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_“973”专项

  • 现代针灸教材关于颈椎病的“同功穴”分析

    梁颜;薛媛;王富春;

    目的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颈椎病的腧穴,归纳总结出颈椎病的"同功穴"及其规律谱,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颈椎病的腧穴,分析颈椎病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对其进行频次、归经、所在部位、规律谱分析,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对比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通过统计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颈椎病的"同功穴"有60个,所属经脉以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督脉为主,穴位所在部位以头颈部、上肢为主。将出现频次在23~27次的腧穴定为1级谱,共22个腧穴;将出现频次在5~22次的腧穴定为2级谱,共25个腧穴;将出现频次在1~4次的腧穴定为3级谱,共13个腧穴。《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治疗颈椎病的腧穴共有40个,其中40个与颈椎病的"同功穴"相一致,表明颈椎病的"同功穴"与国家标准基本吻合。

    2015年11期 v.35 1081-1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学术探讨

  • 《寿世保元》论治翻胃

    何倩;唐林;孟静岩;

    《寿世保元》为明朝内府御医龚廷贤所著,是著名的宫廷医学养生全编。其载翻胃分为血虚、气虚、有痰、有热4大类,其发生总由脾胃内伤,郁而生痰,痰气相搏致饮食不下而成。治疗当以顺气化痰、温脾养胃为基本治则,擅用陈皮、人参、甘草、白术、白茯苓、半夏、当归、黄连等药,以四君子汤与二陈汤加减,配以黄连、香附、麻仁等,总奏清湿热、疏肝、润肠之功。其对后世医家治疗翻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5年11期 v.35 1085-1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论著_思路与方法

  •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中医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用药规律

    金亮;赵娜;王耀光;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配伍组合及其核心药物。方法以"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等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近5年来所有相关文献,使用Epi Data建立典型病例治疗中所用中医复方的药物数据库,选取其中具有早期糖尿病肾病典型病例有效治疗的文献,用复杂网络挖掘中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用药关系及其核心药物。结果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核心处方包括以下药物:黄芪、益母草、当归、山茱萸、大黄等,其中黄芪、山茱萸、山药、丹参处于处方配伍网络的核心节点。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指导,其结果能够与名老中医的用药规律进行对比,为以后名老中医临床学术经验的挖掘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2015年11期 v.35 1088-1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论著_经验传承

  • 从肝论治高脂血症

    王居平;冯利民;李立凤;张存彦;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而主一身之气机,具有调畅气机、输布津气、疏脾助化之功。若肝疏泄正常则气之升降有序,出入调畅,津液输布,血液运行无碍,脾胃纳运功能亦正常。若肝失疏泄,则一身之气机皆滞,脂浊之积不可免矣。治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法,调肝健脾,注重脏腑相关的整体化治疗,疏通血脉,促进血脂转运及排泄。

    2015年11期 v.35 1092-1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0 ]
  • 薛博瑜教授辨治慢性丙型肝炎

    孙洁;薛博瑜;

    薛博瑜教授认为,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病外因感染湿热疫毒之邪,内因正气亏虚,抗邪无力所致。病机要点则为热毒瘀结,肝脾损伤,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提出"清化瘀毒、调养肝脾、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强调分清祛邪扶正主次,注重调补脾胃,重视中医调摄。

    2015年11期 v.35 1095-1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任氏浴足方组方理论及临床应用

    胡秀武;邱芬芬;李红;

    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提出,高血压病系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内伤、外感致肝气郁滞、痰湿瘀阻滞经络脉道或命门匮乏而致,病位以肾、肝、心、脑为发病之本,气血逆乱、水精代谢失常为成病之源。临床治疗原则:平冲降逆,育阴潜阳,引火下行。足为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汇聚点,为经气产生的根本,并且在膝关节以下分布着大量的特定穴,易于激发经气。根据"上病下取"和"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原则,提出浴足方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病的外治之法。方药组成:炮附子、吴茱萸、透骨草、怀牛膝、青葙子、罗布麻,功效通行经络、引火下行、平肝降压。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本方具有扩张血管,降血压的作用。

