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慧芳;白俊杰;程发峰;张戬;孙晓光;
金元医家刘完素是火热论的倡导者,其理论对后世温病学说的兴起具有先导作用。清代医家叶天士不仅在温热病的辨证治疗上对刘完素的理论进行吸收和创新,还在内伤杂病的辨治方面对刘氏的理法有继承和发挥,并归纳成外感热病、燥证、中风病和玄府理论4个方面。将二者之间的学术渊源进行系统的梳理,能够更加全面地揭示叶天士的学术思想。
2013年10期 v.33 973-974+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8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宋洪涛;李志刚;
记载于《医学入门·脏腑条分》中的五脏相通理论充实了中医的五脏关系,后人在其基础上运用开阖枢理论推衍出胃与心包络相通。对胃与心包络相通进行理论上的辨析,胃与心相通的说法更为合适,胃与心生理上相互关联,病理上相互影响,临床治疗上密切相关。
2013年10期 v.33 975-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高宇;王晞星;
中医认为,肾癌病位在肾,与脾胃、肝相关,总属本虚标实之证,因虚致实,虚实相兼,整体虚与局部实互见。肾元亏虚是发生肾癌的主要病因,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重要病机,痰瘀毒互结是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外受湿邪,湿热下注是肾癌发病的决定外因,劳累过度是肾癌发生发展的基本因素。治疗上根据病患具体情况及所处阶段常常运用温补脾肾法、滋肾柔肝法、软坚散结法、抗癌解毒法等。早期正气充足,血瘀痰凝,瘤毒轻浅,以祛邪为要;中期痰湿结聚,邪毒日盛,脾肾不足,正气益虚,则祛邪兼顾扶正;晚期常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衰弱,邪气壅盛,瘤毒走窜,故宜扶正祛邪并重。
2013年10期 v.33 978-9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曹颖;李志国;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以"中气升降"为中心,阐释脏腑气机的圆运动,在临床治疗中重视人体中气,调畅脏腑气机,复其升降枢转之常。黄氏第五代弟子麻瑞亭将"中气升降"理论进一步完善,认为脏腑气机升降紊乱所致之病,均当复其升降之常,而复其升降之常的关键,重在调理脾胃中气升降,并将黄氏气滞之主方下气汤加减完善为治疗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升降紊乱之内伤杂病方,可用以指导临床脏腑气机失调类疾病的治疗。
2013年10期 v.33 980-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0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李天星;李新民;孙丹;韩耀巍;
小儿肺炎喘嗽的中医证候分布受到年龄、季节、感染病原、疾病发展不同阶段、体质、地域、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肿瘤坏死因子、X线影像检查、个人经验、药物治疗等多种因素相关。明确影响因素致病途径、机理,有助于指导小儿肺炎喘嗽临床用药,提高疗效。
2013年10期 v.33 982-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刘文强;滕晶;
脉与症的关系十分复杂,两者都能够反映疾病的本质。在正常情况下,脉与症应当相顺应,说明病情单纯,"病易已";然临证过程中,疾病的脉与症并不完全是相顺应的,脉症相逆说明病情复杂,"病难已"。在脉与症相逆的情况下,如果"脉真症假"当舍症取脉;如果"脉假症真"当舍脉取症。脉有顺逆,亦有真假,临床应综合分析病情资料,脉症结合,四诊合参,方可获得满意疗效。
2013年10期 v.33 984-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庆华;冯涛;
任素梅老中医认为,颈源性眩晕多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机主要为"上气不足,髓海空虚"。根据针灸的治疗特点,治疗本病时首先要明生理,辨经络,治疗时强调治虚为先,兼治为佐,因机应变;针灸治疗主张局部选穴结合辨证取穴,重视升提清气,善用灸法以培补元气,调和气血;再配以中药辨证施治,标本兼顾,加强疗效。
2013年10期 v.33 992-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汪静;
胸痹从脾论治,又称"心胃同治法",首载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李果烈教授认为,胸痹的病因多为多坐少动、思虑劳倦过度、饮食失节和情志失调,病机与心脾、痰瘀密切相关,故主张调脾护心,重视"脾"的运、化、升、降功能。临证时,李老常将其辨证分为脾胃虚弱型、痰浊中阻型、肝脾不调型,擅长应用人参、黄芪、茯苓、白术、山楂、半夏等健脾理气之品。但从脾论治,绝非单纯补益其虚,辨别标本虚实必不可少,酌加活血通络之品,可达标本兼治之目的。
2013年10期 v.33 994-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向萍;张苏闽;刘羽军;方健;刘轩良;
张苏闽教授指出,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复发之弊,而中医药因人制宜、早期介入、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辨证施治可防止复发,与国际上最新的治疗目标缓解迅速、不用激素维持治疗、完全的黏膜愈合及防止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等相合。张苏闽教授运用经典四联疗法,配合中药气药灌肠以及微波隔姜灸、经皮穴位电刺激、耳穴埋籽及中药足浴、辨证施膳、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炎症性肠病,疗效显著。
2013年10期 v.33 996-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范洪桥;刘丽芳;
百病皆生于气,浆细胞性乳腺炎也不例外,调畅气机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总则。临床调畅气机多从疏泄肝气着手,而忽视肺在气机畅达中的作用,基于"诸气郁,皆属于肺"这一经典理论,还需强调肺主治节在气机畅达中的作用。临证从疏肝气以通达胃气、清胃气,宣肺气以佐金制木,多脏调燮脏腑气机入手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可收到满意疗效。
2013年10期 v.33 998-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林丽娜;高文珠;罗立敏;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主藏精而系胞胎,从受孕到分娩的整个妊娠过程中,都与"肾"密切相关。肾气旺盛、肾精充沛是孕育的基础,即生殖健康之本。肾以系胎,气以载胎,血以养胎。因此,先兆流产的根本病机在于肾,肾虚是先兆流产的最常见原因,肾虚胎元不固是先兆流产的核心病机。以肾主生殖理论来解释现代先兆流产的发病机理,治疗以补肾安胎法,亦可辨证论治,临床常用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寿胎丸加减。
2013年10期 v.33 1000-10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柳静;
复发性流产病因病机复杂,西医因素如遗传、内分泌、解剖学、感染免疫及环境等均可引起本病发生。中医认为其与心肝气火、血瘀等因素有关,总以肾虚子宫失固为本,同时可兼夹脾虚,脾肾两虚。治疗时除以安胎常法补肾固本、健脾养血,尚需配合宁心、和血等变法,方可顾护胎元,防伤胎之弊。另外,复发性流产还强调"预培其损",孕前寻找病因治疗,经不调者,当先调经,他病而致滑胎者先治他病;孕后安胎才能提高成功率。
