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正山;张其成;
"肾主骨"是中医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其说出自《素问》。而对其深层的原因,古今医家鲜有论述。中医所谓"肾主骨",主要是从气化层面,讲的是"用"。而从"体"的角度来看,骨色白、坚凝、质重;五行之中,金最坚固,密度最高,其色白。二者非常相像。正因为这个原因,古代文献中还存在着"骨象金"之说。此说长期为中医界所忽视。"骨象金"说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接骨方中广泛使用金石药的原因,并有助于从中医象数思维的角度解释西医补骨当补钙的道理。
2014年01期 v.3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顾宝东;丰广魁;
焦虑症,中医将其归于情志病范畴。其临床表现为心神不宁、惊恐不安、精神紧张、失眠等,与"惊悸""不寐""郁证"等相关。其病因病机主要体现在心—肝—肾轴上,肝郁化火是病机关键,气血不足、阴虚火旺是病理转归。治疗应以肝肾二脏为要,以疏肝、清心和滋肾为基本法则,重视气滞、痰凝、血郁等病理变化。
2014年01期 v.34 4-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0 ] - 韩文舫;王志红;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为汗法的应用宜忌奠定了理论基础,指出发汗要做到汗出周遍,连续发微汗、发小汗且要求持续一个时辰。后世医家在继承仲景学说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突出强调了汗法宜忌的重要性,拓展了汗法宜忌的范围,指出杂病采用汗法治疗也要求遵循同一原则。针对误汗后的治疗原则体现出顾护津液、扶助正气的治疗学思想。汗法应用宜忌在后世的沿革中逐渐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对完善中医对汗法的认识和规范汗法的应用起到了推动作用。
2014年01期 v.34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尚云冰;周雪亮;荀丽英;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工作战略的"前移",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整合已是势在必行。《金匮要略》作为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既秉承了《内经》"治未病"的精髓,又将中医预防思想提升为治疗学层次上的原则与方法。《金匮要略》从"未病先防"到"欲病防发",再到"既病早治"与"已病防传",预防原则一线相贯,全篇渗透的"剂型预防""饮食预防""体质预防"等各类预防方法更是丰富多样。
2014年01期 v.34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南金妮;唐林;薛丁文;孟静岩;
清代叶桂所著《临证指南医案》,治疗情志失调导致的脾胃病时,叶氏汲取李东垣、刘河间、张仲景等著名医家治疗脾胃病的学术经验,创立归纳治疗情志所致脾胃病的3条基本法则:肝胃阴未虚,肝阳犯胃,立法用刚远柔;肝胃阴俱虚,风阳扰胃,立法忌刚用柔;平治肝胃,立法刚柔寒热并用。叶氏重视脾胃,善用人参补中养虚,半夏、枳实、厚朴、姜汁通降胃气,茯苓、陈皮健脾和胃,白芍、乌梅倡养胃阴,壮脾土以制肝木,形成了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的理论体系。
2014年01期 v.34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兰中海;曲妮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病因不外内外两端。内因多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津液输布失常而生痰,伏于体内,形成"夙根",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基础;外因多为风、寒、热、燥、湿等六淫邪气入侵。外邪引动"伏痰",损伤肺气,致痰邪壅滞,气道不利,上逆而咳嗽、咳痰、喘息和胸闷、气短或呼吸困难等。中医以"治病求本"为原则,从"痰"入手,疏风化痰、清热化痰、温肺化痰、润肺化痰、燥湿化痰,标本同治。
2014年01期 v.34 18-1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何宜霖;汲泓;
成人斯蒂尔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易反复发作,整个病程多徘徊于气、营之间,鲜有动血耗血之血分证征象。卫气营血理论根据邪气侵袭人体部位的深浅,将病程分为卫、气、营、血4个阶段。运用"卫气营血"理论辨证治疗成人斯蒂尔病,可根据其发热特点及伴随症状辨证论治,常用疏风散热、宣肺透邪法,和解少阳、透邪外出法,清气凉营、泻火解毒法,清营解毒、透热养阴法及养阴清热法。
2014年01期 v.34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邢风举;李柳;周仲瑛;
周仲瑛教授治疗恶性肿瘤,以其在救治流行性出血热的过程中形成的"瘀热"学说,拓展应用到实体恶性肿瘤的论治上。原发性肝癌术后或仅进行了化疗、动脉栓塞术、射频消融术等辅助性或姑息性治疗后,周教授应用以清解药物和益气养阴药物为主组成的大复方继续干预,有较好的临床获益。周教授认为,在肝癌的全程中始终存在正邪交争和虚实的消长变化,邪毒、瘀热、结滞和正虚是主要病理特点。清解邪毒、散瘀清热、软坚化积、疏通瘀滞和扶正补虚是治疗肝癌的主要策略。
2014年01期 v.34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罗明;万雷;赖圆圆;黄宏兴;
黄宏兴教授认为,痛风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内伤因素,素体脾肾不足,内生湿浊是痛风发病的基础,外感风寒湿邪等因素可以诱导痛风发作。痛风在急性发作期主要的病机为湿浊内蕴、血热血瘀,在治疗上以清热利湿、凉血活血为基本治则。重用土茯苓、薏苡仁清热利湿,配以生地黄、丹参等凉血活血。临证注重辨证论治,针对不同的兼夹证加减用药。同时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调整饮食结构,对痛风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2014年01期 v.34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徐秀鹏;曹志群;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中西药的联合应用成为新的治疗措施。中医药以辨证论治为基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胃镜下黏膜表现进行辨证分析。中药从宏观着手,改善患者机体内环境,西药从微观出发,以三联或四联疗法为基础消灭Hp,两者宏观与微观联合,相辅相成,既提高了Hp根除率,又可防止Hp反复感染。
