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冠心病从情志论治探讨

    陆武俊;方显明;黄华贺;

    中医理论研究显示,七情内伤、情志异常是冠心病(胸痹心痛)发生的重要因素。现代医学亦从流行病与病理机制研究方面阐明了情志异常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西医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选用相应的抗情志药物。中医选用疏肝解郁、养心安神药物治疗,并施以精神干预治疗。

    2012年11期 v.32 1081-1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黄帝内经》脑髓理论探析

    李萍;李琳;胡亚男;赵树明;赵建军;

    分析《黄帝内经》中有关脑髓的理论,脑髓的概念、相互关系、生理、病理等均有论述,说明《黄帝内经》中脑髓理论已初步成形,后世以此为基础探讨脑病病机,指导临床治疗用药,可以提高论治水平。

    2012年11期 v.32 1085+1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思路与方法

  • 论医案研究在中医防治慢性疾病中的助推作用

    汪勤;熊丽辉;王铭;

    从方法学的角度探讨符合慢性疾病中医防治规律并助推其防治水平的医案研究方法。研究中要结合慢性疾病的特点,在确保医案信息完整的基础上,注重慢性疾病的诊断、危险因素、病机的启程转接、药物的具体运用以及与现代研究进展的合理对接,进而提出慢性疾病的防治思路及切实可行的方法。科学地进行医案研究,将对中医防治慢性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2年11期 v.32 1086-1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胃癌中医证型与预后相关因素关系的临床研究

    钱香;徐康;

    目前研究认为,胃癌为本虚标实之证,气滞、血瘀、痰凝、邪热为标,脾虚为本。胃癌的中医证型与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显示,胃癌证型与化疗疗效及预后,免疫及肿瘤标志物,与肿瘤相关基因关系密切,为运用中医辨证分型预测肿瘤复发及合理运用中医药预防复发提供思路。

    2012年11期 v.32 1088-1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多发性硬化中医辨治与研究思路探讨

    郑子安;钟相根;贾旭;邓秀兰;

    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具有改善症状、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等潜在优势。但本病病名繁杂,分期分型论治不统一,疗效评价标准混乱,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方案尚未形成共识,基础研究薄弱。应当开展基于证素辨证理论的中医临床证候研究,规范的中医分期、分型干扰研究,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及中医机制研究,以期为多发性硬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012年11期 v.32 1092-1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花宝金教授治疗膀胱癌经验探析

    秦英刚;花宝金;陈宏;田林晓;

    花宝金教授认为,膀胱癌多由肾精亏虚、肝气郁结,致使气机失调,湿热之邪久踞下焦,毒瘀内结而为病。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为致病之因,毒瘀为此症之标。因此治疗上以补益脾肾、清热利湿及化瘀解毒为基本治则。同时,因为肿瘤的发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临床上遣方施药把握辨证论治的主线,拘泥成法,同时强调中西结合综合治疗。

    2012年11期 v.32 1095-1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朱良春经验方仙桔汤治疗慢性泄泻临床应用

    钟灵毓;纪伟;王丹;

    朱良春拟方仙桔汤(仙鹤草、乌梅、桔梗、木槿花、桔梗、木香、白芍等)治疗慢性泄泻,补脾敛阴,清化湿热,抗炎,益气和血止涩,兼顾湿热伤络,治疗优势明显。但证属脾肾阳虚或肾阳不振者及大寒凝内经年不愈者不宜用仙桔汤。

    2012年11期 v.32 1098-1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7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衡先培教授治疗肥胖症经验

    李亮;衡先培;

    肥胖症是消瘅、偏枯、痿厥等疾病的基础。衡先培教授认为,其病因离不开饮食失节、年长体弱、先天禀赋、缺乏运动,并在其基础上提出"浊结阳明,气郁血瘀"的病机理论,主要采用"活血消浊,通腑行气"作为治疗法则对其进行辨证施治,以三棱、莪术、枳壳、大腹皮、桃仁、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芒硝等组成基本方治疗。

    2012年11期 v.32 110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临证精华

  • 慢性肾炎血尿的中医治疗研究

    张守琳;衣春光;

    慢性肾炎血尿之病机为本虚标实之证,主要病理因素为湿热、血瘀、肾虚,为本虚标实之证。外感为其诱因及加重的主要原因。治疗上以辨证为主,八纲辨证与脏腑辨证结合,同时与辨病相结合,并应用专方论治,临床疗效显著。