2013年10期 v.33 1002-10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纪文娜;马融;
马融教授根据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生理特点及中医五行相乘相侮理论,提出抽动障碍"土虚木亢"这一病机,认为主要病位在肝,其本虚在脾,病机关键是"木亢则风动,土虚则心脾失养",治疗以平肝、清肝熄风、实脾为主,标本兼治,以天麻钩藤饮合甘麦大枣汤化裁,从肝脾论治小儿抽动障碍,疗效较好。
2013年10期 v.33 1004-10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王盛隆;张晓兰;
张晓兰主任认为,现代医学用抗生素治疗急性期丹毒只能控制全身感染,对于急性期临床症状的改善缺乏针对性,尤其针对病变部位很难"药到病所",故需中西医结合治疗。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同时,在病变局部刺络拔罐和TDP神灯照射治疗,能够使邪有出路,瘀毒外出,同时行气活血,达到舒经活络,破血祛瘀,推陈致新,改善局部症状的目的。整体与局部同治、内外兼顾。
2013年10期 v.33 1006-10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尹伯阳;李志道;
"分经得气"法是李志道教授提出的一套针刺方法,此法善治由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麻木一类病症。李志道教授重视得气与疗效的关系,将坐骨神经痛分成阳明少阳型、太阳少阴型和阳明少阳、太阳少阴混合型3型。运用"分经得气"法治疗时,依据坐骨神经分布区域和疼痛位置选穴,针刺时强调对针感传导路径的控制和把握,使针感传导方向与疼痛位置保持一致,再于疼痛神经分布区域排刺,以提高疗效。
2013年10期 v.33 1008-10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苗琦;王郁金;
目的观察健脑通胶囊对老年痴呆患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一般治疗(宣教、饮食调节、控制血压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健脑通胶囊(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菟丝子等)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6.6%)与对照组(66.6%)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脑通胶囊具有一定延缓老年痴呆发展的作用。
2013年10期 v.33 1012+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洪兰;张友祥;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逐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予健脾化痰逐瘀方中药(茵陈、山楂、姜黄、桃仁等)治疗,2次/d,饭后口服;对照组58例,予强肝胶囊0.4 g/次,3次/d,口服,2组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B超及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TC、T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B超肝脏影像学正常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痰逐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有较好疗效。
2013年10期 v.33 1013-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华;梁君昭;贺延丽;
目的观察冠心香丹片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治疗不稳定心绞痛西药(卧床休息、清淡饮食、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冠心香丹片(太子参、瓜蒌、延胡索、丹参等,3片/次,2次/d),疗程3个月。2组均未服他汀类降脂药,疗程结束后分别复查血脂、颈部血管彩超。结果 42例患者经3个月治疗后TC、TG、LDL-C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血管斑块情况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结论冠心香丹片通过降低TG、LDL-C等,可稳定、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2013年10期 v.33 1016-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曹洪波;
目的观察自拟保肺化纤丸对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抗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2年6月收治的肺间质纤维化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分别给予自拟保肺化纤丸(党参、五味子、玉竹、远志等)和N-乙酰半胱氨酸(600 mg/次,2次/d)治疗,疗程为3个月,疗程结束时观察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LPO、GSH-Px、CAT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保肺化纤丸有利于改善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氧化指标、提高抗氧化水平,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2013年10期 v.33 1018-1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丁若虹;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烧伤后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面部烧伤后色素沉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美肤激光仪联合中药面膜治疗(白茯苓、白及、白芷、冬瓜仁等,研粉后取30 g,温水调糊,涂于色素沉着处,保留30 min,1次/d,7次为1疗程),对照组单独采用美肤激光仪治疗(能量密度1.8~3 J/cm2,波长1064 nm,光斑8 mm,频率10 Hz),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面部烧伤后色素沉着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色素沉着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面膜联合美肤激光仪治疗面部烧伤后色素沉着疗效显著。
2013年10期 v.33 1020-1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任飞;周家俊;
