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甘草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黄鹏;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益气通阳、化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和解诸药、调和药性之功,其在《伤寒论》中使用多达70次,使用范围广、用法灵活。其运用巧妙之法在剂量,汤剂最大用至4两,小为6铢,散剂仅以方寸七,其临床功用随剂量而有偏重,通阳止痛用量最多,发汗佐使则最小,清热解毒多以2两为重。需强调的是,甘草用法、用量变化无穷,但不可随意配伍,如湿热内盛者不可用,药物相反者不可用,急症亦少用,所谓不可不用,不可妄用。

    2013年08期 v.33 757-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汪绮石《理虚元鉴》学术思想与代表方

    梁琳;于江;李浩;

    明代医家汪绮石所著《理虚元鉴》是一部中医辨治虚劳病的专著,详细论述了虚劳的病因病机、脉象、病症表现、治疗方药及调护,提出了虚证六因学说、虚证脉法、治虚三本二统论、虚火伏火论、治未病的预防观,并总结出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方剂,在老年病的治疗和预防保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3年08期 v.33 759-760+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思路与方法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管理之管见

    刘言;冯淬灵;王成祥;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进行管理的效果并不理想,通过深入基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及社区医务工作者进行交流,发现本病稳定期管理存在社区医师对本病掌握程度尚浅、实施教育人员的专业程度不够、稳定期对患者随访机制不理想以及患者对本病认识不清等问题。必须加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工作、提高患者对本病的认识、就本病专业知识开展对基础医师的培训等措施,以期提高本病稳定期管理效果。

    2013年08期 v.33 761-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治未病”理论在支气管哮喘诊治中的应用

    丁强;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针对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各环节,从未病先防、病后防复、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等4个方面,可防治哮喘的发作及进展。其中,"未病"指未发展成典型哮喘阶段,"病后"指典型哮喘缓解期的阶段,"欲病"指哮喘未发作向发作过渡期阶段,"既病"指典型哮喘发作期的阶段,针对4个阶段不同病因病机,配合中药辨证施治,可达到"治未病"目的。

    2013年08期 v.33 763-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下和消补法在癌症治疗中的辨证运用

    郑丽娴;袁立霞;纪龙珊;邱钰芹;黄欣悦;陈世贤;

    中医学认为,癌症的发病与人体正气虚弱,脏腑功能失调,瘀毒蓄积有关。中医"八法"中的下、和、消、补法针对癌症的病因病机,可以应用治疗癌症的不同阶段。在临床癌症治疗中下、和、消、补法各有特点,侧重不一。下则在急,和则在缓,消则在久,补则在始终,探究这4法在癌症治疗中的辨证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08期 v.33 766-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从脾胃辨治肺癌临证体会

    陆芳芳;郝传铮;

    肺癌虽病位在肺,但与脾胃关系密切。肺为手太阴,脾为足太阴,二者皆属太阴,肺与胃相助为用,皆主通降,且肺阴的充盈和不足与胃阴的充足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故肺与脾胃关系密切。中医临证治疗肺癌必须以调理脾胃为第一要途。

    2013年08期 v.33 768-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杨宇飞教授治疗结直肠癌经验

    何斌;郑丽;杨宇飞;

    杨宇飞教授认为,结直肠癌分期不同,各阶段病机亦不相同,但其核心病机无外乎"正虚为本",脾虚是始动因素,肝郁为病情进展调节因素,脾肾双亏或肝肾两虚是终末期根本因素;"邪气为标",毒、瘀、湿、痰蕴结肠道,络脉闭阻,标本二者互为因果所致。因此,治疗结直肠癌以扶正为主,扶正首推健脾,进而脾肾双补或滋补肝肾以治本,根据毒、瘀、湿、痰之偏重,灵活运用疏肝、化痰、利湿、活血化瘀之法,疏通经络以治标,标本同治,阴阳平衡,气血调和。

    2013年08期 v.33 770-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5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黄素英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病经验

    陈瑞银;胡国华;黄素英;

