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浩;董兴鲁;李经纬;郭华;
《吴鞠通医案》中有大量医案证明,吴鞠通在临证过程中不仅善于化用经方,更能结合患者病情发展和自身经验,做出合适的化裁。从理法方药4个方面,桂枝汤证、下法和复脉类方3个角度,选取桂枝汤、承气汤、复脉汤的部分医案为例,与《伤寒论》《温病条辨》之理论条文进行对比,同时参考其他古今医家的观点。分析结果显示,吴鞠通的临证思路可分为继承自张仲景与个人临床观察2个部分,是对仲景学术的继承与发展。
2012年03期 v.32 217-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6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董冉冉;
脾胃学说奠基于《黄帝内经》《难经》,历代医家皆有所发展。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现存最早的中医临床经典著作,其临床治疗思想始终不离顾护脾胃,将脾胃学说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地结合,在脾胃学说的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012年03期 v.32 220-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晓强;刘春援;
中医毒邪的概念和分类历来繁缛不清,但主要为外毒和内毒。随着科技发展,外毒的内容日益扩大,出现了许多新的内容,如电磁毒、化学毒等。"毒邪伤络"是过敏性紫癜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病因和病理环节,其"病位在络,病邪为毒"。不同类型的毒邪导致过敏性紫癜的致病特点与发病表现也不尽相同。内毒作为病理产物,其作用机制复杂,使过敏性紫癜病情迁延不愈;而外毒致病可概括为"气杂之毒多顺传,药食之毒多直中"。
2012年03期 v.32 222-22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石伟;
"胃不和则卧不安"最早见于《素问.逆调论》,认为失眠症是因为"胃不和"所引起。"胃不和"的原因多种多样,内因有七情所伤、肝气犯脾,或忧思过度、用药不当损伤脾胃等,外因有饮食不节等。其证型繁杂,但均有胃不和以致失眠的症状。以"和之"为总的法则,从肝气犯胃、痰火宿滞、饮食停积、燥屎内结、脾胃虚弱、胃阴不足6个方面治疗,使机体阴阳得和,不寐得愈。
2012年03期 v.32 228-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李敏;李七一;
李七一教授认为,冠心病的基本病机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心脉痹阻不畅,心之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多是虚实夹杂,应通痹补虚并施,辨证辨病结合宜变通而用。其中气虚血瘀、心脉痹阻为冠心病主要病机,临证治疗上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痰为基本治则,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中药复方制剂"冠心平"。遵循中医整体观,不孤立地以心治心。心与其他脏腑同病时,配伍和胃理气、疏肝行气、宣肺化痰、滋补肾气等方药治疗。
2012年03期 v.32 230-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何霞;王卫星;
冠心病病因或寒邪内攻,或饮食失调,或因情志与劳累,病机为气虚血瘀。所以益气活血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方法。参芪逐瘀汤功能活血化瘀为主,益气扶正为辅,加减用于冠心病的各种证型,能显著改善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2012年03期 v.32 232-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邓旭;冯松杰;
脾肾阳虚是慢性肾衰竭的一个重要证型。阳虚证采用温阳法治疗,此为常法。因慢性肾衰竭阳虚证除单纯阳虚症状外还表现出湿浊内蕴的证候,临床上运用温阳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衰竭阳虚证更切中病机。此法既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又体现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特点。
2012年03期 v.32 234-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韦堂军;龚婕宁;
孟景春教授治疗便秘宗"养血清热为先,急攻通下为次",《温病条辨》沙参麦冬汤、益胃汤、增液汤为其治疗虚性便秘常用方药。温病方药为杂病尤其是温热性杂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较多的方法。虚性便秘多属于津液匮乏肠道失濡者,对于此证的治疗,不外养阴润肠通便。然而津液不足型便秘所属脏腑不尽相同,具体又当从多脏腑考虑,或治脾,或治肺胃,或治肝肾等。
2012年03期 v.32 236-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刁娜;白建杰;林秋贤;汪潮湖;袁立霞;
便秘与五脏、三焦关系均很密切,与胃肠关系更为密切,胃肠功能失职是便秘发生的基础。从胃肠角度对便秘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进行系统阐述,可见胃肠积热、胃肠气滞、血虚肠燥、寒滞胃肠、脾胃湿阻等与便秘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治疗上着重胃肠功能的调治,可达通便及恢复正常胃肠功能的目的。
2012年03期 v.32 238-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赵力;
夏桂成教授在临床中尤为注重脏腑功能对女性周期活动的影响,精心研究脏腑之间的关系。根据《素问.评热病论》中"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的理论,提出心(脑)—肾—子宫生殖轴学说,从三者间的纵横反馈形式,采用"补肾调周法",调节心(脑)—肾—子宫,使之功能协调,阴阳平衡。在月经周期中的第一个转化期(排卵期),治以补肾活血,气顺血动,促发排卵;第二个转化期(行经期),治以理气活血,化瘀调经。心气下通,胞脉通达,月经来潮。
2012年03期 v.32 240-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吴婷婷;宗寿健;王兴臣;
从古至今,医家对不寐的病因病机有诸多见解,但认为阴阳失和,阳不入阴是基本病机。不寐通常按虚实论治,分型较多。自从孔令娟提出从肺分虚实论治不寐以来,临床证实从五脏论治不寐理论切实可行。医家从病理因素入手,调和气血阴阳,但侧重点不同,或从瘀血论治,或从痰论治,或从体质学论治,或从胃论治,总之,方剂治疗疗效显著。与此同时,在治疗方法上由重视汤药治疗逐渐向针药结合为主的综合调治方面转变,穴位敷贴、头部磁疗、足底按摩、子午流注、填脐疗法、走罐、养生功法等中医特色疗法各显其效。未来将更加重视心理疗法治疗不寐。
2012年03期 v.32 242-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6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莉;刘音吟;
