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_“973”专项

  • 现代针灸教材主治腹泻的“同功穴”分析

    史灵心;张茂祥;王富春;

    目的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治疗腹泻的腧穴,优选治疗腹泻"同功穴"规律谱。方法基于网络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出针灸教材中主治腹泻的腧穴,对其进行腧穴归经,归属部位,频次和规律谱分析。将规律谱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3篇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腹泻的腧穴共有109个,出现频次为27(100%)的腧穴有天枢、足三里、公孙、脾俞,其中,膀胱经腧穴占腧穴总数的22.01%;胸腹部腧穴占腧穴总数的33.03%;且规律谱与《国家标准·腧穴主治》相一致,与古今文献记载基本一致。结论规律谱中的腧穴,可为针灸腹泻的临床处方选择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

    2015年04期 v.35 325-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学术探讨

  • 近十年中医湿浊病机理论研究

    张焱;

    分析近十年有关湿浊研究的文献,梳理历代医家对浊邪机理的学术观点,以追溯其病机之渊源及其理论之成因;综合分析和探讨湿浊邪气的致病特点及临床症状,并结合现代医家对湿浊致病机理的研究现状,以指导湿邪体质病人的临床治疗及调护。

    2015年04期 v.35 328-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论著_思路与方法

  • 浅析桂枝汤中病反应之“遍身漐漐,微似有汗”

    潘霏;钟相根;

    中病反应是指患者服药后产生的主观或客观的有利于疾病向愈的反应,是药后起效的重要指征。明确经方药后中病反应,掌握达到中病反应的机理和方法,将极大提高经方现代临床治疗效果。通过对桂枝汤中病反应之微汗出的机理、使用方法、意义进行具体解析,明确了桂枝汤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以供临床应用参考,同时为经方现代临床应用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2015年04期 v.35 331-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从异病同治探讨当归四逆汤的应用规律

    鲍昭;骆天炯;

    "异病同治"是中医学最重要的特色之一,"病异"能够"同治"的关键在于"病"虽异而"证"相同。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恰是中医学的思想基石。当归四逆汤有温经通脉之功,现代适用的疾病谱广泛,内科、外科、妇科的多种不同疾病,只要符合血虚脉道失充,寒凝血脉滞涩的病机要点,即同属血虚寒凝证,皆可根据"异病同治"的理论用之取效。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优势,彰显了古方今用之妙。

    2015年04期 v.35 334-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从肝论治紧张型头痛

    俞悦;过伟峰;

    探讨"从肝论治"紧张型头痛的病因病因、辨证分型及治疗方药。查阅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紧张型头痛的文献报道,从头痛与肝的关系、从肝论治的分型、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当前"从肝论治"紧张型头痛临床研究的一些不足,并提出相应对策。紧张型头痛病变部位在肝,情志内伤为发病主因,辨证分型亦以"肝"为核心,"从肝论治"紧张型头痛已成为紧张型头痛治疗的主流。其治法方药主要有疏肝解郁、平肝祛风、清肝泻火、养血柔肝等。

    2015年04期 v.35 337-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论著_经验传承

  • 刘文峰教授运用中药治疗耳鸣

    王金荣;王德惠;刘文峰;

    刘教授认为,耳鸣的发生主要与肝肾关系密切。肝气郁滞,郁而化火,上扰耳窍,导致耳鸣;肾精亏虚或精血不足,髓海空虚,清窍失养,耳窍失聪。而大多数老年耳鸣患者多由肾精亏损而致,治疗上以补肾益精、开窍利耳、活血化瘀为主,刘教授自拟中药方剂(百合、连翘、葛根、骨碎补、仙灵脾等药)治疗。

    2015年04期 v.35 339-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杜丽坤教授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

    孙宇;马建;徐洪涛;杜丽坤;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一种较为多发的内分泌系统疾病,该病最早起源于我国,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中医将其归属于"瘿瘤"范畴,杜丽坤教授在临床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经验,认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发生与肝、脾密切相关,而气滞痰凝血瘀为其基本病因病机,遂总结了以活血行气、软坚散结为主的贝牧莪消丸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

