,肺络痹阻。病机特点为寒、湿、热、毒、瘀、痹,病程缠绵,寒湿因疫毒迅速湿化、热化,甚至化火成毒,因此需要始终围绕寒湿疫毒进行论治。以救治肺气为基本治疗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以改善人体内环境,即气化顿滞——肺脾气虚,寒湿内盛的状态,促进疾病快速好转。

    2020年04期 v.40 42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9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仝小林院士三味方萃

  • 黄芪、浮小麦、煅牡蛎治疗虚汗多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杨浩宇;张莉莉;顾成娟;仝小林;

    汗证是中医临床常见病证,中医认为"阳加于阴谓之汗",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仝小林院士认为治疗虚汗时,需厘清病机,审因审症;表虚自汗者可用桂枝汤加减;阴虚盗汗者常用当归六黄汤治疗,并从腠理不固,汗液外泄的角度临证配伍黄芪、浮小麦、煅牡蛎三味小方可取得良效。临床常用剂量分别为黄芪10~20 g,浮小麦15~30 g,煅牡蛎30~120 g。

    2020年04期 v.40 425-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下载次数:1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夏枯草、黄芩、钩藤治疗肝热型高血压病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唐爽;柳红芳;李修洋;

    仝小林教授将高血压病分为"三期六态",指出热壅态中的肝热证具有"四红二干"的临床表现,"四红"指面(目)红、唇红、舌红、掌红,"二干"指便干、口干。常处以靶方夏枯草、黄芩、钩藤清肝降压,一般用量为夏枯草30~60 g,黄芩15~30 g,钩藤15~30 g,根据兼证配合使用清热、降火、散火、行气、利湿之品。该小方治疗肝热型高血压病时,降压效果显著,并可以明显减轻头晕、头痛、目赤等症状,临床疗效良好,但需注意不可长期大剂量使用。

    2020年04期 v.40 428-430+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下载次数:7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生白术、炒白术、炒苍术治疗代谢性疾病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韦宇;张莉莉;顾成娟;樊瑗晗;

    生白术、炒白术、炒苍术是仝小林教授临床常用的治疗代谢性疾病三味小方。仝小林教授认为脾胃乃气机运行之中枢,代谢性疾病要从脾胃入手,调畅中焦气机。生白术利脾湿,常用剂量为9~90 g,炒白术补脾气,常用剂量为9~30 g,炒苍术燥脾湿,常用剂量为9~30 g。

    2020年04期 v.40 431-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9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大黄、淫羊藿、生麻黄治疗肾功能不全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罗金丽;顾成娟;王涵;

    大黄附子汤是仝小林教授临床辨治肾功能不全的效方,通过多年临床经验,精选大黄、淫羊藿、生麻黄组成新方,尤适用于形寒肢冷、大便秘结伴肌酐、尿素氮升高的肾功能损伤患者。方中大黄苦寒降泻,排毒泻浊,常用剂量6~30 g;淫羊藿补肾壮阳,温肾排水,常用剂量15 g;生麻黄发汗利尿,常用剂量6 g。

    2020年04期 v.40 434-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下载次数:5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于决策树算法构建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预测模型

    曾雪元;宫伟国;胡云峰;任吉祥;

    目的通过决策树算法建立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预测模型,并评价模型的拟合效果。方法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风病慢病防治管理信息协作平台中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信息共3 322名,以既往有无缺血性卒中将入选病例分为新发组(1 542例)与复发组(1 780例),用CART算法构建缺血性卒中复发预测模型,使用混淆矩阵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模型的效能。结果筛选出8个解释变量,分别为家族冠心病史、家庭关怀、高血压病史、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中医证候学、糖尿病史。模型精确度为81%,ROC曲线下面的面积为0.865(95% CI:0.843~0.886)。结论决策树模型在缺血性卒中复发预测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中医证候学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尚需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加以验证。

    2020年04期 v.40 437-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下载次数:7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理论研讨

  • 王旭高从脾胃论治肝病学术思想研究

    侯召杰;魏凤琴;