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不孕症,主要从肾虚、肝郁、痰湿、瘀热等方面进行辨证论治,提倡依据月经不同时期的特点采用补肾调周法,旨在建立人工月经周期,促排卵以助孕。中药结合针灸治疗能有效缓解PCOS患者的症状,提高妊娠率,减少由西药、手术等导致的不良反应。
2012年03期 v.32 24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管蓬蓬;周惠芳;
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其发病原因较多。西医认为起因于卵泡发育不良、黄体分泌不足,中医认为肾虚兼肝郁、脾虚等均可导致子宫内膜发育延迟。基础体温的测量、子宫内膜活检,特别是黄体中期血清雌二醇及孕酮的监测和阴道超声检查子宫血流阻力可辅助检测黄体功能。辨证论治、专方专药、人工周期及中西医结合等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2012年03期 v.32 247-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钱春燕;魏跃钢;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方法较多,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一般疗程较长;西医治疗药物及物理疗法均可达到较快的临床疗效,但因其不良反应不宜长期使用。故目前临床对银屑病的治疗多采用中西医联合疗法。近年中医药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光疗的不良反应,又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2012年03期 v.32 250-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一;王建伟;张亚峰;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中西医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包括传统的手法治疗及配合中药汤剂等的综合疗法,手术治疗包括建立在内固定基础上的融合术和新型的非融合术。中西医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各种方法,非手术与手术治疗均有临床疗效,各有利弊。在临床上,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和指征等进行选择。
2012年03期 v.32 253-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钱冬晨;王培民;范竞;
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早期处理方法,中医主要有中药外敷、理筋手法、针灸理疗等,而西医主要为固定制动、冷敷或者是手术等。本病相关机制和实验研究相对滞后。
2012年03期 v.32 256-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9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蒋霖;曾庆琪;
中医学认为,精液不液化症以湿热、瘀血、痰浊、肾阴不足、肾阳亏虚为主要病机,或虚或实,或虚实夹杂。精液不液化症的中医辨证论治常常以清利湿热、活血祛瘀,清热化痰、活血化瘀,滋阴降火、益肾生精,温肾散寒、暖肾填精为法。
2012年03期 v.32 258-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焦久存;刘胜芳;王彩娟;吕士君;
目的:探讨脑梗塞恢复期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方法:对38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了中风体质量化诊断。结果:中医体质分布概率以气虚质为最多(28.16%),其次为痰湿质(26.84%)、湿热质(12.37%)、阳虚质(10.00%)、阴虚质(8.68%)、气郁质(8.16%)、血瘀质(2.63%)、平和质(2.11%)及特禀质(1.05%)。结论:重视不同体质对疾病与证候的内在联系及对方药等应答反应的差异,是实施个体化诊疗的前提。
2012年03期 v.32 261-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李佳;陈丽;王文海;吴丽英;
目的:回顾性分析144例肝郁脾虚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以观察低T3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病史查询、随访等方式计算得出不同T3水平的3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生存率、生存期,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3低水平组肝郁脾虚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T3正常组与T3高水平组(P=0.014)。T3低水平组的无病生存时间短于T3正常组(P=0.023),余各组比较无病生存期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3低水平对肝郁脾虚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影响。
2012年03期 v.32 263-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阚鲁;
目的:探讨郁舒颗粒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脑梗塞后抑郁症(PSD)的疗效。方法:将108例PSD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郁舒颗粒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连续治疗8周。结果: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72.22%,2组比较P<0.05。治疗第2,4,6,8周后2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氟西汀与郁舒颗粒联合治疗PSD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盐酸氟西汀,可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改善预后。
2012年03期 v.32 26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韦麟;韦秋玲;
