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_“973”专项

  • 胃脘痛“同功穴”分析

    徐小茹;王富春;

    目的总结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胃脘痛的腧穴规律,整理胃脘痛"同功穴"规律谱,为腧穴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网络检索与人工检索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胃脘痛的腧穴,分析胃脘痛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对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胃脘痛的腧穴进行频次统计分析,腧穴归经分析,腧穴归属部位分析,规律谱分析,并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205部古医籍以及312篇现代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胃脘痛的腧穴共有54个,其中出现频次为27(100%)的腧穴有7个;在归经方面,以足阳明胃经腧穴最多,占总腧穴的24.07%;从腧穴所在部位看,以胸腹部最多,占总腧穴的35.19%。结论我们将使用频次在24次以上的腧穴纳入一级谱,共有16个,一级谱中的16个"同功穴"与《国家标准·腧穴主治》高度一致,与古今文献记载也基本一致。

    2015年02期 v.35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学术探讨

  • 再论中医整体观

    先小乐;肖相如;

    整体观念虽然被认为是中医学指导思想中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准则,但纵观古代医书,并未有整体观念的特定词语。在1948年前后,随着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逐渐形成与发展,使得整体观念不仅具有实践性、科学性,还具有现代化理论的思想内涵。整体观念的特点在于对疾病的考察要求站在全局的立场,对疾病相关的要素进行综合的分析。了解其哲学根源,充分借鉴古人的"天人相应"思想与修道养生,从思想上深刻认识整体观念,可更好地指导中医养生和临床实践。

    2015年02期 v.35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0 ]
  • 《内经》病因理论对陈无择“三因学说”的影响

    禄颖;翟双庆;

    从《内经》病因理论对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的影响入手,探讨了陈无择首提三因论、明确外所因之"六淫",以及确立内所因七情病因等几个方面对于《内经》的继承和发展,而三因学说的提出也标志着中医病因学基本理论体系框架的形成,并成为中医病因学理论的基石。

    2015年02期 v.35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论著_思路与方法

  • 感冒后咳嗽从风咳论治诊治思路

    姚婧;谭长磊;王云方;唐铖;朱佳;

    感冒后咳嗽是临床常见疾病,治疗较困难,朱佳教授发现感冒后咳嗽患者常伴有阵发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咽痒,甚呈挛急性咳嗽,每因说话、冷热空气、异味刺激、情绪波动而诱发或加重。朱师在长期临证基础上,提出感冒后咳嗽风邪致病存在内风与外风共存为患的特殊性,此乃感冒后咳嗽难治性的关键所在。朱师以"祛风宣肺止咳"为治疗大法,拟定祛风宣肺方治疗感冒后咳嗽,重视祛外风和息内风并举,使邪尽去而咳止。

    2015年02期 v.35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7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调养原则指导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病人群的康复

    高尚凯;张焱;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多数患者复发的原因都与其不当的生活方式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运用中医养生理论对患病人群进行调养指导以促进其康复,首先针对其体质因素。根据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病人群的当前临床康复情况,着重阐述运用中医调养的原则与方法,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与干预,从改善患者的体质状态入手,以期促进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病人群的康复,更有效地辅助临床治疗。

    2015年02期 v.35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论著_经验传承

  • 表里双解法治疗病毒性外感热病

    郑鑫;王志英;

    病毒性外感热病起病急、传变快,常表现表里同病。应用表里双解法治疗该病既可以祛邪外出,也可以防止病邪深入,达到表里同治,内外分解,防止病邪传变,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的作用。临床应用关键要抓住表里俱病、表里不和的病机。表里双解法内涵丰富,常以解表清里、解表通下、解表和里及汗清和下四法联用等,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然而目前尚无统一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且对发挥治疗作用的机理研究不够深入。为更好应用于临床,应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

    2015年02期 v.35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杜克宽诊治小儿肺炎喘嗽

    涂一世;朱霞;

