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娟;蔡颖超;江雯雯;吕琦;胡国华;
朱南孙教授临床主张运用通、涩、清、养法治疗妊娠腹痛。朱教授认为,妊娠腹痛的中医病机多因气血不足、冲任不固则致胎元受损,而腰部的征象、腹痛及漏红的程度往往与预后关系密切,临床安胎当以养血、补气、益肾,固冲任为大法。朱老强调补肾安胎的同时应注重用药勿过温燥,遵循"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的原则,临床常用寿胎丸,并在此基础上加养阴药以求阴阳平衡。其中党参、黄芪为君药,补益中气,以求托举胎元。在服用中药期间更应重视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2017年07期 v.37 661-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明明;蔡圣朝;
蔡圣朝教授认为,肩关节周围炎多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机主要为"肝肾亏虚,外邪侵袭",遵循"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的治疗原则。蔡圣朝教授采用分期和辨证论治相结合,治疗时既强调病因,又针对病位,并采用独特的取穴和补泻手法。根据肩周炎发病时期及其病理特点,疼痛期治以通络止痛、活血消肿为首要,黏连期则以松黏解挛为大法,缓解期治疗以补肝柔筋、益肾健骨为主。3期均运用"环臂八针"为主配合各期所需补泻手法综合治疗。
2017年07期 v.37 664-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静;刘晓蕾;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大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特征是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心肌坏死和变性。国内心肌炎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且患病人群为儿童。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较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更安全有效,突出了中医个体化的优势,多从痰热毒瘀、阴阳气血的角度出发,予清热解毒、清热化痰、活血化瘀、益气养阴、回阳固脱等疗法,临床获效颇佳,相关临床研究亦取得进展。
2017年07期 v.37 667-669+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帆;
目的探究利巴韦林与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治疗,10 mg/kg利巴韦林+5%葡萄糖溶液100 m L,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则加用热毒宁治疗,0.6 m L/kg热毒宁注射液(成分包括青蒿、金银花、栀子,辅料为聚山梨酯)+5%葡萄糖溶液100 m L,静脉滴注,1次/d,以3 d为1个疗程。对比2组患儿主要症状消失时间、体温及白细胞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退热时间、止涕时间、咽部红肿消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为(3.45±1.23)d,(3.39±1.11)d,(3.41±1.15)d,(3.39±1.08)d,观察组分别为(2.25±1.09)d,(2.21±0.09)d,(2.27±1.12)d,(2.35±1.14)d,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体温、白细胞计数分别为(37.03±0.99)oC,(10.49±2.33)×109,观察组(36.28±0.45)oC、(9.79±1.68)×109,2组患儿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体温及白细胞计数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泻、皮肤红疹发生率分别为11.11%,13.33%,8.99%,8.89%,观察组分别为2.22%,4.44%,2.22%,2.22%,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与利巴韦林相比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加快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2017年07期 v.37 670-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杜亚康;
目的分析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伴糖尿病的安全性及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分别给予益气活血汤联合替罗非班治疗与单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心房脑钠肽(BNP)、左室功能(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与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与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心脏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平均动脉压(MAP);比较2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BNP、LVEDD、LVES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I、CVP、SVRI、MAP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10.0%)与并发症发生率(1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从而有助于心功能的恢复,明显降低心脏并发症与出血风险,安全性较高。
2017年07期 v.37 674-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苏敬泽;谭弘;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生存质量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西医指南规范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指南规范治疗基础上同时静点黄芪注射液,观察2组病人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6MWD)及NT-pro BN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2组病人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增加(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病人治疗后NT-pro BNP均明显下降,治疗组略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西医指南规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改善病人生存质量,降低NT-pro BNP水平。
2017年07期 v.37 678-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胜文;
