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梦依;顾成娟;
在功能性心律失常以及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的心律失常中,中医治疗取得显著疗效。仝小林教授认为,心动过速实证者居多,心血热性,搏动亢进,宗气过扬,故心火难收,当以苦寒清火,重镇宁心为治疗原则,常选用黄连、苦参、紫石英三味配伍治疗。方中黄连、苦参清热泻火,稳定心率,紫石英重镇宁心,全方寒温相宜,清心重镇。在配伍剂量方面,方中黄连常用剂量为9~30 g,苦参常用剂量为9~30 g,紫石英常用剂量为30~60 g,若合并心神不宁甚者,可加生龙齿15~30 g,或生龙骨与生牡蛎各30~60 g先煎。
2020年03期 v.40 286-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于晓彤;邸莎;张培;徐坤元;田佳星;
大血管不通主要是指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常见为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及外周动脉闭塞症,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危害严重。此病属于中医脉络损伤的范畴,主要病理基础为体内膏、脂、痰、浊堆积,致使瘀血阻滞脉中,导致痰瘀互结,需治以化瘀消癥,祛痰散结之法。莪术是活血破瘀的要药,用量多为9~30 g;三七为预防血管老化的要药,三七粉冲服一般1~3 g,三七块煎汤,用量最多可至30 g;浙贝母是消坚散结的要药,用量多为9~30 g。
2020年03期 v.40 289-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下载次数:6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唐爽;林家冉;柳红芳;
仝小林教授将高血压分为"三期六态",认为水液代谢异常是导致水态高血压的直接原因,临床表现主要为舒张压升高,脉压差减小。该病致病因素中,水湿尤为重要,常见体胖、下肢水肿等症状,针对病因及辨证予以靶方茺蔚子、茯苓、车前子利水降压,可根据临床高血压分级及下肢水肿程度调整用量,一般以茺蔚子15~45 g,茯苓30~90 g,车前子15~30 g靶向降压,同时减轻水肿,共奏活血、渗湿、利水之效,必要时配合益母草、泽泻等药。该小方降压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舒张压、减小脉压差,有效治疗水肿,针对水态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稳定,安全性良好。
2020年03期 v.40 292-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8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林家冉;唐爽;柳红芳;
抑郁状态为临床常见的疑难杂症之一,西医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疗效短时间内显著但多伴随严重的副作用,且有较强的依赖性,断药后常出现严重的反弹。仝小林教授提出抑郁状态当从肾论治,并将本病病机总结为"阳气不足,则生机暗淡,颓萎而来"。治疗上以扶阳散霾为基本治则,临床常选用"仝氏光明丸"加减治疗。"仝氏光明丸"由淫羊藿、人参、附子组成,以补肾壮火、扶阳散霾之法,治疗阳光不足型抑郁状态,收效显著,能够为临床抑郁状态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
2020年03期 v.40 296-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6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吴浩然;王新苗;方心怡;田佳星;
仝小林教授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痛的核心病机为肾精亏虚,治法当以补肾强骨为主,精裁三味小方补骨脂、骨碎补、杜仲,三药合用补肾强骨解痛,临床效果满意。现代研究显示,三药均有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现浅述仝小林教授经验如下,并附验案以飨同道。
2020年03期 v.40 299-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下载次数:9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彭飞燕;陈国忠;吴瑕;张天彬;
目前医学者发现,脑肠轴互动异常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医疏肝理脾、肝脾同治可起到调节胃肠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多重作用,这与脑肠轴理论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从中西医不同角度阐述脑肠轴学说与肝脾同治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提供思路。
2020年03期 v.40 309-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下载次数:1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孙莉;韩琦;刘寅;项颗;
历代医家将眩晕病的病因责之于风、火、痰、虚、瘀及外感六淫等,并将其不断发展、完善,逐步形成了从风论治、从痰论治、从火论治等多种学术流派。尽管中医古籍中尚未明确记载眩晕病从神论治理论,但诸医家在遣方用药中已有所体现。围绕眩晕病"病位在心脑、从神论治"的新假说进行挖掘和整理,进一步阐述眩晕病的病机和治法,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2020年03期 v.40 312-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下载次数:6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房跃红;王姝琛;
《满族说部》是满族先民流传久远的民间长篇说唱形式,记录了田野调查整理的满族先民的口头叙事性长篇说唱文学,其中保存了大量口耳相传的满族医药文献,是研究原生态满族医药特色的重要文献资源。对《满族说部》文本所保留的满族医药文献进行梳理发现,满族在治疗上擅治伤病,在用药上以补为主,在药物炮制上以简单方便为特点,再现了原生态满族医药特色,为满族医药文化研究提供了文献依据与支撑。
2020年03期 v.40 315-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雪萍;雷鸣;张宝成;冯楠;
中医学认为,脾气健运则肌肉丰盈有活力,脾病则肌肉萎缩不用。责之于心,则现心肌收缩无力,呈心力衰竭诸症。脾又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血的生成、推动与心肌的濡养均与脾密切相关。临床从脾论治心力衰竭疗效确切,"脾主肌肉"可能为其重要机制之一。苓桂术甘汤健脾利水、温阳蠲饮,临床可用于对心力衰竭的治疗。
