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_学术探讨

  • 从痰论治胃癌缺氧微环境逆转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理论探析

    徐晶钰;张璇;裴蓓;秦志丰;陆烨;张映城;魏品康;

    肿瘤缺氧微环境能诱导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进一步发生侵袭转移。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痰"关系密切。结合临床与基础研究,创新"胃癌痰证理论",进一步提出其核心观点是胃癌"痰环境"致病说,并认为胃癌的缺氧微环境可归于"痰环境"范畴,可导致"痰污染",诱使胃癌侵袭转移。因此,从"痰"入手,以消痰散结为治疗大法,清化"痰污染",从而逆转EMT,可最终抑制胃癌侵袭转移。

    2014年05期 v.34 43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论著_思路与方法

  • 金氏脉学:脉诊客观化研究的新思路

    臧翠翠;辛超;边振;金伟;

    金氏脉学致力于脉诊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以传统中医脉学理论为基础,吸收和借鉴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和思想,提出了脉应与脉相、脉动与脉点等基本要领及病脉统一性的基本原理。以脉诊为手段,以数学为量化工具,对疾病基本做到了定位、定性、定量诊断,为脉诊客观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4年05期 v.34 436-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头痛常见脉象分析

    韩雪;滕晶;

    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作为疾病的主症出现,亦可作为兼症出现。脉浮头痛者多为感受风邪所致;脉弦而痛者多因肝失条达或见痰浊而致;脉紧而痛者多为受寒凉所致;脉数而痛者多为风热外袭、上扰清空所致;脉濡而痛者多为外感风湿,邪气侵袭肌表经络,导致太阳经脉的经气不通畅,以致头痛身重;脉细而痛者可由血虚导致;脉短而痛者是阳气不足的表现;脉洪而痛者属热;脉涩而痛者属血瘀;脉滑而痛者多有痰。通过对脉象的诊断,可以掌握患者邪正盛衰的情况,进而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痊愈恶化倾向,为临床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2014年05期 v.34 440-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论著_五运六气论坛

  • 《内经》黄疸与运气关系新探

    苏颖;

    中医"黄疸"一词及病证首见于《内经》,散见于《素问》《灵枢》多篇。《内经》从黄疸病证特点鲜明易于鉴别、五运六气失常引发时疫黄疸、黄疸涉及多脏腑经脉等3个方面阐述了对黄疸的认识,其理论对临床有重要指导价值。尤其外感六淫邪气、五运六气异常变化、感受时疫之邪可致黄疸的理论观点,应当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2014年05期 v.34 442-444+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论著_经验传承

  • 齐向华教授凭脉辨治郁闷不舒

    刘英杰;齐向华;

    中医心理紊乱状态是适应当今社会疾病而产生的新的理论体系,包括郁闷不舒状态、精神萎糜状态、思虑过度状态、惊悸不安状态、烦躁焦虑状态5种异常心理状态。齐向华教授创立了以25对脉象要素为基础的系统辨证脉学体系,并通过大量的临床案例总结,分析出5种心理紊乱状态各自的脉象特征。通过脉象要素的整体状态和局部表现系统判断患者的不同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从中医学理论过渡到患者的躯体症状,从而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依据。

    2014年05期 v.34 445-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论著_临床研究

  • 醒脑静联合乙酰谷氨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氧自由基的影响

    焦海潮;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乙酰谷氨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选取ACOP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维持血压、降低颅压等常规治疗,并于入院1~2 h内配合高压氧舱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联合乙酰谷氨治疗,对照组给予乙酰谷氨治疗,对比2组患者显效时间、临床疗效及治疗后3 d、1周、2周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血清SOD、GXH-PX活性、MDA水平改善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和77.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乙酰谷氨可有效清除ACOP患者体内氧自由基,减少其对脑细胞的损害,可作为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有效治疗方案。

    2014年05期 v.34 447-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从痰论治肥胖人群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江道斌;陈芳;申志扬;杨立春;严兴海;韩涛;杜樱洁;吴斌;

    目的观察从痰论治肥胖人群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标准的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200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6例(剔除2例),在从痰论治的基础上配合头孢西丁钠注射液1 g,1次/8 h,氨溴索注射液45 mg,2次/d静滴;对照94例(剔除1例),予头孢西丁钠注射液2 g,1次/8 h,氨溴索注射液60 mg,2次/d静滴。7 d为1个疗程,分别在第7天、10天和14天观察2组疗效,比较入组当日和观察结束时炎性指标、肺部影像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0.77%和72.04%,2组总有效率无差别。治疗组较对照组退热快,治疗组症状、肺部体征消失和肺部病灶吸收时间较对照组早。2组治疗后观察的炎性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组较对照组住院药品费用明显降低。结论以千金苇茎汤为基础方的肺热平汤加味,从痰分型论治肥胖人群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药品费用。

