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论情志养生对高血压病防治的意义

    马龙;周英武;刘如秀;

    高血压病作为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情志因素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高血压病易患人群及已病患者,以祖国医学"以神养形"的情志养生理论为指导,运用静神、御神、治神等调摄方法,有助于排除焦虑、紧张、忧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增强心理情志对外界刺激的调节和承受能力,维护健康心态,从而有效规避"情志致病"这一危险因子,保持机体内环境协调和顺,达到防止血压升高的目的。

    2013年07期 v.33 649-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朱丹溪与张景岳对噎膈的认识

    杨建猛;林丽珠;

    唐宋以后始有"噎膈"病名。关于噎膈的病因病机及辨证用药,历代医家多有论述,而尤以元朝朱丹溪与明朝张景岳2位医家关于噎膈的论述较为详细且具有代表性。朱丹溪认为,噎膈的病机与"气、血、痰、火"有关,并分为"血虚、气虚、有热、有痰"证型,强调治疗应以"养血生津、降火化结"为主。张景岳则认为噎膈的发病根本在于脾肾亏虚,治法以"补脾、滋肾"为主,并以温补为原则。朱丹溪和张景岳关于噎膈的病因病机和证治特点的见解是深入和透彻的,对现代社会中医药治疗食管癌具有指导意义。

    2013年07期 v.33 651-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6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吴鞠通温病治疗中的体质辨治

    康凤河;

    患者体质决定了温病的易罹性、病机从化和预后转归、调养。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以保津存阴为主线,从主用辛凉而忌汗、主用甘寒而忌苦寒、主用甘苦而忌渗利、主用甘寒而慎用攻下、主用阴阳双治忌滋腻壅滞、主用瘥后调理忌余邪复发等6个方面,深入探讨体质辨治,强调温病的个体化治疗,丰富了中医辨证施治理论。

    2013年07期 v.33 654-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马晓燕教授从肝论治肾病

    李福生;马晓燕;

    马晓燕教授认为,难治性肾病与肝脏病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产生与发展多责之于肝郁气滞之故,采用中医"同病异治"的辨证思想,选用疏肝理气、宣肺行水,疏肝解郁、健脾利湿,补肾益肝、滋阴清热;疏肝理气、化瘀通络4法,能有效治疗、控制和缓解慢性肾病病情,为肾病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2013年07期 v.33 656-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胡希恕先生独特的六经辨证体系

    武开放;杨幼新;

    胡希恕先生通过毕生对仲景之学的深入研究,总结出自己独特的六经辨证体系。提出《伤寒论》是继承发扬了《伊尹汤液经》与《神农本草经》的经验理论。认为伤寒六经辨证是病位与病情的辨证统一,其实质为表里、阴阳、寒热、虚实的八纲辨证;辨方证是六经辨证的继续,是辨证的最尖端。胡先生医案体现了其六经辨证思想。

    2013年07期 v.33 665-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王湘教授辨治过敏性鼻炎

    程松;赵珍;

    王湘教授认为,治疗过敏性鼻炎不可过用辛温香燥、苦寒利湿之品,当宗仲景"温药和之"之法,采用温和淡渗之品治疗。一方面可以避免辛燥苦寒之品戕伐胃气,因肺为华盖娇脏,位于五脏之巅,清虚之府,易虚易实,不耐攻伐;另一方面,温和淡渗之品使患者易于接受,便于坚持长期服药。

    2013年07期 v.33 667-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老中医应用附子治疗杂病经验

    赵志英;王寿海;卢陆;刘殿池;

    附子为"百药之长",药性峻烈,且有毒,今人畏之,年轻医师使用颇少。刘殿池老中医通过多年跟师及临证所得,熟悉附子药理,提出附子"坚肌、骨、肉,治死肌、好颜色"的观点,认为附子是一种物质能量,能改善人体五脏六腑、奇恒之府、十四经脉功能,让人体阳气有规律的"动"起来,人体机能出现动态变化,从而使人体的酸碱恢复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2013年07期 v.33 669-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桂颖论治咳喘特色探析

