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_学术探讨

  • “毒浊”致病与慢性重型肝炎急黄的证候特点

    唐秋媛;韦艾凌;官志杰;李鹏程;

    慢性重型肝炎急黄为肝病重症,"毒浊"作为其重要致病因素,在本病的致病过程中经历了毒伏肝络、浊瘀互结、内毒丛生各阶段的变化,具有性烈善变、胶着壅滞、缠绵难愈的致病特点。研究慢性重型肝炎急黄"毒浊"理论,从毒、浊、瘀3个方面探讨"毒浊"作为病因所致慢性重型肝炎急黄的证候特点,提示从"毒浊"理论切入,能更直接地指导慢性重型肝炎急黄的中医临床治疗,为慢性重型肝炎急黄的病机辨证及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

    2014年07期 v.34 649-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论著_五运六气论坛

  • 120名大学生体质变化与六气及气象的相关性研究

    刘派;程立业;欧阳亚萍;姬盼盼;苏颖;

    目的研究长春中医药大学在校学生体质变化与六气气象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大学生体质数据,共计95例。气象资料由中国气象局档案馆提供,六气资料按中医运气学说理论推演。将体质按六气分段进行描述性分析,体质转化分数进行定量分析;并将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降水量5项气象指标作为自变量,将体质转化分数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结果阳虚质转化分、血瘀质转化分、气郁质转化分、阴虚质转化分与平均气温有相关性(P<0.05)。阴虚质转化分、血瘀质转化分与平均水汽压有相关性(P<0.05)。痰湿质转化分与平均风速具有正相关性(P<0.01),湿热质转化分与平均风速具有负相关性(P<0.05)。阳虚质转化分、阴虚质转化分与相对湿度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大学生体质变化在六气各段气中有一定的规律,并与中医对六气致病特点的认识一致。

    2014年07期 v.34 652-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论著_思路与方法

  • 中医重阳思想探识

    杨寒松;张银柱;

    阴阳的消长与疾病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是历代医家的研究重点。重阳思想古已有之,认为阳气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当今时代重阳思想尤为重要。古代先贤认为,阳气是至刚的,并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是维系人体生命的最重要的物质。而时下人群由于体质因素、人造寒邪、作息无常、人口老龄化、饮食习惯、滥用抗生素等各种因素,造成阳气的耗损,形成了阳虚体质。阳气对于维护机体健康起重要作用,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重固护自身阳气。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医家也应当给予以高度的重视。

    2014年07期 v.34 65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孟河名医朱建华“益肾壮督、养髓填精法”治疗骨髓抑制

    徐俊伟;秦宁;赵旭;

    朱建华教授临床上主张治疗任何疾病均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朱师继承"国医大师"朱良春几十年治疗骨髓抑制的经验,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体会,病证同辨,提出骨髓抑制贫血"肾虚药毒"的病因病机理论。认为病位在肾、督脉脊髓,兼及五脏,病机为"肾督虚损,药毒入络,痰瘀内阻,奇经受损,兼及五脏"。主张温补,提出"益肾壮督、养髓填精法"为主的辨证论治理论,提出当补益五脏气血为本,重在益肾壮督、养髓填精。以"益肾壮督,养髓填精"法治疗骨髓抑制贫血。

    2014年07期 v.34 659-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论著_经验传承

  • 贾英杰教授治疗胸腺瘤

    李想;贾英杰;

    贾英杰教授认为,胸腺瘤的病机关键为痰热、水饮结于胸胁,从而导致胸阳不振、气机不畅,此为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故治疗上运用"解毒祛瘀、扶正抗癌"的治疗大法,阳虚者,以温阳散结,痰瘀互结者化痰燥湿,肝郁脾虚者疏肝建脾。贾英杰教授以栝楼薤白半夏汤为底方,应用益气养血,兼以解毒祛瘀法治疗胸腺瘤,改善了病人临床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

    2014年07期 v.34 662-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升阳益胃汤临床应用

    袁媛;曾庆明;

    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所著的《内外伤辨惑论》,原方主治"肺之脾胃虚",方由黄芪、半夏、人参、炙甘草、橘皮等组成。临床疾病诊疗中,各医家应用于诸多系统疾病。如脾胃病中针对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神经系统中眩晕、不寐、重症肌无力等因运化失调、痰浊上扰所致发病,外科疾病中荨麻疹、乳腺炎等升降失因,内分泌中糖尿病及并发症清阳难升、升降失衡及肿瘤术后和亚健康胃肠失调、后天乏源等所导致发病者。