    2012年11期 v.32 1103-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温阳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述要

    刘宇;郭立中;

    近年研究认为,脾肾阳虚、浊毒瘀阻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重要病机表现之一,运用温阳泄浊法治疗CRF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运用中药辨证论治,内服和灌肠相结合,个体化治疗,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及价值。温阳泄浊法主要药物附子、大黄,药理研究提示其具有降低慢性肾衰血肌酐及尿素氮、尿酸,调节脂代谢等作用。温阳泄浊法用于慢性肾衰的治疗有很大的潜力。

    2012年11期 v.32 1105-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寒证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

    钟秋生;梁逸仙;陆向然;邱信葵;

    寒证包括表寒、里寒、虚寒和实寒等。表寒留于肌表,留著关节而致痹病;里寒之邪直中脏腑,伤肾入骨,致骨重不举,瘦削疼痛,久而关节肢体变形,成为痹难愈之疾;虚寒则阳气推动无力和气化、温煦功能不足而出现关节疼痛;实寒客于体内,阻遏阳气,阴寒凝泣,不通则痛而致痹病。治疗痹病之古今常用方剂均使用祛寒或温热之品。寒证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密切,是其重要发病机制之一。临床处方用药应考虑祛寒或温阳之品,从而达到有效治疗并预防其发生发展。

    2012年11期 v.32 1108-1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五脏辨治痤疮探微

    曾玲;林海燕;张彩贵;袁立霞;

    传统中医认为,痤疮的发生发展与五脏密切相关。从病因病机方面归纳五脏与痤疮的关系:肝失疏泄、肝郁化火;心经热盛、气阴两虚;脾胃湿热、郁结肌肤;肺经血热、郁于肌表;肾阴不足、相火偏亢。在脏腑辨治的基础上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清心泻火、益气养阴,健脾祛湿、清泻脾胃郁热,清泻肺热,养阴清热、调理冲任等治法,能调理脏腑阴阳,使之"阴平阳秘"而达治疗目的。

    2012年11期 v.32 1109-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月经稀发的中西医治疗

    高扬;曲秀芬;李莹;周微;

    中医药治疗月经稀发以补肾疏肝、活血调经为主,佐以养血活血药物,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西医治疗月经稀发多以激素替代疗法为主,因不良反应大、禁忌症多、易致癌、易反复的缺点不易被广大患者接受,从而使中医药治疗月经稀发突显出独特的优势。中医药具有多环节、多靶点的调节功能,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2012年11期 v.32 11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脑卒中急性期脑肠肽变化的研究

    李学军;高燕洁;孟繁兴;王乐;陈志刚;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浆脑肠肽(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胆囊收缩素CCK)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脑卒中急性期患者50例,于入院后第1天、病程第7天、病程第14天测定血浆脑肠肽(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胆囊收缩素CCK)水平,与阴性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脑卒中急性期脑肠肽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血浆MTL、GAS、CCK水平高于无糖尿病组,但仅病程第14天2组血浆CCK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脑肠肽升高可能是中风急性期合并胃肠道疾病的病因。

    2012年11期 v.32 1113-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有效性评价

    许威;夏时海;陈旭义;

    目的:系统评价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其上市后再评价和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CBM等中英文文献数据库(1979-2011.11),查找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试验和评价研究质量后,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接受了急性胰腺炎的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所有研究Jadad评分均为1分,总体质量低下,均未报告不良反应。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的治疗总有效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中转手术率RR值分别为1.03(95%CI:0.99,1.08),0.60(95%CI:0.42,0.85),0.60(95%CI:0.49,0.74),0.30(95%CI:0.13,0.72),平均住院日WMD为-4.72(95%CI:-6.06,-3.37)。结论: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良好,可降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中转手术率,减少平均住院日。结合丹参注射液价廉易得,在规范合理用药、加强不良反应监测的前提下可推荐使用。建议进行严谨的大型多中心RCT,以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

    2012年11期 v.32 1116-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溃疡临床研究

    王金玲;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难治性溃疡的疗效及抗复发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0年9月间收治的难治性溃疡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笔者自拟方剂(黄芪、白术、五灵脂、木香、延胡索、党参、莪术等)加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率、胃镜检查结果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及抗复发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对难治性溃疡有较好的疗效。