2020年03期 v.40 319-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0K] [下载次数: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杨迪;李振华;
古今医家对胃食管反流病基本认识趋同,但对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机多有阐述发挥。李振华教授重视肝脾,疏肝以理气滞,健脾以和气机,认为其病理因素多为气滞、湿、热,以柴胡桂枝干姜汤随症加减治疗。
2020年03期 v.40 323-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3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冀彬;张建平;石婷婷;彭海艳;张春妮;
张建平主任认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因主要为外感风寒,寒凝血瘀,脾肾阳虚,病机为虚实夹杂,以邪风和瘀血为标,脾肾阳虚为本。治则为标本兼顾,扶正祛邪,治疗方法为祛风散寒、活血化瘀、养阴补血、温阳通络。将归经理论作为治疗的基本理论,运用引经药、虫类药及风药,妙用神曲、三七粉,神曲,淫羊藿。
2020年03期 v.40 327-329+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焦广雨;陈玉超;
陈玉超教授以中医"虚劳"理论为指导提出癌因性疲乏的病机以本虚为主,邪实为标。其本虚多归为心、肝、脾、肾的不足,标实则与气滞血瘀、络脉不通密切相关。脾虚毒蕴是其发病的起始,阴虚肝郁、心神暗耗是其加重的关键,肾精亏损是其缠绵难愈的根本,正虚失调,久病入络,气血瘀滞,形成本虚标实的复杂证候。治疗当以补宜为主,辨证采用益气健脾、养阴柔肝、养心安神、填补肾精的治疗法则,标实者可配合应用理气化瘀法并结合症状进一步化裁。对于慢性消耗性的疾病治疗不可急于求功,选方用药多采用性情平和之品,治疗当小攻小补,补大于攻,贵在坚持。
2020年03期 v.40 330-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姚鹏宇;吕翠霞;陶汉华;
刘献琳以"肝体阴用阳"为核心,结合肝脏特点,确立虚实治法、治肝八法及整体治肝法三大治法体系。虚实治法将肝系疾病分为虚证、实证两大类,乃据病情虚实分类拟定的治法;治肝八法基于肝脏特点,结合肝之阴阳气血的病理变化,提出养肝阴、补肝血、通肝络、疏肝气、泻肝火、平肝阳、熄肝风、温肝寒8类基本治法;整体治肝法是基于脏腑密切关系,从五脏六腑论治肝病。
2020年03期 v.40 335-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常荣凯;张培影;
张培影认为,扩张型心肌病之病机总在正虚邪实,提出"气阴两虚与瘀毒犯心并存"的创新理论,认为其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肺、脾、肾等多脏腑。早期辨证多属心肺气虚兼感受外在毒邪,中期以心脾气阴两虚、痰瘀互结为主,晚期则心肾阳虚。治疗以多脏腑为靶点,兼顾虚实,总结出益气、解毒、调免、化纤的治疗原则,创立专病专方黄芪保心汤,缓解患者症状的同时更能改善长期预后。
2020年03期 v.40 339-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孙艾琳;闫珺;张文思;陈晶;刘松江;
刘松江教授认为肺癌的病机不外"痰、瘀、毒、虚",而正虚为其病理基础,为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其病位主要在肺,但由于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及疾病的发展又兼及他脏,流注周身,最终五脏均可受累,使病情迁延或加重。肺癌患者早期正气不虚,邪气尚浅,病性以标实为主;中期邪气日盛而正气渐虚,病性虚实夹杂;后期正气大虚,病性以本虚为主。正虚邪实是肺癌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和必然结果,并贯穿病程的始终。治疗强调扶正与祛邪并举。
2020年03期 v.40 342-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孙海航;孙丽平;
孙丽平教授认为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证应首辨虚实,其关键证型为肺脾气虚证和食积内热证。错误的育儿观念,如母孕期过食肥甘、生后厚养和小儿"饮食不自节,冷暖不自知",导致了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以食积内热证多见,且食积内热证日久可转化为肺脾气虚证。反复易感不在正虚,而在积滞内热,孙丽平提出"清热即是扶正"的学术观点。以自拟清热消积饮加减联合穴位贴敷、刮痧和捏脊治疗。
2020年03期 v.40 346-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张根群;刘洋;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通瘀汤加减对湿热瘀阻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及IL-8、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3月湿热瘀阻型前列腺炎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1例,采用坦索罗辛治疗;观察组48例,采用清热利湿通瘀汤加减,持续治疗4个周。评价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测定前列腺液中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NIH-CPSI)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0.49%,低于观察组的9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前列腺液IL-8、TNF-α水平降低;观察组治疗后前列腺液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排尿症状、疼痛及不适和生活质量评分降低;观察组治疗后排尿症状、疼痛及不适和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评分降低;观察组治疗后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清热利湿通瘀汤加减可以明显改善前列腺炎患者的症状、中医证候,降低前列腺液IL-8、TNF-α,提高治疗效果。
2020年03期 v.40 349-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赵赫;杨艳平;蔡青;张雪;韩树;张靖;钟利群;