    郭岩;刘桂颖;

    刘桂颖主任在急慢性咳喘的治疗中以中西医理互参、病证结合为原则,以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同时结合现代医学微观影像检查指导临证用药为特色,应用荆芥、辛荑、白芷等轻灵走上风药类及僵蚕、地龙、蜈蚣等活血通络虫药类治疗急慢性咳喘病症,为咳喘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3年07期 v.33 672-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瘀阻滞型更年期失眠

    韦婉;

    更年期失眠总以营卫失运、气血失和、阴阳失调为本,痰瘀阻滞型失眠甚为多见。治疗以温胆汤为基础,取其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效以恢复气血畅通,保持阴阳平和。针对病机特点辅以开窍醒神、活血化瘀、清肝理气、健脾和胃之品,并予以心理疏导配合运动治疗,体现出中医药辨证论治的优越性。

    2013年07期 v.33 675-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痤疮从肺论治

    周星;

    痤疮虽是好发于皮肤的疾病,然《内经》有云,"有诸内,必形诸外",故痤疮发生与五脏的生理功能失衡有一定关系。五脏皆可论治痤疮。然"肺主皮毛",与痤疮的发生有直接的相关性。痤疮按病机划分为:肺经风热、湿热壅盛犯肺、瘀热成痈3型。清肺枇杷饮即据此而拟,主要药物有枇杷叶、桑枝、黄芩、连翘、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牡丹皮、赤芍、生地黄等,润肺、清热、解毒、散结,应痤疮从肺论治之理。

    2013年07期 v.33 67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郭裕教授标本兼顾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王慈;郭裕;

    郭裕教授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责之于火,分实火与虚火。但因其反复发作之特点,多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上应当内外结合,标本兼顾,虚实并治。发作时予清热泻火之类,少佐补益气阴之品,同时局部外用中药散剂;待溃疡消退,以益气养阴为大法,兼清余火;症情稳定后全面益气养阴治疗中注重整体与局部结合,内治外治结合,标本兼顾,虚实并治。能有效减轻症状,减少复发次数,提高人体正气。

    2013年07期 v.33 679-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思路与方法

  • 郁仁存教授防治骨髓抑制经验

    容志航;花宝金;郁仁存;

    郁仁存教授认为,卫气好比机体的免疫功能,由脾胃生化,营血能运送精微濡养五脏,以肾精为基础,故健脾益肾是防治骨髓抑制的基础。痰饮与血瘀是防碍新血形成、血象低下的病理产物,善用利水祛瘀法,推陈致新,治疗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对难治性骨髓抑制,可考虑与免疫性疾病相关,治疗可酌情参用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提倡衷中参西,洋为中用。

    2013年07期 v.33 658-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肾病与古方补阳还五汤

    孙瑞涛;杨毅勇;

    糖尿病肾病早期的发病机制多是由气虚血瘀所致,益气活血化瘀法为其基本治法。借用具有益气活血化瘀作用治疗脑卒中的补阳还五汤,用于糖尿病肾病早期治疗。糖尿病肾病与脑卒中属2种不同的疾病,却有着同一发病机制——气虚血瘀,故治法相同,即"异病同治"之法。

    2013年07期 v.33 661-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肝病从脾论治

    杜进军;

    历代中医学家多认为肝病从脾论治是治疗肝病的重要原则之一。该理论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历代医家对肝病从脾论治的思想有很大的发展。章真如主任医师认为:第一,脾实不受肝邪者,则不需补脾,直治已病之肝;第二,肝实脾虚者,先补未病之脾,兼治已病之肝;第三,肝脾两虚者,应补已病之肝,亦益不实之脾。当代医学研究和临床观察也证实,肝病患者也常常会出现消化系统功能的病变,说明肝脾关系密切。临床经验方疏肝健脾汤为治疗肝郁脾虚证的代表方。

