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_“973”专项

  • 腹痛的“同功穴”分析

    赵晋莹;王富春;

    目的分析和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腹痛的腧穴,优选治疗腹痛的"同功穴"规律谱。方法通过网络和人工检索等多种途径,检索出针灸教材中主治腹痛的腧穴,对其进行归经、部位、频次和规律谱分析。将规律谱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 30233-2013》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文献查询,27部针灸教材中主治腹痛的腧穴共有123个。出现频次在26~22(96.29%~81.48%)的腧穴有36个,定为1级谱;出现频次在21~5(77.77%~18.51%)的腧穴有38个,定为2级谱;出现频次在4~1(14.81%~3.70%)的腧穴有49个,定为3级谱。从归经上看,膀胱经腧穴居多,占腧穴总数的18.69%,足阳明其次,占腧穴总数的16.26%。从部位上看,胸腹部腧穴居多,占腧穴总数的37.39%。从规律谱上看,《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 30233-2013》中主治腹痛的同功穴有60个,其中有28个腧穴在1级谱中,占77.77%,有21个腧穴在2级谱中,占55.26%,有6个腧穴在3级谱中,占12.24%。结论 27部针灸教材中主治腹痛的"同功穴"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 30233-2013》中主治腹痛的腧穴高度一致。

    2015年07期 v.35 649-651+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学术探讨

  • 基于类比与集合论的《金匮要略》篇章分析

    吴清荣;贾春华;

    《金匮要略》记载杂病,采用脏腑辨证法则,将搜集可见及潜在的症状体征,运用援物比类等法,经过分析判断寻求病因真相。条文编排上,系以整体系统性之逻辑类比形式,便利各项病证作异同比较;在治法上,有"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之相对运用,俾益于学习指导及临症应用参考。各篇章内容虽集杂病而成,然从其中结构分析,条文之间彼此具备相关从属关系,经过逐条比对之后,可见使用纵向及横向类比之比较方法,即依病证病机、病位、脏腑,将性质相关者分门别类聚合一起,置于同一篇中,具有如同树状结构阶层式铺陈方式及集合论关系。研究书中关于条文建构基础体系及论述旨意,分析其与逻辑原理之相关性,旨在为仲景医学理论探讨以及经验提升成为理论思维提供依据和立论验证。

    2015年07期 v.35 652-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论著_思路与方法

  • 气虚血瘀证评价量表条目筛选方法分析

    王少卿;刘强;郭盛楠;周莉;高颖;

    目的对气虚血瘀证评价量表进行条目筛选。方法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收集15位专家问卷数据和140例患者临床信息数据,通过专家问卷法、区分度法、相关系数法和克朗巴赫系数法进行条目筛选。结果综合4种方法结果,删除4种方法中2种及以上方法提示删除的条目,筛选后保留条目21个。结论基于专家共识与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气虚血瘀证评价量表条目筛选可结合多种统计方法进行,可为复合证候评价量表研制提供借鉴。

    2015年07期 v.35 656-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论著_经验传承

  • 王应麟教授治疗小儿厌食

    赵静;王应麟;陶阳;徐旭英;孙明霞;

    王应麟教授认为,小儿厌食有先天及后天因素所致。小儿生理特点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后天喂养不当,或者久病伤脾均会导致厌食。主要责之脾胃,又与肾脏、肺脏有密切的关系,主要证型为脾胃不和。王师治疗小儿厌食的经验方"厌食合剂",由黄精、茯苓、佛手、木瓜、砂仁5味基础药组成,并随病情转归加减,随症配伍,具有调理脾胃、消食导滞、健脾益肾的功效,可以改善小儿厌食,增强患儿体质。

    2015年07期 v.35 661-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周安方教授辨证施治慢性前列腺炎

    陈好远;周安方;冯新玲;王朝阳;卢威;付畅;张家玮;程宇航;

