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新冠肺炎专栏

  • 吉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治思路与方法

    南征;王檀;仕丽;方雅堃;鲍鹏杰;祝志岳;刘世林;

    针对吉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感染病例,吉林省中医药救治专家组成员深入临床一线,采集省内患者四诊信息,分析病情特征,结合五运六气理论,认为此次疫情属中医寒湿肺疫病范畴,是杂气为病,疫厉之气由口鼻而入,内舍于半表半里,邪伏膜原,进而成毒邪,毒损五脏六腑所致,具有"寒、湿、瘀、虚"的致病特点。临床按外感期、肺炎期、重症期、重危期、恢复期分期论治。治则上,标本同治、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宜通、宜荣。临证时,须坚持中医象思维整体观念,同病异治,辨证识病、辨证求因、定病审因、辨证论治。用药以古方为基础,因人制宜,多可获效。

    2020年02期 v.40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19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1 ]

仝小林院士三味方萃

  • 蒲公英、薏苡仁、黄连治疗浅表性胃炎(胃热型)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张莉莉;郑玉娇;韦宇;赵林华;

    浅表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医疗资源,在改善患者症状、病理表现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仝小林教授认为浅表性胃炎(胃热型)病因主要是湿以及病程日久,湿郁而化的湿热。治疗时首先要改善胃所处的环境——湿。其次,要针对胃热型浅表性胃炎运用态靶同调的三味小方——蒲公英、薏苡仁、黄连以清热除湿,临床常用剂量分别为蒲公英15~45 g,薏苡仁30~60 g,黄连6~15 g。

    2020年02期 v.40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下载次数:7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盐杜仲、独活、威灵仙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张莉莉;郑玉娇;韦宇;赵林华;

    腰椎间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既往临床实践已证明,中医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椎间盘退变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导师仝小林教授认为肝肾亏虚是其内在基础,督脉寒湿是其关键因素。盐杜仲、独活、威灵仙三味小方是导师治疗该病态靶同调的靶方,其中盐杜仲补肝肾、强督脉,独活祛寒湿、通督脉,威灵仙祛寒湿、消骨质增生。三者临床常用剂量均为15~45 g。

    2020年02期 v.40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7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黄芪、山萸肉、水蛭粉治疗夜尿多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顾成娟;刘文科;王涵;

    仝小林教授将认为,对于老年人及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夜尿多是早期肾动脉硬化的预见症。补肾缩泉、活血通络为基本治疗原则。仝小林教授临床常用黄芪、山萸肉、水蛭粉为基础配伍治疗夜尿多,方中黄芪益气补虚固摄,山萸肉滋补肾阴,酸涩收敛,固精益肾,亦可以增强他药敛尿之力。水蛭粉疏通肾络,抵抗早期肾动脉硬化引起的血流减少,增加肾脏血流,为血络常用药物之一,也可化瘀通络,防止浊毒伤络。方中黄芪常用剂量为30~90 g,山萸肉常用剂量为9~30 g,水蛭的常用剂量为3~6 g,打粉冲服。

    2020年02期 v.40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下载次数:7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决明子、莱菔子、大黄治疗“壅态”高血压病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林轶群;顾成娟;

    仝小林教授从"态靶因果"方略出发,根据高血压病的自然发展过程,将高血压病划分为"病气血、病脉络、病脏腑"三期及"壅、水、郁、寒、老"五态。本文主要论述仝小林教授对于"壅态"高血压病的辨治思路及用药经验。"壅态"高血压病常见于中青年患者,常合并超重或肥胖、糖脂或尿酸代谢异常、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其核心治法为通腑降气、决渎壅塞。调节"壅态"的常用方为厚朴三物汤、大柴胡汤,而决明子、莱菔子、大黄针对"壅态"高血压病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其中决明子常用剂量为15~60 g,莱菔子常用剂量为15~60 g,大黄的常用剂量为6~15 g。

    2020年02期 v.40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下载次数:7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葛根、川桂枝、白芍治疗寒凝经脉型高血压病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王涵;何莉莎;赵林华;顾成娟;

