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亚男;蔡佳丽;李萍;尚晓玲;王月;
陈玉峰教授推崇中医经典,主张精读《黄帝内经》,熟读《伤寒论》《金匮要略》。强调深思活用,师古而不拘泥于古;重视五运六气理论,视为岐黄理论之本,为医者必知之理;讲授运气之学,注重因材施教、通俗易懂;临床善用运气理论,强调治病求本,遣方用药灵活,药量精当。
2019年03期 v.39 288-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飞;刘明军;
纪青山教授运用浅刺法与中医经典理论相结合辨治顽固性遗尿,除了遵温固下元、益肾补气、固涩止遗、清肝化热等基本治法外,还注重从调理心神、交通心肾等方面综合治疗。顽固性遗尿病迁延日久可对患者神经系统、免疫功能、生长发育、生育机能、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造成不良影响。纪师强调整体观,注重从调神志、益肾气入手,行浅刺补法保养精气,以调理心神、益肾固摄为治疗原则,全面认识疾病,同时加强心理疏导,综合治疗。
2019年03期 v.39 291-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杜晓萌;钱先;
白塞病,中医称之为"狐惑病"。张仲景《金匮要略》对其有较详细的论述,认为狐惑病乃湿热化生虫毒所致,应以甘草泻心汤为主方,治疗上以清热燥湿、和中解毒为原则。钱先教授结合《金匮要略》指导现代白塞病的治疗。认为初期病机为湿热内蕴,疮毒内扰,治以清热燥湿,和中解毒,方用张仲景《金匮要略》之甘草泻心汤加减;后期湿毒不化,目黑酿脓,治以《金匮要略》之赤小豆当归散清热利湿、行瘀排脓。外治方面:前阴溃疡可用苦参汤外洗,后阴溃疡可用雄黄熏之。
2019年03期 v.39 294-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下载次数:8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宋宇航;崔为;
理中汤首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由人参,干姜,生白术,炙甘草组成,主治中焦虚寒,是温中散寒的经典名方。随着后世医者不断的临床实践,理中汤应用于临床各科。朝医周命新所编纂的《医门宝鉴》中载有6则关于理中汤应用的医案。对周命新理中汤医案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掌握理中汤的使用方法,抛砖引玉,使经方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提高临床疗效。
2019年03期 v.39 297-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7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珂炜;曾方兴;朱瑞雪;郑仲华;
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及临床应用,总结木香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多用3~18 g。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木香剂量。如木香发挥疏肝理气功效,治疗郁证、冠心病、妇科疾病(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为3~9 g;行气止痛、健脾和胃,治疗消化性疾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等),为6~18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疏肝理气配伍白芍、香附,行气止痛、健脾和胃配伍黄连、砂仁、乌药等。
2019年03期 v.39 301-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5K] [下载次数:7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王欢;朱向东;柳荣;高艳奎;
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及临床应用,总结桔梗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多用3~50 g。2)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桔梗最佳剂量。如桔梗发挥宣肺、祛痰、止咳功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等),为3~30 g;散结时,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肺纤维化、梅核气等)、妇科疾病(乳腺囊肿等),为3~10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宣肺、祛痰、止咳常配伍陈皮、大腹皮、贝母等,载药上行常配伍当归、桃仁、郁金等。
2019年03期 v.39 305-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下载次数:1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张培;赵林华;张海宇;邸莎;
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川芎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多用3~100 g。2)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川芎最佳剂量。如川芎发挥活血行气功效,治疗妇科病、心脑血管病、内分泌疾病、脑卒中、痿证、高血压等,为3~100 g;祛风止痛,治疗感冒、头痛、眩晕等,为5~60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活血行气常配伍当归、红花、柴胡等,祛风止痛常配伍天麻、白芷、葛根等。
2019年03期 v.39 309-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1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沈仕伟;邸莎;韦宇;赵林华;仝小林;
搜集古代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水蛭的特点如下。1)若打粉吞服,药量为0.3~10 g;若煎服,药量为1~36 g。2)剂量不同所发挥的作用及治疗的疾病也有所差异。如治疗脑梗死、老年痴呆症1~36 g,治疗冠心病、顽固性头痛、动脉粥样硬化1~9 g,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慢性肾病、肝硬化等0.3~10 g研末吞服。3)配伍相应的中药发挥不同的功效。破血逐瘀配伍虻虫、桃仁、大黄,活血化瘀配伍当归、川芎、赤芍,活血通络、逐瘀消癥配伍三七粉、莪术、大黄、黄芪等。
2019年03期 v.39 313-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下载次数:17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1 ] - 吉红玉;曾方兴;朱瑞雪;郑仲华;
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肉桂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多用1~75 g。2)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肉桂最佳剂量。如补火助阳用于治疗沉寒痼冷之疾时用量最大,常用量为10~30 g,最大量可用至75 g;散寒止痛多用于治疗阳虚寒凝之痛经、腹痛,常用量为3~12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补火助阳常配伍附子、干姜,散寒止痛常配伍吴茱萸、小茴香等,引火归元常配伍砂仁、龙骨、牡蛎等。
2019年03期 v.39 317-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7K] [下载次数:9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席光明;李茂绪;牟磊;徐东成;张孟;秦文玲;
目的探究五虫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五虫通络胶囊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300 L/s全血黏度降低、100 L/s全血黏度降低、血浆黏度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红细胞压积降低、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沉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五虫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可发挥中药活血化瘀、通络醒脑作用,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微循环,促进血供,缓解临床症状。
2019年03期 v.39 32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姚小青;褚亚红;
目的探究清金化痰汤辨证加减治疗痰热郁肺型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痰热郁肺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2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金化痰汤辨证加减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高于对照组的75.0%(P <0.05);2组患者的TNF-α、hs-CRP、IL-8水平比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 <0.05);2组患者的Ig A、Ig M、Ig G水平均比治疗前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的更为显著(P <0.05)。结论清金化痰汤辨证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痰热郁肺型慢性支气管炎,可有效调节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019年03期 v.39 324-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赵东凯;杨桂仙;