    2013年07期 v.33 663-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临证精华

  •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及其机制研究

    马春明;

    中医治疗高血压主要采取辨证论治,或清肝镇逆,或健脾益气升清、降浊化瘀,或健脾化痰、补肾滋阴。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机制为抑制患者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改善平滑肌的收缩功能,改善胰岛素的抵抗和改善内皮功能等。

    2013年07期 v.33 681-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

    郑慧敏;赵臣来;李亚东;宋嘉欣;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方法多样,有体针、项针、头针、芒针、眼针、耳针等。穴位选取以局部和临近穴位为主,其中以廉泉区、风池、金津玉液最为常用。配穴选取多依据辨证取穴或加用头针穴位、眼针穴位、耳穴等。针灸治疗本病的作用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多种针刺方法联合效果更佳。但目前仍存在评定指标不统一,多中心、大样本的双盲实验较少,远期疗效随访较少,机制研究欠缺等问题。

    2013年07期 v.33 683-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醒脑活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刘月珍;

    目的探讨自拟醒脑活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脱水降颅压以及营养脑细胞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自拟醒脑活血汤(红花、丹参、三七、黄芪、当归、川芎、银杏叶等)治疗。10d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评价2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2组治疗后的ND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醒脑活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患者NDS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2013年07期 v.33 686-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化痰活血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周福;史嵩海;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化痰活血定眩汤(方药组成:姜半夏、天麻、川芎、水蛭、陈皮、白术、茯苓、泽泻、三七、葛根、刺五加、白芷)。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2例,并设对照组活血化瘀、涤痰定眩,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总有效率80.3%,2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活血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能显著改善心脑血供而达到治眩之效。

    2013年07期 v.33 68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补阳还五汤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25例临床观察

    吴坚芳;许邹华;陆喜荣;徐进康;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成2组。2组均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服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对照组服用心得安,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指标,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和门静脉血流量(PVF)、脾静脉血流量(SVF)及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SVF显著降低(P<0.01),DPV、DSV、PVF及临床症状积分降低(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补气行血、去瘀通络,具有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作用。

    2013年07期 v.33 690-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滋阴清胃方治疗萎缩性胃炎毒瘀交阻证临床疗效研究

    黄毓娟;沈舒文;惠建平;

    目的观察滋阴清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予以中药滋阴清胃方加减治疗(太子参、麦冬、石斛、吴茱萸、黄连、栀子等),对照组予以维酶素等西药治疗。疗程4个月。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病理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总疗效治疗组80%,对照组62%(P<0.05)。胃镜疗效治疗组83%,对照组67%(P<0.05)。结论滋阴清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毒瘀交阻证(尤胃癌前病变),具滋养胃阴、清化湿热之功效。

    2013年07期 v.33 692-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经空肠营养管给予复方大柴胡汤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研究

    刘博;王玉梅;周少英;王涛;刘国魁;王亚明;

    目的探讨经空肠营养管给予复方大柴胡汤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24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施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经空肠营养管注入中药复方大柴胡汤,连用7 d。治疗后观察患者腹痛缓解、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24例患者康复,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空肠营养管给予复方大柴胡汤能有效地控制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病程。

    2013年07期 v.33 695-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宫复汤促进剖宫产术后康复临床研究

    王晓燕;胡国华;谈月娣;孙建民;陈贻训;

    目的观察宫复汤促进剖宫产产妇胃肠蠕动、泌乳及子宫复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2组。研究组服用宫复汤(当归、黄芪、炮姜、益母草、延胡索、茜草、柏子仁、枳壳)袋煎剂,对照组服用产妇康冲剂。分别用药5 d,观察2组术后16项指标。结果研究组产妇术后自主排气时间、自主排便时间、术后初乳时间、术后第六天满足婴儿需要的最大母乳量、术后第七天宫底下降高度、手术切口疼痛级数、产后42 d B超下宫宽、产后恶露干净天数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复汤具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之功,可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康复。