    葛根、川桂枝、白芍是临床上治疗寒凝经脉型高血压病的常用小方。仝小林院士认为,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脉管拘挛不舒,管壁压力增加是寒凝经脉型高血压病的基本病因病机,并提出以葛根、川桂枝、白芍为代表药物的葛根汤是治疗此类高血压病的靶方靶药。葛根为解肌之要药,能升阳舒筋,条达督脉,使拘挛得解,气机得畅,常用剂量为30~60 g;桂枝辛甘而温,透达营卫,驱散表寒,又兼能解肌发表,常用剂量为15~30 g;白芍能化阴敛营,柔肝缓急,助葛根解肌舒筋,常用剂量为15~30 g。三药合用,组成高血压病寒凝经脉证的态靶同调小方,在临证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0年02期 v.40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下载次数:6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解毒利咽方治疗儿童烂乳蛾之肺胃热盛证

    段晓征;刘爽;张多;崔梦影;孟祥月;孙丽平;

    目的观察解毒利咽方治疗儿童烂乳蛾(肺胃热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儿童烂乳蛾(肺胃热盛证)的患儿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解毒利咽方口服,疗程5 d,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国医大师王烈教授之解毒利咽方治疗儿童烂乳蛾之肺胃热盛证,结果表明疗效优于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组。

    2020年02期 v.40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2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吕文良教授从“引阳入阴”论瞑眩

    汪青楠;吕文良;刘明坤;李娟梅;倪瑶;胡伶姿;

    瞑眩反应是疾病趋愈的一种祛邪反应,古今医家对其发生机制的观点不一。文章收集、整理瞑眩反应相关文献,总结古、今对瞑眩反应成因的看法,介绍吕文良教授从引阳入阴论瞑眩的经验,以期为临床对其进一步探索提供参考。吕文良教授认为久病之体,宿邪内伏,湿热痰瘀交阻而脏腑经络不通,致卫阳独行于外,不得入阴,机体阴阳失交,而瞑眩反应是机体借助药物作用,引阳入阴,使阴阳复交、正气渐盛,疾病自去而成的一种佳兆。

    2020年02期 v.40 16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南征教授应用消渴安汤治疗消渴病临床经验撷萃

    张浩宇;南征;

    南征教授通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认为消渴病位在散膏,与肺、胃(脾)、肾、三焦密切相关。总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过食肥甘厚味导致脾胃、散膏功能失调。在消渴病的证候中,气阴两虚挾瘀证最为常见。南征教授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的基础上,创立了"消渴安汤",灵活应用本方能明显改善消渴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糖水平。

    2020年02期 v.40 16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张海波针药结合治疗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经验

    常雪松;郑晓华;张海波;

    张海波教授认为正虚邪实是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主要病机,治疗关键在于正确把握中气与癌毒的关系,针药结合进行治疗。张教授治疗该类疾病时注重固护中气,尤重黄芪的应用,同时辅以附子和干姜等温补之品温煦脾肾之阳,以期通过养正以除积;立足整体观,运用切脉针灸,结合针刺的即时效应及中药的持续效应,燮理阴阳,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屡屡见效,并列举1例胃癌术后复发伴转移验案加以例证。

    2020年02期 v.40 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理论研讨

  • “乳癖”病名及内涵刍议

    张董晓;高畅;李书琪;谭玉培;梁欢;

    近十年文献几乎都将中医乳癖一词与乳腺增生症相对应,然搜寻古籍,进行病名溯源,发现乳癖一词指乳腺炎症或乳腺良恶性肿瘤,不同时期及同一时期文献对此内涵相互验证,与现今所言乳腺增生症并无对应关系。将乳癖一词与乳腺增生症相对应,笔者认为有一定不妥之处,故不揣浅陋,进行乳癖病名源流考证及其内涵探讨,以期与同道们共同提高。

    2020年02期 v.40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下载次数:8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叶天士“肝病主治三法”理论的运用规律探析