    2012年11期 v.32 1120-1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益气活血方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78例临床观察

    王亮;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方对脊髓型颈椎病(CSM)术后脊髓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8例。治疗组均采用口服中药自拟益气活血方治疗,对照组均采用口服塞来昔布及甲钴胺片治疗。均以2周为1疗程,间隔2周,共行3个疗程的治疗。结果:经过3个疗程治疗,治疗组有效率86.84%,治愈率63.16%;对照组有效率71.05%,治愈率23.68%,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脊髓功能状态改善明显,但治疗组疗效递增趋势更为明显。结论:自拟益气活血方对CSM术后病人脊髓功能恢复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暂未行远期随访。

    2012年11期 v.32 112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消瘀通膝汤熏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血瘀证疗效观察

    仲跻申;张栋梁;

    目的:观察消瘀通膝汤熏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血瘀证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血瘀证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熏蒸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熏蒸组消瘀通膝汤熏蒸治疗,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对症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2个疗程结束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临床症状评分和疗效。结果:熏蒸组较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熏蒸组治疗后、随访时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瘀通膝汤熏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血瘀证的疗效优于口服药物治疗,且远期疗效优势明显。

    2012年11期 v.32 1124-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闻吸中药气味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乳腺增生病120例疗效观察

    黄伟;张炜;

    目的:观察通过闻吸中药气味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12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采用在鼻内放置中药气味丸闻吸气味。方药组成:桂枝15 g,麝香0.1 g,青皮3 g,白芷6 g,荔枝核6 g,杏仁2 g,香附3 g等,提取有效成分。同时兼以中药内服进行治疗。组方:蒲公英15 g,瓜蒌10 g,马鞭草12 g,丝瓜络12 g,全蝎5 g。结果:治愈87例,显效24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7%。结论:闻吸中药气味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乳腺增生病疗程短,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2年11期 v.32 1126-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112例临床疗效观察

    王春环;郝丽丽;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12例,口服自拟中药方(柴胡、白芍、赤芍、香附、延胡索、川楝子、金银花、连翘、三棱、莪术、浙贝母、生牡蛎、三七粉、夏枯草、荔枝核、橘核),日1剂,早晚水煎服;对照组88例,口服西药三苯氧胺10 mg/次,2次/d,维生素B620 mg/次,3次/d。2组均以1个月为1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疗程结束后进行乳腺超声或乳腺钼靶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结论: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效果优于西药治疗,其见效快,疗效佳,无毒副作用。

    2012年11期 v.32 1128-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小儿哮咳症见“气池”青紫与微量元素关系的研究

    冯晓纯;段晓征;孙丽平;王锐;

    目的:研究小儿哮咳症见"气池"青紫与微量元素的关系,寻找哮咳的病因及反复发作的机理,为预防、根治该病提供依据,为儿科望诊增添新的内容。方法:收集哮咳患儿具有"气池"青紫症状特征的小儿60例,对照组健康儿童30例,检测其微量元素(锌、钙、铁、镁、铜、磷、铅)进行观察,研究,总结。结果:小儿哮咳症见"气池"青紫患儿易出现微量元素变化,主要以缺锌、缺钙、缺铁为主,部分患儿存在铅偏高现象。结论:微量元素的变化是哮咳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

    2012年11期 v.32 1130-1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不同证型慢性湿疹患者脉图差异对比

    于志峰;陆小左;张玉环;王学民;

    目的:探讨慢性湿疹中医不同证型脉象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湿疹病人16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脾虚湿蕴型80例,血虚风燥型80例。由脉象采集仪自动完成脉象时域信号的采集,根据脉搏波波形图,进行时域参数提取和分析。结果:h3/h1血虚风燥型为(0.176±0.313),脾虚湿蕴型为(0.283±0.358);h5/h1血虚风燥型为(0.014±0.031),脾虚湿蕴型为(0.023±0.041);w/t血虚风燥型为(1.646±0.512),脾虚湿蕴型为(1.501±0.572)。2组h3/h1、h5/h1、w/t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不同证型间脉图参数存在差异,为慢性湿疹的辨证分型提供了客观依据。