目的探讨芪附龙葵汤对晚期直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晚期直肠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1例。对照组仅给予化疗,研究组联合采用化疗及芪附龙葵汤治疗。2组化疗疗程均为4个疗程,芪附龙葵汤服用疗程为2个月,疗程结束后统计对比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治疗前后2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功能指标自然杀伤细胞(NK)、T细胞亚群(CD4+/CD8+)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1)临床疗效: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免疫功能指标:治疗后研究组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NK细胞、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生活质量:治疗后研究组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4)不良反应:2组均未发生IV度不良反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化疗基础上给予晚期直肠癌患者芪附龙葵汤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提高其免疫功能、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2017年07期 v.37 681-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学红;
目的分析益气温经养血活血方对复发性流产孕妇子宫内膜及卵巢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90例复发性流产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益气温经养血活血方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子宫内膜及卵巢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对照组中医症状总有效率为71.11%,观察组中医症状总有效率为88.8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子宫动脉、内膜动脉及卵巢动脉的PSV及EDV均较高,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均提高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子宫动脉、内膜动脉RI、PI及卵巢动脉RI均较低,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均降低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益气温经养血活血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改善了患者的子宫内膜及卵巢血流动力学指标。
2017年07期 v.37 685-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晨希;孙伯青;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共40例,均确诊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并且中医辨证均为气滞血瘀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他汀类、硝酸酯类药物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血府逐瘀汤剂,疗程均为2月。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2组的临床症状、运动平板试验、中医证候积分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1)2组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中药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组均可以改善运动平板试验结果,且中药组总有效率达85%,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采用中医证候积分测定评价疗效时,观察组积分下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及中医证候积分及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方面优于单纯使用常规西药组,并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2017年07期 v.37 689-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杨志坚;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西乐葆等消炎止痛药处理并于后期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影像学参数变化情况,治疗前后VAS评分、椎体压缩率及复位率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57%,显著小于观察组(92.11%);2组治疗后Cobb’s角、伤椎前缘高度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椎体复位率、压缩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恢复情况理想,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2017年07期 v.37 692-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钟建;陈德珠;张力;魏清兰;冯艳;
目的探讨对脓毒症患者实施益气活血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方法随机选择6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平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益气活血药,观察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炎症反应指标、心肌抑制指标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照组相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疗法治疗脓毒症可促进患者心肌抑制状态得到改善,使机体炎症反应得到有效抑制。
2017年07期 v.37 696-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文君;杨巍;
目的对比内套外剥齿线保留术与内扎外剥术治疗Ⅱ~Ⅲ度混合痔的疗效,对内套外剥齿线保留术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Ⅱ~Ⅲ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内套外剥齿线保留术,对照组采用经典的内扎外剥术。观察记录2组患者术中切口个数,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的疼痛、出血、水肿、渗出、排便困难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切口个数,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的水肿、渗出等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第3天、第7天的疼痛、排便困难情况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术后第1天、14天的疼痛、排便困难情况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第7天的出血情况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14天的出血情况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套外剥齿线保留术相对于传统内扎外剥术在治疗Ⅱ~Ⅲ度混合痔的总体疗效方面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第7天出血,术后第3天、第7天疼痛、排便困难等方面优势明显,同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
