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萃萃;宋平;
宋平教授认为,胸痹的主要病机为气阴两虚兼瘀血阻络,气机郁滞,甚则气郁化火,耗伤阴液,心阴不足,不能濡养心脉,心脉拘急而痛;劳倦伤脾,气血生化乏源,气虚行血无力,血行瘀滞而成胸痹。治宜活血化瘀为主,自拟益气滋阴活血汤(太子参、麦冬、五味子、远志、合欢皮、降香、郁金、丹参、三七等)益气滋阴,活血通脉,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明显缓解症状。
2012年09期 v.32 871-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德钧;周奎龙;
史锁芳教授将慢性肺心病临证辨证分为6型:肺病及心,痰瘀阻碍肺气;虚体外感,邪实正虚错杂;上盛下虚,肺肾出纳失常;浊邪害清,痰瘀蒙蔽神机;三阴交病,水饮泛溢肌表;肺气耗散,心肾衰竭欲脱。治以化痰行瘀、降气平喘,化痰降逆、补肾纳气、健脾温肾、化饮补水,补肺纳肾、回阳固脱等法。
2012年09期 v.32 873-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萍;顾锡镇;
偏头痛病位在肝、脾、肾,主要从风、痰、瘀、虚论治,其中瘀血阻络是偏头痛的一个重要证型。临床研究表明,活血通络法治疗瘀血阻络型偏头痛疗效显著。正天丸是选取中医治疗头痛4大古方中的15味中草药组成,具有疏风活血、养血平肝、通络止痛等功效,适用于治疗中医外感风邪、瘀血阻络、血虚失养、肝阳上亢引起的多种头痛。
2012年09期 v.32 875-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彭争会;
刘华一教授应用柴胡疏肝散化裁治疗慢性胃炎,进一步验证了疏肝解郁、和胃止痛、除痞消满之法在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有其独特的疗效。同时,精神与饮食的同步调摄是预防本病复发的关键,并以香砂养胃丸等疏肝健脾巩固疗效。
2012年09期 v.32 877-8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宋成鑫;
徐力教授辨治恶性肿瘤提倡分阶段和辨病辨证结合治疗。因围放化疗期、维持治疗期、姑息治疗期3个阶段在中医病机特点、处方用药上明显不同,准确辨析方能提高疗效。更因肿瘤病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应充分利用现代医学手段,深知现代医学知识,把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有机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提高疗效。辨病:辨病位、病理类型、免疫组化,辨证:辨总证、主证、兼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层层递进,建立完善的恶性肿瘤辨治体系。
2012年09期 v.32 879-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尚雯倩;吴新华;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认为其发病多以肾虚为本,血瘀、痰湿为标。故历代医家多从肾论治,在补肾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症状的不同辨证论治。肾虚血瘀型,治以补肾活血化瘀;肾虚痰湿型,治以补肾燥湿化痰;肾虚肝郁,治以补肾疏肝解郁。以补肾为主、辨证论治的方法,既能从整体调节患者的内分泌环境及代谢异常,又能提高妊娠率,降低远期并发症。
2012年09期 v.32 881-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庞亚辉;刘小凡;
小儿御邪、抗病能力不强,容易被外邪所侵,且寒、热等六淫邪气常与风邪兼夹从口鼻、皮毛等入侵。小儿肺为娇脏、为华盖,故邪气首先犯肺,导致肺系疾病发生;而又因小儿脏气清灵,故而易趋康复。小儿感冒后咳嗽经积极治疗后感冒的症状均可消失,仅留下咳嗽、少痰或无痰,伴咽痒等症状。中医可从"风痰"论治,运用川芎茶调散加减以驱除风邪,消除气道痉挛,使肺的宣降运动得以恢复,与之有母子关系的脾脏的运化功能正常,从而使得风祛痰消咳止。
2012年09期 v.32 883-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夏宁俊;田永立;章永红;
中医认为,胃癌的发生与脾胃亏虚、痰湿瘀毒积聚胃内有关。大量临床研究显示,以化痰法为主的治法具有预防胃癌发生,对化疗减毒增效,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生活质量等多层次、多方位的作用,基础研究也说明化痰法治疗胃癌的科学性。
2012年09期 v.32 885-8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王明明;李辉;
对脾虚证与细胞因子相关性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脾虚证与细胞因子水平具有高度相关性,例如补肺健脾方可使哮喘大鼠模型血清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IFNγ-水平提高,IL-4水平降低,推测补肺健脾方可通过调整IFNγ-与IL-4的水平来部分恢复Th1和Th2细胞之间的失衡,从而减轻炎性反应以治疗哮喘。健脾益肾方可下调尿毒症患者异常增高的IL-1,进而提高尿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示某一细胞因子变化可作为诊断某些疾病脾虚证和观察某一疗法治疗效果的客观指标。
2012年09期 v.32 887-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李岩;李勇;张腾;李昭潼;李银洁;
为进一步对外敷镇痛中药进行系统的研究,对临床外敷治疗肝癌疼痛的中药复方进行收集整理,同时以循证药学的研究方法对复方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进行筛选分类。研究表明,植物药马钱子、川乌、延胡索、冰片以及动物药蟾酥、蜈蚣、地龙等中药作为镇痛类药物在复方中使用频率较高。通过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检索和研究发现,这些中药中所含有效成份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筛选不良反应低、疗效好的肝癌外用镇痛天然药物以及复方的配伍应用思路提供了客观依据。
2012年09期 v.32 890-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茜;孙亦农;
黄褐斑源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治疗中着眼于调理病变脏腑,调理气血,使气血上荣,淡化色斑。中医采用内治、外治及内外合治法治疗黄褐斑。同时要配合日常防护,调摄情志,避免滥用化妆品及紫外线照射等。
2012年09期 v.32 892-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建妹;沈叶群;刘月红;张玲;
