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璠;陆为民;
胃食管反流病病在食管,属胃所主,关乎心肝。病机在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心与胃生理上位置毗邻、经络连属,病理上相互影响、上下传变;肝主疏泄之职,司脾升胃降,"土得木而达",肝郁可致土壅。从心肝论治胃食管反流病是在调理脾胃功能的基础上,酌加清心、宁心、养心、疏肝、清肝及养肝之品,使心肝调和,胃降如常,诸症得缓。
2012年12期 v.32 1193-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石白;殷海波;张锦花;
中医学认为,痛风的成因与五脏相关,五脏相生相克,"久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脏",至正邪相争、脾肾功能失调引起本病发生。临床多表现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肾亏虚、脾失健运为本;风寒湿热、痰浊、血瘀痹阻经脉为标。治疗上,或为急、慢性辨,急性期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慢性期健脾益肾;或为脏腑辨,在脾宜健,在肾宜助,在肝宜疏,在心宜养,在肺宜宣,以达化湿浊、行气血、祛瘀阻、通水道之功。临证时亦常针对痰浊、血瘀之不同,随证参用化痰泻浊,祛瘀通络之法。
2012年12期 v.32 1196-1197+1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沈霞;邹奕洁;谈勇;
中医认为,肾气不充、肝气郁结、脾虚不运等内在因素,加之环境污染、外界干扰等均可导致不孕症的发生。滋阴补阳序贯法是在夏桂成教授的月经调周法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对女性生殖周期内分泌激素调节理论提出的,遵循经后期滋阴、经前期补阳的辨证原则,根据月经周期中生理活动规律,控制性促排卵,通过调整月经周期、平衡阴阳、调理气血、简化用药分期、序贯运用滋阴方和补阳方药,改善性腺功能,提高卵子及胚胎质量,以减轻不良反应,预防流产,提高活产率。
2012年12期 v.32 1198-1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逄冰;赵锡艳;彭智平;周强;
过敏性鼻炎多因卫表不固,风寒之邪入侵,壅滞鼻窍,肺失宣肃而致,病程日久主要涉及肺、肾两脏。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教授根据"以证为基,以症为靶,以病为参"思想,抓住二者阳虚恶寒的证候以及过敏性鼻炎指证性症状,参考现代药理学成果,并与六经、脏腑、八纲辨证方法相结合,选择以《伤寒论》经典名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效果良好。
2012年12期 v.32 1201-1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8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容志航;花宝金;张代钊;
张代钊教授从中医理论出发,认为癌症属阴积、属久病,治之宜温,但久用有耗阴伤津之弊,温阳不能妄投,治癌重在调理脾胃。抗癌消瘤周期长,用药以平为贵:适用滋腻碍胃之品;慎用苦寒败胃之品;精用清热解毒类药。同时,张老认为腐蚀生肌的药物可消瘤,益气之品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中医长于扶正,西医长于消瘤,两者结合治疗肿瘤可取长补短,是肿瘤病最合理的治疗原则。另外要兼顾整体与局部,辨病与辨证,临床与实验相结合,使之相互配合,标本相移,以实现对肿瘤的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
2012年12期 v.32 1203-1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秋华;张琪;
张琪教授认为,心悸病位不仅在心,关键在肝,尤其以女性为主。因女子以肝为先天,"有余于气,不足于血",各种诱因首伤于肝,加重原本失衡的脏腑、气血间关系,导致气郁化火扰心、气滞化痰生瘀、血虚不养心,而见心悸一证。心病及肝、心肝同病为心悸的病机关键。因此,治疗心悸重在疏肝气、养肝血以治本,根据痰、火、瘀之偏重以治标,心肝同治,气血并调。
2012年12期 v.32 1206-1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7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 倪平敏;陈小宁;
陈小宁教授认为,本病属中医"痰核"范畴,病出颃颡,痰浊内停。病因主要为"痰"所致,病机为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脾运失健,痰浊互结,上扰鼻咽,阻遏脉络而致本病。治以健脾化痰,行气散结,药用二陈汤化裁,配玄参、夏枯草等散结消肿之品,山楂消肉积,桔梗化痰行气等。然临证中小儿因正虚患病较多,因此在治疗时少用寒凉药物,以防寒凉碍阳,损伤脾胃加重正虚之候。
2012年12期 v.32 1208-1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6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崔宏;孙希焕;郑帅;
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易患"易寒易热""易虚易实"之变。孙希焕教授认为,鹅口疮多由先天胎毒蕴积心脾,心脾积热,热邪循经上炎,熏灼口舌而成。临证时重在辨清实、虚。实火易清,虚火以降,以清热泻脾散或导赤散加减化裁,取其清热泻火,以解心脾积热之效,另外本病病在口腔局部,除内服药外,应保持口腔清洁,针对致病菌对症用药,配合外治法,收效良好。
2012年12期 v.32 1210-1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丽秀;王檀;
王檀教授结合东北严寒之地特点,突破传统中医对哮病从"伏痰"论治的理论,根据"哮病主于火"及"五脏皆令人哮"的新理论,将哮病发作期分为:心经火热、脾经伏火、胆胃郁热、肝经风热、肾虚火炎5个证型。通过中医药治疗,从"火"论治哮病,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患者对外界环境,如:冷热变化、异味、花粉等的适应能力,从根本上控制并减少哮喘的反复发作。
2012年12期 v.32 1211-1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嵇辉;潘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西医以导泻、雾化吸入联合仪器等为手段,以抗感染治疗为主要方法;中医辨证论治,以平肺化瘀、清热化痰、通阳宣痹、益气固本为主。另外,经络腧穴治法,穴位埋线法等均可获得满意疗效。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法通过西药结合中医辨证论治,西药结合经络腧穴治疗及中药联合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术治疗等取得一定进展。
2012年12期 v.32 1213-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虹;王旭;
中医认为,糖尿病足是由于气血凝滞,脉络瘀阻,日久化热,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终致溃烂不愈。对本病的治疗,中医有着自身的特色及优势。以疏通腠理,活血通络为原则,以外治法如熏洗、外敷及针灸为主要治疗方法,重在整体调节,内外兼顾,各法同用,相得益彰。
2012年12期 v.32 1216-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闫蕊;王亚丽;