    2014年05期 v.34 450-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滋肾健脾分清泌浊法治疗蛋白尿型隐匿性肾炎

    王益俊;赵世华;萧汉达;卢杰宁;陈粉莲;李轩;

    目的探讨滋肾健脾、分清泌浊法对蛋白尿型隐匿性肾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0例蛋白尿型隐匿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滋肾健脾分清泌浊法(中药复方)治疗组44例和雷公藤多甙片组36例。治疗组以参芪地黄汤合萆分清丸加减煎服,1剂/d,对照组以雷公藤多甙片口服。2组均以4周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4%和66.7%,治疗组均优于中成药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都明显降低,中药复方治疗组在微观指标改善方面优于单一成药组。结论滋肾健脾、分清泌浊法能有效改善蛋白尿型隐匿性肾炎患者病情及尿蛋白排出水平。

    2014年05期 v.34 453-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麻芩咳喘合剂对哮喘慢性持续期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李小娟;廉富;朱海燕;

    目的观察麻芩咳喘合剂对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方法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对照组16例。治疗组予以麻芩咳喘合剂口服,1剂/d,早晚温服;对照组吸入舒利迭(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50/250μg),1吸,2次/d,疗程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ACT评分、FENO、肺通气功能指标(包括FVC%、FEV1%、FEV1/FVC、PEF%)。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均好转,ACT评分与疗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疗前2组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升高明显,疗后均有明显下降,与疗前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肺通气功能均较治疗前好转,但组间及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芩咳喘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能够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控制气道炎症。

    2014年05期 v.34 456-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对高龄患者肾功能变化的影响

    赵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对高龄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高龄患者29例,平均年龄(84.51±3.66)岁。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各均值为血BUN(6.63±3.38)mmol/L,血Cr(82.97±40.30)μmol/L,采用Cockcroft-Gault方程计算的GFR(54.00±17.97)mL/min/1.73m2,改良MRDR方程计算的GFR(77.39±26.27)mL/min/1.73m2。治疗后各均值为血BUN(6.69±2.67)mmol/L,血Cr(83.73±30.86)μmol/L,采用Cockcroft-Gault方程计算的GFR(57.58±17.30)mL/min/1.73m2,改良MRDR方程计算的GFR(85.39±25.24)mL/min/1.73m2。治疗前后各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在抗感染治疗同时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影响。

    2014年05期 v.34 460-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右归饮加减治疗肾虚型骨质疏松症

    刘志钧;李俊英;李仲平;熊爱莲;

    目的探讨右归饮加减治疗肾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肾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右归饮加减治疗,并随证加减。对照组给予维生素D和迪巧治疗。治疗3个月对比观察2组临床效果及骨密度、24 h尿钙、血碱性磷酸酶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血碱性磷酸酶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显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归饮加减能有效提高骨密度,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014年05期 v.34 463-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证候分类的横断面调查研究

    姚银娟;申春悌;

    目的通过对慢性支气管炎中医四诊信息的横断面调查,进行证候分类研究。方法运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调查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700例病人,记录四诊信息,运用Amos软件建立数据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参数(GFI)为0.956,拟合度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指标分析结果与临床实际相拟合。结论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排序,以标准回归系数0.4作为临界症状、可现症状的界值,气喘、咳嗽、咯痰为结构方程基础信息,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

    2014年05期 v.34 46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舍曲林联合逍遥散治疗产后抑郁症

    伍靓;吴奇;李晶;罗誉川;黄灵坚;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舍曲林联合中成药逍遥散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口服抗抑郁药舍曲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服用中成药逍遥散治疗。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用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HAMD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明显优于对照组(77.44%),P<0.05;治疗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少,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抑郁药舍曲林联合中成药逍遥散治疗产后抑郁症能协同增强舍曲林抗抑郁能力,调理气机,降低不良反应。

    2014年05期 v.34 469-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茵陈汤加减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meta分析

    刘瑶;洪培伟;范雪梅;

    目的评价茵陈汤加减方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EMBASE、MEDLINE、CBM、CNKI等数据库。纳入茵陈汤加减治疗ICP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1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RCT 54篇。与对照组(单纯西药组)相比,茵陈汤加减方(加或不加西药)治疗后总有效率、皮肤瘙痒好转率,TBA、ALT改善高于对照组(P<0.05),羊水污染、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陈汤加减方(加或不加西药)对皮肤瘙痒改善较对照组好,羊水污染、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因纳入研究质量不高,应慎重对待这一结论,期待更多高质量RCTs进行验证。