临床上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多采用辨证论治、内病外治、内外合治、中西医结合等方法。内外合治,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是中医治疗特色,采用中药口服、灌肠、外敷等综合治疗收到确切疗效。口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同时采用消通络中药保留灌肠及外敷。局部加热能增加药物的穿透力,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吸收。输卵管性不孕中医病机以瘀滞为主,亦有兼湿热,兼寒湿者,治疗上以解毒化瘀、消瘀行滞、散结通络为主。
2012年09期 v.32 895-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永生;王明明;
对于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治疗中医采用中药辨证加减,中成药内服、针剂静滴、外用,针灸及中西医结合等方法,能缩短病程,预防传变,具有明显的退热效果,能明显缓解患儿咽痛、口渴等不适症状,其总有效率优于单纯使用抗生素组,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一条重要途径。
2012年09期 v.32 897-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蔚;章烨;朱寿兴;张斌;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龙蝎胶囊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临床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不能耐受或拒绝行进一步放化疗的46例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分为2组。中药加支持治疗组,以龙蝎胶囊(全蝎、蜈蚣、党参、甘草)口服加最佳支持治疗1月;单纯支持治疗组仅以最佳支持治疗,进行疗效观察。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免疫调节因子水平变化;同时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CEA水平,并评估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中药加支持治疗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显著改善,外周血CD4+细胞数及CD4+/CD8+比率显著升高,IL-2、IFN-r表达水平显著提高,NK活性增强(P<0.05);单纯支持治疗未能发现有免疫功能的明显改善。但2组对CEA值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中药加支持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腹痛、纳差、乏力和消瘦)改善均较单纯支持治疗组显著。结论:龙蝎胶囊对晚期消化道肿瘤有提高免疫功能状态,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并显示了一定的抗肿瘤趋势。
2012年09期 v.32 900-9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马晶晶;陈婵娟;潘昡;鲁卫星;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症状及舌脉信息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症状及舌脉分布的临床调查,分析不同中医症状及舌脉信息在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间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冠心病在中医症状及舌脉方面的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气短、乏力、失眠、暗淡舌、瘀点舌、舌下脉络瘀滞、白苔、脉弦。气短较多出现在冠脉病变狭窄程度较轻组(P=0.009),胸痛较多出现于双支病变(P=0.016),气短和失眠对左主干病变影响较强(P=0.045),胸闷、气短、舌下脉络瘀滞、白苔对前降支病变影响较强(P=0.010),失眠、舌下脉络瘀滞、暗淡舌对回旋支病变影响较强(P=0.017),胸痛、乏力、瘀点舌、白苔对右冠状动脉病变影响较强(P=0.014)。结论:冠心病中医症状及舌脉信息与冠脉造影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2012年09期 v.32 903-9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杨勤;李军祥;李晓红;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7例非糜烂性反流病寒热错杂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63例。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每次40 mg,每日1次。连续用药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中医证候疗效、单个症候疗效进行比较。结果: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和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主症的疗效比较中,2组治疗后烧心、反酸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个症候的疗效比较中,治疗组治疗后嗳气、口干口苦、纳食减退3个次症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症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能有效改善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的反流症状,疗效与泮托拉唑相似,同时也能明显缓解伴随症状,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单用西药。
2012年09期 v.32 907-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曹玉笈;
目的:观察自拟醒神饮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纳洛酮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醒神饮加减(牛角、犀角、熊胆粉、石菖蒲、黄芩、郁金、栀子、半夏、竹沥、神曲等),通过鼻饲给药。2组均治疗14 d。观察2组总有效率,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1%和74.5%,2组比较,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醒神饮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意识障碍具有显著疗效。
