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_“973”专项

  • 基于现代文献的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便秘的选穴用药分析

    刘柏岩;张晓旭;王富春;

    目的通过检索10年来国内外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的临床研究,并从腧穴选择与配伍,药物选择与组方,介质选择,贴敷时机及疗程4个方面对治疗便秘的穴位贴敷进行深入剖析。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计算机检索范围为Pub Med(2008-11/2017-11)、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8-11/2018-11)、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2008-11/2017-11)、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2008-11/2017-1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08-11/2017-11)中符合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相关文献。通过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75篇,分析其处方规律。结果分析发现,在腧穴选择上,以神阙穴为主;贴敷方药上,基本形成了以单味大黄或承气方加减为主的用药规律;在穴贴制作方法上,以中药研粉并以醋或酒为介质调和制成药贴;在贴敷时机及疗程上,一般以每天贴1次,每次4 h,7天1疗程为主,贴敷时机则随病因不同而有所不同。结论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的常用方案已基本成型,今后我们应该在穴位贴敷的治疗时机,贴敷时间,贴敷疗程介质选取等方面继续探索,开展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实验,以期为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的规范化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完善的临床应用方案。

    2018年02期 v.38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6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论著_理论研讨

  • 结胸证与阳明腑实证辨析

    王娟;陈敏;

    探讨《伤寒论》结胸证与阳明腑实证的异同,指导临床辨证及治疗。通过查阅相关中医古籍及文献,从病位、证候特点、临床应用等方面对结胸证与阳明腑实证进行辨析,探讨二者的异同。结胸证的病位更加广泛,可上达胸、旁及两胁、连贯膈、下延至腹,基本病机是"热入"和"水结在胸胁",证候特点是以胸脘硬满胀痛拒按为主,治法则以泻热逐水为要;阳明腑实证病位以中焦胃、肠为主;基本病机是阳明津亏及邪热入里,热与燥屎相结,腑气不通;证候特点是以痞、满、燥、实、坚为主;治法则以通腑泄热为重。结胸证与阳明腑实证有较多相似之处,但病位、病机、证候特点及治法却有不同,临床当详审病机、谨慎辨别,区别用之。

    2018年02期 v.38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从情志论治谈冠心病治疗

    张冰睿;薛一涛;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上升,已发展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发现,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冠心病患者因长久服药、年老体衰等因素易伴发忧思恼怒等不良情绪,而此不良情绪将加重疾病的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亦认为情志内伤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因素,遂在治疗冠心病时尝试从情志方面入手,在使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情志疗法。薛一涛教授善用情志疗法治疗冠心病,重视患者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综合运用中医情志理论进行辨证论治,以行气化痰、活血化瘀、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等方法综合治疗冠心病。

    2018年02期 v.38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扶正固本法治疗乳腺癌

    彭湃;吴红彥;叶凯;杨小娟;尚荣国;窦建卫;

    目的探讨扶正固本法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意义,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临床体会与文献研究表明,乳腺癌发生、发展是由机体阳气亏虚,正气不足,再由七情内伤,六淫不正之气入侵,致使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障碍,气血运行失常,痰浊瘀血交结凝聚于乳而成。乳腺癌的治疗应以扶正固本贯彻始终。

    2018年02期 v.38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毒损肾络”探讨解毒通络保肾法防治糖尿病肾病

    李春蓉;陈锐;

    探索解毒通络保肾法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免疫机制,查阅近十年相关文献,对糖尿病肾病、解毒通络保肾疗法以及其机制进行归纳整理,解毒通络保肾法在糖尿病肾病的干预和治疗过程中有非凡的意义。糖尿病肾病除了具有传统的阴虚燥热以及瘀血致病等病理因素外,毒损肾络也是其致病因素之一,解毒通络保肾疗法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一种新的疗法。

    2018年02期 v.38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诸型感冒,太卫胃表,皆属于膜:仝小林教授对感冒的认识及病机探讨

