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正山;张其成;
寒热是中医"八纲辨证"中非常重要的两纲,也是中医临床最关注的症状之一。中医学中的寒热,主要包括气候的寒热、症状的寒热和药性的寒热。而这些"寒热"概念,有时候是客观的温度冷热(如气温高低,体温高低),而更多的时候则是指医者或病者的主观感觉。在分析症状时,因为有客观温度和主观感觉的不一致,才导致中医所谓"寒热真假"的问题。在判断药性寒热时,因为主体之间感觉的不一致,所以才会有所谓的"药性悖论"问题。中医治病,利用药性的主观寒热感觉,来调整患者的寒热症状,并不存在逻辑上的问题。客观寒热可以度量,主观感觉的寒热也可以度量,药性的寒热也可以度量。
2014年08期 v.34 757-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7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陈燕妮;虞坚尔;
范仲淹有云:"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对医学亦有深远的影响。儒家的中心思想体现为:崇尚和谐。现在看来儒家思想对医生无论是医风医德,还是医患沟通,或者是指导医师就诊方面,有很大的意义。医学主要是指维护健康和治疗疾病的活动,它关系到人的生老病死,因此学界对医学是"人学"的呼声很高。纵观古代医学与儒家之关系,大家们往往都融医儒于一体。
2014年08期 v.34 761-762+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静;滕晶;
"五神"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学说,包括"神、魂、魄、意、志"5种要素。郁闷不舒状态是中医5种心理紊乱状态之一,其基本病机为肝郁气滞。"五神"是情志产生的神志基础,5种要素之间协同关系的紊乱必定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五神"与郁闷不舒状态的发生、发展之间必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五神"学说的角度探讨郁闷不舒状态的基本病机以及临床表现,可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2014年08期 v.34 763-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游本铿;陈明;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的基本病机为湿热熏蒸于表或湿热兼表,辨证要点为身黄(目黄、皮肤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而色黄,心烦,口渴,身痒,无汗,甚见水肿,或伴恶寒、发热等表证。临床中可见于湿热郁蒸于表或可见表证的湿热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不独用于外有风寒,内有湿热,也可用于湿热外蒸,郁滞于表。若从发黄一证论之,则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多见于湿热发黄的早期,由于病邪郁表,腠理闭塞而无汗。水湿郁热不得泄越而蓄积于内,影响三焦气化,水道不通则小便不利,致使邪无出路,与热相合,熏蒸肝胆而导致发黄。还需指出的是,表邪不解,或湿热熏蒸,常见皮肤发痒等症,如湿热不得表解,郁蒸于肺,失于通调水道之职,水气泛滥,还可导致水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还为临床治疗皮肤痒疾及湿热水肿之有效方剂。
2014年08期 v.34 765-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9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刘政;唐勇;黄帅立;吴倩;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肾、肝、脾及血瘀等关系密切,其中肾精亏虚是发病的关键,肝失疏泄、脾胃虚弱为重要病机,血瘀是促进因素。治疗上应当辨证求因,标本兼治,综合运用益肾填精、健脾益胃、疏肝养血、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发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优势。强调"治未病"之法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的重要性,调养精神,平衡气血阴阳;合理饮食,补精益气,保证机体的营养;适当运动,注重劳逸结合,养神炼形。同时综合运用药物、针灸、推拿、气功等法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2014年08期 v.34 768-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金美英;张鹏;齐向华;
传统医学博大精深,脉诊更是神中之妙。"切脉而知之谓之巧""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脉象中蕴含的信息恒河沙数,内知脏腑,外识肌表,兼以辨识气、血、津液等的盛衰,特别是在望、闻、问诊无法准确萃取的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的病证中,脉诊更能发挥其独一无二的作用。在诸多脉象中"浮脉"位居其首,历代论述脉诊的医籍均以浮脉为篇首进行论述,可见其处尊居显。浮脉为阳,表病居,但不限于表。其主病为截然相反之两证,一为实证、一为虚证,不可局限。在临床中浮脉较常见,无论外感,内伤,表证,里证,虚证,实证,都可涉及。
2014年08期 v.34 771-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宜艳;滕晶;
中医认为,弦脉为肝之主脉,亦是中风病常见脉象,因中风发病与肝关系密切,故中风脉见弦象者,可从入肝经药物着手。弦脉脉象具备5个特征:形长、体张、位定、势强、道硬。其产生机制多认为是气机不调,经脉拘急,气血收敛所致。主肝胆病、痰证、饮证、疟疾等。结合弦脉的形成机制可以推断出,急性脑血管病的脉象当以弦脉为主,而中风病各种证型均可见弦脉或其相兼脉。因此,通过脉象不仅可以指导中风病的治疗,亦可判断中风病的预后。
2014年08期 v.34 773-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方信盛;贾春华;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源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其组成中连翘之药用部位历代多有争议。基于经方在临床使用的普遍性及实用性,以及每味药的用药部位其所含之有效成份对该药物作用占有某种程度的影响。透过历代各种《伤寒论》传本以及相对应时代本草专著的对比研究,得知连翘用药部位的差异,与所用底本、所处时代之用药习惯及本草学发展有密切关系。
2014年08期 v.34 776-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昃睿;王晓东;刘中华;