    郭永胜;黄书婷;渠景连;

    叶天士将《黄帝内经》中肝之苦欲补泻气味治法——甘缓、辛散、酸泄,总结归纳为"《内经》肝病主治三法",指出此治法的本质乃是调肝之体用:辛以理用,酸以治体,甘以缓急。通过全面分析叶天士著述中相关医案,系统探求其中变化运用规律:苦降、辛泄、微酸配伍之意,最合经旨,但需依病机变化以化裁。若营络虚损者,忌酸宜以辛甘润补;淋疝体虚者,忌酸宜以辛香甘润;肝胆相火亢盛者,则加苦寒之品以泄之;下焦肝肾精血不足者,则去辛散,取咸寒滋水以涵木等;并指出此种治法的禁忌病症情况,若其腑络壅结,则不宜用辛酸甘法,又当另辟咸苦配伍等其他治法。

    2020年02期 v.40 178-180+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朱超林中医治疗晚期肠癌经验

    侯敏艳;朱超林;

    朱超林主任认为晚期大肠癌的基本病机为脾虚毒瘀,正气不足尤应责之于脾虚,是为始动因素,瘀血及癌毒既是病因,又作为主要病理因素贯穿于肠癌病程始终。治疗重在健脾扶正,佐以化瘀解毒,晚期肠癌尤应重视正邪的消长盛衰和动态变化,谨慎把握健脾扶正与化瘀解毒之间的主次关系。以健脾扶正为治疗大法,时刻顾护脾胃,脾胃得健,气血生化有源,使药食得进,在此基础上,因人制宜,佐以化瘀解毒,以达邪去正安。遣方用药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根据药物归经,个性专长,有所侧重地选用经药理实验证实具有确切抗肿瘤作用及靶标的抗癌解毒药,以求直中病所,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2020年02期 v.40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龙江著名医家白郡符治癣经验探析

    姜德友;李文昊;王远红;

    癣证历来为中医外科界难治疾病之一,以外感风湿虫毒为发病原因,具有病程缠绵,反复发作的特点,龙江医派已故名老中医白郡符,善于治疗各种皮肤科疑难杂症,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用药经验,辨证论治,以汤剂外洗辅以中成药外敷的方法治疗顽癣,临床疗效可观,值得传承学习。

    2020年02期 v.40 185-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南征教授“调散膏,达膜原”治疗消渴肾病

    孙健;南征;

    南征教授提出消渴肾病病位在"散膏",其病机关键是毒损肾络,邪伏膜原,治疗当"调散膏"以治病之本,"达膜原"以解散邪毒,创立代表方剂消渴肾安汤,为中医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路径。

    2020年02期 v.40 188-189+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下载次数:5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中药离子导入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小儿大叶性肺炎

    杨丽珍;李伟;徐先鹏;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对小儿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2组均予以西医抗炎对症支持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选用第3代头孢霉素静滴(具体药物及剂量根据血象情况和药敏试验结果而定);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者,阿奇霉素(希舒美)静滴10 mg/(kg·d),1次/d,连续静滴3 d,停药4 d,再静滴3 d。以及中药外敷治疗,药物由大黄、芒硝、炒芥子、炒桃仁组成。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中药离子导入仪由北京华医新技术研究所生产,药饼药物组成为石膏、杏仁、麻黄、甘草、儿茶等。以上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并以啰音消失时间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啰音消失时间(5.17±1.60)d短于对照组啰音消失时间(7.57±1.2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联合中药外敷达到疏通经络,清热宣肺,止咳平喘之功。

    2020年02期 v.40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加味温胆汤对痰热瘀血证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hsCRP的影响

    刁雅静;孙善美;梁娜;赵飞;宋鲁成;董静;