    2014年07期 v.34 664-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7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徐荣谦教授活用温胆汤治疗小儿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史文丽;徐荣谦;

    小儿基本生理特点为体禀少阳。少阳是维系生长发育之生生之气,但又存在少阳之气稚嫩的客观现实。少阳在腑,象征着胆。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与人体神志活动密切相关。徐荣谦认为,小儿素体胆气不足,神气怯弱,若暴受惊恐或压力过大则胆气失舒,气郁生痰,痰与气搏,胆气壅塞,失其宁谧之性,不仅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而且易扰五脏,导致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临床善用温胆汤加减理气化痰、舒发少阳,以恢复胆之升发、清净宁谧之特性,最终诸症自除。

    2014年07期 v.34 668-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王赛;陈宪海;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其致病因素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多为外感疫毒,内因为肺虚。病机为外邪引动伏痰,痰气搏结,发为"哮病""喘病"。随着疾病的发展,痰与热结,蕴结于肺,继而造成肺脾肾气阴两伤,虚火上炎,发为咳嗽、咯血、脓臭痰等一系列支气管扩张表现。在疾病晚期,由气及血,肺脾肾进一步受损,阴阳两虚,气血不充,失于濡养,进一步表现为"肺胀""肺痿"。病理因素主要为"虚""痰""瘀",三者互为因果,加重疾病的进展。其病位在肺,后累及脾、肾。

    2014年07期 v.34 671-673+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孙艳华;李占玲;

    慢性前列腺炎多由房事不洁,肾精不足,湿热内侵精道,致气滞血瘀,阻塞精室;相火妄动,所愿不遂,或忍精不泄,肾火郁而不散;嗜食肥甘厚腻,脾胃运化失司,湿热内生,壅结精室;情志不遂,肝郁气滞,致脾失运化,痰湿内生,下趋精室;久病体虚伤阴,暗耗肾精;亦有偏阳虚者,日久易见肾阳不足之症状。中医药采用辨证论治及针刺、敷脐、坐浴、灌肠、体外射频结合中药治疗、离子导入等法治疗。治则针对肝郁气滞、脾失健运的病机,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2014年07期 v.34 674-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许尤佳教授运脾法治疗儿科疾病

    黄腾;许尤佳;

    在小儿"三不足,两有余"的生理病理特点中,"脾常不足"可谓处于中心地位。临床上治疗小儿"脾虚综合征"及如虚汗症、变应性鼻炎、遗尿症等杂病也要抓住"脾常不足"的特点,灵活运用运脾法施治。合并外感痰湿一并先治,脾运胃和才可补益。常用运脾药有苍术、稻芽、芒果核、槟榔、鸡内筋、陈皮、半夏等。

    2014年07期 v.34 676-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韩冰教授从气血痰立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张继雯;宋殿荣;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血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基础。韩冰教授则从气、血、痰立论,结合现代女性生活、生理特点,阐释3个要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病理演变。认为"瘀久挟痰,渐成瘕"为本病的基本病机过程。据此立"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治法,并谨遵此法研制中成药"妇痛宁颗粒"冲剂,经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对子宫内膜移位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有整体调节作用。

    2014年07期 v.34 679-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虫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

    沈艳;周端;曹敏;

    虫类药入中药历史悠久,效专力宏。结合久病入络、心主血脉之理论,其治疗心血管疾病胸痹心痛、眩晕等疗效显著。水蛭破血通络,穿山甲散风通络,用于胸痹心痛血瘀之证;地龙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僵蚕化痰熄风,用于风痰阻络、肝经风热上攻之眩晕头痛;蝉蜕清疏肝经风热,用于肝经风热之眩晕等。虫类药研粉疗效显著,其有一定毒性,应用中遵循辨证论治,注重不同药性,注意配伍、疗程、剂量及剂型。服用虫类药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可于饭后服药,并配以健脾消导之品缓解;有出现过敏现象者,加用抗过敏中药或西药。

    2014年07期 v.34 681-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6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论著_临床研究