2017年07期 v.37 699-7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朱俊;陈志敏;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排卵性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排卵性不孕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辨证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内膜厚度、直径≥10 mm的卵泡数目、优势卵泡直径、排卵率、妊娠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内膜厚度增厚,直径≥10 mm的卵泡数目增多,优势卵泡直径扩大,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妊娠率及排卵率较高,未破裂卵巢黄素化综合征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率、身体明显不适率较低(P<0.05)。结论采用中医辩证施治排卵性不孕相比于常规西医治疗能进一步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
2017年07期 v.37 703-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杨宇琦;杨泽武;秦伟;严宪才;王米渠;
目的初步探讨寒邪致病对大鼠血糖、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模拟寒邪致病环境下,同时将A组大鼠于常温下正常喂养4周、B组大鼠每天置于4℃左右环境下喂养约5 h连续4周后,观察2组大鼠的血糖与胰岛素水平变化。血糖测定使用电子血糖分析仪,胰岛素测定采用采用ELISA法。结果模拟寒邪致病环境下喂养4周后的B组大鼠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均出现升高,同正常A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受寒邪影响后出现血糖和胰岛素升高,提示寒邪致病对大鼠的血糖、胰岛素水平存在影响。
2017年07期 v.37 708-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洛鹏;刘璐;裴培;曲正阳;朱玉璞;王麟鹏;
目的研究电针对偏头痛大鼠5-HT_(1D)受体的调控作用,探索电针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单穴组(风池)(EA1组),配穴组(风池+阳陵泉)(EA2组),非穴组(NA组)。C组只予以电极安置手术,其余各组在电刺激后予以相应电针治疗。电子von Frey测量大鼠头面部机械痛阈(第0、2、4、6天);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对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节(TG)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TNC)的5-HT_(1D)受体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第0天,各组大鼠机械痛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第2、4和6天,M组大鼠机械痛阈显著低于C组(P<0.001),EA1组和EA2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A组与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5-HT_(1D)受体表达显著降低(P<0.001),EA1组与EA2组的5-HT_(1D)受体表达显著高于M组(P<0.001),NA组与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A2组的5-HT_(1D)受体表达高于EA1组(P<0.05)。结论电针对偏头痛大鼠TG与TNC部位的5-HT_(1D)受体表达起到上调作用,可能是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之一。
2017年07期 v.37 711-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3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苏颖;刘青卫;李淼;黄朝忠;刘智;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补血汤对化疗后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筛选出治疗效果最佳剂量。方法以H22荷瘤小鼠左下腹腔注射环磷酰胺为动物模型,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荷瘤组、模型组、加味当归补血汤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用药14 d,模型组和加味当归补血汤组在给药第12天开始给环磷酰胺(CY)3 d,第15天解剖小鼠,检测各项试验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加味当归补血汤能够提高外周血中RBC、WBC、Hb水平;能提高经CY化疗后EPO的浓度,提高造血祖细胞的增值能力;能够改善经化疗后小鼠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失调状态以及T淋巴细胞增殖程度,从而提高化疗后小鼠的免疫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效果最佳(P<0.01)。结论加味当归补血汤各剂量能有效的抑制CY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和免疫抑制的毒副作用,从而提高其免疫功能,中剂量效果最佳。
2017年07期 v.37 715-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杨大伟;宋雪;罗宗键;冷向阳;
目的主要观察外敷丹归消肿膏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36只Wistar大鼠制成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辽源七厘散组),丹归消肿膏组治疗后12 h、1 d、2 d、3 d、5 d和7 d观察组织损伤证候指数。48只Wistar大鼠制成动物模型,进行血液流变检测。结果丹归消肿膏组的损伤症候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P<0.05);第5天丹归消肿膏组在降低损伤症候指数上好于阳性对照组(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丹归消肿膏能降低模型大鼠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P<0.01,P<0.05)。丹归消肿膏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能明显降低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P<0.05)。结论丹归消肿膏外敷治疗模型大鼠,能明显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循环,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2017年07期 v.37 719-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寇露露;刘海霞;邵妤;李烜;
通过归纳、分析以往三棱、莪术抗肿瘤相关国内外文献,总结了二者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抗肿瘤侵袭转移方面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了二者协同抗肿瘤效应。三棱、莪术均可通过调控相关凋亡信号转导通路和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来促进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并通过干扰细胞周期等机制遏制肿瘤细胞的发生和发展。在发挥抗肿瘤侵袭和转移生物学效应方面,三棱、莪术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改善炎性微环境,抗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和改善血液循环等干预机制,作用于肿瘤微环境以抑制肿瘤进展。
2017年07期 v.37 722-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下载次数:10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1 ] |[阅读次数:0 ] - 黄晓巍;杨明慧;雷钧涛;
