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中杰;马君;
总结陶凯教授运用肺通膏治疗肺纤维化稳定期的经验。陶凯教授认为肺纤维化稳定期以正虚邪恋为主要病机特点,治疗当以补虚祛邪,兼顾体质为根本大法。肺纤维化稳定期之虚主要表现为肺脾两虚,病程较长的也常可见到肾虚,肺纤维化稳定期之邪则为热毒之邪,痰饮之邪,瘀血之邪。陶凯教授指出,肺纤维化为慢性疾病,按照中医"慢病慢治"的原则,此病不可急攻,只可缓图,而冬令膏方则符合此病冬季加剧、慢性进展的特点,故以膏方为剂型和基本手段进行治疗。陶凯教授遵"补虚通痹"的原则,以"补益脾肺、清热化痰活血"为基本治法,并在注意"顾护体质""病证结合"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研制出了专门针对肺纤维化稳定期的肺通膏,并特别指出"慎用虫药"。
2016年12期 v.36 1202-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赫雨薇;姜树民;
湿邪黏滞重浊,最易困遏脾阳,阻滞气机,是脾胃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脾胃病证虽多,然脾胃升降失常,水湿运化不利,是病机中共同之处,给湿邪以出路治疗脾胃病日益受到医家的关注。导师姜树民教授治疗湿邪所致的脾胃病主要以三焦辨证为纲,遵循东垣学说思想,分消走泄,祛邪除湿,并治病不忘求本,兼顾护脾胃,以恢复脾胃功能为根本。
2016年12期 v.36 1205-1207+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贾丽平;赵可宁;
国医大师夏桂成在长期的临证过程中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论治形成了独到的见解。总结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辨证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临证经验,并验之临床。病机方面夏桂成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是以肾虚,尤以肾阳偏虚为致病之本,以血瘀不通为致病之标,治疗方面倡导补肾调周以治本,化瘀通经以治标,主张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并提倡调畅情志,配合饮食宜忌。
2016年12期 v.36 1208-1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鲁雅娟;张秀;王佩娟;
随着生活环境、工作压力等改变,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并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上采用激素治疗仍存在诸多安全性问题,中医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以及实验研究中证明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有较好的干预作用。王佩娟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病机特点为肾虚血瘀,常采用补肾活血的方法来改善卵巢功能,善用药对,当归配川芎以活血祛瘀、养血活血;白芍配柴胡养血敛阴、疏肝和血;菟丝子配仙灵脾补肾固精,偏补肾阳;女贞子配旱莲草滋补肝肾,偏补肾阴。
2016年12期 v.36 1211-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福明;顾万建;刘健;李七一;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法对冠心病患者抵抗素及IL-1、TNF-α、Hs-CRP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按照冠心病西医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冠心病西医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加冠心平4粒,每日3次。连续服药8周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抵抗素、IL-1、TNF-α、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可降低抵抗素、IL-1、TNF-α、Hs-CRP水平(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在冠心病西医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冠心平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抵抗素、Hs-CRP、IL-1、TNF-α水平,减少炎症反应,其疗效优于单独应用西医规范治疗。
2016年12期 v.36 1214-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于清华;孙光伟;
目的观察参紫宁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患者共11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主症、中医证侯积分、24 h心电图、心电图改变及用药前后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结果 24h动态心电图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4.51%,对照组64%,经统计学分析,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侯疗效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为78.00%,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心烦、胸闷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ST段、T波改善方面,2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其它毒副作用。结论参紫宁心汤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宁心功效,治疗"气阴两虚,心脉瘀阻,心神失养"所致的冠心病室性早搏安全有效。
2016年12期 v.36 1217-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杨小徽;黄国初;王萌;姚凡;钟宇;姚春;
轻微型肝性脑病是肝性脑病的一个特殊类型,归属于中医"神昏""郁证""失眠""便秘"等范畴,其关键病机为"痰、瘀、毒"互结,以致腑气不通,脑窍蒙蔽,瘀毒内积;使用通腑开窍,解毒导滞之法,可将肠道毒浊之气排出体外,以达开窍醒神之功。大黄煎剂(大黄30 g,乌梅30 g)具有通腑开窍,解毒导滞之功,使用大黄煎剂保留灌肠可清除内毒素、降低血氨,对轻微型肝性脑病有治疗作用。探讨大黄煎剂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的中医机制有利于评价中医药临床疗效,为临床诊治轻微型肝性脑病提供理论依据并拓宽思路。
2016年12期 v.36 1220-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吴含;
