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居平;冯利民;李立凤;张存彦;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而主一身之气机,具有调畅气机、输布津气、疏脾助化之功。若肝疏泄正常则气之升降有序,出入调畅,津液输布,血液运行无碍,脾胃纳运功能亦正常。若肝失疏泄,则一身之气机皆滞,脂浊之积不可免矣。治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法,调肝健脾,注重脏腑相关的整体化治疗,疏通血脉,促进血脂转运及排泄。
2015年11期 v.35 1092-1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0 ] - 孙洁;薛博瑜;
薛博瑜教授认为,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病外因感染湿热疫毒之邪,内因正气亏虚,抗邪无力所致。病机要点则为热毒瘀结,肝脾损伤,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提出"清化瘀毒、调养肝脾、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强调分清祛邪扶正主次,注重调补脾胃,重视中医调摄。
2015年11期 v.35 1095-1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胡秀武;邱芬芬;李红;
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提出,高血压病系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内伤、外感致肝气郁滞、痰湿瘀阻滞经络脉道或命门匮乏而致,病位以肾、肝、心、脑为发病之本,气血逆乱、水精代谢失常为成病之源。临床治疗原则:平冲降逆,育阴潜阳,引火下行。足为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汇聚点,为经气产生的根本,并且在膝关节以下分布着大量的特定穴,易于激发经气。根据"上病下取"和"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原则,提出浴足方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病的外治之法。方药组成:炮附子、吴茱萸、透骨草、怀牛膝、青葙子、罗布麻,功效通行经络、引火下行、平肝降压。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本方具有扩张血管,降血压的作用。
2015年11期 v.35 1098-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陆夏敏;陆敏;
王德明教授深受江苏特色孟河医派及清·陈士铎理论熏陶。大多数学者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以肝郁和脾虚为主,王教授认为"肝郁脾虚"只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外在表象,其内在本质实为"心肾不交"。临床治疗主张交通心肾、调和肝脾。王教授以"心肾不交"为理论基础,总结出了经验方"肠康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标本兼顾,交通心肾,补脾泻肝,解郁散结而收功。
2015年11期 v.35 1101-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施明;刘永年;
白塞氏病,刘永年教授认为湿热酿毒是本病发生的重要机制,络脉瘀阻是病机演变的关键环节,湿、热、毒、瘀相互胶着是本病缠绵难愈的重要原因,因此确立清热化湿、解毒活血通络的治疗大法。急性期以湿热蕴毒夹瘀阻络为主,治宜清热化湿,解毒通络。缓解期以湿热羁留、耗伤气阴为主,治宜益气养阴为主,解毒化瘀为辅。用药时,强调重用清热解毒药以祛除病邪,灵活使用活血药以流畅血脉,祛除瘀滞,适当使用免疫调节药以扶助正气,减少复发。
2015年11期 v.35 1104-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长德;钟萍;冯蓓蕾;陈婡;魏然;周学春;童舒雯;
目的观察风眩宁方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型)的临床疗效,并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做为疗效评估的手段,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降糖、调脂、镇静等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风眩宁方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12 d,观察2组患者眩晕程度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TCD双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CDFI最大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I)。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76.0%,2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及最大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阻力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眩宁方能有效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眩晕症状,并能改善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2015年11期 v.35 1108-1110+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孙海霞;
目的探索益气养阴及凉血解毒方治疗胆石症合并ACST的疗效并探讨其护理体会。方法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在术后以常规西药治疗,而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凉血解毒、益气养阴中药方剂治疗及护理干预,分析对比2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第7天和第14天的AST、ALT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术前的AST、A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第7天和第14天的AST、A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肠鸣音最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胆石症合并ACST患者,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增加益气养阴、凉血解毒方及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肝功能,提升疗效,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2015年11期 v.35 11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祖述臣;
目的评价大柴胡汤加减联合西医疗法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大柴胡汤加减(柴胡24 g,黄芩9 g,赤芍9 g,半夏15 g,生姜15 g,枳实9 g,大枣4枚,大黄6 g)联合传统西医疗法(拜阿司匹林100 mg,口服,10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钙胶囊口服,10 mg/次,1次/d,0.9%氯化钠100 m L+依达拉奉30 mg静点,2次/d,0.9%氯化钠250 m L+舒血宁20 m L静点,1次/d),治疗脑卒中60例作为试验组,同时将单纯西医疗法治疗脑卒中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种疗法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2.5%,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NHISS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柴胡汤加减联合西医疗法治疗脑卒中可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2015年11期 v.35 1115-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熊婕;朱咏梅;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关系。方法选取因子宫内膜异位症需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242例,另22例因不孕或者盆腔良性疾病需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免疫组化检测内膜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情况。结果24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气滞血瘀型患者87例(36.0%),痰湿瘀阻型36例(14.9%),寒凝血瘀型33例(13.6%),热郁血瘀型24例(9.9%),肾虚血瘀型43例(17.8%),气虚血瘀型19例(7.8%)。ELISA检测结果显示,气虚血瘀组患者血清中IGF-Ⅰ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外,其他各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气滞血瘀组、肾虚血瘀组患者血清中IGF-Ⅰ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别(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组织IGF-Ⅰ阳性表达率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气滞血瘀型组IGF-Ⅰ阳性表达率高于痰湿瘀阻组、热郁血瘀组(P<0.05),气滞血瘀组在9~12评分(+++)项中表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证型中气滞血瘀、肾虚血瘀以及寒凝血瘀型与IGF-1的高表达有关。