    黄素英教授认为,乳腺增生病与肝有关,肝郁气滞,冲任失调则乳房胀痛,病情日久可变结块,引起月经紊乱。其治疗特色在于以月经周期为主线,经前气血聚于冲任,经脉壅阻则乳痛加重,治疗以疏肝理气,调理冲任为主线;经后血海壅阻减轻,乳痛稍减,血脉凝滞结块不消,运用软坚散结,调理冲任为治疗方法。肿块较大者,可用中药外敷,增强破坚积,消瘀块之力。

    2013年08期 v.33 774-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马培之治疗乳岩经验

    程培育;王笑民;

    马培之认为,乳岩为郁火凝结之病,以情志不畅为诱因,肝郁脾虚为病理基础,逐步出现痰结瘀阻于乳络,形成有形之癌症,日久肝阴不足,肝火内动,灼肌为腐,局部溃破,溃后气阴亏虚,郁痰更盛,成为难治之证。病因可分为虚实两端,一为郁火内动,一为阳化内风。强调内外同治,内服药注重解郁清肝,外用膏贴注重散结止血,强调情志和畅,并提出慎用温补与刀针,以养阴清肝贯穿治疗始终。

    2013年08期 v.33 776-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闫凤杰教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杨璐璐;闫凤杰;

    闫凤杰教授认为,阴阳失调是更年期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因素,其关键脏腑责之于肾,并与心、肝、脾等脏腑密切相关。强调更年期综合征并非女性独有,男性亦可发生。治法以调节阴阳平衡,并配合安神、疏肝、健脾等法,以纠正肾之阴阳失衡。自拟更年方以酸枣仁汤为基础,补阴的同时兼顾补阳,临床应用,屡见效验。同时配合心理疏导,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2013年08期 v.33 778-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徐荣谦教授治疗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马喜林;徐荣谦;

    徐荣谦教授认为,小儿正气不足、痰饮留伏是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之夙根,临床常内外合邪。总体而言,外邪触动肺络伏痰,顽痰壅塞气道,痰气胶结,中上二焦气机不利,肺气闭塞不通而致本病发生。临证时有风寒闭肺、风热闭肺、痰热闭肺、痰瘀阻肺、肺脾气虚、肺阴耗伤之不同,治疗以辛开苦降,涤痰开闭为原则,取"辛以开之,苦以降之""微苦以轻降,微辛以宣通""以苦降其逆,辛通其痹"之法,运用小苦辛汤辨证加减治疗,使正气得复,邪气渐去,肺之宣肃功能恢复正常,则其病向愈。

    2013年08期 v.33 780-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临证精华

  •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外治疗法

    周君慧;赵鋆;

    中医认为,哮喘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肺、脾、肾三脏不足,在各种诱因下,致痰气交阻,阻塞气道,反复发作。因其具有家族遗传性及明显的季节性,以冬季及气候多变时,见于1~6岁小儿;又因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措施不恰当,最终发展成为成年性哮喘而迁延不愈。因此,哮喘在儿童时期应积极治疗,穴位贴敷、耳穴贴压、针灸推拿、穴位注射、拔罐疗法、灌肠疗法及雾化吸入皆可取得满意疗效。

    2013年08期 v.33 783-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化痰活血解郁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状态临床观察

    刘嬿溥;张吟秋;朱绯;王凡;姜梅玲;龚莉萍;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解郁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黛力新治疗(1粒/次,2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化痰活血解郁方(柴胡、郁金、石菖蒲、香附等,1剂/d)早晚分服。结果 2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化痰活血解郁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状态有确切临床疗效。

    2013年08期 v.33 786-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霍海英;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30 mg/次),1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加用胞二磷胆碱(0.75 g/次),1次/d,静脉滴注,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缺损评分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且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2013年08期 v.33 78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研究

    韩树生;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出血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调控血压、血糖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对照组加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25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ESSS评分、TNF-α、IL-1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对患者神经功能有恢复作用,可用于临床辅助用药。

    2013年08期 v.33 790-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翘楚教授从肝论治失眠症169例临床观察

    于立恒;王翘楚;

    目的通过辨证论治,观察从肝论治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4月的门诊病例169例,以平肝潜阳、活血安神为法(药物组成:柴胡、煅龙骨、牡蛎、天麻、钩藤等),辨证加减,连续服用2w,晚睡前0.5 h加服落花安神合剂2支(20 mL/次),观察从肝论治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痊愈36例(21.30%),显效70例(41.42%),有效49例(28.99%),无效14例(8.28%),总有效率91.72%。结论基于辨证论治理论,从肝论治失眠症疗效较好。