目的观察加味泽泻汤联合敏使朗治疗痰湿型梅尼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符合梅尼埃病(痰湿型)诊断标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敏使朗治疗及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泽泻汤治疗,2组治疗前后均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HI)、耳鸣致残量表(THI)评价眩晕及耳鸣的变化情况。2组中各有54例样本在用药前后采用了中医证候评分表评价中医证候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DHI、THI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均较前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 <0.05),治疗组中短病程组(病程<30个月)较长病程组(病程≥30个月)疗效更优(P <0.05)。治疗组在改善恶心呕吐、耳鸣及视物旋转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泽泻汤联合敏使朗在治疗痰湿型梅尼埃病时可以减轻内淋巴积水,能够改善梅尼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且短病程较长病程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03期 v.40 353-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陈佳敏;李联社;武向阳;宁小康;
目的观察加味消水圣愈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瘀互结证)患者临床疗效及对NO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加味消水圣愈汤。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指标、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血清炎性因子及NO水平,统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7.17%,优于对照组的68.42%(P <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NYHA分级评分、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评分、 LVEF、 SV、 NT-proBNP及NO水平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治疗组ET-1、hs-CRP、IL-6及TNF-α及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1例入院第5天因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其他患者未发生其他不良事件。结论加味消水圣愈汤联合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瘀互结证)可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并可调节ET-1、NO及降低炎症反应水平,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2020年03期 v.40 357-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亚嘉;李兴艳;陈林兴;
目的探讨张良英自拟方保胎饮治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先兆流产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4例IVF-ET成功受孕后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2组均予常规黄体功能支持,观察组予保胎饮口服,对照组予西医保胎治疗,疗程结束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难免流产2例,对照组难免流产5例,2组总体疗效相当(P>0.05)。观察组阴道流血停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 <0.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β-HCG、E_2和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 <0.01),且血清三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1)。结论张良英自拟方保胎饮治疗IVF-ET后先兆流产疗效和单纯使用西药相当,在症状缓解、改善内分泌功能方面疗效突出。
2020年03期 v.40 361-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何洪江;范程欣;井天依;李岩;周琛;
目的探讨牛黄利咽丸治疗火毒困结证鼻咽癌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鼻咽癌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及治疗组均采用相同的放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牛黄利咽丸,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3~4级口腔黏膜炎、唾液腺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级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治疗组卡氏评分为(74.12±3.22)分,优于对照组的(69.28±3.91)分(P <0.05)。结论牛黄利咽丸可以减轻鼻咽癌患者放疗引起的火毒困结症的口腔黏膜炎,改善患者局部肿痛溃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0年03期 v.40 364-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星锐;崔伟锋;华琼;唐桂军;张艳燕;