    杜克宽教授认为小儿肺炎喘嗽病机关键在于小儿肺脾肾三脏的不足,尤其是肺气不足是内因;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首犯肺卫,入里化热,灼津为痰,或与体内食郁湿邪相合,则形成痰热壅肺之症,疾病后期以肺脾气虚为主;治疗上强调祛邪不伤正,扶正勿敛邪,临证初期多以泻白散加减治之;在肺炎喘嗽恢复期,多处以玉屏风散、桂枝汤合生脉散加减,肺脾同调,且常用自拟茴芥散熨贴患儿背部,内外合治,共奏化痰平喘、调整脏腑气血,达到祛邪扶正的目的。

    2015年02期 v.35 128-129+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早期糖尿病肾病经验方用药规律

    文玉敏;董兴鲁;严美花;李平;

    目的借助数据挖掘方法对文献报道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经验方进行分析,研究药味组成和配伍规律。方法文献检索自建库至2013年的中国知网等5个文献数据库,通过统一的检索式,双人筛选并录入信息,以SPSS clementine12.0对清洗后的数据行频数统计、GRI关联规则算法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34篇,方剂137首,涉及药物154味。通过频数分析筛选常用药32味,出现频率最高药味依次为生黄芪、丹参和生地黄。关系网络模型得出治疗的主药,生黄芪、丹参、生地黄、山药、川芎及山茱萸,相互间存在强关联性。关联规则得出药物配伍规律22条。结论应用多种数据挖掘方法,系统总结了目前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经验方的药物组成配伍规律,为临床用药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2015年02期 v.35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论著_临床研究

  • 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MMP-9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王朝阳;张茂林;鲁启洪;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将7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14 d。治疗前后分别测定2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及血清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12.56±2.69)分比(15.48±3.15)分]、血清MMP-9水平[(165.36±42.74)ng/m L比(207.89±46.21)ng/m L]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MMP-9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有关。

    2015年02期 v.35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生脉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喇素荣;

    目的观察生脉胶囊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CHF患者60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入院均给予抗心衰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生脉胶囊,3粒/次,3次/d;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片口服治疗,20 mg/3次/d;2组均治疗3周为1疗程,观察治疗1疗程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6 min步行距离改善情况,并观察2组LVEF、FS、E、A、E/A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LVEF、FS、E、A、E/A、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侯积分、6 min步行距离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生脉胶囊配合抗心衰常规治疗可有效缓解CHF患者临床症状。

    2015年02期 v.35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状态60例

    澹台印军;刘华;侯小光;刘运莲;

    目的分析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伴抑郁状态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干休所诊治及住院的UAP伴抑郁状态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黛力新,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HAMD量表评分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HAMD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HAMD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UAP伴抑郁状态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状态,促进病情康复。

    2015年02期 v.35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

    盛叶;张琪;

    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在改善症状、提高疗效方面具有优势。从作用机理方面对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进行了简要论述。近几年国内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文献报道,临床研究领域主要体现在对中医治法的研究上,实验药理方面则以调控脂质代谢为主,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相对较少。

    2015年02期 v.35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心肌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王丽英;王国军;张彦玲;王志芹;田贵敏;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普佑克(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AMI经普佑克溶栓治疗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普佑克溶栓治疗。观察组溶栓治疗后即刻加用丹红注射液静滴治疗,对照组只采用溶栓后常规治疗。2组患者均以7 d为1疗程。对比2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胸痛缓解情况,并测定2组患者血清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溶栓3 h内心率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 Tn I、CK-MB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1疗程后NT-Pro-BNP、Hs-CRP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经普佑克溶栓后加用丹红注射液,可降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有效地缓解胸痛症状、降低血清NT-Pro-BNP、Hs-CRP水平,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2015年02期 v.35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益气养阴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

    沈学然;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中药对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DA)的治疗作用及其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2型DA患者1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入院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加用益气养阴中药参芪复方治疗,参芪复方由人参、黄芪、山药、生地黄、天花粉、山茱萸、制大黄、丹参组成,水煎服,3次/d,150 m L/次;对照组只进行糖尿病常规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8周,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IL-6水平、中医症候积分改善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IL-6分别为(2.41±1.16)mg/L、(4.69±1.56)mg/L,(7.44±3.12)ng/L、(10.60±5.6)ng/L,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比较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4周后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8周后2组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4周及治疗前下降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4、8周时中医症候积分(16.42±4.44、9.39±3.1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8.29±2.77、12.31±4.38)(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中药参芪复方可有效改善DA患者临床症状,降低hs-CRP、IL-6水平,改善患者血管炎症状态。