    清代著名医家王旭高重视从脾胃论治肝病。通过传统理论研究,结合王旭高肝病治法、医案及相关文献,论证了其从脾胃论治肝病的学术思想是理论传承经典,立论以人为本,治验彰显临床。王旭高从脾胃论治肝病的学术思想,重视脾胃分治,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2020年04期 v.40 441-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从“胃心相关”论治脾胃病

    林小林;唐林;李继慧;陈宝贵;

    通过论述胃与心在部位、经络、五行、气血与功能方面的相关性,以及现代医学对胃心相关理论的发展,阐述胃心同治的重要性。并结合导师陈宝贵教授的临床应用对胃心相关理论作一浅析。

    2020年04期 v.40 44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下载次数:5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黄帝内经》三因制宜养生观

    陈斌;王兵;姜德友;

    三因制宜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极具特色的内容之一,贯穿于中医的发展与实践。《黄帝内经》构建的中医养生理论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因时、因地、因人三因制宜思想。

    2020年04期 v.40 448-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下载次数:1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阴虚体质与相关疾病的探究

    潘雨;邢天野;倪磊;王响;吴昊;任嘉彦;尚晓玲;

    阴虚体质是因体内阴液亏耗所致的一种以虚热内生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本文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近10年有关阴虚体质与某些疾病的相关性。整理研究发现阴虚体质人群易罹患糖尿病、高血压病两大疾病。因此本文利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进一步分析阴虚体质与糖尿病、高血压病2种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2种疾病的病因病机与防治方面提出见解以期为临床治疗研究提供思路。

    2020年04期 v.40 451-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7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 ]

经验传承

  • 周亚滨教授运用药对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

    王颖;刘睿;周亚滨;

    缓慢性心律失常为临床上常见病证之一,周亚滨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阳气虚弱,瘀血内阻,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故治疗常以补气温阳,养心安神,活血化瘀的药对为基本大法,临床上常用的药对主要有麻黄、细辛,龙骨、牡蛎,黄芪、党参,附子、桂枝,茯神、茯苓,丹参、川芎,远志、酸枣仁等,同时,周师特别强调要善于个体化治疗,随症加减。

    2020年04期 v.40 454-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杜武勋教授运用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治疗心律失常

    袁宏伟;石宇奇;朱博;张茜;刘津;燕敏;董博文;杜武勋;

    杜武勋教授治疗心律失常以五运六气理论为基础,通过出生时间分析患者的脏腑盛衰及发病倾向。五脏之间因生、克、复的关系而紧密联系,一脏有病必累及他脏,故临证治疗心律失常除了应考虑"心"外,还应考虑与心有关其他脏腑,综合分析病机,顾及整体平衡,以提高诊疗效果。

    2020年04期 v.40 457-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士卿教授以痰瘀互结理论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经验

    王剑锋;张士卿;

    张士卿教授认为小儿腺样体肥大的病机主要在于痰瘀互结,郁结成核,聚于鼻咽。治疗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为主,处方以丽泽通气汤化裁,使气血调畅,痰核得消,则腺样体肥大可愈。

    2020年04期 v.40 460-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下载次数:8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王瑞平从肾肝脾论治卵巢癌

    薛维伟;朱超林;丁大伟;徐媛媛;

    王瑞平教授认为卵巢癌是在肾阴亏虚的基础上,外邪内侵、七情饮食内伤,脏腑经络功能进一步失调,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气机紊乱,血行瘀滞,痰饮内停,有形之邪阻于冲任督带,结聚胞宫而成,提出卵巢癌应以滋肾养阴、调理冲任固其本,活血化瘀、化痰祛湿祛其邪为治疗原则。

    2020年04期 v.40 463-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刘铁军教授从肠毒辨治肝硬化内毒素血症

    李树志;刘铁军;沈东;

    刘铁军教授认为,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当以"肠毒"立论,大肠传导功能受损,毒邪不能有效排出,肝脏解毒功能减低是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发生、发展、迁延不愈、产生多种并发症的原因。肠毒作为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主要致病因素,其形成与肝、大肠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刘教授在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上,主张将中医理论与西医现代研究的有机结合,将"中医下法"运用在其辨证论治的全过程,并在此基础,将"肝与大肠相通"等中医传统理论融入其中,研发出疗效确切的成药"毒消肝清丸",为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2020年04期 v.40 46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之脏腑相关证治探析