    2013年07期 v.33 697-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宫颈炎康栓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未产型妇女宫颈糜烂疗效分析

    冯琦;张慧鹏;崔秀红;刘晓华;

    目的探讨宫颈炎康栓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未产型妇女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已经引起白带增多或带有血丝及接触性出血、小腹坠胀等症状的轻中重度宫颈糜烂门诊未产型妇女340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177例采用宫颈炎康栓与保妇康栓联合治疗,对照组163例采用单一保妇康治疗,并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中度、重度、单纯型、颗粒型、乳突型宫颈糜烂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炎康栓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未产型妇女宫颈糜烂协同作用,且不耐药,优于单纯保妇康栓治疗。

    2013年07期 v.33 699-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养心汤加减治疗更年期心血管神经症疗效观察

    孙光伟;翟颖;

    目的对养心汤治疗更年期心血管神经症的效果进行临床观察分析。方法将160例更年期心血管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观察组服用自拟养心汤(延胡索、当归、制何首乌、茯苓、酸枣仁、甘草、柴胡、生牡蛎、枸杞子、黄连、香附、郁金、白芍)治疗,对照组服用加减逍遥散(远志、紫胡、丹参、香附、桔梗、赤芍、薄荷、陈皮、枳壳、合欢花、当归、川芎)治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中,观察组治愈70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愈60例,总有效率为87.5%。结论自拟养心汤治疗更年期心血管神经症使肝郁得舒,肾精得养,心神得安,而疾病得愈。

    2013年07期 v.33 701-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动物药

  •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动物药质量标准商榷

    高晓晨;孙佳明;刘冬;杜婷婷;张辉;

    从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动物药的收载情况来看,动物药达到51种,含动物药的制剂达到165种。运用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DNA分子鉴定、薄层—生物自显影技术等方法,以提高分析灵敏度和专属性,解决常规分析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可见近几年来科学的发展为药典标准的提升带来的强大动力,但药物化学成分研究具有高成本性和复杂性,鉴于有关文献中报道的对某些动物药的检测方法已相对成熟稳定,建议在下一版《中国药典》编写时应考虑加入一些确切可靠的方法,以增强《中国药典》的适应性与权威性。

    2013年07期 v.33 703-704+7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中药资源保护利用

  • 珲春敬信太子参生长环境调查研究

    吕惠子;刘文利;吕龙石;

    目的观察掌握太子参生长繁育的最佳环境条件。方法用样方法对低(Q1)、中(Q2)、高(Q3)海拔样地进行群落学调查;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珲春敬信太子参群落的土壤为黑色森林土,团粒结构,腐殖质层较厚;Q2样地的乔木层比较发达,灌木层适度,透光率适中(10.21),自然含水量为29.8%,pH为5.34;Q2样地中太子参的个体数最多(245株),频率最大(0.573 8)。结论 Q2样地的环境条件是适合于太子参生长繁育的最好条件。

    2013年07期 v.33 705-7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消积冲剂治疗子宫肌瘤模型大鼠实验研究

    景慧芳;张晓甦;

    目的观察消积冲剂对大鼠子宫肌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2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消积冲剂高、中、低剂量6个组,除空白组外各组均采用雌孕激素协同诱导法制备子宫肌瘤模型,第9周给予药物干预,16周后测定血清E2、P、FSH、LH,测量并计算子宫、卵巢系数,同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子宫组织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结果消积冲剂的干预能够降低子宫肌瘤模型大鼠血清雌激素水平,抑制子宫平滑肌细胞ER表达。结论消积冲剂对子宫肌瘤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2013年07期 v.33 708-710+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疏肝活血法对老龄动脉硬化模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杨清峰;刘瑞霞;