    2013年08期 v.33 791-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重点病种(冠心病,脑卒中病)治疗情况分析

    齐锋;靳宏光;于兰;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对重点病种临床疗效、中草药治疗率及住院天数的影响。方法调取2009-2012年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基地重点病种冠心病及脑卒中病住院患者记录,对各病种疗效、中草药治疗率及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论通过基地建设可提高重点病种的临床疗效及中草药使用率,缩短平均住院日。

    2013年08期 v.33 794-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卢保强;姜蓉;范良;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分别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1次/d,静脉滴注)和血栓通注射液(5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1次/d,静脉滴注)治疗,治疗2w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疏血通组总有效率93.0%,血栓通组77.7%,疏血通组疗效明显优于血栓通组(P<0.05),疏血通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2013年08期 v.33 795-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评价

    陈颖;邓悦;崔英子;张琳琳;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干预稳定性心绞痛在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优势。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治疗组、对照组按2∶1比例分配。治疗组给予西医标准化药物治疗加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医标准化药物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2组在心绞痛疗效、生活质量(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改善心绞痛症状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生活质量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3个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药干预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方案能明显提高心绞痛疗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生活质量。

    2013年08期 v.33 797+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重用金银花治疗轻中度痤疮

    郑永刚;

    目的探讨重用金银花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轻中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维甲酸-克林霉素联合外用治疗,治疗组服用复方(金银花50 g,黄芩、白芷、连翘各9 g,生甘草6 g,1剂/d,水煎2次,分2次服)。疗程共6w。比较2组患者的愈显率和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愈显率分别为87.0%和8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用金银花等中药治疗轻中度痤疮与维甲酸-克林霉素联合外用比较具有相同的疗效,可以代替西药治疗。

    2013年08期 v.33 798-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天麻钩藤饮治疗老年性耳鸣30例疗效观察

    王仁忠;宁云红;吴琼;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治疗老年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等,1剂/d),对照组予杞菊地黄丸(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等,1剂/d),分别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耳鸣持续时间、睡眠质量、情绪及总体感受等主要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组方及功效符合老年性耳鸣的发病特点,为老年性耳鸣的一种可行性治疗方法。

    2013年08期 v.33 799-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杨建军;赵广利;柯彤;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30 mg/d,分3次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柴胡、陈皮、枳壳、香附等,2次/d)治疗,连续用药1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胃动力及胃肠激素的水平。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上腹部疼痛、嗳气、恶心、呕吐及腹胀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餐后瘦素、胃动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多潘立酮联合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显著改善患者餐后瘦素、胃动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水平。

    2013年08期 v.33 801-8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5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88例疗效观察

    刘学龙;陈义良;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6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及西药组,各88例。西药组予头孢曲松、替硝唑、地塞米松抗炎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另予每天早晚各1粒肛泰栓塞肛;晨起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局部外用;睡前金黄散调碘伏局部外敷。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愈59例,好转24例,未愈5例;西药组治愈31例,好转43例,未愈14例,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疗效确切,且简便易行,安全可靠。

    2013年08期 v.33 803-8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痔痛安方改善混合痔术后疼痛及并发症临床观察

    彭云花;杨巍;

    目的观察痔痛安方改善混合痔术后疼痛及减少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平行、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80例确诊为混合痔(内痔Ⅲ度)、中医证型为湿热下注型并行混合痔内扎外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术后除常规治疗外,治疗组术后当天开始服用中药痔痛安方(当归、赤芍、黄芪、延胡索等,1剂/d);对照组术后当天开始服用泰勒宁(1粒/次,3次/d)。通过量化评分,观察2组在术后48、72 h及7 d的疼痛变化情况及水肿、排便困难的发生情况,并按标准对其进行临床评分。结果在改善混合痔术后疼痛方面,术后72 h、7 d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防治术后肛缘水肿及排便困难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用药后无不良反应,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痔痛安方能有效改善混合痔术后疼痛及减少相关并发症(水肿、排便困难)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2013年08期 v.33 805-8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舒筋活血洗剂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张全顺;