    2015年04期 v.35 342-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4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曾庆琪教授辨证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

    焦刚亮;牛培宁;朱勇;曾庆琪;

    对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论治,曾庆琪教授从"气,血,寒,热,湿(痰),虚,风"7个方面入手,辨证分型,简化理论研究,注重临床实践,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为主要目的,将多年临床经验加以凝炼,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处方用药经验模式(临床思维方法),以肝为落脚点,疏肝通络散结方一以贯之,并以公式化的形式罗列,方便学用对临床处理此病大有裨益。

    2015年04期 v.35 34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章永红治疗乳腺癌经验

    钦东煜;章永红;

    乳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中医学在乳腺癌的诊疗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章永红教授勤求古训,探索创新,在乳腺癌诊治过程中有独到的见解。章教授认为,在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全程中始终存在正邪交争和虚实的消长变化,肝郁、痰瘀、癌毒和正虚是主要病理特点。正气亏虚、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痰瘀胶结,酿生癌毒,阻滞乳房为其病机。提出临证治疗时当以扶正补虚为基础,兼顾疏肝解郁、理气化痰、活血化瘀与清热解毒。

    2015年04期 v.35 346-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温法治疗痤疮

    杨俊;王盛隆;陈洁;

    中医药治疗痤疮有较好的疗效,而温法已逐渐成为痤疮的常用治法之一。温法主要适合于阳虚、阳郁型痤疮,其中属表邪郁滞者可治以辛温发散,属阳虚寒凝、痰瘀互结者可治以温化痰瘀,属下焦阳虚、虚火上浮者可治以引火归原,属脾虚清阳不升、郁而化火者可治以升阳散火。此外,在使用大队寒凉药治疗阳证实证痤疮时也可少佐辛温之品以助温通,并防止凉遏。温法治疗痤疮的理念丰富了痤疮的中医辨治理论,临证时应予以重视。

    2015年04期 v.35 349-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论著_临床研究

  • 冠心病中医脉诊客观化临床研究

    宋伟庆;陆小左;

    使用TD-Ⅲ型智能脉象信息检测仪器进行收集分析临床数据,提供中医脉诊的量化指标,对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前后脉象的改变进行观察。经统计结果表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U角增大并趋于正常值,press增大,t1减小,t5减小,h1值增大。根据其统计结果并进行探讨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并且在中医客观化诊疗疾病评价临床疗效方面进行初步试探,为今后中医诊疗的客观化进一步发展做铺垫。

    2015年04期 v.35 352-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

    沈华娟;葛惠男;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随之增加。中医药凭借其高治愈率、低复发率、价格低廉等特点在消化性溃疡治疗方面的地位逐步提升。目前,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分型、现代研究进展、代谢组学3个方面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单方面研究消化性溃疡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弊端,若三者结合研究消化性溃疡能更好的完善中医辨证分型,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其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5年04期 v.35 35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非小细胞肺癌的中西医分型分期相关性研究

    周建龙;梁静;邓青南;

    目的了解非小细胞肺癌的西医分型分期与中医证候分布的关系,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经病理学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共计383例,采用调查表形式,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组织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治疗前的中医证候情况等。结果Ⅰ期肺癌与Ⅲ期肺癌比较,中医证型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肺癌与Ⅳ期肺癌比较,中医证型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期肺癌与Ⅲ、Ⅳ期肺癌比较,中医证型分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Ⅰ期肺癌与Ⅱ期肺癌比较,Ⅲ期肺癌与Ⅳ期肺癌比较,中医证型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中医证型分别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有相关性,但是肺癌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分布无明显相关性。

    2015年04期 v.35 358-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治疗紫癜性肾炎

    章宸一瑜;孙轶秋;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为儿科最常见的三大继发性肾病之一,目前治疗上西医多选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多药物联合治疗,中医则以清热解毒化瘀为治疗大法,分阶段辨证论治,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病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有关研究文献梳理总结,以期对紫癜性肾炎开展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015年04期 v.35 361-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代谢综合征合并抑郁障碍的中医病机论治