目的:观察益脾安胃汤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用益脾安胃汤(黄芪、党参、白术、茯苓、丹参、木香、砂仁、沙参、佛手、陈皮、半夏等)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Hp清除率、根除率分别为87.77%,80.00%,对照组分别为74.44%,64.4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p远期根治率为72.22%,对照组为51.1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脾安胃汤合壮医药线点灸对CAG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2012年03期 v.32 268-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张润莲;倪广林;郝雪青;王书郁;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治疗组给予白及愈疡汤100 mL,每日保留灌肠1次;同时每日针刺1次,主穴取脾俞、中脘、天枢(双侧)、足三里(双侧)、上巨虚(双侧)。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4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血沉、便潜血、C反应蛋白。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能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沉,改善便潜血及肠道炎症,无不良反应。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可靠。
2012年03期 v.32 270-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胡嵘;杜鹤;崔丽娜;姚辉;宋经元;陈士林;张辉;
目的:利用COI序列对海马、海龙及其常见混伪品进行DNA条形码鉴别,考察其可行性。方法:对海马、海龙及其混伪品共14个种20份样品的COI条形码序列进行研究,分析药材的正品来源的种内变异,与混伪品的种间变异,以及系统树中物种的聚类情况。结果:海马、海龙种内COI序列变异很小比较稳定。海马、海龙及其混伪品种间COI序列变异较大,存在较多的变异位点,分析结果表明种间的遗传距离显著大于种内的遗传距离,这与形态学分类的结论相一致。由所构建的系统聚类树可以看出,同属聚在一起,且各物种又形成相对独立的枝,其支持率均为100,海马、海龙COI序列可以明确的与混伪品COI序列区分开。结论:运用COI条形码序列能够准确鉴定海马、海龙的基源动物及其混伪品,本研究为海马、海龙的鉴别提供了新的可行性方法,在其他动物药品种鉴定中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2012年03期 v.32 272-273+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6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刘丽;侯洁;韩晓宇;吴效科;李威;郑跃;
目的:观察保胎液对胚泡着床障碍模型小鼠的雌、孕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米非司酮小鼠胚泡着床障碍模型。将孕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和中药(高、中、低3种剂量)治疗组。从妊娠第1天起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地屈孕酮和保胎液(高中低3种剂量)灌胃治疗。于妊娠第4天上午皮下注射米非司酮,每只0.08 mg。正常组不予任何处理。于妊娠第5天处死小鼠留取血清,运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雌激素(E2)和孕激素(P)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保胎液各治疗组均有利于改善血清雌孕激素水平(P<0.05),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胎液可以调节血清雌激素(E2)和孕激素(P)的含量,从而改善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促进胚泡着床。
2012年03期 v.32 274-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谢宁;袁晓霞;关慧波;辛鹏;
目的:观察补肾丹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为其提高免疫功能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复制免疫低下小鼠模型,灌胃10 d后,观察各组免疫低下小鼠的一般情况,脾脏组织病理,检测免疫低下小鼠的脾脏指数,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的含量。结果:1)补肾丹能明显改善免疫低下小鼠的一般状况,增加脾脏重/体重的比值;2)补肾丹能增加IL-2I、L-4的含量;3)补肾丹能修复脾脏的病理损伤。结论:1)补肾丹能提高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的生存质量;2)补肾丹可保护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器官,增加免疫器官重量;3)补肾丹可通过提高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的IL-2I、L-4的含量,从而对免疫低下小鼠有正向调节作用。
2012年03期 v.32 27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林;李大勇;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腹主动脉壁中NO及NOS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腹主动脉机械损伤联合高脂饮食的方法复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然后采取经口灌胃的方式给予大黄虫丸口服,连续给药4周,治疗4周后,处死各组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腹主动脉中NO及NOS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虫丸组大鼠腹主动脉中NO及NOS含量显著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黄虫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明显,其机理可能与其能够提高动脉血管中NO及NOS的含量有直接关系。
2012年03期 v.32 280-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洪艳;张龙;孙永宁;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对Ⅱ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糖脂代谢、脂联素、视黄醇结合蛋白-4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血府逐瘀组、吡格列酮组。高脂饲料伴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灌胃给药。实验开始时、造模后及给药的第8周,观察FBG、血脂、FINSI、SI、脂联素及RBP4的变化。结果:给药8周后,血府逐瘀组FBG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有所改善,ISI升高(P<0.01),与吡格列酮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RBP4水平降低。结论:活血化瘀法可能通过降低游离脂肪酸和RBP4水平,增加脂联素水平改善大鼠胰岛素抵抗的状态,但对FBG作用不显著。
