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一鸣;王平;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多发生在老年前期,对患者的认知情感功能有不可逆转的损害,目前其病因尚不明确。参考西医学对老年痴呆病程的分类,以《黄帝内经》为依据从其初期认知能力障碍,中期病症加重、情志变化以及晚期痴呆症状凸显、认知能力丧失3个阶段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以《黄帝内经》为依据对老年痴呆的认识,以期为提高临床疗效提出理论依据。
2015年10期 v.35 978-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王慧婵;滕晶;
气机升降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气的"升降出入"之理蕴含于万物生长变化之中。脉象之变化亦符合气的升降出入规律。从气机升降理论探究脉象之态势,认为气血是脉象形成的基础,气的"升降出入"可以在脉象上有所反映,通过把握脉象,可以判断人体内气机"升降出入"的正常与否。了解气机升降的道理,而后认识脉象,则可以做到"心中了了,指下亦可名状矣"。
2015年10期 v.35 980-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费占洋;刘一玄;郝宇;张轩;贺娟;
目的研究运气主气理论及患者出生日期与疾病罹患规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北京东直门医院1998—2007年收治的全部住院病例,采集病例信息,将每一病人的出生时间按照主气六气进行归类,根据出院诊断与第二诊断,对纳入统计的病例进行分类整理,分别归入肝系疾病、心系疾病、脾胃疾病、肺系疾病、肾系疾病5大类,依次对应五行木、火、土、金、水,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算出相同主气出生者所罹患不同种类疾病的例数以及各自所占的比例,比较同类疾病在不同主气时段出生者身上发病频次顺序。结果五脏疾病按照出生时主气的分布,心系疾病和肺系疾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五脏的发病,心系、肝系、脾系疾病发生在五之气出生的病人较多,二之气的较少;肺系和肾系疾病发生在五之气和终之气出生的较多,二之气的较少。
2015年10期 v.35 983-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李亚兄;郭维;孙琪;
《金匮要略》作为中医典籍的杂病之宗,其提及的"百合病"在理论及临床实践上均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仲景所创立的百合地黄汤等经方经久不衰,与后世治郁名方逍遥散联合使用,为情志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临床思路。仅就《金匮要略》提及的百合病及其治法做以简单的探析。
2015年10期 v.35 98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尹硕淼;王刚;张小朴;曹治山;王灵甫;史锁芳;
目的近年来,"风"在中医哮喘发病及加重中的地位逐渐为大家所关注,据此有许多临床及实验研究,检索近4年文献,对从"风"论治哮喘文献进行归类。方法以内风与外风为主要分类方法进行总结。结果外风的治法主要包括:疏风解表法、缓急止痉法、祛风宣痹法及祛风化痰法;内风的治法主要是以治肝风为主。结论从"风"论治哮喘的理论可行性及临床有效性日趋成熟,这为中医药防治哮喘开辟新的思路。
2015年10期 v.35 995-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董雨;黄凤;王雨;王广宇;朱艳萍;游伟;王伏声;丁毅;徐旭英;
目的臁疮是中医外科常见、多发、难治性疾病。该病病势缠绵、反复发作、经久难愈,临床亟需一种安全、有效的治法。方法王玉章教授通过对臁疮病从属阴证的病因、病机及治法分析,概述"回阳生肌法"临床及基础研究,描述临床典型病例,试图在该病的证候、理法方药方面提供感性的认识,便于临床医生进一步从理论上掌握疾病的特点与本质。结果王玉章教授以"八纲、脏腑、气血"辨证对阴证臁疮详尽阐述,通过整体与局部辨证结合,将其分为湿毒热盛、血瘀阻络、肾虚寒凝三型,口服回阳生肌汤、外用还阳熏药卷治疗肾虚寒凝型患者,改善脾肾阳虚症状,促进慢性疮面愈合。结论针对中医外科疮疡病,需要兼顾整体与局部辨证相结合,中医内治与外治法相并用,回阳生肌内服药配合外治法治疗臁疮阴证疮疡符合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2015年10期 v.35 999-10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6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胡银瑶;杨志波;
黄褐斑是临床一种常见的色素障碍性疾病,多见于女性,好发面部,临床表现为黄色或深褐色斑片,边缘清楚,无鳞屑,亦无自觉症状。临床上易诊难治,是皮肤科的难题,影响美观,对患者心理和社会交往有较大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杨志波教授临床上灵活运用中医中药分三期辨治黄褐斑,并予自制桃花膏治疗,简单、有效、安全,临床上收效颇丰。
2015年10期 v.35 1002-10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政;周永学;
小建中汤是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经典名方之一,具有调和阴阳、调补脾胃之功。主要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挛痛、喜温喜按或虚劳发热等症。小建中汤临床应用广泛,现代医家用其治疗消化系统,特别是在胃肠道疾病(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弱或脾胃虚寒者)中显示出明显优势,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腹泻等。
2015年10期 v.35 1006-10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8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曹柏龙;苗桂珍;杜启明;朱学敏;李春桂;王立强;崔赵丽;缪娟;孙光荣;
目的观察运用孙光荣教授养心开郁汤联合八段锦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的效果。方法将60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患者在西医基础治疗上运用孙光荣教授养心开郁汤联合八段锦运动疗法进行中医干预,2次/d,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进行为期12周的治疗。12周后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中医症状总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60.7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b A1c(%)、中医症状总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AMD评分降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运用孙光荣教授养心开郁汤联合八段锦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可有效改善患者Hb A1c,降低HAMD评分、中医症状总评分。