2014年01期 v.34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剑虹;李文泉;范春琦;权红;孙维娜;崔筱莉;张润顺;
目的采用结构化信息技术和无尺度网络分析模型,对国医大师方和谦教授经验方"滋补汤"医案中所治的疾病、证候、用药趋势、核心处方等信息进行分析挖掘。方法 "滋补汤"病历采用结构化病历模板录入,用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方和谦教授经验方"滋补汤"主治中医疾病37种,主治中医证候共48种,所治临床主要症状为乏力、气短、心悸,常用中药94种。挖掘出方师应用"滋补汤"治疗痹证、心悸、眩晕、喘证的4个核心复方。结论将无尺度网络模型的应用研究与核心处方研究相结合,提高了名老中医经验整理研究技术手段的科学性。
2014年01期 v.34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曹雯;刘克冕;褚晓秋;胡咏新;狄红杰;谢绍锋;王小超;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其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和外邪侵袭引起。治疗经典方剂主要包括四海舒郁丸、海藻玉壶汤、藻药散、海藻汤等。现代医家对于该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在经典方剂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研制出新的方剂,如瘿气灵、益气消瘿汤、银甲丹等。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于临床治疗瘿病具有积极的意义。
2014年01期 v.34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洪艳;张春梅;孙永宁;
2型糖尿病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病有显著相关性。目前研究表明,高血糖的长期刺激、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多种脂肪细胞因子及高尿酸血症在糖尿病诱发恶性肿瘤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中医学认为,2型糖尿病与恶性肿瘤的发病有共同的病因,虚、痰、瘀是二者发生发展的共同病机。对2型糖尿病与恶性肿瘤相关性机制的研究有利于中西医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恶性肿瘤筛查及干预,减少肿瘤发病率。
2014年01期 v.34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永文;韩康生;蔡辉;沈思钰;
目的观察升陷丸合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RA-ILD)的临床疗效。方法RA早期肺间质病变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同时给予CTX冲击治疗,每次剂量0~16 mg/kg,每4周冲击1次。冲击治疗6次后,改为每3个月冲击1次,累积量达6~8 g后停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升陷丸口服,每次8 g,3次/d,疗程为12个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HRCT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的HRC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方面,治疗后治疗组的FVC、FEV1.0/FVC、DLCO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FVC、TLC、FEV1.0/FVC、DLCO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晨僵时间、CRP、ESR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有18例患者达到临床有效,5例稳定,总有效率88.46%。结论升陷丸合CTX冲击治疗能够改善RA-ILD患者肺功能、临床症状及HRCT评分等,延缓病情发展及恶化,防止出现呼吸功能衰竭,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014年01期 v.34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孟令栋;
目的观察扬州市中医院肾脏科制剂肾衰灌肠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肾虚湿浊型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给予合理蛋白质饮食、纠正贫血、口服金水宝和开同等基础治疗。治疗组每天加用肾衰灌肠方保留灌肠1 h。2组均以10 d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均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肾功能指标,而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衰灌肠方通过渗透、吸附等作用,清除血液中肌苷、尿素氮等代谢废物,并将中药的有效成分吸入血液中,从而有效地保护和改善残余肾单位,延缓和稳定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的进展。
2014年01期 v.34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杨宏山;
目的观察养阴清肺汤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的疗效。方法 147例喉源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运用养阴清肺汤加味治疗75例,并设西药(头孢克洛缓释片和复方甘草片)对照组72例。分别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7%,对照组有效率80.6%,2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清肺汤加味治疗有疏表宣肺、化痰止咳的作用,可从多方面、多环节发挥治疗作用。