  • 肝硬化患者凝血系统功能异常中医用药规律分析及病机探讨

    田露;吴秀艳;王天芳;薛晓琳;姜付泉;赵丰润;李婷婷;

    目的分析中医药干预并改善肝硬化患者凝血系统功能异常的文献报道,总结常用的治则和方药,探索肝硬化患者凝血系统功能异常的中医病机特点,为治疗肝硬化患者凝血系统功能异常提供依据。方法以"肝硬化"和"凝血"和"中医""肝硬变"和"凝血"和"中医"进行全文检索,系统检索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期刊文献。选取符合要求的文献,建立Excel工作表,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类,分别提取相关内容。最后,对所提取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 19篇干预研究可为中医药干预能够改善凝血系统功能障碍提供证据,所检测的反映凝血系统功能的指标包括PT、APTT、TT、FIB,治则以活血化瘀/软肝散结、健脾/益气应用最多,常用的具有活血化瘀/软肝散结的中药有丹参、鳖甲、当归等,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中药以黄芪、白术最为常用。结论瘀血、(脾)气虚是肝硬化患者凝血系统功能异常的主要病理机制,通过活血化瘀、健脾益气可以使肝硬化患者凝血系统功能异常得到改善。

    2014年07期 v.34 685-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芪生脉饮佐治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效果分析

    田荣静;毕云峰;

    目的分析黄芪生脉饮佐治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前后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黄芪生脉饮佐治。以治疗前后2组患者收缩压(SBP)、心率(HR)和心肌耗氧量(SBP×HR)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等指标进行疗效对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优于对照组(86.67%),治愈率、显效率也具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前后变化不显著,患者心率、心肌耗氧量得到显著改善,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生脉饮佐治病毒性心肌炎能明显改善患者心肌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4年07期 v.34 689-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红花如意丸治疗月经不调

    禹宏;

    目的观察红花如意丸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月经不调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口服红花如意丸,对照组口服十四味羚牛角丸,2组服药方法均为5丸/次,2次/d,服药时间均为2个月。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和87.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治疗后面部黄斑等全身症状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且2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花如意丸具有活血化瘀、温中散寒、通经止痛、平肝利胆之功效,治疗月经不调临床疗效好。临床中应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有利于高效低毒地为患者服务,缓解由于月经不调所引起的各种全身症状。

    2014年07期 v.34 692-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抑郁症

    朱晨军;李侠;曲淼;

    目的观察归脾汤对于心脾两虚型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心脾两虚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口服归脾汤加减,对照组口服氟西汀。疗程均为6周。在治疗的第1,2,4及6周时,采用汉密顿(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量表、中医症状量表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评价2组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2组的中医症状疗效有效率随治疗时间不断提高。在治疗后第1,2周时,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在治疗后第4,6周时2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不同抑郁程度患者构成比例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相比,治疗前后不同抑郁程度患者构成比例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1,2,4,6周2组SDSS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归脾汤可显著改善心脾两虚型抑郁症患者的中医症状和社会功能,使多数患者治愈或转为阈下抑郁。与氟西汀疗效相当,但比氟西汀不良反应少,起效早。

    2014年07期 v.34 695-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陈文伯教授经验方鼻炎擦剂治疗鼻鼽

    王伟东;李红;王琳;李怀;乔会秀;

    目的观察陈文伯教授经验方鼻炎擦剂治疗鼻鼽(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以鼻炎擦剂治疗:早晚各1次,早晨每个鼻孔各点1~2滴,晚上各点2~3滴。对照组给布地奈德鼻喷雾剂(64μg×120/支)治疗,早晚各1次,每次每个鼻孔各喷一喷药物(64μg)。连续用药3周对比治疗结果,并于治疗后3月内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3周对照组有效率达到100%,治疗组有效率为88.3%,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追踪3个月后,对照组有效率为78.3%,治疗组有效率75%,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炎擦剂治疗过敏性鼻炎有较好的效果,但其短期疗效不如喷鼻的激素类药物。鼻炎擦剂对于减少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复发更有效。

    2014年07期 v.34 699-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外用连蒲消肿熏洗液治疗Ⅱ、Ⅲ度混合痔术后

    于丹丹;常忠生;张媛;王忠娟;安艳丽;