    2015年11期 v.35 1098-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德明教授论心肾不交与肠易激综合征

    陆夏敏;陆敏;

    王德明教授深受江苏特色孟河医派及清·陈士铎理论熏陶。大多数学者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以肝郁和脾虚为主,王教授认为"肝郁脾虚"只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外在表象,其内在本质实为"心肾不交"。临床治疗主张交通心肾、调和肝脾。王教授以"心肾不交"为理论基础,总结出了经验方"肠康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标本兼顾,交通心肾,补脾泻肝,解郁散结而收功。

    2015年11期 v.35 1101-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刘永年教授治疗白塞氏病

    施明;刘永年;

    白塞氏病,刘永年教授认为湿热酿毒是本病发生的重要机制,络脉瘀阻是病机演变的关键环节,湿、热、毒、瘀相互胶着是本病缠绵难愈的重要原因,因此确立清热化湿、解毒活血通络的治疗大法。急性期以湿热蕴毒夹瘀阻络为主,治宜清热化湿,解毒通络。缓解期以湿热羁留、耗伤气阴为主,治宜益气养阴为主,解毒化瘀为辅。用药时,强调重用清热解毒药以祛除病邪,灵活使用活血药以流畅血脉,祛除瘀滞,适当使用免疫调节药以扶助正气,减少复发。

    2015年11期 v.35 1104-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论著_临床研究

  • 风眩宁方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王长德;钟萍;冯蓓蕾;陈婡;魏然;周学春;童舒雯;

    目的观察风眩宁方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型)的临床疗效,并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做为疗效评估的手段,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降糖、调脂、镇静等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风眩宁方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12 d,观察2组患者眩晕程度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TCD双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CDFI最大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I)。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76.0%,2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及最大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阻力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眩宁方能有效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眩晕症状,并能改善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2015年11期 v.35 1108-1110+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益气养阴凉血解毒方治疗胆石症合并重症急性胆管炎

    孙海霞;

    目的探索益气养阴及凉血解毒方治疗胆石症合并ACST的疗效并探讨其护理体会。方法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在术后以常规西药治疗,而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凉血解毒、益气养阴中药方剂治疗及护理干预,分析对比2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第7天和第14天的AST、ALT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术前的AST、A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第7天和第14天的AST、A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肠鸣音最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胆石症合并ACST患者,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增加益气养阴、凉血解毒方及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肝功能,提升疗效,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2015年11期 v.35 11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柴胡汤加减联合西医疗法治疗脑卒中

    祖述臣;

    目的评价大柴胡汤加减联合西医疗法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大柴胡汤加减(柴胡24 g,黄芩9 g,赤芍9 g,半夏15 g,生姜15 g,枳实9 g,大枣4枚,大黄6 g)联合传统西医疗法(拜阿司匹林100 mg,口服,10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钙胶囊口服,10 mg/次,1次/d,0.9%氯化钠100 m L+依达拉奉30 mg静点,2次/d,0.9%氯化钠250 m L+舒血宁20 m L静点,1次/d),治疗脑卒中60例作为试验组,同时将单纯西医疗法治疗脑卒中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种疗法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2.5%,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NHISS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柴胡汤加减联合西医疗法治疗脑卒中可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2015年11期 v.35 1115-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关系

    熊婕;朱咏梅;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关系。方法选取因子宫内膜异位症需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242例,另22例因不孕或者盆腔良性疾病需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免疫组化检测内膜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情况。结果24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气滞血瘀型患者87例(36.0%),痰湿瘀阻型36例(14.9%),寒凝血瘀型33例(13.6%),热郁血瘀型24例(9.9%),肾虚血瘀型43例(17.8%),气虚血瘀型19例(7.8%)。ELISA检测结果显示,气虚血瘀组患者血清中IGF-Ⅰ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外,其他各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气滞血瘀组、肾虚血瘀组患者血清中IGF-Ⅰ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别(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组织IGF-Ⅰ阳性表达率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气滞血瘀型组IGF-Ⅰ阳性表达率高于痰湿瘀阻组、热郁血瘀组(P<0.05),气滞血瘀组在9~12评分(+++)项中表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证型中气滞血瘀、肾虚血瘀以及寒凝血瘀型与IGF-1的高表达有关。