目的探讨加味天麻钩藤饮对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74例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1次/d,观察组加用加味天麻钩藤饮治疗,1剂/d,2组均治疗3个月,测定患者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重量指数(LVMI)、舒张早期最大充盈速度(E)、舒张末期最大充盈速度(A)及其比值(E/A)变化,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统计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眩晕、头痛、心悸、腰酸等积分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1.62±0.48)分、(1.74±0.34)分、(1.26±0.63)分、(1.23±0.52)分vs(2.67±0.37)分、(2.98±0.41)分、(2.78±0.46)分、(2.71±0.37)分](P<0.05);2)治疗后,观察组IVST、PWT、LVDD、LVMI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9.42±1.22)mm、(9.42±1.06)mm、(48.12±2.68)mm、(122.14±10.94)g/m2]vs[(10.29±1.31)mm、(10.49±1.54)mm、(50.24±3.21)mm、(130.22±9.77)g/m2](P<0.05);3)观察组治疗后E、E/A上升幅度、A降低幅度均高于对照组[(72.84±2.41)cm/s、(1.31±0.48)、(55.52±4.12)cm/s vs(68.42±2.26)cm/s、(1.10±0.41)、(60.13±5.47)cm/s](P<0.05);4)观察组治疗后TC、TG、Hcy均低于对照组[(5.33±0.29)mmol/L、(1.42±0.30)mmol/L、(13.41±3.02)μmol/L vs(6.34±0.34)mmol/L、(1.83±0.21)mmol/L、(18.97±3.45)μmol/L](P<0.05);4)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41%)低于对照组(21.62%)(P<0.05)。结论加味天麻钩藤饮有其清热活血、引血下行、平肝熄风之效,用于治疗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可减轻左室重量,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2016年12期 v.36 1223-1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李伟;
目的探究大柴胡汤对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72例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的围手术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坚持对照组治疗的同时应用大柴胡汤。治疗结束后,检测临床总有效率,对比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的改善情况以及术后2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经临床检测统计可知,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22%(P<0.05);2)经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比较显示(P<0.05),表明实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3)经手术后2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显示,实验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以及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柴胡汤具有疏肝解郁,内泻热结之功效,能够降低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围手术期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加快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速度,明显改善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引起的各种临床症状,有效治疗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
2016年12期 v.36 1227-1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杨翠萍;祝晶;
目的探讨滋补肝肾,舒筋缓急法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并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不安腿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6年1月洛阳市第二中医院肾内科收治的尿毒症不安腿综合征患者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治疗组采用滋补肝肾、舒筋缓急法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并血液灌流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症状、RLS评分及血B2-MG和PTH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总效率为68%,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RL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组,2组治疗前后血B2-MG和PTH水平变化明显,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补肝肾,舒筋缓急法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并血液灌流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RLS评分及血B2-MG和PTH水平。
2016年12期 v.36 1231-1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钱亚平;
目的观察参芪十一味与多糖铁复合物联用治疗妊娠期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多糖铁复合物口服,1次/d,1片/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十一味颗粒口服,3次/d,1包/次,每2周复查血常规,疗程1个月,评估2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血清铁蛋白水平,最后分析2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血清铁蛋白浓度值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42例,痊愈6例,有效35例,总有效率为97.6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7%,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芪十一味能补气养血,填精生髓。改善孕妇体质,多糖铁复合物可有效补充铁元素,参芪十一味颗粒的联用可明显增强多糖铁复合物对于妊娠期贫血的治疗作用。
