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立文;王晓明;杨先振;李光富;
通过查阅相关古今文献结合自身临证经验,就痰湿、痰湿体质的意涵、痰湿的致病特点进行梳理,并对痰湿体质易感疾病进行了分析、总结。由于痰湿具有特殊的致病特点,如痰湿乃阴浊之邪,易困遏清阳、痰湿体性黏腻胶固,所致病症多有此特点、痰湿阴邪易蒙蔽心窍、脑窍,惑乱心神、痰湿为有形之邪,所致病症常有肿胖之象等,一旦人体形成了痰湿体质,则将容易罹患一系列疾病,如高脂血症、脑血管疾病、原发性高血压病、冠心病、2型糖尿病、痛风、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慢性支气管炎等。这些疾病在痰湿体质人群中的发病率偏高,较之其他体质个体的差异显著。
2017年08期 v.37 761-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下载次数: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刘俊俊;姜之炎;
研究"从脾论治"理论与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内在联系。通过查阅CNKI、万方数据库,研究儿童腺样体肥大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综合治疗、"从脾论鼻"的古籍研究及理论进展,分析"从脾论治"与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相关性。发现"鼻"与"脾"关系紧密,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发病及临床症状表现与"脾"功能紧密相关,在临床施治中,以"从脾论治"治则的内外治法取得肯定的疗效。
2017年08期 v.37 76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下载次数:9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杜宁宁;刘长玉;
龙雷之火是祖国医学中重要的病理概念,其理论的提出有重要意义。通过结合前人的相关阐述及中医的阴阳、五行和藏象等基础理论来探讨龙雷之火发病机制,探析龙雷之火产生的本质内容。经梳理发现其内涵可概括为"水不足,火不旺"两个重要方面,即肾水亏损,水不涵木,虚火上炎的病症和阴寒之邪损伤命门之火,格阳于外的病症,两者均系肝肾相火不能在体内与其他脏腑协调统一所致。在相应的病机理论指导下,临床上分别采用大滋肾水及温阳消阴的治疗方法,同时兼顾阴阳互根互用理论的应用。"龙雷之火"学说的探讨丰富了传统医学发病理论的内容,能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2017年08期 v.37 770-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下载次数:5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刘海;刘娟;丁星华;汤永谦;
目的评价益气活血中药方辅助调理在CHF老年患者治疗中的优势。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就诊的254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病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22例,观察组132例。所有入组对象均给予治疗CHF常规药物,观察组另外以益气活血中药方辅助调理。比较治疗有效率、LVEF和LVDD值及MLHFQ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别。结果经过4周的西医治疗联合中药汤剂调理,(c2=12.56,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值较治疗前升高,LVEDD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力、症状、情绪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方辅助调理能明显缓解CHF老年患者的症状,心功能指标及日常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效果较为理想。
2017年08期 v.37 781-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南山;王学岭;
目的探索中药汤剂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气滞血瘀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气滞血瘀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分别给予血府逐瘀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2组治疗前后的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服用量,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程度积分与实验室指标BNP、高敏C反应蛋白、Fg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3.3%显著高于对照组71.6%(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服用量、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程度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NP、高敏C反应蛋白、F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汤剂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气滞血瘀型心绞痛可获得较单纯常规治疗更好的疗效,明显改善了心绞痛症状与程度,降低了与冠心病发生发展风险有关的实验室指标,且安全性较好。
2017年08期 v.37 784-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卓新凤;
目的探讨香丹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硝酸甘油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另口服给予曲美他嗪片,1片/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香丹注射液(丹参、降香)治疗,1次/d。2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评价2组综合及心电图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TG、TC、HDL-C及LDL-C等血脂指标,hs-CRP、TNF-α、IL-6及IL-8等炎性因子含量。结果观察组综合及心电图疗效评价中,总有效率分别为84.6%及87.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HDL-C及LDL-C水平分别为(2.27±0.63)mmol/L、(1.43±0.38)mmol/L、(2.12±0.27)mmol/L及(1.69±0.29)mmol/L,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TNF-α、IL-6及IL-8含量分别为(57.4±11.2)ng/m L、(0.84±0.26)pg/m L、(29.6±7.7)ng/m L及(0.29±0.03)ng/m 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香丹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脂及炎性因子指标。
2017年08期 v.37 78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袁杰;
目的观察探讨应用自制益气补肾中药复方辨证治疗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的MMSE、ADL、HDS评分及效果探讨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1月收纳的98例AD患者作为受试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都可喜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加用自制益气补肾中药复方辨证治疗。以1个月为1疗程,连续进行3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ADL、HDS评分变化情况、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9%,对照组总有效率77.5%,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MSE评分为(7.54±2.22)分,HDS评分为(24.55±3.67)分,ADL评分为(26.76±2.57)分,对照组MMSE评分为(3.87±2.35)分,HDS评分为(17.34±3.22)分,ADL评分为(32.88±3.01)分,观察组两组阿尔兹海默病患者治疗后对比MMSE,HDS值均明显增高,ADL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制益气补肾中药复方辨证治疗阿尔兹海默病患者显著,明显改善患者骨MMSE、ADL、HDS评分。
2017年08期 v.37 792-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石建美;胡冬青;张向磊;孙欢娜;李勇;