    顾成娟;吴学敏;王涵;赵林华;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用中药治感冒者甚多,但是临床疗效参差不齐。仝小林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发现外感病邪通过三条黏膜通路侵犯人体,由皮肤黏膜入侵者,主要表现为肌表外感风寒湿邪之象,如恶寒发热,周身疼痛,无汗或汗出,根据寒热的轻重选用麻黄汤、桂枝汤;由呼吸道黏膜入侵者,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咳痰、咽痒咽痛等风热之象,根据风热程度选用银翘散、桑菊饮;由消化道黏膜入侵者,多伤于暑湿,以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辨证选用藿香正气散治疗。临床上,以3种黏膜通路辨治感冒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该理论开创了从黏膜辨治感冒的先河,理法方药齐备,为感冒的辨治开拓了新的思路。

    2018年02期 v.38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 ]

论著_思路与方法

  • 《伤寒论》“无形邪热与有形实邪相结”治疗思路

    马娇阳;阚湘苓;

    《伤寒论》中有36条原文谈及"无形邪热与有形实邪相结","有形实邪"在《伤寒论》中有水饮、痰湿、湿邪、瘀血和肠间糟粕5种。其相关病证的治疗主要依从"清法与下法结合、侧重下法"的治疗原则,根据有形实邪的性质和所在部位的情况,选择性采取逐水泻热、利水清热、利湿泻热、逐瘀泻热、通腑泻热等"下法"。用药重用苦寒泻下之品,尤擅用大黄,根据实邪性质与所在部位的情况,采用不同剂量:偏上者用6两、8两,偏于中下者,用量在2~4两之间;且灵活配伍,针对有形实邪的性质用药。充分体现张仲景对《黄帝内经》下法的继承和发展,值得探讨兹以指导临床。

    2018年02期 v.38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论著_经验传承

  • 李红重视凉血法治疗重症亚急性甲状腺炎

    闵婕;李红;

    李红教授认为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SAT)的中医药治疗当分期辨证,总结重症亚甲炎病机多为热毒壅盛,血热夹瘀,提出清热解毒活血法治疗外,重视凉血的辨证论治思想,并以凉血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医古籍和现代药理研究成果,筛选出甘寒或苦寒中药组方为亚甲方。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之功,主治热毒壅盛,血热夹瘀证型的重症亚甲炎。经临床验证,在改善亚甲炎患者症状,缓解炎症程度方面,亚甲方与激素具有相同的疗效,但较激素痊愈时间短,停药迅速,复发率低。

    2018年02期 v.38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贾英杰教授肺癌咳嗽辨治观

    李昀黛;孔凡铭;贾英杰;

    贾英杰教授将肺癌咳嗽的基本病机概括为"气机阻滞,肺失宣降",认为有形实邪(肿块)或病理产物"痰、毒、瘀"于胸中积聚,壅遏肺气,气之壅塞不通,滞留不畅,则气机阻滞,肺气上逆成咳;又因肺居上焦,为五脏六腑之华盖,癌毒扰肺,肺脏失司,正气内虚,则肃降无力,肺气上逆,故而成咳。治疗当以"气阻"为重点,结合辨治节点,以动态辨治思维,针对可逆性因素"痰、毒、瘀、虚",将宽胸降气、涤痰散结作为主要治法,并注重祛邪与扶正相结合。

    2018年02期 v.38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史恒军教授乌梅丸“辨病”治疗放射性肠炎

    张辉;吴昊;田纪凤;史恒军;郑瑾;任秦有;

    放射性肠炎为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常见肠道并发症,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的优势。史恒军教授治疗放射性肠炎临床疗效显著,分析放射性肠炎辨证多以湿热蕴结型、脾胃气虚型、脾胃阳虚型为主,采用乌梅丸分型加减治疗,病位属下焦,病机总属本虚标实,寒热虚实夹杂,治疗当以补泄兼施、寒温并用为治疗大法,为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放疗后并发症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2018年02期 v.38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论著_临床研究

  • 丹参注射液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

    刘维海;