2015年11期 v.35 1118-1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张晓;余洁;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孕育口服液预防性治疗复发性流产脾肾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脾肾两虚证复发性流产患者共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于非月经期口服孕育口服液,对照组接受去T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观察2组的封闭抗体转阳率,中医证候减少率及孕后胎漏、胎动不安复发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封闭抗体总转阳率为58.06%,对照组为76.67%,2组封闭抗体总转阳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减少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56.67%,2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治疗组孕后胎漏、胎动不安的复发率为11.11%,较对照组(36.00%)降低,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妊娠成功率77.78%,对照组48.00%,2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孕育口服液可促进封闭抗体转阳,疗效与去T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相当,可明显改善RSA患者中医脾肾两虚证候,有利于妊娠维持,提高妊娠成功率。
2015年11期 v.35 112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瑶;
目的探讨通腑净化汤联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严重骨创伤后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严重骨创伤后肠功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给予通腑净化汤联合西医常规方法,对照组4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1周后对比2组患者的消化道体征发生率及血浆D-乳酸水平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消化道体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0%vs 35.00%,χ2=10.727,P<0.05);治疗组血浆D-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8±0.03 vs 0.28±0.04,t=12.649,P<0.05)。结论通腑净化汤联合西医常规方法通过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治疗严重骨创伤后肠功能障碍。
2015年11期 v.35 1126-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世涛;何学红;远方;
目的探究止血方治疗肾性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肾性血尿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潘生丁、芦丁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药止血方治疗。2组均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检测临床总有效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离心尿检红细胞数量、24 h尿蛋白含量的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2组患者离心尿检红细胞数量、24 h尿蛋白含量的比较显示,2组患者均有所好转,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血方具有补脾益肾、益气养阴、清利湿热、凉血止血之功效,能够明显改善肾功能,降低离心尿检红细胞数量,减少蛋白尿,有效治疗肾性血尿。
2015年11期 v.35 1129-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赵新春;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8例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妇女分为联合组和西医组各79例。西医组采用西药、微波及通液治疗,联合组在西医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桂苓汤加味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临床疗效及2组患者的成功妊娠情况差异。结果治疗前联合组和西医组的气滞血瘀型、湿热瘀结型、寒湿凝滞型、气虚血瘀型分型分布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和西医组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较西医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联合组的疗效分布显著优于西医组(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84.81%)显著高于西医组的70.89%(P<0.05),联合组正常妊娠40例(50.63%)显著高于西医组的25例(31.65%)(P<0.05)。2组宫外孕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未孕率(48.10%)显著低于西医组的65.82%(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较西医疗法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妊娠率,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
2015年11期 v.35 1132-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荣美玉;王琴玲;王志刚;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及对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 0.1 g/次,3次/d,维生素E 0.1 g/次,1次/d;观察组采用自拟中药活血化瘀方进行治疗,水煎服,1剂/d,早晚各1次;2组均联合Q开关1064 nm激光及IPL强脉冲光进行皮损区均匀扫描治疗,1次/月,连续治疗10次。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效果评价及治疗前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水平检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E2、FSH、LH水平较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后血清E2、FSH、LH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联合中药治疗黄褐斑,能明显降低体内性激素水平,从而减轻黄褐斑的临床症状。
2015年11期 v.35 1136-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磊;