    2012年11期 v.32 1132-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高静;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玻璃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和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对照组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分3期服用滋阴补血汤、滋阴明目汤、破血逐瘀汤。观察治疗效果、患眼视力、出现新生血管的例数以及活动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46%,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患眼视力(0.74±0.08)、KPS评分(84.37±8.21)、躯体功能(74.17±7.61)、心理功能(59.31±5.37)、社会功能(57.83±2.74)、认知功能(58.84±5.74)和总体生活质量(81.84±8.34)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血管眼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改善各项临床指标,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2012年11期 v.32 1134-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鸣28例疗效观察

    曹德峰;郝冬琳;许元丰;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鸣的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头昏脑鸣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8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长春西汀治疗,疗程为7~10 d。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醒脑静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长春西汀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醒脑静组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长春西汀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头昏脑鸣在疗效方面优于长春西汀。

    2012年11期 v.32 1136+1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79例

    赵洪霄;

    目的:观察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9例大于60岁的便秘患者,使用芪蓉润肠口服液,每次20 mL,每日3次,2周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愈52例,为65.8%,好转19例,为24.1%,无效8例,为10.1%。结论: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取得良好疗效,值得推广。

    2012年11期 v.32 1137-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动物药

  • 蟒蛇活性肽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高颖;孙佳明;张辉;

    目的:考察蟒蛇活性肽抗氧化作用,为其深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蟒蛇蛋白水解肽为原料,以Vc为对照,采用清除羟自由基作为抗氧化性的评价指标,研究蟒蛇活性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随着蟒蛇活性肽浓度的增加,其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增大,半数清除率质量浓度为4.82 mg/mL。结论:蟒蛇活性肽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2012年11期 v.32 1138-1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消食口服液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的影响

    吴洪斌;许丹;鲍文菁;刘惠武;

    目的:阐明消食口服液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夹尾刺激法制作动物模型,7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消食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6组;观察消食口服液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百分率、食量、体重等指标,观察消食口服液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及特点;结果:各治疗组在消食口服液治疗后食量、体质量增,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剂量剂量消食口服液组最为明显(P<0.01);消食口服液组碳末固体残留率明显低于模型组、与多潘立酮组作用相当,大剂量消食口服液组胃内残留率低于多潘立酮组(P<0.01);在小肠固体推进率的比较中,消食口服液治疗组碳末半固体糊在小肠内推进长度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多潘立酮组(P<0.05);结论:消食口服液具有增加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食量和体重、促进胃肠排空的作用并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2012年11期 v.32 1140-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中药痔疮Ⅱ号袋泡剂外用皮肤刺激实验研究

    罗福田;张南方;

    目的:探讨中药痔疮Ⅱ号袋泡剂对皮肤及肌体的毒副作用。方法:观察家兔、小鼠的正常及人造破损皮肤用药后体质量、大小便、呼吸、饮食、全身中毒表现及药物涂抹部位有无红斑水肿。结果:对家兔的皮肤刺激试验显示,各组家兔皮肤、毛发、眼和黏膜、呼吸、行为动作等均未出现任何急性毒性反应;对小鼠的皮肤急性毒性实验显示,各组小鼠皮肤、毛发、眼和黏膜、呼吸、行为动作等均未出现任何急性毒性反应。结论:中药痔疮Ⅱ号袋泡剂对皮肤无刺激及任何急性毒性反应。

    2012年11期 v.32 1143-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基于寒温统一论的通脉养心丸方证探讨

    张涛;杨瑾;张国骏;

    通脉养心丸是以心悸、心律不齐为主要表现的心系疾病治疗的常用中成药。在寒温统一论的指导下,发现通脉养心丸以《伤寒论》炙甘草汤通阳复脉治法为基础,结合《温病条辨》甘润养阴治法,并通过方证相应、药效探讨,得出其典型证候为心中悸动、心痛、脉律不齐,兼见口燥咽干、神倦欲眠、舌赤苔老等。

    2012年11期 v.32 1145-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腰痛片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李瑞丽;王喜民;张玉东;

    目的:制定腰痛片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运用薄层色谱法对腰痛片中当归、肉桂、赤芍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薄层色谱图谱清晰,分离良好。结论:方法简单,重现性好,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定性控制。

    2012年11期 v.32 1147-1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乌腺金丝桃中总黄酮的含量

    张爱军;徐多多;张喜;刘兴吉;

    目的:测定乌腺金丝桃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乌腺金丝桃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芦丁在0.020~0.0120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4%,RSD为1.9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可用于乌腺金丝桃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2012年11期 v.32 1148-1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温肾健骨丸中柚皮苷的含量