    目的对脑缺血性疾病使用丹参注射液进行调查研究。方法对2016年使用丹参注射液的脑缺血性疾病病例,通过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的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现况调查,从患者年龄分布、疾病类型、用药情况、化验指标、用药时患者情况等方面数据进行列表分析。结果以50岁以上患者为主,住院天数常在20 d以内,以脑梗死和脑动脉硬化症为主要诊断(中医以中风、眩晕收治)依据,患者在病情较稳定时使用中药丹参注射液,常以7天为1疗程,用药与说明书有差别,以活血化瘀为主要目的,对症联合用药,选择不同活血化瘀药有一定原则,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丹参注射液在脑缺血性疾病临床治疗中有一定的使用特点。

    2018年02期 v.38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健脾化痰方合用安理申治疗痰浊阻窍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刘凯;张瑞芳;庞敬涛;刘晓婷;田立;周鑫;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方联合安理申治疗痰浊阻窍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MCI患者,安理申合健脾化痰方组(A组)40例,安理申组(B组)40例,12周为1疗程,观察2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简易精神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的血管阻力指数(RI)、屏气指数(BHI)的改变。结果 2组中医证候、MMSE、Mo CA、ADL评分及RI、BHI均改善,A组疗效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痰方联合安理申可以明显改善痰浊阻窍型MCI患者的临床症状。

    2018年02期 v.38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消痰散结法全程治疗模式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张璇;徐晶钰;裴蓓;张映城;唐继贵;秦志丰;

    胃癌作为临床常见多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仍然常年位居肿瘤相关性死亡的第二位。早期手术仍然是胃癌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胃癌术后患者5年内复发转移几率高。我科结合临床及基础研究,创新性提出"胃癌痰证理论",并根据各阶段患者不同的病理基础和临床特点,制定了消痰散结法的5年全程治疗方案,充分发挥中医药多靶点,多途径的抗肿瘤作用。

    2018年02期 v.38 16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小剂量左甲腺素钠片联合瘿瘤消散汤治疗20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临床研究

    高福兰;王世飚;杨艳丽;张建伟;于艳;邓晓辉;

    目的探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钠片联合瘿瘤消散汤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2月收治的20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行甲状腺素纳片治疗,12.5~50μ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瘿瘤消散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94例)明显优于对照组84.00%(84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00%(1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44.00%(4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甲状腺临床分级Ⅰ度7例(7.00%),Ⅱ度86例(86.00%),Ⅲ度5例(5.00%),对照组Ⅰ度17例(17.00%),Ⅱ度59例(59.00%),Ⅲ度30例(30.00%),观察组治疗后甲状腺临床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行小剂量左甲状腺素钠片联合瘿瘤消散汤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

    2018年02期 v.38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不同中医证型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清IL-6和IL-23表达研究

    曹蛟;刘文奇;李舒;杨晓航;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证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清中IL-6和IL-23的表达是否有差异。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1例不同中医证型UC患者外周血清IL-6和IL-23的表达水平。结果 1)IL-6表达水平对照组与脾胃气虚组比较P<0.05,而对照组、湿热内蕴组、脾虚湿热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3表达水平对照组与湿热内蕴组、脾胃气虚组、脾虚湿热组之间比较P<0.01,湿热内蕴组与脾胃气虚、脾虚湿热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脾胃气虚组与脾虚湿热组之间比较(P>0.05),2者之间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2)3种中医证候中IL-6和IL-23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一种细胞因子中,不同中医证候之间白介素表达水平不同;不同细胞因子中,脾胃气虚组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脾虚湿热组和湿热内蕴组。结论 UC 3种不同的中医证候之间IL-23的表达有差异,而IL-6的表达无差异。

    2018年02期 v.38 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活血通络法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

    杨翠萍;王荣宝;祝晶;

    目的活血化瘀通络法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功能。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初始使用内瘘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活血通络散剂联合我院自制舒筋通脉膏定期外敷内瘘,对照组予氯吡格雷50 mg,1次/d,口服,内瘘外用喜辽妥软膏,经12个月观察2组临床症状、血凝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内瘘血管硬化、动脉瘤、狭窄、栓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2组治疗后血凝结果变化明显,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通络药物对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流量,减少栓塞有较好的作用。活血化瘀通络法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在血管硬化、动脉瘤、狭窄、栓塞的发生率方面有一定疗效。

    2018年02期 v.38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提壶揭盖法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中的运用