    目的证实疏肝活血法对老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保护及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老龄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疏肝活血方低剂量和高剂量组4组,疏肝活血方低、高剂量组每日灌服药液0.75 g/kg、1.5 g/kg,14周后检测内皮素(ET)、血栓素(TXB2)、前列腺素(PGI2)、一氧化氮(NO)及血脂,取主动脉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模型组大鼠内皮功能失调、脂质代谢紊乱、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严重,疏肝活血方高、低剂量组均可升高实验大鼠PGI2及NO,降低TXB2水平(P<0.05或P<0.01),降低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P<0.05或P<0.01);高剂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P<0.05),减少主动脉血管中膜钙盐沉积,减少泡沫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生。结论疏肝活血方能改善模型大鼠的内皮功能,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减轻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程度,并存在量效关系。

    2013年07期 v.33 711-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太白楤木总皂苷诱导人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研究

    范妤;郭东艳;宋强;李涛;马晓军;

    目的探讨太白木总皂苷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太白木总皂苷处理后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Casp3蛋白的表达。结果太白木总皂苷对K562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效应;倒置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K562细胞随太白木总皂苷作用浓度增加发生形态学改变,出现凋亡小体;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太白木总皂苷可以抑制NF-κB的表达,升高Cas-pase-3。结论太白木总皂苷对K562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促进K562细胞凋亡,可能与下调NF-κB的表达和上调Caspase-3表达相关。

    2013年07期 v.33 714-716+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效免疫调节剂促进肉瘤小鼠肿瘤细胞凋亡实验研究

    常欣峰;宋春花;张志花;李红燕;张晶;黄志华;韩立民;

    目的观察高效免疫调节剂对S180肉瘤小鼠肿瘤抑制作用及对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S180肉瘤小鼠模型,将30只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CYT组)、高效免疫调节剂组(HIS组),小鼠治疗10 d后,取肿瘤组织称重,计算瘤重及抑瘤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Bcl-2及Bax蛋白表达情况,并计算Bcl-2/Bax比值。结果 HIS对S180肿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HIS能降低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且Bcl-2/Bax明显下降。结论 HIS可通过抑制Bcl-2蛋白表达、促进Bax蛋白表达来诱导S180肿瘤细胞凋亡,进而发挥抑瘤作用。

    2013年07期 v.33 717-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三七总皂苷对脑缺血后神经血管的保护机制

    马立;吴明华;梁森;韩漾;

    三七总皂苷(PNS)为三七的主要成分,目前研究显示,PNS对脑缺血后脑神经的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可以从细胞因子、相关蛋白等方面阐述,PNS能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降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减少线粒体Ca2+摄入。PNS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体内新生血管生成,并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因此,PNS对"神经血管单元"(NVU)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2013年07期 v.33 720-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金匮要略》侯氏黑散之我见

    辛小红;范雪梅;

    侯氏黑散载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中,因其文法与仲景惯用体例有别,加之组方与常规经方有异,况且方名冠以侯氏二字,故而后世注家对该方认识颇有分歧,褒贬各异,就是否为仲景方等问题争论不休。从注家认识来看,隋唐医家多认为该方是仲景之方;从病机分析来看,该方土虚风动之病机,切合医理;从药证分析来看,方药和病证丝丝入扣;从临证应用来看,该方用之得当疗效卓著,结合四方面的分析认为侯氏黑散应当属于仲景之方。

    2013年07期 v.33 723-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9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胡黄连总苷中胡黄连苷Ⅰ、Ⅱ质量分数测定

    侯文彬;周福军;单淇;刘昌孝;

    目的建立胡黄连总苷中胡黄连苷Ⅰ、Ⅱ和胡黄连总苷的质量分数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胡黄连总苷中胡黄连苷Ⅰ、Ⅱ的质量分数,流动相为乙腈-0.5%冰醋酸水溶液(15.5∶84.5),积体流量为1.2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75 nm。结果胡黄连苷Ⅰ、胡黄连苷Ⅱ进样量分别在0.128 0-1.280 0μg(r=0.999 6)和0.250 6-2.506 0μg(r=0.999 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9%,97.33%;RSD分别为1.57%,1.35%。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胡黄连总苷的质量控制。