    目的探讨舒筋活血洗剂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踝关节骨折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术后行常规康复训练配合舒筋活血洗剂(伸筋草、透骨草、桑寄生、骨碎补等)熏洗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部位肿胀情况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3、6个月后Baird、AOF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筋活血洗剂配合合理的功能锻练,对踝关节骨折康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013年08期 v.33 807-8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儿童哮喘舌象变化规律与中医体质及血清IgE的相关性

    林冰;

    目的通过观察150例哮喘患儿缓解期舌象,探讨其与患儿中医体质变化规律和血清Ig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哮喘患儿及健康儿童各150例,将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中药综合治疗组(A组)和西药综合治疗组(B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C组)。3组儿童在第0、2、4、6、8个月各采集1次舌象,应用中医舌象仪软件进行量化处理,分析黄厚腻苔的组成百分比及变化规律;在第0、8个月进行1次体质调查诊断,分析痰湿质、湿热质组成比及变化规律;在第0、4、8个月进行1次血清IgE水平检测。结果从第0个月开始,A组黄苔、厚苔、腻苔的组成比例,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下降;A、B组湿热质、痰湿质比例逐渐下降,C组无明显下降趋势;A、B组血清IgE与C组相比明显升高,A、B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中医疗法能明显降低患儿黄厚腻苔比例,去除湿热、痰湿等病理因素,并调节患儿体质,患儿痰湿质、湿热质比例。同时中西医治疗对降低血清IgE水平均有明显作用,可能对预防哮喘发作有积极作用。

    2013年08期 v.33 809-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加减桂枝汤治疗小儿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刘惠;刘肇杰;李海峰;宋敏;

    目的观察加减桂枝汤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气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1岁患儿1 g/次,3次/d;>1岁患儿1.5 g/次,3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加减桂枝汤(桂枝、白芍、炙甘草、藿香等,1剂/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5%,2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减桂枝汤治疗小儿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满意。

    2013年08期 v.33 812-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黄芪代茶饮配合补液治疗羊水过少13例

    孟兆慧;刘照娟;

    目的观察黄芪代茶饮配合补液治疗羊水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患者予中药黄芪10 g,1剂/d,代茶饮,并配合补液疗法(5%葡萄糖500mL加维生素C 2.0 g;生理盐水500 mL;复方乳酸钠山梨醇注射液500 mL),同时增加饮水量。结果治疗1 w后,13例患者MVP平均增加1.47 cm,AFI平均增加2.84 cm。结论黄芪代茶饮可改善羊水过少之气血虚弱、瘀阻胞脉证,且服用方便,依从性好。

    2013年08期 v.33 813-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独活寄生汤治疗女性肾虚痛痹

    卞艳君;张书贤;高文霞;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治疗肾虚痛痹的临床疗效。方法予56例女性患者口服独活寄生汤(独活、桑寄生、杜仲、肉桂或桂枝、秦艽等),随症加减。上肢痛加姜黄,腰膝酸软重可加续断;下肢沉重伴肿痛可加薏苡仁、苍术,疼痛顽固者可酌加全蝎,恶寒不重者可减独活。结果痊愈50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女性肾虚痛痹疗效显著。

    2013年08期 v.33 815-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动物药

  • 林蛙皮中透明质酸含量分析

    姜大成;修伟晶;刘丹;

    目的分析林蛙皮中透明质酸(HA)的含量,为相应产品开发做实验基础。方法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林蛙皮粗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透明质酸的含量。结果林蛙皮透明质酸粗品提取率为1.47%,林蛙皮中透明质酸含量不少于0.383 5 mg/g。结论林蛙皮来源广泛,成本较低,可作为美容保健产品的原材料。

    2013年08期 v.33 816-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

  • 吉林省桦甸地区8种中药材折干率调查分析

    律广富;郑永春;林贺;林君伟;林喆;

    目的分析吉林省桦甸地区8种中药材折干率。方法以吉林省桦甸市6个地区的8种中药材为试验材料,通过采取五点随机定株法实测,得出各区域的8种药材的折干率。结果天麻、百合、山药的最高折干率药材位于八道河子乡地区;人参、沙参的最高值位于二道甸子镇;细辛、蓄的最高值位于桦郊乡;贯众的最高值位于常山镇。桦郊乡的天麻最佳采收时期是8月上旬,此时的折干率最高。结论地理优势及植物长势,一定程度上决定中药材折干率。