    陈晓燕;金桂兰;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压力的增大,我国代谢综合征(MS)并发抑郁障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生机制相当复杂,现代医学尚无明确定论。主要探讨祖国医学对代谢综合征与抑郁障碍共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将其证型大致分为如下5种:肝郁气滞、脾虚痰阻、心肾不交、痰瘀互结及气阴两虚。以其为临床治疗代谢综合征及抑郁障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15年04期 v.35 364-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药组方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IFN-γ、IL-4、TGF-β1的影响

    夏嘉;江丽红;苏晓;姚重华;夏菁;张晓峰;杨旭鸣;陈薇薇;唐华燕;徐俊;

    目的观察自拟养阴清热、活血利水中药组、环磷酰胺组、中药组方联合环磷酰胺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IFN-γ、IL-4、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狼疮性肾炎病例共95例,随机分为中医组、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组31例,中医组31例,中西医结合组33例。中医组服中药组方每日1剂,分2次口服;西医组静滴环磷酰胺1.0 g/月;中西医结合组在中药组方的基础上静滴环磷酰胺0.6 g/月。分别观察3组治疗前和治疗6月后外周血清IFN-γ、IL-4、TGF-β1的表达。结果治疗前后中医组、西医组IFN-γ、IL-4、TGF-β1的组内比较(P<0.05),中西医组IFN-γ、IL-4、TGF-β1的组内比较(P<0.01)。治疗后IL-4 3个组的组间比较结果示中西医组在降低IL-4的水平方面分别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P<0.05)。结论养阴清热、活血利水中药组方可能是通过改善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中干扰素-γ、IL-4及TGF-β1的表达,从而发挥治疗效果。

    2015年04期 v.35 367-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

    毛湄;周晓平;

    目的观察"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成中医治疗组30例和西药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治疗,西药对照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2周为1疗程。采用便秘患者临床评分系统在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评分,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的缓解情况。结果中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优于西药对照组的70.0%(P<0.05)。2组便秘患者临床评分系统(CC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5),但中医治疗组降低的更加明显(P<0.05),表明2组治疗均有效果,但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治疗能缓解便秘症状。结论 "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疗效显著。

    2015年04期 v.35 370-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结直肠早癌及癌前病变内镜治疗和中医论治

    尹龙龙;韩树堂;

    结直肠癌大多起源于结直肠早癌及腺瘤等癌前病变,若在发展到浸润癌之前发现并予以切除,即可取得预防或根治效果。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EMR/ESD技术的不断成熟,从早期诊断到治疗及预后,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优点突出,但要严格把握其适应症,由于技术难度大,出血、穿孔等是常见并发症。EMR/ESD是经济、安全、可靠的治疗结直肠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方法,同时中药治疗疗效肯定。

    2015年04期 v.35 373-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溻渍加TDP治疗仪治疗关节腔积液60例

    聂大庆;王成武;

    目的观察中药溻渍加TDP治疗仪治疗关节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技术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西医诊断为关节腔积液并且中医辨证属寒湿凝滞证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全部病例120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汤剂常规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口服中药汤剂基础上,加用中药溻渍配合TDP治疗仪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关节腔积液疗效临床痊愈31例(51.67%),显效3例(5%),有效21例(35%),无效5例(8.33%),总有效率达91.67%,中药溻渍配合TDP治疗仪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病人膝关节肿胀、积液,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结论中药溻渍配合TDP治疗仪能够借助药力和热力综合作用于病位,通过扩张的毛细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及体外微量给药的作用,保护滑膜,改善营养状态,减少炎症渗出,促进关节液吸收,缓解疼痛,滑利关节。

    2015年04期 v.35 376-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内服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冯涛;杨洪建;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联合PFNA治疗法,对照组仅采用PFNA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利于消除肿胀、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

    2015年04期 v.35 378-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痛的中西医诊断

    李田田;孙伟伟;赵瑞华;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及工作压力的加重,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所致的慢性盆腔痛缠绵难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祖国医学历代医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痛都有一定的认识,现在越来越多国内外研究者开始关注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慢性盆腔痛,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慢性盆腔痛诊断明确才可正确指导治疗。

    2015年04期 v.35 381-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加味没竭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痛经