    2013年07期 v.33 726-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针药结合治疗产后咳嗽变异性哮喘

    宁飞;张红石;

    目的采用针药结合疗法治疗产后咳嗽异性哮喘,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脾俞、肺俞、足三里等穴并配合服用清燥救肺汤治疗,对照组予布地奈德、沙西胺醇、氨茶碱等联合用药治疗。结果观察治疗结束及停药3个月后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和5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和31.67%。结论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本病疗效明显,治愈缓解率高,复发率低。

    2013年07期 v.33 729-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推拿合中药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32例

    王栋良;刘俊昌;

    目的评价推拿配合中药涂擦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治疗组接受推拿配合中药涂擦治疗,每次20 min,1次/d,20 d 1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双氯酚酸钠(诺华扶他林)75 mg,1次/d,20 d 1疗程。结果经过1疗程治疗后,两组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推拿配合中药涂擦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是有效且能被接受的方法。

    2013年07期 v.33 731-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针刀松解颈肩部腧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

    王琳;刘方铭;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颈肩部腧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选取3组穴位:1)双侧脑空穴、双侧魄户穴;2)风府,大椎,胸1-5夹脊穴;3)双侧风池,天宗,肩井穴,随症加减,运用针刀纵疏横剥,松解黏连,减张减压,纠正颈椎生理曲度,调整颈肩部生物力学的失衡。结果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或基本消失者12例,临床症状大部分缓解17例,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1例。结论针刀松解颈肩部腧穴可有效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疗效较为满意。

    2013年07期 v.33 733-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针药并用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

    李兰;王琳;

    目的观察针刺与中药内服联用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中药内服;对照组给予654-2片联合微生态调节剂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在缓解急性疼痛方面,治疗组时间为(1.52±0.82)h,对照组时间为(2.01±0.66)h,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药并用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有显著的近远期疗效。

    2013年07期 v.33 735-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医案医话

  • 健脾补肾法治疗肝癌恶液质1例

    吴孝雄;罗明;

    <正>肿瘤相关性恶液质发生率高,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食欲不振、极度消瘦、贫血、无力和衰竭等[1-2]。摄入不足和过度代谢是目前已知的主要原因:癌症微环境中缺少足够氧气和营养,驱动组织产生大量炎性介质,引发炎症反应,从而抑制食欲并引起早饱;放化疗或消化道梗阻引起进食障碍、摄入不足;社会心理因素抑制食欲;肿瘤通过各种途径干扰机体代谢,使分解代谢加速,而合成代谢减慢,导致营养物质丢失。

    2013年07期 v.33 737-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新民教授应用甘露消毒丹验案

    高毅超;李新民;

    <正>甘露消毒丹源自《续名医类案》,后收于王孟《温热经纬》,又名普济解毒丹,为叶天士所创之方本方具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之功,主治湿温时疫,邪气分,湿热并重之证。

    2013年07期 v.33 738-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针刺颈夹脊加颈痛穴治疗混合型颈椎病1例

    刘亚敏;潘永清;

    <正>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萎缩退化等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中医称其为"痹症""痿症""项强""眩晕"。

    2013年07期 v.33 740-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宝珍主任医师验案3则

    于平;李宝珍;

    <正>导师李宝珍主任医师在小儿常见病及疑难病治疗方面经验丰富,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经验,健脾利湿、苦辛化燥治疗小儿泄泻,清热利湿、驱风凉血止痒治疗小儿湿疹,和阳熄风,豁痰震惊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笔者有幸侍诊于旁,现将导师儿科临床治验3则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2013年07期 v.33 741-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菁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治疗胎动不安验案