2015年10期 v.35 1009-1011+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张璇;崔杰;谢连娣;王轩;崔晓云;范宗静;吴旸;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凉血生肌方对气虚血瘀证冠心病冠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内科131例成功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63例,2组均接受冠心病二级预防常规,治疗组于手术日起加用益气活血凉血生肌方药(生黄芪、丹参、牡丹皮、金银花等)2个月,随访2月,以中医症状体征积分、西雅图量表评分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 1)治疗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胸闷、瘀血、气短、乏力积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凉血生肌方药可显著改善冠心病冠脉介入术后患者气虚血瘀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冠脉介入术后气虚血瘀证康复治疗的有效辅助药物。
2015年10期 v.35 1012-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伍朝霞;陈代平;张慧芳;董永庆;夏懿;赵婕;赵丽华;周建;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方法收集110例稳定期COPD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在7—8月进行温阳益气散寒方穴位贴敷疗法。结果 110例COPD患者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显效21例,有效7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8.18%。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的目的。
2015年10期 v.35 1016-1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张秀嫒;徐磊;
目的探讨四逆散合生脉散加味辨治甲状腺功能亢进早期肝郁气滞证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本组9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早期肝郁气滞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他巴唑及心得安治疗,治疗组服用四逆散合生脉散加味;2组治疗均以3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患者疗效情况及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71.74%),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T3、FT4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TSH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T3、FT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T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散合生脉散加味具有疏肝理气解郁滋阴之功,对辨治甲状腺功能亢进早期肝郁气滞证疗效确切。
2015年10期 v.35 1019-1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高静;庞敏;
目的探究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疏肝健脾的中药汤剂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检测临床有效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记忆力减退、失眠抑郁、紧张焦虑等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结果1)经治疗后,2组患者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9%,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证候积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法能够强健脾胃、疏肝理气,对于因肝气郁结、脾胃不和引发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能在增加人体机能的同时,明显改善患者记忆力及失眠抑郁、紧张焦虑等症状。
2015年10期 v.35 1022-1024+10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陈云;
目的探讨贞芪扶正颗粒对食管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于我院行顺铂(DDP)联合酒石酸(NVB)方案化疗的食管癌患者60例,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加用贞芪扶正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仅行常规化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体质量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变化,并对比2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前T细胞亚群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3+、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T细胞亚群各项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贞芪扶正颗粒可有效降低食管癌化疗期间毒副反应,显著提高食管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2015年10期 v.35 1025-1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王巍;席梅;
