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试论“肺为血脏”与活血化瘀法

    张伟;郭梦倩;

    历代对肺为血脏和肺瘀血的论证较少,但肺脏对全身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有重要意义。肺为血脏主要表现在:全身之血生于肺,气血关系密切,肺与脉关系密切及肺部解剖结构特点等方面。在疾病状态下,气、血、津液密切联系,可相互影响,使得肺脏容易出现肺瘀血。但是,由于肺脏特殊的生理特点和功能,肺瘀血的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上较易被忽视。治疗上,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慢性肺系疾病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应予以足够重视。

    2012年07期 v.32 649-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6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0 ]
  • IgA肾病病因病机探析

    王少华;卢志远;张红霞;晋中恒;

    IgA肾病发病与热邪有关,病位在肾与膀胱。外感风热之邪,或思虑劳倦过度,损伤脾胃,致气血失和,湿热内聚,瘀血阻络,血络损伤而成本证。免疫学发病机制和遗传特性表明,其发病具有地域、种族的不同,同时有家族聚居倾向,遗传可能参与发病和进展。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两虚,瘀血阻络是IgA肾病的病机关键。

    2012年07期 v.32 652-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李东垣学术思想对胃癌治疗的指导意义

    田永立;夏宁俊;

    金元名家李东垣认为,百病皆由脾胃生,创立脾胃学说,倡脾胃为元气之本,升降枢纽之机,重视补益脾胃,升发阳气,创补中益气汤。东垣还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因素,提出"内伤发热"之说,创立了甘温除热法和升阳散火法。脾胃虚弱是胃癌发生的重要病机,李氏的脾胃学说对胃癌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2年07期 v.32 654-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思路与方法

  • 论中医学习应重视并践行脉诊

    刘忠一;王惠君;

    脉诊能够反映机体阴阳气血的变化、脏腑功能的强弱、邪正力量的消长,因而在临床辨证中有重要的价值。凭借脉诊不但有助于辨证施治,而且有助于提高疗效,同时在病情的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脉诊是中医必须熟练掌握的临床技能,应重视脉诊的学习。既要注重脉学理论的学习,也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脉诊的实际操作训练。通过反复临证,解决"心中易了,指下难明"的境况,使脉诊在临床辨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通过四诊合参,达到辨证精微,提高临证疗效的目的。

    2012年07期 v.32 656-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王锦鸿教授辨治肺癌经验探讨

    黄苗;宗霞;朱垚;

    王锦鸿教授提出,"本虚标实"是肺癌的基本病理基础,其病因主要有虚、瘀、痰、毒等几个方面。中医治疗肺癌非着眼于直接杀灭癌细胞,其对肿瘤并发症的治疗有显著疗效,且中医配合放化疗有减毒增效作用。治疗时强调针对主要矛盾而施治,基本法则是扶正祛邪抗癌,扶正是根本,其中首重脾肾,软坚散结是关键。治本善补肺、脾、肾(补肺健脾、补肾益虚、滋阴润肺),治标重视痰、瘀、毒(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化痰散结)。临证时注重因人而异,处方在君臣佐使俱备的基础上加减用药。

    2012年07期 v.32 658-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乙型肝炎中医临床治疗三法探讨

    曾毅;

    急性乙型肝炎发病之初以肝胆湿热为主,慢性乙肝以气滞血瘀为主,乙肝病原携带者以脾肾两虚为主。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和扶正祛邪原则,选择运用清热利湿法、益气活血法、益肾解毒法,能有效提高乙肝治愈率。

    2012年07期 v.32 660-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辨治早期风湿热痹

    田俊清;

    风湿热痹与体质因素和机体的免疫异常有关,临床上通过早期应用中医药辨证施治,以"清热凉血解毒,祛风除湿通络,活血化瘀止痛"为原则,结合西药抗风湿,标本同治,能够很好地控制病情并防止他变,降低复发率及致残率。

    2012年07期 v.32 662-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虞坚尔教授辨治小儿哮喘经验

    周静冬;虞坚尔;