    裴静;马莉;韩锋;高静;

    目的:建立温肾健骨丸中柚皮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 C18柱;以甲醇-2%醋酸水溶液(35∶6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3 nm;柱温35℃。结果:柚皮苷在0.1039~1.039 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59%,RSD=1.89%(n=9)。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温肾健骨丸中柚皮苷含量的测定。

    2012年11期 v.32 1150-1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交试验法优选参红补血颗粒提取工艺

    黄晓巍;初洪波;位鸿;于秀华;

    目的:优选参红补血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正丁醇提取物含量为醇提工艺考察指标,以红景天苷含量为水提工艺考察指标,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红参、黄精、麦冬加4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醇提药渣与红景天、白术一起加4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 h。结论:优选的参红补血颗粒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2012年11期 v.32 1152-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研究

    张敏;沈凯;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SUI患者随机分成温针灸组、针刺加雷火灸组,连续治疗3周后评价患者ICI-Q-SF量得分和有效率。结果:治疗3周后,与温针组比较,针刺结合雷火灸组的临床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能有效的改善SUI患者尿失禁量,是值得推广的治疗SUI的疗法之一。

    2012年11期 v.32 1154-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颈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高珊;张艺;严言;黄国付;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分成穴位注射组及电针组各40例,分别治疗2周后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穴位注射组治愈12例,有效27例,好于对照组治愈9例,有效28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012年11期 v.32 1155-1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快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腰扭伤46例

    赵艳香;赵帅;路明;

    <正>急性腰扭伤是针灸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于男性青壮年体力劳动者,以腰部不适或腰部持续性剧痛,不能行走和翻身,咳嗽、呼吸等腹部用力活动疼痛加重等为主要表现的腰部肌肉、韧带、筋膜、小关节突等组织急性扭伤。如果治疗不当,常会转为慢性腰

    2012年11期 v.32 1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巨刺一针法配合刺络放血治疗急性落枕的临床研究

    杨东红;谭远飞;

    目的:观察巨刺一针法配合刺血拔罐治疗急性落枕的临床研究,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巨刺法针刺外关穴并配合刺络放血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相应穴位治疗。观察2组的疗程与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5%,而对照组为9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治疗急性落枕,巨刺一针法配合刺血拔罐优于传统针刺疗法,且疗程短,针刺少,疗效佳。

    2012年11期 v.32 1159-1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针刺下关穴治疗颞下颌关节炎临床观察

    胡芳;许广里;陈春海;刘春禹;丛越鹏;白伟;

    目的:观察针刺下关穴治疗颞下颌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下关穴组(治疗组)和按摩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下关穴治疗,对照组采用按摩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疼痛程度、开口度亦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治疗组在提高有效率和改善疼痛程度、开口度方面优于对照组。

    2012年11期 v.32 1161-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针刺与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

    马金娜;宁丽娜;熊杰;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误吸、脱水、营养不良等多种并发症,是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重症患者还可因痰液阻塞呼吸道导致窒息而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尽早改善其摄食吞咽功能,实施有效的治疗。近年来,中医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针刺结合电刺激疗法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作为一种新兴的联合治疗方案,能有效的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012年11期 v.32 1162-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医案医话

  • 王翘楚从肝论治失眠验案3则

    陈兴波;王翘楚;徐建;

    <正>王翘楚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天人相应"理论,倡导"脑主神明、肝主情志、心主血脉"的学术观点,临床上以"病中求证,证中求病"为指导原则,主张"从肝论治",创制失眠症方(基本方组成:天麻、钩藤、葛根、川芎、柴胡、煅龙骨、生牡蛎、郁金、石菖蒲、赤芍、白芍、丹参、合欢皮等)。笔者有

    2012年11期 v.32 1165-1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清热法治疗腔隙性脑梗死运动性轻偏瘫1例

    樊雪;李平;孟凡征;赵金生;

    <正>腔隙性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范畴,在《内经》理论的指导下,历代医家几千年来对其诊疗及发病机理有了丰富的认识。孟凡征副主任医师临床运用中药复方辨证论治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安某,女,62岁,2010年7月29日初诊。主诉:反复头晕,右侧肢体麻木2月。素有高血压病