目的探讨清心解毒汤治疗邪毒侵心型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6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给予清心解毒汤(麻黄、杏仁、生石膏、黄芩等,2次/d,200 mL/次),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卧床休息、抗病毒及调整免疫等常规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25%,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为40.00%,高于对照组的30.00%(P<0.05);2组治疗后SV、CO和EF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SV、CO和EF分别为(61.33±7.28)mL、(4.50±0.61)L/min和(55.01±6.64)%,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K、CKMB、AST和LDH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CK、CKMB、AST和LDH分别为(80.30±10.62)u/L、(18.61±5.69)u/L、(31.47±4.92)u/L和(92.42±10.73)u/L,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心解毒汤可以减轻心脏损害程度,治疗热毒侵心型病毒性心肌炎。
2014年08期 v.34 789-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梁庭栋;袁建;
目的研究"主客交"理论指导下养阴益气通络法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予消心痛、阿托伐他汀、倍他乐克,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养阴益气通络汤。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其中显效4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5%,其中显效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主客交"理论指导下的养阴益气通络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疗效,进一步表明,中医药治疗心绞痛有着独到优势,为探索心绞痛的中医疗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4年08期 v.34 792-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韦艾凌;官志杰;毛德文;韦新;胡振斌;
目的观察慢性重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应用于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病死率,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及疗效评价指标的改变情况。方法将12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予慢性重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照组60例予西医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结束时及随访结束时的MELD评分,病死率,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指标,疗效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能有效降低患者的MELD评分及病死率改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
2014年08期 v.34 795-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窦莉;
目的观察强心合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作用。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病人4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根据临床药物指南推荐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强心合剂方,连服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2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心脏结构功能、运动耐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心功能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0%优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治疗组较对照组,能够进一步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强心合剂方与常规西药治疗有协同作用。
2014年08期 v.34 799-8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艳丽;赵刃;
目的观察通莲Ⅰ号方联合适形放疗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血清TNF-α、IL-2R和CP的影响,揭示该方对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方法 3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38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年龄45~65岁,患者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56-66)Gy/(25-30)次/(5-6)周,配合通莲Ⅰ号方1剂/d,2次/d。结果治疗前,患者血清TNF-α、IL-2R和CP含量和正常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和正常人比较,3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复发患者13例,未复发18例。复发患者IL-2R极显著升高,与未复发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和CP也显著升高,与未复发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莲Ⅰ号方联合适形放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短期免疫功能,长期疗效有待观察。