    虞坚尔教授对哮喘病机的认识创新性地提出,哮喘之"夙根""胶固之痰"和"窠臼"非痰的范畴内单纯的痰,是和有形实邪瘀结合,呈痰瘀胶结之态。并认为肺、脾、肾生理功能活动属阳,新陈代谢、五脏六腑的物质基础属阴,病理产物如"痰"和"瘀"等阴邪属阴。人体阴阳的平衡状态被打破是哮喘发生的根本,益肺、健脾、补肾是治本之法,宣肺、调畅气机是本源之治,祛邪、祛痰、化瘀是治标。临证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2012年07期 v.32 663-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临证精华

  •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朱双益;

    特发性膜性肾病采用中医辨证及西医辨病结合,运用辨证论治及中西医结合分级治疗方法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本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尚处于初级阶段,循证医学证据级别较低,需统一疗效评估标准,完善患者相关基线水平。

    2012年07期 v.32 66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戒烟研究

    张杰;尹新中;

    近几年中医药戒烟方法上更多采用联合戒烟的治疗手段,如针刺结合耳穴、推拿、放血疗法、心理疏导等,单纯采用一种方法进行戒烟研究的比例在下降。中药内服、外敷等戒烟方法,治疗样本量较大;激光穴位戒烟方法等现代仪器结合传统针灸选穴的戒烟方法,治疗上选穴较多。疗效方面,联合戒烟方法及中药代茶饮总有效率较高,而采用耳穴及穴位激光法戒烟,总有效率相对较低。

    2012年07期 v.32 668-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8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湿热证治疗研究探讨

    殷翠儿;魏华;

    湿热证候普遍存在于糖尿病各病程,具有高发、早发、久发、并发症多发的特点。湿热证存在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其在脂肪细胞因子、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损伤、基因表达方面较其他证型存在差异。清热祛湿方药通过作用于脂肪因子、炎症及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有明显纠正糖、脂代谢紊乱,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体重等作用。今后需通过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长期的随机对照研究,建立统一的中医疗效评价标准,加强本病证动物模型研究,大力开发清热利湿方药的多种制剂。

    2012年07期 v.32 670-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搜风通络方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

    范代丽;陈咸川;余阳洋;顾娟;

    目的:观察搜风通络中药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和辛伐他汀片40 mg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搜风通络方(龟板、僵蚕、地龙、黄芪、丹参、当归、桑椹、茶树根、石菖蒲、泽泻)治疗,疗程16周。对比分析临床疗效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66.67%),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4 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降低,但治疗组的24 h、日间平均收缩压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内、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MT、AASI及对照组IMT均显著改善,治疗组更为明显,组内、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可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组内、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搜风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降压效果及改善动脉硬化程度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2012年07期 v.32 673-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醒脑解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观察

    刘燕妮;闫咏梅;冯卫星;

    目的:观察醒脑解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醒脑解郁胶囊,对照组口服百忧解,治疗1月后进行评分。结果:2组治疗前、后经HAMD评分,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将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HAMD评分,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解郁胶囊能有效地恢复脑卒中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对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2012年07期 v.32 675-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心痛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244例临床研究

    王昃睿;左明晏;刘中华;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药基础上使用心痛宁口服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调补气血、燮理阴阳治法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疾病中的运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选取符合西医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中危或低危)气血亏虚证患者2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治疗组(B组)。观察心绞痛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心电图、LDL-C、hsCRP、颈动脉斑块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超敏C-反应蛋白、LDL-C、颈动脉斑块等指标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痛宁口服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具有明显疗效,安全可靠。

    2012年07期 v.32 67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58例

    郭慧娟;陶秋贤;李仕林;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8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5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静点。治疗15 d,比较治疗前后2组心功能分级疗效、6 min步行距离、LVEF、FS及1年内再住院率。结果:在改善心功能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但观察组较对照组能更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减少1年内再住院率。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能更好地改善心肌血供,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代谢,减少心肌损伤,改善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再住院率。

    2012年07期 v.32 681-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定风除颤汤联合西药治疗肝肾不足型颤证42例疗效观察

    张金培;闫咏梅;

    目的:观察定风除颤汤联合西药治疗肝肾不足型颤证的临床效果。方法:83例适宜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采用口服西药美多芭和泰舒达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定风除颤汤治疗。8周后评价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0%,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风除颤汤联合西药治疗肝肾不足型颤证能明显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2012年07期 v.32 683-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自拟尿感宁治疗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40例

    李爽;王德惠;