目的观察温补肺肾法结合肺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6月-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温补肺肾法结合肺康复训练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运动耐力、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6 MWD、m MRC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FEV1、FVC、FEV1%等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COPD-QOL各领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温补肺肾法结合肺康复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通过中药标本兼治的作用控制疾病发展,结合肺康复训练提升患者机体耐受力,发挥呼吸肌的协同作用,可改善患者呼吸肌功能,实现增加肺泡通气量、恢复肺功能、增强运动耐力的综合作用。
2019年03期 v.39 327-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海婷;李睿;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非小细胞型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西药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21 d,观察对比2组治疗后的毒性反应评分变化、免疫细胞血清水平、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kamofsky)以及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0%vs70.00%)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血清水平均明显升高(P <0.05);治疗组治疗后B淋巴细胞血清水平明显升高(P <0.05)。治疗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以及B淋巴细胞血清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kamofsky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药物毒性评分[(4.14±1.32)vs(8.76±1.92)]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非小细胞型肺癌,相比单纯的西药治疗方案能明显减轻药物毒性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
2019年03期 v.39 331-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琼;魏海瑛;
目的探讨平消饮联合西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院7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拟平消饮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P <0.05);治疗后,2组FBG、2 hPBG及Hb A1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患者LDL-C、TG及T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 <0.05);2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自拟平消饮养阴清热、生津止渴、健脾益气、行气活血作用显著,联合西药可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调节免疫,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2019年03期 v.39 334-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琦;赵芸芸;南征;
目的观察南征教授运用中药治疗消渴气阴两虚挟瘀证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消渴患者73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0.85 g/次,1次/d,随餐口服,观察组给予中药辨证治疗。治疗2个疗程,共8周,分别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6.7%,2组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 <0.05)。结论南征教授运用中药治疗消渴气阴两虚挟瘀证,可使病人达到"阴平阳秘",从根本上治疗消渴病。
2019年03期 v.39 338-340+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刁宏;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0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注射和卡托普利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煎剂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压、血糖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2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84%(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6%(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能够发挥中西医协同增效的作用,有效地控制血压和血糖,改善患者预后。
2019年03期 v.39 341-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王琳;
目的探讨中药生化汤预防剖宫产术后恶露延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74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7例。对照组术后给予益母草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生化汤治疗。观察2组阴道血性恶露持续时间、术后1 d、3 d、5 d血性恶露量和子宫高度,术后第1天、第7天时产妇的血流变指标、预防恶露延长效果和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第3天、第5天时血性恶露量和子宫高度、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对恶露延长的预防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给予产妇生化汤治疗,能够起到养血和血、祛瘀生新之功效,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促进子宫复旧,减少血性恶露量,降低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减少恶露延长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2019年03期 v.39 34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门玉娟;辛秀玲;
目的探讨中西医干预疗法对青春期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疗效以及糖脂、性激素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6例,其中A组单用雌激素(达英-35)治疗,B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进行治疗,C组采用联合用药方案(达英-35+二甲双胍+中药补肾活血方)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糖代谢和性激素变化情况。结果 3组临床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3组治疗后GLU、GLU AUC、INS、INS AUC、TG、TC、LDL、HDL等糖代谢指标,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C组高于A组和B组(P <0.05);C组治疗后血浆性激素T、LH、FSH、LH/FSH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A组和B组(P <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能提高西医治疗青春期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改善糖脂代谢异常和雌激素水平。
2019年03期 v.39 347-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麦丽珍;吴玉;陈娟;