2014年01期 v.34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晓添;范瑞雪;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效果。方法将121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57例,给予常规的抗血小板聚集、调脂、康复训练等治疗;治疗组6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20 mg/次,1次/d,静脉滴注)及针灸(患侧阳明经穴如肩、臂等,1次/d)治疗。治疗3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9%,对照组为68.4%,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参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结合针灸对脑梗死后遗症能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脑梗死相关症状。
2014年01期 v.34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术后乳糜胸的疗效。方法收集恶性肿瘤开胸术后乳糜胸10例,予以积极纠正全身情况、闭式引流、胸膜黏连,减少乳糜液生成及配合中药加味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大枣、黄芪、太子参等,1剂/d)治疗,观察其治疗时间及治愈率。结果经保守治疗1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再手术及死亡病例,治疗时间明显缩短。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糜胸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2014年01期 v.34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雅蓓;苗青;
迁延不愈的午后低热症,临床以阴虚证最为多见,但有滋阴清热,补阴养血治法不效者,应注意气虚发热证可能性。升阳散火汤是李东垣"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剂,目前被用治多种临床疾病。导师推崇名家名方,临床运用颇有心得,疗效突出。苗青主任医师通过辨证应用升阳散火汤治疗顽固性低热案例1则,根据火郁发之的理论,以补中气、升阳气、散火郁为法,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2014年01期 v.34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胡陟;倪平敏;张世中;
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对于外感风寒,内有痰(水)饮的五官科疾病(如过敏性鼻炎、鼻后滴漏综合症、分泌性中耳炎、喉源性咳嗽等)诊疗中鉴于对患者症状、体征以及局部检查的综合分析,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解表散寒、温化痰饮"法为核心,根据具体情况参以辨证对治疗五官科疾病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4年01期 v.34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吴雪;杨佃会;房繄恭;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属于运动神经元病(motorneuron disease,MND),其确切致病原因及发病机制仍然不明。目前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多元的,其中遗传因素和环境被认为是主要病因,尤其是遗传因素。本病的发病年龄越大,患者的生存时间越短。本病患者多中年发病,病程为2~6年,亦有少数病程较长者男性多于女性,患病比例为1.2~2.5∶1,年发病率为0.13~1.4/10万。由于本病目前无特效疗法,故只采用对症治疗。
2014年01期 v.34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梅颖;
生姜,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其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化饮,解毒的功效。临床除可单用外,方剂配伍也较为广泛。通过与其他药物的巧妙配伍,生姜可发挥诸如调和营卫(阴阳)、调和脾胃、解表散寒宣肺、温中降逆止呕、宣散水气等多种作用。以高等医药院校《方剂学》教材中与生姜相关的方剂为例,将其在代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进行总结并阐述,应可有助于对该药功效的理解及临床运用。
2014年01期 v.34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娜;曲晓波;姜宗文;律广富;林喆;
鹿角胶是名贵药材,其药用价值高,应用广泛,历史悠久。近年来,鹿角胶的应用领域正不断拓展,并在很多疾病的治疗和保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治病良药,更是补益佳品。国内外学者从其来源、分布、化学成分、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古籍中的大量记载与现代文献中的相关研究加以概括和总结,整理出鹿角胶的传统用药规律和现代研究进展,分析鹿角胶这一中药材的用法、用量和治病机理,为今后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2014年01期 v.34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10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马长沙;段成军;马静洁;
穿心莲内酯为二萜内酯类化合物,由于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而受到关注。文章简要阐述了穿心莲内酯的理化性质以及提取分离方法。重点综述了穿心莲内酯的药理活性以及穿心莲内酯进行分离纯化和以穿心莲内酯为母体进行不同的取代侧链的结构改造后,生成的穿心莲内酯衍生物或类似物在抗菌、抗炎、心血管系统、免疫调节、抗肿瘤这些方面的药理活性的改善。随着对其药理活性及结构改造的深入研究,穿心莲内酯类新药表现出广阔的研究和开发前景。
2014年01期 v.34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8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韩亚男;程新宇;侯俊玲;王文全;郑巧云;
目的以总黄酮回收率为指标,筛选大孔树脂型号并优化富集纯化参数,制定一套适用于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的富集纯化工艺。方法实验通过静态和动态的吸附与解吸附两种方法筛选树脂型号;采用正交设计对上样液浓度、上样液pH、上样速度和洗脱乙醇浓度4个因素优选。结果 HPD-BJQH大孔树脂最为适宜;最优工艺为:上样浓度为2.15 mg/mL,上样量为9 BV,上样液pH为5,上样速度为3 BV/h,70%乙醇洗脱,洗脱速度为2 BV/h,洗脱体积为3 BV。纯化后总黄酮的纯度从原来的9.68%提升到36.11%。结论本工艺结果稳定,能较好的纯化甘草地上部分的总黄酮。