目的探讨护肠清毒微丸结肠靶向给药阻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1月-2016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患者180例,按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口服护肠清毒微丸组、乳果糖组各90例,2组患者在中药肝荣汤的基础上,分别口服护肠清毒微丸和乳果糖微丸,每次1.5 g,3次/d,疗程为20 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及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护肠清毒丸:大黄、茯苓、薏苡仁、黄芩、甘草等。结果护肠清毒微丸组和乳果糖组治疗后中医证侯积分分别为(8.37±3.26)(7.76±2.18),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内毒素水平改善明显。护肠清毒微丸组对改善烦躁易怒、口苦、大便异常、胁痛、乏力、纳差等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显著(P<0.05)。护肠清毒微丸组在降低血浆内毒素、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水平方面显著优于乳果糖组(P<0.05),在升高白蛋白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肠清毒微丸结肠靶向给药可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清除血浆毒素,改善肝功能等,从而阻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
2017年08期 v.37 795-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巧琳;段春燕;付艳丽;陆明;王宁;林燕;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晚期胃癌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益气活血方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CEA、CA19-9及CA72-4等肿瘤标记物的含量;治疗前后,分别检测IgG、IgA、IgM、CD_3~+、CD_4~+及CD_8~+等免疫功能指标含量。治疗期间,密切观察2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EA、CA19-9及CA72-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gG、IgA、IgM、CD_3~+、CD_4~+及CD_8~+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期间观察组各项毒副作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2017年08期 v.37 799-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晓宇;王平;吴思;
目的观察绝经女性脾阳虚型与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在骨密度表现中的差异。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脾阳虚型与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各60例,观察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腰椎骨密度、髋部骨密度进行对比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腰部骨密度较肝肾阴虚型患者腰部骨密度值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影响水谷精微的吸收分布,进而导致气血不足,从而加重了骨质疏松的进展。因此在日后的中医诊疗骨质疏松症中,应注意固护脾胃之气。
2017年08期 v.37 802-8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柳学芳;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肌瘤体积的变化;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7%(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痛经、腰腹胀痛患者比例及观察组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比例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2组肌瘤体积均明显减小,且观察组为(2.02±0.83)cm3,显著小于对照组的(3.21±0.81)cm3(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E2、LH、FSH、P水平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黏度及ARBC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除LH外,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可显著降低子宫肌瘤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降低患者血液黏度,肌瘤体积明显减小且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疗效明显优于米非司酮单独治疗。
2017年08期 v.37 805-8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杨大伟;宋雪;罗宗键;
目的回顾性分析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骨折Evans分型,分别采用空心钉、LPFP、DHS及PFNA内固定治疗,配合补血壮骨中药口服,根据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随访63例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畸形愈合2例、肢体短缩1例、髋内翻和继发骨折0例、内固定物断裂松动3例。髋关节功能评定根据Harris评分,优(≥90分)29例,良(80~89分)28例,差6例,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5%。结论空心钉、LPFP、DHS及PFNA均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临床医生应严格按照骨折分型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法,以增强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性,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疗效。
2017年08期 v.37 809-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国强;胡怀珍;于晓雯;杨佃会;
营卫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营气和卫气两者密切相关,在人体内如环无端的运行,维持着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等正常的生理功能,《黄帝内经》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将各相关篇章联系总结后对营卫的生成、循行部位、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等方面进行阐述,进而探讨营卫理论在临床自汗、盗汗、失眠、嗜睡、痹证等相关疾病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针灸治疗有关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17年08期 v.37 820-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永红;张万龙;汪芗;杨文婷;王丹;王惠敏;张俞;陈响;于鑫;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证,《内经》指出,胃脘痛与脾胃关系密切,其发病多与肝、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相关。脾胃虚弱,肝气郁结,肝郁化热等因素均可导致胃脘痛。胃脘痛因气机不得条达而作痛,治疗胃脘痛的关键在于因势利导,行气开郁,发散郁结之气。火针具有开结散郁的功效,能通利气机,治疗体内病邪滞留而导致的各种症状。五脏之中脾为根本,治疗时首先从脾胃入手。火针从肝脾胃经取穴可用于治疗胃脘痛。
2017年08期 v.37 823-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春雨;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适宜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用药及康复训练;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温针灸治疗。2组均每日治疗一次,每周5次,4周后分析比较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肢体疼痛及肿胀情况明显好于治疗前(P<0.05);在目测类比评分(VAS)、肢体肿胀评分、Fugl-Meyer评分方面,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可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疼痛及肿胀症状,改善偏瘫肢体功能活动,可作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优选方法。
2017年08期 v.37 827-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3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柴杨;温胜科;
目的探讨身痛逐瘀汤加味配合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73例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73例,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73例,身痛逐瘀汤加味配合针灸治疗,观察治疗后在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上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治疗后Oswestry活动评分、Oswestry功能评分、β-EP、TXB2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更加显著,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味配合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疗效显著。