    2015年02期 v.35 147-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化痰祛瘀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文庆贤;郭萍;蒋树龙;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TACE治疗),治疗组35例(化痰祛瘀方+TACE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肝功能、KPS评分、肿瘤标志物、瘤体大小、中医证候评分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总有效率分别是65.71%和4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治疗组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KPS评分)及中医证侯(乏力、胁痛、腹胀、便溏、纳差)方面具有优势(P<0.05)。结论化痰祛瘀方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能有效改善肝功能、生活质量及中医证候指标。

    2015年02期 v.35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中药热敷联合钙镁合剂及谷胱甘肽防治草酸铂的周围神经毒性

    冯献斌;冯驭臣;宁雪坚;斯韬;石彧;韦敏梅;

    目的评价中药热敷联合钙镁合剂及谷胱甘肽防止含草酸铂方案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用中药热敷联合钙镁合剂及谷胱甘肽治疗30例,对照组单用钙镁合剂联合谷胱甘肽治疗30例。结果试验组患者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患者周围神经毒性持续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热敷联合钙镁合剂及谷胱甘肽防治含草酸铂方案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利于扩张血管、促进血流加快。

    2015年02期 v.35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孙盼盼;冯兴中;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累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是糖尿病患者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三大慢性并发症之一。现代医学对于DPN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是与血管神经障碍、代谢障碍和血液成分改变等因素相关,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周围神经的节段性脱髓鞘和轴突变性或两者兼有。至此,长久以来西医除控制血糖和对症治疗外,尚无切实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表明,中医药治疗DPN疗效确切,具有多靶点、多层面、多途径等优势。

    2015年02期 v.35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腹泻62例

    王万卷;宗湘裕;杜长海;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腹泻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温肾健脾方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4周后对中医证候疗效做出评价。结果 2组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94.1%,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健脾方联合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慢性腹泻效果优于单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2015年02期 v.35 15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自拟灌肠汤治疗术后黏连性肠梗阻

    霍巨;

    目的观察自拟灌肠汤对治疗术后黏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由我院肛肠科收治的黏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0例,治疗组20例。对照组给予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使用抗生素等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灌肠汤150 m L保留灌肠,早晚各1次,至患者恢复排气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恢复排气、胃管拔除及恢复正常饮食时间,比较入院后第2、4、6天中医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治疗组患者恢复排气的平均时间(38.86±18.76)h较对照组(59.24±24.33)h明显提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拔除胃管的平均时间(4.36±1.78)d较对照组(5.34±2.05)d有所提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恢复正常饮食平均时间(4.27±1.24)d较对照组(5.75±1.58)d有所提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4、6天治疗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体征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灌肠汤能使术后黏连性肠梗阻患者恢复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明显提前;自拟灌肠汤能够明显改善术后黏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和体征。

    2015年02期 v.35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布氏杆菌病

    王海波;刘海春;王振清;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三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布氏杆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慢性布氏杆菌病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片+多西环素片口服治疗,2组患者均以治疗3周为1疗程,间隔1周后,继续第2疗程,对比治疗2个疗程后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痊愈率为98.6%,对照组痊愈率为70.0%,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8例(11.4%),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26例(37.1%),组间比较(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三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布氏杆菌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治疗慢性布氏杆菌病的有效治疗方案。

    2015年02期 v.35 16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七白膏的美白作用

    全雪莲;张广中;

