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仝小林;刘文科;王佳;倪青;魏军平;
糖尿病的发展演变是一个动态过程,大致分为郁、热、虚、损4个阶段。不同阶段病机及证候表现不同,如热的阶段主要表现为肝胃郁热证、胃肠实热证、痰热互结证等,虚的阶段主要表现为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等,损的阶段主要表现为阴阳两虚证等。不同阶段治疗原则亦有差别,如热的阶段以清热为主,虚的阶段补虚兼清热,损的阶段以补益为主。因此,对糖尿病的论治应把握其全貌,明确其发展阶段,根据疾病的自身发展规律分阶段辨证论治。
2012年05期 v.32 442-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0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0 ] |[阅读次数:0 ] - 成玉;张焱;
孟河丁氏流派传人张伯臾及何立人,在长期心脏专科临床工作中,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颇有建树,尤其对现代西医尚无较好疗效的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的治疗效果显著。2位医家同为孟河丁氏流派传人,对该病的辨证治疗有异曲同工之妙,均认为心肌炎恢复期在病机上以气阴两虚为主,同时可兼挟余邪未清,治疗以益心气、养心阴为主,辅以祛邪。何立人教授在此传承的基础上,自主创新,认为血瘀为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产物,善用活血化瘀药,且善用复方,扶正与祛邪兼顾。
2012年05期 v.32 445-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昃睿;左明宴;刘中华;
调补气血、燮理阴阳法是王治强教授论治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学术思想。其结合脉理、体质学等学说,认为胸痹心痛证候分型虽复杂繁多,但要牢记宗气不足、营卫亏虚、津血失常、运行不利、痹阻心脉之病机,临床提出气虚血瘀之证多见。治法宗燮理阴阳、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补五脏、疏理气血的整体观念,体现了标本兼顾、攻补兼施的特点。胸痹论证,重视气血、脏腑论治,提倡补、和、通法,视补气活血为具体大法,从补益宗气、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着手,组方遵取寒温调阴阳、苦辛调升降、补虚顾虚实的原则,创制了行而有效的方剂心痛宁口服液(人参、黄芪、丹参、川芎、当归、三七、蒲黄、水蛭、桂枝、白芍等),用于临床,疗效肯定。
2012年05期 v.32 448-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成怡楠;史锁芳;
史锁芳教授认为,肺痹是由肺气痹阻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病理机制为痰饮(痰湿)、痰浊、痰热、湿热、痰瘀为主,导致肺气痹而不通,以胸闷、胸痞、胸痛、舌苔腻质偏暗、脉滑为典型症状,同时可兼咳嗽、气喘、咽痒、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可见于肺系的咳嗽、哮证、喘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肺栓塞等疾病。开泄宣痹为其主要治法,通过开宣肺气,宣通气滞,化湿(痰)泄浊,使邪有出路而达到治疗效果。
2012年05期 v.32 450-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茅贝珍;
伏天穴位敷贴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通过药物与经络的双重作用,调理脏腑阴阳,疏通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对肺系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药物: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丁香、肉桂等。穴位:天突、大椎、肺俞等),且有不良反应小,方便易行,无痛苦等优点。
2012年05期 v.32 452-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卞绍臣;杨文华;
杨文华教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体系,认为再障主要病机为肾虚与血瘀并存,"责之于肾""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治疗中运用补肾活血法,用药特点多补、多滋、多和、多治,温补而不助热,滋补而不碍胃,活血化瘀与通络散瘀灵活应用。并配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促进患者自身造血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2012年05期 v.32 453-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盛好;何春辉;安莉萍;
焦氏自拟"治痹汤"主要用于行痹、痛痹、着痹这3种痹症的治疗。该方是由桂枝,制附子、白术、羌活、独活、威灵仙、防己、千年健、寻骨风、当归、海桐皮、甘草12味药组成,功能疏风活血、温阳散寒、健脾除湿。桂枝、附子等温肾助阳药贯穿于整个治疗中。同时,善于应用药对,如桂枝、附子,羌活、独活。
2012年05期 v.32 45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陈聪;叶柏;
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肝、脾、胃、肾密切相关,并与湿、瘀等有关。叶柏教授着重从肝脾肾论治本病,采用抑木扶土、调运中焦、温中佐清、疏中寓补、散收兼使等治疗方法,旨在调和肝脾,升阳止泻,酸甘苦辛并用,以小柴胡汤、痛泻要方、理中汤、香连丸、参苓白术散、乌梅丸等方加减化裁调理阴阳寒热虚寒而收显效。
2012年05期 v.32 458-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子华;杨豪;张向慧;史栋梁;
杨豪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认为风湿痰瘀痹阻经络是病机关键,提出攻补兼施的治疗原则。急性发作期应以攻邪为主,邪去则脉络可通,主要包括祛风散寒除湿、养血活血、化痰散结、清热宣痹、理气通络;痹证迁延日久,邪深则正气虚弱,不可一味祛邪,缓解期则以扶正为主,主要包括补益肝肾、益气健脾。临证时患者多病程较长,病机表现为虚实夹杂,外在风湿未祛,内在痰瘀又生。临证应根据疾病寒热虚实辨证用药。
2012年05期 v.32 460-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叶占兰;郑微;魏国荣;林观康;马国鲁;袁立霞;
过敏性鼻炎与肺脾肾水液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外感内伤均可致肺脾肾3脏受损,肺气失宣,脾失健运和肾阳虚衰可使机体水液代谢运化失常,津液失运停聚而致该病。治疗中重视3脏的相互作用,尤以调节水液代谢为重,治宜补肺固表、温化水饮,健脾敛气、淡渗利水,温肾助阳、化气行水等。