    2015年11期 v.35 1118-1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孕育口服液防治复发性流产脾肾两虚证

    张晓;余洁;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孕育口服液预防性治疗复发性流产脾肾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脾肾两虚证复发性流产患者共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于非月经期口服孕育口服液,对照组接受去T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观察2组的封闭抗体转阳率,中医证候减少率及孕后胎漏、胎动不安复发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封闭抗体总转阳率为58.06%,对照组为76.67%,2组封闭抗体总转阳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减少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56.67%,2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治疗组孕后胎漏、胎动不安的复发率为11.11%,较对照组(36.00%)降低,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妊娠成功率77.78%,对照组48.00%,2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孕育口服液可促进封闭抗体转阳,疗效与去T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相当,可明显改善RSA患者中医脾肾两虚证候,有利于妊娠维持,提高妊娠成功率。

    2015年11期 v.35 112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通腑净化汤联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严重骨创伤后肠功能障碍

    李瑶;

    目的探讨通腑净化汤联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严重骨创伤后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严重骨创伤后肠功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给予通腑净化汤联合西医常规方法,对照组4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1周后对比2组患者的消化道体征发生率及血浆D-乳酸水平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消化道体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0%vs 35.00%,χ2=10.727,P<0.05);治疗组血浆D-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8±0.03 vs 0.28±0.04,t=12.649,P<0.05)。结论通腑净化汤联合西医常规方法通过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治疗严重骨创伤后肠功能障碍。

    2015年11期 v.35 1126-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止血方治疗肾性血尿

    张世涛;何学红;远方;

    目的探究止血方治疗肾性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肾性血尿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潘生丁、芦丁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药止血方治疗。2组均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检测临床总有效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离心尿检红细胞数量、24 h尿蛋白含量的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2组患者离心尿检红细胞数量、24 h尿蛋白含量的比较显示,2组患者均有所好转,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血方具有补脾益肾、益气养阴、清利湿热、凉血止血之功效,能够明显改善肾功能,降低离心尿检红细胞数量,减少蛋白尿,有效治疗肾性血尿。

    2015年11期 v.35 1129-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

    赵新春;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8例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妇女分为联合组和西医组各79例。西医组采用西药、微波及通液治疗,联合组在西医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桂苓汤加味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临床疗效及2组患者的成功妊娠情况差异。结果治疗前联合组和西医组的气滞血瘀型、湿热瘀结型、寒湿凝滞型、气虚血瘀型分型分布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和西医组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较西医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联合组的疗效分布显著优于西医组(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84.81%)显著高于西医组的70.89%(P<0.05),联合组正常妊娠40例(50.63%)显著高于西医组的25例(31.65%)(P<0.05)。2组宫外孕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未孕率(48.10%)显著低于西医组的65.82%(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较西医疗法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妊娠率,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

    2015年11期 v.35 1132-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中药联合激光治疗对黄褐斑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荣美玉;王琴玲;王志刚;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及对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 0.1 g/次,3次/d,维生素E 0.1 g/次,1次/d;观察组采用自拟中药活血化瘀方进行治疗,水煎服,1剂/d,早晚各1次;2组均联合Q开关1064 nm激光及IPL强脉冲光进行皮损区均匀扫描治疗,1次/月,连续治疗10次。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效果评价及治疗前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水平检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E2、FSH、LH水平较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后血清E2、FSH、LH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联合中药治疗黄褐斑,能明显降低体内性激素水平,从而减轻黄褐斑的临床症状。

    2015年11期 v.35 1136-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蓝芩口服液对慢性咽炎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

    张磊;