    古代医家非常重视颜面皮肤美容的外治法,并且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美容美白方及丰富的中医美容相关治法理论,据有文字记载起,可追溯至两千年前,而现代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外用中医美容美白方药收到了较好的疗效,可安全而有效地改善皮肤色泽和质地,其机理逐步被现代药理所证明。七白膏作为爱美女性喜爱的美白方之一,时至今日,各种美白产品中也有它的影子,为了正确评价七白膏外用美白的疗效,并对七白膏的临床应用及相关产品研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2015年02期 v.35 16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 ]
  • 艾滋病中医脏腑气虚证候与CD4+及CD8+ T淋巴细胞相关性研究

    罗威;刘贤会;张贺峰;

    目的观察艾滋病中医脏腑气虚证候与CD4+、CD8+T淋巴细胞相关性。方法通过对艾滋病中医脏腑气虚证候患者免疫学指标的观察,初步探讨艾滋病肺气亏虚证、脾气亏虚证、肾气亏虚证与CD4+、CD8+T淋巴细胞的内在相关。结果 153例患者中,肺气虚证患者48例,脾气虚证患者70例,肾气虚证患者35例;CD4+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T比值比较:肺气虚证与脾气虚证、肾气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气虚证与肾气虚证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肺气虚证患者较脾气虚证、肾气虚证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下降更明显,CD4+/CD8+比例失调更显著,其免疫损伤和破坏更严重,更易发生机会性感染,病情亦相对较重。

    2015年02期 v.35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2013年辽源市医保65岁以上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

    张欣;曲晓宇;张四喜;刘敏;

    目的了解辽源市基层医疗机构老年患者基本医疗保险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药品使用状况及特点。方法对2013年辽源市医保系统数据库中65岁以上住院患者的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限定日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一共36种中药注射剂被使用,其中医保甲类药品种比例为25%,乙类药为75%,其中祛瘀剂的品种、销售金额居榜首;单品种血塞通的DDDs排序居前列。结论应注意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建议"医保"甲类目录应适当调整并增加品种。

    2015年02期 v.35 17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动物药

  • 僵蚕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

    李晶峰;孙佳明;张辉;

    僵蚕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惊痫抽搐。僵蚕生品不宜入药,炮制方法多采用麸炒,包括蜜炙麸炒,姜炙麸炒等。僵蚕主要活性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草酸铵,少量微量元素。僵蚕具有抗凝、抗血栓、抑菌、抗惊厥、抗癌、催眠等药效。

    2015年02期 v.35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6 ] |[阅读次数:0 ]

论著_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

  • 临江市中药资源调查研究

    于洋;李晓华;张丽轩;赵君强;王博文;胡全德;李宜平;

    通过对临江市中药资源的系统调查,并走访调查当地中药传统知识的应用情况,研究临江中药资源种类、蕴藏量及药用价值,为当地野生中药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指导。采用样地、样方定点调查,结合野踏非定点方式调查中药资源分布,同时统计相关数据。共调查野生药用植物86科331种。首次报道东北地区新物种菊科款冬,不仅掌握了临江市款冬的分布及发育状况,同时为《东北检索表》的完善提供重要依据。

    2015年02期 v.35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实验研究

  • 头针结合艾灸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内BDNF的影响

    周钰;牛相来;林子歆;方丽娜;周伟;霍新慧;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艾灸对脑瘫幼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以及对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 7日龄清洁级新生SD幼鼠7窝共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头针组(C组)、艾灸组(D组)和头针结合艾灸组(E组),造模成功后,采用头针、艾灸治疗2周后,对幼鼠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行为学观察各组幼鼠Y迷宫实验结果;术后18 d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皮质BDNF阳性表达结果。结果假手术组Y迷宫实验耗时和BDNF阳性表达结果均低于模型组;各治疗组之间比较,Y迷宫实验结果头针结合艾灸组(67.71±7.60)优于头针组(74.73±8.06)(P=0.39<0.05)和艾灸组(81.18±10.1)(P=0.00<0.01);BDNF阳性表达结果头针结合艾灸组(20.46±2.03)与头针组(18.95±1.62)相比,P=0.43<0.05。结论治疗组均能改善幼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提高BDNF阳性表达结果,以头针结合艾灸组效果最好;头针结合艾灸治疗可以提高BDNF水平的表达并发挥其生物活性,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2015年02期 v.35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北虫草素对体外小鼠肝癌H22细胞增殖及肝癌鼠血清中IL-2/TNF-α水平的影响