目的分析通瘀化浊汤加减联合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湿热瘀阻型的Ⅱ~Ⅲ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湿热瘀阻型Ⅱ~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Ⅱ、ⅢA)型患者接受左氧氟沙星胶囊进行治疗,ⅢB型患者接受盐酸特拉唑嗪胶囊治疗;观察组接受通瘀化浊汤加减联合中药直肠滴入的方法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前列腺液白细胞变化等。结果治疗前2组NIH-CP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NIH-CPSI评分均明显下降(P <0.001),治疗后观察组NIH-CP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9%(P <0.001)。治疗前2组前列腺白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前列腺液白细胞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治疗后观察组前列腺液白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01)。结论通瘀化浊汤加减联合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能促进病灶周围血液循环及炎症吸收。
2019年03期 v.39 351-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王敏;袁海燕;
目的探讨薏苡败酱汤中药免煎颗粒对早期肉芽肿乳腺炎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及CRP的影响。方法选择肉芽肿乳腺炎发病初期女性20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等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薏苡败酱汤免煎颗粒进行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后2组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第3天、第5天、第7天3个时间点,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薏苡败酱汤可清热解毒、抗炎消肿,从而降低白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水平及血浆CRP浓度,对降低肉芽肿乳腺炎初期患者的血清炎症指标有较好疗效。
2019年03期 v.39 354-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许小香;
目的探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应用中药烫疗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单纯西药进行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联合中药烫疗进行治疗。治疗15 d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P <0.05)。治疗后2组的双手平均握力、关节压痛数、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数明显优于治疗前(P <0.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ESR、CRP水平明显改善(P <0.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药烫疗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压力和痛苦。
2019年03期 v.39 357-359+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海亮;赫玉芳;李长慧;徐琪琪;景瑛;
目的观察救必应溶液治疗念珠菌性间擦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5月-2018年4月治疗的念珠菌性间擦疹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救必应溶液冷湿敷患处,20 min/次,3次/d;对照组予氟康唑注射液冷湿敷患处,20 min/次,3次/d。1周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观察治疗过程中皮损症状积分的变化,比较临床总有效率和真菌转阴率。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7.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8.0%(P> 0.05);治疗组转阴率77.8%,对照组转阴率88.0%(P> 0.05)。2组患者治疗后皮损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救必应溶液冷敷治疗念珠菌性间擦疹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皮肤念珠菌生长,促进真菌转阴,无不良反应。
2019年03期 v.39 360-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雪梅;霍翾;尚黎;潘红利;曾齐;如则·阿卜力孜;于杰;孙湛;
目的探讨香茅草黄酮提取物对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诱导的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N,-硝基-L-精氨酸(L-NNA)15 mg/(kg·d)腹腔注射给药4周复制高血压动物模型,选择平均动脉压高于140 mmHg的大鼠50只进行实验,将其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香茅草黄酮提取物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卡托普利阳性药物组,另外选取正常10只大鼠作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阳性药物对照组大鼠给予1%卡托普利2 mL/d;香茅草黄酮提取物低(0.85%)、中(1.65%)、高(3.35%)浓度剂量组给予香茅草黄酮提取物2 mL/d,各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每周测定大鼠尾动脉血压。4周后,采用开腹腔后,用真空采血管于腹主动脉取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给药后,香茅草黄酮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呈现明显的降压作用(P <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含量显著升高(P <0.05)。4周后,香茅草黄酮提取物中、高剂量组以及卡托普利阳性药物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含量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香茅草黄酮提取物对L-NNA诱导的高血压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并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的炎症水平,其降压机制可能与炎性因子有关,具体的抗炎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2019年03期 v.39 366-368+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吴红红;苏钟慧;
目的探讨黄芪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黄芪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20只/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使用单纯香烟烟熏法构建COPD大鼠模型,于停止烟熏当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给药0.9%氯化钠溶液;黄芪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药黄芪颗粒0.4 g/kg、0.8 g/kg、1.6 g/kg。实验结束时,检测各组大鼠肺功能;肺组织匀浆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Cx43、Cav-1、e NOS、Rho A和ROCK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试验黄芪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FEV0.3/FVC、血清NO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 <0.05),且随着黄芪颗粒用药剂量的增加,FEV0.3/FVC、血清NO水平显著上升(P <0.05)。试验黄芪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肺组织中IL-6、IL-8和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 <0.05),且随着黄芪颗粒用药剂量的增加而显著。模型组、黄芪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Cx43、Cav-1、Rho A和ROCK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但显著低于模型组(P <0.05)。结论黄芪颗粒可调节COPD大鼠ET与NO平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减轻气道炎症反应,这个过程可能是通过Rho/Rho激酶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
2019年03期 v.39 369-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孟青青;韩首章;