2012年05期 v.32 461-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王军;
鼻为肺之外窍,肺合于皮毛。皮毛受寒,太阳不开,则鼻窍堵塞。故当以桂枝汤救卫表之不足,宣发肺卫之阳而通鼻窍,而后以麻黄附子细辛汤解鼻络之寒凝,资太阳之发散。
2012年05期 v.32 463+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庞建中;齐新;刘克强;刘玥;
目的:研究B型利钠肽(NT-proBNP)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医证型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CHF患者64例,健康人20例作为对照组。按NYHA分级进行评估,并将患者分为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及心肾阳虚证3种证型。用ELISA染色法测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组中医证型组NT-proBNP的水平不同,心肾阳虚证组高于气虚血瘀证和气阴两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以(P<0.01)。发生终点事件组(心源性死亡,因心功能恶化、急性冠脉综合症、心律失常再入院)NT-proBNP明显高于未发生终点事件组,其中死亡组的NT-proBNP较再入院组升高,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标记物NT-proBNP对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并可作为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之一。
2012年05期 v.32 471-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文辉;董明国;周正;刘慧卿;袁瑞兴;卢晓敏;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 12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中医药辨证分型治疗,分为脾虚气滞、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胃阴不足5型。对照组:口服替普瑞酮治疗,对以上腹饱胀、早饱,恶心或呕吐为主要症状者加服多潘立酮。分别观察治疗前后2组治疗后单项症状(胃脘疼痛、胃脘痞闷、饮食减少、嗳气呃逆)疗效以及中医证候总体疗效比较。结果:在单项症状疗效上,治疗组能显著改善胃脘痞闷(胃脘或脘腹胀满)、饮食减少症状(P<0.05),而对于胃脘疼痛、嗳气呃逆的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在中医证候临床总体疗效上,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能显著改善胃脘痞闷(胃脘或脘腹胀满)、饮食减少症状,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012年05期 v.32 474-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黄飞翔;丛慧芳;
目的:对补肾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客观评价补肾化瘀法治疗EM的确切疗效,指导临床。方法:按照临床流行病学/DME方法和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EM中医药治疗文献评价表》,收集文献信息,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Meta分析。结果:文献均提及随机,但未具体描述随机方法,未采用盲法,仅25%研究进行了随访,无退出及失访病例的描述。结论:补肾化瘀法治疗EM疗效较好,但由于纳入文献的限制,尚不能得出完全可靠的结论,中医临床研究设计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2012年05期 v.32 47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鸿霞;
<正>笔者自2009年7月-2010年11月,临床遇到腹泻一日数次,甚至10余次,采用西药治疗无效,体检未出现异常现象的痰饮久泻患者,采用加味六君子汤治疗并黄芪粥巩固疗效,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3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人。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12岁;病程最长者间断发作年余最短者个月。临床症
2012年05期 v.32 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思琦;刘拥军;
目的:观察消疕汤治疗静止期血热风燥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寻常型静止期银屑病血热风燥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消疕汤(生地黄、牡丹皮、白芍、白鲜皮、玄参、白花蛇舌草、丹参、蚤休等),对照组30例口服消银胶囊。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临床疗效总的有效率分别为93%和80%,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疕汤可明显改善静止期血热风燥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2012年05期 v.32 482-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徐连登;张宇霞;郑献敏;
目的:观察四神丸合四逆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2例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肾阳虚型患者均给予相同的中医方剂四神丸合四逆散治疗,对照组30例均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1%,对照组总有效率73.30%。结论:四神丸合四逆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肾阳虚型具有显著疗效,其疗效与柳氮磺胺吡啶相当。