    2012年11期 v.32 1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急性岛叶区梗死所致运动性失语1例

    刘杰;邵义泽;赵文莉;

    <正>笔者采用针刺治疗急性岛叶区梗死所致运动性失语1例,报道如下。1病案举例患者,男性,64岁,右利手,以"突发言语不能9 h"为主诉,于2012年7月5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冠心病、2型糖尿病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66/94 mmHg,神志清楚,精神差,运动性失语,双侧瞳孔

    2012年11期 v.32 1168-1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甘淡滋脾法临证运用体会

    赵瑞占;杨荣利;董淑兰;

    <正>纵观脾胃学说发展,以李杲代表作《脾胃论》问世为标志,诸多医家论及脾胃,多重在生发脾胃阳气,而少论及脾胃之阴。笔者认为:脾胃毕竟是一脏一腑,其生理病理特点有别,临床表现、治疗法则等也应有所不同。其临床中,每遇脾胃阴虚之症,都主张首分脾阴虚还是胃阴虚,而后施治,尤其运用甘淡滋脾

    2012年11期 v.32 1169-1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宝义教授治疗小儿湿疹验案2则

    张文杰;刘虹;胡思源;

    <正>湿疹是儿科常见病,中医认识湿疹由来已久,古籍记载颇多,一般认为本病的急性期是"疮",慢性期是"癣"。目前临床上湿疹辨证分型繁多,但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大同小异,如李新民教授认为湿疹急性期多为内有郁热、外有表邪;吴军教授认为慢性湿疹多为脾虚血燥,正虚邪恋,本虚标实,久病入络,久

    2012年11期 v.32 1171-1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药调周法治疗继发性闭经1例

    石婷婷;姚美玉;赵艺;

    <正>闭经根据其有无月经来潮可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继发性闭经是指正常月经建立后月经停6个月,或按自身原来月经周期计算停止3个周期以上者,可占闭经总数的95%。目前西医多采用激素治疗闭经,此法虽然见效显著但不良反应亦不少

    2012年11期 v.32 1172-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庞德湘教授治疗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所致皮疹2例

    俞森权;郑健;庞德湘;

    <正>庞德湘教授在临床上运用中医药配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肺癌,在减毒增效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兹举验案2则,已飨同道。1病案举例例1周某,男,58岁,于2011年6月17日初诊。主诉咳嗽咯痰20余天,确诊肺癌1 d。与家属商议后,一线治疗选择分子靶向药物,于2011年6月23

    2012年11期 v.32 1174-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医史文献

  • 钱侗对《崇文总目》医书类的贡献

    尹桂平;田思胜;

    以《崇文总目》钱辑本记载医书的相关信息为研究对象,探讨钱侗对《崇文总目》医书类的贡献。钱侗辑医书释文13条,虽然量少,但对考证亡书、辨别真伪等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又集诸家目录对医书予以著者、卷数、篇名三方面的考证,更增加了研究该目的学术价值;并从讹文、衍文、脱文、避讳等方面对所据底本集及参考诸目予以校勘,提高了钱辑本的版本质量。

    2012年11期 v.32 1176-1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吕翠岩;刘铜华;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常见并发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血管损害、氧化应激、神经营养因子等因素有关。血管损害包括血管形态结构、功能障碍、活性因子改变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氧化应激不仅可以通过活性氧自由基(ROS)介导,刺激细胞内一系列应激信号通路,亦可以直接损伤神经细胞;而神经营养因子的减少则是导致DPN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2012年11期 v.32 1179-1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5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药研究进展

    王檀;张丽秀;朱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逐年增加,列居世界四大死亡原因之一。单纯应用西药疗效欠佳,不能减缓逐年增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如何有效运用中医药治疗COPD,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现代文献,从诊断标准、中医学概念、病因病机、治疗方面进行总结归纳以指导临床应用。

    2012年11期 v.32 1183-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现代研究进展

    陆永嘉;刘世敏;何思伟;夏勇;李艺;具紫勇;

    男性不育症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由一种或很多疾病与因素造成的结果。目前对于男性不育的发病病因研究主要集中于遗传、免疫、内分泌以及相关分子因素。针灸治疗男性不育症确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于针灸作用机制,目前主要集中于免疫、内分泌及其他疾病方面的病因研究,在未来的科研中对于遗传因素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2012年11期 v.32 1185-1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6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