    刘智霖;史利卿;马建岭;李扭扭;王梁敏;季坤;董尚娟;温绍惠;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病位在肺胃,与肝、脾、肾相关,辨治过程中当以气机失调为中心环节,围绕"肺胃气逆、胃失和降、肺失清肃"这一基本病机,治以宣肺止咳、和降肺胃为主,辅以疏肝调木、温中纳肾。文章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中医脏腑相关病机特点进行阐述,探讨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方法。

    2020年04期 v.40 469-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中药治疗卵巢囊肿临床疗效

    杨华;尹菊;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80例,根据患者最终选取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37),其中观察组给予中药保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保守治疗,观察2组治疗疗效,检测治疗前后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及孕酮(P)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02%和97.30%;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卵巢囊肿直径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卵巢囊肿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孕酮和雌二醇分别为(19.82±2.77)nmol/L和(201.19±43.30)p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生成素分别为(18.82±1.91)U/L和(18.81±1.88)U/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卵巢囊肿有较好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

    2020年04期 v.40 474-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产后逐瘀胶囊治疗血瘀型产后恶露不绝的疗效及对血浆Fib和D-dimer水平的影响

    梁丽霞;龙鑫;李红黎;钟宛杞;李静斯;

    目的探讨产后逐瘀胶囊治疗血瘀型产后恶露不绝的疗效以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5月在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行剖宫产分娩产妇122例为研究对象,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缩宫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产后逐瘀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2组连续治疗2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子宫三径线之和和恶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恶露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80%和7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Fib和D-D水平减少更明显(P<0.01)。结论产后逐瘀胶囊治疗血瘀型产后恶露不绝的疗效确切,且能有效抑制血浆Fib和D-dimer水平。

    2020年04期 v.40 47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7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参芪地黄汤化裁方对III期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及临床进展的影响

    吕翠岩;贾晓蕾;郑爽;李倩;刘铜华;

    目的观察参芪地黄汤化裁方对III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及其对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73例气阴两虚夹瘀型III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当时用药情况分为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8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参芪地黄汤化裁方,治疗12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2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并测定临床指标以及进入MogensenⅣ期病例数。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6.8%,优于对照组的65.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糖、血脂、UA、HCY及SOD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或P<0.01),部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UACR及UTP较治疗前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2例患者(5.2%) 进入糖尿病肾病IV期,与对照组8例(2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地黄汤化裁方能有效改善III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夹瘀型患者症状积分、降低其UACR、UTP、HCY水平及升高SOD的含量,保护肾脏,延缓疾病进一步进展。

    2020年04期 v.40 480-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黄芪加味汤防治乳腺癌术后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

    薛亭;瞿文超;冯佳梅;高晴倩;邵士珺;万华;

    目的本课题旨在从骨密度、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骨疼痛等级、生活质量评分、服药依从性评分,评估黄芪加味汤对乳腺癌术后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的预防作用。方法本课题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纳入12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并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3例。所有患者每日均口服来曲唑2.5 mg加钙尔奇D 1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黄芪加味汤(黄芪、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每日1剂,早晚饭后0.5 h温服。结果 1)骨密度: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对照组患者的腰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的下降较治疗组明显,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治疗组治疗6个月和12个月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3.39%、1.76%,对照组为4.91%、3.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骨疼痛等级: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治疗组疼痛等级较对照组低(P<0.05)。4)生活质量评分: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服药依从性评分:治疗12个月,治疗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加味汤可通过"益气健脾、滋补肝肾"的治法有效预防及缓解芳香化酶抑制剂引起的骨疼痛、关节酸痛等临床症状,明显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并有降低骨密度下降的趋势。

    2020年04期 v.40 485-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热淋清颗粒辅助治疗急性肾盂肾炎膀胱湿热证

    张志亮;刘云;邓智建;