目的探讨蓝芩口服液对慢性咽炎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免疫细胞亚群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喉疾灵片3粒/次,3次/d,观察组口服蓝芩口服液20 m L/次,3次/d,2组患者均7 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B细胞数,观察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IL-2、TNF-α水平较治疗前改善,改善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3、CD4、CD4/CD8及B细胞数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咽喉部疼痛、异物感、干痒、咳嗽等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2例轻度腹泻,停药后自行缓解,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蓝芩口服液有较好的抗炎、抗病毒及增强免疫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慢性咽炎症状。
2015年11期 v.35 1139-1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姚佳春;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方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共80名,纤溶酶处理组40例,联合治疗处理组40例。采用活血化瘀方联合纤溶酶治疗及单纯纤溶酶治疗。检测D-D二聚体,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IL-6、内皮素(ET-1)的变化情况,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的D-D二聚体含量下降速度更快,明显低于单纯纤溶酶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溶酶组和联合治疗组中4种炎症因子含量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2组中4种炎症因子含量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而联合治疗组中炎症因子含量下降更为明显。纤溶酶组和联合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都达到了90%以上,联合治疗组可以显著提高LEDVT的治愈率(治愈率由纤溶酶组的15%提高到22.5%,P<0.05),临床显效率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临床治疗无效率,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纤溶酶组。总有效率联合治疗组也高于纤溶酶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LEDVT,临床效果比单纯应用纤溶酶治疗有显著改善,说明活血化瘀与西药的有机结合运用,辨病辨证相结合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2015年11期 v.35 1142-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额尔敦朝鲁;包春生;周铁宝;赵福全;胡玉荣;李立;
目的观察额日敦乌日勒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早期c-fos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其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额日敦乌日勒组。除了假手术组外建立坐骨神经夹持损伤模型,阳性对照组大鼠每日给予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各3 mg/kg、10μg/kg;额日敦乌日勒组大鼠每日给予额日敦乌日勒0.3 g/kg,灌胃体积均为2 m L/100 g,观察造模后1周、4周每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神经传导速度(NCV)及坐骨神经中c-fos表达变化。结果治疗1周后,假手术组、阳性对照组、额日敦乌日勒组SFI值较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额日敦乌日勒组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额日敦乌日勒组、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NCV值有所上升(P<0.05);额日敦乌日勒组、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c-fos蛋白表达灰度值均明显增高(P<0.05)。治疗4周后,模型组、假手术组、阳性对照组、额日敦乌日勒组SF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额日敦乌日勒组、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NCV值明显提高(P<0.05);额日敦乌日勒组、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c-fos蛋白表达灰度值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额日敦乌日勒对周围神经损伤有一定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fos表达,从而起到促进坐骨神经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
2015年11期 v.35 1151-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5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威;许晓英;马迪;赵海滨;唐杰;张秀静;王帅;翟瑶瑶;张淑静;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大鼠肝组织中IRAK-M表达的变化,并探讨涤痰通瘀方剂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肝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SD大鼠急性脑出血模型,并随机分为中药组(酒大黄、胆南星、石菖蒲、蒲黄、三七、水蛭)、脑出血组、假手术组、正常组,每组分为24、48、72 h 3个时间亚组,检测每组肝脏组织IRAKM蛋白表达水平及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观察肝组织HE染色结果。结果脑出血模型组在造模后各个时间点IRAK-M蛋白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及正常组均明显降低(P<0.05);中药治疗组的IRAKM蛋白表达水平较脑出血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正常组相比略有降低;中药治疗组及脑出血模型组肝脏IRAK-M蛋白表达水平与组织TNF-α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IRAK-M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是抑制脑出血后诱发的LPS胞内信号转导炎性级联反应的重要因素;涤痰通瘀方剂可加强IRAK-M激酶活性,从而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急性脑出血大鼠肝脏损伤的程度。
2015年11期 v.35 1155-1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陈署贤;郭建茹;朱冬梅;刘华桢;林继宗;侯少贞;
目的探究根皮苷对正常人肝细胞LO2的体外细胞毒性。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和根皮苷组。将从甜茶中提取根皮苷配以不同浓度根皮苷的培养液,浓度分别为4.0、8.0、16.0、32.0、64.0、128、256、512、800、1 000μmol/L。分别在24、48和72 h,使用MTT比色法测定并计算出细胞活力率。结果给药24、48和72 h后,根皮苷在4.0~1 000μmol/L浓度的范围内对正常人肝细胞LO2无毒性作用,细胞的存活率在90%以上。结论在4.0~1 000μmol/L浓度范围内,根皮苷对正常人肝细胞的正常增殖无明显抑制,未显示有肝细胞毒性作用。
2015年11期 v.35 1159-1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韩路拓;任钧国;刘建勋;王伟明;杨佳妹;刘馨雨;
目的采用体外高糖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CFs)的方法,观察脱氢紫堇碱(DHC)对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的心肌成纤维细胞Wn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高糖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模型,western blot法检测β-catenin,GSK-3β以及P-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观察细胞分泌TGF-β1蛋白的能力。结果脱氢紫堇碱可以抑制β-catenin的表达(P<0.01),上调P-GSK-3β的表达(P<0.05),减少TGF-β1的合成(P<0.01)。结论脱氢紫堇碱能抑制Wnt信号通路的异常表达,具有潜在的抗心肌纤维化作用。
2015年11期 v.35 1162-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