    周安方教授对慢性前列腺炎的病机认识、病证表现、证候分型、治疗方法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和心得。首先,认为"肾虚肝实"是本病的基本病机;其次,将本病的临床表现整理为排尿症状、盆底症状、情志症状、性事症状、精神症状、躯体症状6个方面;再者,结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分类,将本病分为湿热蕴结型、湿热瘀滞型、肾虚血瘀型、肾气亏虚型4种类型。总结出本病的7种治法:清热解毒法、利湿化浊法、疏肝理气法、活血通络法、温补肾阳法、滋补肾阴法以及补肾缩尿法。症证结合,随证遣方,随症用药,多法活用。

    2015年07期 v.35 665-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介眉教授临证验案

    章茜;杜念龙;高孟宇;张欣;刘琼尧;张介眉;

    张介眉教授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其在治疗疾病时注意患者的年龄特点,四诊合参,详析病机,辨证遣方。注重瘥后防复,在患者病情好转后仍嘱适当服药以巩固疗效,以防复发。张介眉教授以知味白地黄汤治疗尿频,以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心悸,以礞石滚痰丸治疗癫痫。治疗尿频,据"七七肾气虚,宜益肾导热"之意;治疗心悸,取益气摄血、健脾养心之旨;治疗癫痫,重在清瘀热,熄风止痉。

    2015年07期 v.35 668-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论著_临床研究

  • 复发脑梗死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特征研究

    房位昊;周莉;刘强;董兴鲁;徐俊峰;高颖;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及新发与复发脑梗死中医证候特征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采集2539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既往病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房颤、高脂血症、脑卒中、TIA)、中医证候等临床信息,将脑梗死患者分为复发脑梗死组(RCI)和新发脑梗死组(FCI)2组,分析2组脑梗死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要素的差异。结果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房颤病史、高脂血症病史(P<0.05)。青年组复发脑梗死明显少于新发脑梗死(P<0.05),老年组复发脑梗死明显多于新发脑梗死(P<0.05)。复发脑梗死组内火证较新发脑梗死组少见(P<0.05)。结论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的研究有助于临床二级预防,并能够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2015年07期 v.35 671-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降糖基础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高龄2型糖尿病

    张吉;

    目的探讨降糖基础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降糖基础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的治疗之后,2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出现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较之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利用降糖基础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

    2015年07期 v.35 675-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华蟾素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

    沈建军;谭善忠;

    目的探讨华蟾素联合注射用洛铂TACE治疗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6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华蟾素注射液联合洛铂TACE)18例,对照组(单纯洛铂TACE)18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瘤体变化和VEGF等指标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2%和50%(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乏氧诱导因子(HIF)-1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能较好地抑制栓塞后局部微环境乏氧诱导细胞和肿瘤血管生成因子,从而抑制TACE后残余肿瘤复发转移。

    2015年07期 v.35 678-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的中西医综合治疗

    黄昊红;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中西医综合治疗,即二甲双胍加补肾健脾、益气养阴方。然后对2组患者的FBG、FINS、GHb A1c及ISI、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4%(47/50)明显比对照组72%(36/50)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BG、FINS、GHb A1c及ISI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6%(8/50)明显比对照组34%(17/50)低(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总有效率。

    2015年07期 v.35 681-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活血化瘀方对肝肾阴虚·瘀血阻络型肝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李红阁;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活血化瘀方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6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肝肾阴虚型78例,瘀血阻络型82例。研究组肝肾阴虚型39例,瘀血阻络型41例,对照组肝肾阴虚型39例,瘀血阻络型41例。对照组临床上服用拉夫米定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活血化瘀方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膜SOD活力、红细胞膜MDA含量7个指标。结果肝肾阴虚型研究组的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指数和红细胞膜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阻络型研究组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膜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药能够改善血液循环、血管通透性,保护肝细胞,促进炎症病灶的消退、软化和吸收增生性病灶,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2015年07期 v.35 684-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补肾方药对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患者性激素相关调控因子的干预作用

