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晶;李娜;律广富;杨擎;越皓;曲晓波;
目的研究鹿角胶对环磷酰胺致血虚小鼠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组、模型组、玉屏风胶囊阳性对照组(0.39 g/kg),鹿角胶高、中、低剂量组(4.0,2.0,1.0 g生药/kg)。采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诱导的血虚症小鼠模型,造模前给药7 d,观察鹿角胶对血虚小鼠红细胞(RBC)、白细胞(WBC)、T淋巴细胞(T-LYM)、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鹿角胶能够明显提高全血中RBC、PLT、WBC、T-LYM的数量,PT和APTT的值也明显升高,除RBC鹿角胶低剂量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鹿角胶对化学物质导致的血虚小鼠具有活血、抗炎作用。
2014年10期 v.34 973-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0 ] - 张婧卓;林喆;律广富;李娜;常志达;王建玮;杨擎;林贺;
目的研究鹿角胶的抗炎、镇痛药理活性。方法采用二甲苯建立小鼠耳廓肿胀模型、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跖肿胀模型,研究其抗炎作用;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鹿角胶高、中剂量能明显减轻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鹿角胶高、中剂量组对足跖肿胀度有显著抑制作用;鹿角胶高剂量组疼痛潜伏期明显延长、扭体次数明显降低、有效提高痛阈值。结论鹿角胶有明显的抗炎、镇痛药理活性。
2014年10期 v.34 975-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6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0 ] - 律广富;李娜;林喆;曲晓波;杨擎;王建玮;林贺;
目的研究鹿角胶在大鼠离体肠内不同时间点吸收后的浓度变化,为进一步研究鹿角胶在体内吸收分布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氨基酸分析仪对鹿角胶提取物在离体肠内不同时间点的吸收情况进行分析统计,计算其累积渗透量及渗透速率。结果 6 h内的总氨基酸的通过率达到5.3%。其吸收速率为762.2 ng/cm2·h。结论鹿角胶在离体肠内有很好的透过性能,在体内能够迅速的被吸收利用。
2014年10期 v.34 978-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延英;汪永锋;张艳霞;李存祥;康万荣;
目的研究大黄牡丹汤组方(RPDP)对急性胰腺炎(AP)模型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药物作用12 h假手术(SO)组、模型组和RPDP组,药物作用24 h SO组、模型组和RPDP组。经十二指肠壁浆肌层穿刺距离胆胰管开口0.3 mm处的胆管,加压注射3.5%牛磺胆酸钠0.1 mL/100 g,建立大鼠AP模型。治疗组造模后立即给予RPDP 40 g/kg灌胃1次,SO组、AP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1次。经RPDP治疗后12 h和24 h,麻醉取血及胰腺组织,检测胰腺组织细胞凋亡率、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RPDP组两个时间点的血清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胰腺组织内NO含量明显升高(P<0.05),胰腺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 RPDP可诱导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其机制应该与增加胰腺组织iNOS活性和NO含量有关。
2014年10期 v.34 982-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吴剑平;范乃兵;鞠晓云;卞勇;
目的探讨眼眶静脉丛和舌下静脉2种采血方法中,可作为大鼠较大剂量采血的较优方法。方法选择眼眶静脉丛和舌下静脉2种采血方法,分别在0、20、60 min时间点对Wistar大鼠进行3次采血,测定各组血糖(GLU)、皮质酮(CORT)及β-内啡肽(β-EP)水平,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对大鼠的影响。结果眼眶静脉丛采血组在第1次采血后GLU有显著升高,在第2次采血后有显著降低;舌下静脉采血组GLU在第1次采血后有极显著降低,第2次采血后仍保持较低水平。与对照组相比,3次采血后2个采血组的血清CORT均有显著升高,β-EP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舌下静脉采血可替代眼眶静脉丛采血作为优化的大鼠较大剂量采血方法。
2014年10期 v.34 985-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桂贤;刘大卫;胡人杰;
目的观察植物药抗肿瘤Ⅰ号体内抑瘤作用。方法选用白血病L615、人巨细胞肺癌PG实体型、Lewis肺癌3种瘤株,接种肿瘤后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样品药物高、中、低3个剂量组,分别给药。其中,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环磷酰胺组50 mg/kg腹腔注射1次,高剂量组以1 g/kg·d连续灌胃给药3 d,中剂量组以同等剂量连续给药2 d,低剂量组仅给1 d。结果样品药能够明显延长615小鼠的带瘤生存时间,生命延长率可达到68.42%,能明显提高615小鼠的生存质量;而其对实体瘤的抑制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监测结果显示其对裸鼠PG抑制作用可达73.54%,对Lewis肺癌抑瘤作用可达61.98%。结论植物药抗肿瘤Ⅰ号具有明显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2014年10期 v.34 987-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隋在云;刘瑾;
目的研究脉安心颗粒对冠脉结扎诱发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所致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的方法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记录并分析心电图曲线。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脉安心颗粒能明显缩短冠脉结扎导致的QT间期延长,降低心律失常分数。结论脉安心颗粒对冠脉结扎所诱发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所致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2014年10期 v.34 990-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艳萍;赵远;邓家刚;