2012年09期 v.32 910-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曾毅;曾宁;
目的:观察中药疏肝健胃汤治疗消化性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2例(疏肝健胃汤:柴胡、砂仁、豆蔻、陈香、木香、延胡索、川楝子、陈皮等)和对照组131例(香砂养胃丸)进行治疗观察,并对2组治疗前后的主要证候积分和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临床症状及胃镜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疏肝健胃汤治疗消化不良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2012年09期 v.32 912-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卢文生;
目的:研究清肝和胃降逆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40例,采用清肝和胃降逆法以自拟中药左旋颗粒剂(黄连、吴茱萸、旋覆花、代赭石、生姜、半夏、人参、甘草等)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奥美拉唑胶囊。治疗12周后,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及内镜检查结果。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中药组在改善烧心和胸骨后不适2症状上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2.5%和87.5%,胃镜疗效总有效率为75.0%和80.0%。结论:清肝和胃降逆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肯定。
2012年09期 v.32 914-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奚晓英;
目的:观察疏风宣肺活血平喘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方法:CVA患儿12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服用中药疏风宣肺活血平喘剂(炙麻黄、杏仁、桔梗、桑白皮、黄芩、鱼腥草、柴菀、百部、地龙、僵蚕、蝉蜕、甘草等)加味,对照组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治疗。观察2组的疗效、症状积分的改变。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28例,显效23例,有效8例,无效3例)与对照组(临床控制29例,显效21例,有效9例,无效2例)疗效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咳嗽症状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疏风宣肺活血平喘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西药组疗效相近。
2012年09期 v.32 916-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周学鹏;徐冉;苏海燕;董璐;孙林;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脾胃气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脾胃气虚型便秘患者服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结果:48例患者,痊愈25例,显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7%。结论:补中益气汤是升阳举陷、培中益气之名方,临床以脾胃气虚、清阳下陷为辨证要点,治疗脾胃气虚型便秘疗效显著。
2012年09期 v.32 917-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盛娟;舒惠荃;张骁;
水蛭作为传统的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随着现代药理学的深入研究,水蛭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机理不断明了,不少研究者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及相应的动物实验,证实了水蛭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确切疗效,使水蛭在该领域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不少新进展。明确水蛭在各类型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作用原理,为临床医者提供明确的诊疗用药思路,更合理的选择运用水蛭对疾病的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
2012年09期 v.32 924-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吴志兵;景慧芳;张晓甦;
《傅青主女科》作为妇科中独树一帜的医学典籍,理法方药,独有建树,制方用药,法度严谨,论病求因,显效神速。对《傅青主女科》妊娠篇中4首"安胎汤"类方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出傅青主安胎的辨治规律:补益脾肾以安胎;培补气血以安胎;安胎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重视药物用量及炮制。通过对傅氏方剂的研究不仅对传承中医药的学术思想具有一定的意义,而且对于学习和研究《傅青主女科》的中医妇科临床医师,在临床辨证用药中也具重要的指导价值。
2012年09期 v.32 926-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孙录;董世娜;史磊;耿虹;王华;
目的:建立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天仙胶囊中龙脑含量的方法。方法:气相色谱法,色谱柱Agi-lent DB-WAX(30 m×0.25 mm×0.25μm);载气:氮气;柱温:130℃;进样口:200℃;检测器:FID,温度:200℃。结果:龙脑在0.130 12~1.71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8)。龙脑平均回收率为97.03%(RSD=0.67%,n=6)。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分离效果好,可用于测定复方天仙胶囊中龙脑含量。
2012年09期 v.32 928-929+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7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颖新;