    张莉莉;陈伟;梁国强;

    目的探讨北虫草素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肝癌H22细胞的增殖和H22荷瘤肝癌小鼠血清中IL-2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用5,10,20,40,80 mg/L的北虫草素处理H22细胞48 h后,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采用细胞接种的方法建立H22肝癌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IL-2和TNF-α数值。结果北虫草素呈剂量依赖性抑制H22细胞增殖(F=105.333,P<0.001);环磷酰胺组、北虫草素中高剂量组小鼠瘤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抑瘤率分别为55.60%,32.94%,43.94%。与对照组比较,北虫草素中高剂量组IL-2及TNF-α在血清中的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北虫草素能明显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2015年02期 v.35 18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论著_方药纵横

  • 养心通脉方研究述评

    郑景辉;

    养心通脉方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先生运用"扶养心气,和通血脉"之法治疗胸痹心痛的有效名方,现在已经提取其有效成分制成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目前多位学者已经在临床疗效评价、基础机理方面开展研究,发现临床方面治疗冠心病心血瘀阻证、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伴胰岛素抵抗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在机理学方面发现养心通脉方能够改善心肌缺血、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促进血管再生、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缺血心肌的修复等功能,并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了其作用的相关蛋白。

    2015年02期 v.35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黄花草木犀总皂苷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严铭铭;吴程彦;尉忠贤;付美丽;刘畅;田双;邵帅;

    目的以MCF-7、PC3M、ACC、A549、SW620几种肿瘤细胞株为研究对象,体外加入黄花草木犀总皂苷,研究黄花草木犀总皂苷对几种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CCK-8法检测黄花草木犀总皂苷对5种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黄花草木犀总皂苷对MCF-7、PC3M、ACC、A549、SW620肿瘤细胞株均有细胞毒作用,但对正常细胞株的毒性作用则明显较低,对MCF-7、PC3M、ACC、A549、SW620作用72 h时的IC50分别为0.45、0.73、1.05、1.17、1.19 mg/m L。结论黄花草木犀总皂苷能有效抑制5种肿瘤细胞株增殖,且对正常细胞株毒性较小,筛选出对黄花草木犀总皂苷最敏感的肿瘤细胞株为MCF-7、PC3M肿瘤细胞,值得进一步开展基础及临床研究。

    2015年02期 v.35 191-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论著_针灸推拿

  • 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诊疗特点文献分析

    翟炎冰;刘志顺;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的诊疗特点和规律。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1959—2014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4年)、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1979—2014年)、PUBMED(1966—2014年)中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文献,分析总结常用的针灸干预措施、辨证特点、选穴刺法、针灸频次、疗程、疗效、随访及安全性。结果纳入19篇文献中,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以辨病为主,并可结合辨证(症)配穴,常取皮损部位、血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风池等穴位;以综合疗法为主,其中,皮损局部梅花针叩刺至少量出血,再配合灸法最为常用;治疗频次多为隔日1次,总疗程多在4~8周。结论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的近期疗效较好,可缓解相关症状,且可有一定的远期疗效,安全性较好。

    2015年02期 v.35 193-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针刺联合肌力训练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

    王宝成;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肌力训练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9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盆腔瘀血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肌力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治疗后2个月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盆腔静脉内径及静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个月,2组盆腔静脉内径及静脉流速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静脉内径(4.5±1.8)mm,静脉流速(92.3±4.6)mm/s]较对照组[静脉内径(4.7±2.1)mm,静脉流速(71.5±4.5)mm/s]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超声检查结果判定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肌力训练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可改善盆腔血流状况,达到通络止痛和增加盆底肌肉肌力和弹性的目的。

    2015年02期 v.35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穴位注射配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直肠前突

