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辨治思路探究

    卞玉凡;史锁芳;

    感染后咳嗽,历代医家临证多从"风、痰、燥"及"肝、脾、肾"方面进行论治,处方用药体现在祛风、化痰、润燥的同时不忘调治脏腑。对于某些复杂病例,临床上当认清其发病特点,遵其病机演变,知常达变,充分理解"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古训,不可拘泥于单从肺治,更应秉承《内经》中"天人合一"的观念,应注重将致病因素与个人体质相结合,不可以偏概全,千篇一律。

    2013年03期 v.33 217-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思路与方法

  • 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期中医临床治疗思路探讨

    朱林平;曹旭焱;刘岩;刘长玉;杜武勋;

    中医学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期常表现为三焦壅塞,气、痰、水、瘀内停为主的本虚标实证。根据"辨证论治、整体治疗、复杂干预、动态调整"原则,将慢性心衰加重期以标实证分类,寒热分治(寒瘀水结、热瘀水结型),可迅速缓解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减少其发作。临证时将中医学"急则治其标""治未病"等思想贯穿于慢性心衰论治的整个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03期 v.33 219-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时吉萍教授辨证治疗月经病思维过程撷英

    沈世林;苏小军;时吉萍;

    时吉萍教授治疗月经病提出,因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故调气养血旨在梳理经源;又因肝主疏泄、肝郁则气滞而痛,故疏肝理气重在调经止痛;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泉,故保护脾胃意在调和冲任;还因肾为一身阴阳之本、又是肝木之母脏,因此平衡阴阳能够帮助月经周期恢复。所以施治时,根据气血盛衰、肝脾肾功能之异常,结合经后、经间、经前、经期的4期具体情况而分别用药。

    2013年03期 v.33 22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仝小林教授辨治失眠经验

    彭智平;赵锡艳;逄冰;闫韶花;周强;

    仝小林教授辨治失眠认为:首先要抓失眠主症重用酸枣仁,其次注意服药时间,最后治宜分清步骤。再结合临床"症—证—病结合"理论模式,治疗脑梗死失眠和糖尿病失眠分别以黄连阿胶汤和黄连温胆汤为主方,均收到满意的疗效。

    2013年03期 v.33 223-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7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王羲明教授治疗胃癌经验撷菁

    李洪霖;陈东林;

    王羲明教授认为,胃癌病因主要涉及素体虚弱、脾肾不足;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感受邪气,脾虚湿蕴、血瘀毒结则是胃癌主要发病机理。在认识其病因的基础上,从扶正补虚、驱邪泄实、防止其复发转移等入手,处方用药健脾益气,解毒消积,润燥共济,攻补互寓,辨病与辨证综合治疗,延长了胃癌患者的生存期。

    2013年03期 v.33 225-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侯丽辉治疗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总结

    张微;乔世聪;侯丽辉;

    临床治疗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侯丽辉教授从中医学整体观念出发,以补肾化痰为基本治则,灵活运用补肾化痰方行补肾健脾、疏肝化痰,并结合针刺疗法(腹部任脉、肾、脾、胃及背部膀胱经之背俞穴为主穴),辅以饮食调护,心理疏导,效果显著。

    2013年03期 v.33 228-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8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抑木扶土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

    杨芸峰;朱凌云;

    中医药学认为,情志失调可使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横逆犯脾,从而导致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故近年来,临床常以抑木扶土作为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治疗方法,相关临床研究多采用疏肝健脾法,可包括中药复方内服、中药外治、针灸、推拿及心理调节等治疗手段。

    2013年03期 v.33 229-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临证精华

  • 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性心力衰竭中西医诊治研究

    陶雯;李七一;

    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性心力衰竭,现代医学不断完善其诊断标准,寻求合理治疗方案;其中医病机为阴阳气血亏虚,痰瘀阻滞,以益气温阳、益气养阴、活血利水、化痰通络法辨证治疗,效果显著。

    2013年03期 v.33 232-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益气活血法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郑辉;徐重白;

    中医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是本虚标实,心阳亏虚为本,瘀血水停为标,气虚血瘀为始发病机,主要表现为气阳亏虚,瘀血阻滞,水饮停蓄,故益气活血仍为治疗心衰的根本大法。现代实验室研究及大量的临床实验证明,益气活血中药能改善心衰大鼠的心室重构,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积极影响其预后。