    目的观察连蒲消肿熏洗液对Ⅱ、Ⅲ度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选用连蒲消肿熏洗液熏洗治疗,阳性对照组选用高锰酸钾溶液熏洗治疗,阴性对照组选用70℃热水熏洗治疗。所有患者于术后第1天开始,2次/d,先熏后洗,共治疗7 d。比较各组术后疼痛、创面水肿情况、临床总有效率以及创面完全愈合天数。结果治疗组术后疼痛积分、创面水肿积分、临床总有效率与阳性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创面完全愈合天数比较,治疗组完全愈合天数(12.54±1.38)d,阳性对照组完全愈合天数(14.32±2.15)d,阴性对照组完全愈合天数(15.16±1.76)d,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外用连蒲消肿熏洗液对Ⅱ、Ⅲ度混合痔术后患者具有明显的止痛、消肿、促愈合作用。

    2014年07期 v.34 702-7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归脾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晚期肺癌化疗骨髓抑制

    刘学;赵林林;

    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病死率逐渐增高。化疗是其常见治疗方法,但化疗后的骨髓抑制往往阻碍了进一步的治疗。中医药在减轻甚至预防化疗后骨髓抑制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祖国医学认为晚期肺癌都存在正气亏损、阴阳两虚的基础,加之化疗药进一步损伤脾胃,脾胃虚衰导致气血生化无源,更使正气亏虚、气血瘀滞,病症经久不愈。故中医药治疗晚期肺癌需采用扶正培本法,治宜补虚扶正、培本固元、益气补血、健脾补肾,最终达到扶正驱邪的目的。

    2014年07期 v.34 705-706+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动物药

  • 地龙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杜航;孙佳明;郭晓庆;张辉;

    近年研究表明中药地龙的化学成分有蚓激酶、蛋白质、氨基酸、次黄嘌呤等;其药理作用为抗血栓、抗肿瘤、免疫调节、降压平喘、杀精等;具有溶血栓和抗凝血、降压平喘、抗惊厥、镇静解热、抗癌、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并且临床应用广泛,用于高热神昏、癫痫、皮肤病、肺热喘咳、烧伤烫伤、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等症,毒副作用小。根据地龙的多种优点和巨大价值,中药地龙的研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2014年07期 v.34 707-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7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7 ] |[阅读次数:1 ]

论著_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

  • 黄花败酱不同居群的形态多样性分析

    张舒娜;邵财;张浩;潘晓曦;马琳;曲正义;刘继勇;张志东;王英平;

    目的为黄花败酱的野外调查、收集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以黄花败酱2个居群、每个居群30个单株为材料,对2个形态学性状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2个居群总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022,遗传多样性主要集中于居群内(96.44%),而居群间的遗传变异(3.56%)相对较小;不同取样梯度下遗传多样性指数随单株取样数目的增加呈现增大趋势,但当取样数目达到22株时,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最高值。结论对黄花败酱野外调查、收集时,应以居群为单位,而且每一居群至少应调查、收集22个单株,才能代表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2014年07期 v.34 710-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实验研究

  • 铍针对皮神经卡压大鼠5-HT,PGE1及PGF2α的影响

    张翔;雷仲民;黄明华;

    目的探讨铍针对皮神经卡压大鼠5-HT、PGE1、PGF2α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A组:隐神经不做任何处理;B组:以内径0.3 mm的硅胶管卡压隐神经;C组:以内径0.5 mm的硅胶管卡压隐神经。造模成功1个月后,每组取10只测定机体自身所分泌的5-HT、PGE1、PGF2α的浓度,对每组余下10只:A组不做治疗,对B、C组进行铍针治疗,治疗后测定机体自身所分泌的致痛因子5-HT、PGE1、PGF2α的浓度。结果造模1个月后B、C组致痛因子5-HT、PGE1、PGF2α的浓度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铍针治疗后B、C组致痛因子5-HT、PGE1、PGF2α的浓度同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铍针治疗皮神经卡压性疼痛疗效在临床上已得到验证,通过实验证明其通过抑制机体释放降低痛阈的物质达到此疗效。

    2014年07期 v.34 713-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复方排毒止带汤含药血清对人宫颈鳞癌SiHa细胞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E7,p53,Rb蛋白表达的影响

    高月红;邹梅芳;李贇;