    席锋祥;王常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直肠前突(R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RC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采用PPH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维生素B1穴位注射治疗,注射穴位包括上巨墟、足三里、神门、天枢、咳肛及背俞穴,对照组患者不进行穴位注射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直肠肛管测压改善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9 d后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舒张压、肛管静息压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好转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5.0%)(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PPH术可显著改善RC患者临床症状,有效地保护肛门功能,提高肛管最大收缩压和肛管舒张压,降低肛管静息压。

    2015年02期 v.35 198-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的影响

    艾雅琴;钱爱玉;

    目的观察中医针刺疗法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8月于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术后在常规处置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合谷、三阴交、气海、关元,对照组产妇术后只采用常规处置。结果 2组产妇产后当天及产后第1天宫底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产后第2~5天每日宫底高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第1~5天每日宫底下降高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48 h出血量及恶露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产妇产后第2天血HGB、RBC水平均较产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第2天血HGB、RB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配合针刺治疗,可有效促进产妇子宫收缩,缩短恶露持续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加快子宫复旧。

    2015年02期 v.35 201-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针灸联合体感音乐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

    岳红霞;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体感音乐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且确诊为PSD的患者90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体感音乐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针灸治疗,2组均以2周为1疗程,对比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满意指数A(LSIA)、ADL评定Barthel指数、客观生活质量评定(QLI)、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AMD、PSQI较治疗前显著下降,LSIA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治疗后HAMD、PSQI、LSIA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PSQI、LSIA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QLI、ADL、Fugl-Meyer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联合体感音乐可有效改善PSD患者抑郁情绪、睡眠质量及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PSD患者康复作用显著。

    2015年02期 v.35 203-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火针刺络放血治疗下肢复发性丹毒临床疗效

    张盼;王遵来;黄朋涛;葛超;左海峰;苑婷;

    目的观察火针刺络放血治疗下肢复发性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下肢丹毒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三棱针刺络放血及粗火针密刺放血治疗,对照组用普通三棱针在阳性血络放血,病变部位点刺放血。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记录疗后1年随访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0%(0/30);对照组复发率为6.90%(2/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治疗丹毒的作用机理有以下两点:1)温通经络,行气解郁。2)开门去邪,以热引热。

    2015年02期 v.35 206-207+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医史文献

  • 名医类案三部中《伤寒论》热利三方案例分析

    王倩;傅延龄;

    对名医类案三部中以葛根芩连汤、黄芩汤或白头翁汤为主方的临床医案进行统计分析,三方方证同中有异,主治同为热性下利,葛根芩连汤证多在气分,可由表邪入里而见下利兼表证者,治疗可辅以解表之品;黄芩汤证可及血分,常以气机郁滞为重而见少阳枢机不利的表现,治疗多加用理气行滞之品;白头翁汤证热毒最甚,且易化燥,病入血分而多见便下脓血,组方常配伍清热凉血之品。药量方面,对于病重势急者,各药味除甘草外均有大剂量应用者。临床需明辨主证以对三方鉴别选用,并根据具体病情、病势及兼证予以配伍及施量。

    2015年02期 v.35 208-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针灸治疗干眼症概况

    卢霞;叶永铭;

    目的对针灸治疗干眼症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和Medline进行检索(1994-至今),以"针灸""针刺""干眼症""干眼"为关键词,收集、整理搜索到的针灸治疗干眼症的临床试验研究报道,对报道中的治疗方式、选穴配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多以近部取穴与远部取穴相配合,多以睛明、攒竹、丝竹空、瞳子、太阳为主穴,或配以电针、灸疗、耳穴贴压、穴位注射等治疗手段。结论针灸治疗干眼症方法多样,在临床上均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2015年02期 v.35 212-213+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5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癌因性疲乏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王海明;李柏;

    目的总结近年来中医药在改善癌因性疲乏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对国内外运用中医学理论认识癌因性疲乏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运用各种中医药方法进行临床干预的研究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中医学在癌因性疲乏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逐渐形成完善的认识,中药复方,单体及针灸推拿等多种干预手段均有一定疗效。结论中医药在改善疲乏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综合运用各种祖国医学干预手段并结合有氧运动疗法将成为改善癌因性疲乏的重要方法。

    2015年02期 v.35 214-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