    2013年03期 v.33 235-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研究辑要

    刘扬;史锁芳;

    中西医防治哮喘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在缓解期的治疗上,完全符合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理论思想。处于哮喘缓解期的患者症状较轻,可如常人,病理性质常以本虚为主,或可兼夹邪实。故中医对此期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考虑哮喘缓解期中常见的病理因素,针对不同病情,通过内治、外治或者内治外治相结合的治疗手段,提升患者的正气,祛除体内"夙根",力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达到控制哮喘发作的目的。

    2013年03期 v.33 237-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高军伟;周临东;

    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目的在于消除或缓解症状,阻止或减缓疾病进展,利于创伤恢复及疾病康复,改善术后残留症状。大多数脊髓型颈椎病经中药、手法、针灸、热敷、综合疗法治疗可痊愈或缓解,在围手术期配合中医药治疗比单纯手术治疗有着明显的优势。

    2013年03期 v.33 239-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

    田蕊;

    黄褐斑的病机主要与肝郁、脾虚、肾亏而导致的血瘀有关,所以治疗上采用疏肝解郁、补益脾肾、活血化瘀等法,可采用逍遥散、六味地黄汤、归脾汤、血府逐瘀汤等加减。治疗上除内治法还有各种外治法,例如外用面膜、针刺、拔罐等。虽然中药治疗黄褐斑效果显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客观指标,临床疗效不易评价,治疗疗程较长,效果缓慢,患者依从性较差等。

    2013年03期 v.33 241-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小儿咳嗽从食积论治

    罗文;

    食积咳嗽临证当肺脾并治,施以健脾运脾、消食化积为主,兼宣肺化痰止咳之法,方在保和丸的基础上加入麻黄、桔梗、杏仁、前胡等药。若素体脾胃虚弱、咳嗽日久之虚实夹杂者,在基本方中酌加党参、白术、山药等健脾和中之品,达到扶正驱邪,消补兼施。待积化咳消之后,酌予健脾开胃之品调理善后,并嘱调整饮食结构,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以防病情反复。

    2013年03期 v.33 243-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从肝肺论治小儿过敏性咳嗽

    郑丽;李江全;

    儿童过敏性咳嗽的病因病机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现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从肝肺论治过敏性咳嗽疗效显著,具体包括平肝降肺、疏肝润肺、清肝肃肺、调整阴阳等。小儿"肝常有余、肺常不足"的体质特点在过敏性咳嗽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为儿童过敏性咳嗽的治疗拓展了思路。

    2013年03期 v.33 245-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白癜风发病机制研究

    沈斐斐;闵仲生;徐漫远;

    白癜风发病与遗传相关,符合多基因的遗传规律,携带与白癜风相关的HLA等位基因其发病的危险性明显增高。研究发现,黑素细胞的破坏是白癜风发病的重要原因。体液免疫产生的自身抗体和细胞免疫中CD8+T细胞的浸润可间接和直接破坏黑素细胞,黑素生成过程中产生的有毒前体物质可对黑素细胞造成自身破坏,调控黑素细胞的角质形成细胞功能障碍以及神经递质通过免疫损伤亦可破坏黑素细胞。

    2013年03期 v.33 247-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6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唇风的中医辨证治疗

    唐林;孟静岩;

    唇风按照病因病机可分为胃腑积热,复感风热,熏灼唇部形成的胃经风热证;素体阴虚,复感外邪,伤阴耗液,唇部失养形成的阴虚血燥证;素体虚弱,气虚不能收摄,脾虚蕴湿,复感风邪,风湿上扰,唇部失养形成的气虚风盛证。在治疗上,针对病因病机分别采取清热泻火、凉血疏风,滋阴生津、凉血润燥,健脾除湿、益气疏风的治疗原则。此外,在基本分型上,根据临床需要,灵活变通,有兼证者辨证加减。

    2013年03期 v.33 250-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男性尿道尖锐湿疣临床治疗研究

    高盈;陈力;李红兵;

    男性尿道尖锐湿疣(MUCA)临床治疗西医以ALA-PDT、CO2激光、微波等物理治疗及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剂等化学治疗手段为主,中医可有派特灵等成药外用、中药内服或煎汤外洗等方法。中西医结合力求优化组合,以期提高治疗效果。