2016年12期 v.36 1234-1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雷习群;郑霞;高勇;
目的探讨痰热清联合抗生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炎性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ECOP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解痉、平喘、化痰、氧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基础治疗,需要机械通气者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1.25 g入0.9%氯化钠100 m L静脉滴注,q 6 h,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20 m L加入5%葡萄糖100 m L静脉滴注,1次/d,2组均于治疗7 d后进行评价;采集2组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全自动血分析仪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血氧饱和度(Sa O2),放射免疫法检测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L-6、IL-8、TNF-α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a O2、Pa CO2、Sa O2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GRP、ET-1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可有效改善AECOPD患者的炎性状态,改善血气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2016年12期 v.36 1237-1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时翠翠;李琳荣;赵勇;刘宏奇;王璐;杜彩凤;
目的探讨更年期潮热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规范本病症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在对2006年—2015年近十年发表的涉及更年期潮热的文献资料进行全面检索,在此基础上,选取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涉及到更年期潮热的证候、证素及症状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分析文献139篇。涉及到更年期潮热的规范化证候38个,出现频率达5%以上的证候为: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心肾不交证、肾虚肝郁证、阴虚阳亢证、阴阳失调证、阴虚火旺证、营卫不和证、肾虚证、肝郁气滞证;其中病位类证素以肾、肝、心为主,病性类证素以虚为主。结论 "潮热"作为更年期综合征的主要症状表现,临床辨证病位多在肾、肝、心,病性以虚为主,临床从主症出发,规范辨证可为证候的规范化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2016年12期 v.36 1240-1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才可新;秦晓晔;李帅军;王敏;张鹏飞;赵雨;曲毅;
目的研究人参脂质转运蛋白(Lipid transfer protein,LTP)对人参疫病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人参LTP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转化到大肠杆菌中,IPTG诱导表达。采用Ni–NTA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纸片扩散法验证目的蛋白的抗菌活性。结果人参LTP基因全长为363个碱基,编码120个氨基酸;目的蛋白经纯化后,SDS-PAGE电泳检测为单一条带;抑菌试验表明,重组LTP可明显抑制人参疫病菌丝的生长。结论人参LTP对人参疫病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2016年12期 v.36 1254-1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冯月男;卞敬琦;牛雯颖;肖洪彬;
简述补阳还五汤对血瘀证模型引起血小板内容物、血小板微颗粒等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影响,找出药物对模型的不同作用靶点,为临床治疗血栓引起的相关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活血化瘀药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在减少缺血性或血栓栓塞性心脑血管的自残率或死亡率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并且在血液流变学、血液黏度、血小板功能、血管保护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是得到认可的。活血化瘀药的研究就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手段,探讨并阐明活血化瘀药的治疗原则及机制,积极发现疗效确切,作用靶点清晰,治疗效果突出的中药单体或配伍。
2016年12期 v.36 1257-1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关悦;牛莉;王会弟;
目的确定腹炎清颗粒提取工艺、制剂工艺、剂量。方法以处方出膏率及黄柏小檗碱提取率为指标确定提取工艺;以工艺可行性为指标确定制剂工艺;根据提取工艺及药效学结果确定剂量。结果按临床服用方法提取药材,小檗碱提取率是17.4%,出膏率是23.5%。以水为溶剂提取药材,小檗碱提取率为29.0%,出膏率为29.5%。以70%乙醇为溶剂提取药材,小檗碱提取率在70%以上,出膏率低于27%。依据临床用药方法及出膏率,腹炎清制剂适合制备成颗粒剂;服用剂量为原来的四分之一。结论采用乙醇为溶剂提高了有效成分提取率,降低了服药量,制备工艺稳定。
2016年12期 v.36 1261-1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田悦;李超英;杨辛欣;
目的研究人工牛黄对中药复方HY凝胶剂直肠给药体外释药规律的影响。方法采用离体直肠立式扩散池法,以总多糖、总生物碱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分别采用直肠和直肠黏膜两种模型,考察不加人工牛黄、加不同浓度人工牛黄对中药复方凝胶剂体外释药的影响,并对释药数据进行不同方程的拟合。结果中药复方凝胶剂在8 h基本完全释药,所有样品中多糖和生物碱释放规律均符合Higuchi方程。单位面积累积释放量:4%人工牛黄中药复方凝胶剂>2%人工牛黄中药复方凝胶剂>不加人工牛黄中药复方凝胶剂。结论人工牛黄具有良好的促透作用,加4%人工牛黄中药复方凝胶剂直肠给药体外累积释药量显著高于不加人工牛黄中药复方凝胶剂,且具有缓慢释药特性。
