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孙哲拯;王磊;胡素敏;
在临床运用中发现,防风的功效及应用,除现行各版《中药学》教材中记述的之外,还可畅达肝木,能广泛应用于肠易激综合征、慢惊风、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等多种疾病。追本溯源,从历代本草记载、方剂配伍及古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防风这一功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发现防风畅达肝木的功效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达木疏土、升散郁火、息风止痉。这一分析不仅扩大了防风的临床应用范围,更为医家从多角度论治木郁病证提供了思路。
2017年02期 v.37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颜培正;常兴;相光鑫;张庆祥;
《内经》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是沟通天人之间联系的中介物质。气分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生成了天地、万物,也生成了人类。因此自然界的日月运行、季节转换、气象等变化会直接影响人体内的气血运行,即为"天人相应"。"天人相应"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自然观在中医学中的运用,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人们可通过对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参悟来探求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即通过分析天人关系的原理来探析形神关系的内涵,从而调节自身生命活动,而达到"形与神俱","天人合一"的和谐平衡,对于临床与养生都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2017年02期 v.37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6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海鹏;刘福明;
随着社会节奏的增快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中医在高血压诊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李七一教授认为,高血压起病隐匿、病程长、症候复杂、涉及多个脏腑,但病机以痰瘀互结为核心,血瘀停痰,痰聚碍血,二者互结终致痰瘀阻滞于经脉,造成痰瘀胶结停滞不通,发为高血压病。李师临床善从祛痰化瘀入手,认为祛痰有利于化瘀,化瘀有利于祛痰,痰瘀同治贯穿于高血压治疗的全过程。在选药方面注意阴阳协调,虚实兼顾,同时注重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为患者寻求最佳治疗方案。
2017年02期 v.37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孙建梅;田耀洲;
田耀洲教授认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发病机制复杂,其发病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微生物群的改变、内脏高敏感性和脑-肠轴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及肝脾关系密切,主要为长期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耗血伤津,肠道失润,肝气乘脾,脾运受损,导致肠道传导无力而成便秘。临床主要以"腹痛"和"便秘"为特征,治疗以运脾柔肝为主,临床随证加减,辨证施治。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和平和的心态、定时排便、加强锻炼及提肛训练、练习腹部按揉法及多食富含纤维及油脂的食物,综合施治。
2017年02期 v.37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魏盼;丁念;付桃利;夏鹏飞;
参苓白术散出自宋代官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临床主治脾虚夹湿证,是一首药物性味平和、温而不燥、补而不腻的临床常用方剂,其组方严谨、配方精当、疗效确切,受到历代医家的广泛重视。张觉人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善于从脾胃论治,运用参苓白术散化裁治疗各类疾患,辨证论治,古方新用,屡起沉疴,极大地扩大了该方的临床使用范围,逐步形成了"疗杂病尤重脾胃,治脾力推参苓白术散"的主张。文章选取张教授运用该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热不退、慢性腹泻、胃癌术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几个典型案例以论之。
2017年02期 v.37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何素洁;张骠;
感染后咳嗽(PIC)是我国儿童慢性咳嗽主要原因之一。张骠导师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并结合患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征象,认为小儿感染后咳嗽的关键病机是肺脾两虚为其本,风痰交阻为其标。治疗上注重标本缓急,调理脏腑气机,尤以肺脾为要。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治疗上重在宣肺降逆,止咳化痰,慢性缓解期以本虚为主,治疗上重在扶正固本,兼祛余邪。临床用药强调药量宜小,药性平和轻扬的原则,以达到药至病所而又不克伐脏腑之气的目的。
2017年02期 v.37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马建波;徐霞;
目的探讨通络熄风方加减辨治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临床效果,以期提高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5年12月106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53例,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53例,加用通络熄风方治疗,观察治疗后在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疗效上,对照组基本痊愈率18.87%、总有效率79.25%,观察组基本痊愈率35.85%、总有效率94.34%,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Fib、D-D、FBG、Hb AIC上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T、ET-1、TXB2、NO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ET-1、TXB2显著下降,NO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ET-1、TXB2、NO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通络熄风方治疗消渴中风病后,患者在Fib、D-D、FBG、Hb AIC上显著下降,说明中医药能改善凝血功能,促使血糖下降更快,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2017年02期 v.37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王一战;范吉平;谢颖桢;陈婷婷;
目的探讨中风先兆证的证候要素及发病规律。方法收集急性中风患者142例,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证候规律。结果明确了中风先兆证临床表征的频次及症状间关联规律。核心症状为急躁易怒/烦躁不安/心神不宁、一过性症状、口干口苦、神疲乏力,并推演出症状核心组合14个。结论风证是中风先兆证特异性证候要素,火、毒是其前序阶段及病理基础,负性情绪是促进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多重危险因素聚集下出现弥漫性"火""毒"证候表现,是中风病的重要预警指征。
2017年02期 v.37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杜鑫;王雪;袁启霞;戚敏;
目的探讨内异方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气滞血瘀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C)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气滞血瘀型OE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于月经来潮第5天GnRh-a 3.75 mg肌肉注射,1次/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内异方,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卵巢囊肿直径、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雌二醇(E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结果治疗3~6个月后2组患者卵巢囊肿直径、CA125、E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治疗前比较,持续下降,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持续升高(P<0.05)。结论内异方联合GnRh-a可有效升高OEC患者术后血清IL-10水平、降低TNF-α水平,效果优于单用GnRh-a。