目的观察加味再造散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采用口服西替利嗪片治疗,治疗组37例应用加味再造散治疗发作期(气虚外感型),人参归脾丸与金匮肾气丸治疗缓解期。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7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再造散治疗过敏性鼻炎具有温阳散寒,宣通鼻窍的作用,最终可改善患者的过敏体质。
2015年10期 v.35 1028-10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武朝霞;吴一梅;武永生;苏心镜;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配合微生态制剂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应用抗生素治疗的肺炎患儿96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2例;Ⅰ组为耳穴贴压配合微生态制剂组,Ⅱ组为微生态制剂组,Ⅲ组为对照组,观察3组患儿继发腹泻的发生率及出现腹泻病例的止泻时间及总病程。结果Ⅰ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Ⅰ组继发腹泻3例(9.4%),Ⅱ组继发腹泻6例(18.7%),Ⅲ组继发腹泻12例(37.5%),Ⅰ组、Ⅱ组与Ⅲ组比较,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止泻时间及总病程Ⅰ组、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患儿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采取耳穴贴压配合微生态制剂预防继发腹泻,效果确切,无不良反应。
2015年10期 v.35 1031-1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宏超;陈慧;
肺炎是小儿常见的肺部疾患,其中支原体肺炎约占呼吸道感染疾病的20%,且近年有不断上升趋势。西医治疗以红霉素为首选,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耐药菌株增多,临床疗效受到一定影响。中医药以其独特的治疗优势受到越来越多医家的重视,众多医家开始研究中医的病因与病机,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取得良好疗效。
2015年10期 v.35 1034-1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劳慧敏;曹宏;王晓;
目的研究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证候出现频数及不同中医证型与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指标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46例RSV肺炎患儿的病例四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建立中医证候信息数据库,检测相关指标,探讨其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相关性。结果 146例RSV肺炎以风热闭肺、毒热闭肺、痰热闭肺居多,占90.42%;证候出现概率以咳嗽、气促、气喘、痰鸣最高,频率达80.14%;风热闭肺型病程天数明显短于痰热闭肺型和毒热闭肺型(P<0.01);毒热闭肺型患儿年龄明显小于其他证型患儿年龄(P<0.01);C反应蛋白数值,痰热闭肺型高于风热闭肺型(P<0.05),毒热闭肺型与风热闭肺型比较,P<0.01;肌酸激酶同工酶数值,毒热闭肺型高于风热闭肺型(P<0.01)。结论 146例合胞病毒肺炎主要以风热闭肺、毒热闭肺、痰热闭肺型最为常见,微观实验室检查与中医证候存在关联。
2015年10期 v.35 1037-1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菁;刘晓燕;黄晓宇;
目的通过人工控制湿度,观察大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菌落数,进而阐述外湿对肠道的影响,为湿邪致病阐明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常湿组、高湿组、低湿组,饲养21 d后,取空肠、回肠和结肠,分别进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平板计数。结果高湿组大鼠的空肠〔(4.50±0.09)log N/m L〕和结肠中大肠杆菌菌落值〔(7.30±0.38)log N/m L〕明显升高(均为P<0.05);低湿组大鼠空肠乳酸杆菌明显增多〔(6.09±0.13)log N/m L〕,P<0.01;低湿组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双歧杆菌均非常明显的增多〔(5.86±0.31),(5.94±0.33),(7.07±0.16)log N/m L〕,均为P<0.01;高湿组结肠双歧杆菌的菌落值较为明显的升高〔(6.60±0.22)log N/m L〕,P<0.05。结论外湿对机体肠道内环境有明显的影响作用,改变了肠道菌群结构,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
2015年10期 v.35 1046-1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杨;
目的研究高血压肝火亢盛证动物模型的生物学基础。方法 Wistar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各20只,分别设为Wistar组和SHR组,观察2组大鼠的宏观表征、行为学及血压变化,用免疫组化法及Elisa测定大鼠脑内及血清中的NE含量。根据大鼠临床证候诊断标准对动物表征的证候属性进行判断。结果 2组大鼠收缩压均会随着周龄增加而增加,SHR大鼠在各周龄明显高于Wistar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R大鼠随着周龄增加其易激怒的评分会逐渐增加,旋转耐受时间会随着周龄的增加而减少,而Wistar大鼠评分波动幅度及旋转耐受时间波动幅度不明显,2组大鼠不同时间易激怒评分差异和旋转耐受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周龄的增加,2组大鼠5-HT在逐渐减小,NE在逐渐增加,SHR变化幅度明显大于Wistar,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RH大鼠在14~18周龄为肝火亢盛证的稳定期,和大鼠血液和脑内NE的含量有很大关系,可作为SHR肝火亢盛证的客观指标。
2015年10期 v.35 1049-1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慧杰;张文风;杨焱;