目的通过"真实世界"的研究分析慢性肾脏病1—4期进入"终点事件"的状况和影响因素,为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保护残余肾功能提供依据。方法以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就诊的慢性肾脏病1—4期人群为研究对象,建立2015年7月-2018年7月慢性肾脏病1—4期患者前瞻性队列,完成进入"终点事件"的基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病程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服药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等信息。以"终点事件"为结局因变量,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进行慢性肾脏病1—4期人群"终点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调查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450例,进入"终点事件"50例,发病率为11.1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慢性肾脏病1—4期人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尿蛋白增高、高磷血症、贫血、基线肾小球滤过率。服用中药12月及以上(HR=0.86,95%CI:0.73~0.93)相比服用中药12月以下者,不易发生"终点事件"。结论慢性肾脏病1—4期人群中年龄大、基线肾小球滤过率低、尿蛋白增高、高磷血症、贫血等因素是其病程进展,发生"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长期中药干预可以降低慢性肾脏1—4期人群病程进展的发生率,应针对危险因素加强慢性肾脏病1—4期人群疾病进展的监测和干预。
2020年03期 v.40 367-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郭胜男;刘弘毅;吴深涛;
目的研究化浊解毒方对多氯联苯(polychorinated biphenyls, PCBs)暴露大鼠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雄性ZDF(fa/fa)大鼠,根据OGTT合格者随机分为模型组与PCBs染毒组,模型组6只,PCBs染毒组12只,另设6只雄性ZDF(fa/+)大鼠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予普通饲料喂养+等体积玉米油灌胃,模型组予PMILabdiet 5008饲料+等体积玉米油灌胃,染毒组予PMILabdiet 5008+PCBs(5μg·kg~(-1))灌胃染毒,共染毒4周,染毒后,将PCBs染毒组随机分为染毒组与治疗组(化浊解毒方治疗组),治疗组予化浊解毒颗粒按生药6 g·kg~(-1)·d~(-1)灌胃给药,余组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处理4周。对不同组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OGTT检测,放射免疫法测其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的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水平,比色法检测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结果与染毒组比较,治疗组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血脂水平均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化浊解毒方具有显著改善PCBs暴露大鼠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的作用。
2020年03期 v.40 371-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赵唯含;于勇;陈泳凝;简禄勇;沈家林;陈璐;
目的比较幽门弹簧植入术配合高盐热淀粉糊灌胃法及MNNG复合多因素法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的生物学特性及稳定性。方法分别采用幽门弹簧植入术配合高盐热淀粉糊灌胃法和MNNG复合多因素法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记录其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应用HE染色评价胃黏膜病理损伤,Elisa评价血清PGⅠ/PGⅡ和GAS表达水平,对两种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两种模型在造模过程中大鼠均出现体质量降低,进食及饮水量较空白组减少;病理方面MNNG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可见明显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幽门弹簧植入术淋巴滤泡较多,炎症反应明显;血清学方面MNNG模型组PGⅠ/PGⅡ含量较空白组下降(P <0.05),MNNG模型组及手术模型组GAS含量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 <0.01)。结论幽门弹簧植入术诱导的CAG模型大鼠主要萎缩部位在胃窦,以炎症表现为主;MNNG诱导的CAG大鼠模型萎缩部位在全胃,更趋向于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病理表现。
2020年03期 v.40 375-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下载次数:9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张晶;徐小荟;赵书彬;张曦元;熊丽辉;
目的研究良附丸对寒邪客胃证大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冰水灌胃(内寒)、冰敷胃部(外寒)复制寒邪客胃证大鼠动物模型,边给药边造模,实验7 d后,大鼠予以半固体糊灌胃,30 min后水合氯醛麻醉,解剖检测指标。结果良附丸对治内大鼠饮食、体质量的改善无显著作用(P> 0.05),但能增加饮水量(P <0.01),对治外和治混大鼠的饮食、饮水、体质量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 <0.05);治疗组胃残留率和排空率虽有改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组小肠推进率显著增加(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寒对大鼠饮食、体质量,外寒对大鼠小肠推进度影响均不大。良附丸不能显著改善胃实寒大鼠胃排空状态,但有改善的趋势;良附丸能显著改善寒邪客胃证(内、混)大鼠小肠推进率,促进胃肠蠕动。
2020年03期 v.40 379-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刘宇昕;赵雨;王新宇;吉世禹;张阳;王思明;