    目的探讨热淋清颗粒辅助治疗对急性肾盂肾炎膀胱湿热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急性肾盂肾炎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值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头孢氨苄片,口服,1次250~500 mg,每日4次;诺氟沙星胶囊,口服,1次400 mg,每日2次;碳酸氢钠片,口服,1次1~2片,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热淋清颗粒,1次2袋,开水冲服,每日3次。连续2周后,比较2组症状消失时间、膀胱湿热证证症状评分、临床疗效;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发热(3.05±0.44)d、腰痛(10.05±1.75)d以及尿路刺激征(5.40±0.72)d的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3.93±0.52)d,(12.17±1.94)d,(7.83±0.97)d](P<0.01);治疗后观察组膀胱湿热证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48%(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8%(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41.36±6.03)pg/mL和TNF-α(90.34±10.71)pg/m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50.77±6.49)pg/mL和(109.44±12.78)pg/mL](P<0.01)。结论热淋清颗粒辅助治疗对急性肾盂肾炎膀胱湿热证的疗效明显,抑制血清IL-6和TNF-α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2020年04期 v.40 490-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扶正解毒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足

    何泽;朱晓丹;高雪娇;李瑞恩;赵永东;张睿;张鹏;曹雷;吴春炜;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足(气血亏虚、湿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糖尿病足(WagnerⅡ级或Ⅲ级),中医辨证属气血亏虚、湿毒内蕴证的患者随机均分成3组。其中治疗组A 30例,治疗组B 30例,对照组 3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内科常规治疗和蚕食清创,治疗组A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扶正解毒、通络生肌膏外用,治疗组B在治疗组A基础上内服中药汤剂。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ABI、TcPO_2、CRP、ALB、感觉阈值、创面面积等变化。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单纯西医内科常规治疗和蚕食清创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6.7%,加用中药膏外用的治疗组A临床总有效率83.3%;而内服汤药联合外用膏药治疗组B临床总有效率为9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ABI、CRP、ALB、感觉阈值、创面面积变化均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内外联用治疗糖尿病足(WagnerⅡ级或Ⅲ级)气血亏虚、湿毒内蕴证者疗效显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创面面积及下肢循环、神经损伤等方面较单纯中医外治和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疗效确切。

    2020年04期 v.40 494-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CT下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术治疗腰痛在吉林省二级中医院的推广与应用

    李向欣;郝小刚;周国徽;闫宏旭;郜立铎;彭鹏;李跃飞;

    目的评价在CT下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术注射药物治疗腰痛在吉林省二级中医院的推广与应用效果。方法应用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术注射药物治疗腰痛患者60例,比较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第1天,临床有效率为96.7%,优良率为83.3%;治疗后1个月,临床有效率为96.7%,优良率为86.7%;治疗后3个月,临床有效率为96.7%,优良率为88.3%。结论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术治疗腰痛主要是利用注射的药物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刺激产生的无菌性炎症。

    2020年04期 v.40 498-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唐东昕教授治疗结直肠癌用药规律分析

    刘杰;罗莉;唐东昕;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1.4.2)挖掘唐东昕教授治疗结直肠癌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唐东昕教授门诊处的结直肠癌病人的医案数据,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2)系统集成的频次分析、关联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对纳入的医案中涉及的基本情况、治法和方药进行分析。结果就诊的病人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大多处于60~80岁,治法前6位主要是滋阴活血、解毒散结、燥湿健脾、养阴和胃、补益气血、补肝肾、阴阳双补;鳖甲、莪术、冬凌草、蜈蚣等药出现频次非常高,出现在超过70%的医案中。医案中的中药多辛、甘、苦味,且温药居多,主要归肝脾经。结论唐东昕教授治疗结直肠癌,主要从肝肾、气血、脾胃、肾阴和肾阳等角度入手,喜用温药,用药特点独特。

    2020年04期 v.40 501-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下载次数: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益气化瘀解毒方对MRP、GST-π和Topo Ⅱ基因在Sorafenib获得性耐药人肝癌QGY7702细胞表达的干预研究