    目的:观察中药尿感宁治疗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40例均为本院内分泌科门诊随机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予中药治疗3~7 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尿常规、涂片细菌检查、血常规的变化。结果:中药尿感宁治疗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治愈34例,好转4例,无效2例),疗效明显。结论:中药尿感宁清利湿热,治疗糖尿病泌尿系感染疗效良好,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2012年07期 v.32 685-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珠母安神汤治疗顽固性失眠94例临床分析

    史建建;张慧宇;陆小左2;

    目的:观察研究自拟珠母安神汤对顽固性失眠的疗效。方法:对94例顽固性失眠患者停用安神西药后给予自拟珠母安神汤(组成:珍珠母30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夜交藤24 g,酸枣仁18 g,五味子6 g,女贞子15 g,麦冬12 g,熟地黄15 g,白芍12 g),1剂/d,15 d为1疗程。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对症治疗。观察患者用药后半个月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临床治疗,94例中显效71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9.36%。讨论:自拟珠母安神汤对于顽固性失眠有较好的疗效。

    2012年07期 v.32 686-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柔肝煎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谢晶日;刘洋;梁国英;张杨;王静滨;刘朝霞;李明;王海强;李贺微;

    目的:探讨柔肝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以柔肝煎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在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ALB)、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PIIIP、IV-C)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柔肝煎能够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2012年07期 v.32 688-689+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中药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金华江;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11年12月我院符合CAG诊断标准的患者192例,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试验,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58例,采用中药疏肝和络颗粒(成分:橘核、青皮、陈皮、赤芍、泽兰、泽泻、萆、续断、煅牡蛎、柴胡、白芍、大枣)治疗;Ⅱ组61例,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Ⅲ组73例,采用中药疏肝和络颗粒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各组间的疗效情况。结果:中药疏肝和络颗粒与西药埃索美拉唑合用在症状改善、黏膜恢复、胃黏膜病变程度的改善方面均有显著疗效,优于单纯使用中药或单纯使用埃索美拉唑治疗(P<0.05)。结论:疏肝和络颗粒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CAG有较好的疗效,是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应用的方法。

    2012年07期 v.32 690-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及中药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

    姜楠;冯兴华;何松蔚;何夏秀;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中的临床意义,评价中药补肾强脊汤和清热强脊汤治疗AS的疗效及对PLT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阳性药对照研究,将90例AS患者分为肾虚瘀阻组、湿热瘀阻组和对照组。疗前分析全部患者PLT与AS病情的相关性,随后肾虚瘀阻组予补肾强脊汤治疗,湿热瘀阻组予清热强脊汤治疗,对照组予柳氮磺吡啶治疗。疗程24周,观察中药的疗效及对PLT的干预作用。结果:治疗前患者PLT与各项AS病情评价指标均呈正相关,PLT升高患者的各项AS病情评价指标均高于PLT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各组患者的PLT以及与PLT具有相关性的AS病情评价指标均较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肾虚瘀阻组、湿热瘀阻组治疗前后PLT降低程度以及各项AS病情评价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AS患者PLT可作为评价AS病情活动及疗效的参考性指标,补肾强脊汤、清热强脊汤治疗AS临床疗效满意,对PLT亦有明确的干预作用,提示其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2012年07期 v.32 692-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疏肝补肾法治疗学龄儿童白天尿频综合征40例临床观察

    朱小东;

    目的:观察中药甘麦大枣汤合缩泉丸治疗学龄儿童白天尿频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患有白天尿频综合征的患儿随机分成中药颗粒剂治疗组40例及西药对照组20例。中药治疗组口服甘麦大枣汤和缩泉丸合方颗粒剂,西药对照组服用谷维素。2组均分别治疗2个疗程,同时辅以心理疏导。结果:治疗组疗效(治愈32例,显效7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4例),2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麦大枣汤合缩泉丸治疗学龄儿童白天尿频综合征的疗效明显优于谷维素。

    2012年07期 v.32 696-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滋阴泻火方结合米诺环素治疗寻常性痤疮43例

    舒新华;陈纯洲;

    目的:观察滋阴泻火方结合米诺环素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3例患者使用滋阴泻火方结合米诺环素治疗,对照组39例患者单纯使用米诺环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72%)明显高于对照组(53.85%)(P<0.05)。结论:滋阴泻火方结合米诺环素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2012年07期 v.32 697-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益肾调周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60例临床观察