    于杰;张磊;郭伟星;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患者经益肾降压方干预前后性激素相关调控因素水平进行比较。方法根据高血压病诊断与分级标准,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量化诊断标准,选择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患者60例,男女各半,给予益肾降压方治疗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介素-2(IL-2)、瘦素(Leptin)、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的水平。结果经益肾降压方干预后男性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患者的血清Leptin和GnRH的水平有所回落,DHEA-S的水平有所回升,女性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患者血清GnRH的水平有所回落。结论补肾方药在男性性激素相关调控因素水平上的作用靶点可能为瘦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硫酸脱氢表雄酮,女性可能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2015年07期 v.35 687-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作用

    王永海;邢建群;寇丽春;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NSCLC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参苓白术颗粒口服,6 g/次,3次/d,吉非替尼250 mg/d口服;对照组仅给予吉非替尼250 mg/d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21 d为1个化疗周期,至少治疗3个周期,对比2组患者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中医症状改善及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2组近期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KPS评分改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D4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吉非替尼可显著改善晚期NSCLC患者生活质量,调节免疫功能。

    2015年07期 v.35 690-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越鞠升降汤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轻度伴躯体障碍抑郁症

    熊爱莲;李仲平;

    目的观察越鞠升降汤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轻度伴躯体障碍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轻度伴躯体障碍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越鞠升降汤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越鞠升降汤治疗。2组均以连续治疗6周为1疗程,采用HAMD抑郁量表评分和4级疗效评定法分别对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周末HAMD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HAMD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HAMD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躯体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越鞠升降汤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可显著改善轻度伴躯体障碍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5年07期 v.35 693-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参附注射液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王静;杨宝江;常银竹;张洪玉;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2组患者均予控制性氧疗、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共14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血液流变学及BODE指数、主要症状等相关因素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00%和73.33%。治疗组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增加了肺活量(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预计值比值(FEV1/Pre%)和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P<0.05),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提高氧分压(Pa O2)(P<0.05),有效降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P<0.05),有效改善BODE指数各因子(P<0.05),并显著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通过纠正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善微循环,增加Pa O2,降低Pa CO2缓解症状,降低BODE指数,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015年07期 v.35 696-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肾白宁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吴开明;常健菲;郭力;姚辛敏;李显筑;

    目的观察肾白宁治疗肝肾亏虚、瘀血湿浊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肾亏虚、瘀血湿浊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予肾白宁水丸,对照组予洛汀新,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总有效率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24 h Upro、UAER。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肾白宁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4 h Upro、UAER水平均明显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白宁益肾敛精,化瘀泄浊,能明显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排泄。

    2015年07期 v.35 700-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动物药

  • 原麝的资源现状及养殖保护对策

    鲍悦;孙佳明;张辉;

    目前全球的麝香市场需求缺口量很大,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针对中国而言,每年麝香的需求量近1 000 kg。全国人工养殖的麝,每年仅能提供7~10 kg的麝香,但其数量远不足以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尤其是医药和日化工业。对我国主要的原麝资源进行系统且详尽的总结,并对原麝的人工饲养进行简要的阐述。

    2015年07期 v.35 703-7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论著_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

  • 木贼科木贼与节节草不同居群形态多样性分析

    张浩;张舒娜;邵财;潘晓曦;马琳;曲正义;刘继永;王英平;

    以木贼科木贼和节节草为材料,对形态学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木贼科木贼居群与节节草居群的总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高,分别为2.015、1.959,遗传多样性主要集中于居群内(97.77%、97.60%),而居群间遗传变异(2.23%、2.40%)较小;在不同取样梯度下木贼与节节草遗传多样性指数均随取样数目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当取样数目达到26株时,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达到最高值。结果表明,木贼科植物木贼与节节草在野外调查、收集时,应以居群为单位,且每一居群至少调查、收集26个单株,才能代表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2015年07期 v.35 707-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实验研究

  • 黄龙止咳口服液对模型动物炎症及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

    陶迪;司振阳;隆红艳;张骠;