2017年02期 v.37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许政;何安民;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联合盐酸帕罗西汀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内科门诊收治的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赛乐特(帕罗西汀片)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给予对症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进行测评对比,并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和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上述评分的下降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2组患者的上述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帕罗西汀联合中医辨证论治可从标本两方面对患者进行治疗,不仅有效改善了其消化不良症状,更加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2017年02期 v.37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张士芬;朱燕芬;陈理;郑洁;涂轶佳;
目的观察消渴明目汤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DR患者74例,随机分为消渴明目汤组38例(74眼)及羟苯磺酸钙组36例(71眼),分别予消渴明目汤和羟苯磺酸钙治疗;2组均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力和眼底变化,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变化。结果消渴明目汤组及羟苯磺酸钙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95%和72.22%,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渴明目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同期羟苯磺酸钙组(P<0.05)。结论消渴明目汤能有效缓解DR患者眼底微循环障碍、血管及血流改变、出血、渗出等。
2017年02期 v.37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肖存;张宝田;宋军峰;张明亮;
目的探讨补肾断续汤结合髓内钉固定植骨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5年7月收治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患者共11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治疗组(55例),分别采用髓内钉固定植骨术单用治疗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肾断续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X线片骨折线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HSS评分,BMP-2,IGF-1,IGF-2,及VEGF水平等。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X线片骨折线消失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Lysholm评分和H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治疗后BMP-2,IGF-1,IGF-2,及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补肾断续汤结合髓内钉固定植骨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可有效加快骨折愈合进程,提高膝关节功能,并有助于改善实验室相关指标水平。
2017年02期 v.37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吕冬蕾;宋继科;毕宏生;
目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的致盲眼病,通过归纳总结中外青光眼与应激的相关文献,反映慢性心理应激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之间的关系及中西医病机、中西医治疗的不同。方法总结查阅相关文献。结果焦虑、抑郁以及特定的A型性格特征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关系密切,心理应激可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作。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除眼局部病变外,还与各种应激、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情绪的剧烈波动是其发病的一大诱因,可以加剧青光眼的发展,是眼科公认的身心疾病。在药物控制及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同时,重视消除心理应激,结合针灸及中医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为其今后的发病及防治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2017年02期 v.37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代东雪;潘志;唐成芳;郑洋洋;王颖航;
目的观察消癥活络方对肝纤维化大鼠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_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l_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通过肝脏病理学HE染色和Masson染色,判断肝脏纤维化程度以及肝组织结构改变;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Wes 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α-SMA和TGF-β_1蛋白的表达。结果消癥活络方中、高剂量组与秋水仙碱阳性对照组均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抑制大鼠肝脏中α-SMA和TGF-β_1蛋白的表达。结论消癥活络方能够明显改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TGF-β_1的表达,从而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降低ECM的合成。
2017年02期 v.37 162-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陈泽钦;董波;黄丽;韩栩珂;徐世芬;
目的通过电针"百会""印堂"观察对抑郁大鼠行为及海马Glu R1的影响。方法 21只雄性WKY大鼠被随机分为电针组、假针组和模型组;雄性Wistar大鼠7只分为正常组。电针组取穴为"百会""印堂",假针组给予安慰治疗,模型组和正常组常规饲养,21 d后测定各组大鼠糖水消耗量(SPT)、强迫游泳实验(FST)的改变,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谷氨酸受体(glutamate receptor1,Glu R1)蛋白表达。结果电针组蔗糖水喜好率明显高于假针组(P<0.05),正常组蔗糖水喜好率高于模型组(P<0.05);强迫游泳试验中电针组和正常组不动时间少于假针组和模型组(P<0.05);海马Glu R1的表达量中,电针组高于假针组(P<0.05),正常组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电针对WKY抑郁大鼠的行为学核心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海马Glu R1的表达增加有关。
2017年02期 v.37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姚秋园;于永铎;付原琰;