目的建立免疫抑制的小鼠模型,探讨归脾汤的组方加减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归脾汤加减方低、中、高剂量组,用环磷酰胺(CYP)诱导的方法,建立免疫抑制的小鼠模型,持续灌胃30 d,计算小鼠免疫器官(脾、胸腺)脏器指数、在显微镜下计数外周血白细胞数、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球蛋白G(Ig G)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凋亡率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果成功建立免疫抑制的小鼠模型。归脾汤组方加减提取物能够增加环磷酰胺导致的免疫抑制小鼠睥和胸腺的脏器指数,增添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提升肿瘤坏死因子-α、免疫球蛋白G和干扰素-γ水平,增强淋巴细胞增殖的细胞活力,抑制淋巴细胞的各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并且增强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论环磷酰胺诱导法能够有效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归脾汤加减方能够较全面的从固有免疫、体液免疫等方面调节环磷酰胺导致的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低下作用。
2020年03期 v.40 382-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海宇;邸莎;田卫卫;
通过总结分析经典名方和现代医家运用土茯苓的临床配伍及用量,探讨得出其临床用量范围为9~240 g。依据疾病和证型的特点,选择土茯苓的不同配伍和用量,如配伍威灵仙等解毒除湿,治疗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常用30~60 g;配伍败酱草利湿通淋,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常用15~60 g;配伍椿根白皮等解毒杀虫,治疗妇科疾病,常用10~60 g。若病情急重,或病程缠绵,可重用至120~240 g,但应用大剂量时需注意配伍防护,随病情变化及时加减,中病即止。
2020年03期 v.40 386-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8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嘎鲁;格根塔娜;盛华;王玉华;
目的建立蒙药白花龙胆花总黄酮提取工艺,确定其醇提物的抗炎活性。方法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择乙醇浓度(A)、料液比(B)、提取时间(C)为3个考察因素,每个因素设置3个水平,利用L9(3)4正交表做正交提取试验,以芦丁为对照品,以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白花龙胆花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并通过小鼠耳肿胀实验和肉芽肿实验评价其醇提物的抗炎活性。结果白花龙胆花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料液比1:30,提取时间为20 min,醇提物在一定浓度下具有较强抗炎活性。结论各因素对白花龙胆花中总黄酮提取影响的顺序是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白花龙胆花醇提物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2020年03期 v.40 390-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冯闪闪;孙朝军;石学敏;
目的观察"活血散风"针刺法对痰瘀互结型高血压伴脑卒中患者血脂四项(TC、TG、HDL-C、LDL-C),清晨血压的疗效,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2组均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基础治疗,对照组予口服1类降压药,观察组予"活血散风"针刺法治疗,1次/d,6次/周,共治疗5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TC、TG、HDL-C、LDL-C、清晨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TC、TG、HDL-C、LDL-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 <0.05),观察组TC、TG、LDL-C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HDL-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SBP、DB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 <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与治疗后6个月SBP、DBP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活血散风"针刺法能有效改善高血压伴脑卒中患者血脂和清晨血压,调节血脂能有效稳定血压,对长期调控血压具有重要作用。
2020年03期 v.40 394-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冯晔;汤继芹;任健;
目的循证评价中医针药结合在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时的干预效果,为本病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循证依据和治疗思路。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常用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2月,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所有针药结合治疗本病的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q RCT),所有纳入患者均被明确诊断为本病。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研究32篇。Meta分析表明,针药结合与针刺、中药、西药、空白对照总有效率相比分别为RR=1.23,95%CI[1.17,1.30],RR=1.36,95%CI[1.21,1.52],RR=1.16,95%CI[1.06,1.27],RR=1.20,95%CI[1.16,1.24],P <0.01。结论针药结合对本病恢复有利,不良反应尚不明确,但因缺乏高质量的相关文献,证据仍不充分,尚需大量高质量大样本RCT对疗效进行证实。