    目的探讨蓝芩口服液对慢性咽炎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免疫细胞亚群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喉疾灵片3粒/次,3次/d,观察组口服蓝芩口服液20 m L/次,3次/d,2组患者均7 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B细胞数,观察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IL-2、TNF-α水平较治疗前改善,改善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3、CD4、CD4/CD8及B细胞数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咽喉部疼痛、异物感、干痒、咳嗽等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2例轻度腹泻,停药后自行缓解,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蓝芩口服液有较好的抗炎、抗病毒及增强免疫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慢性咽炎症状。

    2015年11期 v.35 1139-1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活血化瘀方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姚佳春;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方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共80名,纤溶酶处理组40例,联合治疗处理组40例。采用活血化瘀方联合纤溶酶治疗及单纯纤溶酶治疗。检测D-D二聚体,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IL-6、内皮素(ET-1)的变化情况,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的D-D二聚体含量下降速度更快,明显低于单纯纤溶酶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溶酶组和联合治疗组中4种炎症因子含量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2组中4种炎症因子含量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而联合治疗组中炎症因子含量下降更为明显。纤溶酶组和联合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都达到了90%以上,联合治疗组可以显著提高LEDVT的治愈率(治愈率由纤溶酶组的15%提高到22.5%,P<0.05),临床显效率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临床治疗无效率,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纤溶酶组。总有效率联合治疗组也高于纤溶酶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LEDVT,临床效果比单纯应用纤溶酶治疗有显著改善,说明活血化瘀与西药的有机结合运用,辨病辨证相结合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2015年11期 v.35 1142-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动物药

  • 蟒蛇活性寡肽的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高颖;高晓晨;姜威;鲍悦;张辉;孙佳明;

    目的对蟒蛇活性寡肽分离及纯化,并对单体寡肽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以蟒蛇活性肽为原料,采用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反相硅胶C8柱色谱法,ODS-C18高效液相制备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得到蟒蛇单体寡肽,以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作为评价指标,对蟒蛇单体寡肽进行抗氧化性能考察。结果得到蟒蛇单体寡肽MS-A和MS-B,测得MS-A的清除羟基自由基的IC50值为6.52 mg/m L,MS-B的清除羟基自由基的IC50值为8.39 mg/m L,同法测得Vc的IC50值为0.35 mg/m L。结论蟒蛇单体寡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2015年11期 v.35 1146-1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论著_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

  • 吉林省萝藦科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与分布

    齐伟辰;朱妮娜;杨峰;

    目的萝藦科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其植物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研究吉林省萝藦科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与分布,对萝藦科药用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通过实地野外调查和药用植物种类鉴定,利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信息对吉林省境内野生萝藦科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结果确定吉林省内萝藦科植物种类3属11种,植物多具药用价值。结论研究获得吉林省最新萝藦科药用植物资源情况,对其中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2015年11期 v.35 1149-1150+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实验研究

  • 蒙药额日敦乌日勒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早期c-fos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额尔敦朝鲁;包春生;周铁宝;赵福全;胡玉荣;李立;

    目的观察额日敦乌日勒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早期c-fos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其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额日敦乌日勒组。除了假手术组外建立坐骨神经夹持损伤模型,阳性对照组大鼠每日给予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各3 mg/kg、10μg/kg;额日敦乌日勒组大鼠每日给予额日敦乌日勒0.3 g/kg,灌胃体积均为2 m L/100 g,观察造模后1周、4周每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神经传导速度(NCV)及坐骨神经中c-fos表达变化。结果治疗1周后,假手术组、阳性对照组、额日敦乌日勒组SFI值较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额日敦乌日勒组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额日敦乌日勒组、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NCV值有所上升(P<0.05);额日敦乌日勒组、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c-fos蛋白表达灰度值均明显增高(P<0.05)。治疗4周后,模型组、假手术组、阳性对照组、额日敦乌日勒组SF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额日敦乌日勒组、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NCV值明显提高(P<0.05);额日敦乌日勒组、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c-fos蛋白表达灰度值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额日敦乌日勒对周围神经损伤有一定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fos表达,从而起到促进坐骨神经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