目的探讨补肾养血煎剂对特应性皮炎豚鼠模型肾上腺脏器系数影响的实验研究。方法通过丙酮激发豚鼠,模拟特应性皮炎皮损,分别造成A组急性特应性皮炎模型与B组建立亚急性/慢性特应性皮炎模型,2组均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分别应用生理盐水、盐酸西替利嗪片、补肾养血煎剂治疗。对豚鼠模型肾上腺脏器系数进行测定,摘取肾上腺并称重,计算脏器系数。结果特应性皮炎豚鼠A、B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肾上腺系数降低(P <0.01)。与A、B模型组比较,A、B阳性药物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肾上腺系数均明显增高(P <0.01)。A组阳性药物组与中药高剂量组比较,中药高剂量可提高肾上腺系数(P <0.05)。结论补肾养血煎剂可以提高豚鼠模型肾上腺脏器系数,对实验性特应性皮炎有治疗作用。
2019年03期 v.39 374-376+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云龙;周建华;闫成秋;
目的从组织学角度分析海浮散对大鼠背部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在制作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海浮散组)、对照组(凡士林组)、空白组,20只/组。同等条件饲养下,3组大鼠每天换药1次,累计14 d。计算每组换药后3 d、7 d、14 d创面愈合率;分别在换药后3 d、7 d、14 d取创面组织,石蜡包埋并做切片,用HE染色法和Masson染色法染色,计算血管内横断面与肉芽组织面积的比值(以下简称血管面积比)以及胶原蛋白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实验组、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能够证明海浮散具有缩短大鼠背部创面愈合时间的功效;实验组的血管面积比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 <0.01),对照组优于空白组(P <0.05);实验组的胶原蛋白含量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 <0.01)。结论海浮散能够促进大鼠背部创面的愈合,其作用机制从组织学角度来分析可能与其提高创面新生肉芽组织的血管数量和胶原蛋白含量,从而加速肉芽组织的生成有关。
2019年03期 v.39 37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1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海军;费世业;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芍药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3组,各40例,分别行针灸治疗、中药治疗及针灸联合中药治疗。比较3组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肠镜观察及病理组织的改变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优于针灸组的67.50%及中药组72.50%(P <0.05);3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及肛门灼热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联合组优于针灸组及中药组(P <0.05);3组患者治疗后肠镜及病理组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联合组优于针灸组及中药组(P <0.05)。结论针刺联合芍药汤加减方可以抑制机体免疫反应,保护肠黏膜,改善肠道运动功能,调气血、化瘀滞,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2019年03期 v.39 389-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李筱棠;贾鹏;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对哮喘患者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215例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105例及观察组11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24%(P <0.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8~+、CD4~+/CD8~+、IgA、IgG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 <0.05);对照组治疗后仅IgA、IgG较治疗前升高(P <0.05),其中观察组IgA、IgG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提高免疫功能,抑制机体炎性反应,在哮喘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019年03期 v.39 393-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龚君君;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运用自拟中药方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运动功能(Fugl-Meyer)、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优于对照组的76.67%(P <0.05);观察组患者仅1例出现恶心,对照组患者共出现5例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BI评分和FMA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拟中药方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可醒脑开窍,活血化瘀,促进静脉张力,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进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2019年03期 v.39 397-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郑艳秋;周丹;马艳梅;
目的探讨芪明颗粒联合阴阳九针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干眼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于沈阳市中医院门诊眼科就诊的围绝经期干眼患者58例(112眼),予芪明颗粒口服联合阴阳九针针刺,不予局部用药,5周为1个疗程。分别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自觉症状积分、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58例(112眼)患者中治愈40例(78眼),治愈率为69.64%,有效14例(26眼),有效率为23.22%,总有效率达92.86%。患者自觉症状积分、SIT、BUT、F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围绝经期全身症状亦有改善。结论芪明颗粒联合阴阳九针可改善围绝经期干眼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可以作为有效疗法之一临床推广。
2019年03期 v.39 400-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赵国勇;杨涛;
目的探讨互动式头针对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躯体和生理功能的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互动式头针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Ashworth量表(MAS)、健康调查简表(SF-36)的评分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 <0.05)。2组患者治疗后MA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2组患者治疗后SF-36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SF-36中的躯体功能和生理功能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 <0.05)。结论互动式头针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躯体功能和生理功能,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关节活动功能,有助于促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2019年03期 v.39 404-406+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甘浩;曹方;胡松雪;
目的观察定点三向仰正法治疗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定点三向仰正法治疗,1次/d,10次为1疗程;对照组给予坐式牵引治疗,1次/d,6次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和X线片(ADI、VBLADS)变化情况,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3.33%和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和X线片(ADI、VBLADS)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定点三向仰正法治疗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源性眩晕较坐式牵引疗法治疗效果好,通过手法整复错位关节,达到通利关节、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目的,进而改善患者眩晕症状。
2019年03期 v.39 407-409+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