    侯俊明;文建华;田博;张晨;杨得振;

    运用提壶揭盖法治疗疾病历史悠久,临床上运用"上病下治,开上焦之气机而下焦自通",从上窍开而下窍自通之提壶揭盖理论着手,利用开宣肺气、通利三焦之法论治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治疗效果。在辨证选方上,以桔梗、杏仁为用药基础,适当加麻黄、柴胡、苏叶、荆芥、防风等轻清升浮之品,共筑提壶揭盖、利水消肿之功。根据临床病机特点,阳虚者加桂枝、肉桂、干姜等药物;气滞者加陈皮、厚朴、白术之品;血瘀者加桃仁、丹参、川芎等;湿热重者加薄荷、金银花、连翘等。提壶揭盖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远期效果理想,且副作用小,为中医药治疗此病提供新思路。

    2018年02期 v.38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从湿毒论治雾霾环境下流感病毒感染

    刘光华;吴振起;刘娟;

    湿毒是湿邪蕴久不解而成毒,具有黏滞性质,能引起气机蕴结,机体功能失调,而产生剧烈反应和重着症状的致病因素。湿毒致病,临床表现既有周身困重酸楚、胸闷脘痞、呕恶苔腻等湿阻的征象,又兼具身热口渴、局部红肿疼痛、舌红赤、脉数等毒蕴不解的特点。雾霾是人类活动深度影响自然环境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反常气候,是在高湿度条件下引发的低能见度极端天气。雾霾具有湿毒的病因属性,雾霾环境下流感病毒(IV)易吸附于细颗粒物(PM2.5),由口鼻侵袭人体而致病,其临床表现具有湿毒为患的病机特点,可用分消湿浊、清热解毒之甘露消毒丹随证加减论治。

    2018年02期 v.38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外熏洗在肛肠病术后应用

    曾华;方园园;田社清;

    目的探讨中药粉剂外熏洗坐浴在肛肠病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将109例符合标准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给予中药粉剂(五倍子、苦参、地肤子、艾叶、荆芥、花椒)外熏洗坐浴治疗,对照组给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治疗;记录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排便疼痛评分及缓解时间,创面缩小率,创缘水肿评分,并对药物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8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临床症状总积分减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便后疼痛在短时间内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缩小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缘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粉剂外熏洗坐浴在肛肠病术后应用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促进伤口愈合。

    2018年02期 v.38 184-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动物药

  • 蛋白肽类药物及其给药途径研究进展

    赵子佳;边学峰;李晶峰;张辉;孙佳明;

    近年来,蛋白多肽类药物被人们熟知,并不断出现在保健食品中。蛋白多肽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具有参与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对蛋白多肽类药物的认识,包括蛋白多肽的概念、蛋白多肽类药物的特殊性质、多肽类药物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以及蛋白多肽类药物非注射剂以外的给药途径,主要可以分为口服途径、透皮途径、黏膜途径、肺部途径四大途径。全面的介绍了蛋白多肽类药物的性质及其给药途径,为其今后的研究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奠定了理论基础。

    2018年02期 v.38 18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实验研究

  • 不同频率电项针对PCPA致失眠大鼠睡眠时相及血清ACTH、CORT含量的影响

    吴建丽;韩璐;刘旭东;王永亮;张淑香;杜冬梅;王天琪;梅荣军;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项针对PCPA致失眠模型大鼠皮层脑电睡眠时相及血清激素含量的干预作用及影响,探讨电项针改善睡眠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电项针1组(取刺激频率2 Hz)、电项针2组(取刺激频率50 Hz)、电项针3组(取刺激频率100 Hz),每组8只。各电项针组选取双侧"风池""供血"穴治疗,用0.25 mm×25 mm一次性无菌毫针刺入7~10 mm,将电针的导线连于同一侧穴位,同时选取相应的刺激频率,干预7 d后描记睡眠脑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各期睡眠时间均明显减少(P<0.01),ACTH、CORT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电项针治疗组脑电图TST、FWS、SWS2期均明显延长(P<0.05,P<0.01),电项针1组和2组SWS1期极显著增加(P<0.01),电项针1组和2组ACTH、CORT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各治疗组间比较,电项针1组的各期时间显著延长(P<0.01)。结论不同频率的电项针均可缩短失眠大鼠的觉醒时间,延长大鼠各期睡眠时间,其中2 Hz电针刺激频率效果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清中ACTH、CORT含量发挥作用。