白屈菜是临床治疗咳嗽气喘的常用中药,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地区。药理学研究多集中在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抗菌、镇痛等方面。白屈菜的止咳平喘成分为生物碱类,包括有白屈菜碱、白屈菜红碱、血根碱、黄连碱、小檗碱、原阿片碱及四氢黄连碱等,其中主要成分为白屈菜碱和白屈菜红碱,白屈菜有止咳平喘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百日咳。
2017年07期 v.37 725-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陈君臻;滕晶;
焦虑障碍为一种普遍出现的情绪反应,表现为个体与处境不相符的情绪体验,可伴有睡眠困难。通过对焦虑失眠症的病机以及临床用药规律展开研究,旨在为焦虑失眠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基础。结合以往研究发现焦虑失眠症的病机可总结为扰乱心神引起阴阳失交,阳不入阴导致不寐,在用药方面以茯苓、甘草、山药、柴胡、栀子为主,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缓解失眠症状,促进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对焦虑失眠症病机以及临床用药规律等内容通过文献及病历整理,为临床治疗失眠常见病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从而达到改善焦虑症状提高睡眠质量的目的。
2017年07期 v.37 727-728+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蔡国英;黄露艳;
半夏为治疗失眠症的常用中药材。查阅文献,古代以半夏为主药治疗失眠症可分为《内经》小半夏汤补虚泄实、交通阴阳,及《三因方》温胆汤清化痰热、和胃理气为代表的两大类;在现代临床上医家应用于失眠症时各有发挥,文献以半夏厚朴汤、半夏泻心汤、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多见。可见半夏应用于失眠症的治疗时以固定药对、组方,并取其降气、化痰、散结功效为主。现代药理研究也显示半夏在复方制剂中可增强药物的镇静、催眠作用。为更全面总结半夏在失眠症中的应用经验,综述半夏治疗失眠的主要组方,及现代药理关于半夏在睡眠作用影响中的研究。
2017年07期 v.37 729-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下载次数:1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魏环;关丽君;
脑性瘫痪是导致小儿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在小儿脑瘫康复中,针对不同类型的脑瘫患儿采用相适应的特色针灸疗法,辨证与辨病相渗透,在促进脑细胞功能的代谢,改善局部微循环及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活动等方面取得良好进展。多种针法的综合运用更是提高了脑瘫康复质量。通过对近10年来针灸影响脑瘫患儿康复的相关文献收集与分析,归纳促进脑瘫患儿康复的各种方法及相应针灸临床经验总结,肯定了针灸在脑瘫康复中的积极作用和临床疗效。
2017年07期 v.37 73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琪;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综述近年来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文献,以期指导未来的临床工作。目前以针刺为主治疗本病的方法包括:体针、项针、舌针、头针、电针、耳针、穴位注射、穴位贴敷、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针刺结合电刺激治疗、针刺结合电刺激及康复治疗,以及一些特色针法的应用,包括:通关利窍针刺法、调神通络针法、互动式针法、曾氏太极针法、四步针刺法等。
2017年07期 v.37 735-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黄勇;周英杰;柴旭斌;茅义鹏;
目的观察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内部制剂加味益气丸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对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后残留症状的影响。方法将7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常规手术+口服加味益气丸、针刺夹脊穴)和对照组(常规手术+甲钴胺分散片),14 d为1个疗程,共计治疗2个疗程。经过4~6个月的随访,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d、1个月、3个月进行颈椎JOA评分并比较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患者JO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有效率95.56%,对照组有效率81.25%(P<0.05)。结论加味益气丸联合针刺夹脊穴可能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抑制神经元脱髓鞘改变等途径来改善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残留症状。
2017年07期 v.37 738-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滕以亮;楚妍峰;殷玉梅;刘磊;李铁山;李娜;
目的研究肉毒毒素(BTXA)注射联合平衡针刺法治疗脑外伤后上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72例脑外伤后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常规治疗及肢体康复训练。观察组注射肉毒毒素加用平衡针刺法,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法。比较注射前和注射后2周、6周、3个月的改良Ashworth肌痉挛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FMA)、Barthel指数评定情况。结果治疗后2周、6周、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各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有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6周、3个月观察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肉毒毒素注射联合平衡针刺法可缓解脑外伤患者上肢肌痉挛,积极配合系统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2017年07期 v.37 742-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玉杰;石志敏;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心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8例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上星、申脉、丰隆、三阴交、肝俞)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每次早上10 mg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72.50%,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HAMD量表积分分别位(12.26±4.69)分、(18.86±5.27)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方面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认知障碍、抑郁状态及心身症状,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2017年07期 v.37 745-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