    目的研究黄龙止咳口服液的抗炎、抗过敏作用。方法建立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模型,测量并比较致炎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的足趾周长,观察黄龙止咳口服液的抗炎作用。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背部皮下致敏、耳廓发敏的方法建立迟发型超敏反应小鼠模型,观察黄龙止咳口服液的抗过敏作用。结果抗炎实验表明,黄龙止咳口服液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爪炎性水肿有显著抑制作用,能抑制炎症的发展,加速其消退,并显示一定的量-效关系。抗过敏实验表明,与对照组比较,黄龙口服液各剂量组均可使DNCB所致的小鼠耳肿胀程度明显减轻。结论黄龙止咳口服液具有显著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

    2015年07期 v.35 710-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南瓜多糖对D-半乳糖致脑老化模型小鼠SOD、CAT、GSH-PX、MDA的影响

    高鹏;颜国华;

    目的探讨南瓜多糖对D-半乳糖致脑老化模型小鼠SOD、CAT、GSH-PX、MDA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维生素E组,南瓜多糖大、中、小剂量组。空白组每鼠每天颈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5 m L,其余各组每鼠每天颈背部皮下注射5%D-半乳糖生理盐水液0.5 m L造脑老化模型,连续给D-半乳糖45 d。从第10天开始,分别灌服大、中、小剂量南瓜多糖水溶液、维生素E混悬液和同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35 d,于最后1次给D-半乳糖和灌药后2 h,小鼠眼球取血,测定SOD、CAT、GSH-PX、MDA。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南瓜多糖大剂量组可显著提高小鼠SOD活力(P<0.01),南瓜多糖中、小剂量组可明显提高小鼠SOD活力(P<0.05);南瓜多糖大剂量组可明显提高小鼠CAT活力(P<0.05);南瓜多糖大、中、小剂量组均可显著提高小鼠GSH-PX活力(P<0.01);与模型组相比,南瓜多糖大、中、小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浆、肝匀浆中MDA水平(P<0.01);南瓜多糖中、小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小鼠脑匀浆中MDA水平(P<0.01),南瓜多糖大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小鼠MDA水平(P<0.05)。结论南瓜多糖能够提高SOD、CAT、GSH-PX活力,降低MDA水平,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2015年07期 v.35 713-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黑逍遥散联合肾四味对乳腺癌大鼠类更年期症状的影响

    付烊;运强;朱学明;

    目的观察黑逍遥散联合肾四味预防他莫昔芬引起的乳腺癌大鼠的类更年期症状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腹腔注射MNU溶液,构建大鼠的乳腺癌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空白对照组)20只,B组(他莫西芬对照组)20只,C组(黑逍遥散联合肾四味组)20只。比较3组大鼠的生存率、行为学评分、体质量、血脂和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经过24周,A组大鼠生存率35.00%(7/20),B组和C组大鼠生存率均为75.00%(15/20)。3组大鼠的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大鼠的行为学评分和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C组大鼠相比,B组大鼠的行为学评分和雌激素、孕激素明显下降(P<0.05)。A组和B组大鼠的体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大鼠的体质量明显高于A、B组大鼠(P<0.05)。各组大鼠的CHO、TG、HDL-C和LDL-C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逍遥散联合肾四味能有效预防乳腺癌大鼠因应用他莫昔芬导致的类更年期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2015年07期 v.35 716-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培育颗粒对人绒毛滋养细胞侵袭与增殖的作用

    王婧瑶;孙丽萍;赵丕文;梁欣韫;

    目的观察培育颗粒对人绒毛滋养细胞的侵袭和增殖功能的影响。方法取人妊娠5~10周正常胎盘绒毛,进行滋养细胞培养。正常23~25 d雌性SD大鼠药物灌胃,取药理血清。培养液加20%血清,分组培养48 h后检测指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培育颗粒对滋养细胞侵袭功能的影响,MTT法检测培育颗粒对滋养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培育颗粒对滋养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结果表明,培育颗粒血清各剂量组与正常组侵袭细胞数均有差异,中剂量组侵袭细胞数最多。MTT法检测结果表明,培育颗粒血清各剂量组与正常组吸光度均有差异,中剂量组吸光度最高。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培育颗粒血清各剂量组与正常组PCNA阳性率均有差异,中剂量组PCNA阳性率最高。结论培育颗粒可促进人绒毛滋养细胞侵袭与增殖功能,可能与负反馈调节有关。