    2018年02期 v.38 19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论著_方药纵横

  • 酒龙胆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晓巍;刘玥欣;翁丽丽;刘文斌;王紫薇;姜雨昕;叶豆丹;

    通过查阅近20年相关文献,对酒龙胆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进行整理、归纳。酒龙胆主要化学成分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具有疏肝利胆、抗菌抗炎、改善脾胃消化功能、保护神经中枢系统等作用。总结酒龙胆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018年02期 v.38 195-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延胡索醋炙前后饮片和煎剂中延胡索乙素含量变化对比

    孟德阳;

    目的对比延胡索醋炙前后饮片和煎剂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变化。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延胡索醋炙前后饮片和煎剂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结果延胡索乙素和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的前提为其在0.013 1~0.102 5 mg/m L之间;RSD=1.01%(n=6),说明具有良好的精密度;RSD=1.14%(n=6),说明样品在10 h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延胡索乙素的平均含量为0.054%,RSD=1.51%(n=6),说明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平均回收率为101.32,RSD=1.42%(n=6);生品饮片、醋炙品饮片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54 2%、0.052 2%,变化增减率为-3.70;生品煎剂、醋炙品煎剂的含量分别为0.010 9%、0.012 9%,变化增减率为+18.18。结论延胡索醋炙前后饮片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变化较小,但煎剂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变化较大,溶出会显著增加,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2018年02期 v.38 198-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甲炎康泰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石浩霞;徐云玲;解生旭;徐雅娟;李博;高佳琪;魏颖;王东超;徐暾海;刘铜华;

    目的考察甲炎康泰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以成型性、流动性、溶解性、吸湿性为因素考察颗粒剂的最佳成型工艺。结果夏枯草等药最佳水提工艺为加15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 h,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5(50~60℃),以70%乙醇沉淀过夜;柴胡等药最佳醇提工艺为加6倍量80%乙醇,提取3次,每次1 h;提取液合并浓缩至干,粉碎,按药辅比1:1~1:1.5加入糊精-乳糖3:1的辅料,加1%阿斯巴甜作为矫味剂,以80%乙醇作润湿剂制粒。结论所得工艺合理可行,所得制剂质量稳定,为甲炎康泰颗粒制粒工艺确定及生产环境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018年02期 v.38 201-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广藿香和土藿香入药史研究

    薛琴;刘微英;张历元;付帮泽;

    藿香最早的文献出处可追溯到东汉杨孚《异物志》,作为药名在本草中单列一条始见于宋朝《证类本草》。长期以来的历史,形成了土藿香与广藿香二者临床并用的局面,阐释二者的区别,厘清二者的入药史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系统检索《中华医典》数据库和历代本草古籍及名家医著,对土藿香与广藿香相关古籍记载进行了研究。发现藿香入药最早见于《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广泛应用于临床则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藿香正气散为代表。藿香产于东南亚,后移栽于岭南,从香料演变为中药,在清代温病学派盛行时期,更是成为重要中药,于明代定名为"广藿香",以示道地。广藿香之名最早见于明代王肯堂《医学穷源集》,比此前观点所认为的首见于民国《增订伪药条辨》提前了300多年。与之相对的江浙一带产生土产藿香,最终定名土藿香。二者历史上共同演进。

    2018年02期 v.38 206-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9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正交试验优选土茯苓提取液的澄清工艺

    王冬梅;朱伟;袁小红;卢传坚;

    目的考察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对土茯苓提取液的澄清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HPLC法测定土茯苓中落新妇苷和黄杞苷保留率及澄清前后固形物清除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天然澄清剂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用于土茯苓提取液的最佳澄清工艺为先加入2%A组分,再加1%B组分,料液比1:10,澄清时间1 h,温度60℃。黄杞苷及落新妇苷保留率分别为98.71%和98.46%。结论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澄清方法较醇沉方法简单,活性成分损失少,适于土茯苓提取液的澄清工艺。