    2013年08期 v.33 818-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补气化痰方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功能及血管新生的影响

    郜俊清;陈弢;于宏梅;孙剑光;赵德强;

    目的观察补气化痰方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功能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采用60只正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黄芪瓜蒌薤白半夏汤组),中药对照组(瓜蒌薤白半夏汤组),西药对照组(科素亚组),模型组,正常组,每组12只SD大鼠,结扎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干预28 d,观察比较各组大鼠的生存率,48 h、28 d心脏超声EF,28 d心肌CD31表达,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28 d内各组大鼠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 d治疗组大鼠心脏超声EF较其他各组大鼠EF下降缓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在免疫组化中结果显示治疗组CD31表达较各对照组及模型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补气化痰方能有效提高心肌梗死大鼠心脏EF值,其可能的机制是促进梗死后血管新生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2013年08期 v.33 82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CRP、IL-6、TNF-α的影响

    樊永磊;李素荷;钟国新;陈璐;张璇;

    目的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症反应过程中某些炎症因子及胃黏膜变化,并重点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MNNG)造模法复制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埋线组于造模成功后开始治疗,选取大鼠"足三里""中脘""脾俞"穴。空白组自由饮水及饮食的条件下正常喂养。模型组造模成功后相同条件下正常喂养,不治疗。结果模型组血清CRP、IL-6、TNF-α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埋线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CRP、IL-6、TNF-α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结论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2013年08期 v.33 824-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益气活血方对大鼠胃溃疡愈合部位新血管的生成及促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作用

    江国荣;张露蓉;王纯庠;梁国强;葛惠男;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胃溃疡愈合部位新血管的生成及促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作用。方法胃溃疡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奥美拉唑组、益气活血方组、奥美拉唑加益气活血方组。HE染色观察新生血管数量,免疫组化测定胃组织中VEGF和VEGFR表达水平。结果奥美拉唑组溃疡指数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益气活血方加奥美拉唑组溃疡指数与奥美拉唑组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益气活血方组、益气活血方加奥美拉唑组与模型组、奥美拉唑组相比,14 d和21 d时微血管数量明显增多(P<0.05)。实验各组VEGF表达与VEGFR表达,均随胃溃疡愈合进程而增强,愈合后表达降低。模型组,直到28 d时表达增加。结论益气活血方主要通过增加胃溃疡黏膜组织中VEGF和VEGFR表达,促进新血管的生成,从而提高溃疡愈合质量,中西药合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2013年08期 v.33 827-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的研究

    孙剑光;赵德强;

    冠心病的治疗,现代医学多采取西药治疗或采用介入治疗等手段,但临床预后仍有一定的临床事件发生。而瓜蒌薤白半夏汤经现代研究表明其具有调节血脂,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细胞的破坏,扩张冠状动脉等作用,并可明显降低动脉壁蛋白聚糖中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硫酸皮肤素蛋白聚糖含量,改善缺血心肌左室舒张功能,瓜蒌薤白半夏汤含药血清可以抑制CFs增殖及心肌纤维胶原的合成。

    2013年08期 v.33 830-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4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白莲参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曲墨;柳艺;隋殿军;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莲参胶囊中野黄芩苷成分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ZORBAXSB(4.6mm×250mm,5μm),以甲醇-0.2%磷酸溶液(33∶6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5 nm。结果野黄芩苷进样量在0.080 8~0.404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224.84X+21.61,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64%,RSD=0.79%。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质量标准的确立。

    2013年08期 v.33 833-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调气通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便秘50例

    任珍;李丹丹;吴清明;刘未艾;李向荣;林旭明;严杰;

    目的观察调气通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随机均分为调气通腑针刺组、生血通便颗粒组和基础治疗组。所有患者都按照卒中单元模式和病情需要给予相应的综合治疗,连续2w。治疗组加调气通腑针刺法治疗,取天枢、支沟、气海、足三里穴。对照组加生血通便颗粒治疗。结果 1)组间比较便秘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1 w,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优于空白组(P<0.01);治疗后2w,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优于空白组(P<0.01);2)3组患者治疗1w及2w后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比较,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及空白组。结论调气通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便秘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其效果更显著。