    杨准叶;

    目的:观察益肾调周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按月经周期节律分为行经期、经后期、排卵期、经前期,采用益肾调周法佐以分期论治,观察其月经恢复及多项指标变化。结果:显效27例,有效2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1.67%。结论:益肾调周法理念独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2012年07期 v.32 699-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酸枣仁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更年期不寐

    王旭玲;张晓昀;原凡惠;宋彩红;

    <正>笔者采用酸枣仁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更年期不寐女性患者3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参照《中国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摘要》[1],选择2011年1-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更年期不寐女性患者76例,年龄45~65岁,病

    2012年07期 v.32 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动物药

  • 中国鹿科动物源药材药理作用十年研究进展(二)

    牛晓晖;李鹏飞;贾雪婷;张辉;

    中国鹿科动物源药材鹿茸、鹿角、鹿角霜、鹿角胶及麝香近十年药理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结果表明,其药理作用主要概括为性激素样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作用及抗炎、镇痛、抗氧化、增强免疫、抗肿瘤等作用。

    2012年07期 v.32 702-704+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7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甘草酸对骨髓间充质细胞诱导为多潜能干细胞重编程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

    张密霞;王秀云;石田寅夫;李佳玮;周涛;

    目的:观察甘草酸作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后对成体细胞向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转化的关键基因Oct4、Sox2、c-Myc、Klf4、Nanog mRNA表达的影响,探索将BMSCs等成体细胞藉由中药提取物诱导为iPS的无病毒载体、无基因整合的方法。方法:培养BMSCs,分别加入6.25μmol/L、12.5μmol/L甘草酸,并设置空白对照组,培养15 d、30 d后检测Oct4,Sox2,c-Myc,Klf4,Nanog mRNA的表达。结果:甘草酸6.25μmol/L培养15 d,能升高BMSCs细胞Nanog、c-Myc、Oct4、Sox2mRNA表达,且Nanog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养30 d,Nanog、Sox2、c-Myc,虽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仍高于正常;甘草酸12.5μmol/L培养15 d对BMSCs Klf4、Sox2、c-Myc、Nanog、Oct4 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培养30 d可促进BM-SCs、c-Myc、Nanog mRNA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草酸能增加对骨髓间充质细胞表达iPS诱导的关键性基因Nanog等的表达,而Nanog阳性的iPS细胞在基因表达谱上很难与胚胎干细胞区分出来,因此我们认为甘草酸可能对BMSCs向iPS转化具有促进作用。

    2012年07期 v.32 705-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胆黄润肠丸对小鼠实验性便秘通便作用的研究

    马春莱;周玉祥;

    目的:观察胆黄润肠丸对小鼠实验性便秘的通便作用。方法: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给药法建立小鼠便秘模型,运用碳末法观察胆黄润肠丸及各对照组对小鼠排便的影响。记录各组小鼠首次排便时间,计算粪便含水率;以墨汁作为指示,测量墨汁在各组小鼠大肠的推进距离,计算墨汁推进率;采用在体肠管悬吊法,POW-ERLAB记录正常生理状态和不同刺激剂作用下,给予不同浓度药物后的肠管运动曲线。结果:药物治疗后,实验组首次排便时间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粪便含水率上升;小鼠大肠墨汁推进率显著提高;离体肠管实验结果证实药物可以促进正常肠管的运动,并可显著拮抗阿托品造成的肠管运动减缓,同时对氯化钡、肾上腺素造成的肠管痉挛也有拮抗作用。结论:胆黄润肠丸具有调节小鼠肠管运动的作用,能预防性地显著改善小鼠便秘症状,与麻仁丸比较,更具优势。

    2012年07期 v.32 709-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新生脉散优化方对阿霉素致小鼠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庞磊;毛静远;万蝉俊;王帅;