中医认为,帕金森病在疾病发生和演化的过程中主要累及肾、肝、脑。肝肾阴虚是本病最根本的病理基础,也是形成内风、痰、瘀、火的根源所在。肝风内动为本病之标,髓海不足为本病演化的结果。治疗上以熄风止颤为基础,重在滋补肝肾,益气养血,调和阴阳,填精益髓。临证时应以中医病机为切入点,重在辨证,发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色,对症用药,可获满意疗效。
2012年12期 v.32 1218-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卜慧;冯松杰;
中医认为,慢性肾炎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临床辨证多从虚、实两端着手,也有从脏腑、气血、阴阳等方面辨证治疗,以清利、化湿、健脾、益肾、活血等作为基本治疗方法,亦可针对其主要临床表现(血尿、蛋白尿、高血压)采用对症治疗,收效良好。另外,中成药内服、针剂静滴、针灸及中西医结合等方法,均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缓进入慢性肾衰竭的时间,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慢性肾炎治疗的未来趋势。
2012年12期 v.32 1220-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朱玉叶;何贵翔;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痛以肾气不足为本,湿热、气滞、寒凝、瘀血为标,证属本虚标实。对于盆腔炎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治疗,西医主要以抗生素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然抗生素为中医苦寒之品,长期使用,易损伤正气,终至恶性循环。因此,治疗时不可单纯驱邪或是用补益之剂,更应侧重固护正气,强调辨证论治,扶正与驱邪并用,内外并进。此外,中医外治法,如直肠给药、皮肤给药、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离子导入等均可达到治疗目的。
2012年12期 v.32 1222-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陈敬贤;林国珍;
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贯穿乳腺癌患者从症状出现、诊断、复发、长期适应等多个阶段,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死亡和转归。因此,临床上对于乳腺癌伴焦虑抑郁患者,应尽早进行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中医认为,乳腺癌伴焦虑抑郁病变主要在肝、脾、肾等脏。肝脾郁怒、气血亏损导致冲任不和,久而成岩,痰毒瘀结是其发展的核心病机。故治疗上应以疏肝健脾、调畅气血、补肾安神为主,同时配合扶正固本、祛邪解毒之品,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事半功倍。
2012年12期 v.32 1225-1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朱艳芳;许小凤;
中医认为,先兆流产合并甲减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积劳内伤,久病失调,或饮食不节、情志不遂等所致,病位涉及肾、脾、胞宫,病机关键在于一个"虚"字,尤以脾肾阳虚为甚,兼及气血亏虚,以致胞宫失养,系胎无力。"肾主生殖""胎茎系于脾",肾与脾,先天与后天,相互资助,相互促进,共同维持胎孕的正常发育;气血是长养胎元的基本物质,气血运行畅达胞宫,则胎元正常生长。"胞脉者上系于心",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除温肾健脾、益气安胎之外,要辅以心理疏导,可事半功倍,达到较好临床疗效。
2012年12期 v.32 1228-1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王菊花;
目的:观察加味止嗽饮治疗外感久咳的临床疗效。方法:113例外感久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服用加味止嗽饮治疗(桔梗、甘草、白前、紫菀等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1片/次,日3次)及复方甘草合剂(10mL/次,日3次)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1%,显效率71.0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止嗽饮治疗外感久咳具有确切疗效。
2012年12期 v.32 1230-1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宋雨鸿;拾慧;贺亮;方建志;潘锦瑶;蔡敬宙;陈励;徐舒;
目的:观察敏使朗与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9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仅采用敏使朗(6 mg/次,日3次,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陈皮等,日4次)治疗,疗程为15d,评估2组的疗效与血液流变学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敏使朗与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较好。
2012年12期 v.32 1231-1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蓝燕红;侯利春;
目的:观察二陈汤加味治疗气虚痰阻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气虚痰阻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舒血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日1次;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 mg/次,睡前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6mg/次,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二陈汤加味(黄芪、白术、半夏、陈皮、石菖蒲、升麻等,日1剂,早晚分服),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7%,对照组76.09%;治疗组复发率6.98%明显低于对照组22.86%,2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陈汤加味治疗气虚痰阻型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2012年12期 v.32 1233-1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程善廷;魏岳斌;王嘉锋;
目的:观察降压效灵煎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降压治疗(口服福辛普利10mg/次,1次/d;硝苯地平缓释片30mg/次,1次/d;氢氯噻嗪片2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降压效灵煎(菊花、天麻、钩藤、黄芩等,日1剂,分2次温服)。4周为1疗程。结果:2组在血压控制疗效及中医症候疗效上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压效灵煎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疗效较好。