    2013年03期 v.33 252-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早期风证和火热证变化与运动功能的关系

    谢梓菁;邹忆怀;付渊博;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早期风证和火热证的变化与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采集数据库中62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入组第1天和第21天的中医四诊信息,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的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的分级等数据。将所得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早期风热证和火热证的变化,探索其证候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进程的相关性。结果:入组第1天火热证与运动功能和分离运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76(P<0.01)和-0.442(P<0.01),Ashworth分级与风证的相关系数为0.313(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第一个时点运动功能与火热证呈负相关,且与分离运动和协调运动均呈负相关,患肢的肌张力与风证呈正相关。

    2013年03期 v.33 254-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探讨

    刘伟盛;伍方红;余苏琼;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关系。方法:以2007年8月-2011年12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心血瘀阻证、寒凝心脉证、痰浊内阻证、心气虚弱症、心肾阴虚证及心肾阳虚证。另设正常对照组45例。抽取2组人员空腹静脉血进行血浆FIB水平的检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浆FIB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心血瘀阻证及痰浊内阻证患者血浆FIB水平高于其他证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浆FIB水平有相关性,并且有其内在的客观机制。

    2013年03期 v.33 257-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益气养阴中药联合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功能的影响

    张斌;吴勉华;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中药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ⅢB期~Ⅳ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益气养阴中药联合Gp方案化疗观察组和单纯Gp方案化疗对照组。2组同时行Gp方案化疗,每28 d为1周期,共2个周期。观察组同时给予口服益气养阴中药。2组在治疗前后均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T淋巴细胞、NK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指标(IgA、IgG、IgM),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KPS评分及体质量变化并评定化疗期间出现的各种毒副反应。结果:2周期治疗后,对照组CD4+、CD4+/CD8+水平下降(P<0.05),而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提高(P<0.05)。2组组间比较,观察组CD4+、CD4+/CD8+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能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及减轻恶心、呕吐等化疗毒副反应,稳定KPS评分和体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中药联合化疗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益气养阴法在中晚期肺癌患者综合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2013年03期 v.33 259-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自拟解毒透表汤治疗流感30例分析

    陈必军;陈太良;

    目的:观察解毒透表汤治疗流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流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解毒透表汤加减(鱼腥草、连翘、金银花、玄参、大黄、牡丹皮、赤芍、紫草、贯众、柴胡、蚤休、麻黄、杏仁等),对照组30例常规退热、解毒、抗病毒西药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结果:治疗组退热时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63.3%,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透表汤退热之功效显著,治疗流感疗效确切。

    2013年03期 v.33 262-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身痛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骨转移癌痛疗效观察

    宋彩红;房莹莹;贾英丽;徐巍;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骨转移癌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骨转移癌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按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疼药物使用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用中药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的疼痛缓解程度,服药后止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以及肝肾功能、心电图的改变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服药后止痛持续时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身痛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骨转移疼痛具有明显的疗效。

    2013年03期 v.33 263-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劲骨坚颗粒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李岩;李跃华;

    目的:观察劲骨坚颗粒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5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劲骨坚治疗组123例,西药钙尔奇D组127例,分别治疗3个月,比较2组骨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睾酮(T)、雌二醇(E2)、降钙素(CT)、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骨保护素(OPG)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劲骨坚颗粒能够有效降低ACP水平,提高患者的ALP、BGP、OPG、BMP、CT、E 2水平(P<0.01或P<0.05)。结论:劲骨坚颗粒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指标有一定良性促进作用。

    2013年03期 v.33 265-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中药熏蒸联合蠲痹抗生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王兆江;姜益常;张君亮;付军振;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蠲痹抗生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膝骨关节炎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以中药熏蒸联合蠲痹抗生丸治疗;对照组予以扶他林乳胶剂外涂联合蠲痹抗生丸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2%,对照组总有效率76.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后VA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膝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药熏蒸联合蠲痹抗生丸能够明显提高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2013年03期 v.33 267-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凉血汤治疗白疕血热证临床疗效观察

    张磊;王璐;刘拥军;

    目的:观察凉血汤治疗白疕血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白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例,给予口服凉血汤(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玄参、槐花、白鲜皮、连翘、金银花、土茯苓、防风、蝉蜕、甘草)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阿维A胶囊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用药2个疗程。结果:2个疗程后,实验组治愈率83.33%,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率66.67%,总有效率73.33%。结论:实验组疾病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凉血汤治疗白疗效确切。