    目的:考察不同剂量新生脉散优化方对阿霉素致心肌损伤小鼠保护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阿霉素建立小鼠心肌损伤动物模型。将小鼠随机分成7组,分别为ADR(阿霉素)+新生脉散原方组(60 g/kg/d)、ADR+卡托普利组(5 mg/(kg.d))、ADR+新方高(60 g/(kg.d))、中(30 g/(kg.d))、低(15 g/(kg.d))剂量组及模型组(ADR组)和正常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4周后观察小鼠存活率、负重力竭游泳时间,心肌病理形态、血清SOD活性及血清MDA含量。结果:与ADR组相比,新生脉散优化方各剂量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存活率明显提高,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SOD活性有增高趋势、MDA含量下降趋势,但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形态观察亦表明给药组小鼠心肌细胞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新生脉散优化方能明显增加阿霉素所致心肌损伤小鼠存活率、提高其负重力竭游泳时间;可以降低其血清MDA含量、提高其血清SOD活性;并能减轻ADR对心肌组织结构的损害。

    2012年07期 v.32 712-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康肾方抗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冯天保;李丰;张永斌;王倩;谢桂权;

    目的:探讨康肾方对糖尿病肾病(DN)肾纤维化的防治效果。方法:SD大鼠按1%STZ溶液60 mg/kg单次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30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7只、康肾方高剂量组8只、康肾方低剂量组8只、阳性对照组7只,另设正常组SD大鼠8只。成模后6周开始上述各药物组大鼠以康肾方、蒙诺、灌胃,模型组及正常组以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给药8周。观察各组大鼠体重、肾重变化,计算肾指数;光镜下肾组织病理变化;观察肾功能血尿素(BUN)、血肌酐(Cr)及肾组织成纤维细胞(FN)评分结果。结果:模型组肾重增加、体重减轻、肾指数较正常组升高(P<0.01);用药后各用药组肾重、肾指数较模型组降低(P<0.01);低剂量组大鼠体重较模型组增加(P<0.05),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大鼠体重与模型组变化不大(P>0.05)。模型组Cr、BUN、FN评分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经药物干预后各用药组Cr、BUN、FN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结论:康肾方可改善DN大鼠的肾指数,改善肾功能及肾组织FN评分,改善光镜下肾脏纤维化的病理变化,为临床应用康肾方治疗DN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室依据。

    2012年07期 v.32 716-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人参花有效部位精制工艺优选

    于秀华;张永和;刘永强;

    目的:探讨人参花有效部位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人参花总皂苷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考察人参花有效部位精制时样品上样量、洗脱剂、洗脱速度。结果:采用D101树脂进行人参花总皂苷的富集,树脂(体积)与药材(质量)的比为2∶1,以洗脱剂为70%乙醇,洗脱速度为2.0 mL/min;D941树脂进行脱色,条件为:洗脱剂为70%乙醇,洗脱速度为2.0 mL/min。结论:D101树脂及D941可作为人参花有效部位分离材料,优化的分离工艺是可行的。

    2012年07期 v.32 719-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祛风药论风邪在过敏性哮喘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李彦军;赵学萍;肖遥;马淑然;杨阳;

    在治疗过敏性哮喘药物中,尽管所占比例不同,但归五脏经脉者均有。归肺经、宣肺解表药物居于首位,表明过敏性哮喘的发病主要在肺脏,与五脏皆有关系,即"过敏性哮喘不离乎肺,也不止于肺"。五脏功能失调(五脏伏风)均能影响到支气管痉挛出现过敏性哮喘,从而佐证了"风邪引动五脏伏风为过敏性哮喘病机关键"的理论论点。

    2012年07期 v.32 72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刺络疗法安全性探讨

    张阔;李凯;孟向文;

    刺络疗法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疗效,但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医师的刺络操作过分个人经验化,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部分患者质疑其安全性。因此,对刺络疗法进行安全性评价,提出与刺络疗法安全性密切相关的因素,并分析、总结出临床常用的出血量、刺络频次及具体禁忌部位,建议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委正式发布的《针灸技术操作规范》操作步骤与要求,规范操作,对于针具、施术者手指、施术部位进行严格消毒,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采用刺络疗法必须兼顾安全性和疗效的有机结合。

    2012年07期 v.32 724-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艾灸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腰部疼痛疗效观察

    吕燕碧;梁爱先;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腰部疼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骨质疏松症腰部疼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艾条温和灸肾俞、大肠俞两穴位,疗法(1次/d),疗程均为4周,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痊愈1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优于对照组(痊愈10例,好转14例,无效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腰部疼痛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2012年07期 v.32 725-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呃逆13例