目的探讨慢传输型便秘与中医"血瘀"的关系。方法造模组予大黄颗粒剂灌胃建立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对照组予同体积的蒸馏水灌胃;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探针插入活体大鼠肛门内,比较两组大鼠的肠黏膜血流灌注量和血流速度;硝酸还原酶法测大鼠血清NO,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内皮素的水平,通过观察两组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和内皮素含量水平,探讨慢传输便秘与血瘀的关系。结果造模组肠黏膜血流灌注量、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造模组明显高于对照组;造模组首次黑便排出时间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造模组明显长于对照组;造模组血清NO、内皮素(ET1)与实验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传输型便秘模型造模成功,且慢传输便秘与血瘀有关系。
2017年02期 v.37 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高俊巧;李峰;刘燕;吴卓耘;陈光耀;陈旻丹;陈斗;戴宁;宋月晗;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大鼠海马、前额叶皮质、杏仁核各脑区的GAT1、KCC2、GAD67、GABA的蛋白表达情况。方法使用SPS方法建立创伤后应激障碍样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海马、前额叶皮质、杏仁核各脑区的GAT1、KCC2、GAD67、GABAAα2的表达,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模型组大鼠AMY组织GABA受体GABAAα2显著减少(P<0.05)。在AMY区中,模型组GAD67的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 1)。结论 SPS造模法影响GABA的合成环节及其受体,打破了大脑兴奋-抑制功能平衡状态,这为未来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选择提供可能的治疗靶点。进而为以后中医从"痰气胶结"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提供可靠的生理病理学依据。
2017年02期 v.37 173-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玉梅;张燕;张贵芬;李静;侯黎莉;
目的探讨应用外关穴和五虎穴进行穴位按摩对晚期肺癌患者化疗致周围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间应用紫杉醇和/或铂类化疗药物所致周围神经炎的晚期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穴位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医嘱口服多维素片每日3次,每次1片;穴位组进行外关穴和五虎穴按摩,每日2次,每次每穴20 min,随访跟踪4周记录患者的麻木感和疼痛感。结果穴位组对麻木的总有效率为96.15%,对疼痛的总有效率为95.65%,两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1.54%,6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外关穴和五虎穴进行穴位按摩可以明显改善化疗致周围神经炎患者的麻木感和刺痛感。
2017年02期 v.37 18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吴强;张议文;王健;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取穴规律,探讨用穴思路。方法检索2005—2015年中国知网中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文献,总结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选穴规律,进而探讨用穴思路。结果纳入的52篇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腧穴有阿是穴、夹脊穴、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合谷、曲池、支沟等;穴位配伍方面,出现最多频率的腧穴配伍组合有阿是穴、夹脊穴配伍,阿是穴、足三里配伍,夹脊穴、阳陵泉配伍,阿是穴、阳陵泉配伍,阿是穴、曲池配伍等。结论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用穴思路:多选取阿是穴以局部治疗,选取手足阳经腧穴以整体辨证论治,选取夹脊穴以振奋督脉阳气和刺激脊髓神经丛。
2017年02期 v.37 19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9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王云娜;段玉婷;黎顺平;张宏;
从针刺操作和艾灸操作两个角度,对押手作用进行说明、归纳和总结,认为在针刺前,押手有定位揣穴、感知及激发经气、疏散卫气、固定肢体和暴露穴位以协助进针的作用;针刺时,有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针刺疼痛感、辨别和促使得气,增强得气感和控制经气运行的方向的作用;出针时,可起开阖补泻、可解除滞针、防止不必要的出血和消除不良针感的作用。其次,在艾灸操作中,押手起感知皮肤温度以防止烫伤、固定隔绵或隔布、缓解施灸时疼痛感。由此可见,押手在针刺和艾灸操作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作为临床针灸医生应提高对其的重视,以提高临床疗效。
2017年02期 v.37 195-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沈菲;彭拥军;朱冰梅;卢圣锋;史军;陈霞;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选穴规律。方法从CNKI、万方、维普、Pub Med数据库收集1991-2015年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文献,建立变应性鼻炎选穴数据库,用Clementine12.0、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依次为迎香,肺俞,足三里,合谷;相关性最高的腧穴是迎香-印堂;迎香、足三里、印堂、合谷4穴被认为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重点穴,临床选穴符合变应性鼻炎的病因病机特点。结论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选穴是有规律的,根据文献资料分析发现其选穴规律与变应性鼻炎的病因病机病证相符。
2017年02期 v.37 198-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孔宇;仲崇文;张欣;
目的评价改良型腰椎后伸扳法治疗腰椎旋转型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典型腰椎旋转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改良型腰椎后伸扳法(治疗组)和传统推拿治疗方法(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椎体旋转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从临床疗效看,治疗组有效率94.11%,对照组有效率80.7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从腰椎旋转度改善情况看,治疗组改善率90.19%,对照组改善率59.6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结论改良型腰椎后伸扳法能够在纠正腰椎前后移动的同时纠正腰椎旋转,更好的发挥临床疗效。
2017年02期 v.37 202-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黎汝定;
目的探讨电针加穴位注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疼痛的改善效果及对患者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治疗组(n=47),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主要选取夹脊穴和风池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临床症状与功能评分、VAS评分、NDI评分及F波出现率和传导速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与功能评分明显升高,VAS评分和NDI评分明显降低,且2组间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2组F波出现率及传导速度均明显增加,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腺苷钴胺可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部微循环,消除神经根炎症,减轻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同时可以明显增加F波出现率及传导速度,促进患者神经修复。
2017年02期 v.37 205-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