研究HIV/AIDS动物适宜模型的建立及近年来中医药治疗HIV/AIDS在动物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结合中药治疗艾滋病临床实践,HIV/AIDS的病种特性,中医基本理论特色,探讨中医药治疗HIV/AIDS动物模型建立及药效筛选研究的可行性和挑战,为开发治疗艾滋病中药新药的实验研究提供思路和尝试。
2014年10期 v.34 993-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萧;蒋荣荣;董浩然;桑传兰;
"福利"通常指的是人的福利,很少有人会觉得动物也应享有福利。研究动物福利以及实验动物福利所包括的内容,并结合我国目前动物福利的现状,期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动物福利以及实验动物福利。
2014年10期 v.34 996-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任培华;张志敏;何文凯;罗晓慧;温晓妮;李万祯;
目的观察全真一气汤多糖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模型大鼠心功能、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的影响。方法应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建立心衰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全真一气汤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分别给药卡托普利2.25 mg/kg;全真一气汤多糖0.3,0.9,2.7 g/kg,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1次/d,共4周。观察全真一气汤多糖对模型大鼠心功能,AngⅡ和ALD的影响。结果模型组的LVEDV值(0.60±0.043)mL最高,多糖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LVEF值(62.25±3.37)%最低,多糖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模型组的AngⅡ,ALD水平[(2410.35±96.73)ng/mL,(326.38±12.92)ng/mL]最高,与多糖各剂量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真一气汤多糖可以改善心衰模型大鼠心功能,降低心衰模型大鼠血清的AngⅡ、ALD水平。
2014年10期 v.34 1000-10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付伟涛;郭长青;梁楚西;黄怡然;张丽萍;崔成俊;朴起范;孙红梅;许红;郭健;赵淑英;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大鼠血清中5-羟色胺、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刀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干预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模型组、模型组、针刀组,每组10只。用热痛测试仪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前后的缩爪潜伏期;HE染色观察L5神经根的病理学变化;造模后第8天分别取各组大鼠血清,采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5-HT、β-内啡肽的含量。结果各组大鼠血清中5-HT含量的比较,模型组(12.19±1.15)ng/mL较正常组(10.40±1.10)ng/m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刀组(10.73±1.11)ng/mL较模型组(12.19±1.15)ng/mL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大鼠血清中β-EP含量的比较,模型组(108.14±11.08)ng/L较正常组(85.60±15.13)ng/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刀组(90.76±15.58)ng/L较模型组(108.14±11.08)ng/L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示针刀疗法可通过对血清中5-羟色胺、β-内啡肽含量的调节作用,减缓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发挥局部镇痛作用。
2014年10期 v.34 1003-10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肖井雷;康岚;朱键勋;姜大成;
目的研究林蛙油中激素类成分的种类及含量。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对林蛙油中激素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经过初步分析,林蛙油中激素类成分为乙酸雄甾酮(0.33%)、前列腺素(0.35%)、美屈孕酮(0.52%)、胆固醇(23.94%)及雌二醇(0.87%)。结论本实验方法稳定、有效,适用于林蛙油中激素类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2014年10期 v.34 1007-10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王哲;康岚;朱键勋;肖井雷;姜大成;
林蛙油为中国林蛙的干燥输卵管,是一种中外驰名的药食同源的珍贵滋补佳品,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对神疲乏力、盗汗不止、精力耗损、记忆力不佳及产后虚弱有良好疗效。林蛙油主要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A、B、C多种激素成分及硫、磷等元素,其中雌激素类成分虽然含量甚微,但其药理作用却是不容忽视。
2014年10期 v.34 1009-10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康岚;姚霞;朱健勋;姜大成;
目的扩大中国林蛙应用范围,增加其自身经济价值。建立林蛙皮中胶原蛋白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考察其中的胶原蛋白含量。方法应用Worssner比色法测定中国林蛙皮水解液中的L-羟脯氨酸的含量,计算出中国林蛙皮中胶原蛋白的含量。结果中国林蛙皮中L-羟脯氨酸的含量为37.7 mg/g,胶原蛋白在林蛙皮中百分比为37.86%。结论 Worssner比色法稳定、有效,可用于测定中国林蛙皮中胶原蛋白的含量测定。林蛙皮中胶原蛋白含量极高,可以作为新的提取来源。
2014年10期 v.34 1011-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5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郝洁;邱智东;朱凯;翁丽丽;
目的建立哈蟆油发酵乳中钙、铁、锌的含量测定方法,为今后能够更好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哈蟆油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哈蟆油发酵乳中钙、铁、锌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测定3批哈蟆油发酵乳的钙、铁、锌含量分别为286.611 1,2.342 6,1.787 0μg/mL。结论哈蟆油发酵乳中含有大量的钙及微量的锌和铁,具有广大发展前景。