目的:观察针刺后予雷火灸手法操作配合盆底肌群锻炼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9例尿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3例,采用针刺后予雷火灸手法操作配合盆底肌群锻炼治疗;对照组(1)33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对照组(2)33例,采用普通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1)总有效率为81.82%,对照组(2)总有效率为75.76%,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1年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85%,对照组(1)总有效率66.67%,对照组(2)总有效率51.51%。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1)及对照组(2)总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后予雷火灸手法操作配合盆底肌群锻炼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总有效率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及普通针灸治疗,且远期疗效佳。
2012年09期 v.32 933-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孟秀会;张明珠;林桂花;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产后缺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予耳穴贴压治疗。4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产妇血清泌乳素(PRL)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4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清泌乳素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治疗产后缺乳,简便易行,疗效确切。
2012年09期 v.32 936-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谢志勇;高其芳;
<正>笔者以盘龙刺配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震颤1例,取得显著疗效,报道如下。患者,男,63岁,退休,于2011年3月24日,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痛头晕,持续双侧肢体无力,汗出,复视,遂由家属送入天津市总医院诊治。查颅脑CT
2012年09期 v.32 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吴瑶;
目的:为肩颈综合征探索疗效显著、快捷、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7例肩颈综合征患者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拔罐进行治疗1~2个疗程,用中医证候计分法评价。结果:痊愈22例,占59.5%,好转14例,占37.8%,总有效率97.3%。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拔罐方法治疗肩颈综合征,疗效好,无副作用。
2012年09期 v.32 939-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亚美;
<正>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实践中,将针刺中的围刺法与调神法联合应用:一方面,在"以痛为输"的理论指导下以围刺法着重改善局部气血循环、阻止邪气扩散并且强化局部经脉联系;另一方面以调神之法施治于外,使神应于中,改善三叉神经痛长期发作导致的睡
2012年09期 v.32 940-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敏;牛红月;
<正>咳嗽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临床常缠绵难愈,治疗亦甚棘手。其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肺卫受邪,肺气壅遏,肺失宣降,肺
2012年09期 v.32 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沙明波;杨白燕;
<正>复视多由于眼外肌运动不协调导致双眼物象不能落在视网膜对应点上,而将一个物体看成两个,轻者仅见视物模糊。针灸对于复视治疗效果较好,现将1例由于外直肌不全麻痹引起复视病例报道如下。
2012年09期 v.32 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芸芸;欧阳斌;
<正>肾性血尿是指排除尿路感染、结石、结核、肿瘤等肾外出血因素,由原发或继发的肾小球疾病所致的肉眼或镜下血尿,属中医尿血范畴,是诸多肾脏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1-2]。中医对血尿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的溺血,溲血,即
2012年09期 v.32 944-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苏安冬;高洪春;
<正>二仙汤是上海曙光医院所创,载于《中医方剂临床手册》[1],可以温肾阳、补肾精、泻相火、调冲任,临床主要用于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病、闭经等疾病相关证型的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在中医学亦可归为"经断前后诸证",临床上所称的更年期是指
2012年09期 v.32 945-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伟;薛莎;
<正>临床上咳嗽往往是痰声并见,但是仍有不少病人以干咳无痰、迁延不愈为主诉到门诊就医。诚如古人所云"有声无痰谓之咳",或见于外感病后期,表邪已去,或见于内伤杂病,五脏六腑均可累及于肺。病因有别,然病机则一,其病位在肺,与脾、肾二脏关
2012年09期 v.32 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亮;王耀光;
<正>胸腔积液是许多疾病常见的一种病理过程,主要表现为咳嗽、胸部不适、呼吸困难等症状。中医学多将其归属"悬饮"范畴[1],兹选取黄文政教授治疗胸腔积液验案1以介绍。金某,女,42岁,2011年10月18日初诊。主因
2012年09期 v.32 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孟曦;王耀光;黄文政;
<正>多发性神经炎又称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炎,中医辨病属于痹症范畴[1],黄文政教授在治疗内科杂病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并取得显著的疗效,现就其中一典型病例总结体会如下。孙某,女,65岁,主因手指疼痛、肿胀不适1年