    2013年03期 v.33 269-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动物药

  • 天然牛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贾静;孙佳明;臧浩;张辉;

    天然牛黄的化学成分含有胆红素、胆汁酸、胆固醇、蛋白质、脂肪酸及无机元素,药理研究表明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有影响,并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为今后研究与应用该动物药提供参考。

    2013年03期 v.33 271-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8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

  • 长春双阳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翁丽丽;蔡广知;于波;许天阳;肖井雷;

    对长春双阳区药用植物资源情况。采用设定样带、样地、样方的方法进行调查。长春双阳具有常见药用植物资源200余种,其中国家药典品种72种,国家中药资源保护物种9种。但是多数品种蕴藏量不大。双阳药用植物种类相对较丰富,但是近年资源逐渐减少,应对中药资源进行保护及合理开发。

    2013年03期 v.33 274-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参附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来于;吴红金;郑思道;吴德琳;

    目的:观察参附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力衰竭模型,在术后1周给予参附汤,连续给药4周,并检测其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参附汤能显著改善心衰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增加LVSP、±dp/dtmax,降低LVEDP。结论:参附汤能通过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从而有效改善心功能。

    2013年03期 v.33 276-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琼玉口服液对衰老小鼠脑组织SOD活性及血清中SOD和MDA含量的影响

    刘焕兰;武夏林;曲卫玲;闻哲;

    目的:探讨琼玉口服液对衰老小鼠脑组织SOD活性及血清中SOD和MDA含量的影响,确认其抗衰老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衰老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琼玉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每天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0.5 g/kg体质量)制造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空白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同时从实验第一天起灌胃给药,连续给药6周后取脑组织及血清,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SOD、MDA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脑组织SOD活性、血液中SOD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琼玉口服液能明显提高脑组织SOD活性和降低血清MDA含量,提高机体防御自由基的损害能力,增强脏器指数,具有抗脂质过氧化物的作用,这说明琼玉口服液能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2013年03期 v.33 278-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鹿茸多肽对缺血动物模型心肌细胞线粒体凋亡相关基因蛋白Bc-l2/Bax的影响

    赵天一;姜彤伟;张永和;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 2/Bax表达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维生素C阳性对照组和鹿茸多肽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造模后灌胃给药21 d,用Bc-l 2及Bax表达蛋白包被的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中Bc-l 2、Bax蛋白的表达量。结果:鹿茸多肽组与模型组比较,Bc-l 2蛋白的表达量增加,而Bax蛋白的表达量减少,Bc-l 2/Bax比值升高。结论:鹿茸多肽对心肌缺血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抗心肌凋亡机制可能与上调Bc-l 2蛋白和下调Bax蛋白的表达有关。

    2013年03期 v.33 281-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透脓散作用机制与药理研究

    顾红;陈红锦;

    透脓散作为中医外科常用的托毒排脓之剂,在临床上,具有重要而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对透脓散及其组成药物的实验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发现,透脓散与机体免疫功能、血液循环及物质代谢、抗菌和抗炎存在联系。实验研究结果为透脓散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也有助于透脓散临床效果。

    2013年03期 v.33 283-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5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附子生物碱分布规律研究

    孙凯;李佳;张永清;

    目的:探讨附子中生物碱的分布规律,为确定合理的加工炮制方法、有效控制附子饮片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将附子横向与纵向分割为不同部分,分别以HPLC法测定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等成分含量。结果:在横向上,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及总生物碱均以韧皮部含量最高、表皮与皮层含量最低,而乌头碱却以髓部含量最高、韧皮部含量最低;在纵向上,各种生物碱含量变化的大体趋势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结论:附子中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掌握此规律性,可为附子的加工炮制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2013年03期 v.33 286-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当归补血汤中黄芪的鉴别及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

    张凤瑞;周贤;刘炎;翁丽丽;王淑敏;韩雪华;