    目的观察加味温胆汤治疗痰热瘀血证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中医科门诊及病房住院的痰热瘀血证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在冠心病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黛力新,每次1片,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味温胆汤,方药组成:半夏9g,黄连6g,丹参10g,郁金10g,竹茹6g,枳实9g,陈皮10 g,茯苓10 g,甘草6 g,生姜3片,大枣3个。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生活质量评价中治疗组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程度、疾病的认识5个维度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总有效率71.4%(P<0.05)。结论痰热瘀血证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同时加用加味温胆汤,可减轻患者血清炎症反应,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及焦虑抑郁病情。

    2020年02期 v.40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下载次数: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自拟胃复汤对不同证型消化性溃疡胃泌素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刘少康;马燕;赵翠霞;

    目的探讨自拟胃复汤对不同证型消化性溃疡胃泌素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9月收治的7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胃络瘀阻证22例,脾胃湿热证28例和脾胃虚寒证28例。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胃泌素水平及血沉、血细胞比容等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胃泌素组间比较,治疗前3个证型组有一定差别,其中胃络瘀阻证组明显高于脾胃虚寒证组(p <0.05),3组治疗后趋于一致。组内比较:治疗6周后3个证型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以胃络瘀阻证患者下降幅度最大;血细胞比容组间比较,治疗前3组大致相近,仅胃络瘀阻证较高于脾胃虚寒证组(p <0.05)。治疗后3组差别较大,其中胃络瘀阻证组均明显低于另外2组(p <0.05)。组内比较,胃络瘀阻证和脾胃湿热证组下降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沉水平组间比较,治疗前3证型组相近(p> 0.05),治疗后(6周)胃络瘀阻证组均明显低于另外2组(p <0.05)。组内比较,仅胃络瘀阻证组下降幅度较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胃复汤联合奥美拉唑可有效减少胃泌素的生成,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于胃络瘀阻证、胃湿热证以及脾胃虚寒证均具有显著的疗效,其中对于胃络瘀阻证胃泌素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最为突出。

    2020年02期 v.40 197-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血行郁滞证

    王颖;陈虎;吕旺;郭志;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味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血行郁滞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IL-2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2018年2月—2019年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2组根据指南采取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每日1剂,2次/d。2组连续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心功能指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临床疗效以及血清TNF-α、IL-8、IL-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HAMD、SDS评分降低更明显,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增加更显著(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8、IL-2水平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味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血行郁滞证的疗效明显,可能与下调血清TNF-α、IL-8、IL-2水平有关。

    2020年02期 v.40 20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兰紫解毒糖浆联合磷酸奥司他韦对甲型流感疗效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的影响

    李永春;孙树雅;郭翠芳;寇学冬;

    目的探讨兰紫解毒糖浆联合磷酸奥司他韦对甲型流感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影响。方法将82例甲型H1N1流感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观察组加用兰紫解毒糖浆,持续治疗5 d。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I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肺表面活性蛋白D (SP-D)、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血清酶学水平变化,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KL-6、SP-D水平较低(P<0.01),TGF-β1水平较高(P<0.01),血清AST、ALT、γ-GT水平较低(P<0.01),发热消退时间、乏力缓解时间、病毒核酸转阴时间较短(P<0.01),肺部影像学积分较少(P<0.01),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兰紫解毒糖浆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甲型H1N1流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能与调节血清TGF-β1、γ-GT表达有关。

    2020年02期 v.40 205-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水莲风亏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覃倩;张曼;尤剑鹏;李彤;吕超;玉杰锋;邓晶晶;

    目的观察水莲风亏方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给予水莲风亏方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妇科千金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组症状评分有效率为94.29%(33/35),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VAS疼痛评分、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实验室指标(ESR、HCT)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例数低于对照组,但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莲风亏方能有效缓解盆腔炎患者疼痛,减少炎症反应,下调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压积(HCT)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效果显著。

    2020年02期 v.40 209-21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独活寄生汤对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氧化应激及β-内啡肽、IL-1β表达的影响

    王涛;李武强;