    王亚琪;曾普华;郜文辉;李为;张振;周芳;俞淑娴;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解毒方干预后对Sorafenib获得性耐药人肝癌QGY7702细胞(QGY7702/Sora)增殖及MRP、GST-π和Topo 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QGY7702/Sora细胞和QGY7702细胞,利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Sorafenib对细胞的半数抑制率浓度(IC50值),计算耐药指数RI;观察益气化瘀解毒方对耐药细胞的增殖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药物干预前后2种细胞中MRP、GST-π和Topo Ⅱ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亲本细胞和耐药细胞Sorafenib的IC50值分别为(7.993±0.522)μmol/L和(19.651±1.216)μmol/L,RI约为2.5。益气化瘀解毒方可抑制耐药细胞的增殖活性。2种细胞的MRP、GST-π、Topo Ⅱ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Sorafenib组可促进耐药细胞MRP 、GST-π基因的过表达(P<0.05),益气化瘀解毒方组可抑制GST-π基因的过表达(P<0.01),且联合Sorafenib可显著提高Topo Ⅱ基因的表达量(P<0.01)。结论 QGY7702/Sora细胞MRP、GST-π和Topo Ⅱ的表达水平与亲本细胞无显著差异。耐药细胞对Sorafenib敏感性降低与MRP、GST-π过表达相关,而益气化瘀解毒方拮抗Sorafenib耐药与抑制GST-π过表达相关。

    2020年04期 v.40 505-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吴茱萸不同提取部位致大鼠肝毒性研究

    任晓静;李明;张逊;冯昊;袁金斌;

    目的研究吴茱萸不同提取部位对大鼠肝脏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为实验动物,依据临床剂量给予大鼠灌服吴茱萸不同提取部位药液,连续7 d给药,观察大鼠的活动情况、毛色变化以及体质量信息,给药7 d后经眼静脉取血,以血浆中ALT、AST水平变化,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来衡量大鼠肝损伤大小,进而评价吴茱萸的肝毒性。结果各实验组大鼠表现为腹泻、毛色暗淡、生长缓慢等。大鼠血浆生化指标结果得出,5个不同提取部位对大鼠肝毒性强度为:石油醚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病理学检查显示高剂量组的大鼠肝脏出现不同程度损伤。结论吴茱萸不同提取部位均具有肝毒性。

    2020年04期 v.40 510-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蜂毒素靶向PTEN/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凋亡

    李玲霞;张英民;

    目的蜂毒素能否调控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在其中加入不同浓度蜂毒素进行干预(0、1、2、4 mg/L),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Annexin V FITC/PI联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内PTEN、p-PI3K和p-Akt蛋白表达,RT-PCR检测细胞内p53和CyclinD1基因表达。结果蜂毒素能有效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上调细胞PTEN的蛋白表达量,下调p-PI3K和p-Akt蛋白表达量,各浓度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蜂毒素能诱导p53 mRNA、抑制CyclinD1 mRNA的表达,各浓度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毒素能通过调控PTEN/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

    2020年04期 v.40 514-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人参总皂苷对皮肤细胞的修复作用机制研究

    鹿禛;邱智东;王蕾;陈江丽;金叶;

    目的研究人参总皂苷对皮肤细胞的抗凋亡及对大鼠皮肤光老化的修复作用。方法通过生化实验证明人参总皂苷对皮肤细胞的抗凋亡作用,并通过建立大鼠光老化模型,观察人参总皂苷对大鼠光老化皮肤的修复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具有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18.36%);而加入人参总皂苷修复后CCC-HSF-1细胞的凋亡率(15.53%,9.09%)与模型组(0.5 μmol/L DOX)相比有明显的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BaX、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降低,Bcl-2蛋白水平上升,证明人参总皂苷能抑制DOX损伤所带来的凋亡,对CCC-HSF-1细胞有一定的修复作用。结论人参总皂苷能有效抑制皮肤细胞凋亡,对紫外线照射引起的皮肤老化具有一定修复作用,为人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

    2020年04期 v.40 518-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7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白芷酒炖前后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乔宇航;高春华;袁子民;王静;朱春璐;郭鑫;谢鑫荣;

    目的探讨白芷酒炖前后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白芷酒炖前后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百分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白芷生品中初步检测出53个峰,鉴定出36个成分;从白芷酒炖中检测出32个峰,鉴定出26个成分;与生品成分比较,酒炖白芷中有22种成分未测到,但新增了12种成分,表明酒炖白芷中的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均发生了变化。结论白芷酒炖后由于受热及辅料黄酒的作用使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并存在成分转化,本研究为白芷酒炖的炮制机理及其在都梁丸中应用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0年04期 v.40 522-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穿山龙米曲霉固体发酵物总皂苷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陈航宇;刘鹤;娄婷婷;何蕊;贺丹彤;刘睿;位鸿;