2014年10期 v.34 1013-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蔡广知;郑丹;张彦飞;贡济宇;
目的采用微卫星PCR电泳图谱鉴别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及混淆蛙种,进而从基源上控制中药材哈蟆油的质量。方法以东北4种不同产地林蛙基因组DNA为原料,根据5对引物的PCR扩增结果,对4种不同产地的林蛙开展鉴别,并采用荧光标记法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在同种引物作用下,4种林蛙的PCR产物电泳图谱显示,DNA条带大小差异明显;荧光标记验证微卫星分子遗传标记方法可以对东北地区4种蛙属动物进行准确鉴别。结论微卫星方法准确可靠,分子遗传标记技术是一个有效的生物鉴定手段,突破了传统鉴定方法,为道地药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能够用于鉴别物种种类及新物种的产生。
2014年10期 v.34 1016-1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岩;许佳明;何璐;姬朝光;黄晓巍;
目的观察鹿茸多肽对人胶质瘤细胞生长抑制率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鹿茸多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调节细胞周期作用的机制。方法在体外传代的培养人胶质瘤细胞(U251)细胞株中加入不同浓度(50、100、200、400、800μg/mL)的鹿茸多肽,诱导培养48 h,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鹿茸多肽对肿瘤细胞增殖情况,计算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分析鹿茸多肽,诱导培养肿瘤细胞48 h后,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形态学观察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实验组细胞密度逐渐降低,细胞间隙逐渐增宽,细胞体积逐渐缩小,细胞内颗粒逐渐增多。MTT法检测结果表明,鹿茸多肽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细胞生长抑制率随着剂量增加抑制率逐渐增加,呈现出良好的剂量依赖性。FCM检测表明,肿瘤细胞G0/G1期与S期所占百分比逐渐减少,G2/M期阻滞。48 h均出现凋亡峰,及凋亡细胞群。结论鹿茸多肽对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具有量效关系。可使肿瘤细胞阻滞在细胞周期的G2/M期,继而引起的细胞周期阻滞和诱导其凋亡。
2014年10期 v.34 1019-1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陈璐;万德光;国锦琳;
为更好的开发利用冬虫夏草资源,古为今用,考证历代中医药典籍,对冬虫夏草进行本草学新考。结果显示古代中医所用冬虫夏草来源于多个品种,历代医家对其药性存在较大争议,四川为冬虫夏草传统产区和集散地。建议加强凉山虫草等近缘品种研究,为冬虫夏草替代资源的寻找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加强冬虫夏草药性研究,结合现代药理药效学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实际,明确冬虫夏草寒热药性属性。
2014年10期 v.34 1022-1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邱乙;汪云伟;程元柳;吴纯洁;万德光;国锦琳;
目的通过总蛋白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以及应用SDS-PAGE蛋白质电泳寻找差异蛋白质来鉴别僵蚕与伪品黑死蚕、空心僵蚕。方法采用SDS-PAGE法对僵蚕真品与伪品差异蛋白条带进行鉴别。结果发现僵蚕总蛋白含量不低于60.00%,可溶性蛋白含量不低于4.29%,伪品远低于上述指标,可作为僵蚕质量评价的检查项指标,辅助鉴别僵蚕与其伪品;僵蚕特有差异蛋白质(SP)的有无和含量差异,可有效鉴别上述两种新型伪品。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基于差异蛋白质的僵蚕真伪鉴别新方法,为下一步完善僵蚕质量标准,以及僵蚕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2014年10期 v.34 1024-1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刘少华;范宁;李梁;李慧萍;赵岩;卫功庆;
目的以梅花鹿鹿角盘为原料,运用响应曲面法优化鹿角盘胶原蛋白提取工艺;方法以胶原蛋白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取pH值、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4个因素进行4因素4水平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4个因素对胶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鹿角盘胶原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根据实际情况修正为:pH1.8、加酶量4%、酶解温度37℃、酶解时间4 h,在此条件下,鹿角盘胶原蛋白提取率可达到80.10%。结论鹿角盘胶原蛋白的提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多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交互影响分析,优化实验方法及条件,会大大提高鹿角盘胶原蛋白的提取率。
2014年10期 v.34 1027-10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大有;赵博;蔡广知;王淑敏;陈迎男;徐莉;邓明鲁;
本文首次对宝鸡虻(Tabanus baojiensis Xu)中具有较强抗血栓活性蛋白聚糖,采用TLC、GC、HPLC、电泳、Sephadex凝胶柱等方法对其结构中单糖、氨基酸组成及分子量范围,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虻虫蛋白聚糖的单糖组成均为葡萄糖,氨基酸由天冬氨酸等16种组成,分子量范围为(1.03~3.92)×104。