    2018年02期 v.38 210-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论著_针灸推拿

  • 针刀作用于颈枕部治疗脑梗塞恢复期

    许曼曼;张子丽;刘星;

    目的观察针刀作用于颈枕部肌群及相关穴位对脑梗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作用。方法选取广东省第二中医院2016-2017年78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2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平均年龄、病程长短、神经功能缺损比较均无差异(P>0.05)。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神经内科基本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神经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普通针刺(体针、标准头针)采用连续波刺激30 min,每天1次,每周6 d,休息1 d,共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刀对颈枕部肌群及穴位(松解枕下三角区、颈部的敏感点及双侧脑空穴、脑户穴、和大椎穴)进行针刀治疗,每周1次,共4周。效果评价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r)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颈枕后肌群及穴位进行针刀治疗,既有促进颈部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脑部血供,又能调节脏腑经络,濡养脑髓,能提高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2018年02期 v.38 214-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步态特征研究

    韩超;孙忠人;

    目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步态功能分析,观察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针刺组,每组患者均为30例。治疗组采用"髌四穴"电针治疗,对照组仅取常规体针。于治疗4周前后对患者进行步态功能比较。结果治疗组各项步态时空参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步行速度,跨步长度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疗法可明显提高步行速度,增加步行稳定性,进一步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的步行能力。

    2018年02期 v.38 217-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瑞安吉口服液联合煨葛根穴位贴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宋翠领;曹锦芬;张晓;李丽;张慧颖;

    目的探讨瑞安吉口服液联合煨葛根穴位贴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RV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8月我科收治的RVE患儿227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114例和对照组113例,2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瑞安吉口服液,5~12个月剂量5 m L/次,2次/d,12~26个月剂量5 m L/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煨葛根穴位贴,选穴神阙穴、双侧脾俞穴、双侧天枢穴,1次/d,2组疗程均为7 d。采集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收集治疗后粪便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粪便RV抗原转阴情况,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组患儿疗程结束后LDH、CK、CK-MB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LDH、CK、CK-MB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疗程结束后粪便RV抗原转阴率为85.09%,总有效率为97.3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18%和74.34%(P<0.05)。结论瑞安吉口服液联合煨葛根穴位贴治疗小儿RVE临床效果满意,可有效保护患儿心肌受损,联合应用为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2018年02期 v.38 220-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经络与微循环关系的研究概述

    杨正飞;王蕊;海恒光;史丽萍;

    目的对近些年微循环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经络与微循环的相关性,为解释经络现象、揭示经络的本质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突破口。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已公开发表的研究文献,对研究经络与血流微循环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发现经络现象与微循环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并且以经络理论为指导的针灸疗法、艾灸疗法及其他疗法对一些以微循环改变为突出病理表现的疾病有较好疗效。结论现代医学部分检测技术对微循环血流量的研究只能反映经络的部分功能,经络整体特性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2018年02期 v.38 223-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6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四花穴、心俞隔药饼灸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对照研究

    戴玉;李艳;张磊;

    目的观察四花穴、心俞隔药饼灸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2组均接受清淡饮食、调畅患者情志、避免过度劳累,穿衣适度避免冷热不调、适当的运动锻炼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10 mg,口服,3次/d),硝苯地平片(10 mg,口服,3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d);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四花穴(膈俞、胆俞)、心俞隔药饼灸。隔药饼由黄芪30 g,当归6 g,桂枝15 g,檀香10 g,砂仁5 g,丹参10 g研成粉末状后制成。治疗4周后观察中医症候(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神疲乏力)变化及心电图改变,统计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神疲乏力积分分别为(2.76±0.98)、(2.55±0.79)、(2.06±0.65)、(2.15±0.61)、(2.09±0.69);(4.01±1.79)、(3.90±1.45)、(3.37±1.09)、(3.51±0.91)、(3.37±1.0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31%、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花穴、心俞隔药饼灸能明显地改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在心电图改善方面疗效显著。