    2015年07期 v.35 719-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论著_方药纵横

  • 淫羊藿性味考证研究

    韩贞爱;杨晓旭;薛迪;王宇;刘树民;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淫羊藿性和味的发展演变过程,了解和分析其性味与其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功效的关系,从而为中药基础理论研究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方法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历代本草著作和现代文献研究对中药淫羊藿的辛、苦、甘味和寒、温性的评述和记载进行考证,对其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逐一解释和阐明。结果经考证理清了淫羊藿的味从辛味到甘味再到苦味以及其性从寒性到平到微温再到温性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性味和功效的关系并发现其性发生显著性变化的原因可能与其经过炮制过程有关。结论为今后探讨淫羊藿的性味学和药效学研究,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与中药现代化相结合,深入开发探索其临床应用等提供重要的利用价值。

    2015年07期 v.35 722-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论著_针灸推拿

  • 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

    马金娜;秦晓勇;王再岭;王智达;熊杰;

    目的观察运用针刺法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组(简称"结合组"),每组各25例。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结合组给予针刺治疗加用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治疗14 d后采用洼田饮水实验、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的吞咽困难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吞咽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2组间的评分差值,较结合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合组总有效率(96.0%)优于针刺组总有效率(88.0%)(P<0.05)。结论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通过刺激咽喉部,使吞咽肌群运动障碍缓解,实现吞咽反射的恢复和重建,明显提高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2015年07期 v.35 727-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针刺对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调节作用的研究

    赵小文;董勤;沈梅红;

    目的总结针刺对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调节作用,探讨其效应特点。方法基于近10年的现代实验研究文献,简述Bcl-2、Bax基因与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着重从整体特征、时效特点及不同针刺治疗方案的作用比较等三方面,就针刺对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调节作用进行总结评述。结果针刺对Bcl-2、Bax基因的作用具有整体、双向性的调衡特征,能促进抗细胞凋亡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促细胞凋亡基因Bax蛋白的表达,增大Bcl-2/Bax比值,达到抗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针刺对Bcl-2、Bax基因的调节作用具有一定的时效特点,起效快,维持时间较长,介入治疗的最佳时机应在脑缺血早期。在总体效应基本趋同的基础上,不同的选穴组方或针刺方法,其调节作用又存在优劣程度的区别。

    2015年07期 v.35 730-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针刺联合活血化瘀方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的影响

    郭永祥;孙霞;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活血化瘀方剂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及血清中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患者198例,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分为针刺组(AM组)、活血化瘀方剂组(ABC组)以及针药结合组(CAM组),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统计神经功能缺损数目,采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S100β、IL-6以及TNF-α含量。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在FMA积分、MBI积分以及SF-36(生命质量)积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者P<0.01);CAM组在FMA积分、MBI积分以及SF-36(生命质量)积分均高于AM组、A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者P<0.01)。治疗后,3组患者不同区域神经功能缺损数目均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M组、CAM组患者在运动、感觉、认知神经感官区域神经功能缺损数目低于ABC组(P<0.05);CAM组在6中神经感官区域神经缺损数目均低于AM组(P<0.05或者P<0.01)。NIHSS评分显示,3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有所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CAM组评分低于AM组、ABC组(P<0.05)。ABC组患者血清中IL-6、TNF-α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AM组4项指标均低于AM组,其中NSE、S100β、IL-6低于ABC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活血化瘀中药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以及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区域数目,这一作用与降低血清中NSE、S100β、IL-6以及TNF-α有关。

    2015年07期 v.35 733-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傍刺法临床应用研究

    田洪昭;孙忠人;荀文臣;