    目的:建立当归补血汤中黄芪的鉴别和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当归补血汤质量标准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当归补血汤中的黄芪药材,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甲苷含量。色谱柱:Diamonsil ODS-C18(5μ,250 mm×4.6 mm)分析柱;流动相:乙腈-水(32∶68);流速:0.6 mL/min;柱温:35℃;载气流速:2.7 mL/min;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00℃;进样量20μL。结果:黄芪的薄层色谱鉴别条件专属性好,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黄芪甲苷测定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重现性和可行性,样品在10.01~20.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04%,RSD=0.61%。结论:所建立方法简便、准确,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效果好、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2013年03期 v.33 289-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6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腧穴热敏化在艾灸抗运动疲劳中的应用

    孔叶平;张宏如;顾一煌;

    运动疲劳属传统中医"虚劳"范畴,而艾灸可以有效地缓解的缓解运动疲劳。腧穴热敏化是近年来灸法临床应用领域的一个应用性突破和创新。热敏化腧穴是开通经络艾灸疗法的最佳施灸部位,可以有效提高多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因而可以把腧穴热敏化作为抗运动疲劳有效切入点。

    2013年03期 v.33 291-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刺络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刘海英;卢统庆;时国臣;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的患者,根据随机抽样的分类方法,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刺络拔罐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西药法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刺络拔罐组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优于西药组。

    2013年03期 v.33 294-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电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韦淑娅;

    目的:观察以电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偏头痛的患者以电针结合穴位埋线及常规电针进行治疗,3个疗效后进行观察。结果:经3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电针结合穴位埋线方法的有效率为88.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4.0%,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相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比对照组更明显,经t检验P<0.05,2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电针结合穴位埋线及单纯电针治疗偏头痛均能取得疗效,但电针结合穴位埋线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电针治疗组。

    2013年03期 v.33 295-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针刺咽四穴治疗失音及喉源性咳嗽临床体会

    吕泽康;

    失音及喉源性咳嗽在临床上常见,失音患者多因外感或内伤引致,多见咽喉充血伴声音嘶哑,甚至不能发声。而喉源性咳嗽患者因喉部痕痒致咳,病程较长,部分患者亦伴声音嘶哑。上述二症状皆困扰患者,影响工作及正常生活,故有治疗迫切性。当中提及高发人群,如:歌唱表演者或教师尤其易患上述咽喉部的症状。针刺盛灿若教授提倡的"咽四穴"治疗有独特的优势,治疗除以"咽四穴"为固定使用穴位外,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必须配合,随证加减使用穴位,并采用针刺补泻手法治疗,方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2013年03期 v.33 297-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电针肘部原始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24例临床观察

    缪奇祥;

    目的:观察电针肘部原始点配合阿是穴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按先后分肘部原始点配合阿是穴电针疗法观察组24例和阿是穴电针配合TDP疗法对照组22例,分别治疗3 d、6 d、1月,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近期疗效(临床治愈15例,显效5例,好转4例)、远期疗效(临床治愈20例,显效3例,好转1例)均优于对照组近期疗效(显效8例,好转6例)、远期疗效(临床治愈8例,显效8例,好转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肘部原始点及阿是穴重在温通经脉、活血镇痛,疗效确切,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013年03期 v.33 298-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电项针疗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20例

    逄静;孙忠人;

    目的:观察电项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患者,采用电项针疗法治疗。结果:20例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其中痊愈8例,显效4例,好转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0.00%。结论:电项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013年03期 v.33 300-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医案医话

  • 小柴胡汤治疗食欲不振验案2例

    朴成日;

    <正>历代对小柴胡汤的研究及论文、论著甚多,是所有伤寒方中数量最多的方剂。默默不欲饮食是小柴胡汤证当中八大主症之一。但很多医家对小柴胡汤治疗不欲饮食方面的论述或医案较少。由钱超尘,温长路主编的《张仲景研究集成》里有关小柴胡汤证的论文中没有专门针对食欲不振的。熊曼琪主编的《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伤寒论》类证辨析当中,把不欲食包括在不能食里边。虽然在鉴别诊断及治疗上有很高的指导价值,但我认为,应把不欲食和不能食单独列出来。通过2例急诊内科治疗的病案介绍,讨论用小柴胡汤治疗食欲不振方面上的应用及注

    2013年03期 v.33 301-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路广晁教授治疗口咸1例

    魏秀红;路广晁;