    2013年08期 v.33 835-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杨文辉教授针灸临床经验拾萃

    杨晓军;杨晓光;

    杨文辉教授擅长针灸疗法配合中医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重症肌无力。提出"头部CT定位围针"治疗脑梗塞、痴呆;治疗重症肌无力取穴以多气多血的阳明经穴及调补脾、肝、肾的相应背俞穴为主,配合"阳脉之海"的督脉经穴和邻近督脉、脊髓的华佗夹脊穴,再辨证选取相关的穴位,以灸为主,针灸并用,补虚泻实,疏通经脉;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原则是滋补肝肾,育阴息风,以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穴位为主,配合震颤区、运动区进针,手法采用补阴泻阳,往往取得良好的效果。

    2013年08期 v.33 837-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动态牵引下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王为民;李远栋;刘玉峰;张君涛;金哲峰;王平;

    目的观察动态牵引下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动态牵引下旋提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仰卧位牵伸侧屈旋扳法,治疗2周后,观察颈部功能及颈部压痛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颈部功能及缓解颈部压痛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牵引下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的改善颈部功能及缓解颈部压痛。

    2013年08期 v.33 839-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艾灸应用的现状和意义

    杨舟;冯国香;张国山;刘密;常小荣;郁保生;

    中医认为艾灸具有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防病保健等作用,其中,艾灸防病保健的作用在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是中医"治未病"常用的有效方法。目前,"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艾灸应用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保护胃黏膜、延缓衰老、抗疲劳、调整亚健康状态等方面已展现出明显的效果。

    2013年08期 v.33 841-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8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隔姜灸、悬起灸热感度产生时间的研究

    凃昭昊;于冬冬;肖林;陈爱萍;

    目的探讨悬起灸与隔姜灸之间温度产生的时间差异。方法分别选取外关、中脘、足三里、肾俞等穴对43例健康受试者分别进行悬起灸与隔姜灸。结果悬起灸与隔姜灸的初感温度、舒适温度、耐受温度在热感度产生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隔姜灸相比,悬起灸热感度产生更快。结论悬起灸与隔姜灸在热感度产生时间上存在差异。

    2013年08期 v.33 84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推拿加耳穴贴压法治疗紧张型头痛69例

    柏中喜;黄波;卢小玲;

    目的观察推拿加耳穴贴压法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疗效。方法推拿风池、风府、百会、上星、太阳、丝竹空、率谷、曲池、合谷等穴,耳穴贴压颞、枕、神门、太阳、交感、皮质下、内分泌、肾上腺、头痛点等穴。结果本组69例患者中,治疗1~2个疗程后痊愈42例,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8.41%。结论推拿按摩穴位可以起到活血疏风,镇静安神之功。刺激耳穴阳性反应点,可以疏通经络、解痉止痛、调整阴阳。

    2013年08期 v.33 845-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穴位埋线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临床观察

    杨计永;郭丙印;刘新建;李朝林;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应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口服托特罗定治疗,疗程均为6周,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疗效满意。

    2013年08期 v.33 846-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医案医话

  • 针药并用治疗顽固性呃逆1例

    周星娅;

    <正>呃逆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症状,按照病因可以分为中枢性和反射性两大类。呃逆是膈肌和其他呼吸肌突发不自主强有力的痉挛性收缩所引起,继而出现延迟、突然的声门关闭而终止,发作持续时间超过48 h的统称为顽固性呃逆。笔者采用中药旋覆代赭汤配合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1例,介绍如下。

    2013年08期 v.33 848-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蓉娟治瘿病验案1则

    陆若琳;徐蓉娟;

    <正>徐蓉娟教授出身中医世家,是上海中医药大附属龙华医院内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内分泌代谢科创办人和学科带头人,擅长以中医主,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种内分泌代谢疾病。笔者有师从徐蓉娟老师,并得其教诲,现举其验案介绍如下

    2013年08期 v.33 849-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许济群治疗哮喘验案3则

    张艳春;赵树宏;徐玲;