2016年12期 v.36 1264-1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崔镇海;杨洲;庄世伟;赵文海;
目的观察手法配合口服中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收治6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手法配合口服健骨复肢胶囊,对照组采用牵引配合口服通络生骨胶囊,3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手法配合口服健骨复肢胶囊明显优于牵引配合口服通络生骨胶囊。两者并用,有效改善周围血液循环,有利于股骨头坏死组织的修复和再生,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016年12期 v.36 1267-1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黄宁静;陈敏;
目的观察中风Ⅱ号方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服用中风Ⅱ号方加减,同时结合针刺穴位,中风Ⅱ号方由黄芪、当归、鸡血藤、赤芍、茯苓、山药、甘草组成,再加用石菖蒲、刺五加,穴位取穴百会、印堂、神庭、神门、安眠、三阴交,对照组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4周后,HAMD临床疗效治疗组为82%,对照组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治疗组(8.50±5.36),对照组(13.10±3.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疗效治疗组有效率85.71%,对照组有效率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Ⅱ号方加减益气养血安神,联合针刺在督脉、心经、脾经取穴调督安神,治疗卒中后抑郁,效果与西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相当,但对NIHSS评分及中医症候疗效改善有明显作用。
2016年12期 v.36 1270-1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仲崇文;曾培;陈邵涛;刘明军;
目的探讨目前临床常见的中医手法对单纯性肥胖的治疗手段及疗效分析。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近五年中医手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相关文献,整理并找出最常用的几种治疗手段,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整理发现,临床上治疗单纯性肥胖常见的中医手法主要包括以下5种:体针疗法、推拿疗法、穴位埋线疗法、拔罐疗法和耳穴疗法。治疗时多选取中脘、天枢等穴位,手法选取时多选用点、推等手法,耳穴疗法时多选用内分泌、脾、胃等反射区。结论中医手法治疗单纯性肥胖可以加速新陈代谢、减少肾被膜、脐周及治疗部位的脂肪堆积,促进内脏及皮下脂肪分解,有效改善患者的体重、腰围以及体重指数。
2016年12期 v.36 1273-1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毅;金晓晓;吴政;张艾嘉;胡智海;张静静;王硕硕;许靖华;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红外线A照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7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针刺加红外线A照射;对照组A,采用针刺加特定电磁波照射;对照组B,采用针刺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WOMAC骨关节炎评分。结果 3组治疗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WOMAC骨关节炎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WOMAC骨关节炎评分有显著改善(P<0.01),优于对照组A与对照组B(P<0.05)。结论采用针刺结合红外线A照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散,缩短疗程,促进关节液的吸收,无明显副作用,可作为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辅助方法。
2016年12期 v.36 1276-1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胡英华;李瑞华;王喜臣;
目的系统挖掘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取穴规律并优选其穴位。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和Clementine12.0,将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和网络分析。结果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所选腧穴主要集中于膝关节周围,所选腧穴主要以膝眼、阳陵泉、血海、梁丘、阴陵泉、足三里、鹤顶为主。结论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取穴具有集中性,经过优化可以得出以膝眼、阳陵泉、血海、梁丘、阴陵泉、足三里、鹤顶为主的核心穴位组配合辨证论治使用。
2016年12期 v.36 1279-1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周胜利;李京;童佳兵;李泽庚;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稳定期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化痰、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常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疗程8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BODE指数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但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FVC、FEV1、FEV1%等指标均有所提高,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BODE指数分别为(3.48±0.67)分和(2.62±0.48)分,实验组治疗前后的BODE指数分别为(3.52±0.62)分和(1.85±0.54)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实验组BODE指数较对照组下降明显,2组治疗后的BODE指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具有温阳益气,补肺益肾,调整经络之功效,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的途径使药物能够更好吸收,从而提高肺功能,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症状。
2016年12期 v.36 1282-1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