2012年05期 v.32 483-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张超;樊小农;孟智宏;张俊清;韩科;牟蛟;赵帅;焦洋;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主穴内关在治疗脑梗死中的特异性效应及针刺频率对其特异性的影响。方法:Wistar成年雄性大鼠12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非针刺组和针刺组,针刺组在固定针刺时间均为60s的基础上又随机分为3个频率组,即1次/s组、2次/s组、3次/s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分别对以上各组进行对应处理,观察脑血流量的变化,并通过Zau-singer六分法对其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针刺组与模型组、非针组相比较,脑血流量与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当针刺内关频率为3次/s时,脑血流量和神经行为学评分的改善最显著。结论:内关穴对于脑梗死具有特异性治疗作用,针刺频率对于其特异性治疗作用有影响。
2012年05期 v.32 487-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刘仁慧;王秀娟;袁颖;张伟华;芮朝征;
目的:比较研究哮喘大鼠模型在地塞米松干预撤停不同阶段(撤停前、撤停中、撤停后)合用淫羊藿、女贞子对骨代谢的影响作用。方法:卵清白蛋白致敏、激发建立大鼠哮喘模型,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模拟激素干预过程,分别在激素干预不同阶段合用中药淫羊藿、女贞子,观察比较中药对激素干预各阶段哮喘模型血清Ca、碱性磷酸酶(AK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StrACP)活性、骨钙素(BGP)含量。结果:激素干预组血BGP含量显著降低,AKP、StrACP活性显著增高;而淫羊藿、女贞子合激素干预组显著上调血清BGP含量,降低血清AKP、StrACP活性,从而保护骨代谢。结论:淫羊藿、女贞子合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可对骨代谢异常起到保护作用。
2012年05期 v.32 490-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朱淑惠;曹越;罗颂平;
目的:建立SD大鼠和Wistar大鼠同种异体卵巢皮下游离移植模型,并以Wistar大鼠自体卵巢皮下游离移植模型作为对照组,以补肾安胎中药复方"寿胎丸"进行干预,观察移植模型卵巢凋亡指数的变化,探讨"寿胎丸"抗卵巢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机理。方法:21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自体移植模型组、自体移植+寿胎丸组、异体移植模型组、异体移植+寿胎丸组、异体移植+CsA组、异体移植+CsA+寿胎丸组和正常对照组。各组于移植术后第7、14、21、28、35天分批处死大鼠各6只。取左侧卵巢,用多聚甲醛保存,石蜡包埋切片,TUNEL法检测移植卵巢内的细胞凋亡数。结果:异体移植模型组的凋亡细胞数多于自体移植模型组(P<0.05);异体移植+寿胎丸组、异体移植+CsA组、异体移植+CsA+寿胎丸组的凋亡细胞均少于异体移植模型组(P<0.05)。结论:细胞凋亡与排斥反应相关,寿胎丸与CsA均能抑制急性排斥反应中卵巢细胞的凋亡,但CsA作用更明显。
2012年05期 v.32 493-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记鹏;辛效毅;董文娟;
目的:探讨降浊升清汤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As)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稳定As斑块作用可能机制。方法:35只6~8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予高脂饮食喂养6周后,随机处死5只,取主动脉根部,HE染色普通光镜下观察,确定As形成后,其余小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降浊升清汤组)、中药对照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西药对照组(辛伐他汀组),给药6周后,处死检测血清中IL-6、TNF-α及主动脉病理组织形态学和斑块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与中药对照组比较,降浊升清汤组、西药对照组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清IL-6、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同时减缓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程度和减小了斑块面积。结论:降浊升清汤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L-6、TNF-α的表达有关。
2012年05期 v.32 496-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欣;罗晶;
目的:探讨红景天与熟地配伍对环磷酰胺所致骨髓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ICR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致化学损伤骨髓抑制模型,连续灌胃给药10 d,观察红景天和熟地黄单味药、红景天熟地黄合剂对外周血白细胞、胸腺和脾脏重量,对小鼠脾脏T细胞增殖能力和IL-2分泌的影响。结果:红景天熟地黄合剂组对骨髓抑制模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具有明显增高作用;红景天熟地黄合剂组对骨髓抑制小鼠胸腺和脾脏重量有提高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景天熟地黄合剂可明显提高骨髓抑制小鼠脾脏T细胞增殖能力,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IL-2产生有促进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景天熟地黄合剂通过促进外周血白细胞的产生,胸腺和脾脏重量,脾脏T细胞的增殖及IL-2的产生对免疫功能进行调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2012年05期 v.32 499-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吴闯;姜在龙;金炜;李盈;钱进;王芳;王振宜;