    目的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研究中药复方排毒止带汤含药血清对人宫颈鳞癌SiHa细胞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6,E7,p53,pRb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复方排毒止带汤对人乳头瘤病毒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5%含药血清组及50%含药血清组。空白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25%含药血清组及50%含药血清组口服复方排毒止带汤煎剂,将复方排毒止带汤25%含药血清和50%含药血清分别作用于SiHa细胞72,120 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PV16 E6,E7,p53,pRb蛋白表达,采集数据。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复方排毒止带汤50%含药血清作用72 h,HPV16 E6,E7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53,pR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复方排毒止带汤50%含药血清作用120 h,HPV16 E6,E7蛋白表达水平较作用72 h明显下降,p53,R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2组相应指标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方排毒止带汤25%含药血清作用120 h,HPV16 E6,E7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53,Rb蛋白表达水平上升,复方排毒止带汤50%含药血清作用120 h HPV16 E6,E7蛋白表达水平较25%含药血清明显下降,p53,R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2组相应指标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排毒止带汤含药血清对HPV16 E6,E7,p53,Rb蛋白表达具有明显调控作用,复方排毒止带汤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2014年07期 v.34 716-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石榴皮鞣花酸抑制乳腺癌机制研究

    张玉梅;王家晓;

    目的探讨石榴皮鞣花酸对肿瘤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检测荷瘤小鼠抑瘤率。方法 CCK-8法测定石榴皮鞣花酸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肿瘤细胞凋亡情况;观察石榴皮鞣花酸对荷瘤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石榴皮鞣花酸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可有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石榴皮鞣花酸可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同时可防止小鼠胸腺和脾萎缩。结论石榴皮鞣花酸体内外均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

    2014年07期 v.34 720-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人参益智口服液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王洁滢;郭军鹏;吴薇;刘淑莹;

    目的通过观察人参益智口服液对樟柳碱所致记忆障碍模型小鼠记忆能力和血清酶学的影响,探讨人参益智口服液改善记忆功能。方法将C57/BL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和人参益智口服液高、中、低剂量治疗组,采取樟柳碱复制小鼠记忆障碍模型。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阳性药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治疗组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人参益智口服液,连续给药30 d。采用行为学实验包括Morris水迷宫、跳台和避暗实验法检测小鼠记忆能力,并检测血清SOD、MDA的变化。结果 Morris水迷宫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平均潜伏期延长及平均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说明樟柳碱能够造成学习记忆障碍模型。人参益智口服液高、中剂量组能够减少潜伏期时间和增加平均跨越平台次数(P<0.05)。跳台和避暗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益智口服高、中剂量组平均潜伏期延长,平均错误次数减少(P<0.05,P<0.01)。血清酶学检测显示人参益智口服液能够增加血清SOD,降低MDA水平(P<0.05,P<0.01)。结论人参益智口服液能够改善樟柳碱造成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

    2014年07期 v.34 724-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论著_方药纵横

  • 金银花HQT基因变异类型与其绿原酸含量相关性

    吴敏琳;孙小琳;朱莎莎;李卫东;白根本;

    目的揭示金银花HQT基因的变异情况,并阐述HQT基因变异类型与绿原酸含量的相关性。方法以不同产地及品种的金银花为材料,通过RT-PCR法扩增其HQT基因编码区,直接测序,通过多重比对进行HQT基因变异类型分析,进而对其与绿原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HQT基因编码区变异包括碱基置换突变、插入/缺失突变,部分变异会引起HQT蛋白的改变,并影响绿原酸的表达量。结论金银花HQT基因编码区具有丰富的变异,与忍冬种间分类及绿原酸含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014年07期 v.34 728-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用药规律

    黄帅立;林志鑫;刘政;

    通过搜集大量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中医疗法及用药的资料,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用药规律。从总的治疗方法中提取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用药中各类中药的使用频数、所占比例以及分别统计每味药出现频数、药物性味、药物归经。总结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常用药为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其次为活血药、理气药、利湿药等;药物性味以甘苦、甘寒、甘平最多,甘温、辛平、辛温次之,基本无大辛大热药;药物归经多入肝、心、肺。

    2014年07期 v.34 73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有毒中药治疗消化系统肿瘤证治规律分析

    张艳;