2012年03期 v.32 282-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立娟;贾新华;张心月;陈宪海;张兴彩;朱雪;张伟;
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病机以"瘀"贯穿疾病始终。中药活血化瘀,药针对本病的病机,在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前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包括单味药三七、川芎、丹参、水蛭,中药汤剂益气活血方、化瘀理肺方、化纤方以及中成药针剂丹红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能阻止或延缓肺间质纤维化自然进程,改善临床症状。
2012年03期 v.32 285-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6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吴鹏飞;王培民;范竞;
目的:探讨中医伤科中熏洗方的应用特点和用药规律通。方法:通过查阅138部从汉代至清代期间伤科典籍,统计其32部典籍中60首熏洗方,建立数据库,收录每首中药熏洗方的功效、用法、注意事项、单味药药名、剂量,分析其规律、配伍及作用,根据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的挖掘和分析。结果:60首熏洗方中,使用频次前10位的依次荆芥、当归、防风、肉桂等。在关联规则集中,由2味药组成的药对频次前10位分别为防风和荆芥、当归和荆芥等。结论:中医古籍熏洗方祛风胜湿、活血止痛、温通经脉的配伍特点在熏洗方剂中起主要作用。
2012年03期 v.32 288-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吴蔓;刘军民;潘超美;徐鸿华;陈蔚文;
目的:对栽培白木香种群内不同种质类型的表型差异性进行分析比较,为白木香的种质鉴定与评价奠定基础。方法:观察比较白木香不同种质类型在原植物形态特征、叶下表皮光镜特征、叶下表面及花粉粒扫描电镜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白木香不同种质类型在叶的大小、形态及果实的大小、形状上区别明显;叶下表皮的气孔器大小、气孔器密度及气孔指数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叶下表面扫描电镜特征方面亦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白木香花粉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壁具类圆锥状纹突起,先端尖突,基部圆钝,萌发孔。而白木香不同种质类型的花粉粒表面特征无明显区别。结论:栽培白木香种群内不同种质类型间具表型差异性。
2012年03期 v.32 290-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杨清高;刘绍能;
半夏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在我国中医药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倍受历代中医药学家所推崇。张仲景在其传世名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亦多出用到半夏,其功效可总结为降逆止呕、蠲饮降气、消痞散结、利咽化痰、健脾益气等。同时,仲景对于半夏的毒副作用,也分别从配伍技巧、煎煮方法、炮制方法、用量多寡等方面多有论述,启人深思,值得寻味。
2012年03期 v.32 293-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郭焱;金季玲;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经期服用少腹逐瘀汤为主方加减,平时根据辨证分型使用逍遥散或温经汤加减。同时结合王不留行籽于子宫、内分泌、交感、皮质下、神门、卵巢、盆腔、肝等耳穴处贴压,每日按压3~5次。结果:34例病例中,痊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05%。结论:中药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明显改善了患者经期腹痛情况,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2年03期 v.32 295-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刘浪;师红;张玉梅;张利;
目的:评价拨针与浮线相结合治疗臀中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5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拨针与浮线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推拿、超短波治疗,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5%,对照组有效率83%。结论:说明拨针与浮线结合治疗臀中肌筋膜炎其疗效好于对照组,随访复发率低,疗效满意。
2012年03期 v.32 297-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魏清;胡金霞;胡晓灵;
目的:观察景衣安神散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景衣安神散治疗组38例进行穴位贴敷治疗,麸皮贴敷对照组32例进行穴位贴敷治疗,舒乐安定对照组34人进行口服治疗。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中医症状量表并对比分析。结果:景衣安神散对改善失眠的有效率为68.4%,舒乐安定的有效率为67.6%,麸皮穴位贴敷的有效率为18.7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景衣安神散穴位贴敷能有效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改善伴随症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2012年03期 v.32 299-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陈艳;