2014年08期 v.34 802-8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储美清;李春婷;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属中医"胃脘痛""吐酸""痞满""呕吐"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慢性胃炎的发生主要与饮食不节、情志刺激、感受外邪、禀赋不足等有关。其基本病机为气机阻滞,胃失和降。慢性胃炎病位在脾胃,与肝脏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上述因素导致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临床上肝胃不和证是慢性胃炎的常见证型之一,疏肝和胃法治疗慢性胃炎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精神心理状态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4年08期 v.34 805-8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赵凡尘;李雁;徐夏婷;陆俊骏;
目的采用丙氨酰-谷氨酰胺营养支持,观察其对恶性肿瘤恶液质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B)的影响。方法恶性肿瘤恶液质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所有患者入院第1天常规营养支持,治疗组加丙氨酰-谷氨酰胺支持治疗14 d。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营养支持。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15天检测ALB、TRF、PAB含量。结果 2组治疗后ALB、TRF、PAB有所上升;治疗后2组ALB,PA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在恶性肿瘤恶液质患者中应用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相对缓和患者的恶液质状态。
2014年08期 v.34 807-8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朱卉雯;田静;李鑫;冯常青;王敏;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下肢丹毒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静脉滴注青霉素注射液,或根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局部以雷夫诺尔纱布外敷患肢。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清热利湿解毒之汤剂口服。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12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治愈6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7.4%,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丹毒能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活血化瘀,有效控制全身感染症状。
2014年08期 v.34 810-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辉;孙子凯;朱佳;
目的观察益气疏风法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及对小气道功能减退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用益气疏风法组方,对照组采用克咳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小气道功能的变化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4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EV1/FVC%和FEF25%、FEF50%、FEF75%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疏风法治疗慢性咳嗽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并可以改善小气道功能。
2014年08期 v.34 812-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余德钊;徐嘉辉;王利;
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e)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临床治疗支原体肺炎(mye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关键是及早确诊、合理使用抗生素、缓解症状缩短临床病程和提高个体免疫力。针对MPP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手段,总结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中西医结合诊治小儿MPP提供一定有价值的思路与研究方向。
2014年08期 v.34 815-8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李朝政;许佳明;王烨;吕昌亮;张海婷;段青;黄晓巍;
目的从新生大鼠心脏中分离得到心肌干细胞,体外培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鹿茸多肽诱导前后心肌细胞特征性基因α-心肌肌球蛋白重链(α-MHC)和β心肌肌球蛋白重链(β-MHC)的表达,探讨鹿茸多肽对心肌干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方法胰酶消化法分离心肌干细胞(CSCs),并进行传代培养,流式细胞法及免疫组化染色鉴定,于第3代CSCs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50,100,200,400,800,1 600μg/mL)鹿茸多肽进行体外诱导,3周后,用细胞刷收集细胞,利用RT-PCR技术观察心肌细胞特征性基因MHC的表达情况。结果鹿茸多肽对CSCs的MHC基因表达有促进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量效关系,并随着鹿茸多肽浓度的增加,α-MHC和β-MHC基因的表达均有所增加。结论鹿茸多肽对心肌干细胞分化心肌细胞有促进作用,表明其在心肌损伤性疾病的康复中有潜在的治疗价值,值得进一步全面深入的研究。
2014年08期 v.34 825-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罗东;张家衡;柯有力;
目的探讨防己黄芪汤对兔肺缺血再灌注后肺水肿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在体兔肺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防己黄芪汤组术前连续7 d灌服防己黄芪汤,行左肺缺血再灌注处理;对照组仅行左肺缺血再灌注处理;假手术组只开胸并套带不行缺血再灌注处理。切取各组左肺下叶,部分行组织学观察,部分通过测量肺湿干重的方法计算肺含水量,余肺组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最后比较3组肺血管通透性。结果缺血再灌注处理后,对照组肺含水量及伊文思兰含量分别为(89.52±0.36)%和(182.6±17.7)μg/g,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的(75.57±0.22)%和(113.8±11.5)μg/g;对照组SOD含量(94.32±9.96)NU/mL,明显低于假手术组的(113.52±11.23)NU/mL(P均<0.05),肺组织损伤严重并可见严重的肺水肿。防己黄芪汤组上述指标水平分别为(81.89±0.27)%、(129.3±13.1)μg/g和(126.34±12.56)NU/mL,肺含水量及伊文思兰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SOD含量明显升高(P均<0.05),组织损伤轻微,肺水肿程度很轻。结论防己黄芪汤通过清除氧自由基、降低肺血管通透性等作用显著减轻了肺缺血再灌注后肺水肿的程度。