    目的探究独活寄生汤对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氧化应激及β-内啡肽(β-ET)、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2月—2019年2月间于我院脊柱科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2组患者均予以腰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独活寄生汤。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81.13%,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腰部重痛、活动受限、受寒加重、活动痛甚评分及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评分(M-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β-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IL-1β水平均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可有效调节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降低IL-1β水平,提高β-ET、SOD水平,改善患者脊柱神经功能及临床症状。

    2020年02期 v.40 212-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0 ]
  • 芪茸颗粒联合太乙神针治疗运动神经元病脾肾阳虚型

    钱百成;王宝亮;孟甜甜;

    目的观察芪茸颗粒联合太乙神针灸法对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脾肾阳虚型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30例脾肾亏虚型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均给予芪茸颗粒口服,联合太乙神针灸法治疗。结果和治疗前基线水平相比,治疗3个月后的中医证候评分、ALSFRS-R评分、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芪茸颗粒联合太乙神针疗法通过补肾固脾、调和阴阳、通经活络,可以明显改善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脾肾阳虚型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0年02期 v.40 216-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2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血府逐瘀胶囊预防晚期肺癌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效果

    谷小燕;杨金芳;谢华琴;胡芬;程丽丽;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胶囊改善晚期肺癌化疗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预防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1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52例晚期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2组患者均在PICC置管后第1天开始化疗,对照组按GP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PICC置管当天给予血府逐瘀胶囊(桃仁、赤芍、红花、川芎、当归、地黄、牛膝、柴胡、枳壳、桔梗、甘草)口服,每次2.4 g,每日2次,连用4周。所有患者置管后每周定期进行置管侧上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测,记录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且所有患者分别于PICC置管前1天、试验终止时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试验终止时,对照组R值、K值、α角、MA值和CI综合指数分别为(4.48±0.38) min、(0.92±0.32) min、(72.51±1.64)°、(70.65±1.65) mm、(3.13±0.61),观察组分别为(6.35±0.44) min、(2.28±0.34) min、(61.64±3.11)°、(57.26±3.17) mm、(1.14±0.42),对照组TEG参数R值和K值明显缩短,α角、MA值和CI综合指数明显增大,2组各参数比较,P<0.05,对照组凝血状态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与对照组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32%、13.16%,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晚期肺癌PICC患者化疗的同时给予血府逐瘀胶囊活血化瘀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流速,降低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

    2020年02期 v.40 219-221+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洋参御糖丸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微血管病变的干预作用

    隋艳波;孙艺;王瑞楠;谢宁;

    目的观察洋参御糖丸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微血管病变的干预作用。方法高糖高脂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心肌微血管损伤模型,筛选成模大鼠并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以及洋参御糖丸高、低剂量组,各组大鼠相应给予4周蒸馏水、二甲双胍70 mg/(kg·d)、洋参御糖丸2.7 g/(kg·d)、洋参御糖丸1.35 g/(kg·d)干预后,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观察大鼠心肌超微结构以及对大鼠心肌AGEs、VEGF、VCAM-1的影响。结果洋参御糖丸高剂量组、二甲双胍组与模型组相比血糖、HbA1c均显著下降;心肌AGEs、VEGF、VCAM-1表达明显降低;电镜下心肌纤维排列整齐,肌丝结构正常,细胞核线粒体结构清晰,心肌微血管数目正常。结论洋参御糖丸在降糖同时能够修复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并且具有降低AGEs、抑制病理性微血管促新生效应、抑制促内皮细胞黏附积聚作用,进而可能延缓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进程。

    2020年02期 v.40 22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1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桃叶珊瑚苷舒张血管作用机制研究

    张冬璇;王家龙;瞿晶田;

    目的探讨桃叶珊瑚苷舒张血管的作用机制。方法去甲肾上腺素(10-6 mol/L)收缩内皮完整、去内皮、加入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孵育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后,加入累积浓度的桃叶珊瑚苷,检测血管张力变化。桃叶珊瑚苷孵育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24 h,应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eNOS蛋白表达。结果桃叶珊瑚苷(0.5,5,20μmol/L)具有舒张内皮完整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的作用,去内皮和L-NAME (100μmol/L)能够抑制桃叶珊瑚苷舒张血管的作用。桃叶珊瑚苷(0.5,5,20μmol/L,24 h)具有促进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eNOS蛋白表达的作用。结论桃叶珊瑚苷可能通过内皮依赖的NO途径发挥快速的舒张血管的作用,并且具有促进eNOS蛋白表达的作用。