    目的探讨穿山龙药材固体发酵对抗肿瘤活性的影响,并研究其抗肿瘤机制。方法 70%乙醇回流法对穿山龙药材以及穿山龙药材米曲霉固体发酵产物进行提取;D101树脂纯化;MTT法,双染法以及Western blotting探讨穿山龙总皂苷和穿山龙米曲霉发酵物总皂苷对HepG2的作用及机制。结果 MTT法结果显示穿山龙总皂苷和穿山龙米曲霉发酵物总皂苷均能使HepG2细胞存活率下降,呈现剂量依赖性;双染法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穿山龙总皂苷和穿山龙米曲霉发酵物总皂苷均可诱导HepG2细胞凋亡(P<0.001),凋亡比例明显呈浓度依赖性的升高;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穿山龙总皂苷和穿山龙米曲霉发酵物总皂苷处理的HepG2细胞,与空白对照组比较,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穿山龙药材经过米曲霉固体发酵前后,均具有抗肿瘤活性,发酵没有使穿山龙药材抗肿瘤活性发生改变,均对HepG2细胞具有促进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为上调caspase-3的表达,对其上游Bax及Bcl-2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

    2020年04期 v.40 526-529+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5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独活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田卫卫;邸莎;丁齐又;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独活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临床用量多为6~60 g。其次,独活临床用量应综合考虑病证及配伍等多种因素,随病施量、因证施量、因配伍施量。独活配伍羌活、防风等,治疗风寒湿引起的风湿免疫、骨科系统疾病,常用剂量9~60 g;配伍川芎、细辛、虫类药等,治疗神经官能症、阿尔兹海默症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常用剂量9~15 g;配伍黄芪、桂枝、女贞子等,治疗月经失调、产后身痛等妇产科疾病,临床常用9~12 g。

    2020年04期 v.40 530-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天麻的量效关系及其临床应用

    柳荣;朱向东;王燕;王新苗;高艳奎;王欢;钟兴腾;

    通过对古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的总结,总结出天麻的量效特点为:首先,用量多为0.85~45 g。其次,根据病、证、症寻求其最佳用量及配伍,如天麻发挥平抑肝阳功效,常配伍半夏、白术、茯苓、钩藤、虫类药物、川芎、菊花等,治疗神经系统(癫痫、头痛、眩晕、失眠、中风等)、内分泌系统(糖尿病肾病)疾病,用量为0.85~45 g;平肝熄风通络时,常配伍半夏、钩藤、虫类药物等,治疗循环系统(高血压、心律失常等)、运动系统(痹症、痿证)疾病,用量为3~30 g。

    2020年04期 v.40 533-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6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瓜蒌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赵生慧;张莉莉;安学冬;金德;邸莎;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瓜蒌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常用剂量多为6~40 g,最大剂量可至120 g。其次,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宽胸散结,治疗心血管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妇科病(月经不调、乳腺增生、乳腺炎)等,为9~100 g;清热化痰,治疗消化疾病(胃炎、食管炎)、呼吸疾病(支气管炎)、内分泌疾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带状疱疹等,为6~120 g;润肠通便,治疗便秘,为20~40 g。再次,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宽胸散结,常配伍薤白、桂枝、枳实;清热化痰,常配伍黄连、半夏、贝母等;润肠通便,常配伍玄明粉、枳壳、厚朴等。

    2020年04期 v.40 536-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医学启源》中五运六气医学思想及其方药特色探析

    李枫;苏颖;

    《医学启源》为金代医家张元素著,该著秉承《黄帝内经》整体医学思想,创造性提出天地六位藏象说,创新并发展六气证治理论,并以药物气味厚薄的升降浮沉为纲指导遣药制方,其药物归经与引经报使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大,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医学启源》中五运六气医学思想及其方药特色对中医经典理论研究及其临床运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0年04期 v.40 539-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