2014年08期 v.34 829-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王微;马立斌;尚云龙;董燕飞;李洪禹;葛学萍;孟令玉;韩泽华;王冰梅;
目的 MTT法观察益气解毒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对小鼠肝癌H2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大鼠灌胃制备益气解毒复方中药含药血清,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小鼠肝癌H22细胞,采用MTT法观察益气解毒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高剂量血清组与对照血清组之间的吸光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其吸光度逐渐降低,抑制率逐渐增高。结论益气解毒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对小鼠肝癌H22细胞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2014年08期 v.34 83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立忠;孙艳;王海燕;姬艳波;孙海东;
目的观察增液润节汤对家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组织学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关节液中白介素-1(IL-1)含量的影响。方法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38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A组)8只、模型组(B组)10只、仙灵骨葆胶囊组(C组)10只、增液润节汤组(D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按照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的方法造模。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SOD和关节液IL-1的含量。并于治疗后行关节腔大体观察及关节软骨组织学的病理检查。结果 1)增液润节汤组SOD水平(92.82±20.35)U/L与模型组(74.24±15.26)U/L比较明显升高(P<0.05),增液润节汤组IL-1水平(125.73±4.27)μg/mL与模型组(180.26±4.59)μg/mL比较明显降低(P<0.05);2)增液润节汤可减轻模型动物关节软骨病理积分。结论增液润节汤可提高血清SOD水平,降低关节液IL-1水平,从而保护关节软骨,减轻炎症对关节软骨的破坏及所产生的疼痛。
2014年08期 v.34 834-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爱军;李国安;贾宽;张虚之;
目的观察项排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57例,治疗组采用项排针治疗,取风池穴,颈4~7夹脊穴(4~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及其外侧旁开1寸。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取风池穴和颈4~7夹脊穴,1个疗程后观察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为89.5%,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排针加强了颈部的针刺刺激量和效果,对颈部经脉气血的调节、颈部筋肉血运的改善,起着良好的治疗作用,从而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缓解肌肉痉挛,达到解除疼痛、通经活络、畅通气血的目的。
2014年08期 v.34 845-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吴凇;远慧茹;
"飞经走气"为"通经接气大段之法",主要包括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操作要点:青龙摆尾"如扶船舵,一左一右,慢慢拨动";白虎摇头"退方进圆"和"摇振";苍龟探穴"钻""剔";赤凤迎源"上下左右,四周飞旋"。现代医家基于古法并结合临床对"飞经走气"四法进行深入探析,不仅用于治疗网球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急性踝关节扭伤等"关""节"病变,同时广泛用于脏躁、原发性高血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
2014年08期 v.34 847-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5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赵娜;刘臻;谢晨;杨文佳;陈云飞;
中药穴位敷贴能够调整经络、脏腑功能,发挥中药与针灸的双重功效,在治疗不寐方面显示出很好的疗效,目前临床中敷贴治疗不寐的剂型主要有生药剂、糊剂、饼剂、丸剂、膏剂;而基质的选择主要为水、蜂蜜、米醋、姜汁等;敷贴穴位主要以心俞、内关、三阴交、涌泉、神阙兼以辨证取穴为主;药物主要以朱砂、酸枣仁、吴茱萸、黄连、肉桂等能安神、交通阴阳的药物为主。
2014年08期 v.34 850-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粤湘;黄为阳;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将64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中药贴敷阿是穴,治疗组给予中药贴敷阿是穴配合神灯照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96.88%,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止痛起效时间为(21.5±3.023)min,对照组止痛起效时间为(30±5.15)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阿是穴能发挥药物和经络腧穴的双重调节作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显著,且中药外敷阿是穴配合神灯照射止痛起效快,值得推广。
2014年08期 v.34 852-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