目的观察活肾通络方对慢性肾衰患者血清中致纤维化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60例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活肾通络方(大黄、丹参、当归、莪术等),对照组予科素亚(1次/d,1片/次,晨起顿服),以3个月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肾功能指标(Scr、BUN、GFR、CystatinC)、致纤维化因子指标(尿TGF-β1、血CollagenⅠ、血CollagenⅢ、血Collagen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6.21%,对照组62.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2组治疗前后相比,肾功能指标都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致纤维化因子指标比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P<0.01)。结论活肾通络方可以改善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肾小球纤维化,从而延缓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病的进程。
2013年10期 v.33 1022-1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蓝广和;王权胜;唐振宇;宾彬;陆海旺;
目的从肾虚血瘀角度观察加味大黄虫颗粒治疗前列腺炎(Ⅲ型)相关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前列腺炎(Ⅲ型)相关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加味大黄虫颗粒(大黄、桃仁、土鳖虫、水蛭等)治疗,1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复方玄驹胶囊(3粒/次,3次/d)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4周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73.7%,对照组51.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国立卫生研究院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减少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勃起功能国际指数问卷5(IIEF-5)评分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前列腺炎(Ⅲ型)的男性患者,加味大黄虫颗粒可以显著减轻前列腺炎(Ⅲ型)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勃起功能。
2013年10期 v.33 1025-1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影华;
目的观察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1次/d),对照组常规服用胃复春治疗(4片/次,3次/d,口服),2组治疗3月,于疗后复查胃镜,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君子汤加减能有效改善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胃黏膜慢性炎症。
2013年10期 v.33 1027-1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李坤;
目的观察芪术增液汤对阿片类药物引起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芪术增液汤(黄芪、白术、玄参、生地黄、麦冬等,1剂/d);对照组用酚酞治疗(200 mg/次,1次/d)。结果治疗组治愈10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治愈3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0.0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芪术增液汤对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有明显疗效。
2013年10期 v.33 1029-10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姜丽;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金刚藤口服液(20 mL/次,2次/d)及妇科千金片口服(6片/次,3次/d)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治疗方案。
2013年10期 v.33 1030-1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郜宇;孙光伟;
目的观察两地汤加减治疗虚热型崩漏的止血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阴虚血热型崩漏患者80例,采用两地汤加减治疗(生地黄、地骨皮、玄参、白芍、阿胶等,1次/d),观察其对虚热型崩漏患者的止血效果及临床症状好转情况。结果痊愈40例(50%),显效19例(23.75%),好转14例(17.5%),无效7例(8.75%),总有效率91.25%。结论两地汤加减对阴虚血热型崩漏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且能明显改善相关临床症状。
2013年10期 v.33 1032-1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张玲;申松希;朱世鹏;许咏思;任晓暄;郭盂玮;赵雅芳;李晓泓;嵇波;张露芬;朱江;
得气最早源于《黄帝内经》中的"气至",《内经》中以针刺前后脉象的变化作为客观指标,并始终描述为针刺过程中医者的客观感应。清代后,至现代针灸学定义中多将得气等同于针感,尤以患者的感觉为重。随着中医针灸理论的国际化发展,得气与痛感的区分及其生理机制方面的研究增多。在循证医学研究中,国际上对得气与疗效的关系仍有不同的学术见解,因而其客观化的评价标准及其生物学机制成为重要且亟待研究的学术问题。可从医生和患者两方面综合评价,并结合疗效,探索客观界定得气的标准。
2013年10期 v.33 1049-1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马广昊;魏婷;陈婷婷;
目的观察益火补土针刺法为主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均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益火补土针刺法结合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43例,给予单纯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疗程4周,通过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7%。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2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4.4%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火补土针刺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2013年10期 v.33 1052-1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塔长峰;王海燕;孔杰;占大权;骆振宇;金远林;