    2020年02期 v.40 227-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疏肝化瘀益气法对肝纤维化大鼠HIF-1α、VEGF表达的影响

    张禹;黄秋思;刘定;杨沈秋;

    目的研究疏肝化瘀益气法干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过程中,对大鼠肝脏组织HIF-1α、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菌猪血清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软肝散干预组自造模开始即给予软肝散生药水煎剂灌胃。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RT-PCR、Western bolt检测肝组织中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软肝散干预组肝组织中HIF-1α、VEGF表达显著下调(P<0.05或P<0.01)。且随着干预给药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逐渐降低。结论以疏肝化瘀益气法为指导的软肝散可以改善肝纤维化的病理改变,通过下调HIF-1α、VEGF表达,抑制HIF-1α、VEGF的过表达,调控HIF-1α/VEGF信号通路抑制肝组织纤维化进程,从而发挥抗纤维化的作用。

    2020年02期 v.40 230-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紫黄生肌膏对大鼠人粪污染创面愈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杨建华;王晓鹏;杨筱;张一辉;

    目的观察紫黄生肌膏对大鼠人粪污染创面愈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紫黄生肌膏的促愈机制。方法将84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贝复济组和紫黄生肌膏组,每组21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用人粪污染创面制作肛瘘术后创面模型,观察用药后第3、7、14 d各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用药后第3、7、14d肉芽组织中TNF-α、IL-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用药后第3、7、14 d,模型组的创面愈合率均小于正常组、贝复济组和紫黄生肌膏组(P<0.01),紫黄生肌膏组在用药后第7、14 d的创面愈合率大于贝复济组(P<0.01);用药后第3、7、14 d模型组创面TNF-α、IL-6的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组、贝复济组和紫黄生肌膏组(P<0.01),用药后第7、14 d紫黄生肌膏组创面的TNF-α、IL-6的蛋白表达均低于贝复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紫黄生肌膏能够提高大鼠人粪污染创面的愈合率,加快创面的愈合速度,且可以下调创面TNF-α、IL-6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减轻创面的炎症反应。

    2020年02期 v.40 234-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阿胶在安胎中的临床运用

    韩露秋;周惠芳;王小兰;

    阿胶历史悠久,是由驴皮熬制而成,为血肉有情之品,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之功,是安胎的一味良药。在临床上,常将其运用于因气血亏虚、血虚有热、肾虚等所致的妊娠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胎漏、胎动不安等症。通过归纳分析含有阿胶的经典安胎处方、夏桂成教授对于阿胶在安胎方面的临床运用、阿胶在安胎膏方中的运用,进一步了解、掌握阿胶的功效主治以及其在安胎方面的应用。并且能够结合阿胶的现代药理研究,衷中参西,将其能够更加灵活的运用于临床。

    2020年02期 v.40 238-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下载次数:6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火麻仁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代丹;邸莎;吴浩然;罗逸祺;宋坪;

    通过搜集古籍、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火麻仁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用量多为3.8~60 g。2)结合病、证、症选择其最佳剂量,常配伍杏仁、当归等药以润肠通便,治疗便秘、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消化性疾病,常用3.8~47.4 g;配伍麦冬、阿胶等以滋阴养血,治疗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血管性疾病,常用6~30 g;配伍决明子等以滋阴泻火,治疗阴虚内热型偏头痛、痤疮、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常用9~60 g。

    2020年02期 v.40 242-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下载次数:10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猪苓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韦宇;陈科宇;邸莎;张莉莉;赵林华;