2020年03期 v.40 398-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陈汉东;朱光宇;王剑;谭冶彤;马晟;李述文;韩昶晓;田向东;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Bigliani分型为Ⅰ型肩峰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峰撞击综合征Ⅰ型肩峰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针刀治疗,每周1次,连续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每次50 mg,2次/d,联合红外线照射、超声药物透入及肩关节活动功能锻炼,1次/d,治疗3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定检测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脱落2例,其余均获得12周以上随访。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8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且组内比较2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P <0.05),Constant-Murley评分显著升高(P <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Constant-Murle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刀松解可显著缓解Bigliani分型Ⅰ型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
2020年03期 v.40 402-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潘攀;凌真真;张雪竹;
血管性痴呆是一种由脑血管病所导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位常见的痴呆类型。西医对于血管性痴呆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治疗,而针刺作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临床广泛应用。目前,针刺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对近年来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动物实验机制进行回顾,为探索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提供依据和思路。
2020年03期 v.40 406-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6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兰兴成;杨擎;陈锡俊;李晶;唐慧;李桢;曹占鸿;王继凤;刘晓冉;明思彤;阚默;李娜;曲晓波;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如何提高老龄化人群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肠道微生物在衰老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影响着机体的衰老状态。肠道微生物群被称为"第二基因组",大量研究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群的重要性。在老年人中,肠道微生物群的多样性降低。肠道生理功能、饮食结构随年龄增长发生变化,机体免疫功能减退、肠道菌群也发生相应改变,肠道菌群与免疫、促炎和抗炎因子平衡等相关,肠道菌群失调与衰老相关的慢性疾病相关。而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也可能引发衰老型相关疾病,本文从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与肠道菌群的研究展开探讨。
2020年03期 v.40 410-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1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凌冰;刘宏岩;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学习。中药在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方面有确切的疗效,并且不良反应小,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人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许多中药能够促进胃肠动力。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对胃肠道神经递质、脑—肠肽、Cajal间质细胞和胃肠电活动的调节。通过对中药促进胃肠动力的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中药促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和开发促胃肠动力新药提供依据。
2020年03期 v.40 414-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8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王响;倪磊;潘雨;任嘉彦;邢天野;吴昊;尚晓玲;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探究阳虚型体质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检索2008-2018年中国知网数据库发表的与阳虚体质相关的文献,经过筛选后纳入Citespace软件,分析出阳虚体质与何种疾病具有相关性。发现阳虚体质与亚健康、2型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循环系统疾病、肥胖、抑郁症等关系密切。阳虚体质容易导致不同系统的多种疾病,故对于阳虚体质人群而言,补益阳气可以预防相关疾病甚至治疗相关疾病。
2020年03期 v.40 417-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下载次数:1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