目的观察大黄对戊四唑(pentylenetetrazol,PTZ)癫痫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戊四唑复制癫痫大鼠模型,给予大黄4、2、1 g/kg,灌胃1次/d。观察大鼠的惊厥发作频率、发作潜伏时间及行为变化。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结果大黄可延长戊四唑癫痫大鼠发作潜伏期,大约1 min,缩短持续时间2 min左右。提高脑组织SOD含量10 U/mg、GSH-PX活性10 U/mg,降低MDA水平1 nmol/mg。结论大黄可以对抗戊四唑大鼠癫痫发作及脑组织氧化,对癫痫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2015年10期 v.35 1053-1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令竹;曲道炜;林庶茹;卢健;张宏邈;
目的从IL-4/STAT6信号通路入手,以该通路负反馈调节因子SOCS1和关键因子STAT6为检测指标,多角度探查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与IL-4的关系。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6组,采用免疫法造模,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SOCS1、STAT6的活性。结果模型组实验大鼠SOCS1活性(0.485 5±0.178 0)显著低于正常组(0.655 2±0.187 4),P<0.05;而STAT6活性(0.803 0±0.208 2)则明显高于正常组(0.589 3±0.191 9),P<0.05。四逆散能显著增加实验大鼠SOCS1活性(0.576 5±0.208 0)(P<0.05),降低STAT6活性(0.579 8±0.152 6)(P<0.05);柴芍配伍(0.562 5±0.275 7)对SOCS1活性的影响与四逆散(0.576 5±0.208 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STAT6活性(0.529 4±0.144 3)表达的影响显著优于四逆散(0.579 8±0.152 6)(P<0.05);芍枳甘配伍(0.616 9±0.200 6)对STAT6活性的影响作用明显,与四逆散(0.579 8±0.152 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柴枳甘配伍对SOCS1(0.509 1±0.227 9)、STAT6(0.756 1±0.263 6)的影响与模型组(0.485 5±0.178 0;0.803 0±0.208 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四逆散能够通过刺激SOCS1活性,抑制STAT6活性表达来调节IL-4/STAT6通路,进而干预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其中,柴芍配伍作用明显;芍枳甘配伍对STAT6活性的影响作用明显,但对SOCS1的影响不显著;柴枳甘配伍对SOCS1、STAT6的影响均不显著。
2015年10期 v.35 1056-1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俞裕天;袁青;陈津岩;谢津津;郎建英;麦嘉玲;曾晓林;汪满霞;薛尔平;
目的观察针刺对抑郁症睡眠障碍(SDD)大鼠海马组织及血清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方法正常组8只SD大鼠常规合笼饲养。32只SD大鼠接受为期21 d的孤养+CUMS法+REM睡眠剥夺法造模,其中28只完成造模,二次分组为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针药组,每组各7只。模型组仅造模不干预;针刺组取印堂、神庭、太冲(双)进行针刺;药物组给予舍曲林和阿普唑仑水溶液灌胃;针药组同时结合针刺组与药物组的两种干预方式;3组均连续干预7 d。结果 SDD造模致大鼠海马组织〔(41.19±5.59)u/m L〕和血清〔(34.57±5.53)u/m L〕的SOD活性较正常组〔(60.19±8.85)、(56.20±13.68)u/m L〕明显下调(P<0.05),且致海马组织〔(5.12±1.22)nmol/mg〕和血清〔(6.22±0.96)nmol/mg〕的MDA含量较正常组〔(3.49±1.02)、(4.35±1.55)nmol/mg〕明显上调(P<0.05);针刺组海马组织〔(52.29±11.37)u/m L〕和血清〔(54.32±6.95)u/m L〕SOD活性均较模型组有明显的上调(P<0.05),且仅针刺组的海马组织〔(3.86±0.80)nmol/mg〕MDA含量较模型组得到了明显的下调(P<0.05);药物组仅上调了血清SOD活性〔(44.70±5.31)u/m L,P<0.05)〕;针药组上调了海马组织〔(51.95±7.58)u/m L〕和血清〔(48.23±6.70)u/m L〕的SOD活性(P<0.05)。结论 SDD造模能明显加速衰老;3种干预手段均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其中针刺组最优,针药组次之。
2015年10期 v.35 1060-1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闫伟伟;章永红;刘军楼;吴坚;邹玺;刘沈林;杨继兵;于希忠;
目的研究补骨脂素对人胃癌BGC-803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补骨脂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BGC-803,不同时间后,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F-actin形态学变化。结果补骨脂素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03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并与药物剂量及处理时间成正相关。补骨脂素作用于细胞24、48、72 h后的IC50分别为92.6、25.54、7.68μg/m L。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给药组早期凋亡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骨架蛋白F-actin呈现解聚状态。结论:补骨脂素可抑制胃癌BGC-803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药物引起了细胞骨架蛋白F-actin解聚。
2015年10期 v.35 1064-1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董亚楠;张鑫;
目的探讨乌鸡白凤丸对大鼠实验性前列腺炎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消痔灵注射液前列腺内注射制作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病理学改变及组织纤维化程度。结果乌鸡白凤丸能减轻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程度(P<0.05)。结论乌鸡白凤丸有改善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GF-β1的表达有关。
2015年10期 v.35 1068-10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