目的观察祛瘀生新针法配合Bobath康复技术早期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术后3~14 d加祛瘀生新针法及Bobath康复治疗,对照组术后予常规药物及Bobath康复技术治疗。评定并比较治疗前后及2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Barthel指数(MBI)、简化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及运用功能独立性量表评分(FIM),进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采用祛瘀生新针法配合Bobath康复技术早期干预后,治疗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且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祛瘀生新针法配合Bobath康复技术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3年10期 v.33 1054-1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刘旭强;
周庆教授认为:天地定位,上下相通,头足相应,针刺足部可以改善头部气血敷布;以病灶区对应头部为中宫,以洛书八卦围刺,可将八卦所代表的8个方位的元气汇于中宫即刺激区中心以改善病变区血供,并辅以火针之"卒通、温通",可明显改善头部血供与代谢,对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恢复极为有利。
2013年10期 v.33 1056-1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建;曾姿霈;苏美意;
目的用子午流注纳支法治疗失眠症,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58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观察组,每组29例,其中治疗组接受子午流注纳支法治疗,观察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子午流注纳支法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支法可更有效地改善睡眠状况。
2013年10期 v.33 1058-1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张彦;刘芳;段英春;
目的观察运用长圆针以解结针法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在下关穴及其周围扪摸、按、压,可检出一个或多个痛性结节或索条,结构紊乱型与器质破坏型除上述穴位以外可在率谷、颊车及其周围检出痛性结节或索条,分别定为下关次、率谷次及颊车次,常规消毒皮肤,用0.5%利多卡因浸润各点,用长圆针依次行解结法。结果经1~3次,平均1.75次,治疗83例患者中,痊愈60例,好转18例,无效5例结论用长圆针刺入结筋病灶点下关次及颊车次、率谷次,松解颞颌关节及周围黏连、瘢痕,并局部减压,肌肉运动和神经血液循环可恢复正常,受到破坏的关节得以修复。
2013年10期 v.33 1060-1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董建党;张媛;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纳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予中药内服、膏药外敷、针灸结合;对照组36例,采用阿昔洛韦、泼尼松及B族维生素等常规治疗;疗程均为30 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药结合比阿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更好。
2013年10期 v.33 1061-1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冰;王德惠;
<正>刘文峰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内分泌科创始人,也是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从事中医内科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四十余年,治学严谨,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精于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以及各科杂病,造诣颇深。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受益匪浅。现将刘文峰教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经验介绍如下。1病案举例
2013年10期 v.33 1063-1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守红;周强;李欣;
<正>仝小林教授从事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以及疑难杂病的临床研究多年,在治疗疑难杂病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临床中能取得独特的疗效。笔者有幸跟随仝老师临证抄方,收获颇丰,本文就仝小林教授运用"伏气温病"理论辨治原因不明发热验案进行报道、分析,以供同道参阅。1病案举例患者郭某,男,58岁,因"不定时发热1年"于2012年5月14日初诊,患者述1年前出现不明原因
2013年10期 v.33 1064-1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潘宗海;王耀光;
<正>黄文政教授为十一五全国名老中医传承研究项目专家,第2批、第4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首届天津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内科临床50年,尤擅长肾脏病临床及科研。笔者有幸跟从黄文政教授学习一年余,亲历黄老辨证之精,现将黄文政教授治疗黑苔案例1则与大
2013年10期 v.33 1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唐冬梅;毛德文;邱华;
<正>腹茧症(abdominal cocoon)以小肠被茧状包裹在一层异常的纤维膜内为其特征[1]。有文献[2]报道其表现为肠与肠之间及肠与腹膜之间的灰白色纤维包裹并膜状黏连。本病为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特殊类型的肠梗阻,于1978年由FOO等[3]首先报道并命名。其术前诊断困难,常以腹部包块或肠梗阻为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伴腹部包块,呕吐,不规律排气排便或无排气、排便。患者大多
2013年10期 v.33 1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代昌波;魏跃钢;
<正>有幸侍诊于旁,获益良多。今不惴浅陋,将魏跃钢教授凉血化瘀法治疗皮肤病的经验,通过择其医案3例介绍如下。1痤疮王某,女,21岁,面部皮疹3年。查体:两颊暗红色丘疹,伴囊肿,结节,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诊断:肺风粉刺(痤疮)。治则:清热凉血,散瘀消肿。药用:枇杷叶10 g,桑白皮10 g,黄芩10 g,栀子10 g,半枝莲
2013年10期 v.33 1068-1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岩;周文泉;
<正>中医将发热分为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外感发热主要由于外感六淫邪气或疫毒致病,病程相对较短,起病较急,常为高热,伴有外感症状,多为实证。而内伤发热是由于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发热,病程较长,为持续或反复发热,以低热为主,
2013年10期 v.33 1069-10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