    目的研究傍刺法在临床中治疗的疾病、针刺穴位、针刺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傍刺法是指在留痹处针刺一针,再在其附近针刺一针,从假性球麻痹、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膝关节炎、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梨状肌综合症、背筋膜炎、下颌关节紊乱、褥疮、枕神经痛和颈性眩晕12个方面总结傍刺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和疗效。结果用傍刺法常用于日久不愈的痹证,也可应用于枕神经痛和颈性眩晕等疾病的治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结论用傍刺法治疗所述疾病时,在疼痛处多直刺,傍刺之针多斜刺,方向朝向第一针的针尖,增加了针刺的刺激量。但对于傍刺法的针刺位置、针刺角度、作用机制和治病范围还需进一步研究。

    2015年07期 v.35 737-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壮医经筋三联疗法在腰肌劳损中的应用

    王粤湘;

    目的通过对腰肌劳损病人实施壮医经筋三联疗法,进行壮医经筋三联疗法的疗效分析。方法将100例病人,采用壮医经筋三联疗法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腰部疼痛评分,同时,查阅文献,探讨腰肌劳损治疗中应用壮医经筋三联疗法的理论依据。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5次、10次、15次的腰部疼痛评分分别为(6.75±1.43)(4.79±1.64)(3.16±1.49)(1.89±1.51),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48.00%、81%和9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现腰肌劳损的发病既有局部的因素,也有全身的因素。结论壮医经筋三联疗法是通过经络、腧穴的良性刺激调整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重视梳理筋结,坚持"以灶为腧",强调通调脏腑经络来促进疾病康复,并主张治疗时间要间隔,在康复前要定期治疗,使有效率提高,康复率高。

    2015年07期 v.35 740-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经筋疗法辨证论治足跟痛

    崔海峰;陈立忠;

    目的观察经筋疗法辨证论治足跟痛的效果。方法选取足跟痛患者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41例,采用经筋疗法治疗;对照组139例,采用传统针灸疗法,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108例,占76.51%,总有效率93%以上;对照组治愈60例,占43.17%,总有效率84%以上,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筋疗法辨证论治足跟痛,疏通经络,松解黏连而取效。

    2015年07期 v.35 743-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推拿疗法对末端病的治疗研究

    张峰;吴云川;

    分析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总结末端病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探讨推拿疗法在治疗末端病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多数人认为,末端病是由于末端承受负荷过重,局部出现血液循环障碍产生多种活性因子导致的。推拿疗法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末端病治疗方法,具有缓解疲劳、促进微循环、消炎镇痛等作用,临床上运用推拿治疗末端病。末端病中的各种活性因子之间是怎样的一种相互关系及推拿疗法对末端病的实验机制研究将是今后的拓展方向。

    2015年07期 v.35 746-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医史文献

  • 疾病词“皴”“皰”“疣”“癤”等考证

    李曌华;王育林;

    对"皴""皰""疣""■""■"""■"癤"等七个疾病词及其相关词汇进行考证。主要利用佛经音义的文字材料,尤其是对疑难俗字、异体字、亡佚古辞书中的文字材料等的收载及其所反映出的常用词演变发展线索,结合历代辞书、文献材料中的记载,对相关文字进行整理分析,与《汉语大字典》相关条目进行比对,提前或补充了"皴""疣""■""■""■""■""癤""■"等疾病词的书证,增补了"■""■""■""■""■"等疾病词的条目,增补或订补了"■""■"等疾病词的义项,明确了"■"与"■"之间的字际关系,同时也厘清了这些疾病词及其相关俗字、异体字的演变发展轨迹,并据此对《汉语大字典》中这些疾病词及其相关条目中存在的问题和缺漏进行了补正和探讨,以期对该书的日臻完善有所补益。

    2015年07期 v.35 749-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中药调节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杨迪迪;王振宜;李琦;

    目的免疫失调是影响肿瘤发生发展、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是大肠癌治疗重要的靶点。从中药调节大肠癌免疫功能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有效成分、中药联合化疗等方面系统综述中药调节对大肠癌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结果大肠癌患者的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均有失调,中药治疗对两方面皆有显著调节作用。结论中药在大肠癌的治疗方面除具有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作用外,在免疫调节方面具有毒副作用小、双向调节的独特优势。

    2015年07期 v.35 753-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