    2015年11期 v.35 1151-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5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涤痰通瘀方干预急性脑出血大鼠肝组织IRAK-M表达变化的影响

    王威;许晓英;马迪;赵海滨;唐杰;张秀静;王帅;翟瑶瑶;张淑静;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大鼠肝组织中IRAK-M表达的变化,并探讨涤痰通瘀方剂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肝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SD大鼠急性脑出血模型,并随机分为中药组(酒大黄、胆南星、石菖蒲、蒲黄、三七、水蛭)、脑出血组、假手术组、正常组,每组分为24、48、72 h 3个时间亚组,检测每组肝脏组织IRAKM蛋白表达水平及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观察肝组织HE染色结果。结果脑出血模型组在造模后各个时间点IRAK-M蛋白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及正常组均明显降低(P<0.05);中药治疗组的IRAKM蛋白表达水平较脑出血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正常组相比略有降低;中药治疗组及脑出血模型组肝脏IRAK-M蛋白表达水平与组织TNF-α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IRAK-M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是抑制脑出血后诱发的LPS胞内信号转导炎性级联反应的重要因素;涤痰通瘀方剂可加强IRAK-M激酶活性,从而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急性脑出血大鼠肝脏损伤的程度。

    2015年11期 v.35 1155-1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根皮苷对LO2正常人肝细胞体外细胞毒性的实验研究

    陈署贤;郭建茹;朱冬梅;刘华桢;林继宗;侯少贞;

    目的探究根皮苷对正常人肝细胞LO2的体外细胞毒性。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和根皮苷组。将从甜茶中提取根皮苷配以不同浓度根皮苷的培养液,浓度分别为4.0、8.0、16.0、32.0、64.0、128、256、512、800、1 000μmol/L。分别在24、48和72 h,使用MTT比色法测定并计算出细胞活力率。结果给药24、48和72 h后,根皮苷在4.0~1 000μmol/L浓度的范围内对正常人肝细胞LO2无毒性作用,细胞的存活率在90%以上。结论在4.0~1 000μmol/L浓度范围内,根皮苷对正常人肝细胞的正常增殖无明显抑制,未显示有肝细胞毒性作用。

    2015年11期 v.35 1159-1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脱氢紫堇碱对高糖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Wnt信号通路的影响

    韩路拓;任钧国;刘建勋;王伟明;杨佳妹;刘馨雨;

    目的采用体外高糖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CFs)的方法,观察脱氢紫堇碱(DHC)对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的心肌成纤维细胞Wn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高糖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模型,western blot法检测β-catenin,GSK-3β以及P-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观察细胞分泌TGF-β1蛋白的能力。结果脱氢紫堇碱可以抑制β-catenin的表达(P<0.01),上调P-GSK-3β的表达(P<0.05),减少TGF-β1的合成(P<0.01)。结论脱氢紫堇碱能抑制Wnt信号通路的异常表达,具有潜在的抗心肌纤维化作用。

    2015年11期 v.35 1162-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论著_方药纵横

  • 红景天防治呼吸系统疾病

    冯原;

    目的总结红景天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方法检索"红景天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对近年来该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红景天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对其应用背景及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结果红景天具有抗氧化、扩血管、抗缺氧、提高缺氧耐受力等重要药理作用;红景天常被应用于辅助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均具有较高的临床效价。结论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红景天能预防和辅助治疗包括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和肺部肿瘤等在内的常见疾病,且具有疗效显著、药物安全性高等优点。

    2015年11期 v.35 1166-1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论著_针灸推拿

  • 软伤丸配合天池伤科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周庆来;崔镇海;赵文海;周成刚;

    目的总结分析腰间盘突出患者,给予软伤丸及天池伤科手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门诊腰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软伤丸配合天池伤科手法,对照组施与针灸结合牵引疗法。结果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表为98.33%和78.33%。经Ridit检验,组间证候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伤丸结合天池伤科手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可改善局部气血循环,促使受损伤的神经根恢复正常功能的作用。