2014年10期 v.34 1031-1034+1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兴慧;谢颖桢;马斌;韦敏敏;荣云娜;姚新颖;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控制与事件发生前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对79例高血压合并血糖异常心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结果高危人群出现病情变化的多寡、所呈现的中医症候与多种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超重、脑力劳动、喜食肥甘、烟酒嗜好等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心脑血管事件危险因素控制不佳会直接或间接导致高危人群出现病情变化。遵循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早期识别病情变化,针对多重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及病情变化的中医症候进行辨证施治,必将有效的减少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2014年10期 v.34 1050-1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毅;王以新;
目的探讨升降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消心痛(10 mg,3次/d,口服)治疗,治疗组50例给予升降散合血腑逐瘀汤(当归、生地黄、红花、僵蚕、蝉蜕、姜黄、柴胡等,1剂/d)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4例,好转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1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8%。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降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能活血祛瘀,畅通血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2014年10期 v.34 1053-1054+1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李卫军;
目的观察健脾祛瘀合剂联合胃镜下电凝电切术对老年胃息肉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胃息肉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均行胃镜下息肉电凝电切术治疗,术后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口服;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健脾祛瘀合剂治疗,2组患者治疗1疗程后行胃镜取手术部分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活检,观察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积分改善情况;并对比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1疗程后治愈率为100%,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疗程后胃镜检查显示观察组胃黏膜病理积分、炎症积分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胃息肉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健脾祛瘀合剂联合胃镜下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黏膜修复、缓解黏膜慢性炎症。
2014年10期 v.34 1055-1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周迎光;杨骏;刘怀莹;
目的观察中药沙袋热敷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膝OA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患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组给予患膝中药沙袋热敷。2组观察期均为5周。治疗前及治疗5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VAS评分、Lysholm评分。结果 2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疼痛及膝关节功能均得到了改善;治疗后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于疼痛及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良率93.3%、对照组76.7%,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沙袋热敷可有效缓解膝骨性关节炎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4年10期 v.34 1058-10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宋曦;赖海燕;
目的观察滋肾益肺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服用滋肾益肺汤,对照组服用西替利嗪片10 mg/次/d,2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疗程结束时及停药后6个月后症状及体征计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分别为(10.77±1.56)、(4.58±1.09),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分别为(11.23±2.02)、(4.15±1.13),2组治疗后30 d后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停药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3.4%,2组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滋肾益肺汤治疗组与西替利嗪对照组近期疗效相似(P>0.05);而远期疗效,滋肾益肺汤治疗组明显优于西替利嗪对照组。
2014年10期 v.34 1061-1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福生;
目的观察参精颗粒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RRTIs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用参精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匹多莫德口服液口服治疗,2组患儿均治疗1个月,并对2组患者进行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对比2组患儿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情况、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组CD4+、CD8+、CD4+/CD8+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精颗粒可有效提高患儿自身免疫功能,控制RRTIs反复发作,降低发病次数,并可显著改善患儿中医证候。
2014年10期 v.34 1064-1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