    姚娅丹;张菁;封淼;

    <正>中医认为,胎动不安病主要由肾虚、脾虚、气虚弱、血热、血瘀等所致,西医称之为先兆流产。病主要有遗传基因缺陷、内分泌异常、免疫功能异常、殖器官异常和生殖道感染等[1]。导师张菁依据《径》"胞脉系于肾",肾以载胎,血以养胎;《医宗金鉴"气血充实胎自安,冲任虚弱损胎原"的原则,提出"脾两虚,冲任气血失调"是导致胎动不安的主要病病机。

    2013年07期 v.33 74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医史文献

  • 刘完素对《内经》亢害承制理论的阐释与应用

    费占洋;祖丽胡玛尔·艾尼瓦尔;郝宇;汤巧玲;贺娟;

    刘完素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是"寒凉派"的代表人物。刘完素对于《黄帝内经》运气学说中的亢害承制理论有独到的认识,他广泛运用和发展了这一辨证观点,阐明其含义,并推广到病机、病理范畴,从而揭示了疾病病理的本与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刘完素认为六气间的相互承制关系,是维持五运六气活动的必要条件,他运用运气过亢不及和相互制约的理论阐释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症以及发病规律,在《内经》理论基础上辨证地而不是一成不变地剖析了疾病的病因、病机、病证、脉、治以及邪正盛衰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他指出了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胜己之化"的假象。揭示刘完素对亢害承制论的认识,对于指导今天的疾病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07期 v.33 744-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9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中医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平台对脑出血核心用药情况的研究

    徐云龙;任吉祥;卢靖;王健;

    目的基于中医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平台采集的临床病历资料,系统总结中医诊治脑出血核心用药规律。方法建立脑出血病历筛选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从中医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平台选择中医诊治脑出血临床病历资料,规则化处理原始病历数据后,建立脑出血的中药饮片用药数据库,根据不同的分析目标采用频数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 91例脑出血患者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单味中药是水蛭;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配伍是水蛭和石菖蒲。结论初步得出的血瘀髓虚证脑出血患者的中药用药规律。

    2013年07期 v.33 747-748+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共享系统对冠心病心绞痛取效核心中药的研究

    赵明;陈颖;王海岩;

    目的基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冠心病科研病历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探讨治疗有效患者的核心中药构成。方法入组病历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共923例,筛选出有疗效信息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28例。根据心绞痛症状积分量表疗效筛选出有效病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砂仁、当归、甘松、党参、龙骨、清半夏、黄连、酸枣仁为有效组常用药物与无效组常用药物相区别的药物。有效组患者常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为砂仁、当归、甘松、党参。结论砂仁、当归、甘松、党参4药合用主要功效活血化瘀,化痰通络,验证了伏瘀、伏痰可能是导致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发病机制。

    2013年07期 v.33 749+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中医对阿尔茨海默病tau蛋白磷酸化及去磷酸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刘楠;樊小农;

    过度磷酸化tau蛋白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使tau蛋白磷酸化的蛋白激酶与使tau蛋白去磷酸化的蛋白磷酸酶相互调节失衡能够导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发生,从而聚集成神经纤维缠结,诱导AD发病。中药复方、针、灸及中药提取物能够降低脑内蛋白激酶的含量,促进蛋白磷酸酶的表达,使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程度减轻,解聚神经纤维缠结,恢复tau蛋白微管结构蛋白功能,促进微管形成,从而改善AD诸多症状。

    2013年07期 v.33 750-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卵巢早衰实验研究进展

    刘震坤;金影;董克勤;刘杨圣洁;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又称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是指卵巢功能低下导致40岁之前即闭经的现象,其特点是原发或继发闭经伴随血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和雌激素水平降低,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低雌激素症状如:潮热多汗、性欲低下等。近些年本病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妇女生殖健康及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许多科研工作者针对此病做了大量实验研究。

    2013年07期 v.33 754-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