2014年01期 v.34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纪珺;王卫;
颊车,是足阳明胃经的常用穴,位于面部,亦是孙思邈十三鬼穴之一。其临床应用中治疗的疾病广泛且疗效显著。对颊车穴的源流及应用进行探析,颊车有部分名和穴名的双重含义,常应用其治疗精神及面口疾患,通过总结应用结合临床研究,可对该穴的应用进一步总结为"枢纽"作用,有运动、精神、气血的多重"枢纽"作用,运用对这一作用的理解并指导临床,可以理清颊车穴的应用思路,进一步指导临床。
2014年01期 v.34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高乐;牛红月;
目的初步探讨盘龙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名符合诊断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口服舒乐安定片2 mg,每晚睡前30 min,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盘龙刺治疗,1次/d,6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明显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更显著(P<0.01),通过两组间治疗后PSQI总分比较,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盘龙围绝经期失眠,并可改善围绝经期其他症状。
2014年01期 v.34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汪福林;
目的探讨面部火疗与分期治疗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49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时段运用面部火疗、药物、理疗、针刺。急性期采用火疗,药物治疗,物理因子治疗;静止期采用火疗,药物治疗,物理因子治疗,针刺治疗;恢复期采用火疗,物理因子治疗,针刺治疗和功能训练。治疗前与治疗后采用portmann简易评分方法进行评分,根据治疗前后评分计算改善指数。结果治疗后面肌功能评分(17.365 2±1.836 2)较治疗前(3.023 9±1.721 3)明显改善,面肌功能改善指数(0.834 5±0.081 6),疗效显著。结论火疗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中,它通过与面部皮肤广泛接触加热、浸润、渗透,使有效成分透过真皮渗透到肌肉及血液中去,疏通人体全身经络,调动人体全身气血,活化人体全身细胞,祛除体内风、寒、湿、毒等,激活身体机能,起到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消肿等作用。分时段配合物理因子治疗、针刺治疗,可起到疏通经络,温经活血,调和气血,化瘀开塞,平衡阴阳的功效。面部火疗与分期治疗对改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肌功能疗效显著。
2014年01期 v.34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杜伟;李澎;
目的观察醒脑降逆活血法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组的30例患者进行针(人中、内关、中脘、足三里、攒竹、天鼎、膻中、膈俞等穴)药(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丁香、枳壳、沉香、川芎、桔梗、黄芪、党参、木香、全蝎、地龙、蜈蚣等)结合的方法治疗。结果痊愈18例,占60%;有效6例,占20%;好转4例,占13.33%;无效2例,占6.67%。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醒脑降逆活血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1期 v.34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苏鑫童;刘琪;冯骋骋;彭唯娜;
奔豚气属中医内科系统急症,针灸治疗在辨证选穴的基础上,同时利用穴位的近治作用局部取穴,采用合适的针刺方法,对奔豚气有较好的疗效。奔豚气的基本病机乃各种精神因素引起人体的气机升降功能失调,故治疗的关键在于疏肝解郁,平冲降逆。奔豚气在传统中医古籍中多采用中药治疗,两种治疗方法之间疗效是否存在差异以及针药并用是否可增强疗效,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探讨。
2014年01期 v.34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正>吉林北药迅速成长、跨越发展。已经从小型单一的生产经营企业成长为产供销一条龙,产学研一体化的企业集团,并继续朝着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吉林北药重视产品质量、重视客户需求、重视人才培养。一切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一切以品质保证为前提,一切以员工价值为根本,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吉林北药以"创新经营、永续发展"为理念,努力做到"客户满意我满意、员工满意我满意、社会满意我满意"。吉林北药以"产业报国、奉献社会"为己任,面向未来、团结协作、锲而不舍、突破创新,在实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打造医药健康产业航母的进程中,搏击风浪,扬帆远航,为创
2014年01期 v.34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吉林中医药》杂志是由长春中医药大学主办,吉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22-1119/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5699。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辟有学术探讨、五运六气论坛、思路与方法、经验传承、临床研究、动物药、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研究、方药纵横、针灸推拿、医史文献、综述等栏目。本刊为月刊,1979年创刊,大16开本,每期112页,每月20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现诚向国内外征集优秀论文。对于省部级、国家级和国际合作等科研基金
2014年01期 v.34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