    2014年05期 v.34 472-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儿童百日咳样综合征病原临床分析

    程燕;陈慧;

    目的了解儿童百日咳样综合征的病原种类,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年龄在3个月—8岁内有痉挛性咳嗽的患儿共554例。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测定法检测呼吸道7种常见病毒:流感病毒A、B型(IFV A、IFV B),腺病毒(ADV),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1、2、3型(PIV1、PIV2、PIV3);并进行静脉取血,对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抗体检测。结果 181例病原学检测为阳性,阳性率32.67%(181/554)。所检出的病原依次为RSV 77例(42.5%,77/181),PIV3 60例(33.1%,60/181),MP 32例(17.7%,32/181),ADV 3例(1.7%,3/181),IFVA 7例(3.9%,7/181),混合感染3例(1.7%,3/181),IFVB、PIV1和PIV2未检出。结论 3个月~3岁婴幼儿感染的病原主要为RSV和PIV3,3~8岁儿童检出的主要病原为肺炎支原体。

    2014年05期 v.34 478-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结合理疗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李艳宏;

    目的探讨疏肝通络汤结合理疗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CR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BCRL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疏肝通络汤(柴胡、郁金、当归、路路通、络石滕、海风藤、车前草等)配合理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理疗。2组患者均治疗4周为1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1疗程后卡氏评分(KPS)、气滞血瘀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2.9%和7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卡氏评分、症候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方剂疏肝通络汤结合理疗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BCRL的有效治疗方案。

    2014年05期 v.34 480-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艾灸身柱穴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

    李慧璟;王誉燃;丁号旋;王叶芹;王凯倩;魏德强;吴德海;

    目的观察艾灸身柱穴等治疗复感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复感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身柱穴为主用艾条温和灸治疗。结果 30例患儿,显效7例,占23.3%;有效21例,占70%;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93.3%。结论对于复感儿用艾条温和灸身柱穴等,能够提高小儿机体免疫力,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2014年05期 v.34 483-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6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刮痧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冯晓纯;冯晓娜;张强;高辉;

    目的观察研究刮痧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临床上采取自身作为对照组,运用刮痧疗法,观察刮痧后患儿体温的变化与性别、病程、年龄、证型、发热情况的关系。结果经过临床研究64例患儿,刮痧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与患儿性别、年龄、证型无特异性意义,与患儿病程、发热情况有统计学意义。病程越短疗效越好,热势越低疗效越好。结论刮痧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通过活血透痧解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而退热。

    2014年05期 v.34 486-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动物药

  • 不同产地山羊角水分和浸出物研究

    任伯颖;曲朋;康馨元;张辉;孙佳明;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山羊角的水分及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为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H水分测定法第一法(烘干法)和附录ⅩA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中的热浸法测定。结果不同产区山羊角的水分含量在6.27%~9.63%,平均值为8.38%;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在2.27%~4.62%,平均值为3.07%。结论通过测定不同地区山羊角的水分及浸出物含量,并对其进行记录分析,为制定山羊角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的依据。

    2014年05期 v.34 489-490+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论著_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

  • 吉林省临江市老岭南麓款冬的初步生态研究

    邱野;李晓华;王绍鹏;江歆美;车宏伟;蒋斯凡;胡全德;李宜平;

    目的研究当地款冬的分布及发育状况。方法对款冬的分布、性状、主要遗传参数进行观察研究。结论海拔1 050~580 m处有自然分布;花蕾在中秋至晚秋发育迅速,其中款冬酮含量也随之升高;春季葶发育随花的发育逐渐增高;花葶高度受环境影响较大;鳞片叶数随花葶高增高而增加。

    2014年05期 v.34 491-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实验研究

  • 大鼠离体心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备方法

    潘昡;陈婵娟;鲁卫星;赵明镜;

    目的通过制作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并总结制作要点及成功经验。方法 12只健康Wistar大鼠(体质量300~350 g),以Krebs-Henseleit(K-H)缓冲液作为心脏灌流液,建立标准的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通过结扎离体心脏前降支致心脏局部缺血30 min,复灌75 min,计算梗死面积(IS%)。结果 1例因麻醉致死,1例因提取心脏时间过长致心脏不能复跳,其余10例均获得实验成功,造模成功率83%,所制模型梗死面积(40±6)%。结论掌握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后,Langendorff离体心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可顺利地成功制备。