2012年12期 v.32 1235-1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赵冰冰;雷铭德;高宏伟;李嘉盈;王国栋;
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减轻蒽环类药物化疗所致心脏损伤以及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回顾性查阅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共110例需联合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乳腺癌住院患者的病历,根据用药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与化疗同步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化疗疗程结束后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心肌损伤程度降低,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估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能提高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2年12期 v.32 1237-1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檀;周高峰;蔡鸿彦;江海艳;刘继民;仕丽;张海洋;赵东凯;张丽秀;刘人侨;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按体质选穴敷贴治疗慢性哮喘病临床疗效,以制定冬病夏治的辨体施治规范化方案。方法:2 000例慢性咳喘病(非急性发作期)患者,其中治疗A组500例选用阳虚方(白芥子、甘遂、延胡索、皂夹等),治疗B组500例选用湿热方(藿香、防风、川芎、栀子等),对照组1 000例均选用阳虚方。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1天进行贴敷治疗,每次贴药时间为2~6 h。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3%。结论:通过体质辨识,冬病夏治穴位敷贴,能够减少慢性咳喘病急性发作期的次数,缓解咳、痰、喘、满、胀、闷等症状。
2012年12期 v.32 1239-1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郭建辉;冯崇廉;沈文斌;陈文裕;宁卫兵;丛鹏;
目的:评价酸苦降气法(自拟酸苦降气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受试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口服西药治疗(二甲双胍片500 mg/次,每日3次;阿卡波糖片50mg/次,每日3次,餐中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酸苦降气汤(黄连、知母、泽泻、牡丹皮、五倍子等,日1剂,早晚分服)。分别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治疗后2组FPG、2hPG及HbA1c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2hPG(8周、12周)、HbA1c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气的升降"理论对揭示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和指导用药具有理论意义,酸苦降气法通过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气机升降失常而达到较理想的降糖效果,坚持应用有长期获益的趋势。
2012年12期 v.32 1241-1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青凤;
目的:观察五子衍宗丸加减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采用五子衍宗丸加减(菟丝子、女贞子、枸杞子、覆盆子、车前子等)治疗,对照组17例,采用枸橼酸氯米芬片(于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50 mg/次,日1次,连服5 d)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6.4%,对照组治愈率29.4%,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子衍宗丸加减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疗效显著。
2012年12期 v.32 1243-1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曲瑞华;
目的:探讨自拟保胎饮配合心理疏导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5月-2012年1月收治的习惯性流产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自拟保胎饮治疗(黄芪、当归、川芎、菟丝子等,日1剂,早晚分服。上次流产月份前1个月口服隔日1剂,流产月份日1剂,以后根据情况逐渐减量),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心理疏导。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显著高于对照组68.9%,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SCL-90及家庭关怀度评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胎饮配合心理疏导可改善习惯性流产患者的身体及心理健康状况。另外,家庭以及社会的关爱,正确的生育观,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必要手段。
2012年12期 v.32 1245-1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黄选华;黄夏冰;杨波;王馨苑;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推荐的诊疗规范诊治;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以益气活血通络立法组方(黄芪、当归、地龙、桃仁等),中药内服和外用熏洗。结果: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良好,且内服加外用充分利用药物,安全无毒副作用,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2012年12期 v.32 1247-1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张勇;王小宇;潘书燕;韩向华;翟建伟;