    2018年02期 v.38 227-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针刺结合艾炷直接灸治疗跟痛症

    陈春花;雷丽芳;肖芳;黄瑞;马瑞;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艾炷直接灸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针灸组患者取阿是穴、太溪穴、昆仑穴和女膝穴,予针刺和艾炷直接灸治疗,每周5次。药物组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次,2次/d;骨康胶囊3粒/次,3次/d。2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c Gill疼痛量表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Mc Gill疼痛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组患者Mc Gill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c Gill得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药物组总有效率为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艾炷直接灸治疗跟痛症临床疗效确切,可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2018年02期 v.38 230-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经络理论在治疗甲状腺结节中的运用

    杜丽坤;李娜;

    目的探讨经络理论在治疗甲状腺结节上的运用。方法从经络角度阐述甲状腺结节的发生机制,引经据典以解释分析作为理论基础,总结治疗甲状腺结节的引经药及其作用。自拟方贝母莪消丸中的药物运用及配伍遵循经络理论,探讨其在治疗瘿瘤的痰气血互结证型上的使用价值及临床疗效。结果临床中在治疗甲状腺结节上应用经络理论进行病因分析、经络辨证、引经药物选用等可以使疗效增加,疗程缩短。结论经络理论是针灸学的基础,也可应用内科病症中。经络理论可以指导临床的遣方用药,临床中辨证论治与经络的思维同时运用,可以增加临床疗效,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2018年02期 v.38 23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7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医史文献

  • 《针灸大成》内关穴临床应用探析

    卢轩;李梦梦;张智龙;

    从腧穴定位而言,《针灸大成》中内关穴定位与现代《经络腧穴学》教材所述一致;从刺灸方法而言,《针灸大成》记载为灸三壮,针刺深度三分或一寸二分,现代研究已证实其均为内关穴针刺的有效深度,而补泻手法不同,可出现催吐和止吐的不同作用,体现出腧穴的双向调节作用;从临床应用而言,《针灸大成》中所记载的内关穴主治范围主要涉及痛证、情志、脾胃、肛肠、五官、肢体、妇科等方面疾患,其中以痛证、情志、脾胃这三方面疾患运用最为广泛,痛证配穴多以循经取穴配合辨证取穴为主,情志疾患多配合心经之神门、通里和背腧穴之心俞,脾胃疾患多配合脾经之公孙、胃经之足三里。

    2018年02期 v.38 236-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肝硬化腹水的中医治疗现状

    王栋平;李娟梅;刘明坤;吕文良;

    目的对近十年关于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阐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进展。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库中相关文献125篇,将其进行整理与归纳,并剔除重复文献,从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两方面描述。结果肝硬化腹水的中医病机为正气亏虚,气滞、水停、血瘀三者错综为患;目前中医治疗以辨证分型施治、基本方加减、外治法为主。结论中医药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方面具有优势且疗效确切,但严谨的循证医学研究和规范的实验研究仍然缺乏,仍需进一步研究。

    2018年02期 v.38 240-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9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研究进展

    王国琛;刘江彦;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疗效。方法综述近5年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文献,从病名归属、病因病机、证候、临床治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结果肺间质纤维化应归属中医的"肺萎""肺痹"范畴。其发病缓、病程长,预后不良,主张早期治疗,应以扶正为主,重视调补肺肾之本。结论中医理论与现在医学相结合,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2018年02期 v.38 243-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0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穴位敷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钟欣婵;郑敏;

    目的总结近几年穴位敷贴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敷贴治疗(包括药物、穴位选择)及敷贴结合其他疗法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结果阴阳失调是失眠症的主要病机,敷贴治疗失眠症药物多选用养心安神、交通心肾的中药,穴位多选择药物吸收较好的穴位和治疗常用穴。结论穴位敷贴治疗失眠症具有一定疗效,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2018年02期 v.38 246-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7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前进中的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正>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省中医院)创建于1958年,是吉林省唯一一所集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师资格认证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全国中医中风急症医疗中心,全国中医医院信息化示范单位、全国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全国中医"治未病"试点单位、市公安伤害和交通肇事诊疗中心。近年来,医院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

    2018年02期 v.38 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