    2014年05期 v.34 494-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rBMSCs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罗利琼;胡林;冯刚;

    目的采用不同浓度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常氧或缺氧条件下作用不同时间后,观察rBMSCs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变化情况。方法 MTT法检测rBMSCs增殖的情况;ELISA法检测rBMSCs培养上清中SDF-1水平的变化;Transwell检测rBMSCs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在100μL/mL、200μL/mL和300μL/mL组处理24h和48 h后细胞的存活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00μL/mL处理24 h组,细胞上清液中SDF-1含量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μL/mL组细胞迁移率与其他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适当浓度复方苦参注射液作用下,在低氧条件下能提高rBMSCs细胞存活率,能促进rBMSCs分泌SDF-1,利于rBMSCs细胞发生迁移。

    2014年05期 v.34 498-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大鼠种植窗期子宫内膜HOXA10表达及药物干预作用

    刘音吟;

    目的观察泰山磐石散、地屈孕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促排治疗妊娠大鼠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同源框基因A10(HOXA10)的影响。方法对23日龄雌性SD大鼠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DHEA)+大豆油溶液制作PCOS大鼠模型,对照组同期皮下注射大豆油。自80日龄起,对照组大鼠生理盐水灌胃、PCOS大鼠枸橼酸氯米芬(CC)灌胃后与雄鼠合笼,选取妊娠大鼠分为4组:对照妊娠组(A组)、PCOS促排妊娠组(B)、PCOS促排妊娠+泰山磐石散组(C)、PCOS促排妊娠+地屈孕酮组(D)。各组均由妊娠第1天开始干预,其中A、B组以生理盐水灌胃,C组以泰山磐石散灌胃,D组地屈孕酮灌胃,直至处死前。于妊娠第5天,各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断头处死,留取子宫和子宫内膜标本。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HOXA10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A组子宫内膜HOXA10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子宫内膜HOXA10蛋白表达明显高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HOXA10蛋白表达明显高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C、D组间HOXA10mRNA及蛋白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OS大鼠促排治疗后种植窗期子宫内膜HOXA10表达明显下调,泰山磐石散、地屈孕酮均能上调子宫内膜HOXA10的表达,改善内膜容受不良,这可能是中西药提高临床妊娠率、减少早期妊娠丢失的原因之一。

    2014年05期 v.34 502-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元膏摩对膝骨性关节炎大鼠软骨Ⅰ、Ⅱ型胶原的影响

    张超凡;王新军;刘俊昌;

    目的观察陈元膏摩对膝骨性关节炎大鼠软骨Ⅰ、Ⅱ型胶原的影响,进而探讨其对软骨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将5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陈元膏试验组(C组)和手法对照组(D组),采用石膏固定法建立膝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固定8周后,A、B组不作干预,分别对C、D组大鼠给予陈元膏结合手法和凡士林结合手法治疗,每日1次。持续8周后,HE染色观察各组关节软骨的病理改变并进行Mankin评分,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关节软骨中Ⅰ、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C、D组Ⅱ型胶原表达明显高于B组(P<0.05),而Mankin评分和Ⅰ型胶原则均低于B组(P<0.05)。结论陈元膏摩可增加大鼠膝关节软骨Ⅱ型胶原的表达,同时减少软骨下骨Ⅰ型胶原的表达,维持正常的软骨胶原表型,而起到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

    2014年05期 v.34 506-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针灸“补肾益髓”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区脑啡肽酶的作用

    罗琴琴;杜艳军;

    目的观察针刺加艾灸疗法,在选用具有补肾益髓作用的"百会"和"肾俞"(双侧)下,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区脑啡肽酶(NE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月龄为12个月左右的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AD大鼠模型采用双侧海马一次性注射凝聚态Aβ1-42制备,治疗组选取百会穴和双侧肾俞进行针刺和艾灸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NEP的表达情况。结果对于大鼠海马区NEP的表达,模型组比假手术组明显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较模型组则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 "补肾益髓"的针灸疗法可以提高AD大鼠海马区NEP的含量,从而促进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的降解,改善AD的病理变化。

    2014年05期 v.34 511-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论著_方药纵横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左金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康馨元;任伯颖;曲朋;张辉;孙佳明;

    目的探讨左金胶囊中的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ZORBAX 80A Extend-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0.05 mol/L磷酸二氢钾-乙腈(75∶25);流速为0.6 mL/min,检测波长为350 nm。结果盐酸小檗碱在0.211 8~1.059 0 mg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n=5),平均回收率为100.02%,RSD=0.19%(n=5),本品中盐酸小檗碱总含量为每粒不得低于22.7mg。结论高效液相法测定左金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能有效测定左金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2014年05期 v.34 515-516+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海南野芫荽挥发油成分分析