    邢蓉;张松兴;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电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试验组60例采用温针灸关元、子宫、血海联合电针三阴交、足三里治疗。观察2组的有效率(包括即时疗效和长期疗效)及VAS评分。结果实际统计病例115例,其中试验组58例,对照组57例。2组经过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即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4.8%和84.2%,经统计分析,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长期疗效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和86.0%,经统计分析,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本研究试验组在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将2组治疗后VAS评分进行比较,近期VAS评分P>0.05,表明2组在近期疗效改善方面无统计学意义,而远期P<0.05,表明在VAS评分改善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20年04期 v.40 542-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7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中药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陈君灏;张雯霞;张珏;

    肺炎克雷伯菌,因其耐药谱广,耐药率高,其治疗问题已成为世界性难题。中药具有低耐药性、多作用靶位的广谱抗菌效果,因此进行中药治疗或与西药联合治疗是一种对抗多重耐药菌的新型手段。检索近年来中国知网、万方全文和Pubmed等数据库的文献,从肺炎克雷伯的耐药机制和中药抗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作用等研究成果,阐述中药复合制剂以及其有效成分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感染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中药可以通过抑制β-内酰胺酶、对抗生物膜的形成、对抗内毒素的作用以及抑制外排泵等起到抗肺炎克雷伯菌作用。通过对中药的抗菌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准确全面地评价药效,为今后抗生素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

    2020年04期 v.40 546-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1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MS各组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李晓涵;刘莉;

    代谢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危险因子的聚集状态,其各组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社会发展,代谢综合征发病率明显提高,与其相关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尤其在心血管领域更为突出。无论是现代医学还是传统医学均有关于代谢综合征方面的研究,且受到广泛关注。现将从中医和西医2个方面阐述关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其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影响,从中医辨证论治和西医对症治疗方面讨论代谢综合征患者干预方式,并探讨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方向,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及展望。

    2020年04期 v.40 550-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颈性眩晕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王冠;冷向阳;

    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颈性眩晕成为年轻人,尤其是办公室职员的常见疾病,然而,针对其发病机制、有效治疗方法尚无完整统一的研究报道。本文通过对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中针对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以探讨颈性眩晕的诊断及其治疗方法,为今后研究方向提供有力依据。

    2020年04期 v.40 554-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10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防治近视研究进展

    高欣;王旸;

    近视发病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文献资料显示,中医药治疗近视方法较多,中药、针刺、推拿、艾灸、贴敷、中药离子导入等疗法都可有效提高近视患者的裸眼视力,且临床治疗常多种疗法并用,临床疗效较好,具有高效、简便、安全等优点。

    2020年04期 v.40 557-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18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本刊编委、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主任、国家第四批中医医疗队队员、武汉雷神山医院中医救治组副组长、武汉雷神山医院C8疗区主任王檀在武汉抗疫一线

    <正>王檀,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吉林省名中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主任。国家第四批中医医疗队队员,武汉雷神山医院中医救治组副组长,武汉雷神山医院C8疗区主任。吉林省重症病例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吉林省防治新冠肺炎中医专家组(长春、公主岭地区)组长,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新冠肺炎防控首席专家。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病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

    2020年04期 v.40 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砥砺奋进 重振雄风——发展中的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

    <正>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创建于1958年,原名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2007年更名为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历经62年的发展与积淀,已形成集科研、临床、教学于一体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机构。截至目前,该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全国七所重点中医药研究基地之一、卫生部首批中药临床药理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重点研究室建设单位,我省首批博士后创业基地、省院共建的吉林省创新医药公共服务平台的依托单位。

    2020年04期 v.40 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2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新平台 净月新地标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

    <正>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公立中医(综合)医院。医院位于长春市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净月大街1643号,占地面积约1.9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35万平方米,编制床位700张。设有脑病中心、骨科中心、儿科、心血管内科(心脏康复中心)、肺病科、肾病科、妇科、口腔治疗中心、综合外科、麻醉科·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分泌代谢病科、消化病科、针灸推拿中心、风湿科、心病科、眼科、疼痛科、耳鼻喉头颈外科、皮肤科、

    2020年04期 v.40 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