目的:探讨断指(趾)再植术后常规"三抗"治疗并配合中草药治疗预防血管危象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断指(趾)再植手术患者60例,对照组30例,常规术后给予"三抗"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使用"三抗"治疗基础上配合逐瘀再生汤(黄芪、桂枝、白芍、川芎等,日1次),2组各治疗15 d。结果:治疗组危象出现率3.3%,对照组危象出现率13.3%,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发现中草药逐瘀再生汤的毒副作用。结论:断指(趾)再植术后常规"三抗"治疗配合中草药治疗,安全有效。
2012年12期 v.32 1249-1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谭亚菊;金艳;
目的:观察自拟痛风方结合黑敷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6例,给予美洛昔康分散片(7.5 mg/次,日2次)治疗,治疗组2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自拟痛风方(黄柏、薏苡仁、泽兰、赤芍等)口服及黑敷药(川乌、草乌、青黛、红花等)外敷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65.4%,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尿酸、血沉及复发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痛风方及黑敷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012年12期 v.32 1250-1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鑫;吕延伟;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下肢溃疡患者24例,采用中药熏洗、溻渍、缠缚等方法治疗,疗程为2个月。结果:治愈率58.3%,总有效率95.8%。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确切疗效。
2012年12期 v.32 1252-1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谢晓佳;李昭凤;高树中;马玉侠;
目的:观察针刺十七椎等多穴对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的镇痛效应。方法:选取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44例,在疼痛时针刺十七椎、地机、三阴交、次穴,留针30 min,观察针刺前即时、进针5、10、20、30 min及起针后30、60、120min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读值。结果:1)3个治疗周期第1次针刺治疗前即时VAS读数逐渐降低,且第2、3月经周期VAS读数与第1月经周期VAS读数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各个月经周期第1次针刺各时点VAS读数与针刺前即时VAS读数的差值在针刺30min过程中逐渐增大且在针刺20min时差值有很大程度增加。结论:针刺十七椎等多穴对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具有明显的镇痛效应,且该效应具有临床意义;针刺十七椎等多穴治疗重度原发性痛经具有累积镇痛效应。
2012年12期 v.32 1270-1271+1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闻永;李俊;王悦涵;
目的:观察神阙穴敷贴疗法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中牵拉反应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人半随机分配到单纯敷贴组、艾灸组、药物敷贴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法,比较3组术中疼痛、牵拉反应、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变化的情况。结果:在缓解术中疼痛和牵拉反应及心率、血压波动上,艾灸组、药物敷贴组均明显优于单纯敷贴组,有统计学意义,而艾灸组与药物敷贴组间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另外3组在氧饱和度变化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阙穴药物敷贴可有效缓解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中牵拉反应,操作简单。
2012年12期 v.32 1272-1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亚丽;杨丽娟;杨桂桂;
目的:观察电针对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的影响和治疗干眼症的效果。方法:将门诊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脱落1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10 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1次1~2滴,每日5~6次,共治疗20d。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明确提高泪液分泌量和泪膜破裂时间,治疗干眼症临床效果明显。
2012年12期 v.32 1275-1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陆洪宁;刘晓梅;袁帅;贾建东;
<正>化脓性肛周汗腺炎以肛周大面积窦道、瘢痕,可继发脓肿,皮下发生广泛坏死,皮肤溃烂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筋疽、发背"的范畴。《诸病源候论》强调五脏功能失调是导致发背的主要原因;外感六淫邪毒,慢性机械刺激;情志内伤,肾水亏损,阴虚火炽,脏腑蕴毒等可使经络阻塞,气血凝滞化火成毒而成痈
2012年12期 v.32 1277-1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铮;宋乃光;
<正>失眠是临床常见的内科病证之一,严重者可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身心健康。失眠的病因较复杂,历代医家多从心肾不交、气血失养、脾胃失和等入手治疗。但是近些年从临床上来看,精神情志刺激引起失眠者亦不少见。宋乃光老师从肝气怫逆、胆失冲和治疗顽固性失眠,往往较之安神养心为主效果
2012年12期 v.32 1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淑敏;郭焱;
<正>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方由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主治气虚血瘀之脑卒中。笔者运用此方治疗剖宫产后下肢周围神经损伤
2012年12期 v.32 1279+1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志刚;
<正>田玉美教授是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湖北省著名中医,全国第1批、第3批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50余年,临床辨证施治常以仲景之旨为圭臬。擅用经方治疗内科病,对诸多疑难杂病亦屡起沉疴。笔
2012年12期 v.32 1280-1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