    詹瑾;王婷婷;须义贞;赵莉;

    目的观察加味没竭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0例服用加味没竭片,对照组60例服用血府逐瘀胶囊,2组均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痛经情况评分总有效率90%,治疗后患者痛经程度较治疗前降低(P<0.05);中医证候评分总有效率90%。对照组痛经情况评分总有效率86.67%,治疗后患者痛经程度较治疗前降低(P<0.05);中医证候评分总有效率93.33%。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痛经程度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无差别(P>0.05)。2组治疗前后CA125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没竭片能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痛经程度,与血府逐瘀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程度、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均无统计学意义。

    2015年04期 v.35 384-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辨证治疗粉刺性乳痈32例

    黄何尘;万华;吴雪卿;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粉刺性乳痈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32例粉刺性乳痈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表现及其变化,辨为肝经蕴热证和余毒未清证,施以相应的内外治法,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粉刺性乳痈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辨证治疗粉刺性乳痈的痊愈时间为25.66(20~44)d,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率为6.25%(2/32)。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粉刺性乳痈可缩短痊愈时间,复发率较低。

    2015年04期 v.35 387-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动物药

  • 蜈蚣加工炮制的研究进展

    季存蕊;孙佳明;张辉;

    蜈蚣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作为中药使用已有悠久的历史。蜈蚣的加工炮制主要可分为加辅料和不加辅料两类,为减弱其毒性多炙焙后应用,常采用烘焙法。蜈蚣主要化学成分为组织胺样物质和溶血性蛋白质,此外尚含多种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以及酶、糖类、脂肪酸等。蜈蚣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和通络止痛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湿顽痹和顽固性头痛等。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蜈蚣具有抗肿瘤、抗惊厥等多种药理作用,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通过归纳和探讨蜈蚣的炮制方法及作用、化学成分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应加强蜈蚣加工炮制的研究,为其更好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2015年04期 v.35 390-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8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论著_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

  • 朝鲜淫羊藿主要性状遗传参数及性状间相关的研究

    莫朗基;刘知源;江歆美;李杨;胡全德;李宜平;邱智东;

    目的研究朝鲜淫羊藿主要性状遗传参数及性状间相关,为其栽培及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测定朝鲜淫羊藿的株种籽数、株结果数、根茎长、果种籽数、根茎重、地上重、全株重、叶面积、茎高、株高、茎粗,计算变异系数。结果朝鲜淫羊藿地上重、叶面积2个性状在结籽型株与不结籽型株中变异系数均表现较高;结籽型株和不结籽型株地上重、叶面积均与株高和茎高2个性状相关密切;结籽株型的性状平均值高于不结籽株。结论朝鲜淫羊藿地上重、叶面积在群体中个体差异大;朝鲜淫羊藿丰产类型选择中以株高和茎粗为相关性状进行间接选择,效果良好、方法简单;朝鲜淫羊藿地上和地下性状发育好的植株才能结实。

    2015年04期 v.35 393-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实验研究

  • 运脾方药对幼龄营养性肥胖大鼠瘦素胰岛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职冬丽;王明明;

    目的观察苍术山楂颗粒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幼龄营养性肥胖大鼠体质量、血清瘦素及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刚离乳(3周龄)SD大鼠,诱导幼龄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4周后予苍术山楂颗粒灌胃治疗,观察幼龄营养性肥胖模型大鼠体质量、瘦素及胰岛素的变化。结果苍术山楂颗粒灌胃幼龄营养性肥胖大鼠4周后,治疗组大鼠的体质量(375.50±13.19)g明显低于模型组(404.10±2.59)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大鼠的血清瘦素(2.51±0.38)ng/m L较模型组(3.37±0.21)ng/m L有所下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鼠的血清胰岛素(13.27±0.60)m IU/L明显低于模型组(18.39±0.82)m IU/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苍术山楂颗粒通过降低幼龄营养性肥胖大鼠体内较高的瘦素及胰岛素水平来达到减重的目的。

    2015年04期 v.35 396-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半枝莲总黄酮对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能量代谢的影响

    马霄;邵南齐;陈晓敏;苗明三;