    张萍;贾湘芸;赵纪岚;

    <正>呃逆,古称"哕",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本病多是由于过食生冷、恼怒伤肝或大病久病之后导致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所产生。偶发者症状一般较轻,多可自愈;症状重者则迁延难愈,影响工作、休息。

    2012年07期 v.32 727-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逆针灸关元穴对雌性衰老模型大鼠雌二醇的影响

    刘晓艳;吕明;

    目的:观察逆针灸衰老模型雌性大鼠关元穴对雌二醇、卵巢重量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常规组正常饲养,其它4组衰老造模,模型针组、模型灸组分别针刺、灸"关元"穴,模型针尾组针刺尾部。结果:大鼠卵巢质量、雌二醇含量,模型组明显低于常规组,模型针组、模型灸组明显高于模型组,模型针尾组与模型组比较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逆针灸关元穴具有调整肾—肾中精气—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对抗衰养生治疗生殖病变有积极作用;只有经穴才是针灸更有效的刺激点。

    2012年07期 v.32 728-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1则

    沈钊雄;万志敏;

    <正>颈源性耳鸣由颈椎的急慢性损伤所引起的耳鸣症状,临床上容易误诊。在临床治疗中,主要原则是尽可能地恢复颈椎的正常解剖结构,纠正小关节错缝及关节半脱位,从而解除对周围神经、血管的机械压迫,同时配合解除肌肉痉挛,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以

    2012年07期 v.32 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针药结合治疗面痿1例

    王慧裕;苑丽敏;李金波;

    <正>周围性面神经炎,又称Bell麻痹,系面神经管内或茎乳突孔出处炎症压迫所致的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多为一侧发病,两侧发病者少见[1];本病例为临床少见的双侧Bell麻痹患者,经针、灸结合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2012年07期 v.32 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医案医话

  • 癔症性瘫痪验案

    焦洋;孟智宏;

    <正>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用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对治疗神志性疾病有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疗效。现代医学认为,癔症的病因有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精神因素[1]在癔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癔症性瘫痪是癔症诸

    2012年07期 v.32 73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芪建中汤临床应用验案

    黄丽芳;陈明;

    <正>笔者居住之地新加坡,属地处赤道附近的热带岛国,四面环海,湿气为重;且终年如夏,气候非常炎热,气温约32℃左右。新加坡人喜冷饮及大量的水果等生冷食物,也喜欢把空调的温度调至21℃以下,加上多数人误以为处于热带地区就须要每天服用清热凉

    2012年07期 v.32 733-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内外合用治疗口腔扁平苔藓1例

    刘志勇;徐丽敏;

    <正>徐丽敏教授应用中药内外治疗口腔扁平苔藓多例,疗效显著,现将典型病例报道如下。1病案举例李某,女,56岁,2011年8月20日初诊。口腔右侧颊黏膜起皮疹,伴有轻度疼痛6月余。既往史无其他特殊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6月前因精神过度紧张,睡眠质量差,而后在右侧颊黏膜出现

    2012年07期 v.32 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贾英杰治疗肺癌化疗后皮肤瘙痒1例

    娄怡;贾英杰;李小江;

    <正>贾英杰教授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从医30余年来在肿瘤领域造诣颇深,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各种良恶性肿瘤疾患,特别对肺癌、乳腺癌、肝癌及其并发症有独到专长。现将其典型病案介绍如下。

    2012年07期 v.32 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误诊为丹毒1例

    赵金凤;黄丹;陈明岭;

    <正>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一种较常见的中老年疾病,本病由于起病缓慢,早期临床症状多不明显,极易致误诊误治。笔者收治1例误诊为丹毒的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报道如下。

    2012年07期 v.32 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任继学教授治疗消渴验案2则

    任宝巍;任宝琦;任喜尧;任喜洁;

    <正>任继学教授,治疗消渴病,详辨病证,灵活运筹,用之临床,必见效验,深受患者之欢迎,笔者侍诊,现总结任老治疗消渴病之部分用药经验介绍如下。1鬼箭羽活血通络,推陈致新王某,男,53岁,于2002年5月12日初诊。患者两年前多食多尿,在某医院诊为Ⅱ型糖尿病,口服消

    2012年07期 v.32 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头针加眼周穴治疗眼肌麻痹1例

    李丹;