    翟锐锐;艾朝辉;陈丽珍;李海霞;

    目的分析海南野芫荽全草的挥发油成分。方法以海南野芫荽为原料,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法来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海南野芫荽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100%,其中主要成分为十二烯醛(22.18%)、2,4,5三甲基苯甲醛(14.27%)、1,11-十二二烯(11.15%)、2-十二碳烯酸(8.95%)、十二烷酸(7.78%)、环癸烷(7.32%)、N-棕榈酸(5.15%)等。结论通过对海南野芫荽挥发油成分的分析与鉴定,可看出海南产野芫荽与云南产野芫荽挥发油成分明显不同,所得实验结果为合理开发利用海南野芫荽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4年05期 v.34 517-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论著_针灸推拿

  • 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76例

    尚坤;于清华;石光;张欣;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穴位敷贴疗法,对照组采用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醋疗法。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和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1,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和心绞痛发作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并以其安全、方便、高效、便宜等特点。

    2014年05期 v.34 519-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针刺配合指压治疗顽固性呃逆

    王莹;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指压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6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采用针刺配合指压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西药山莨菪碱肌注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76%,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指压治疗顽固性呃逆总有效率优于西药山莨菪碱肌注治疗。

    2014年05期 v.34 523-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调任通督针刺法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

    吴家满;卓缘圆;钟宇玲;陈秋兰;

    目的观察调任通督针刺法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PCOS不孕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调任通督针刺法配合穴位埋线促排卵,对照组用克罗米芬促排卵。结果治疗组排卵率为54.16%和对照组排卵率62.68%相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妊娠率为46.66%,略高于对照组的40%,但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SH、LH、LH/FSH、T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治疗组的最大子宫内膜厚度和宫颈黏液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调任通督针刺法配合穴位埋线促排卵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排卵率和受孕率,可显著调节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内分泌。

    2014年05期 v.34 526-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7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电针治疗痛症疗效观察

    吴帮启;

    目的对比观察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膝骨性关节炎、肩关节软组织损伤所致疼痛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坐骨神经痛、膝骨性关节炎、肩关节软组织损伤所致疼痛患者各30例,分别通过电针治疗1疗程后通过临床总有效率及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肩关节软组织损伤有效率为92.59%优于膝骨性关节炎组84.6%(P<0.05),明显优于对坐骨神经痛组68.0%(P<0.01)。肩关节软组织损伤组VAS评分为(2.23±0.36)低于膝骨性关节炎组(2.46±0.41)(P<0.05),明显低于坐骨神经痛组(4.07±0.78)(P<0.01)。结论电针对肩关节软组织损伤所致疼痛疗效较好,对膝骨性关节炎疼痛疗效优于坐骨神经痛。

    2014年05期 v.34 530-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医史文献

  • 陈修园《女科要旨·调经篇》学术思想探析

    池孟轩;王新佩;

    《女科要旨》是陈修园先生总结前人与自己的临床心得,以问答方式在调经,种子,胎前,产后,杂病,外科6个方面进行论述。陈修园先生认为,女子以血为主,若月经不调,则首先关注脾胃,而治疗月经病也应首重脾胃,文中详细的说明了脾胃与月经病的直接联系,并引用了两则病例来说明,妇女与室女月经不调病因的不同,应当加以区别。在治疗月经病上,陈修园先生总结了前人的观点,认为治疗月经病方法上首要分清寒热虚实,方药上则应当遵从《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唐代以前经典,体现了陈修园先生尊崇经典的观点。

    2014年05期 v.34 533-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2012年腧穴研究进展概况

    魏海燕;赵玲;张海蒙;邓海平;沈雪勇;

    腧穴研究是针灸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12年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针灸类期刊目录中记载的腧穴内容文献主要涉及5个方面:穴位应用方法探讨、穴位主治研究、选穴配伍思路研究、解剖结构分析、穴位特异性研究。多数文献侧重于穴位解剖结构研究,腧穴与非穴或某穴与它穴表现的各种特性的研究。腧穴解剖结构研究初步表明,穴位是神经血管束或含血管神经的筋膜结缔组织穿经骨、肌或筋膜围成的孔道和脑脊神经终末及其伴行血管终末在身体中轴的浅出交汇部位。腧穴特性研究运用多学科领域技术,揭示了腧穴特性现象。

    2014年05期 v.34 536-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