目的:探讨应用毫针透刺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方法:将132例(190眼)视神经萎缩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8例(96眼)采用毫针透刺疗法,对照组64例(94眼)采用普通的针刺疗法。以视野平均敏感度、P-VEPP100波潜伏期和振幅、症状改善效果为观察指标,比较2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47%,对照组总有效率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组治疗后P100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振幅较治疗前提高,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潜伏期、振幅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通过临床观察,与普通手法针刺治疗的比较,毫针透刺法治疗视神经萎缩疗效较好,可以有效地改善视功能,从而提高视神经萎缩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2年03期 v.32 301-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嵇明月;王玲玲;姜劲峰;周小云;马明云;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温和灸对慢性高血脂状态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调节效应差异及量效特征,初步阐明温和灸对血管内皮功能的调节规律。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造成高脂血症模型。将72只SD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温和灸5 min组、温和灸10 min组、温和灸15 min组、药物治疗组,共6组。药物治疗组用洛伐他汀混悬液灌胃。治疗结束取血清,生化比色法测定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ET-1,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的含量。结果:1)温和灸10min组、15min组、药物治疗组均具有降低ET-1及ET/NO比值的效应(P<0.05),5 min组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温和灸15 min组具有升高NO的效应(P<0.05),5 min组1、0 min组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治疗组组间比较10 min组降低ET-1的效应最优,与5 m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5 min组、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NO的趋势比较15 min组最优,与5 m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0 min组、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灸量温和灸在调节血脂的同时,对血管内皮功能亦具有调节作用,且不同灸量对血管内皮功能的调节存在差异,需达到一定的灸量,温和灸才能对血管内皮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2012年03期 v.32 303-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孙存海;
<正>王文远主任医师,平衡针灸学科创始人,现为北京军区总医院专家,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主任。平衡针灸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取穴少,快速针刺,疗效显著[1],引起了国内外医家的广泛关注,笔者跟随王文远教授学习期间,亲睹教授运用平衡针灸治
2012年03期 v.32 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娜;曹保利;
<正>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外着床,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率约为1%,其中输卵管妊娠最常见,约占90%~95%[1]。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中西医结合治疗后β-HCG下降率、包块吸收消失及治愈率都明显改善,愈来愈受广大临
2012年03期 v.32 307-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尹瑞利;张建军;申鹏飞;
<正>闭经是妇科疾病的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其病因多样,病机繁杂,治疗棘手,中医对该病的治疗独具优势和潜力。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芒针联合中药治疗1例原发性闭经患者,取得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
2012年03期 v.32 308-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梦娜;金季玲;
<正>中医药在治疗卵巢早衰方面具有整体调节的作用,能够提高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敏感性,但不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1]。现将金教授治疗卵巢早衰验案1则介绍如下,以飨读者。常某,女,32岁,2010年12月1日主因"月经错
2012年03期 v.32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吴瑶;
<正>天津中医一附院王伟志主任医师善用支沟穴治疗急性疼痛,常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选用1.5寸毫针,取对侧支沟穴直刺进针0.5~1.0寸,待得气后,针尖向手掌心方向行针,行大幅度提插捻转泻法,持续行针2~3 min,留针20~30 min,留针期间再根据
2012年03期 v.32 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马桂元;龚瑾;
<正>导师龚瑾主任医师为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治疗妇科病临床经验颇丰,吾跟随导师实习期间,遇一严重型妇人腹痛病例,现介绍如下。1病案举例某女,28岁,于2011年5月21日初诊,婚后3
2012年03期 v.32 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小翠;刘学政;刘新桥;
<正>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例如眼睛病变,虽然主要病变在眼,但其必有全身脏腑阴阳失调,才会导致眼疾发作。肝开窍于目,目疾必与肝脏失和密切相关。本病眼角膜溃疡,主要病机在肝火上炎,最终导致本病的发生。
2012年03期 v.32 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于晓华;
<正>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在临床上多发,如经及时、规范诊治,恢复较好。但对于体质弱、年龄大的患者,皮肤上的疱疹痊愈后,容易遗留相应节段支配区的神经痛,呈
2012年03期 v.32 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