    目的对有毒中药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证治规律进行探讨。方法文献学与统计学方法相结合。以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确定有毒中药范围,以《肿瘤单验方大全》《现代中医肿瘤学》《肿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为文献来源,搜集含有毒中药并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方剂,利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进行统计。结果有毒中药多与补虚药尤其是温阳、健脾之品相配,证型以脾虚痰瘀互结多见,治法以健脾化痰,活血攻毒散结为主。结论消化系统肿瘤核心证候是脾虚痰瘀互结,核心治法是健脾活血化痰,攻毒散结。

    2014年07期 v.34 735-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论著_针灸推拿

  • 针刺结合振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李永红;张万龙;汪芗;范桂清;钟亚斌;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振腹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症状评分与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针刺与振腹疗法相结合进行治疗,对照组服用坤泰胶囊治疗,疗程9周。观察烘热、汗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皮肤干燥等症状变化,采用症状程度评分对治疗前后疗效进行对比。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水平。对评分和测定值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2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32例,有效率87.5%,对照组32例,有效率71.8%,2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FSH、LH及E2水平没有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肝俞、肾俞、关元等穴位可调肝养血,滋阴补肾,育阴潜阳。振腹按摩可激发经络之气,升降气机,疏通经络,调理脏腑。针刺结合振腹疗法在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症状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

    2014年07期 v.34 738-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八正散加针刺治疗痔术后尿潴留

    林茂;雷燕;袁芳;

    目的观察运用八正散加针刺治疗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49例痔术后尿潴留的患者口服八正散(车前子、瞿麦、蓄、滑石、栀子、炙甘草、川木通),并配合针刺疗法(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治疗1个疗程,观察其疗效。结果 49例患者中,治愈41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84%。结论八正散加针刺治疗痔术后尿潴留重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气化疏利。

    2014年07期 v.34 741-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温针、点刺放血、拔罐联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郝强;李克嵩;贾红玲;张兴镇;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温针、点刺放血、拔罐联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温针灸(选穴:阿是穴、犊鼻、足三里、血海、鹤顶、阴陵泉、阳陵泉)以及点刺放血、拔罐,进行联合治疗。结果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温针、点刺放血、拔罐联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有效地缓解疼痛和僵硬症状,从而改善活动功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2014年07期 v.34 743-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医史文献

  • 《千金要方》脏腑相关病证分类特点

    申晓伟;马明越;张志斌;

    《千金要方》中论述脏腑相关病证的内容所占篇幅较大,其病证分类颇成规模,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对其分类特点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千金要方》书中脏腑相关病证的内容,对这些病证分类特点进行梳理归纳,从而总结出3个方面的特点:所列病证全面,编写体例规范;首分虚实寒热,纲目清晰;对形体官窍病证分类有序等。这些特点不仅继承了《黄帝内经》病证思想的相关内容,并且对后世病证分类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2014年07期 v.34 746-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研究进展

    吴丹;谈勇;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一种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多起病于青春期,病因尚未明确,病理机制复杂,其诊断标准也存在争议。目前,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已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青春期PCOS的治疗提倡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避免过度治疗,早期的干预措施包括控制体质量、改变生活方式及心理干预等。中医治疗宜以补肾为主,肾、肝、脾同调,西医通过调整月经周期、改善高雄激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等提高青春期PCOS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4年07期 v.34 749-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人参非皂苷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王明蛟;高航;刚婉娇;徐伟;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参具有缓解体力疲劳、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抗缺血以及抑制肿瘤增长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其活性物质基础是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结合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对人参及人参制品的化学成分及其分析方法的研究概况,对人参中非皂苷类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进行概括,介绍了人参中糖类成分、挥发油成分、氨基酸成分、脂肪酸成分、微量元素成分的检测技术与分析手段,为人参活性物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2014年07期 v.34 752-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吉林中医药》稿约

    <正>《吉林中医药》杂志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综合类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吉林省一级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辟有学术探讨、五运六气论坛、思路与方法、经验传承、临床研究、动物药、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研究、方药纵横、针灸推拿、医史文献、综述等栏目。现诚向国内外征集优秀论文。要求来稿须保证稿件真实性以及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无争议等项。对于省部级、国家级和国际合作等科研基金资助课题形成的论著尤为欢迎,一经录用,将优先发表。

    2014年07期 v.34 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