2012年09期 v.32 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韦云;程伟;周文泉;
<正>周文泉教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科研及教学5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在疑难病的中医治疗方面造诣颇深。笔者从跟师学习中撷取典型个案,分析周老治疗难治性皮肤
2012年09期 v.32 950-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侯欣颖;
<正>张洪义教授在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各种老年病、糖尿病及其合并症、顽固性失眠等方面有较深造诣。擅长应用整体调节之法,治疗内科多种疑难疾病。湿疹为临床常见病,张教授善用凉
2012年09期 v.32 951-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烨雯;董一博;华华;
<正>皮肤病的病机多种多样,各种症状的相关性也变化多端。广安门医院皮肤科华华副主任医师师从于薛伯寿、冉先德教授,负责整理冉雪峰医学思想,现将其治疗皮肤病的几则验案介绍如下。
2012年09期 v.32 953-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玉英;常惠;
秦伯未先生是孟河医派大家丁甘仁先生入室弟子,他治学严谨,精研医典,注重临床,讲究实效,擅长治疗内、妇科疾病,在运用膏方调治慢性疾病,尤其是妇科慢性疾病方面有深厚造诣。秦氏认为,妇女因其特有的经带胎产生理特点,容易导致气血不足而诸病丛生,膏方在调经、止带、求嗣、产后调理等妇科慢性病的调治方面有独特优势。秦氏诊治妇科疾病重视调补肝脾肾三脏、调理气血及冲任奇经,调配膏方注重随体质不同而施以平补、温补、清补、涩补之法。
2012年09期 v.32 955-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6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谢静;刘桂荣;
中医文献学属于一般文献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专门研究中医医籍文献的中医类学科,它在中医文献的研究、继承和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中医文献研究可以深入地讨论、整理并发展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医文献具有连续性、系统性、扩展性、包容性等特点,在指导临床实践上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是临床实践的指导基础和依据,并服务于临床实践。
2012年09期 v.32 957-958+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谷峰;
头痛病是中医典型的以症状命名的疾病。头痛除可作为疾病的主证出现,亦常常是其他疾病的兼症之一。内科杂病范畴的头痛病,是指因外感、内伤各类致病因素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综合历代医家著述,与头痛相关的病名,主要包括头痛、厥头痛、真头痛、偏头痛、脑痛、眉棱骨痛、头疼、头风、首风、脑风、大头风、雷头风等。头痛虽主要属于内科杂病的范畴,同时也涉及伤寒、温病、妇科、眼科、外科等。
2012年09期 v.32 959-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肖井雷;刘玉翠;常红;姜大成;
根据近70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文献及作者的研究,对哈蟆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综述。哈蟆油含有蛋白质、脂肪酸、核酸、维生素类、碳水化合物、磷脂类、激素类、甾体类等化合物。迄今为止,已从哈蟆油中分离鉴定出多种化学成分,但尚未发现其药效物质基础,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012年09期 v.32 961-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鑫;李勇;
人参是名贵中药且用药历史悠久,在临床治疗方面具有调节免疫、抗衰老、抗肿瘤和补气等作用。胃癌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西医治疗手段均不能取得较好疗效,且副作用较大;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该病治疗上疗效较好。人参类中药可以减轻胃癌术后放疗的不良反映,抑制肿瘤细胞的增长,恢复肿瘤细胞的凋亡程序,并且通过调节肿瘤相关因素抑制肿瘤发展,为人参类中成药在临床及科研治疗胃癌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012年09期 v.32 963-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莹;曲秀芬;高扬;隋晓东;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又称过早绝经,是指妇女在40岁以前因某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严重影响妇女生殖健康及身心健康的卵巢功能减退的疾病。国内外目前的现代医学,仍然局限于激素替代疗法,而国内以中医为特色的研究因中药安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则中医对POF的治疗有较大的潜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且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与认可。
2012年09期 v.32 967-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6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李丹;
食管癌是一种人类常见的、多发的恶性肿瘤疾病。近年来对食管癌的研究有一定进展,发现食管癌不是由单一的因素所引起的,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饮食习惯、致癌物质、疾病、遗传等因素有关。对于食管癌的治疗,虽然西医治效果见效较快,但还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损害脏腑器官;通过中医调理,在诊断和治疗中注重对患者全身脏器功能失调的调整,用理气活血的中药能增加食管的血运,加强食道癌对放射线的敏感性,提高放疗效果,此外,活血化瘀药物还可以减轻纤维化及放疗后的食管狭窄且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2012年09期 v.32 970-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