    通过搜集古代医籍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所载相关文献,总结出猪苓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用量多为2.07 g~200 g。2)猪苓的最佳用量和配伍根据不同的疾病、证型、临床表现而变化,如利水渗湿通淋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癌性胸腹水、心系疾病等,为2.07 g~200 g,常配伍茯苓、泽泻、白术;解毒消癌治疗晚期肺癌、宫颈癌放化疗后等恶性肿瘤疾病,多为30 g,常配伍山慈菇、薏苡仁、白花蛇舌草等。

    2020年02期 v.40 245-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6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仙鹤草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毕超然;邸莎;邵蒙苏;杭俊升;田慧;朴春丽;

    通过搜集古代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仙鹤草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多用10~120 g(鲜品用至200 g)。2)结合病、证、症选择仙鹤草最佳剂量,如补虚止汗、复脉止血,常配伍黄芪、大枣、龙眼肉、三七粉等以治疗糖尿病、汗证、心悸早搏、血证等,为10~120 g;涩肠止痢、解毒止痛,常配伍马齿苋、龙葵、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白英等以治疗肠炎痢疾、诸癌痛疾等,为30~120 g(鲜品用至200 g)。

    2020年02期 v.40 248-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1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五味枣仁颗粒的质量规范研究

    张红岩;成光宇;初洪波;林艳玲;崔畅;

    目的制定五味枣仁颗粒的质量规范。方法应用薄层色谱方法对产品中的五味子展开定性鉴别。经过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开展产品中的斯皮诺素含量测定。结果五味枣仁颗粒中五味子其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优,斑点明了另阴性没有干扰;在五味枣仁颗粒中对于斯皮诺素的线性范围是0.072~1.296 5μg (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31%,RSD=1.2%,n=6。结论产品薄层色谱鉴别和含量测定方式完美可行,重复性优,可有效调控五味枣仁颗粒产品质量。

    2020年02期 v.40 251-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芪不同部位黄芪甲苷及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

    徐文慧;常丽静;段连政;姜柔齐;宫喜艳;陈新;邱智东;

    目的对黄芪药材不同部位黄芪甲苷及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为黄芪药材入药部位的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ELSD法测定黄芪不同部位黄芪甲苷的含量,HPLC-UV法测定黄芪不同部位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结果纤维根中黄芪甲苷含量最高(0.220 7%~0.321 9%),主根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最高(0.021 9%~0.029 7%)。结论黄芪药材产地加工应除去根头及纤维根,保证黄芪药材质量的稳定性,纤维根中黄芪甲苷可加以提取应用。

    2020年02期 v.40 25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下载次数:18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滋益颗粒的工艺研究及质量标准的建立

    张春婷;邱智东;李博文;邹睿;刘欣蔚;董雪莲;

    目的优选颗粒的提取工艺与制备工艺,初步建立该颗粒剂的质量标准及指纹图谱。方法采用水煎煮法对滋益汤进行提取,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和加水量进行考察,优选滋益颗粒的提取工艺;以浸膏为原料,对辅料及粘合剂进行单因素考察。采用TLC对滋益颗粒进行定性鉴别。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处方药材加8倍水,提取2次,每次1 h。最佳制备工艺为干浸膏粉与糊精混合,以75%乙醇湿润,制粒;TLC图斑点清晰、重现性好、阴性无干扰。结论提取工艺合理、可行,薄层鉴别方法简单可靠,为该复方的开发利用提供试验依据。

    2020年02期 v.40 259-262+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0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经典名方甘姜苓术汤中甘草苷含量的HPLC测定

    刘鹤;贺丹彤;邢春来;何蕊;刘睿;成光宇;位鸿;