目的:研究中医经验方"溃结2号方"对实验性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结肠黏膜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 TNBS)加免疫诱导法复制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共36只大鼠,随机分组为模型组,模型+阳性对照组(中药方组),模型+阴性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eSASP)组]大鼠,每组12只。观察大鼠治疗后14 d及21 d后大鼠结肠组织黏膜的病理改变(DAI及CMDI评分结果),用免疫组织化学PAP二步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IL-1β、IL-10的表达。结果:治疗14 d时,实验结果表明:中药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及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olonicMucosa Damage Index CM-DI)积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和SASP组(P<0.05),但与SASP组相比无明显差别;而中药组溃疡创面中IL-1β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也明显低于SASP组(P<0.05);中药组创面中IL-10水平却明显高于模型组与SASP组(P<0.05);治疗21 d时,实验结果显示:中药组大鼠DAI及CMDI积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和SASP组(P<0.05),中药组大鼠IL-1β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也明显低于SASP组(P<0.05);中药组IL-10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和SASP组(P<0.05)。结论:溃结2号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IL-1β表达,和提高IL-10水平有关。
2012年05期 v.32 502-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孛立甲;金光亮;
目的:通过对肝郁证模型大鼠的海马内差异表达片段的分析,探讨生物信息学在证候研究领域的应用。方法:对实验前期分离出的差异表达片段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首先利用UniGene数据库进行ESTs聚类,使用软件对ESTs进行拼接,完成拼接之后,对重新组装的contig进行注释。结果:差异表达的1号片段与12号片段分别代表了GSK3b与St3gal5这两个基因转录产物;进一步将GSK3b与St3gal5的功能加以分析后,提示这两个基因产物可能与肝郁证的发生、发展相关。结论:海马是逍遥散调节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的重要作用部位,众多基因参与了逍遥散对慢性应激的调节,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证候研究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2012年05期 v.32 507-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潘立敏;刘坤;
<正>"提壶揭盖"法最早出自于金元名医朱丹溪的医案:"一人小便不通……此积痰在肺,肺为上焦,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后下窍之水出焉。以药大吐之,病如失。"另又在其著作《丹溪心法》论治小便不通时具体阐述了该法:"气虚,用参、芪、升麻等,先服后吐,或参芪药中探吐之;血
2012年05期 v.32 526-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崔伟广;
<正>急性白血病皮肤浸润比较少见,约占整个急性白血病病例的10%左右,有个别病例是急性白血病的早期临床表现,易被忽视、误诊。有的病例是在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浸润的基础上,合并皮肤浸润,此类型预后不良。笔者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经治了1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伴皮肤浸润的患者,现将其报告如下。
2012年05期 v.32 527-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寇冠军;陈大权;
<正>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系口腔黏膜发生小而疼痛的溃疡,具有复发性。属于中医"口疮""口疳""口糜"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疮疡,皆属于心""少阳之复,大热将至,火气内发,上为口糜"。笔者跟随导师陈大权教授随诊期间,治疗复发性口疮溃疡2例,现报告如下。
2012年05期 v.32 529-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海英;樊小农;席娜;
<正>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石学敏院士针对中风病提出的针刺方法,经过30余年临床验证疗效确切。选穴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今之"中风",多指内科杂病,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僻不遂[1]为主要见症。而尿潴留中医属癃闭。癃闭是指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病证[2]。其名首见于《内经》云:"闭者小便不通,癃者小便不利。"《医宗必读》
2012年05期 v.32 530-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黎舒敏;许军峰;
<正>意向性震颤是脑外伤后的常见后遗证之一,目前没有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该证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典型病例做介绍,以飨同道。患者赵某,女,67岁,主因"行走不稳,双手握力差、麻木伴震颤近1年"入院。患者1年前乘车时因紧急刹车致头部跌撞向车厢,当即出现短暂意识丧失,醒后近事遗忘。查颅脑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2012年05期 v.32 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庆艳;刘文全;
<正>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有关的慢性活动性肝病。其特征是多发于女性,临床多伴见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笔者现介绍滋水清肝饮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干燥综合征1例验案如下。1病案举例李某,女,44岁,因口干眼干1年,伴乏力1月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口干、眼干,无乏力,
2012年05期 v.32 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