    目的探讨半枝莲总黄酮对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建立反复脑缺血再灌注致学习记忆障碍小鼠模型。测定LD及Tch E、LDH、ATP活力。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半枝莲总黄酮中剂量组可显著提高小鼠脑Tch E活力(P<0.01);半枝莲总黄酮大、中剂量组均能显著、明显降低小鼠脑LD含量(P<0.01,P<0.05),半枝莲总黄酮大、中剂量组均可显著、明显提高小鼠脑LDH活力(P<0.01,P<0.05);半枝莲总黄酮大、中剂量组均能显著、明显提高小鼠脑Na+-K+-ATP、Ca2+-Mg2+-ATP、Ca2+-ATP酶活力(P<0.01,P<0.05)。结论半枝莲总黄酮对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引起的脑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有关。

    2015年04期 v.35 399-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解郁开心丹对抑郁模型大鼠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周庆莹;刘宏岩;

    目的观察解郁开心丹对抑郁模型大鼠血清皮质醇、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方法将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每组10只;用慢性应激结合孤养的方式造模。造模后给药,阳性药物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混悬液10 mg/d;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解郁开心丹2.0,1.0,0.5 g/d(给药体积为每100 g体质量给予1.0 m L),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28 d。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清皮质醇、β-内啡肽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大鼠的血清皮质醇含量明显减少,β-内啡肽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解郁开心丹具有与西药抗抑郁药物氟西汀同样的抗抑郁作用,且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大鼠的血清皮质醇、β-内啡肽的平衡有关。

    2015年04期 v.35 401-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丹瓜方干预Apo E^-/-糖尿病模型小鼠脑组织IGF-1表达研究

    颜群芳;陈依楚;黄苏萍;衡先培;陈燕;李亮;王思梅;康文倩;陈超云;叶梦捷;郑沪琳;

    目的探讨丹瓜方对Apo E^-/-糖尿病模型小鼠脑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究丹瓜方防治糖尿病脑病的部分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对Apo E^-/-小鼠塑造糖尿病模型。将成模后的小鼠按体质量分层,依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模型组、丹瓜方组、吡格列酮组、联合组,每组8只。选取血糖正常的同龄同品系C57小鼠8只作为对照组。分组灌胃干预12周。ELISA法测定IGF-1表达。结果与C57组IGF-1(19.89±0.95)ng/m L比较,其余各组均明显降低(P<0.01);丹瓜方组(14.31±0.99)ng/m L和联合用药组IGF-1水平(11.58±0.92)ng/m L明显高于模型组(7.25±0.42)ng/m L;丹瓜方组IGF-1水平明显高于联合用药组(P<0.01)。结论通过适度提升糖尿病鼠脑组织中IGF-1表达,可能是丹瓜方防治糖尿病脑病的部分机制。

    2015年04期 v.35 404-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黄芪注射液影响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王俭;胡溪恬;刘巧;杨颖;杨恺瑞;胡秀华;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在体外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DAPI荧光染色观察黄芪注射液作用后A375细胞凋亡情况,设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黄芪注射液对A375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检测黄芪注射液作用后A375细胞中caspase-3蛋白活性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黄芪注射液处理组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见到明显的凋亡小体,且呈时间和质量浓度依赖;同时发现黄芪注射液可使A375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并呈浓度依赖性;caspase-3蛋白活性检测发现,100,200 mg/m L的黄芪注射液不影响Caspase-3的活性,300,400 mg/m L的黄芪注射液降低Caspase-3的活性。结论黄芪注射液有诱导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细胞凋亡的作用,其诱导黑色素瘤凋亡是通过影响Caspase-3蛋白非依赖性途径实现的。

    2015年04期 v.35 407-409+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扶正剔邪搜络方改善肺纤维化大鼠肺功能的机制研究

    练毅刚;张立山;吴华阳;闫玉琴;王晨;周绍忠;关秋红;李德莹;苏惠萍;