    2015年11期 v.35 1169-1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推拿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患者体质因素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冯常武;卢杰;张晓云;丁一;

    目的探讨针刺、推拿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体质因素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6月来我院康复科因脑卒中住院的患者268例。按照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针刺推拿治疗组(AM组)和常规康复训练组(R组),采用分卷调查的方式检测针刺、推拿后对患者体质因素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 R组治疗后,瘀血体质以及痰湿体质均下降,同治疗前相比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平和体质、虚证体质却升高(P<0.05);AM组治疗后,瘀血体质、痰湿体质以及痰湿体质均下降,同治疗前相比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平和体质、虚证体质却升高(P<0.05);此外,AM组治疗后平和体质患者相对于R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R组在FMA积分以及SF-36(生命质量)积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M组FMA积分、MBI积分以及SF-36(生命质量)积分方面均高于治疗前(P<0.05);此外,AM组FMA积分、MBI积分以及SF-36(生命质量)积分方面均高于R组。治疗后,R组湿热体质患者,评分明显下降(P<0.05),而AM组5种体质因素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此外,AM组平和体质、瘀血体质以及痰湿体质患者经NIHSS评分均低于R组(P<0.05)。结论针刺、推拿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体质因素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神经功能恢复状况。

    2015年11期 v.35 1172-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灵龟八法治疗脑卒中后昼间嗜睡

    王文熠;王锋;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灵龟八法治疗脑卒中后昼间嗜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昼间嗜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灵龟八法治疗,对照组予醒脑开窍结合药物治疗,比较2种治疗方案对患者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匹兹堡睡眠量表质量指数(PSQI)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ESS评分和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ES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2组PSQI评分改善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灵龟八法改善脑卒中后昼间嗜睡患者夜间睡眠质量的效果与药物相近,同时可更有效地改善白天嗜睡的症状。

    2015年11期 v.35 1176-1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医史文献

  • 《伤寒论》“燥屎”诠释学研究

    张涛;刘超武;王泓午;张国骏;

    《伤寒论》的诠释与研究,自王叔和始。因研究方法的不同、角度的差异、时代的变迁,一个词语、一条原文、一首方剂的诠释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伤寒论》"燥屎"一词,在《伤寒论》398条原文中共有8条。经过研究发现具有同一文法特征,即均为复句结构,而非单一语词。其涵义模糊不清,在诠释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古代汉语语文学、诠释学循环、创造的诠释学等方法的应用,研究发现,宋本《伤寒论》"燥屎"一词内涵与现代术语的"阳明腑实"一致,主要用于诊断而非症状描述,其起源可能与"羊屎样便"的活体取象有关。

    2015年11期 v.35 1179-1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及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概述

    成满福;刘晓艳;

    目的探讨当前有关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和中医病因病机,为中医进一步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临床辨证治疗提供有益的借鉴。方法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近年来中医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及其中医病因病机的相关期刊及学术论文进行分析,总结叙述出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及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现状。结果总结归纳出目前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3种动物模型和中医病因病机。结论目前常用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主要有佐剂诱发型和Ⅱ型胶原诱发型2种;该病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正气虚弱是该病发生的基础,而疾病发生的初期阶段主要以邪实为主。

    2015年11期 v.35 1182-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7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评价指标的筛选和研究现状

    田合川;朱文伟;周永明;

    目的总结近20年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评价指标的筛选的研究概况。方法对近20年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的有关疗效评价的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中医证候疗效、患者反馈的疗效评价、重要临床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等中医治疗再障的疗效和安全评价指标。结果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的文献进行总结,并结合中医、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家的意见,筛选并确定了再障中医疗效评价的候选指标。结论通过对以往有关再障报道的研究筛选并进一步选取再障的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的指标,以此为构建再障的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的指标选择提供思路和方法,这一工作将对未来再障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全面客观的疗效评价和中医特色优势的发挥起到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2015年11期 v.35 1185-1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