    目的探究甘姜苓术汤中指标性成分甘草苷含量测定方法,为甘姜苓术汤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为流动相;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检测波长为237 nm。结果该方法甘草苷峰面积和质量浓度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精密度、稳定性均符合要求,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4%,RSD为1.60%。结论本文建立的甘姜苓术汤HPLC指标性成分甘草苷含量测定方法,可以为甘姜苓术汤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2020年02期 v.40 263-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下载次数: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针康法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细胞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刘波;刘颖;王涤;邢学良;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缺氧缺血性新生大鼠大脑皮质内细胞凋亡诱导因子及死亡基因受体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实验用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及针康组,又将各组于12、24、48、72 h分为4个亚组(n=8)。后应用Rice-Vannucci法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其中假手术组不予任何治疗;模型组在造模成功后只予以同等条件抓取;针刺组进行头穴丛刺,留针2 h;康复组进行转笼转棒训练,每日10 min;针康组针刺方案同针刺组,康复方案同康复组。结果与假手术相比,其余各组的AIF、FasmRNA在各时间点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康复组及针康组在各时间点的AIF、Fas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康组与针刺组及康复组比较,在各时间点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针康组在各时间点内的细胞凋亡数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康复组、针康组在各时间点与模型组相比,其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针康组的细胞凋亡数与针刺组及康复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康法可能通过抑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大脑皮质内凋亡诱导因子及死亡基因受体mRNA的表达以及抑制细胞凋亡发挥脑保护效应。

    2020年02期 v.40 267-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卫华教授独特进针行针手法

    张慧叶;种文强;张卫华;赵娴;刘奇;党旭东;郭新荣;

    张卫华教授在传承传统进针和行针手法的基础上,根据人体解剖位置、患病部位特征确定相应的进针手法,头部穴位应用飞针走气、颈腰部夹脊穴应用雀啄提插进针法;行针方面创立了滞针外甩、左右扇形摆动、顺逆时针环转、上抬下压,不仅局部针感明显,临床疗效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2020年02期 v.40 272-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中医药防治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陈顺泰;花宝金;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长时间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必要条件,有效防治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对于预防宫颈癌至关重要。中医药对宫颈癌的防治,尤其对其初期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有显著优势,以辨证施治内服中药、外用药物和针刺等治疗方法,攻补兼施,标本同治,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2020年02期 v.40 275-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9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大黄素抗肝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舒遵华;王慧林;刘扬扬;杨明;王珊珊;来庆娟;熊壮;

    大黄素是从大黄等多种中药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抑菌、抗炎、抗氧化、轻度泻下、保肝等多种作用,而大黄素在抗肝癌治疗的研究表明,其可能是一种潜力巨大的药物。通过分析2008—2019年大黄素抗肿瘤的相关文献,发现大黄素具有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分裂,促进凋亡,抑制微环境中新生血管的生成及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等作用。

    2020年02期 v.40 278-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下载次数:8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砥砺奋进 重振雄风——发展中的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

    <正>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创建于1958年,原名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2007年更名为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历经62年的发展与积淀,已形成集科研、临床、教学于一体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机构。截至目前,该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全国七所重点中医药研究基地之一、卫生部首批中药临床药理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重点研究室建设单位,我省首批博士后创业基地、省院共建的吉林省创新医药公共服务平台的依托单位。现有在岗专业技术人员621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04人。专业技术二级岗位12人、三级岗位13人。中央直管专家1人,首届全国名中医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1人。国家卫健委重点专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个,重点专科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1个,省级科研平台64个。承担国家级项目115项,省部级项目342项。近五年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26项,省部级以上立项科研课题113项。

    2020年02期 v.40 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新平台 净月新地标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

    <正>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公立中医(综合)医院。医院位于长春市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净月大街1643号,占地面积约1.9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35万平方米,编制床位700张。设有脑病中心、骨科中心、儿科、心血管内科(心脏康复中心)、肺病科、肾病科、妇科、口腔治疗中心、综合外科、麻醉科·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分泌代谢病科、消化病科、针灸推拿中心、风湿科、心病科、眼科、疼痛科、耳鼻喉头颈外科、皮肤科、急救中心、体检(健康管理)中心、感染性疾病门诊等23个临床科室和医学影像中心、超声科、医学检验中心、血库、介入治疗中心、内镜诊断治疗中心、病理科、神经电生理室等8个医技科室。

    2020年02期 v.40 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