    <正>口咸是指不吃咸味食物,而口中自觉有咸味,或时有咸味痰涎排出。现代医学研究口咸由于唾液中钠、钾、钙、镁含量增多所致,多见于西医学的慢性咽喉炎、慢性肾炎、神经官能症或口腔溃疡。在导师路广晁教授门诊上巧遇一口咸为主诉患者,将之记录,希望能对以后研究尽绵薄之力,以下介绍路师治疗该患者经过。于某,男,55岁,2012年4月16日初诊。主诉口咸3个月,每于劳累后加重,自服桂附地黄丸无效,述平时工作繁忙,时耳鸣,如蝉鸣叫,咽喉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偶自汗,常感乏力、困倦,纳眠可,便溏,日2~3行,小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腻,脉弦。证

    2013年03期 v.33 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金实教授治疗内科疑难杂症验案举隅

    纪伟;韩善夯;钟灵毓;

    <正>金实教授系江苏省名老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首席学科、学术带头人,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金师投身杏林五十余载,以其精湛之技治疗风湿病等疑难杂症而闻名。其擅用经方,学术上吸收仲景经方之古朴,亦习用时方,融汇苏吴时贤之方之轻灵,博采众方,兼收并蓄。金师提倡中西合璧,主张辨证与辨病结合,立法严谨,审证精当,用药精炼。笔者有幸随师侍诊,深知老师学术博大精深,受益匪浅,兹则四则验案采撷如下,与同道共享。

    2013年03期 v.33 304-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华海清教授运用甘温除热法治疗原发性肝癌长期发热1例

    钱丽;华海清;

    <正>癌性发热为肿瘤常见症状之一,西医一般认为与肿瘤细胞自身产生内源性致热源、释放抗原物质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1],临床主要运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和皮质激素退热,但多数只能起到暂时性的退热作用,对于长期发热的患者,往往效果较差,无法彻底缓解发热症状。本人跟师学习期间,遇到1例晚期肝癌患者长期发热达3个月的患者,应用多种方法效果不佳,华海清教授运用甘温除热法治疗,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病案介绍如下,以飨同道。患者阚某,男,52岁,因肝细胞癌肝移植术后6月余,持续发热3月余,于2012年3月20日前来我科就诊。患者既往有乙肝病史30余年,2011年1月腹

    2013年03期 v.33 306-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加味栀子豉汤治疗热扰心神心悸1例

    王超;王强;

    <正>栀子豉汤出自《伤寒论》第76条:"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呕下不止。发汗呕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栀子豉汤主之。"原方主治热郁胸膈证见心烦不得眠,心中懊,反复颠倒或胸中窒或胸中结痛。近代本方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呃逆、胃炎、食管炎、胆囊炎、痤疮、失眠、神经衰弱、抑郁症等方面[1]。现介绍本方治疗热扰心神之心悸1例。患者祈某,女,48岁,某公司职员,2012年5月13日初诊。患者主因"间断心悸、心烦1月余,加重伴失眠1周"来诊。患者于1月前因生活琐事与家人争吵后出现间断心悸、心烦,曾就诊于某三甲医院,查心电

    2013年03期 v.33 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黄文政妇科杂症验案1则

    张敏;赵菁莉;

    <正>黄文政教授的疏利少阳三焦学术思想,对现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的治疗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笔者有幸伺诊于侧,受益匪浅。兹选取黄老治疗月经不调医案伴痤疮1则介绍如下。杨某,女,28岁,2011年8月30日初诊。患者主诉月经不调1年,现病史:月经周期约20 d,经期4 d,末次月经时间2011年7月10日,月经量时多时少,有血块,色黑,疲乏少力,烦躁,乳房胀,腰酸楚,白带时多,伴肥胖,舌红苔薄,脉细弦。黄老认为此为肝郁脾虚之象,辨证为肝郁脾虚,湿热偏盛,治以疏肝健脾,清热利湿,拟逍遥散加减治疗。处方如下:柴胡10 g,当归10 g,白芍10 g,茯苓10 g,白术10 g,车前子

    2013年03期 v.33 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复发性肛周化脓性汗腺炎1例

    李杨春;贾建东;

    <正>化脓性汗腺炎发生于肛门周围者称为肛周化脓性汗腺炎。目前临床上以手术为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且疗效肯定。但对于复发性患者,由于已经过手术治疗,且原病灶结构已改变,患者惧怕再次手术,可考虑选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本例患者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近4月余,配合中药熏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患者男,42岁,2008年9月13日初诊。主诉肛周反复肿痛20多年,加重3个月而就诊。曾在当地以肛周化脓性汗炎手术治疗,术后症状好转,表面愈合后出院。近3年来,患者肛周反复出现肿痛,渗液流脓不能正坐最近肿痛加重时有恶寒发热呈慢