    <正>许济群教授为孟河贺氏学派再传弟子,5版方剂学的主编,曾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教研室主任,是全国著名的治疗哮喘的专家。笔者曾有幸随其学习,撷取其治疗哮喘验案3则,以飨同行。案1:叶某,男,6岁,2007年4月7日初诊。患过敏性哮喘3年。现感冒、受凉后发作,咳吐大量稀白痰,喉中漉漉有声,汗不多,便干。地图舌,脉弦细听诊:两肺有少量哮鸣音。辨证为气阴两虚,痰湿内阻。治以益气养阴,止咳平喘。处方:黄芪20 g,乌梅6 g,五味子8 g,细辛2 g,全蝎2 g,炙麻黄2 g,黄芩6 g,知母10 g,玉竹10 g,桔梗8 g,甘草8 g,川贝粉

    2013年08期 v.33 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牵正散合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面肌痉挛1例

    韦婉;曲堂清;

    <正>面肌痉挛一般指特发性或原发性一侧的面神经所支配的肌群不自主的、阵发性的、无痛性抽搐为特征的慢性疾病[1]。多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向下扩大至面部表情肌及口轮匝肌,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过度疲劳及讲话等原因容易诱发。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本病多发生于一侧,双侧者少见,近几年统计表明,发病与性别无关,多在中年发病[2]。中医古籍中无面肌痉挛病名,但其临床表现与中医的"德疚"

    2013年08期 v.33 852-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青黄散治疗低增生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

    胡华杰;王一佼;刘锋;

    <正>笔者采用单纯中药黄散治疗低增生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取得了显著效果,报道如下。1病案举例患者,男,48岁。2009年5月体检发现全血细胞减少,遂至当地医院就诊,在1周之内三系下降明显,经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活检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予以司坦唑醇4 mg日3次及中药治疗1年后,复查血象三系逐渐恢复至正常,自行停药4个月后,于

    2013年08期 v.33 853-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呃逆验案1则

    朱德友;张录杰;张中会;

    <正>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已为主要表现的病症[1]。现代医学称为膈肌痉挛,《黄帝内经》中称为"哕"。呃逆是临床常见疾病,针灸和中药治疗本病效果明显。笔者临床观察1例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呃逆的病案,疗

    2013年08期 v.33 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头皮针为主治疗特发性震颤1例

    张世新;杨白燕;

    <正>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又称原发性震颤,是以震颤为唯一表现的常见运动障碍性疾病,起病隐匿,发展缓慢,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三分之一患者有阳性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笔者跟随导师杨白燕教授学习期间,运用针刺疗法治疗1例特发性震颤患者,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2013年08期 v.33 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强教授治疗胸痹临证经验撷析

    杨会林;王强;

    <正>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等病证范畴。该的病因主要为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调,素体虚,劳倦内伤。王强教授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临床表现以实证居多,《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证治》第二条"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实也"可佐证。该病的发生与五脏相关,然与肝、脾、肾的关最为密切:1)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病则气机不畅,

    2013年08期 v.33 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医史文献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七情学说特点分析

    禄颖;吴莹;鲁艺;翟双庆;

    对于七情学说的认识,萌芽于春秋战国,系统形成于《黄帝内经》,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在此基础上,首倡七情内伤病因论,对"七情"进行了更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陈无择明确提出了"七情"病因,强调七情致病的广泛性,重视气机及虚实在七情致病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注重疾病的情志调养。因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关于七情学说的特点,是对中医病因学的一个突破性贡献,成为七情学说成熟的里程碑。

    2013年08期 v.33 858-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9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伤寒论》方辨治荨麻疹概况

    张淼;陶晓华;张金超;

    近20年来,涌现出了大量应用《伤寒论》方治愈各类荨麻疹的临床报道,这些报道不仅仅局限于广为人知的桂枝、麻黄类方,还涉及《伤寒论》中各个篇章的多种方证,充分体现了《伤寒论》辨证论治、选方灵活、药简效宏的特点。应用《伤寒论》方治疗荨麻疹,取效的关键在于辨明病证归属哪一经及方证。

    2013年08期 v.33 860-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对神经营养因子影响的研究

    王静慧;张向远;

    神经营养因子是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损伤再生修复研究的热点,生物学家与临床专家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医脑病学界也开展了大量神经再生研究的基础实验研究,相关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提高神经元抵抗损伤的能力,保护神经细胞,促进NSC增殖并诱导其定向分化为功能性神经元。

    2013年08期 v.33 863-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