2017年08期 v.37 829-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陈昕;居雪婷;陈秀珍;张邑;
目的观察刮痧结合拔罐与单纯刮痧、单纯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12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刮痧组、拔罐组和结合组,每组40例,分别接受刮痧治疗、拔罐治疗和刮痧结合拔罐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4次。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SF-MPQ和Melle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与刮痧组和拔罐组相比,结合组各项评分最低(P<0.05);刮痧组评分略低于拔罐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体临床疗效上,结合组疗效优于其他2组(P<0.05),刮痧组和拔罐组疗效相当(P>0.05)。结论刮痧和拔罐均可有效减轻肩周炎患者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且刮痧结合拔罐治疗肩周炎的疗效优于单纯刮痧和单纯拔罐治疗。
2017年08期 v.37 83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下载次数: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雷华平;陈建华;张万桂;杨松柏;
目的本研究分析对比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和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治疗思路。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160例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治疗方式(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ngnitive Assessment,Mo CA)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中治愈率均较低(10.00%vs.18.75%),在总有效率上,对照组和观察组有显著差异(82.50%vs.92.50,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在SCL-36评分各个子项上的对比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和社会功能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在MOCA和MMSE评分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有着更好的治疗效果。
2017年08期 v.37 835-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张权义;王祚邦;周璇;江果;郭勇军;赖居易;
目的探讨运用不同灸量温针灸法治疗老年性夜尿频多(肾阳虚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老年性夜尿频多属肾阳虚衰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1壮组,温针灸2壮组,温针灸3壮组,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3组夜尿次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改善(P<0.05),温针灸2壮组及温针灸3壮组夜尿次数皆明显少于温针灸1壮组(P<0.05),温针灸2壮和3壮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温针2壮组痊愈率53.33%,显效率26.67%,有效率13.33%,总有效率93.33%,温针灸3壮组痊愈率50.00%,显效率33.33%,有效率10%,总有效率93.33%;温针灸1壮组痊愈率33.33%,显效率26.67%,有效率20.00%,总有效率80.00%。结论从疗效和经济、治疗时间等角度看,艾灸2壮量是温针灸治疗老年性夜尿频多的最佳灸量。
2017年08期 v.37 838-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胡江平;于国俊;程新;罗方;左芳;
目的评价研究针灸干预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患者疗效。方法对郑州市中医院肾病风湿科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单纯药物干预组(n=30)、单纯针灸干预组(n=30)和针灸加药物干预组(n=30)3组,对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b、Hct、SF、TSAT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灸加药物干预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7%(29/30)显著高于单纯药物干预组、单纯针灸干预组73.3%(22/30)、76.7%(23/30)(P<0.05),Hb、Hct、SF、TSAT均显著高于单纯药物干预组、单纯针灸干预组(P<0.05)。结论针灸加药物干预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患者疗效较单纯针灸干预、单纯药物干预好。
2017年08期 v.37 841-842+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秀峰;肖臻;
目的从中医脏腑辨证理论对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 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进行总结,阐述近五年研究进展。方法通过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引用2010-2016年的38篇文献进行论述。结果儿童注意力缺陷与心肝脾肾四脏关系密切,通过临床脏腑辨证选方用药可减轻患儿多动症状,提高注意力。结论中药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安全有效,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作用明显,但目前中医尚缺乏对于本病的脏腑辨治及方药的统一共识,有待进一步研究规范化诊疗。
2017年08期 v.37 851-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杨晓青;王旭;
目的梳理总结针灸美容的临床方法及选穴。方法通过搜索CNKI,查找近7年来有关针灸美容的文献资料,分析归纳针灸美容的诊治研究概况。结果中医针灸疗法在美容方面,尤其在治疗黄褐斑、痤疮、抗老化水平上,方法多样,较单纯使用西药有优势。结论针灸美容在黄褐斑、痤疮、抗老化方面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简便易行,毒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2017年08期 v.37 855-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下载次数:2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陈美清;毕爱玲;马先祯;毕宏生;
目的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针灸治疗弱视的相关文献,综述针灸作为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在儿童弱视的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总结查阅相关文献。结果在弱视的临床治疗中,经典疗法单独使用和配合针灸使用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结论在弱视的治疗过程中针灸和弱视经典疗法相结合,应当成为弱视患者的理想选择。临床医者在运用经典疗法的同时,不应忽视针灸的作用。
2017年08期 v.37 858-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闫学朋;黄传兵;付俊;毛古燧;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对近5年关于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从病因辨证、脏腑辨证、分期辨证3个方面论述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结果目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论治已经得到广泛重视,且临床上已经普遍得到共识,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提高疗效的同时还能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结论中医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虽然已经被广泛的认可,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临床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论治尚未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客观化等。
2017年08期 v.37 861-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下载次数:9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