    2013年03期 v.33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国杰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1例

    张迪;王国杰;张强;张伟;

    <正>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TS),已成为儿科常见病,中医古藉中无此病名和专门论述,但根据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瘛""惊风"等范畴,临床以风痰症多见。TS病因不明,发病率高,临床治疗方法单一,疗效不甚理想。王国杰老师对TS的治疗经验丰富,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细心观察研究,根据辨证论治自拟健脾平肝散治疗TS,疗效卓著。现报道一TS的典型病例。患儿杨某,男,11岁,2011年7月13日初诊。家长主诉:患儿眨眼、清嗓样咳近2年,1年前口服硫酸泰必利治疗后流涎症状明显,被迫停药,停药后未再治疗,近1年患儿心情抑郁,烦躁易怒,眨眼、清嗓样咳症状加重,耸肩,时出秽语,影响正常学习生活。现

    2013年03期 v.33 311-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医史文献

  • 从《临证指南医案》探析叶天士论治脑卒中特色

    高敏;

    《临证指南医案》卷一脑卒中门所列32个医案,试图从中探求叶天士论治脑卒中的病因病机特点、治法及用药规律,叶氏通过对前贤理论的继承创新,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为后人治疗脑卒中提出了很多精辟的理论法则及组方。经总结和归纳后认为:叶天士论治脑卒中的主要病机是肝肾阴虚,阳化内风。以涵养肝肾,补虚养阴为治疗大法,同时又重视调五脏在脑卒中治疗中的作用。在用药规律上完全体现了他所倡导的厚味滋阴,甘味熄风,但也并未一概的排斥温热类药物。

    2013年03期 v.33 312-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老老余编》中的敬老思想

    黄玉燕;

    《老老余编》为明代徐春甫所编集的《古今医统》(《古今医统大全》)中的第八十六、八十七卷。该书书名来源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敬老为宗旨,以孝养贯穿全书。书中以历代孝行为例论敬老之理,又从生活细节出发示人以孝养之法。书中强调了保养对老人的重要性,在保养之中,首重元气,保元气需要做到未病先防,养神在保养中也非常重要。因此,书中从起居护持、饮食调护、助其养性延年、教其适当锻炼、以平剂疗疾等方面,示例如何从身心两方面孝养老人。

    2013年03期 v.33 315-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血管性认知障碍中医研究进展

    姜山;孙菊光;史江峰;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医学界近年关于认知损害的新概念,是指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明显或不明显的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以认知功能损害为特称的一类临床综合征。中医对于血管性认知障碍早在两千余年前就有论述,历代医家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及理法方药论述颇多,但综各家所述,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以"脾肾亏虚为致病之本,气滞痰瘀为致病之标",其治疗主要以复方滋补脾肾,化痰散瘀,调畅气机为主,也有医家从非药物疗法着手,通过针灸推拿等治疗,调整气血阴阳,使得阴平阳秘,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

    2013年03期 v.33 317-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培土生金法治疗肺癌的思路和应用

    李欣;罗晶;

    肺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中医药疗法在肺癌的治疗尤其是晚期肺癌治疗和康复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中医认为肺癌的病机是因虚而得,因虚致实,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病变,因此扶正驱邪是治疗肺癌的大纲。培土生金法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所得出的"虚则补其母"治则,通过健脾胃可以益肺气,待到脾气充实,即可健运复职,土旺则金自生,因此培土生金法是治疗肺癌的一种重要治法。

    2013年03期 v.33 320-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干预脊髓损伤后基因表达实验研究进展

    王雨辰;马勇;

    脊髓损伤后涉及多种基因家族多种途径的表达,包括Bc-l 2、caspase、热休克蛋白、白介素、神经营养因子等多种基因家族,目前国内学者通过建立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模型,研究中医药在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和促进再生方面对脊髓损伤的干预作用,并发现中药及电针对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减轻脊髓炎症反应、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的修复与再生有着重要作用,因其具有剂型丰富、方法多样、多系统多靶点等优势,可为临床脊髓损伤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13年03期 v.33 32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