    目的通过扶正剔邪搜络方治疗肺纤维化大鼠,观察不同时相大鼠肺功能与血清指标关系,探究其作用机制及适宜疗程。方法将12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激素组,每组32只。使用气管内推注博莱霉素以建立肺纤维化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24 h,中药组使用扶正剔邪搜络方,0.74 g/(kg·d),激素组使用泼尼松,5 mg/(kg·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使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在用药后第7、14、28、45 d时,分别观察每组肺吸气阻力(Ri)、顺应性(Cl)、用力肺活量(FVC)、吸气阻力(Ri)、呼出气量为25%~75%肺活量时平均流量(FEF25%-75%)变化、第0.2秒末呼出容积(Fev0.2)。结果 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14 d时FVC、FEF25%-75%、Cl显著性升高(P<0.01),28,45 d时Fev0.2、Ri、FEF25%-75%、C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Ⅲ型胶原14、45 d中药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3)中药组Smad3、4蛋白表达明显低于西药组,Smad7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西药组。结论扶正剔邪搜络方可改善肺纤维化大鼠肺功能,其作用机制为调节Smad蛋白及降低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来延缓肺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2015年04期 v.35 410-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论著_方药纵横

  • 常用抗疲劳中药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崔换天;王丽;王洪武;边育红;

    目的近些年来,中药在抗疲劳方面以其毒副作用低,效果明显等优势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针对补气助阳,养阴清热与理气疏肝3类抗疲劳治则中常用的中药及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方法查阅文献。结果中药可通过加强机体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及减少机体由于疲劳引起的代谢产物堆积;或通过改善疲劳所致骨骼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及调节免疫等发挥抗疲劳作用。结论中药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疲劳作用,开发中药抗疲劳产品将成为今后中药的研究方向之一。

    2015年04期 v.35 415-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15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论著_针灸推拿

  • 火针疗法的机制及其治疗丹毒研究进展

    张盼;王遵来;葛超;黄朋涛;左海峰;

    目的总结近年来火针疗法的机制及其治疗丹毒的研究进展。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进行检索(1994-),以"火针""机制"及"丹毒"为关键词,对搜索到的火针疗法的机制研究报道及火针治疗丹毒的研究报道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对火针疗法机制的认识逐渐完善,火针治疗下肢丹毒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火针治疗丹毒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4期 v.35 418-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6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早期针刺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机制探讨

    王雪飞;赵因;王麟鹏;

    痉挛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早期针刺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疗效显著,但其机制尚不明确。通过从兴奋性氨基酸与抑制性氨基酸平衡、γ-氨基丁酸受体环境、神经肽P物质以及离子通道失衡等角度探讨脑卒中后痉挛的发病机制,探寻针刺抗痉挛的可能靶点和作用途径,为脑卒中后痉挛的针刺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临床更好地确定卒中后痉挛针刺介入的时机提供科学依据。

    2015年04期 v.35 42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医史文献

  • 近百年来对《内经》治则的研究

    陈杰;李海峰;

    对近百年来关于《内经》治则的研究作一综述。治则为治疗疾病的法则或基本原则,可分为多个层次,层次高者可下统低者。治病求本之"本"有阴阳之气、证、证与病机结合及体质等新的含义,其应用当辨证或辨病与辨证结合。"标本"有先后病、病机主次、正邪、疾病因果、病因与症状等不同含义,其应用分标本先后与标本兼治。因势利导的具体应用涉及病位、病势、疾病周期、气机、正邪、天地人等诸多方面。

    2015年04期 v.35 425-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变态反应性鼻炎中医证型与白介素-2受体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孙欢欢;王东方;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中医证型与白介素-2受体的相关性,为临床中医辨证提供客观指标。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提炼,并归类整理。结果变应性鼻炎的客观免疫指标IL-2R与中医证型肺经伏热、肾阳不足、脾气虚弱、肺气虚寒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研究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体征,观察IL-2受体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寻找有助于临床辨证的客观化指标。

    2015年04期 v.35 428-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曹蓓;王旭;

    目的综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方法对相关文献整理。结果糖尿病肾病多由情志不调、饮食不节等病因引起而形成的本虚标实之证,通过辨证论治、专方治疗等进行相应的治疗,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尤其是早期肾病及临床肾病疗效显著。结论中医药治疗既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而且安全、有效。

    2015年04期 v.35 430-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