    <正>赵慧馨教授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擅长针刺治疗神经系统、骨关节系统等常见病症,治疗效果颇好,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受益匪浅,现从赵老治疗针灸医案中择取一则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2012年07期 v.32 740-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龙胆泻肝汤验案2则

    李迎新;

    <正>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具有泻肝胆实火、清肝胆湿热之功,且能兼顾补养肝血,使苦寒不伤阴血[1]。更有《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称其"妙在泻肝之剂,反作补肝之药,寓有战胜抚绥之义"。笔者临证加减用其两者治疗不寐、痤疮等属肝胆实火、肝经

    2012年07期 v.32 741-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云祥治疗失眠验案4则

    李春颖;张欣;尚坤;

    <正>近年来,随着社会各方面压力的增加,失眠焦虑类患者日益增多,包括更年期的妇女,年迈老者及很多工作压力大的年轻人,病重者彻夜难眠,严重影响工作生活[1]。失眠总体可分为虚实两类,虚以心肝血虚,心脾两虚为主,实以肝郁气滞,肝胆火旺,心火亢

    2012年07期 v.32 74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医史文献

  • 《医心方》导引养生初探

    许洪伟;彭旭明;

    《医心方》认识到导引能够去除关节邪气,保存人体正气,其目的是防治百病、延年益寿。重点归纳整理出了许多种简便易行的导引方法和耳聋等疾病的导引防治方法,并阐述了导引的宜忌,可指导后世导引养生防病。

    2012年07期 v.32 745-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叶天士运用半夏泻心汤

    李耀辉;马战平;曹利平;

    叶天士对仲景半夏泻心汤的运用有许多发挥,临证体现了苦辛通降清湿热,消痞散结止胃痛,升降气机调肝胃,扶助胃阳清热邪,辛温开闭复神明等多种治法。并加减化裁,广泛应用于肿胀、痞症、呕吐、吐蛔、温热结胸证、暑热,湿热、郁证、脾瘅、疟病、休息痢、痉厥、胃痛、呕吐、脚气攻心等多种疾患。

    2012年07期 v.32 747-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6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金匮要略》中胸痹、心痛内涵新释

    唐瑛;汪剑;

    参考古词义及《内经》、《伤寒论》等文献,考证《金匮要略》胸痹心痛内涵,得出张仲景继承了《内经》的学术思想,提出胸痹、心痛共同的基本病机为阳虚阴盛,主症上都表现为剧烈疼痛,治疗上都要宣畅经脉营卫气血运行而止痛。并强调胸痹病在形体经络,属阳;疼痛部位为胸;病机上与心肺二脏相关;治疗重阴盛,法用行气、化痰湿、活血化瘀为主,以宣通胸中之阳气。心痛病在脏,属阴;心痛是心病最先,最主要的症状,疼痛部位在膻中胸骨后,而心病可出现胸背、胁、肩胛、臂内等多部位疼痛;治疗上重阳虚,法用温阳散寒为主。全篇体现了仲景重预防和早期治疗,病当分阴阳轻重的学术思想。

    2012年07期 v.32 749-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5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名贵动物药哈蟆油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肖井雷;刘玉翠;常红;姜大成;

    收集了20余年来有关哈蟆油药理学研究的文献报道,进行集中整理分析,详尽报道哈蟆油的药理作用。哈蟆油具有抗疲劳、抗应激、抗衰老、镇咳祛痰、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药理作用。迄今为止,哈蟆油的药理作用研究较为深入,为哈蟆油的深层次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2012年07期 v.32 751-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黄体生成素临床研究现状

    张秋梅;谈勇;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构成女性排卵障碍类疾病的主要部分,助孕周期前预处理以纠正LH水平,改善患者内分泌状态,提高妊娠率已成为治疗共识,但在促排卵周期及IVF-ET周期中对血清LH水平的降调标准暂未统一。中医中药治疗该病存在独特优势,目前部分学者试图从LH水平探索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从而为中医的辩证论治提供客观化的指标,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2012年07期 v.32 754-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吉林中医药》实行优先数字出版

    <正>吉林中医药编辑部已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签定《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合作协议》,正式加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成为首批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期刊之一。从2012年1月开始本刊编辑部将对优秀稿件实行优先数字出版。

    2012年07期 v.32 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